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力0.6怎么矫正,低浓度阿托品效果怎么样?

孩子刚上二年级,疫情期间发现轻微近视,并且进行了慢散,轻微近视50度左右,后来进行了防控,配了优倍视读写镜,晚上按摩和中药眼贴。度数没有控制住,逐渐增长到右眼100度,左眼150度,买了您写的书,于老是该领域专家,心里特别着急,如何诊治防控,控制孩子度数,目前还没有配眼镜,谢谢于教授!

如何控制,指定诊疗方案,是不是佩戴眼睛?低浓度或高浓度阿托品,平时对孩子学习有没有影响或副作用

诊疗建议由医生根据当前病情给出,仅适用于本次问诊

注意用眼卫生 可佩戴角膜塑形镜 可点用低浓度阿托品 定期复查 不适随诊

于刚医生团队与患者的交流

问诊中医生回复仅供参考,正式建议及处置方案需见诊疗建议

您好,于主任,孩子从六七月刚有度数时,就开始一直在调理,视力训练按摩等,度数从近期开始上涨较快,就在这周末在视力康复那测双眼裸视力还能达到0.8,是不是视力表问题。也咨询了其他医生,控制度数需要低浓度阿托品或者Ok镜,还有其它诊疗方案没有,阿托品需要低多久,怕长时间有副作用,谢谢您!

近视防控目前明确有效的三驾马车主要是户外活动+光学矫正+低浓度阿托品。 户外尽量多参与,注意读写姿势,近距离读写尽量每半小时能休息一下。 达到100度其实就建议戴镜/OK镜控制了,孩子年龄稍小,家庭能护理,可以试戴OK镜,如果不合适,可以戴特殊设计的框架控制镜,譬如新乐学或者星趣控。 如果上述矫正仍然控制不住,可以考虑加用低浓度阿托品,使用期间需要每三个月复查,最长不超过2年。

可以先考虑角膜塑形镜,期间观察近视发展情况,如果发展过快,可考虑联合低浓度阿托品使用

谢谢于主任百忙中回复,目前我们考虑给孩子佩戴新乐学眼镜,想着再大点了再戴塑形镜。戴新乐学是不是考虑和低浓度阿托品联合试用,还是看控制情况后再考虑用阿托品,就怕他眼轴增长太快,谢谢于主任。

能不能结合孩子情况,指导下如何诊治,加上低浓度阿托品药物控制,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能不能开低浓度阿托品,加上药物控制,谢谢医生。

隐私内容,仅主诊医生和患者本人可见

问诊小结 病历摘要:近视 处置建议:注意用眼卫生 可佩戴角膜塑形镜 可点用低浓度阿托品 定期复查 不适随诊

小牛医助提示您: 根据以上问诊,于刚医生给出了问诊小结,您可以点击“返回服务台”在“问诊小结”里查看。

擅长:专家特色服务: 哺光仪防控儿童近视咨询指导 六种角膜塑型镜治疗近视眼 强脉冲光新技术治疗霰粒肿 高分子材料悬吊矫正儿童上睑下垂 儿童病理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手术 低龄儿童上睑下垂硅胶悬吊术 先天性眼球震颤弱视手术矫正。 .肉毒素注射治疗眼球震颤 多媒体网络弱视,斜视训练 。 外斜保网络训练治疗 各种复杂斜视手术,泪道插管手术 小睑裂综合征手术 下颌瞬目手术 儿童内翻倒睫手术 儿童疑难复杂霰粒肿手儿童眼眶皮样囊肿手术 儿童遗传性眼病基因筛查 国内首创儿童眼病远程专家视频会诊。 每周六儿童近视防控指导,哺光仪,角膜塑形镜,近视功能眼镜使用指导。

}

近日,“近视手术无法治愈近视”的话题上了热搜。近视激光手术不算治愈近视吗?

近视手术不能治愈近视!

