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打狗怎么办?

一、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正常”?

家有青春期熊孩子,父母聚在一处难免吐槽熊孩子们令人抓狂的行为:

放学回家,直接进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不到吃饭时间不出来,而且吃完饭扔下碗筷又回房间;

让TA和父母一起去探亲访友得威逼利诱,好不容易出场还可能一脸不耐烦的倒霉相;

在路上偶遇TA和小伙伴们在一起,TA看着你满脸都写着:我不认识你!别过来给我丢人!

跟TA的对话,要么得到的是“嗯”“还行”“没啥”“老样子”这类漫不经心的应付,要么是吃了枪药似的对抗,要么是任你苦口婆心声泪俱下TA只是呆若木鸡一言不发;

你说东,TA说西;你让TA打狗,TA偏偏骂鸡;你说早睡,TA要晚起;你说好好学习,TA说玩会儿游戏……

在与青春期熊孩子的相处中,父母最常问的问题之一就是:这熊孩子究竟正不正常?

美国心理学家带来的好消息是:所有青春期的孩子都“不正常”。

青春期孩子自身正在经历一场从生理到心智的打怪升级,这场战役之艰苦,称之为人生最具挑战的战役也不为过。专心应对这场战役的孩子,每一个都可能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因此,一个青春期孩子最正常的表现就是“不正常”。

他们令父母抓狂的程度大同小异。也许你觉得自己家的熊孩子特别难缠,其实邻居家那个在你看来 “正常”的阳光大男孩可能刚把他爹妈气吐血。

二、孩子渴望独立、脱离父母

心理学家总结了青春期孩子在与父母相处时的几大特点:

TA特别关注自我,容易陷于自我的小世界,认为自己的经历是如此与众不同,很难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于,身体和心智的成长速度太快,TA时常连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怎么会突然兴高采烈突然又没精打采。而父母则认为孩子过于自私和自我为中心,喜怒无常。

TA急于与“老东西们”划清界限,一方面,TA格外重视个人私密空间,要与父母保持物理距离;另一方面,TA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要与父母保持心理距离。而父母却因此感觉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而担心焦虑。

3、奇葩的价值观和行为

欢奇葩而诡异的玩意,极端的思想、言论和夸张的色彩、声音、服饰……,这些满足TA青春期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的心理需求,是一种“独立”的象征。而这些,又恰恰是父母长辈看不顺眼的。

4、理想主义却又缺少经验

TA胸怀大志但苦于无处下手,理想很性感,现实又太骨感,简直要把TA扯成两截。TA知道父母比自己有经验,但要么怀疑父母的经验还中不中用,要么厌恶父母的指导方式让自己颜面尽失,所以宁愿自己的黑暗中痛苦摸索。而父母却感觉这孩子又犟又拧、不听劝、不识好歹。

荷尔蒙让TA感觉精力充沛、无所不能,冒险、违规、不走寻常路,这些都会让TA兴奋不已,而且,TA没来由地坚信倒霉的事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老东西们”的警告都是吓唬人的,偶尔出格不会有不良后果,只会让自己的人生多些传奇色彩,当然TA才不会把自己的冒险告诉父母长辈呢。而在父母看来,孩子游戏在悬崖的边缘,简直是成心跟父母作对。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减少与父母的联系。父母的担心和焦虑也正是源于此:从熊孩子那里能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少,自己发出的信号也基本被熊孩子屏蔽——熊孩子要失控了!

如果能保障与孩子的沟通渠道的畅通,不但父母可以少些焦虑,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的重重困难,避免青春的小船触礁甚至沉船。

三、我和17岁儿子相处的四条法宝

我家有17岁青春期熊孩子一枚,自称“会做视频的厨子”,厨子不是牛娃我亦不是牛妈,但值得欣慰的是母子二人无话不谈,靠的是四条法宝:

与过去几千年的家长相比,21世纪的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人生经验的颠覆感。

在我青春期时,90%以上的信息、技能只能通过家庭和学校获得,家长老师的话跟圣旨等同,生活的小天地不过方圆三、五公里。而会做视频的厨子,做菜、做视频、编程几乎全部是从网上自学的;他知道天涯海角发生的事,对左派右派的政治观点有自己的主张;当我抱怨他天天宅在家里不出去结交朋友时,他告诉我,他的朋友都在网上,而且遍布北美大陆,不但陪他玩游戏,给他的视频提建议,还陪他写作业、聊天。

