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是怎样“逆袭”北大的?

因为拍下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事情,这几天孙宇晨又火了一把,网络上到处都是关于他的谩骂和质疑,他的很多经历,都特别能激发起网民对一位90后有钱人的嫉妒和愤怒。

作为90后创业者,他有没有不可告人的背景;

投资比特币、搞区块链技术,是不是有传销、割韭菜的嫌疑;

一手创办的“陪我APP”,是不是一款“正经”的社交软件;

三千多万拍下巴菲特的午餐,是不是在洗白和炒作自己?

除此之外,他身上还有不少头衔和光环,所以开头才会说,他又火了,年少成名的他,我们不得不承认某些方面他是有才华的,简单按时间顺序罗列下他的个人经历。

① 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② 高三用一年时间,从厌学的“差等生”逆袭上北大

③ 提前从北大毕业,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研

④ 买特斯拉的股票、炒比特币,赚到第一桶金

⑤ 去硅谷闯荡,在一家搞区块链技术的公司Ripple上班

⑥ 回国创业,创办陪我APP,开设音频课程,首批学员

⑦ 写了一本励志书,成为畅销书作家

他做过的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但就这样子来看,很多人都会感慨他的人生是不是开了挂,运气也太好了吧,赶上了比特币的好行情,并且他很有胆量地“ALL IN”,换一般人可做不到。

不过,他很少承认运气对他事业的加成,在书中《这世界既残酷也温柔》里面,他更多是以结果论英雄,如果结果是坏的,那么之前的努力都不值一提,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一种自我感动,据说在某些场合,孙宇晨还直言不讳地说,我判断一个人成不成功的标准,只看他赚到了多少钱。

你可能要愤起反驳他的价值观,但我更惊讶于这是受过北大熏陶的孙宇晨说出的话,他是否还记得当初为什么要报考北大的初心。

他在书中的很多价值观,我都不能同意,比如说他现在是土豪了,伴侣就得找豪门的姑娘,另外就是鼓吹他的听众和读者去加入互联网行业,做网红。我试着站在他的立场,一位互联网公司的老板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他的个性和手段,我能部分理解,但是目的过于刻意和明显,吃相不好看。

他认为自己的企业在创造着价值,在陪我APP平台上,创造了很多网红致富神话,同时他在自己喜马拉雅的课程上不断地输送自己的价值观,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一同致富。

他很会抓潮流,很懂得炒作,说得不好听就是投机取巧,炒比特币、做“暧昧”的直播平台、开一门叫《财富自由革命之路》的音频课程、写一本励志畅销书、搞区块链技术。

每件事都特别地精准,除了最后一个暂时看不清,前面的事情都做得特别成功,以钱来衡量的话,特别在写书的时候,他说过,遇到一个好编辑特别重要,而这位编辑是曾经打造过“爆款”的,懂得门道,所以孙宇晨说跟这位编辑一拍即合。

但是,东西好不好,用过了也就知道,只是这时候你已经付出了金钱,而他就算背负你一两句谩骂,或许对他也没什么影响,毕竟他还是有影响力和粉丝。

他的书写得不好,我直言不讳,开头四分之一的内容,说教意味太浓厚,强行励志,我担心孙宇晨当年拿新概念作文奖,在北大中文系和历史系训练的能力,是不是已经丢失掉。

书中很多内容都重复,重复讲自己的经历,重复讲一些励志的话语,确实有点让我失望。

不过在写到湖畔大学,写到马云的时候,内容就好看一点,语句顺畅了不少,可能是他真情流露,毕竟马云是他偶像,所以写得用心和用力。

《这世界既残酷也温柔》这本书,除掉励志说教的内容,可读的也就剩下两部分,孙宇晨的个人经历,作为猎奇,另外就是他关于互联网的思考,毕竟他也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打滚几年,有些观点还是可以一看。

但总得来说,我也还是觉得失望,相比起他在大学写的那篇《一道论证题》来说,我觉得他的文字水平是倒退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那位“爆款”编辑刻意让他这么写,我也不可知。