近视眼手术一度被人误解为是治愈近视的方法,毕竟做完近视手术后,就不用戴眼镜了。

2021年,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在《国家开放大学·名师好课》节目中表示,“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或者一种手术能把近视治好。”

魏文斌教授解释,近视的手术,仅仅是为了给大家摘眼镜,但是近视的状态是永远没有变化的。尤其是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引起我们眼球的变化。

魏文斌教授强调,近视分为轻、中、高三种程度。轻度为<300度,中度为300~600度,高度为>600度。高度近视已经成为我国致盲的首要原因。①

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官网发文表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儿童青少年时期可以通过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方式预防、控制和减缓近视。

“眼睛就像相机一样,近视类似于相机不对焦了。”国际眼科科学院副主席、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赵家良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的状态,所谓的治近视准确来说是矫正近视,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人一旦近视,便无法治愈。

“激光手术只能做到摘掉眼镜,并不能治愈、治好近视眼。佩戴眼镜仍是青少年矫正视力的主要方式。”赵家良强调。②

此外,2021年8月,魏文斌教授在《职场健康课》节目中表示,长时间看手机、看电脑、熬夜等,容易导致视疲劳,就会发生假性近视。魏文斌提醒,假性近视不及时缓解会变成真性近视。并且,不管年龄多大,近视度数都会加深。

各种“治疗近视”的真相!

1. 角膜塑形镜能恢复视力?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中明确提到,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方法。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素红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虽然角膜塑形镜延缓近视度数效果不错,但不能根治近视。③

2. 护眼按摩仪可以改善近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跃国在2016年健康时报刊文表示,护眼灯、眼保仪等这类护眼设备对于消除眼睛疲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真的患了近视,再使用护眼设备,对延缓近视的发展,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④

3. 中医针灸对近视有用?

北京中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杨迎新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中医认为,近视是患儿阳气不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所致,因此常采用耳穴压豆、针灸、敲梅花针等方法治疗,其中敲梅花针效果最为显著。

不过,梅花针叩刺只能治愈假性近视,对于真性近视只能起到延缓其发展迅速的作用,平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配镜矫正,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善等。而这些也只是矫正,无法治愈。⑤

4. 阿托品滴眼液是“灵丹妙药”?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医学验光科副主任石梦海2021年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有控制近视的作用,但并不能逆转近视。“现在主要用于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为了延缓他们近视发展的速度,阿托品滴眼液是控制发展速度的。所以严格来讲应该叫控制近视,不能叫治疗近视,它没有逆转近视的作用。”⑥

5. 转眼球能治近视眼?

北大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转眼球只能起到活动眼睛、缓解视疲劳的作用,并不能够治疗近视。

因为影响视力的是眼球内的睫状肌,长期近距离用眼或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可能造成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青少年假性近视,而转眼球只是活动我们每只眼睛的六条眼外肌肉,适度转动眼球只能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⑦

健康时报资料图。单明铭 摄

保护视力记住这4点很重要!

“怕摘不掉眼镜”,让很多家长觉得应尽量迟些再戴眼镜,可以减慢近视加深,实际上孩子近视度数增加并不是戴眼镜导致的。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蔺琪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屈光度数在100度以上,建议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近视眼镜。若配戴不及时,孩子就需用更多调节力以看清物体,加重睫状体疲劳,近视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⑧

《近视防治指南》也指出,框架眼镜是最简单安全的矫正器具,应做到每年至少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可以有效抑制近视进展。

同时,王凯还表示,加强调节力训练、改善调节滞后状态,也能够起到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如打乒乓球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因为眼球在忽远忽近的注视过程中,集合功能和调节功能都得到了加强。⑨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 》指出,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

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营养配餐专业委员会会长叶明珏2014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护眼睛,除了用眼卫生,还要多吃眼睛“喜欢”的四类食物。⑩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牛奶等;

富含胡萝卜素的黄、红色蔬果,如胡萝卜、南瓜、柑橘等;

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橙色系食物,如猕猴桃、蛋黄及黄玉米、芒果等;

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如西兰花、蓝莓、葡萄、黑加仑等。

此外,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特别是,一定避免关灯后玩手机!

