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魔力985中高考复读学校口碑怎么样?

由于高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情况密不可分,所以高校的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由地区经济决定。尤其是综合实力强悍的985大学,通常都在经济、政治双重优势的省会城市。但是,39所985大学却有4所例外。

一所是中国海洋大学,海大不在山东济南而在山东青岛。青岛虽然不属于省会城市,但是青岛属于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不仅沿海,经济也非常发达,是一座万亿城市,经济总量也超过省会城市济南位居山东第一。不仅如此,除了海大这所985大学,青岛还拥有不少的实力高校,如211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实力不俗的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等。青岛较为丰富的高校资源,也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和第三所学校和中国海洋大学的情况也非常类似,分别是厦门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和大连虽然不是省会城市,但是同青岛一样也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经济和政策优势也非常明显。其中大连的高校水平也非常不错,还拥有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知名学府。而厦门虽然没有如此丰富的高教资源,但是厦门作为全国最美大学之一,名气和实力兼顾得很好。

最后一所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大很多人以为在西安,其实位于杨凌高新示范区。而杨凌高新示范区虽然地处陕西咸阳,但是杨凌高新示范区属于国家高新区,由陕西省直辖,具有地级级别。西北农大也是陕西三所985大学,并且是31所副部级大学之一,尽管如此,在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夹击之下,不少人也对属于985大学的西北农大的实力产生了质疑。

说到最后,虽然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39所985大学中仅有不在省会城市的4所学校,但是所处的地方,也具有非常不错的经济发展优势或是政策优势。

}

平均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连续2年获得6项奖学金,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保送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如此众多的荣誉,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学生沙贺稳看来,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本期推送,让我们走近这位南师学霸,听听她的奋斗故事——



沙贺稳获得过的各类荣誉

"重理论"还是"重实践"

在人文社会科学这个学科中,"重理论"还是"重实践"几乎是每一位学子都会遇到的难题。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沙贺稳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说:"在2016年刚入校的时候,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现在这么火爆,所以当时一直以为这是纯粹学习编程的专业,结果进入大学以后才知道原来还要需要学习传播学,新闻史等等传统媒体的课程。"很显然,刚入校时的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自己未来几年十分热爱的专业有着深入的了解。大一时,她没有考虑过读研,而是"是想趁着新媒体的东风好好赚一桶金。"抱着这一想法的她,在大一开始便筹划着各种社会实习,并希望能够迅速增长经验,为"一桶金"作准备。这时的她,很明显更偏向于实践。

或许理论的魅力就是需要实践来点亮,沙贺稳对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也在一次次忙忙碌碌的实践之中悄然发生了。她从2017年《快乐男声》节目的数据统计实习生开始做起,到后来陆陆续续跟着团队完成了"三个院子"项目和东方卫视春晚的相关新媒体工作。她慢慢发现这些快节奏的工作除了让播放量数字好看了些,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时的她开始对新媒体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理论的缺乏也让她的实践触摸到了所能及的天花板。于是,沙贺稳选择转向书本理论知识的钻研,对科研有了更深厚的兴趣,希望真正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的赋权机制,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越是深入学习理论,沙贺稳越是感受到了理论的奇妙魅力,在谈及对理论的再认知,沙贺稳很激动地说:"我觉得了自己看待媒介事件越来越辩证理性,同时又越来越矛盾,时而法兰克福,时而批判学派。第一次读完幻影公众的时候,我如梦初醒,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媒介构筑的拟态环境中,当时我感受到了理论的魔力,并站在受众的角度重新审视媒介。"于是,对于沙贺稳而言,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似乎也渐渐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同时,她也不忘给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如果学弟学妹们厌恶理论,那么可以大胆尝试,去真刀真枪练上一练,到时候不仅不会厌烦理论,反而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希望重新回归学校,重新听听老师们一遍遍重复的枯燥理论。"