不过这么说起来,他在大学时候就很会营销自己,那篇文章在《萌芽》发表后,他在文章末尾留了自己的住址,希望跟广大的青年朋友一起交流,他当时在北大也着实火了一把。

孙宇晨在书中说,北大赋予我“喷子”精神,不畏权威。宾大赋予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讲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的时候,从北大训练出来的成果就显现出来,于是冯仑就帮他写了序言,而在管理企业,怎么想办法赚钱这件事情上,就得归功于宾大。

不管区块链技术最后会变成什么,也不知道巴菲特这一场饭局会吃出什么“瓜”来,孙宇晨是不是骗子也好,我只是希望将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90后企业家,真正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少点浮躁,多点真诚,多干实事,少写鸡汤。

}

全文约9000字,阅读需16分钟


怎么看待“为了更好实现财富自由,90后三十岁前不买车、不买房、不结婚”的“三不主义“?


孙宇晨:财富自由革命之路


本系列将结合90后亿万富翁,互联网新贵孙宇晨在喜马拉雅售价199元的付费专辑《财富自由革命之路》中倡导的一系列可更高效实现财富自由的理念,拓展探讨90后要如何将这些观点结合自身落地,从而真正改善发展境况,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这个孙宇晨是谁,有什么资本在这谈财富自由?

简单引用网上的资料:孙宇晨,出生于1990年7月,90后移动社交应用陪我APP董事长兼CEO,北京大学学士,美国常青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马云湖畔大学首期唯一的90后学员,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福布斯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国最顶级商界组织长安俱乐部的青年领袖。

他曾在美国留学期间利用学费与生活费开始投资,先投特斯拉,获得4倍以上收益,后投比特币,获得二十倍以上收益,一夜成为千万富翁。期间交替投资包括空中网,奇虎360,唯品会在内的多支中概股,都获得了极其丰厚的投资回报。回国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互联网创业,目前作为锐波科技创始人,其公司自2014年创立以来,已经获得包括IDG,信中利,清控科创,中科资本在内的多家机构千万美金投资,估值已高达数十亿人民币。同时,他现在是广州市番禺区最年轻的政协委员之一。目前陪我app的月利润已达百万,年利润突破千万。

看似牛逼的简历,会不会离我们太远,这一看就是个思聪级的富二代吧,辛辛苦苦赚了5万,最后家里给了995万一下跻身千万富翁的励志故事我可不听!

再翻看他的成长历程,原来他曾经也是我们身边的“同龄人”,甚至算不上“别人家的孩子”。10年前的他也不过是一个来自三四线小城的普通高考青年,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务员,但是凭借对于应试技巧的突击(研究考试与新概念作文的套路),高三最后一年从班中倒数(虽然知乎上爆料是当地最好高中的实验班)实现了逆袭考上北大。

在美国求学期间,没有投资成功之前,也过着边备考法学院,每顿饭精打细算的日子;回国创业初期,也遇到BP石沉大海无人回应,难得有投资人愿意见面,结果却是劝他安心找工作,不要错过校招的轻视性“关心”。

原来,他是这样一个平凡起步,也曾受挫,但是始终靠思维引导行动,从而抓住机遇一举实现个人财富自由的互联网新贵。据说现在是因为不缺钱了,所以能够自我决定做些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事了,于是开始走上了这条分享价值观,渴望共同推进中国商业文明之路。

原来人只要有钱了,连收费讲课,都能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那到底,这是一套怎样的课?

简而言之,与你想象的“财富自由不就是教人怎么赚钱嘛”的内容不同,这是一套有可能会被认为是鸡汤的“三观革命”。但是,也真的只有听了具体内容才知道,这真的是一场“三观升级”!原来我们一般人跟同龄“成功者”的距离,不但输在了诸如智力、勤奋程度、机遇与身边的资源上,更大的差距,输在了三观层面的认知上!而这套课程,则从价值观的认知层面、生活中开始面临的职业、婚姻、车子房产问题、个人投资经历与心得、创业过程以及展望,详尽生动地为你展现了一个90后千万富翁的诞生过程。同时,他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历程归纳成认知层面的理念与一系列的方法论,力图通过共同观念上的共识来指引90后去实现后续奋斗历程的自我实现。就是这样一个真实性与可借鉴性都无法抗拒的节目,也让我为之付出了我喜马拉雅上付费的第一次。