}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

我们是五位互不相识的孩子父母,共同特点是家有近视娃,或者重视孩子的近视防控。


因为赵阳医生的免费科普和群内答疑,我们得以全面系统的了解到近视防控的底层原理、持续迭代的防控方法以及家长们在这场长期攻防战上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将这些知识和问题整理出来,让更多家长们了解,帮助更多孩子远离近视。

我们想根据群内家长们的问题以及赵阳老师的回复,整理出一本近视防控白皮书。解答我们自己,以及新入群家长们的常见疑问,并伴随近视防控研究的不断深入,持续更新。

本文不涉及任何品牌和商业相关内容,全部内容经赵阳老师亲自审核修订后才正式发布。


用哺光仪之前要做哪些检查? 用之后,多长时间要检查哪些项目?

使用哺光仪前基本检查资料清单:

① 验光检查单(含电脑验光、综合验光,散瞳不是必须)

③ IOL-Master 生物测量仪检查单(包括眼轴长度和曲率)

使用后,每三个月复查眼轴,评价有效性,同时建议复查眼底和 OCT,评价安全性。其他验光,眼压等检查都属于常规项目,一般每次复查都会查。

抽动症、多动症、银屑病、光过敏、眼底病变(以及有眼底病变预期)、白内障(未手术)、 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部器质性疾病。眼表急性炎症,全身急性炎症期间需停用哺光仪。

有抽动症的孩子能用哺光仪吗?比如眨眼或者清嗓子,有时候不专注,喜欢动。

不建议用,可能效果差,也可能加重抽动。

干眼症,过敏结膜炎用补光仪注意事项?

见赵阳公众号 “慧眼赵小刀” ,#儿童近视防控专栏--哺光仪使用注意事项。

传送门:红光治疗仪使用注意事项!近视防控纯干货分享!

隐斜可以用补光仪吗?应该怎么处理?

可以,通常隐斜视不影响融合功能,调整好瞳距,正常做即可。

每天哪个时间段照哺光仪效果最好?

早晨那次一定要做,下午或者傍晚或者晚上做第二次都可以,外激光一般是跟在第二次内激光时做。

关于哺光仪的后像问题?

一般后像在 6 分钟左右。

哺光仪多少功率和照度才能起到防控效果,我看以前赵医生文章里提到要至少 400lux,但实测某品牌才200多lux,是不是测量仪器的误差?

哺光仪使用的是激光,主要看功率不看照度,目前的临床验证是高于 0.2mW(指的眼平面检测功率)的 650nm 激光短时间照射有效。功率越高,有效率越高。但通常不建议高于 1.6mW,1.6mW 的入眼功率可能会超过 0.4mW(FDA I 类激光的上限),会失去激光安全使用的法规依据,所以不建议为了追求效果进一步增加功率。

哺光仪使用的光,应该高于 400lux 照度,这是某品牌提供的报告中的数据,当时做科普时做了引用。现在看,这个数据已经被临床推翻。

如果当天已经大户外 4 个小时,是否需要减少补光仪的使用次数?

目前看,没有必要停用,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大户外的孩子用哺光仪有什么不适。如果出去旅游,不方便携带哺光仪,可以停。

低功率的哺光仪既然与晴天的户外光功率差不多,可否每天使用三次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目前没有增加使用次数的使用经验,每天两次已经被验证安全有效,不建议盲目改变。

哺光仪可否高低功率交替使用,例如:一天高功率、一天低功率?

也许未来会作为一种防控处方应对部分孩子的个体情况,或者作为减量时的过度,但这个需要等哺光仪功率可调版本了。

两个眼睛度数相差 100 度做哺光仪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做哺光仪眼压 22 到 26 有什么影响么?

正常做,该戴镜戴镜。理论上讲哺光仪不会影响眼压,目前谨慎起见,建议 24mmHg 以下做哺光仪。

什么情况下使用哺光仪需要戴镜?

现在厂家给出比较标准的建议是:高功率哺光仪100度戴镜,低功率哺光仪400度戴镜。但科学依据尚有欠缺,厂家认为这样有效性更好一些。

哺光仪是否存在耐受期?

存在。所谓耐受期,就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开始减弱,甚至消失。目前看,使用头6个月降轴的概率较大,之后眼轴不再降低,稳定走平,再然后开始缓慢增加,但增速通常明显放缓。

照哺光仪的孩子是否需要额外补充什么营养剂?