17岁的厨子不仅远远超越了17岁的我,甚至在很多方面也超越了现在的我。我时常对厨子说:妈妈的一部分人生经验好像已经过时了呢,看样子以后要指望着你来指导妈妈了。

这并不是口头的谦虚或敷衍,而是由衷的感叹。

中国文化中最坑娃的观念就是“父母为大”“父母全能”“父母永远是对的”。这个观念,在造成亲子冲突的原因中大抵可以排第一。

父母放下架子,坦承自己的无知和弱点,并主动向孩子请教,会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认可,既有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更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从根本上打开与孩子沟通的渠道。

前不久,厨子日夜兼程赶期末的大作业和准备期末考试,有一天扛不住了抱怨说:事情太多了,实在忙不过来,要死了。

我马上体贴而自以为委婉地献上自己十余年在世界500强公司做IT经理所积累的宝贵的时间管理经验,结果,换来的是一声长嚎:妈妈!!!我不需要你给我出主意,我只是想要你倾听我的感受!

父母作为有人生经验的一方,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急于给建议、解决实际问题,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而青春期孩子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最关键的是这些问题使他们感觉不舒服、不开心、不痛快,如果能帮他们跨越这个情绪,他们自己就可以找到办法去解决那些问题——当然,有可能他们找到的办法并没有父母给予的办法有效,这也是很多父母急不可待地推销自己的“建议”的原因,但让孩子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也正是青春期孩子获得自我控制权的重要途径。

除了急于给建议,父母常犯的沟通错误还有:给孩子贴标签、死板生硬、急于评价孩子的观念对错。一出口,要么把孩子的话题封死了,要么,把沟通引向争执。父母要学会使用开放的问题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当孩子知道自己无论说什么,都能得到父母的认真对待和倾听时,自然也就不会拒绝沟通了。

厨子终于忙活完期末考试后,迎来了两个月的暑假。我忍不住跟他叨逼叨暑假计划,希望他能好好利用这个暑假,先查一查几个旅游目的地的攻略,再多读几本书,想想明年申请大学的事。

眼见着厨子的脖子越拧越歪、白眼仁越翻越大、一侧的嘴角离耳根子越来越近……

说实话,看他那德性,我心里火苗子也噌噌往上窜,但还是马上闭嘴煞车,换上跑步服,出去跑步败火。跑步回来,对厨子说:妈妈刚才没忍住,又唠叨了,对不起。

厨子很大度:没关系,你说的也有道理。暑假的安排我会想想。

所有的育儿专家都告诫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别唠叨!但我敢说,没有哪个父母没犯过这个毛病。实际上,一个正常的、平凡的父母,必然犯过育儿专家警告过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犯错误的父母,那是妖孽。

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还不认账,在孩子面前死撑着。青春期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对父母的崇拜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凡是父母赞成的孩子都反对,凡是父母反对的孩子都赞成。父母犯错却不承认,换来的不会是父母的权威,而只能是孩子的嫌弃——哪怕孩子并没有表现出来。

有一次我长篇大论、义正辞严地点评了厨子的不当言行,厨子一直默默不语,等我说完,他平静地说:妈妈,你说得道理都对,但你这样说话,没有人会愿意听。

现在,我们的“话”风常常是这样的:

厨子:明天考试我感觉还没有复习好。

我:赶紧玩两局游戏压压惊!

我:趁春假赶紧去学车考驾照吧。

厨子:我不想学车,我本来想在家做几个游戏视频呢。

我:求求你快去考驾照吧,这样你娘我出去喝酒就有代驾了,可以随便撒酒疯啦~~求求你啦,我盼这一天都盼了17年啦!

厨子:你不怕我学会开车后酒驾?

我:信不信我会把你打得你亲妈都认不出来?

你娘我16岁就有男朋友了,你到现在还没个女朋友。【嫌弃脸】

厨子:瞎说!我有女朋友(指他自己组装的电脑)!

我:你那女朋友亲起来硌牙……

厨子:你真的觉得我应该认真考虑找女朋友啊?

