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上?

  【导读】关注了相关信息的人都知道,2016年教育部发文规定,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调剂到研究生,由于在社会的认可度不及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很多人都觉得差别太大,因此很多人直接放弃了调剂的机会而选择再战一年,那么,全日制研究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呢?

  目前不光职场竞争比较激烈,报考考试也越来越激烈,报考人数越来越多,而招生名额少,这让很多考生比较惆怅,而且非全日制全日制统一划线,全日制过国家线的人多(尤其对于工科生来说),复试差额比更高,导致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第一志愿抱有希望却被淘汰,很多考生为了自己可以入校学习,不得已而选择调剂。这就导致了最后的调剂环节异常激烈。

  但是现在很多高校都鼓励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多所学校的复试办法均表明,非全日制专业接收校内外调剂。

  在这些种种原因下,最后很多考生都“被迫”调进了非全日制。随着而来的,就是这些考生们都很纠结的一个问题,非全日制还有必要去读吗?

  一、什么是非全日制?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二、非全日制的含金量如何?

  目前学校和社会都对非全日制有一定认识上的误差,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并不十分刻意去划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区别,在设立入职门槛的时候也没有特殊表明。

  更重要的是,2016年教育部发文,确定今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是拥有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的“双证硕士”,其文凭的“含金量”将明显提升,社会认可度也将提高。不少专家都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一个良好的改革和开端。

  三、应届生调剂非全日制要考虑哪些因素?

  2018年在职研究生报考如何进行现场确认?

  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和往年一样吗?

  2018年北师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

在职研究生、备考辅导、论文指导在线报名预约绿码通道

今日已有237人预约成功

}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官宣:我院MPAcc全日制脱产班2017年计划全部从夏令营和推免生中录取,不再接收统考生。

中南大学商学院2018年会计硕士(MPAcc)研究生招生仅招收非全日制,包括参加“中南大学商学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夏令营”的学生,如果被录取,均为非全日制。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的MPAcc全日制招收15人(含3名推免),非全日制招收74人。但是2018年西安交大会计硕士不招收全日制统考研究生。

长安大学2018年在部分专业硕士学位计划招收“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82名。

其中:会计专硕(30名)、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只招收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会计硕士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在2017年的武汉大学MPAcc招生计划中,全日制仅招收推免,非全日制招收140人。2018年计划招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双证)共160人,实际录取人数根据报名生源和考试情况确定。

在2018年的四川大学MPAcc招生计划中,非全日制招收160人,不再招收全日制学生。实际录取人数根据报名生源和考试情况确定。

华中科技大学:会计专硕(全日制非定向)仅接受推免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018年的时候会计专硕全日制还招收100多个,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2020年也是,会计专硕的所有方向都是非全日制。

南昌大学也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样,2019年直接取消全日制招生工作,2020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中依旧只有非全日制。

类似的情况还有太原理工大学等,西工大、上理工、北信科等也是仅进行非全的招生。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各大院校接受调剂专硕的情况,接受全日制的院校仅有两所,分别是湖北经济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其余院校基本都只是接受非全日制MPAcc。

1.受到统一划线的影响
由于教育部规定会计专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考生统一划线,变相地提高了分数线,导致非全日制的考生有很多都没能进入复试。同时规定全日制可以调非全日制,但是许多报考全日制的考生都是没有工作的,也不愿意调剂到没有派遣证的非全班,从而大大影响了非全日制的招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专硕: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求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说到底,学硕才是培养做学问的,专硕就是培养就业的,扩大非全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专硕定位的。

为提高在职研究生的含金量,于是在职研究生在17考研首度纳入12月统考。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下全日制(学硕、专硕)和非全之间的区别。
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专业型硕士:专业型硕士以培养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非全日制硕士: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学硕、专硕:只要本科毕业或专科毕业两年后就可以报名;非全:现在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定向培养。
学硕: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专硕:全日制学习,一般学制2-3年;非全:边工作边学习,学制一般比全日制长半年到一年,周末或晚上进行学习。
4.读博方式和和证书差异
三者都是双证,但文凭和读博方式有所差异。学硕:可以直博,拿学术学位;专硕、非全:需要考博,拿专业学位,证书上非全标注非全字样。
05二者到底如何抉择?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读博科研:建议学硕优先,可以直博。

