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雄在 杨雄中学毕业是什么学校?

编者按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6亿人,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多为农村里的留守儿童或城市里的流动儿童。暑期来临,半月谈记者分别走访若干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发现他们的具体境遇虽有不同,但在就学、生活、情感上都存在“不适应农村、难融入城市”的问题。

学习:留守儿童学不进 流动儿童入学难

13岁的王正宇是安徽省肥西县紫蓬镇烧脉中学的学生。他曾是流动儿童,现在又是留守儿童。王正宇未满周岁时就被父母带去上海,在那里读了幼儿园、小学。

2009年6月读完小学后,因父母无暇照顾,他又被送回到老家读初中。“其实我们农民工子弟可以在上海享受初中义务教育,我也很愿意继续和爸妈生活在一起。那边的教育质量、学校设施都比老家要好。”

刚从上海回来后的一段时间,王正宇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他和一些失学的社会青年“拜把子”,宁愿到处无聊地闲逛,也不愿进教室上课。班主任发现了王正宇的消极情绪,特意找王正宇谈心聊天,最终使他回心转意。

烧脉中学校长解新正说,约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和学习障碍。比如有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性格孤僻,经常在教室内大喊大叫,发泄情绪,行为上具有攻击性;有的生活懒散,不遵守学校纪律,喜欢和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厮混,沾染上不良习气,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

在南京市一间出租屋里,7岁的刘彦彬开心地对记者说:“我今年幼儿园毕业,开学就要上一年级了!”刘彦彬的老家在苏北连云港市灌云县,现在随卖菜的父母在南京生活。

母亲赵志红深知孩子入学背后的艰辛。此前,赵志红曾带孩子到附近的多所公办小学面试,过程很不顺利。最后,一所学校的老师认定孩子是“优生”,并将其录取。“并不是‘优生’就一定能进去。此前孩子面试的一些学校,有的就提出要交赞助费。”

赵志红现在有了新的担心:儿子原先就读的是农民工子女幼托园,而下半年上小学,与城里的孩子混班,家庭条件比他们差,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

当前,农民工普遍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于这一社会心态应高度重视,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教育投入、重视教育公平,让农民工子女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

个中国家庭迁到德国后将6岁的女儿送往当地的幼儿园,当得知孩子在幼儿园不学习时,母亲很诧异,特意拜访了女儿的班主任老师。老师是这样解释的:其实孩子早学习、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的大脑必须要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当孩子学到了过多的知识,会使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中国父母的信条。于是,2岁学英文、3岁学钢琴、5岁学书法,孩子们的童年被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占据,自识字起,孩子们就捧着《三字经》、《唐诗三百首》。但是,这样的起跑线,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却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被这句话绑架。其实人生并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拼毅力和耐力的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在这样的比赛中不会有人“输在起跑线上”。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越早教孩子,真的越好吗?

有研究显示,在4-7岁期间,孩子对事物或事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仍以事物最显著的知觉特征为基础,而不是经过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儿童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教给儿童一些他们当时很难接受的知识,不仅很难所创造,也不一定能真正的理解知识

让孩子提前学习,也许能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是竞争中的快慢问题,而是跑偏方向甚至跑反了的问题。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让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可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很可能会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有个著名的守恒概念实验:拿容量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杯子中——一个是矮胖的杯子,一个是细长的杯子。4岁左右的孩子会回答细长杯子里的水更多,因为高度更高,因为他们还不具备体积守恒的概念。但随着年龄增大,儿童就会形成体积守恒概念。

“抢跑”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很多兴趣班的使命已经不是培养兴趣,而是把孩子送进名校。这样的兴趣班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这些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了,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

同样,很多学奥数的孩子,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奖,发表感言时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如果并非任务,而是孩子自己接触,对奥数着迷,那结果会大不一样。有时候仅仅只是因为太早或太急,家长反而扑灭了孩子兴趣的火苗