预计更新168期的节目已经听到最新的74期,2016年10月上线至今,已经达到569万的播放量,有3.5万人付费订阅,629人评价,得分为4.5。

中国最著名的商评自媒体大V之一,吴晓波的付费频道《每天听见吴晓波》,售价180元,8万人付费订阅,更新了329期,播放量也才668.6万次,且只有285人评价,评分4.5;马云爸爸的《湖畔大学三板斧:马云及阿里合伙人首次公开创业心法》,售价99元,8.4万人付费订阅,也才563.5万次播放,468人评价,得分为4.4。在“商业财经”付费内容中,也仅有此三个节目播放量突破500万,其他节目连突破100万的都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孙宇晨的这套付费专辑,不仅收获了现象级的反馈与收益,创造了近700万的订阅收入,更获得了可以比肩行业资深人士的口碑评分。

那么,财富自由到底是指什么?

之前我们对财富自由最简单粗暴的理解可能就是,不用工作也有花不完的钱,或者,至少不需要因为自己的各种物质需求而担心,个人的主动收入高于所有被动支出。根据本能欲望的不同因此可能有不同等级的财务自由,比如“超市自由”,即逛超市不用再看价钱而只买自己喜欢的,或者“奢侈品自由”,买各种名牌只随心情而不用考虑划不划算,相应的还有“世界旅行自由”,“豪车游艇别墅自由”等等等等。我曾经以为这个定义已经够严谨了,但是直到听到孙宇晨对于财富自由的定义,才发现,其实财富自由不单是钱的事,其实更是一种个人主观认知的追求:

他所定义得财富自由,是一种状态,一种不需要为金钱做出任何形式的价值观妥协的状态,这里的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付出时间”、“注意力”、和“情感尊严”。

这个定义不禁让人受到另一层面的启发,如果个体对于生活的认知没有提升,即使最理想的金钱问题解决了,给你所谓花不完的钱,也有可能因为空虚无聊而陷于另一种恶性循环的欲壑难填。这也应征了古今中外的各种中彩票大奖的案例,有样本数据证明,这类暴发户,大多数人在几年之后,就把中来的钱都花在生活消耗中了,很少人会用这笔钱实现合理理财,让钱继续生钱,因为他们并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管理金钱和充分的人生价值观认知,所以也就没有规划,留不住钱。这也从而反推,如果认知不到位,再多钱也不够花。那如果因为畏手畏脚而限制自己的欲望,说只要有钱了我省着花不是也能花很久?那其实这种有妥协的状态也不是真正我们要追求的自由。而只有全面提升对于生活的认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全力以赴,才能在追求财富自由的道路上活得既有品质且有尊严,最终,在追求所谓自由的道路上,达成自我价值与物质生活的平衡实现。

如果对这个财富自由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也就能更好地感知到:财富自由只是人的物质生活随着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个体最优化发展,最终实现了不再受金钱因素困扰的一种状态,不代表一般理解下的充分自由。我们可以不再需要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或者为自己不喜欢的老板打工,但也可以持续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财富自由让我们在做选择时不再需要为生活品质而担心,且培养了一种持续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惯性,我们在这一条路上,更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比如马云、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些亿万家产的成功人士,往往比一般人工作得还更多,巴菲特更是现在80多岁了还没退休。财富自由,只是赋予了你更好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上的机会。大学期间的孙宇晨也是一个例子,虽然他最热衷的是对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价值观世界观,但苦于生计,只能把时间和注意力花在为了找工作的学业上;而现在的他,即使在中秋之夜还要录制分享音频,感觉是在工作,也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他真正喜欢做的,且已经有底气不用应酬不想见的人,安心“向世界分享自己的认知”。

而情感尊严方面的自由体现,则体现在比如考虑爱情时,能够不掺杂金钱的因素,从而将爱情的本质回归于情感本身,从而也是一种持续性的生活品质提升了。

所以,我是90后,这套课程到底能怎么帮我实现财富自由?

