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所以在大学校园里不存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吗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好吧,我曾经就是那种在某些知乎大神所不屑的学生会核心成员,在本科四年经历了数次关于评奖评优评奖学金争取交换名额等等活动。有的时候是作为主持成员有时候是作为有分量的评审成员。

在这种时候,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我会先查看一下关于这次评审的规章,具体哪些同学有资格得到“奖励”(下文所有都评优什么的称之为奖励),如何最大化的让所有人得到公平的对待并且让大家都认同开心。

举一个例子,大多数学校的国家奖学金(一般按照比例一个专业1到2个,可能有偏差)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一般是给申请特困补助的同学的,1-2个)是不能同时拿到的。可能在某一年度专业前三的同学都有资格同时的到两个大型的奖励。那么我们专业会因为这件事情进行讨论,如果同学A是特困生并且拿到了年度最高额的特困补助,同学B同样也是特困生拿到的却是最低额度的补助。在两人成绩几乎相似,家庭情况也相似的时候,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我们会给A同学励志奖学金(我们那时候是5000),给B同学国奖(8000)。

我们都知道他们需要这笔钱,但是学校里每年评定的特困生级别的时候需要宏观调控,钱就这些,名额就这么多,他们家里都是看天吃饭的,收成好坏其实看看新闻就知道了。所以在关于钱的补助上面我个人,以及当时专业的同学们更倾向于均衡。

再说一个例子,在年度专业评优或者评优秀干部党员等等纯名誉上,我的选择是能者上。 有的同学需要保研,本科的前三年六个学期的评价要至少3个优(不确定数字,太久远了)才可以有外推或者内保的机会。 一般在大三的时候看平时的成绩就知道这个同学有没有机会保研了,所以最后两次评优会主要给这些同学机会。

如果遇到为了自己的利益公权私用的班干或干部时,我的建议是先内部解决商讨,如果大多数人支持你的建议,可以集体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不得人心的班干部是可以弹劾掉的,大学生了又不是小孩子,你们有能力去改变状况。

最后还是希望,大学里的种种利益冲突,可以得到化解,能把奖励与实惠给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如果你是学生干部,希望能记得第一句话。

PS,其实最后呢,评优啊优秀学生干部啊普通的奖学金啊优秀寝室啊先进党员啊真的是然并卵···也就是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有些用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融入不了集体,没有归属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