叶黄素是鼓励的,花青素如果愿意吃也可以。其他的就均衡营养即可。

请问您可以收集一些使用哺光仪在 3 年或者更长的数据吗?然后他们控制情况怎样,哪些方面发生了好的改变等。

哺光仪 2 年的使用数据比较多,3 年的我这比较少,大多数孩子使用哺光仪后,眼轴呈现先降(通常 4~6 个月),后稳(时间有个体差异),再升的表现,升速会比使用之前明显放缓,长期使用下,放缓的这个差值,就是孩子主要的收益。

目前看到的补光仪,出现过的不良是什么?

去年北京儿童医院出现过一例使用高功率哺光仪期间发生黄斑出血的病历,后来孩子停用,视力恢复,然后随访,科普中做过介绍。目前还无法准确知晓病因是偶合还是与哺光仪有关,以及是否存在设备功率失调等问题,去年医生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也就没有去做跟踪。

几十年前就开始广泛使用的红光治疗弱视,和现在的主流哺光仪有什么不同吗?如果几十年前一直在用的没有问题,为什么很多其他医生现在要担心风险?

之前使用很久的是 0.6mW 的 632.8nm 的红激光,所以我们可以以此推定 0.3mW 以下的 650nm 激光(低功率哺光仪)不存在眼底损伤风险,担心风险的医生往往是不太了解这种激光弱视治疗仪器的存在的。再过一年,你会发现很多医生了解多了,使用多了,口风会转向, 这很正常,我之前也经历过这些过程,只是早了几年而已。

1mW 以上的激光在眼睛上还没有长期使用的数据,目前 2~3 年的数据比较多,再长的存在 但较少,目前对于这种激光的安全性谨慎乐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会慢慢证明其与低功率哺光仪同样安全。好在,在前面已经有数千使用者,使用体验可供后来者参考。

外激光对裸眼提升改善循环的作用有多大?

比较明显。相关内容在赵阳公众号 “慧眼赵小刀” ,#儿童近视防控专栏-闭着眼照的哺光 仪-外激光 文章中有详细讲解。传送门:闭着眼照的哺光仪-外激光

低阿是否能和哺光仪合用?

低阿和低功率哺光仪可以合用。

高功率要谨慎,遵医嘱。建议停用 5~7 天低阿后,再开始用高功率哺光仪,初期可能会有一点反弹,2~3 个月眼轴稳定。

先天白内障的儿童能使用哺光仪吗?可否有有效案例?

患者中有几位单纯先天性白内障(眼底正常)的儿童在使用哺光仪,有效和安全没问题。

哺光仪,OK 镜(离焦眼镜),拉远镜,这些有必要同时上吗?

近视防控有 4 个努力的方向,① 红光 ② 雾视(用眼场景) ③灯光 ④光学矫正(准确的矫正和近视离焦镜/OK镜) 。这几个方向互相不冲突,并有协同作用。

高功率的后期换低功率会不会效果不好,后期能否换低功率加低浓度阿托品?

高换低会有 0.1mm 左右的反弹,然后开始稳定,或者回退。高效果不好,通常低也不好,但不绝对,目前没有足够大量的可观测样本,可以尝试。

感冒发烧能不能使用哺光仪?

发烧期间最好停用。发烧期间是人体应激反应比较激烈的时段,各种炎性反应都比日常活跃。应激反应重,血流与正常值有差异,在同样的照射量下,理论上会有不同,但这不同有多大,并没有一个确切的量化关系。所以从保险起见来讲,发烧时就暂时停用哺光仪,OK镜也建议停用。

照哺光仪需要房间灯光需要暗一些吗?

暗一些的环境会使瞳孔的进光量更多,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但还需要结合设备功率进行考量。根据瞳孔大小,一般照高功率哺光仪时,瞳孔在3mm则可以关灯照,4mm+可以开灯照。低功率哺光仪一般关灯照。尽量不把哺光仪放置在窗台附近。

大户外与哺光仪,到底谁效果更优?

户外看蓝天时,因光线照度很大,瞳孔一般会非常小,这样的进眼的红光可能就不多了。再者,我们户外玩总要给孩子戴个帽子、眼镜,然后再树荫或是阴凉地儿玩,如果真要陪孩子在阳光下晒3、4个小时,那一定比哺光仪强,但也没几个家长舍得让孩子晒上那么久。而使用哺光仪,瞳孔可以维持在3mm左右,而且进眼都是红光,只要哺光仪不发生功率异常,我们都认为是安全的,所以更优。

家里使用哺光仪时,功率上会有变化吗?

