本家隔了十几代侄女只比我小1岁,我们可以以姐妹相称吗?

  果不其然,今年的选秀之事本就呈报的晚一些,正当户部紧密的张罗着这选秀的各项事宜之时,乌喇那拉氏皇后却病重卧床,药石无效,终是于时年九月殡天了,这选秀的事儿也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那段时间皇宫再次陷入了阴霾,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沉重,甚至波及到了整个北京城。

  不过,整个家族里虽然也有些沉重,但是之于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别说这是一位从来没见过面的皇后,除了姓氏相同以外,便没有任何的牵连,就连所属旗都是不同的,恐怕真要追溯其间的渊源,都该满清入关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同一个部落,然后分属到了各色旗下。

  自从那天那尓布提起选秀之事没几天,家里就给我引来了一个嬷嬷,据说是康熙年间,德妃娘娘的旧人,入宫已有二十余年,对宫廷礼仪甚是熟知,这番被父亲请来,就是为了细教我宫中规矩,以备选秀之事。
  虽然这位嬷嬷待人并不冰冷,却甚为严谨,什么都要求最好,在她的手上,我可是没少吃苦。毕竟这皇宫就是一金子打造的笼子,须得谨慎言行不说,礼仪规矩也多得令人繁杂头痛。
  从衣食住行的讲究,到言行坐立的规矩,条条款款可是罗列的甚为详细,要原原本本背下来不说,举止之间尚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否则现在是挨嬷嬷的尺子,以后就指不定是脖子上挨刀子了。

  因此,为了那虚无缥缈的所谓的前途,我也尽心在学,现在受累怎么也好过以后受罪吧!只不过,每每挨说挨罚的时候,脑海中都要晃过几段前世还珠格格里,小燕子被整的镜头,加上身边就有一个容嬷嬷存在,让我总是觉得现实很恍惚。原来,也不是她小燕子才受过这份罪呢,在这个世界,跟皇宫官场沾上了那么一点边,那便谁都躲不掉……

  然而选秀之事虽已搁置,但是教导也没有停下来,毕竟零零碎碎的东西其实很多,多学点多知道些对自己倒也没什么坏处,且万事开头难,被磨砺了一阵子后,我的生活便也恢复如初,只不过,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这乐子便要自己在诸多的训练里去品味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来年的夏季……

  这三年一次的选秀,本该在雍正八年就举行的,结果接连出了两档子大事,便一延再延,直到十年才被恩准进行。因此这期间时隔了五年的选秀,人数急增不说,雍正皇帝还特别考虑因此逾岁的子女,在入选秀女的年龄上放宽了一岁,即年满十八岁之女也可参选。
  这让冷清了几年的备选之事,异常的活络起来,找路子的,攀关系的,令这刚摆脱了压抑气息的紫禁城表面上甚为热闹,私底下却暗流激涌。

  一干子的皇室宗亲,些个王公贵族子弟也都是要等到皇帝下旨指婚的,而没有经过选秀就直接指婚,又有违祖宗家法。这一次拖了五年之久,众多的宗亲子家都到了婚配的年纪,各家还都期待着这次的选秀,为女儿谋个好夫家,给本家找上一个强力的依靠呢,所以暗地里也就各显手段。

  那些子烦心的事儿,倒无需我去操心,阿玛那尓布早就说过,他会把一切都打点好,我只需要认真备选就是。虽然我不准备让自己落选,但是也没想要太出挑,枪打出头鸟在这个世界就是一条生存的法则。要说,今后我会被指到哪里,日子不也就是这样过了,但我仍然选择中庸之道,以保生活的相对安宁。
  这选秀之前,各家有心属的,都会暗地的派人考察一番,我相信即使我名声没有在外,也不可能被所有人都遗忘,但是从前世过来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藏拙的道理,所以也不怕他们得出什么惊世的结论来,因此,这选秀走一遭,也就当看一场戏罢了。

  这被折腾了差不多快一年,不也就为着这一天,不过,在我看来就真真就是受罪的一天。因为一大早的额娘、嬷嬷就不准我吃东西,连水都不能喝,就怕选秀的过程中有亟待解决的事,而那么大的皇宫,方便的地方都难找啊!而且,据说无论吃什么身上都容易产生异味,这初选也就是主要检查身体,审查基本条件而已。

  我苦笑的看着容嬷嬷大惊小怪的让红怜把能看见的吃食拿走,这不看见该饿的时候还是会很饿啊!一入侯门深似海,如今这还没入呢,就已经苦似海了,这一群人眼巴巴的哭着、想着往宫里拽,究竟都是为了什么?

