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北大,一共有多少人考上?

要问考生最害怕的是什么,恐怕非《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莫属了吧。

这本教材陪伴了大部分网友的学生时代,让人想起那段被“五三”支配的青春岁月。

但是你知道,这个令考生闻风丧胆的《五三》,竟然出雪糕了吗?

最近,网友发现,知名教辅材料“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推出了联名雪糕,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哈哈哈哈真是噩梦无处不在。


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出雪糕,吃了能考上清华北大吗?

这款雪糕由蘇盒珊联合曲一线出品,有抹茶炼乳味、榴莲味、开心果味、鲜奶芒果味、青柠味、生牛乳味、葡萄味等多种口味,好家伙,好想尝一尝「知识」的味道。

雪糕外包装上也印有显眼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logo,不管是经历过或正在备战高考的人,想必都对这个包装再熟悉不过了,简直是学生时期的噩梦。

最皮的是,商家还打出「国民教辅材料IP联名,学生大爱(hen)的冰淇淋!」的宣传语。

某宝售价从3.8元到18.8元不等。

这样当妈妈问你要钱干什么的时候,你可以说买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不过,据商家透露,该雪糕目前主要在传统线下渠道销售,江浙沪地区可在淘宝店铺购买

是不是看不起我们非包邮区?

二、购买雪糕积分兑换五三真题?网友:大可不必!

目前雪糕公司正在和曲一线谈联名的方式,之后还会推出一些《五三》周边,比如文具之类。

最魔幻的是,商家表示之后考虑推出购买雪糕积分兑换《五三》真题,或买《五三》真题积分抵换雪糕等活动。


积分换真题谁吃啊,放过考生吧!

对于这款魔鬼雪糕,网友议论纷纷。

天利38套不配拥有姓名吗?

吃了是不是就可以考满分?

做不出来题至少能把你吃掉

吃完看到棍上刻着“不会选C”“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

做完53看分数,心里凉,再吃根53冰棍,哦豁,整个人都凉了

吃完冰棍,发现木棍上面刻着“再来一套”,直接送走了

孩子以后都不爱吃雪糕了,妙啊!

更有机智的网友出谋献策:

在包装上写题,答案在雪糕棍上,吃完才能看到。

好家伙,商业奇才就是你,财富密码!计划通

以后五三不附答案,要用买雪糕的积分兑换

你以为这些雪糕只是设计图吗,不,这款雪糕在春节前就已经试产了,春节后做了大批量生产,现在已经上市了一两个月。

这不,就有“幸运”的网友已经买到了。

看看这满冰柜的《五三》,像不像打开了高考习题册?

打扰了曲一线,不是你疯了是我疯了......

三、那些年出过的五三周边,是国民教材顶流没错了!

其实,这不是《五三》第一次联名了,此前曲一线就曾和多个品牌推出五三联名产品。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荣耀X10推出联名礼盒

去年,《五三》就和荣耀X10搞了一波联动,这个联动让人意想不到。

荣耀X10新推出了一款燃力橙配色手机,并且与曲一线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推出了联名礼盒,并打出“释放超能,一举橙名”的宣传口号。

礼盒外包装采用了大家熟知的《五三》元素,在活动期间购买荣耀X10就有机会赢得限量橙名礼盒,还有《五三》定制的手机壳。

“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难”......

光看这文案就感受到了伤害。

所以各位家长谨慎鉴定,如果您孩子以购买学习资料为由买了一套售价2199元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不要相信,那可能是手机。

有网友评论:有了这一套装备,是先玩手机呢?还是先做五三呢?

19年的时候,天猫国潮还联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推出了一系列奇葩国货。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玉泽联名护肤套装

连礼盒都做成了高考习题册的形状,求高考生的心理阴影面积。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北山制包所联名背包

背上它你就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这些脑洞大开的国潮,让人不得不佩服策划的脑洞。

支付宝《中老年5·3防骗真题集》

去年全国反欺诈宣传日,支付宝老年大学教导处还给老人家出了一套考卷——《中老年5·3防骗真题集》,报答爸妈当年送《五三》之恩,让爸妈也感受一下被53支配的恐惧。

「5年防骗,3年努力」,还别说,这种防诈骗手册设计得有内味儿了!

三只松鼠×网易新闻补脑礼盒

19年的时候,三只松鼠和网易共同发起补脑节,并定期为每年的3.31日,还将零食大礼包做成《五三》的样子,“5年防骗,3年补脑”,夺笋呐。

网易新闻和三只松鼠还出了一套测试题,在愚人节营销中脱颖而出。


这么多品牌都选择推出五三联名产品,看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不愧是国民教材顶流啊!