正常使用,在哺光仪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功率上一般不会改变,功率改变只是一个极小概率事件,可以参考日常家里的电器故障发生率。只是因为这是照眼睛的东西,我们一丁点风险都不想承受,所以,现阶段,建议大家自测功率。我想随着哺光仪的技术升级,很快功率不稳定的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设备可能自测功率或者自带锁止安全装置,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还有,部分使用市政交流电的哺光仪,建议大家使用稳压器插座,200元左右,可以避免电网的脉冲、浪涌等突发高电压导致的闪爆。使用充电锂电池的哺光仪,应该是电压最稳定的。使用干性电池的,电压可能衰减,建议别等电池没电才换。

我们今年3月检查瞳孔直径一个4.4一个5,半年时间这个数值会有变化吗?

一般不变,不过瞳孔是受光线强弱影响的。

使用哺光仪一直看到中间一个蓝色的小太阳,周围是黄色的光晕,随之变淡。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情景有所不同?

孩子有色弱的话,看到的小太阳也许不同,可以去复查有没有色弱问题。如果是女孩,那不用担心色弱问题了,女孩的弱率大约是千分之一,男孩的弱率是百分之四,所以女孩基本没有色弱问题。

对于哺光仪,为什么眼科医生们观点迥异?为什么有些眼科医生极力反对,有的眼科医生压根儿听都没听过,但有些医院的眼科医院又很推荐呢?

关于哺光仪,当前网络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自媒体的,也有官方媒体的,家长们发现医生们观点迥异,很迷茫。下面我讲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


认知有4个层级,医生接受的是循证医学教育,天然是理性和谨慎的,必须靠真实的案例和经验才能助力其认知的升级。对于哺光仪这种与眼科医学常识相悖的新事物的认知过程,通常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断然否定。因为激光照眼睛是可以导致黄斑烧灼的,所以医生看到这种做法,通常第一反应是否定,因为天然的谨慎,有时候会纸上谈兵,脱离剂量谈毒性,例如拿激光笔灼伤黄斑类比哺光仪,此时的谨慎其实是天然而廉价的。此阶段的突破,要等待这个医生接触到可以打动他的获益案例,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将长期停留在这一步。

听闻到一些正面反馈,怀疑其真实性,追溯原始资料,最终确认其真实性,但此时医生会认为是个案,无法指导临床应用,家长咨询时会持否定态度。此阶段维持时间较长,需要接触到大量真实案例(样本量需要大于100例)才能触发他的浓厚兴趣,在没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真实案例时,则会一直停留在此阶段。我如果没有数万微信咨询的宝贵经验,恐怕也难以突破这个阶段。

而网上不少声音,就是来自于第1或者第2阶段。这个阶段,没有接触经验,往往还没有开始主动学习,会说出一些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话,例如,有人说,“哺光仪目前还没有对比研究,没有数据支撑,不可能说用光来抑制眼轴的增长"。而事实是,哺光仪防控近视的研究论文已经有好几篇见刊,近期还有一篇多中心研究发表在眼科顶级杂志《Ophthalmology》上,这几篇研究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低水平红激光(即哺光仪)治疗对于控制儿童近视具有良好的用户可接受性,且试验期间无功能和结构损害记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治疗方法。当然医生不会故意说出与事实相反的话语,原因还是认知阶段的问题。

获得大量真实反馈,将信将疑,查阅文献,寻找理论依据,发现剂量与效能和安全性的关系。但仍担心长期使用安全性,谨慎观察,不敢处方,家长咨询时仍持否定态度,此时的谨慎不再是脱离剂量谈毒性的纸上谈兵,医生已经逐渐意识到一些关键指标。这时医生将进入主动学习探索阶段,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到使用者当中,会学习到关于红光的很多文献,意识到自己认知的不足。这个阶段,有的医生会让一些正在视保机构使用哺光仪的孩子来找他免费复诊,以近距离获取资料,这个阶段需要约半年左右。