结合我听了74期的内容后的思考,要一下概括性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度,而且每个人都收获也不一样,姑且以我的视角,将如何实现分为两个层面循序渐进聊一下吧:

一,是价值观层面的认知提升:90后要想尽快实现财富自由,首先应该把追求财富自由,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生首要目标,人生的意义在于个人认知与思维的全面提升,而不是所谓房子、金钱等物质的积累,或者单一做成了某件事或和谁在一起。虽说这个利己主义思想怎么好像有点庸俗,但是从宏观角度看,如果每个个体都因为自己的合法化收益追求而变得越来越优秀,由个体组成的社会也就进步了。个人提升、自我成长、拓宽思维、提升素养之后,对改变社会、行业,甚至国家,都是正向的。尤其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为了实现自我的财富自由而朝这个方向去优化自己,自然而然整体环境能够有很可观的改善。

二,是执行层面的战略选择:当代90后,在当今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保证生活品质,同时发力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更快实现财富自由,是可以尽量做到在30岁前不结婚、不买车、不买房的,而在20-30岁这一黄金时间段,应该优先把一切资源都投资到自我增值与合理投资中的。为此,在74期的已有内容中,孙宇晨的言论其实也伴随阐述了一套很综合全面的分析,但因为各个论点分散在每集,如果没有融会贯通,则容易陷入偏激的死胡同。所以在这做一个简单概括罗列,以便于后续的讨论:

1.先树立“为自己而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同时把实现财富自由作为人生首要目标;

2.真正明确财富自由的含义,并树立最高效的价值观体系;(上文已定义)

3.然后在当下,90后在30岁前的事业黄金发展期,尽量考虑不买车、不结婚、不买房;(下文重点探讨部分)

4.将“三不主义”盈余的钱开始尝试合理化投资,选择好的资产增值模式;

5.将投资分为金融产品类与自我增值类,比如股指、股票、外汇、各理财产品、房产、企业项目等投资投入,与技能提升有关的教育投入,与生活品质内涵提升有关的其他投入;

6.尽量去一线城市追求最新的思想趋势与享用各类互联网时代下的共享福利;

7.尽量从事符合整体趋势或预期行业发展率高的行业,并选择可触类旁通,积累经验复利的岗位,如互联网产品经理等;

8.出行大部分依靠共享经济的交通工具;

9.灵活根据生活品质的要求与工作的便捷性租房;

10.培养更负责系统化的思考逻辑,告别所谓“穷人思维”;(之后会单独讨论)

11.心理上达成“能做出各种内心的真正选择并能接受其后果”的真正“成年”;

12.领会结婚其实是找“合伙人”的要义;

13从事可积累时间复利从而提高溢价的工作而不是重复性流程化只能培养熟练度的工作;

14.善于利用理财完成一定程度的原始积累(30W以上),同时关注身边的行业发展与投资机会;

15.懂得如何运用负债与资产;

16.通过积累个人职业发展的工资、公司股权期权、各种有可能的创收、理财,通过2-3年在一线城市的奋斗,积累100万的第一桶金,之后再开始更进阶的投资;

17.了解不同案例的投资逻辑与打法,并懂得从财务报表去看股票,从对行业的分析和横纵向对比入手去分析股票,并抓住几条关键性指标判断入手时机,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18.善于运用“1万小时定律”与“复利定律”去提升自己与资产;

19.凭借这一系列的价值观、生活品质与能力的全面升级,最终得以了解投资,并善于通过“杠杆”来增加财富,最终实现相对的财富自由。

暂时总结出这么个逻辑,顺序不绝对,可能也还有很多观点没有提到,但主要是体现一个思路框架,而不是绝对的方法论。相信有的人看了一脸懵逼,有的人多少已经能感知到其合理性。