  虽然那尓布嫡出的女儿还只有我这一个,但是别院的子女也还有不少,到了年岁要参加这次选秀的女儿也有两位,另外还有一些分支,佐领属下的子女,而我现在就坐在自家的大堂等众人都聚齐了,然后一起出发。
  外面已经一溜的排开了好几辆骡子车,这便是参选的秀女规定乘坐的交通工具,规范整齐,便于管理,至于坐着舒不舒服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看着各家都在泪眼婆娑的嘱咐着自家女儿诸多的注意事项,我是倍感无趣,有些庆幸自己额娘的那份气度,虽然昨儿夜里也差不多被唠叨了一夜,但是现在倒是耳根子清净。就因着母亲是原配夫人,在人前要保持那份雍容气质,虽然是假了点累了点,但是现在对我来说却是好事。

  正在我思绪翩飞的想着时,别院的二娘和三娘分别带着自己的女儿,笑得一脸谄媚过来了。无非就是说都是自家姐妹,选秀之时照顾点什么的,我自是面带微笑的全数应下,暗里却有些好笑,这三姐妹之中就数我年纪最小,倒是轮到我来照顾她们了?而且该打点的那尓布绝对不会放过,毕竟即使是蔗出,也可能会成为很好的一颗“棋子”,只要对家族有利的事,我相信我那父亲绝对就不会错过。
  所以,即使我“照顾”也不可能多出一朵花来,也缺不了她们的好处,此举纯粹就是多余的,反倒是面对两家如此的热情,我才需要警惕一些,免得一不留神,在选秀期间被人使了坏,还找不到由头。
  虽说是同父异母的姊妹,但是我和她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见过面的次数都可以数得过来,一方面我和别院的来往本就少,二来我大多时候都是窝在自己的院落里,即使偶尔出了门也是到母亲的院里,听三姑六婆的胡吹,小辈儿也不用插话,所以现在对上面前的两位姐姐,也感觉很是陌生,品行什么的,就更无法知晓了。
  出了这道门,我也就不可能像在自家院落那样,自由自在、无所顾忌了,凡事都得多几个心眼啊,只多一个,那恐怕还不够吧。

  选秀,同旗的秀女会分属到一起,按照满、蒙、汗的排列依次造了名册,逐一参选。按照惯例,每次一般会两旗同时参选,可是今年参选的秀女比以往要多,估计时间会花费的长一些,这受苦的还就是肚子啊。
  我心里有些郁闷的摸着扁平的肚子,平日里为了备选学了那么多东西,还这不准吃那也不准吃,每天都是萝卜白菜之类的汤水素食,就已经很受罪了,没想到了这一天,连汤水都没了,这那是求富贵,纯粹就是自找的受累。这可比前世的高考,过独木桥要辛苦的多了。

  无言的看着大殿内三三两两聚成一团的秀女,我觉得很是有些无聊,最主要的是有点饿,让人不自觉的就想躺着,更何况现在已经入夜。
  坐了漫长的一段车程之后,经过了繁杂的一些程序,然后依着顺序被带到了这个大殿,初选就开始了。被叫到的秀女就跟着引领的太监出去,完毕之后估计就可以径直回去了吧,然后在家里等结果,想着我不禁有些羡慕起早早被念到名字的人了,真有一种“早死早超生”的意味。

  “九妹子在想什么呢?这般入神!”
  耳边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让我瞬间回了神,偏头一看,原来是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啊,开口的那位便是二娘的女儿,排行第六,乌喇那拉芷清。

  平日里见得不多,要不是两人胸前挂着的那尺白绸写上了名片儿,我很汗颜的想过,在如此多的清媚秀女堆里,我恐怕会不认识吧。而各类的秀女在进最初的地安门时就有按年龄排列,所以直到我进这个大殿前并没有看到过她们,不过看到殿内每一个人的胸前都有写着名和出处的那尺白绸,我更感到不爽,这情形,怎么看都有点像是贴着标签,待价而沽的商品呢?
  “六姐姐,七姐姐,也没什么,就是有点困了!”三娘的女儿乌喇那拉芷兰,在家族里排行第七,而我是第九,至于排行第八的那个女儿,好像是表字里的,听说从小身薄体弱,卧病在床,估计应该参加不了选秀了吧。