得到更大量的反馈,包括长时间使用案例,近距离接触大量使用者,收集轻微/严重不良反应。兴趣浓厚,密切观察。继续理论学习,讨教相关专业的专家(例如激光专家)。家长咨询时给与模棱两可的态度,家长愿意用则不反对,不愿意用也不推荐。

经过1年以上的长期观察,确认无严重不良反应,探索影响安全性的关键指标,充分的理论学习,开始尝试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为非常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进行处方,定期复查。

复查随访,接收第一手资料,累积经验。到这个阶段,我认为才刚刚突破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认知层级。

完全接受,控制影响安全的关键指标,主动推荐。我就是在到达这个阶段时,开始给我女儿使用哺光仪。

根据比较丰富的临床应用总结经验,明确关键参数,指导注意事项,分析效果好与不好的原因所在。努力进入“知道自己知道”的层级。

网上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对号入座。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最终所有的医生都会进入到第8阶段,只是有快有慢而已。


配镜、雾视/读写镜、拉远镜相关

已经真性近视了,每次去做验光需要散瞳吗?

不换镜则可以不散瞳。传送门:为什么要散瞳,什么时候不必散瞳?

戴星趣控能看到 1.5,是不是过矫了?估计过矫 25 度。戴眼镜时眉骨和眼睛周围疼,是不是需要换眼镜了?如果忍着先不换,会不会因为过矫再加深近视 ?

嗯,如果有视疲劳症状,可以换。

请问新乐学等周边离焦眼镜在近距离写字时候是用中心区域看,还是用下边的离焦区域看呢?

新乐学、星趣控等近视离焦镜,上面的离焦区域是很多个微透镜组成的,不是用来清晰成像的,孩子用中心区域正常看就行。

雾视镜什么情况下用,能最大化效果?

雾视在临床上有多种应用,验光时,一般采用 2~3D 雾视,减少晶状体的调节。家用进行近视防护时,一般采用 1~1.5D 雾视量,具体以孩子勉强能看到,不累为准,如果超量孩子辨识能力差,容易疲劳。

在校近距离写作业有必要带读写镜去学校吗?

读写镜一般建议只在家用。在学校看黑板和笔记切换快,不适合。

既然睛延宝可以拉远距离,戴100多度老花镜,用睛延宝读书半个小时是不是也可以起到雾视疗法的作用?如何可行,普通老花镜都行,还是需要配读写镜?

对,拉远镜是可以用于进行雾视疗法的,使用普通低度老花镜就可以。当然也可以给孩子专门配一幅眼镜,老花镜太沉了。

睛延宝,如果能够物镜与书本50厘米的话,那使用时间多长时间比较好?我每次都是20分钟就停,是否可以50分钟达到极致望远放松缩轴的目的呢?

30分钟休息一下没问题。

低度数近距离阅读写字不想戴近视镜,是不是读写镜或回归镜较合适?怎样选择配镜?

可以,视光中心验配。赵阳公众号 “慧眼赵小刀” ,#儿童近视防控专栏中有一个章节讲读写镜的。传送门:看近=望远,近视不再涨:读写镜和拉远镜。

照哺光仪,孩子度数降低75-100度,佩戴离焦眼镜的视力也提高到了1.2/1.5。请问现在佩戴离焦眼镜是否还有离焦效果?需要换眼镜吗?

有效果。功能性框架镜的验配标准是足矫、红绿平衡。通常来说当时验配时,就是按照这个标准配的。现在退轴了,应该已经处于过矫状态了,原理上讲是需要换镜的。但考虑到经济成本,虽然过矫不利,但是功能性框架镜本身就带有近视离焦效果,轻微过矫这点减分可能也就5分。从既往经验看,很多孩子就这么戴着,眼轴控制效果仍然不错,所以轻度过矫(<50度)我一般不建议换镜,每3个月复查就是了,>50度过矫才建议换镜,当然土豪可以例外。

传送门:应该多久换一次眼镜

每天长时间戴读写镜(3小时以上),对眼位是否有影响?