那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联名雪糕你会买吗?

作者公众号:4A广告文案(ID:AAAAIdea)

}

某县城高中校门口。摄影:本报记者完颜文豪

  “考上一个清华北大奖励50万元”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开设冲刺“北清”的“火箭班”;诱劝学生改志愿;学生考上“北清”老师又得奖金又晋级……

  高中学子把考北大清华作为奋斗目标无可厚非,但是“北清升学率”如果沦为政绩和收择校费的筹码,“超级中学”如果建立在其他中学的荒芜上,继而造成教育生态的“马太效应”,那就离教育作为“立人”和“公平”的本质越来越远

  7月,是很多高三学生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一个月,也是很多初三学生和家长为择校奔忙的一个月。

  15岁的李聪看上去有些腼腆。7月18日上午,他坐在从河南省鹿邑县到邻县的小型巴士车后排靠窗角落里,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中,没说一句话,一直是母亲孙静在向邻座的乘客讲述母子俩此行的目的:她希望儿子能到邻县的一高就读高中。

  跨县择校为“北清”

  李聪刚在家乡鹿邑县参加完中考,考了607分。这个分数在他就读的县城中学里排名第二,是足以让母亲为之骄傲的成绩。因为在鹿邑县最好的高中,574分就已经过了免费就读分数线,事实上,他也已经被鹿邑县最好的县一高录取。

  但他们对鹿邑县一高一点也不感冒,仍决定跨县择校。原因是,鹿邑县一高“北清率”为零:没有一个考上(,)或(,)的。

  孙静向邻座乘客谈起儿子的中考成绩时,面带喜色,话说个不停。在算上司机、售票员在内只有16个人的小巴车上,子女择校一时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车上乘客像这个省里不少县城居民一样,对一所高中的评价标准很简单: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

  谈话间,车上一个抱着一岁多男孩的父亲,拿出电话打给在高中学校工作的朋友,帮大儿子咨询择校的事情。但他并没有太多的选择空间,因为儿子中考只考了560多分,本县和邻县的“好学校”都不容易进去。

  这是孙静第一次来到邻县县城,下了县际间的小巴车,她对那所高中所在的位置茫然不知。但她早就听说过,这所高中去年有30多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而她也知道今年这个数字将突破40。

  这所高中创造的“北清升学率”,整个县城几乎尽人皆知。在县城,出租车司机能准确说出最近两年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高中门口推着冰箱卖饮料的老板,热情地向前来择校的学生家长询问学生的考分,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招生信息,判断那些学生能不能进入该校重点班。

  在这个县城一所允许招收复读生的高中里,本省各地牌照的汽车挤满了本就不太宽敞的校园,着急办入学手续的学生和家长拥堵在教学楼一层走廊里。在 一侧墙面上贴着每个班级的学生名单,记者在高三(48)班的名单上看到,54人的班级里,有来自6个周边县城和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7个地市的学生。

  开设“专班”冲“北清”

  据了解,一些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北清率”,会开设由“尖子”学生组成的“实验班”“火箭班”,配备最优质教师资源,“精准”冲刺。

  记者了解到,湖北宜昌某县级市一重点高中,在2010年开办“火箭班”,在学生高二年级结束之前,选拔15名成绩最好的学生作为“北大清华预备军”。

  据常年担任“火箭班”班主任的一名老师介绍,“火箭班”里的任课老师都是整个学校的骨干精英,专门为这15个学生服务。在课程设置上,“火箭 班”跟普通班在高三前半年多时间里差异不大。但是,到了前三个月,“火箭班”会大大增加课程知识和题目的难度,为冲击北大清华备战。

  据了解,这所学校每年有5到7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考上的基本都是在“火箭班”里被重点培养的学生。上述“火箭班”老师说,学校发现有一些“实验班”的学生也有考北大清华的潜质,“火箭班”数量变成了两个,人数从最初15人扩充到现在的72人。

  开设“专班”冲“北清”的高中绝非个别。河南省南阳市某高中“实验班”班主任,曾到过周边省市多所高中交流学习,据他介绍,这些高中也都有类似 培养北大清华“种子选手”的“实验班”。然而,在他看来,培养北大清华的“苗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所在的高中,在2012年考上北大清华人数比较 少,学校面临的社会压力比较大,于是决定在2013年选拔15名学生,也组成一个“实验班”,培养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

  这位“实验班”班主任介绍,学校刚开始开设这个班级的时候,很多有名气的老师都不愿意去教这个班,“给这个班教课,学校的要求不是说要考上一本高校,而是要考北大清华,要考上状元的。很多老师压力比较大,出不来成绩很难给学校交代,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得不到认可。”