幼儿园学习小学的东西,小学教授中学的课程,到了大学里,孩子反而要补幼儿园本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这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大学阶段显现得非常明显。这群被筛选出来的高材生普遍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2012年教育部就曾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文中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其主要目的就是遏制“拔苗助长”。事实上,在许多国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德国就是其中之一。

德国:小学前,孩子的唯一任务是<快乐成长>

德国的教育是一种逐渐加速的做法:幼儿园不学专业知识,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学会与人相处,重要的任务是玩得开心;小学也只是学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对中国小学而言),到了中学才开始进入跑步通道,但依然还是慢跑。由于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所以学生压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学,真正成年了,才开始进入“快跑通道”。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了竞争,也才显示出每个人之间的差异。

联邦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当地的教育专家说,德国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有人说,德国的教育是“慢教育”,似乎什么都慢了半拍,但只有慢下来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水到渠成。如果“拔苗助长”只会毁了孩子,毁了他们的未来。

近年来,有关孩子“超前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就此提出过一个新的概念——“有机教育”。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让我一起来听听他本人是怎样解读的。

杨雄:勿催熟!给孩子“有机教育”

【杨雄,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青年社会学、独生子女与代际研究、家庭教育、青少年性教育等。著有《教育合作论》等。】

现在大家都喜欢有机食品,因为它们是天然的,自然生长、无污染、符合四季成长规律的。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也应该是有机的过程,而不是拔苗助长、反季节、催熟的过程。而当下流行的一些教育观念,比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都是在“催熟”孩子,是有违教育规律的。

为什么我要提倡“有机教育”?

1、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就像我们种蔬菜,种玉米,它都有一个自然生长周期。想必大家都不喜欢吃用化肥催熟的蔬菜吧?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过多地期待、过早地开发,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都市人喜欢散养鸡,觉得山沟里散养的鸡一定是好的。我也参观过养鸡场的鸡,巨大的标准化车间,灯光一打开,合成的喂料一放,鸡就去吃,吃饱,灯关掉,睡觉。过两个小时,继续开灯,让它们继续去吃,吃完再睡觉,几个月就养成熟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关在屋里长大,不给他散养,不让他见阳光,不让他到农田玩,在野地撒欢,这样的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主能力。

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最后衣服都不会穿,甚至到美国留学还要陪读,现实生活中这种“悲剧”很多。培养孩子不能“催熟”,不能“反季节”,不能让孩子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现在市场流行的观点太多,什么0岁要学游泳,3岁要学什么,好像过了3岁没有学,孩子就完蛋了。除了睡觉外,孩子24小时全部安排满,包括周末。学了钢琴又舞蹈,学了舞蹈又音乐,孩子变得很辛苦。

家庭教育中这种保姆式的喂养,甚至扩展到了国外。在国外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星期天,一些中国妈妈背着小提琴,孩子背着大书包,东赶西赶。美国孩子在踢球、在玩的时候,中国家长则陪着孩子去补课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结果只要有“中国妈妈”居住的社区里,美国妈妈逃走了,日本妈妈逃走了,台湾地区来的妈妈也逃走了,说“这样吃不消的,你们太厉害了;这样开发孩子,我们怎么活?”

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失去快乐、自由的童年。现在大城市里大多数孩子是怎样过日子的?曾有一位摄影记者抓拍了100张“中国式童年”照片,照片中的所有儿童,几乎都是房间里一堆玩具,但只能“自己和自己玩”,物质丰富,但不快乐。为什么美国的孩子、欧洲的孩子那么快乐,中国的孩子那么不快乐?我总结了几点:美国的小学不搞所谓的题海战术、美国的小学生不抄生字、美国的小学生不背诵课文,总是鼓励。我们总是背啊记啊,往往还没有起跑就倒在起跑线上了。

我们的基础教育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为什么仍有不少中国妈妈要送孩子到国外上学?我看主要是因为在我们这儿:孩子上学不快乐,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成长有自然的规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阶段时,提早学习往往没有效果,甚至伤害孩子的心智