  正聊着,传来了管事嬷嬷的喊声“乌喇那拉芷娴,该你了,过来吧”,稍微的捏紧了手中的绣帕,微微倦了一下眉,缓缓地跟了上去,说是心中不怕那才是假的,毕竟这个地方不是我已然生活惯了的乌喇那拉府,而是天底下最安全也最不安全的皇宫。

  跟着管事的嬷嬷转过一个小阁子,进到了一间小屋里,里面还站着还几个嬷嬷,屋中间放着一张床。心下一瞬间明白了过来,不免有些恼意,这皇宫果然不是人待的地方,这还没入宫呢,就已经没了人权,然这么想着却也不敢反抗,依旧顺从的退了衣服,闭了闭眼,咬牙躺了下去,就把自己当做死人得了……

  检查完毕,我忙忙的站起身来,一边穿着衣裳一边听着几位嬷嬷的话,听着她们对我的赞许,微微叹了口气,果然是逃不开的了,罢了罢了……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

陈望道,义乌人,1891年1月出生,1915年东渡日本留学,1919年6月回国,是我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苏步青撰写的对联:“传布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阐明修辞学奥蕴一代宗师”,可以说是概括了陈望道一生的功业。

“陈望道原名陈参一,‘望道’是他自己改的名字,而且他不但把自己的名字改了,还把两个弟弟分别改为陈伸道、陈致道。”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吴小锋说,“望”可以理解为展望、追求,“道”即道路、道理、真理。正因为陈望道怀着救国救民的初心,才会在笃信“教育救国”时回村办村校,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出国学习科学技术,最终寻求到共产主义真理,并为此奋斗一生。

初心翻译者:真理的味道很甜

“高高一池塘,盈盈三千方。西流泽义乌,东灌润浦江”。以池塘而命名的义乌分水塘村,因陈望道而名扬四海。在分水塘村,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一个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1920年的一个春夜,29岁的陈望道回到义乌分水塘村,在柴屋内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在屋外关切地喊:“孩子,你吃粽子要加红糖,吃了吗?”陈望道应声答道:“吃了吃了,甜极了。”等到母亲进屋收拾碗筷,看着陈望道笑出了声,此时满嘴墨汁的他才有所发觉。陈望道说:“这就是真理的味道,比红糖还甜。”

其实,在陈望道之前,梁启超、李大钊、张闻天等都曾在文章中摘译或者引用过《共产党宣言》片段,但一直没有中文全译本。1919年6月,《星期评论》在沪创刊,编辑部很快将翻译《共产党宣言》全文提上日程。讨论人选时,《民国日报·觉悟》主编邵力子推荐了时年29岁的陈望道。1920年3月,陈望道收到了邵力子的信。回信后不久,陈望道便收到了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和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为了译书,陈望道回到义乌分水塘村,独自住进了早已作为柴屋的老宅。

柴房实际上是陈望道家的老屋,房子年久失修,四面漏风。陈望道把一块木板架在两条长板凳上,既当桌子用,又当床用。译文不足两万字,但陈望道“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尽管因为《星期评论》停刊,翻译好的《共产党宣言》没有按计划连载,但辗转出版的单行本,很快风靡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群体。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初版的1000册,很快售罄;次月重印的1000册,也很快被抢购一空。到1926年5月,共出版了17次,累计数十万册。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指导,并教育和引导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和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人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第一个早期党组织。“我信仰共产主义终生不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我的力量。”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望道在1923年对沈雁冰说的这句话,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初心讲解员:本家叙述情意真

如今,陈望道的初心事迹正由其堂侄女陈华仙解说着。陈华仙是该村一名普通的农妇,当过乘务员、做过幼师,2011年成为陈望道故居的管理员,2016年开始兼任故居讲解员。“以前就听过很多陈望道的故事,但直到我做了讲解员,才真正了解陈望道。他对真理的追求和救国救民的初心让我很佩服”。