工作就业:专硕优先,就业方面相较于学硕,基本没有区别。学习年限相对较短,可以更早的踏入社会,也许就意味着你可以比考学硕的同学多一年的工作经验,对未来的工作发展很有优势。
“混学历”:非全也是双证,可捡漏名校,也可考博。
2.学费、奖助学金及住宿
学硕: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提供住宿,且奖学金较高。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选择学术型硕士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所交的学费“挣回来”。
专硕:学费一般高于8000元/年,但总体而言学费普遍高于学术型硕士。奖助学金较学硕略低,部分学校不再提供住宿。
非全:学费高于全日制,并且大多数学校未设立奖助学金,且一般不提供住宿,适合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人。
虽然近年来随着专硕社会认可度的提高,专硕难度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专硕难度低于学硕,非全低于全日制。
此外学硕一般可调剂专硕,专硕一般不可以调剂学硕(部分考英一数一的专业除外)。非全调剂全日制,基本不可能。
虽然整体而言,学硕相对优于专硕。但随着近年来专硕的发展,社会认可度,尤其在就业方面相较于学硕,已相差无几。
非全日制的改革目前虽然处于初步阶段,但社会认可度已经大大提高,招生单位也在逐渐提高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在招聘过程中放宽相应要求。或许真的就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现阶段无疑是捡漏名校的最佳时机。

06近四成考生愿意报考非全

去年,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
而今年再次调查,不愿意报考的考生跌至45%,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的考生高达39%,另16%的考生表示无法确定。
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虽然目前还会存在非全就业被歧视的现象,不过大趋势却是:非全地位正在日益提升——

总的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得到了国家层在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发展前景和社会认可度都将稳中向好,来日可期。

}

  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比去年激增52万,是十几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是十几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虽说结果无外乎就两种,录取或落榜。但若是遇上了分数尴尬,不得不调剂至非全日制研究生时,不少同学可犯了难。

  中国教育在线不久前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指出:

  近半数考生表示不考虑非全日制,46%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很多单位在招聘要求中就明确提出只接受全日制研究生。

  考上了全日制当然可喜可贺,而考上非全的,心情可能会异常复杂。

  非全还是在职?傻傻分不清楚

  早前,社会人要读在职研究生,有三条路径:一月联考、五月同等学力考和十月联考。

  一月联考难度最大,含金量也最高,可以拿到学历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

  先考试后入学,只有法律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和MPA公共管理硕士三种专业,但在改制之后被并入十二月的普通联考。

  2016年,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

  五月同等学力考试形式为免试入学,但未和国际研究生教育主体形式接轨。

  流程是先修学分后考试,论文答辩通过后即可授予学位,只有学位没有学历。因为学校设置自成体系,执行混乱而且标准参差,略水。

  同样水力滔天的十月联考也是没有学历证书的“单证”研究生,先考试再入学,但题目难度、科目设置等比十二月的统考低了不止一个台阶。

  因为学费贵、拿学位相对容易,一直被诟病为“花钱买文凭”,目前已经被取消。

  考研之路,一年更比一年挤。

  2016年九月,教育部下发将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政策,统一划线,取消每年一月和十月联考,并入每年十二月的研究生统招统考。

  到了下一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猛增。各大高校为了响应计划,纷纷扩大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

  在突然失去一月和十月两条读研路径之后,在职考生瞄准的目标就只能是各大高校的非全。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跟他们同场竞技读非全的,还有因成绩不够,从全日制被调剂下来的应届考生。

  “服从调剂去非全日制,还不是为了上985。”

  目前就读非全研究生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工作的在职研究生,一种是分数不够而被调剂的应届考生。

  而后者这些将就派,往往占了大多数。

  要念香饽饽985高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对本科“门第”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招生已经在九月通过推免完成,留给普通考生的机会已经很少。

