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同心圆家庭教育生态系统算是不错的吗?

教育,是民生关注的焦点

孩子的心理教育,更是不能忽视

成都武侯召开了教育工作座谈会

校长、班主任、家长、社区代表

针对孩子心理教育等进行了交流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始终把师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乐园中育人”到“愉快教育”,龙小成为了师生成长的“花园、学园、乐园”。进入新世纪,“新三好”评价体系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同心圆。2006年,学校引进四川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作为专职教师,在全市小学段率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近年来,龙小继续携手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从2006年起,龙小每班间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由专职心理老师执教,重在知识普及;2008年起,龙小各班每月开设一节心理班会课,由班主任老师整合家长、社会资源,重点针对阶段性问题进行预防和疏导。

在龙小,人人都是“心育工作者”。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危机干预小组,特邀社区心理辅导员、法治副校长、校级家委会加入;通过个辅、团辅、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多种途径,呵护心灵、促进成长;通过家校交流、家长学校等方式引导家长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先后邀请马晓红等心理专家开展系列家长培训,改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学校联系所在社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提供特殊学生及其家庭的相关信息,给予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

2020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扑朔迷离的新冠疫情,“史上最漫长寒假”带来的长期隔离的生活现状,部分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让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返校复学以来,隐藏在冰山一角下的师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龙小主动出击,敏锐提出:细致入微的觉察,及时有效的干预,是面对心理健康严峻现状的致胜法宝。教师们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行动。五月初的某一天,五年级某班班主任通过例行的家校交流了解到班上小艺同学加入了一个抑郁症交流群,还将同班好友拉了进去。班主任觉察到异常后,立即反复提醒该生家长,终于引起了家长的高度重视。学校帮助联系华西专家,督促家长尽快带孩子就医,同时要求其长期在外工作的母亲立即回到成都陪伴女儿。老师邀请父母到校深入交流,有效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开展主题班会课,引导全班同学关爱小艺。6月8日,小艺同学重返校园,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其家长对学校、老师给予孩子的及时、细致、有效的帮助感激不尽。

近年来,龙小心理健康课、心理班会课、心理论文连年均获各级比赛一等奖,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阳光自信地成长。教育贵在相知心,愿学校、家庭、社区继续携手同行,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关注孩子,陪伴孩子,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明媚的天空!

疫情防控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与行成都市棕北中学丁世明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教育来说是一场“大考”,也是一次教育变革契机。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过去、现在,也看到了教育的未来。目前,在常态化战“疫”背景下,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棕北中学全体师生员工同心携手,踔厉奋发,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一、彰显协同育人作用,优化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坚持课堂主阵地作用。课程与课堂是协同育人的关键载体,每周每班至少一节健康课,初三每月坚持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和艺术减压课。2020年共开展以“从心开始,激活孩子复原力”为主题的21个专项课程。各班每周五多种形式、创新开展心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适时调整心理状态。持续开展“云家访”活动。行政到班,老师全员参与,截至目前,共开展云家访2412人次,建立了“云家访资料库”。

二是跨学科整合促进心灵疗愈。探索“心理+学科”、“心理+活动”、“心理+”融合模式,实施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现代化、国际化为两翼的特色发展模式。体育教师以“体”促“心”,用运动、游戏等营造良好氛围,缓解学生压力;美术、音乐老师以“艺”促“心”,举办朗读者、绘画大赛等以艺战“疫”在线活动12期;以“劳”促“心”,坚持校内劳动服务班周劳动制度、家务劳动及职业考察、社区志愿服务等素质选修课的探究劳动,开劳动之源,育完整之人。

三是以“德”战“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育人育心”学术活动,开展了“花样少年的宅家事儿”等15期“抗疫‘宅’出新境界”主题活动;组织了“与祖国心连心,同英雄共战疫”视频演讲、以《踔厉奋发》为主题的励志升旗仪式21次。加强四支德育队伍建设,探索在教师招聘、引进中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关注心理健康程度、抗压能力等重要指标,完善“预防、预警、危机干预”的“三预”机制,构建棕北德育网络体系。

二、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深入落实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积极发挥党总支和工会的作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武侯区中小学师生心理关护手册》;特邀中国首批援助意大利抗疫专家秦小利、北大刘丽萍老师等知名专家开展心理培训。建设教师阳光关护中心,采取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心理活动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服务,提高教师心理素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是积极发挥教备组的作用。开展师生共读、瑜伽、篮球、柔道等特色活动。做好教师营养餐、毕业年级教师“间餐”关怀等精细化服务等。组织开展抗“疫”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十八线主播”评选活动等。协助教师修炼自我,立身立心,进一步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明确职业价值,缓解调试压力,营造温暖集体。

三是积极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作用。优化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三级家委会、家长学校等途径,特邀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国家高级心理督导师常军作专题讲座,协办全市17万家长在线的心理讲座等,引导家长对孩子合理预期,促进家长形成科学家教观,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关注重大家庭生活事件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建设和谐家庭。一方面帮助教师做好家长角色,另一方面促进家校共育,协同亲和,共育棕北“幸福全人”。

疫情终将过去,但教育不能再简单地回到从前。我们要化危机为契机,顺势而为,借势而进,完善学校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师生和谐的发展,办一所温暖人心的学校。我们头顶星空,用不懈成长的温暖力量,走向光明的远方,也相信所有的美好都将会如约而至。

以生为本 健康第一,协同育人 生命至上成都市弟维小学刘付兵

成都市弟维小学始建于1915年,传承学校百年文脉,赓续“服务社会、造福儿童”的办学使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的发展。