读写镜就是正镜+棱镜,佩戴读写镜主要是为了把近距离用眼通过光学方法转变为远距离用眼,减少成像滞后,减轻对近视发展的刺激。眼睛在望远时,调节处于放松状态,两个眼睛是平行的,但人眼在看近处时,除了晶状体需要变凸调焦以外(调节),眼球还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内聚(集合),这个过程医学上叫调节集合反射,对应的医学指标是AC/A(一定的调节所对应的集合量),很明显,不同的阅读距离,对应的调节和集合是不同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佩戴读写镜时,调节和集合之间本来协调的关系会被人为打破,长期佩戴的话,可能会引发外隐斜等问题。所以,正规验配读写镜,要考虑孩子的用眼距离,隐斜视,AC/A(这两个参数个体差异很大),在正镜基础上匹配适度的棱镜,才能配出不会有害处的读写镜。即使是这样的读写镜,孩子戴上也只能看近处一定的距离,离开这个距离就很晕,所以很多孩子很抗拒(例如灵儿)。

目前市面上的读写镜,往往是通用版的,并没有针对儿童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对孩子们大部分有效小部分有害,而个性化调整成本高,技术壁垒也很高,这也是眼科医生不怎么热衷去推荐读写镜的原因。读写镜的市场推广人员,往往又不懂其害处,只知道讲好处,所以读写镜领域存在大量的过度宣传。

读写镜引发的眼位异常问题,曾经被上海某大咖妖魔化,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10万孩子用读写镜,经他们统计,其中25%发生了外斜视。但我们查阅所有文献,没有看到相关的正式研究报告,寻访了当年的诸位元老,大家认为夸大其词,很多医生对80年代是否有能力完成10万数量级的研究也持怀疑态度。近年国外有文献报道,对60名孩子进行观察,戴读写镜半年,定期复查眼位,其中有2名孩子出现了外斜视问题而退出观察。这个报道与我们日常临床体验相对接近。从近年来的文献看,读写镜引发外斜视倒不是一个严重问题。

读写镜的主要问题在于,孩子的阅读距离、调节力、AC/A和隐斜视度数个体差异很大,用多少正镜,加不加棱镜,加多少棱镜,这都应该进行个性化验配,但商业上这样做成本很高,所以大家接触到的多为通用版读写镜。使用通用版本,我们建议别长时间佩戴,每天1.5小时以内的使用时间,是比较保守的建议,基本可以确保安全方面不会出现问题。但也不是说超过这个时间就一定会怎么样。偶尔一两天超过1.5小时/天以上也是没关系的。

功能性眼镜是达到1.2好,还是配到红绿平衡为好?与配普通眼镜是不是要求不同?

功能性框架镜建议足矫,并且红绿平衡能矫正到1.0以上才能配,通常临床上足矫的定义就是要达到红绿平衡。如果孩子因为年幼或者弱视等原因,矫正视力达不到1.0,我通常不建议验配功能镜,建议佩戴普通眼镜,优先解决促进视力发育问题,能到1.0了,再考虑用功能镜进行近视防控。


照 10000Lux 的抗抑郁灯有助于预防近视吗?

的确有人在做这方面尝试,我个人没有 1 万 lux 灯具的使用经验,也没有看到相关的使用经验分享,只能说不清楚效果如何。

一般家里光照需要多少lux合适?书桌面上多少合适?

孩子常活动的地方需要高于300lux。台灯下的桌面,我家是900~1500lux。如果要达到光疗效果,可能需要每平米5~7W(LED),我家客厅25平米,吸顶灯装的是120W的全光谱LED灯,供大家参考。

2019年有一篇研究LED照明环境与儿童脑电信号变化的文章,认为色温4000k,桌面照度1500lux时,脑疲劳度最轻,可供大家参考。

一眼100度和一眼125度时,户外能摘镜么?

低度近视户外体育活动一般是可以摘镜的。具体也可以问下孩子的感受,一般户外光线好的情况下,瞳孔缩小,100度左右完全可以小瞳效应代偿,孩子不会有明显的视力障碍,低度近视状态户外望远还有成像超前效应,对近视发展不会有害。

看电影会不会加快近视增长,比如黑暗的环境和屏幕形成明暗对比,且电影播放时间较长等。

偶尔看电影对近视其实没有危害。电影屏幕周边是黑色的。不会有聚焦,也不会有离焦。但3D电影除外。

虽然电影对近视没有危害,但平时还是不太鼓励带10岁以下儿童看电影,电影时间太长,黑暗的环境中孩子很难坚持,除非经典的必看的电影,平时还是看电视比较好。电视放在3米以外,只要不是过量观看,对近视影响也不大的。


近视回退多少度需要重新配镜?翻转拍长期使用有没有副作用?有没有必要加到±2.5D 作训练?