之所以又花这么多篇幅反复论述三观与认知层面的东西,是因为我也发现了,一般人与那些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的差距,不单是方法论、资源、机遇这么简单,归根结底,是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与行为认知上的差距,因此,只有先优化自己对待生活的认知,树立更有“领先”性的三观,与你期望达成的榜样人物看齐,才有可能在行为上趋于统一,接近期望。这里的榜样不唯一,三观也不绝对,因为当下探讨的是孙宇晨,并且作者的确较为认可节目中这一套价值观体系,因此就以他为标准进行接下去的展开了。

下面本文主要就最核心的议题“三不主义”,表达下个人看法,以给相关有需要的人提供些参考。

好了,让我们先看最不存在争议的一点:90后30岁前不买车。

这个其实是很显而易见的,车是大额资产,怎么也得花个10几万往上走吧,再便宜的对于想实现财富自由的这类人,我估计你都不好意思开。而最核心的缺点在于,这东西是不断贬值的,从你买来的第一天起,如果只是为了功能上的代步,那你算算每年还要继续投入的费用是多少,先算固定费用:保险我们只算一个最基本的强制交通险,1000多吧,养路费一年1300,车船使用税200,这样差不多2500.油钱据统计平均每月800元算是很少的了,那一年是1万元左右。再加上停车费、洗车费、高速费、保养费等等,差不多再1000元,要是点背,被警察叔叔关照了,200元/次;还有小剐小蹭什么的。综上所述,保守地说一年至少15000元都算说少了。而笔者在北京,作为一个中深度打车用户,算了下一年滴滴+Uber+易到一整年的出行费用,也才5000不到,加上与公交地铁的配合,哪怕我改成出行全打车,总的费用其实也很难超过8000元。因此单就费用一栏,作为一个初入职场1~3年的90后,若是买车,单单每年的养车费用,就是靠现代化共享经济+公共交通出行的2倍左右,还不算上十几万的购车成本。如果你买的是20、30万以上的,那费用基本就是再翻倍,打车成本与品质也基本稳定。

同时,你的很多时间与精力,将花在开车与停车上,一旦车子出现什么问题,还得花时间精力去修,而打车则完全没有这个顾虑,且中途遇到堵车现象,还可以抽空处理下文件或小憩。而且现在的平台资源,也基本不会有特别难叫车的现象,真的要出去自驾游娱乐,也还可以租车。因此,在时间精力与资金投入上,买车真的不是一件划算且适合在这个时候大额投入的事。如果真的买,也是建立在考虑买了所提高的出行效率与其他综合收益是大于投入的,比如企业高管的效率比决定了配车更方便且需要一定的企业形象等因素。

而不买车的最大收益在于,你在25-30这5年时间,等于多出了至少20万左右的可投资资本。无论是生活的选择性还是品质感,都能大大提供自由度。不过也不是让大家抵制买车,而是,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问清楚自己:买车这件事带给我的好处比如便捷性、面子性,是否明显高于我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如更多的费用、更分散的注意力与更少的可配置资金?只要想清楚这点,你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接着再看30岁前不结婚的观点:

这个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男女双方,同时,还有很多性别差异导致的生理状况以及传统观念的考虑,导致了这个观点的争议性极强。比如“30了还不结婚,女生‘贬值’了怎么办?”、“年轻时都嫁不出去,30后更没人要了咋办”、“我不急,家里担心着急怎么办?”“周围人都结婚了,就我一个显得很尴尬”、“高龄产妇的危险性问题不考虑?”、“作为男方不结婚,被认为‘耍流氓’咋办?”等等等等。那么,怎么回应这些问题呢?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认知层面需要升级。不过我并不绝对化30这个年龄节点,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要因为所谓的交待、所谓的安全感、形式感、别人的情况与外界的看法而影响自己生活、工作等自我增值发展的节奏而做出结婚与否的决定。即如果遇到的另一半的确是能够共同促进发展,同时不需要你为了这段关系付出很大程度的资源妥协,能够价值观契合一起前进的,那何乐而不为?但是如果结婚这件事意味着你要动用更多会影响你发展的大部分资源,比如车子房子的承诺、比如事业地点或作息的改变、比如精力上的分散、比如下一个阶段生孩子问题的接踵而至等,那不妨等这些考虑因素更明朗之后再决定。否则,期望中的结婚其实并不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以为的阶段性实现其实是另一系列零碎问题需要考虑的开始:无论是双方的感情亲密度与信任度,由一人背后一个家庭分化一人背后两个家庭的责任,事业或投资上决策因为家庭的顾虑,财务上的分配比重,都会在这个本该全力以赴实现自我价值的阶段,成为前进时脚下刺痛的隐患。