  对 于这个班,当时有一种说法“成就了少数人,大多数在里面受煎熬”,是在说很多学生在瞄准北大清华的“实验班”里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在一 个80人的班里,学生哪次考差点不明显,但在一个15人的班里,很容易就考了倒数。学生压力比较大,如果内心不够坚强就可能会出问题。”该“实验班”班主任坦言。

  在高校选择上,一些省会重点高中和县级高中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湖北某市高中的一位副校长向记者透露,该校几 乎每个班都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学校里不会为北大清华升学率而发愁,“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局限在考上北大清华,香港的大学和国外的名校都是我们的目标。”

  受访的县级高中教师介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县,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没有经济实力让孩子去香港或国外读大学,认为北大清华才是学生应该去追求的最顶尖高校。

  记者了解到,在一个地区,有的县每年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有的县多年来没有或只有很少几个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家长对“北清率”的看重,往往会导致生源跨县流动,甚至有省城生源流向县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部分“北清率”高的学校被允许跨区域招生,会对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教育生态平衡带来破坏,会导致有些地方的高中招不到成绩好的生源,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有些地方教育部门限制生源外流,这种矫正方式有一定合理性,可以维护当地教育生态平衡,但单是采取这种措施还不够,还要在教学质量上、管理上有所提升。”储朝晖说。

  “北清”才是硬道理?

  一年多前,18岁的李志远没有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会跟医学有什么交集。

  去年高考之后,他在初次填时,选择了(,)的机械专业和(,)的电气和机械专业。根据他当时的想法,“男孩子会比较喜欢工科专业,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医学方面的专业。”

  他记得,高考后有一次,他和父母与校领导聊天,校领导劝说他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那次他们没劝动我,我也没想学医学。”之后学校又劝过他,但他还是没有报北大医学部的打算。

  按照李志远的设想,如果足够幸运,他就可能被上海交大机械专业录取,为了保险起见,他在第二志愿里填了浙江大学。像理科班里大部分男生一样,他高中时喜欢机械类专业,对未来职业的设想就是做一个工程师。

  在他填好志愿的第二天,班主任就“上门”说服他报考北大医学部。“班主任其实也不想强迫我报北大医学部,但是校领导一定要我报这个。”李志远说。

  在学校承诺多给几万元奖励,老师对他和家人不断劝说之后,李志远在允许修改的几天期限内,第一志愿改成北大医学部某专业。

  最后录取结果出来,他以高于录取线2分的成绩被北大医学部某专业录取,根据往年分数线,北大医学部的录取分数线都要比北大“本部”低十几分。对他就读的高中来说,多一个上北大清华的,才是硬道理。

  记者从多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 生那儿了解到,他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曾受到过学校方面的“引导”和“劝说”,有的学校做出承诺,学生 被清华北大录取后,学校给予学生几万元的现金奖励;有的学校在给部分学生争取加分名额时与学生约定,要求学生在高考取得高分成绩后填报清华北大;有的学 校,“劝说”达不到北大本部和清华分数线的高分考生报考北大医学部,以便在招生宣传上提高学校的清华北大升学率。

  “买”来“苗子”考“北清”

  前述“实验班”班主任说,高中学校奉行“北清率”高才是硬道理,因为各个高中学校在招生上有竞争。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田志磊介绍,很多省的一些县级高中几乎很多年出不了一个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这些高中会花钱“买”一些比较好的“苗子”(一些高分复读生或初中升高中的高分考生),每个月给这些“苗子”发奖学金或生活补助。

  “高中跟义务教育不一样,并不是财政全额保障的,学校收入一大半来源于收费。对于高中学校而言,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是制定择校费标准最好的信号。高中收多少择校费、收多少学生,家长看的就是这个高中考上多少个北大清华。”田志磊说。

  地方政府爱“北清”

  事实上,看重高中“北大清华升学率”的不只是学生家长和学校,还有地方政府和官员。

  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当地高中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一些县级政府会拿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财政资金奖励学生和老师。

  2013 年3月,河南省沈丘县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和学校实行一项奖励政策。这项政策出现在当年该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加强高中教育 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每考入清华、北大一名学生,县政府奖励50万元。力争用2—3年的努力,打好教育翻身仗”。

  该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考上一个清华北大奖励50万元”政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是,前几年县里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少,县里领导对教育非常关注,提出“创名校、争名牌,打造一个全能学校”的想法。

  “奖励资金是县里财政拨款,当时县里制定了一个分配方案,50万元奖励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可以得到10万元,该学生的初中母校得5万元,剩下的资金在高中学校老师中分配。”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多名当地老师和家长处证实,这项奖励政策从2013年开始实施,当年县二高有两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奖励资金全额兑现并发放。