我:说的好像你认真找就能找得到似的。

厨子:果然不是亲妈啊~~~到底你要闹哪样啊啊啊啊啊

这是一个逗逼得逞的世界,一本正经越来越不讨喜,局座张召忠的亲身示范告诉我们,逗逼、鬼畜、卖萌才是战无不胜的。

回首一、两年前,也曾与厨子有过激烈的冲突,凭着四条法宝,母子关系穿越狂风巨浪走向风平浪静。

青春期,对孩子对父母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艰苦战役。

从孩子的角度看,TA在与自己、与家庭、与社会乃至世界对抗,目标是取得对自己整个生存空间的控制权,以此获得自信,也唯有如此,TA才能最终与自我、与世界达成和解,收获一生的幸福。如果TA在这场战役中失利,则要煎熬一生、痛苦一生。

从父母的角度看,一方面人到中年无时无刻不要面对家庭、职场方方面面的压力,一方面自己的家长权威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免心力交瘁。

然而,谁让咱当初生了这孩子了呢?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养育一个独立并自立的人。父母有责任主动调整自己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模式,协助孩子走向独立。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配合自己、将控制权移交给自己时,TA会愿意开启心门。愿父母能凭着自己智慧和人生经验,和孩子双双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更多教育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博沃思未来教育

}

“叮。任务完成,获得[火云掌]”。“叮。任务完成,获得[如意金箍棒]”。“叮。任务完成,获得[屠龙刀]”。“叮。任务完成,获得[方天画戟]”。“叮。任务完成,获得[反伤之甲]”……穿越成熊孩子,系统加身,只要完成任务就有各种神级宝贝啊,上天入地,吊打一切不服!卧槽……还有去帮美女洗澡澡的任务?还不能拒绝!我还是个孩子啊,系统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现在就去!书友群:

最新章节: 更新时间: 18:28 全文字数:1469万字

}

“热血爽剧”走俏当下。网络上有日剧《半泽直树》,被誉为“金融界《甄嬛传》”;荧屏上有抗战剧《打狗棍》,浓郁的传奇色彩延续了导演郭靖宇的惯有风格。

其实这两部片子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唯有的相同之处便是观看时让人热血沸腾、看完一个字——爽。《半泽直树》有着“热血剧”类似的套路:在半小时之内就让全剧的症结生根发芽并长成了参天大树,然后就是给它一个在期限内看上去无法完成的任务,主角不成功便成仁……

70集的《打狗棍》同样堪称一部热血爽剧,抗日题材混杂了家族矛盾、江湖道义、功夫比拼、代际纠葛……导演郭靖宇深谙观众所有的HIGH点并将之杂糅于一炉,直指收视之巅。在《打狗棍》的看片会上,郭靖宇曾放出豪言,“我可以跟各位赌,这个戏的收视率一定特别好,口碑也一定特别好,我完全有这个信心。”而从目前的收视率看,郭靖宇在这场赌局中又赢了。

如郭靖宇前作《铁梨花》一样,《打狗棍》的细节说不上耐品、情节也经不起推敲,但在播出时却足以调动观众的每根汗毛,让观众跟随剧情一起HIGH起来。从《铁梨花》到《打狗棍》,郭靖宇把握“热血爽剧”的核心愈加游刃有余:在家国矛盾的背景下,主人公从普通草根被一步步逼成传奇人物,一次次地陷入绝境、一次次地绝处逢生,主人公频繁的绝地反击每每能将剧情推至一个个高潮。“我的剧本就是把行动线什么都删掉,直接上冲突,我就是这种写法。”郭靖宇的这一原则实则就是一部热血爽剧的标准。“支线、副线如果跟主线没太大关系就必须砍掉,《打狗棍》70集,但情感线只有一条、对立的线也只有一条,亲情线那么多最后也归于一条。”

“热血爽剧”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细节经不起推敲,但又不会太扯。看《打狗棍》,主角不死也就罢了,其他角色谁死谁生,完全看剧情需要,而不管合不合理,不让你死怎么也死不了。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二十多岁的马九斤,只身前去炸掉一整排的日军大炮,近距离顶着敌人一整排的机关枪愣是活生生地冲到敌方阵营前完成任务。但大多观众不会细究这个,导演非常明白。“既让观众看着解气,又不能让观众看着太假。我这次就是把所有的戏剧元素尽可能集中在一起,有点大锅烩的感觉,也可以说是重口味。我把传统戏剧中推动情节最管用的、煽情最有效的因素都集合在一起,然后增大了密度。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创作这部戏的。”    晨报记者