  保研者已经占去大半名额,考研人只得挤破脑袋捡剩。

  要争夺985读研的入场券,除非特别优秀,否则就只有钻非全招生计划的空子,通过从全日制变非全的调剂,入读理想的学校。

  这样一来,当边工作边念书的在职考生和全天候复习的应届考生站在统一的起跑线上时,小年轻们自然占据了优势。

  由于全日制和非全的分数线统一,为了完成调剂招生计划,各高校实际的复试分数线其实有所下降。

  但在在职考生看来,哪怕是“拖了后腿”的年轻人们,实际上也拉高了进入复试的平均分。

  对于在职考生而言,考研从以往的水水就能过,难度直接跳升到了hard模式,进入复试的机会瞬间缩水。

  录取这件事情,自然是人数涨了分数就会变高。

  但那些上了复试线,又无法达到全日制要求的夹心饼考生也不好过,失去“全日制”三字金牌的保驾护航,新推出的非全研究生含金量如何、就业市场承认度如何,都是未知之数。

  是上普通学校的全日制,还是985前途未明的非全,抑或勇敢的二战,成为没有先行者可以解答的难题。

  普通学校的全日制,还是985的非全?

  而习惯被追逐的高校也不好过,教育部批准34所可以自主划线的院校也陷入了焦头烂额的状态。

  因为上头硬性规定非全复试要和全日制分数统一,硬撑高准入门槛的学校纷纷面临非全上线人数个位数的窘境:

  改革元年,北大法硕的非全仅上线一人,武大更是无人上线。

  非全被歧视,到底冤不冤

  就读非全最大的顾虑,无非是读完出来学历不受肯定,遭遇HR的冷眼,学历和工作经验两头落空。

  非全遭受的冷遇,是从一贯被贴上水货标签的在职研究生流传下来的惯性歧视。

  在职研究生被鄙视,主要在于其“宽进宽出”的政策,而这正是非全改制最重要的一点。

  学历的含金量和其难度是成正比的,和全日制拉平了入学的难度,解决了“进”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关注“出”的问题。

  图/中国教育在线调查

  非全学习的时长集中在周末,形式有点像夜大速成班,时间短剂量大,学生接收的效果如何很难说。

  另外,不同学科受到的限制也不同,比如金融、外语类等偏理论的学科,全日制和非全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两种学制的教学不会相差甚远。

  但是电子、机械等需要花时间进实验室研修的工科专业,非全和全日制学生对项目投入的时间、精力就有很大差别了,学习质量难免大打折扣,被HR歧视也并非毫无由头。

  我只想知道,读什么文凭比较“值”

  其实,在就业市场中被歧视的何止非全研究生。英国、香港等地区的一年制授课型研究生项目近年来因为申请比较容易、时间短、性价高而获得青睐,也因此陷入了“水货疑云”。

  同学们到了当地才发现,读这种快准狠、十几万学费搞定的授课型研究生的,身边同学基本都是内地人。

  出国留学别担心语言问题,大家都一个地方来的。

  本地学生多是做研究、拿奖学金的学术型研究生,或是延长学时的在职学生。

  如果学校不是特别优秀,普通的海外大学授课型研究生学成归来,就业并没有比本科生有很大优势。

  而2009年才在政策扶持下发展迅速的专业硕士,也许能给惴惴不安的非全研究生们打一筒鸡血。

  当年推出的时候,因为和“名门正统”的学术型学位学习方向有明确不同,时长也短,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图/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但近年来,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录取分数已经基本一致,就业市场的认受度也相差无几。

  2017年,全国多地都出现了专硕报考人数反超学硕的现象。非全研究生的未来发展,也许会向专硕的道路靠拢。

  非全能不能被正名,最重要的还是看政策。

  以海外硕士为例,只要在外国呆满360天并在北京找到工作,而且刚好单位还有落户指标,那么只要读一年硕士也能获得许多人为之奋斗一生的北京户口。

  这些诱人的政策一天还存在,海外读硕就不会失去魅力。

  毕竟,不管是发出”专硕还是学硕性价比高“,或是”读985非全日制值不值得“的疑问的人,更在意和焦虑的问题,也许不是哪一种教育更适合自己,而是同样是一纸文凭,哪一张更高效省时、更受用人单位待见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全日制研究生值得考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