  当 地某高中高三年级老师介绍,对于高中老师来说,自己培养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是一种很大的荣耀,除了获得现金奖励外,在教师评职称晋级上也获 得格外照顾,“职称晋级需要积分,县、市、省优秀教师以及教龄都参与积分,教龄一年可以积0.5到1分,国家模范(教师)才加9分,但培养一个清华北大学 生,老师可以加20分,甚至30分。”

  一位在某县城非重点高中任教的高三年级老师,在谈及她所在高中“清华北大升学率”时显得没有太大兴趣,“考上清华北大都是县一高的,我们学校都是二流的学生,考不上清华北大。”

  县、 市政府拿出财政资金奖励上北大清华的考生与学校,沈丘县并非孤例。2015年,河南省扶沟县有7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其中一人是该省文科状 元,县政府拿出140万元对这7名学生和任课老师进行奖励。同样是河南省,某县高中曾有20多个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该高中校长获得县政府的一套住房奖 励。福建省某市在2013年推出奖励政策,对本市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按照每生30万元标准奖励,10万元奖励学生,20万元奖励学校和老师,所需资金列 入市财政预算。

  办学不是逐“锦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现在有些地方高中教育存在愈演愈烈的锦标主义思路,很多地方政府把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会把少数学生集中到一个学校或班级里面,冲高考上北大清华考生的人数,由此向外界展示当地基础教育的成功。

  针对这些问题,熊丙奇表示,一方面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的问题,不要再强调北大清华、“985”“211”高校,不能再把高校分为三六 九等,应该让每个高校平等地竞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唯清华北大论的办学思路要改变,不能把教育资源集中到重点高中和部分学生上,而是要引导义务教育、基 础教育均衡发展。

  田志磊认为,只要现在还是应试教育,学生还是冲着清华北大去考,只要高校之间的差异还这么大,社会上还是就只盯着顶尖名校。他说,“因为高中学校的择校费、当地政府的教育政绩怎么去判断,能考上几个清华北大是最直接的判断标准。”

  到了邻县一高门口时,孙静言语中没有了之前的喜悦和骄傲,她开始有些焦虑,因为她听说这所高中重点班的分数线是611分,儿子差了4分。她在等待一个当地的亲戚,据说有能力让她孩子进入重点班。

  还有一件事让她发愁,儿子学籍在家乡鹿邑县,县里不希望高分学生外流,因此不给她办理户籍或学籍的迁移。这样李聪到邻县一高只能算是借读生,借读费三年1.8万元要一次交清,而在鹿邑县一高他本可以免费读三年高中。

  在当地,遇到正常途径难以解决的问题,人们还是习惯花钱找熟人疏通关系。孙静也想着花点钱找人帮忙,希望能把儿子的学籍转到心仪的邻县一高,但她也不确定那件事能不能办成。

}

有学生家长,在微信上问我:中国有比清华、北大综合实力更强的大学吗?

答案是:没有。虽然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在尖端领域的成就,比这两所都要更多、更突出,但在教学、学科、人文方面的建设还是不如前两所的。

因此,清华北大作为中国最高的两所学府是没有问题的。

但接下来就会涉及到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

这个问题也经常有全国各地的家长,向我提起:户籍与录取比例的关系

今年的高考录取基本已落下帷幕,而我手里正好有一份不完全统计的“各省清华北大录取人数”:

【比值单位:名/每万人】

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天津三座城市的录取人数或比例,遥遥领先于其它省市。其究竟如何,这里我不作评价。但客观来讲,这三座城市的教育建设、教育投入,确实领先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

根据经济学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来看,综合素质应该会较其他地区要高。但具体高多少,没有人能具体衡量,而且这也不是本文的重点,更不希望引起地区间的攻讦。

据我这十几年的统计和观察,优秀学生普遍的学习效率都比同龄人更高,再加上更加积极的态度,结果不言自明。

培养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最佳的时间的应该小学3~6年级。把那些技巧变成习惯,随着年龄、年级地增长而不断稔熟提高。这就是那些,我们所谓的神童、优生、尖子的最主要的成因。至于学习方面的技巧,这并非一文能够道尽,假如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朋友圈看看对应技巧的文章,或直接向我提问。

我是中高考专家周成建,

如果您有孩子学习、成长、成绩、升学选校等各方面的困惑,

欢迎添加我的微信(长按复制)

本周五、周六、周日晚我将免费开讲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百战百胜答题公式、掌握高超的应试技能等内容。欢迎获取免费公益课信息,申请课程学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考上清华大学的都是什么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