《打狗棍》 戏好是“掐”出来的

70集热血抗战剧《打狗棍》正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等台热播。根据CSM33的收视统计,北京卫视开播当日起连续三天都收视“破1”,如此强劲的势头有望问鼎2013年度北京卫视的收视冠军。而高收视还不是导演郭靖宇最看重的,他更在乎的是这部作品带有的纪念色彩,一再表示《打狗棍》既是献给家乡承德又是致敬父辈的一部作品。 

  北京晨报:这部戏创作的源起是怎样的?

郭靖宇:我出来闯荡影视界好多年,但从未给我的家乡承德拍过戏。写这部戏是我看到一个承德业余作家写的一个关于长城战役的故事,就是原稿《铁血长城》。后来我想,其实长城抗战真的是中国人民反侵略事迹中非常可写,也非常值得写的。

北京晨报:有关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的确不多。

郭靖宇:在长城抗战以后漫长的很多年里,日军在这里建立了“千里无人区”。这段历史确实很少有人去写。“千里无人区”实际残酷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有一种说法是“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千里无人区”。南京大屠杀不停在影视作品中体现,像严歌苓写的《金陵十三钗》。但在我看来,“千里无人区”在影视上可以拓展的内容比“南京大屠杀”还要大。

北京晨报:事件是有历史作为参照,那么人物是否有原型呢?

郭靖宇:戴天理的原型就是我外公的爷爷,而且以前在天津蓟县确实存在过一个“杆子帮”,他们的领头人确实叫“大杆子”,这是我外公给我讲过的他爷爷的故事。为什么有杆子帮呢?因为那地界儿土地条件非常不好,很难长庄稼,人经常来回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就有了这么一个帮派。我觉得把这样一个组织以及这样一个人当做代表,去讲述热河抗战的故事,老百姓会更容易接受。不像你选择一个土匪、流氓或者恶霸,后来改成这样的,那观众可能不太好接受。

所以我把我外公的爷爷和他的“杆子帮”的故事搬到了故事中。我外公的爷爷曾经参加过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到了长城战役那个阶段,正是我外公刚刚长大成人的时候,他在那个时候接受了一些共产党的思想,成立了当地的抗日游击队,游击队最多的时候也有140多人,后来一直在进行对敌斗争。《打狗棍》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的。

老哥儿俩为戏常“掐架”

导演郭靖宇和主演巍子的情分不是一天半天,早在拍摄《笑傲江湖》时就结下了缘分,只不过那时郭靖宇只是一个小小的副导演,巍子则是名气尚可的男演员。时过境迁,巍子笑称现如今只能跟着郭靖宇混了。而郭靖宇透露,巍子可没有那么服帖,绝对是个难缠的主儿,老哥儿俩片场掐架是常有的事儿,不过都是为了戏好。

一个是野驴 一个是藏獒

巍子:这部戏当时拍了半年。这半年我们俩几乎天天打,天天吵。当然前提是为了戏好。他经常剥夺我的话语权,这个过程我必须得说。靖宇颈椎不好,写戏不是写戏,是说戏,胸前挂一个录音笔,边说边比划,等于写的时候就把每个人物都演过一遍了,他脑子里都有成像了。

但他有时候一高兴啊,词儿都是大段大段的,演员最怕这个,大片大片的台词这么一翻,两页纸,我头都大了。先是抗拒,抗拒到最后你得想辙驳倒他才行。我每天回去以后就得想方设法地把他的这个东西推翻,还得拿出一个新的、能说服他的东西来。

郭靖宇:哪天在现场发现巍哥不主动凑到我旁边,那我那一天能过得比较舒服。假如他来了,一拍我说“靖宇呀!”就坏了,这时候我一般不敢回头,心里就寻思:“又得跟老东西打一天。”