一般过矫 50°建议重新配镜,25°时可以继续戴原镜。翻转拍头 1 个月天天练,后面每周两 次,或者用自动翻转拍维持即可。最高可以到±2.5D。

翻转拍是否需要戴镜训练,如若需要,不戴训练是否会加速近视?如果可以,多少度可以不用戴镜训练?

需要戴镜训练,相关科普见赵阳公众号 “慧眼赵小刀” ,#儿童近视防控专栏中--调节照明。

瞳孔偏大的小孩是不是看近的调节力就天生就弱一点?

有可能,调节力与瞳孔大小的关系,理论上存在关联,但文献暂时没关注到相关内容。


低阿/按摩/眼轴/曲率/晶体/等

眼轴一年累积增涨多少 mm 以内,不会消耗远视储备。

看年龄,一般 6 岁以上,要控制在 0.15mm/年以下。

孩子从 3 岁到成人,每年的晶状体屈光力可以补偿多少?

好问题,也是我们很想搞清楚的问题,但目前只能给一个模糊的答案,根据临床经验推 测,每年晶体的薄变可以代偿 0.1mm 的眼轴增长。目前在近视领域一直缺乏对晶状体的详细研究,因为医生缺乏有效的晶状体检测手段,现在 Casia2 设备上市,可以准确测量晶体厚度,前后表面曲率,很多研究者大咖已经开始晶状体的数据采集了,相信很快就能看到关于晶状体的研究报告了。

之前用低阿没有效果是否要更改浓度?

建议观看赵阳公众号 “慧眼赵小刀” ,#儿童近视防控专栏-儿童近视防控专栏,传送门:阿托品防控近视,打多少分?该用什么浓度?

在家用上加加明会有好的效果吗?

加加明相当于按摩,对裸眼视力提升有帮助,对眼轴控制效果一般。相关科普见赵阳公众号 “慧眼赵小刀” ,#儿童近视防控专栏-儿童近视防控专栏,传送门:按摩等手段能提高视力,治疗近视吗?

听朋友说经常艾灸会导致青光眼,是有这个问题嘛?这个艾灸可以经常做嘛?会不会有副作用或其他有害的地方。

艾灸在我看来相当于热敷,对孩子而言,不应该有青光眼风险。具体可能需要咨询一下中医眼科医生,可能相关经验多一些。

出现了飞蚊和哺光仪有关系吗?需要停吗?

没必要,孩子的飞蚊症基本无害,通常可以自行吸收,但建议常规复查时,让医生检查一下 眼底。

为什么孩子眼保健操或者蒸薰眼睛的时候,会感觉到很痒?

这个可能需要检查,看有没有结膜炎,干眼症一类的问题。

有听说过,国外用红光治疗白内障,哺光仪对白内障有效果吗?

目前我不认为红光能够治疗白内障,如果有相关研究文献,欢迎提供。

人工泪液能一直点吗?孩子经常自述眼干,今年七月去医院没查出原因,说是眼疲劳,但听说一直点对眼睛不好,点了3个月就停止了。现在孩子又说眼干,觉得点了更舒服。这种情况可以长期点吗?

玻璃酸钠滴眼液、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等干眼症的药物,基本上都是为了长期使用设计的,可以长期点的。


后天性散光改变是什么原因?

后天的散光改变的确有发生,生理性的改变很缓慢,人体自身会缓慢的从顺规散光向逆规散光的改变。如果快速改变,首先需要排除圆锥角膜,其次是晶体改变。目前还没有总结出其他规律性的原因。

关于散光的原因和治疗,有详细的视频:

散光详解01-散光的原因和解读

散光详解02-散光的治疗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关于近视防控,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欢迎给我留言咨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弱视矫正视力0.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