而这些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物质基础,是可以通过时间去提升稳定性的。所以不是不婚,而是做出以上判断后,在某个阶段性节点(比如30岁)以后再考虑也未尝不可。因为人格的成熟,一定程度也能确保这些问题能处理得更加从容。

有关性别差异,这里其实还涉及到一个女性自我价值认知的问题,一般男性30岁左右不结婚其实还好,但是按中国现状,女生27、8如果还没解决个人问题,家里就开始像热锅上的蚂蚁开始着急按耐不住了,到30岁,哪怕家里都绝望了,很多女生自己也急了,甚至降低了自己的标准匆匆把自己交待了出去。这个现状多少也体现了舆论的普遍价值观对于个体的影响压力。

但其实,我同意孙的观点,女性的魅力与价值,也不是根据年龄来评判的,其实最终还是得回归个体的增值与自我实现。退一万步讲,如果只是因为年龄的考虑而把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交待出去,那同样到了30多岁,认知还没有突破的你一样可能会陷入一个婚姻危机的瓶颈,无论是情感生活的趋于平淡与危机,还是家庭生活的琐碎压力,你唯一多的,不过是生活压力上的多少有所分担,或因为提早达成婚姻的契约关系,可能在生活与资产上,多了一份法律保障。但我们推行追求财富自由的理念,不正是为了让自己更早一步脱离对这种问题的担心吗?当然一切的进展,也不是按照时间节点的顺其自然,这个观点只是对于每个阶段的关注重点与看问题角度的调整,如果真的做了所谓在某个阶段暂时不考虑结婚的决定,那必须结合这个时间段你的确是把更高效的精力,投入到对于自我增值的奋斗中,不因为外界因素而影响自己始终要前进的脚步,这才是影响最终结果的核心。

总之,“90后30岁前不婚”的主旨我认为其实是在于“这个阶段不必为了所谓的‘要结婚’而调整自己的节奏为结婚做准备,但如果一切内外因素都很理想,双方价值观达到了一致性统一,对之后的发展也互相认可,那结婚的时间节点,其实也就不是最重要的了”。如果你承认这套价值观追求自我实现的意义,那其实也得清楚,所谓的“安全感”,绝大部分是来自于自身的独立,而不是对外界的依赖。

而对于最近讨论的最多的房子问题,回到90后不用在30岁前考虑买房:

其实我想说的反而简单,那就是:对于一线城市现在令人望而却步的房价,作为90后的我们,如果买房这件事需要耗费你的家庭绝大部分的资源,同时买后无论是你的话语权或是你自己和家庭之后的现金流会受到严重的限制,生活品质不是提高而是急剧下降,那就真的没有必要在现阶段考虑了。

“无论你有钱还是没钱,首先,不要把房子当成一个主要得安全感来源,同时,理性看待房子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与投资的增值空间。”仔细品味孙宇晨的这个观点,我觉得是很精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即可对当下一系列对于房价猛涨,学区房尤其夸张的现象级讨论作出回应。

比如最近那些写长文说北京房价太高,自己清华北大学历也买不起房,奋斗了十几年了,最终还是要回家乡二三线城市生活,而且还是有可能买不了房只能租房的人,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觉得过于矫情了。其本质原因其实就是应征了上面那个观点,1,过于把“买房子”当做主要安全感的来源,而并没有在持续的自我提升、职业发展、投资理财方面有所思考。虽然可能是TOP2的学历,但是认知层面反而被一纸文凭束缚住了,其实就是财商不足,与学历和智商无关。2,没有很理性看待房子只是个普通商品,它应该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而考虑添置的,而不是在可选范围中挑一个自己能承受的,而且还是咬牙勉强。这样也就导致了一旦工作有变动,就会变得很被动。另外,作为投资品,闲置的房子完全可以租出去,另外在方便的地方租一套舒适品质的也未尝不可,这样也就能避免因为省钱挤条件限制的宿舍,到头来觉得委屈了还得从其他情感方面找升华以求心理安慰。