在谈及如何安排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时候,沙贺稳简洁明了地回答说:"我不想让自己闲着,学习时全力投身,假期努力拓展自己的人生路径,探索和自己的专业全然不同的生活。"这句话看似很简单,但其实需要极大的努力和毅力去坚持,而沙贺稳显然说到做到了。她先后参加了多次暑期实践活动,而这也是她对学习和休息的一种微妙结合。

大二暑假时,沙贺稳参加了一个YMCE国际营地的志愿活动。虽然跟她的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志愿内容主要是负责和国外志愿者沟通联系,但是她很开心,因为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她收获了一段非常宝贵的友谊,也享受了大学里最简单最充实的一段时光。接触未知的领域,结交不同性格的朋友,收获不单一的人生。这或许就是对沙贺稳学习和生活最合适的总结。


沙贺稳暑期志愿者时期的朋友圈

沙贺稳说,"学霸其实并没有那么特殊,只是默默努力而已。"正如她最喜欢的那首歌——《We Are the Champions》的歌名一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优秀的个体,而缺乏的只不过是时间的打磨。优秀如沙贺稳这样的学霸,同样也会有"一次次心灵折磨后重寻科研初心的经历",也会有学习路途中思维的矛盾和困惑。然而,如果能在一次次挫折后重拾那份初心和勇气,那么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champion(冠军)。


真正合格的"新媒体人"

真正优秀的人永远是不停探索的,他们总是渴求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延伸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他们绝不只会拘泥于学院一方小小的空间,而是以自己的视角去衡量社会。沙贺稳同样也是如此,或许是因为专业的原因,让她更早地懂得如何去接触社会。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对全社会的考验,各行各业都难以幸免,传媒行业亦然。对此,沙贺稳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她说:"在这次的新冠疫情中,出现了不少传播乱象,比如层出不穷的谣言,比如毫无新闻素养的标题新闻等等,而正是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这些乱象被进一步扩大。但是另一方面,媒体赋权也让人民的力量凸显了出来,群众的声音得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出去,且获得了足够分量的关注。"

什么是真正合格的"新媒体人"?沙贺稳这样解读:"群众会因为无知而感到恐惧,而无知则是来源于信息模糊的话术。因此,新媒体人需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公布真实信息,拨开笼罩在群众眉头的迷雾,熨平他们内心的担忧和恐慌。这意味着新媒体人需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回归到传统新闻人的初心和精神。所学为所用,真正的新媒体人正是要密切联系社会大众,秉持初心,为社会发声。"


素材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跟成都的缘分始于2008年5月13号。

那时候我上初三,是班里“放弃学习小分队”的一分子。那时候我中二得无可救药,天天沉醉在青少年的浪漫主义幻想里。13号的早自习我成功地逃过了班主任的监控,从后门溜出教室,翻墙出去吃早点。

我还记得那天早上我点了两张吊炉饼一碗鸡蛋糕一碟小菜,早点铺子里的电视播着昨天地震的新闻,各路救援队志愿者集结四川,就像一场拉开帷幕的大战。

那天我喝完最后一口鸡蛋糕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不想中考了,我要去四川,去当一个抗震救灾的志愿者。

15岁的我没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只是渴望我的生活有点浪漫的不同凡响。那天下午我逃课去火车站打听,从沈阳到成都的火车票,最便宜的550。晚上回家我躲在屋子里假装学习,一心盘算着如何从我爸皮夹里摸出550块钱来,买上一张火车票,不辞而别地去做一个救灾英雄,我想到了我和解放军战士一起露宿在废墟边上,用磨得鲜血淋漓的双手扒开碎砖,救出一个又一个幸存者,我想象着当我回到家乡,父母抱着我,洒着迎接英雄的泪......