昨天,在分水塘村见到陈华仙时,她正在为一批游客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游客提出的问题,陈华仙都能对答如流。“2011年,陈望道故居成为浙江省文保单位后,需要一个管理员。我爷爷是陈望道一起长大的伙伴,在我的记忆中,爷爷经常跟我说起陈望道当年的故事,所以我觉得自己来做这个工作很合适。”陈华仙说,一开始家人并不理解,因为这份工作既累工资又不高。但陈华仙却很坚持:“对我来说,不管工资多少,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陈华仙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名叫陈明山,而陈望道本名叫陈明融,两个人是堂兄弟,两户人家还是隔壁邻居。陈华仙说,在他爷爷眼中,陈望道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术不断钻研。“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时,就在是使用‘怪物’还是‘幽灵’上思考了三天。”在国民党政府疯狂抓捕共产党人时,陈华仙的爷爷曾掩护过陈望道。新中国成立后,陈望道还在上海给陈华仙的爷爷介绍了一份工作。对于陈华仙而言,陈望道故居就是她的家,而成为故居管理员和讲解员,是一种缘分,也是责任和传承。

随着以分水塘村为核心的望道信仰线开发,分水塘村也早已风貌大变样,前来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如今,陈华仙每天接待游客在100人以上,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000多名游客。为此,陈华仙陆续带出了一批新的讲解员,她们都来自陆港集团。空闲的时间,陈华仙会与她们分享自己讲解时的体会与心得,并告诉她们,在讲解陈望道的事迹时,必须把对陈望道的感情融入其中,这样才能把他的事迹讲得更生动。“陈望道的求真精神很伟大,作为他的晚辈,我有义务和使命,把陈望道的那份初心分享给每一位游客。”陈华仙说。

初心富民路:传承信仰乡村美

义乌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革命老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义乌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浴血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义乌的红色文化开始反哺乡村。义乌“望道信仰线”便是一个红色文化开发、乡村振兴的样本。

“望道信仰线”是义乌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由城西街道和陆港集团共同打造。核心区块规划以分水塘村为核心,用红色文化串联起一个个乡土村落,形成了“村村有看点、处处是景观”的“望道信仰”和美乡村精品线。据义乌城西街道党工委委员陈资彩介绍,望道信仰线总体规划从自然景观提升、产业植入、文化发掘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满山杜鹃红,十里杏花香”为主题,“一带一路,两镇一区”为基本规划思路,“一带”指的是东黄线文化产业带;“一路”指的是山水生态景观之路;“两镇”指的是望道红色小镇,何里慢养小镇;“一区”指的是香山生态休闲区。

“望道信仰线”包括5个核心节点:一是“红色火种”分水塘,二是“无中生有”何斯路,三是“义乌经验”横塘村,四是“中国方案”七一村,五是“大有名堂”石明堂村。在分水塘村,金华婺城区木刻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利明开了一家素印木版水印工作室。他创作了不少陈望道先生肖像等相关版画,同时还积极开发与红色旅游相关的文化产品,创作延安、长征等相关主题作品。最让他开心的是,不少来参观陈望道故居的游客,看到他的作品十分喜欢,都想买回去作个纪念。“其实,游客带回去的不仅仅是一幅画,更多的是陈望道先生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让更多人传承下去。”张利明说。

从陈望道故居出发,到七一村约7公里。今年中秋假期,七一生态园推出了海狮表演、恐龙展、蝴蝶谷等项目,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笑着说,“望道信仰”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区已初具规模,七一农业生态园是城西街道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旅游的缩影。目前,七一村集体总资产达8.9亿元,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06万元,人均年纯收入从1997年的3700元增至2018年的5.6万元。

据了解,望道信仰线今年已接待游客人数超过64万人次,其中分水塘村接待参观人数12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民宿入住率创历史新高;何斯路村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团队、散客超过27万人次;七一村生态园游客人数25.5万人次,营业收入810万元。如今,分水塘“信仰火种”+何斯路“山水新居”+七一村“新兴产业集群”,各区域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了游客、住宿、餐饮资源共享。“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以望道信仰为“红色引擎”,“望道信仰线”逐渐成为一条产业富民线。

(原标题《初心不忘 望道“得道” 传承信仰,红色大道富乡民》,原作者张枝昶。编辑童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家指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