同时,对于大环境的趋势,对于价格始终居高不下的抱怨,我们不妨想想,如果价格低到大部分人都能承受了,市场势必供不应求,有可能你也还是买不到,到时候你再抱怨什么?怪高学历对于优先买房没有特权吗?抱怨与容易产生抱怨的事情是个体很难改变的,只有找到核心发力点,才能尽可能避免被这类问题所困扰。

所以,假设你有买房的钱,或者你或你家庭的能力能保证在付完首付之后,每个月的生活品质不会因为还贷压力而受到明显下降,且如果是家庭帮助你已对是否还享有言论及行为的自主性有心理准备,那无论你多大,其实你应该已经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已不太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那买房与否大可随心。但作为投资建议,仍可以多考虑一下这笔可观的资金是否能用在其他收益或保值率更好的投资中;

假设你如果买完房后很吃力,比如生活品质下降,现金流储备将可能无法防范之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需要花费的危机,那还是不要因为“怕此时不买之后更买不起”而买房,但是不买房的建议不代表除了不买其他也坐以待毙,本身这笔资金的预留,也是为了自我增值或其他更广阔的投资机会而准备的,停止思考和奋斗,才是最终可能一无所获的根源。

而本身就没啥资金储备考虑买房的,就先埋头努力实现自己的原始积累吧。如果贯彻完“三不主义”你还是积累不了什么资金,那能力上的悬殊差别也就先考虑安身立命而不是财富自由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孙宇晨的全套付费订阅节目,还是以上结合核心论点的衍生讨论,真正的主旨并不是一开始就传授各种“生财之道”,而是在价值观的认知上,要先做一个更迎合这个时代的梳理与启发。毕竟,财富自由这件事不是可以轻易普世智慧,这一系列言论也是更有针对性地适合那些“想尽早实现财富原始积累的人”、“不甘平庸,拥有创业梦想的人”、“希望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得到具体指导的人”、“所以对财富自由抱有渴望的人”,真正有没有用,经历了74期的我可以说“觉得值回票价”,也得以梳理出了以上我认为是之前不曾如此系统考虑过的一系列价值观与方法论。

本人是推荐感兴趣的人真正去订阅后,再跟随我之后的探讨,会更有共鸣与收获,这个也只是个开篇,想要实现人类历史上最顶级的需求,是需要真正的实践探索与智慧的碰撞积累。在这条所谓的通往财富自由的革命之路上,我顶多是个导游,我无法用一两句话甚至一篇文章就概况完这段旅程,也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心满意足地抵达旅途的终点,但是沿途的风景如何美妙、包含了那些人文情怀、用哪种视角去看待能收获之前留意不到的精彩,从而更好地享受过程,是我觉得你们能够得到的收获。同时,见证博主如何从“小导游”晋升成“顶级旅行体验师”,也是一个附赠的案例福利了。

财富自由之路系列的第一篇是我的初尝试,可能还是有很多没有讨论到的,也有可能很多是在你们看来说太多的,但是没办法,我的功力,需要靠实践去提高,希望你们能感受到我分享的初心。毕竟,这是孙宇晨,一个已经获得标准意义上的“成功”的年轻人用27年的人生经验和超百万的教育投入产出的内容,得益于互联网,边际成本被无限缩小,我们有幸200元不到就获得。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吸收,另一个还在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博主,说来也拥有27年还算有所交待的人生见解与近百万元的海内外教育投入(作者背景可查阅菜单栏简介),免费在这衍生探讨,多少,应该还是能有点价值的。

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系列的下一篇能更好。

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留言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逆袭北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