后来据我妈说她把我从学校拎回来的时候曾经想过直接打死我。我在火车站被告知七日内去往成都的所有车票都已售罄,而沮丧地回到学校时在校门口迎面撞上班主任,还有接到儿子逃课的消息跑来学校正准备去网吧台球厅找人的妈妈。

那天晚上我妈终究没有打死我,或许是被我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感动,老妈最终选择了常规武器衣挂而非战略武器镐把子来揍我。于是2008年的那个5月,我终究没有拿到一张去往成都的火车票,自然也没做成抗震救灾小英雄,因此你们没有机会回忆我出现在电视机前的样子,肥头大耳,二气风发。

只是后来当我和我爸拖着行李走出双流机场大门的那一刻,那时候我爸早就忘了我诸多劣迹中的这一个,我嗅着成都夏末的湿润空气,感叹造物主安排的命运之神奇。

高考因为报志愿的失误,我与心仪的院校失之交臂,却阴差阳错来到成都。

或许世上真的有一种东西叫做缘法,让一个少年幼稚的梦想以一种讽刺般正经的方式得以实现。

那是2011年的9月。

忘了是哪个三流作家曾经说过

“如果一个男人一开始讨厌一个异性,继而慢慢了解到她的优点,然后再习惯了有她的生活,最终就会一往情深地爱上她。”

我得承认当我第一次与成都面对面的时候,我实在不喜欢她。连绵一周的雨让空气充满了湿意,阳台的衣架上挂满了怎么也晾不干的裤衩,军训时的闷热让汗水发端于头顶,汇集在后背,顺着脊梁骨流进屁股沟,一碗红红火火的面条会在嘴里爆炸,而宿管阿姨长达五分钟的责骂却让我不由得感叹

总之大学生活伊始,我便活在了对成都的抱怨与对家乡的思念之中。我腹诽我看到听到闻到吃到的关于成都的一切,无时无刻不想着飞回沈阳。

幸好大学生活是自由的,我有无数的机会逃离成都。大一大二两年我都在到处浪荡,如你所知,我是个逃学惯犯。我北上兴安岭,西到祁连山,乐此不疲地造访每一个心中仰慕的城市,似乎忘记了成都也曾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也曾是中二少年心目里的诗和远方。

每一次旅程归来,我背着臭气熏天的行囊,蓬头垢面筋疲力尽地回到成都,在寝室床上蒙头大睡。然后攒钱等待着下一段逃离的旅程。

离开成都两年以后,我趴在另一个城市里的一张床上,一边追忆这段遥远的过往,一边追问自己。我试图在被遗忘得支离破碎的记忆里找出一个理由,一个时间节点,是什么,在什么时候,让我开始喜欢,开始在意,开始珍惜,最后怀恋这座城市呢?

年轻的大学生终于为他的跳脱和鲁莽付出了代价,我因为旷掉了一学期的毛概而荣获大过处分一张。我妈在电话里暴跳如雷,并且当即决定实行紧缩政策,我的生活费从1500变成了800,买烟都不够。

然而母亲大人并不知道,她贫穷的儿子也绝不会安分守己。我很快发现了新的娱乐。每天我和同学一起走进教室,在点名之后悄悄从后门开溜。一头钻进图书馆。图书馆里有我的得意之作---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一套桌椅搬到废弃的老馆里,那里成了我安静看书的专座。

我把脚搭在桌子上,倚在椅子上翻着我随便找来的闲书。我的旁边是一扇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校园里一条大道下课时熙熙攘攘,银杏金黄。有时我看累了,就点上一支烟,望着窗外发呆,夕阳在下午五点会在桌上涂上金黄的一方。我走出图书馆,坐上公交车,去市区里的大街小巷闲逛。

成都的路是弯的,因此我总是迷路。但是迷路有迷路的好处,我可以在不经意间误入到藕花深处。小路两边是高大的榕树,伞盖在上方合拢,从枝叶里透过一点斑驳的灯光。卖橘子的女人蹲在扁担旁,而她的小女儿正和一只大花猫分享一个丑柑。我跟随着锅盔的味道走向小路深处,转过拐角却看见霓虹璀璨。