任何催熟、拔苗助长,其实后果都是不好的。很长一段时期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流行的教育观念出现一些认识偏差,最典型的就是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这实际上是在提前催熟孩子,让他们过早地学这、学那,过早开发孩子智力,事实上却是帮倒忙,甚至是摧残孩子,使得大多数孩子过早失去了童真、幸福与自由。

3、孩子培养是一个陪伴与“发现”的过程

什么叫发现?就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孩子在某一领域的天赋、特性和兴趣,因势利导加以开发。在这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别人家长带孩子学英语,你也带孩子学英语,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教育培养孩子需要有一个耐心等待、陪伴发现的过程,这也是有机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我主张,“有机育儿”、个性发展。目的是恢复教育的本质,让孩子缓慢地成长,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存在着先后、个别的差异性。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心智的发育都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开窍比较早一些,有些孩子比较晚一些,一定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家庭教育只能借鉴,不能完全拷贝、复制。邻居家长培养孩子成功的范例,完全拷贝到自己孩子身上,却不一定成功。因为每个孩子的特性、发展的潜力都不一样。

这里我要提一个现象,为何中国女孩比男孩成熟、功课成绩更好?在我看来,主要是女生更加适合我们“应试”教育体制,因为女孩比男孩更听话、更专心、更仔细、认真,不像男孩子调皮,喜欢玩,心智成熟比较晚。因此,我主张,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你看看现在幼儿园里,女孩子受表扬多,小学当班长的是女孩,初中、高中更不要说。过去文科状元是女孩,现在理工科、计算机专业也出现了不少女“学霸”。而男孩则往往受到“压迫”,家里一个男孩,都被一群女人包围着,奶奶、外婆、妈妈,到幼儿园是阿姨、到小学是女教师,连班长也常常是女生。

有机教育需要“阳光”和“沃土”

“有机教育”要有阳光、沃土保证。这“阳光”、“沃土”就是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首先要用法律法规、行政手段大规模缩减现在教材容量,尤其是缩减各种辅导材料,不然的话没办法慢下来。其次要改革考试与评价方法。在统一高考制度未打破的情况下,肯定会有考试选拔,这个标准还得统一,这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

但是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选拔制度可能很快就将被突破。上海是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市教委已提出“绿色指标”等新的评估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公平科学、更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更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改革举措会陆续出台。

“有机教育”要大力提倡“慢教育”。教育过程就好像看足球比赛,原本都坐在体育场里,好好地看球赛,大家都看得清楚。突然有一个观众(家长)着急地站起来,影响了别人,结果是所有人都站起来,到头来,观赛效果会受到影响。

所以,“有机教育”就是要大力提倡“慢教育”,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要变主要考知识为主要考见识,不要追求一节课里让学生强制性地记忆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们从学习做人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有家长说,我慢了,人家快了,人家抢“跑道”怎么办?这就有赖于政府、媒体、学校、社区、家长形成合力,在社会形成舆论场,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零基础”入学不等于“零准备”。“零基础”入学是上海教委出台的一项改革方案。要求小学一年级“零基础”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要求取消统考统测,减轻孩子学习压力。这向社会传递出“素质教育”不再是空话,离我们越来越近。我非常赞同。同时我要提醒家长的是:零基础入学,不等于零准备。

准备什么?我认为,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习做事,三是身心健康。今后无论入学,还是对学生评价,个性“颜值”越来越重要,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家长就好比施肥者,在什么时间、怎么施肥,非常重要。小学前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的关键时期,家长应该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

教育部门出台“零基础”教学新规,主要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从“一张白纸”教起,而不是以班上识字量多的学生为教学依据。相对知识技能而言,更重要的准备是在学龄前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吃饭为例,孩子在学校须自己取餐、自己吃、自己整理,在餐厅里不大声喧哗。如果一味灌输孩子知识,忽略了素质、生活习惯等的培养,那才会“输在起跑线”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的学校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