巍子:我在屋里边得想N多个方案,预演到现场怎么对付他。正门如果进不去,咱就从侧门走;侧门不行,咱就从后门走,反正得想各种方法把他拿下。

郭靖宇:剧中有一场戏就是戴天理为了拿到那麻子(王奎荣饰演)和那图鲁(黑子饰演)贩卖鸦片的证据,找到了那素芝(岳丽娜饰演)。我原来写的是戴天理为了完成自己的事儿,把这个女人骗了,通过上床套出了那素芝的话,得到了证据。但是巍哥觉得,我演的戴天理是个大英雄啊,不能这么演。但他当时也没想好怎么演,还打起了拖延战,还和我媳妇岳丽娜串通谎报我儿子病了。我回家后看我儿子好好的才知道是他没想好怎么改呢。

巍子:因为我自己想的那招儿还不成熟,还得争取时间。

郭靖宇:第二天又拍了,正好有一个朋友来看我,说有个题材想跟我聊聊。巍哥赶紧说,这是大事,你快跟人好好聊聊。结果我走的这段时间,他和岳丽娜就在那儿对词,等我回来他俩终于对好了,这场戏从上床改成了喝酒,等于他把我媳妇灌醉了套出的真相。总之,每次跟他交锋真是费了劲了,我特别  ,不容易说服我去改。

郭靖宇:其实巍哥特别让着我。我在摄制组绰号叫藏獒。

巍子:我是野驴。驴跟藏獒放一起那还有好吗?

郭靖宇:我有一次当着一千多人面,在喇叭里直接训一个女演员,训了15分钟。我就是这样的人,脾气比较直。然后听说我们制片主任给我取名“藏獒”,我说这还行啊,这动物也不错。后来一想不对,架不住巍哥有“打狗棍”,再大的獒也不行啊。

一个顾安全 一个求真实

郭靖宇:你们可能经常听说大明星跟导演吵架的事儿,最后基本都是导演告败,为什么?你没找他演之前,你可以决定不找他;但一旦找上他,拍上了,导演全都废了。但是巍哥特别让着我,他从来都没有这样对待过我。

巍子:反正我对付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想个辙把他支走。

郭靖宇:他一想玩命就会用这招儿。我特别怕拍炸点的戏,这是真的,因为我弟弟杨志刚曾经在我的戏里因为“爆炸戏”受过伤,从那以后,所有镜头考虑的时候都是把演员放在最安全的范围内。但是巍哥老觉得效果不真实。他就指使武术导演把那汽油弹都埋在一米以外的地方。他一跑起来,那汽油弹直接就在他身边炸,他玩儿的全是这个。这要是我在旁边,肯定不能让他这么拍啊。每到这时候,他就想办法把我支走。

巍子:戏写到那儿了,你不把它拍真实了,后期不好看。观众看着不真实啊。

郭靖宇:他就是个“戏疯子”。

巍子:咱拍的又不是雷剧,咱不得要真实吗。想要真实感,那你就得玩儿真的。什么叫真实,就得玩儿真的才叫真实。不信到时候,你看这部戏,它就是跟雷剧不一样。

郭靖宇:我们俩合作方法是,我从来不给他看剧本,我只给他看大纲。要是他决定拍这个戏以后,他就在家什么戏也不许接,我开始写剧本;如果他还出去演别的戏,我都不带写的,他什么时候回来我再写。

巍子:别提了,他老骗我,拿起电话我问他今天又写了没有?他说,“正写呢,你听你听。”然后他就在电话那头猛敲键盘。一会儿有圈里朋友给我打电话,喊我去喝酒,我说都谁啊,他们就说:“有靖宇呀。”我说:“不对呀,他正写剧本呢。”人家就跟我说,没有,我们斗地主,老半天了。哎呀,这给我恨的呀。

郭靖宇:还有一次,巍哥电话查进度,问我写没。我说今天状态特别好,已经八千字了,巍哥说,那你给我发过来。我说等会儿,校对完再给你发过去。结果这时候杨志刚特别不争气,发一条微博,暴露了我俩在打高尔夫呢。每一回都这样,《铁梨花》他也等,我梗概发给他,他就开始等,等我三个月,《打狗棍》等了5个月。他为这一个戏推了三个戏,还有一个戏是人家邀请他当艺术总监兼主演,还能跟人家分账,后来他还是给推了。他拍了《打狗棍》之后等了6个月才出去拍的别的戏,就一直在家休息。等于这一个戏其实他推了不少戏。

巍子:然后靖宇就安慰我,说,哥,咱《打狗棍》这一部戏你能吃5年,咱不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熊孩子被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