那些日子里我在成都读了好多书,也走了好多路。书是闲书,路是小路,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只是在多年以后我在回忆里发现,那是我第一次向这座城市表达爱意。

从郁达夫到汪曾祺,从泡桐树到小天西。如果你没有在这座城市生活过,你就永远也无法知道她所代表着的安逸与浪漫,那是生活本身的美好。

大概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在图书馆迎光飞舞有书香味的尘埃里,当我像一叶小船穿过灯红酒绿的锦里,当我在夜深人静时游荡在麻辣鲜香的玉林北路,当我迷路误入精致的泡桐树,我感叹着欣喜着贪婪地向我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每一处成都表白

安逸舒适的日子结束于大四。那时候我决定要出国。我租了学校旁边一间小小的公寓独自备战雅思。为了保持学习的斗志,我每天清晨五点起床绕着学校晨跑。你大概从未留意过清晨的成都,她是睡着的,星星黯淡下去了,藏在云里,天空是青色的,除了我的脚步声和心跳,一切都悄然无息。八公里跑完的时候,太阳就会在笔直的马路尽头升起,那是这座城市崭新的一天。

我坐在图书馆的老位置,看着我的剑桥习题。窗子微微开着一条缝,风把桂花的香味送进来。来成都之前我从未闻过桂花的香气,是既轻又重的味道,从鼻孔进来就飘进心底,让人一下子就沉静下来。

直到现在我最喜欢的花仍然是桂花,我固执地相信火锅味是游客嗅到的成都,而桂花香才是蓉城本来的气息。如果有一天我在成都恋爱,我就在九月里送给姑娘一棵桂树,让她的生命里也有一抹我最爱的城市和最难忘岁月的味道。

备考的日子是艰难而孤独的。冬天屋子里十分寒冷,我舍不得开空调,就在一个睡袋里睡觉,满脑子都是英语习题。考试那天清早赶往考场,等车的时候淋着雨沮丧得不行,远远开来一辆公交车,却没有进站,车上的LED屏幕上写着两个大字

我爸说我是个顽劣不堪神经大条不会感动的人。其实他不知道,我比他想象得更加多情。只是我有特别的免疫系统,让我在那些触及了内心的时刻能够表现得风轻云淡。而那天早上,在空无一人的公交车站,一辆奔向加油站的公交车驶过,却让我一下子哭了,怎么止也止不住。

我固执地相信这不是个无聊的巧合,这是这座城市给予彼时一个孤独困苦少年的温暖。

因此我相信成都是个有魂灵的城市,在她冬日冰冷的外表下,依然有一颗可以借我温暖的心。

考过雅思,拿到offer的那天,我用我自己的方式与这座城市分享了我的快乐。那天我坐上一辆公交车,从一个终点到另一个终点。我喜欢坐公交车,如果你也想认识一个城市,不妨放下你叫Uber的手机,摸出两个钢镚儿坐上一辆公交车。公交车又大又长,像一条笨拙的大龙,穿行在这座城市里。因此你会发现,在你身旁的车窗里,这座城市的一切,不是“嗖”地一声匆匆掠过,而是像一幅画一样慢慢展开。

我坐在大龙上,郊区的三轮车像小耗子一样从旁边悉悉索索地穿过,车篷子上东大肛肠医院的某位医生笑脸带着春风地望着我;小饭馆门外的藤椅上,坐着几个刚刚下班的民工兄弟,一盆沾水肥肠刚刚端上,几双筷子就一齐凑上,不知谁喊了一句

然后城市的边缘开始出现,三环路上车子飞驰,而远处的一片还未开工的工地上,一小丛油菜花正开得热闹;高楼开始密集起来,玻璃幕墙反射着春日的太阳;树叶已经有点茂密了,可是还没有夏天里繁盛得骄傲的样子,只是羞答答地缀满了枝桠,掩映着后面居民楼阳台上,某位退休大爷精心栽种的花;一只鹩哥在笼子里不停地叫,谁也不知道是在说“呱!” 还是在骂“瓜!”

然后大龙一般的公交车穿过一条地下隧道,就忽地飞跃了锦江,锦江水大概从雪山来,只是到了成都便既失了它凌厉的气息,缓缓向下游流去,只留下两岸连绵的翠绿,而在这一抹翠绿背后,钢筋混凝土的丛林正努力地向上伸展着,摩娑着淡蓝的天空。

那天我坐在公交车里,痴痴地望着窗外,似乎车窗不再是一块玻璃,而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我在终点站下车,忽然想到一个英语单词

最终曲,是的,那是我和这座城市共同拥有的,最后的时光。

2015年6月7号那天下午,我把电脑包塞进行李箱里。行李箱里装了太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我在学校后面街巷里心血来潮买的一件藏袍,比如市场上买来的叶儿耙,比如崭新的舍不得扔掉的教科书,比如大一入学时发的一个文件袋,里面装着录取通知书,毕业成绩单,傻了吧唧的一寸照,还有那张被院书记龙飞凤舞签了名的大过处分。我使劲压了压行李箱,确保它能关上。

我回头看了一眼寝室。它和我都沉默着。我拉开寝室门,走廊里一片狼藉,却又了无生气。那些光着腚冲凉的小伙子们,夹着球流着汗的臭家伙,弹吉他装逼的荷尔蒙怪物,都已经消失了。我最后一次关上寝室门,再也不用害怕忘带钥匙了。

去往机场的车子停在校门口,司机打开后备箱。

好吧,我得承认这一篇我写的不好。为什么?不是因为言之无物,而是每当我的手触碰到键盘的时候,脑子里千千万万的记忆,那些生活细节,城市风物,隽永人事就一齐涌上心头。我不知道该如何把它们全都讲述给你:似乎每一个都带有我无限的留恋和热忱,我却不知到手机前的你能否感同身受。

有人大概要说:“孙慕林你个跑题党大骗子!我要的成都呢?锦里呢?春熙路呢?九眼桥呢?小酒馆呢?妹子呢?串串火锅钵钵鸡呢?”

那些重要吗?不重要。成都的美好从不在于一景一物,你可以在淘宝买到很正宗的火锅底料,但你没有来到成都,你就永远尝不到她的味道。

离开成都两年之后,我在墨尔本的公寓里,用了三天时间来慢慢回忆。我忽然发现原来我生命里有一些很美好的东西已经过去了。遗憾的是在6月7号那天下午我在双流机场门口抽完那支烟转身走进门的时候,我竟然不知道,那段美好时光,这座城市与我的爱情,已经奏完最后一个音符。

你们听到的,也只是念念不忘的回响。

成都好在哪里?其实不在于她的安逸与悠闲,她的活泼与热辣,流光溢彩的锦里,繁花似锦的浣花溪,或者只存在于想象中的高城望断灯火暖,夕照西岭雪山蓝。人们很容易就同一座城市坠入爱河,我们千里迢迢而来,住进高档舒适的宾馆,吃着味道刺激的小吃,走马观花地从有名的无名的景点旁边掠过,牵着恋人的手站在霓虹璀璨的街头,然后拎着土特产在机场挥一挥手。然而当你真真正正地生活在这里,面对着每天像尘埃一样的鸡毛蒜皮,面对着找不到车位的一环,堵爆了的二环和房价涨了又涨的三环,你依然能够在独处的时刻感受到她毫不矜持毫不经意的浪漫,这是一个城市所能赢得的最高荣誉。

成都美好在,她能够容纳下我那个年纪所有的骄傲,荣耀,失意,愚蠢。她能够给予我诞生幻想的浪漫土壤,也给了我窥见现实的真实生活。

那是你不去真心与她相恋,就永远无法体会到的感情。

请原谅我文字的粗鄙,感谢您能读到这里。

2017年6月7日,于猫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力985高考复读学校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