一、双思课程,奠基立德启智

“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扣子理论”,以“扣好人生第一扣,争做红专好少年”为目标,构建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学校德育体系,以思政微课堂为载体,开展“爱国、诚信、生命、健康”等主题教育。“思慧课程”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养成,践行“绿色质量、生态课堂”,以“发展学生思维,保持好学天性,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的生命健康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教育价值追求。

二、健康觉醒,人生大课正当时

突如其来的疫情,倒逼我们思考教育的目的。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健康素养、健康意识、健康习惯,应该是学校教育者们重视的核心问题,生命安全是超越任何学习内容的根本基石。我校以思政微课堂、德育主题教育、国旗下讲话、生活生命安全课等为载体,思政导师、健康副校长、学科教师围绕生命教育、最美逆行者的家国情怀,认识病毒、人与自然、良好卫生习惯、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学校微信推送健康小贴士、健康专栏,班级推出健康宣传栏、学生制作健康小报等,营造健康校园、健康课堂、健康生活的文化氛围。

三、成长舞台,一个都不能少

以学定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范式,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每一个学生都有存在感。课前三分钟,谈天说地聊时事,百家画坛、我有话说,错例分享、思维游戏,学生轮流上台,学习也能如此快乐、令人向往;班级风采秀,校园旋转舞台,人人参与,一个都不能少。

四、运动超市,小学校大体育

学校开设运动超市,将学生喜爱的运动器材放置于操场供学生课间自由取用,让学生走出教室,迈向操场,步入阳光,锻炼身体,调节情绪。“小学校·大体育静能思·动则达身心健·梦飞扬”的校园体育文化已逐渐形成。

五、多元育人,阳光照进心里

家庭、学校、社区联动,举办健康家庭、营养餐计划、健康亲子关系等主题活动;开展生命生态安全、主题班会,以及“你的声音我来听”“提醒幸福”等心理团辅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借助社区和高校资源,与华西心理卫生科室、西南民大心理专业建立联系,成为西南民大心理健康实践基地;提倡教师“三多”,多些微笑、多些理解、多些关爱,融洽师生关系。充分利用每年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生命、安全、成长教育。

教育是大事,孩子是未来。学会生存永远是教育的第一要义,健康教育越早开设越好,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打破“身心”二元的教育理念,在重视学生心智培养的同时,将学生体质与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爱无穷、心有力、行无限成都武侯区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冯晓川

2003年大学毕业,2006年进入武侯这片教育沃土。

前几天,我收到了2019届毕业学生送来的一幅十字绣牌匾,上书“桃李满天下、师恩似海深”,这近乎平淡的语言,却让我内心波澜起伏。

来到石室双楠后,我两次获得区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一次区优秀青年教师的荣誉称号,成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所带班级的成绩常常在全区名列前茅。我心里清楚,这些荣誉是整整十八年的时间积淀,是努力付出的平凡记录,也是我对于自身职业本位的热爱与坚守。

2006年,初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面对领导重视与信赖,内心充满了惶惑与焦虑。“热锅上的蚂蚁”是对新当班主任的我最好诠释。于是我谦虚请教学校师徒结对安排的师父钟英老师,她从班级管理要务,班委干部构成与执行力,如何与家长相处等各方面给予我精细化地指导……这些,我都用笔记本条条记录并汇集整理,慢慢的,心里有了一些班级管理的基本常识。接下来,我依葫芦画瓢用在我的班级里,让我的班级管理有了一定的起色和成效。但我深知,这样的“临时抱佛脚”能应付一时,应付不了一世,实践还需理论的支撑和经验的积累,于是,拜读魏书生、李镇西的班主任书籍,读了一遍又一遍,笔记做了一页又一页,思考多了一层又一层,不仅掌握了班级管理的术,更洞悉了班级管理的道,那就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

如果同事和书本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构建了我对班主任实践和理论的认知,打下了我对教育的深沉底色,那么,学生就是我教书育人路上宝贵的财富。通过与他们相识、相处、相知,让我心灵充满力量,不断塑练自我的智慧、秉性与毅力。

一个去年考入石室中学的学生,叫吴杰。初中毕业前夕,他曾进入到一种焦虑状态,很难有所突破,成绩出现了较大波动。我几乎每天都陪着他,给他讲我过去的故事,给他讲笑话,渐渐地,他甩掉了心里的坎,最后中考取得了成功。

由此,我总结出,在班级管理上,“管”字当头的教育理念虽然执行力强,管控力强,但要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还是应该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用爱贯穿始终。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真诚的付出就会有收获。我的班主任工作,收获了家长的信赖,也收获了孩子与我亦师亦友的融洽。

我常常和孩子们共看《诗词大会》,共听民谣乐曲,共赏文学经典,共论人生话题,大千世界,慢慢滋生出情感,很多事情便迎刃而解了。这样的共情与其说是我爱着学生,不如说学生也深爱着我,让我在班主任这条路上收获了坚守的幸福。写作也是促进我成长的路径,我和孩子们开创了凌顶记公众号,上面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有语文天地、有经典美文、有活动采风,有德育反思,这些记录指引我从行动中提炼方法,将方法升华为见解和观点,再次指导我行动,促我成长。

当然,成长没有尽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真情 智慧 真干川大附小丁元莉

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川大附小,当班主任已23年了。首先感谢大家对班主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学生事大”,是附小教育的基本立场和初心,作为一名附小人,如何更好地去践行?

一、在家校沟通中的五点做法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班级初建时,加强与全班家长交流,选出与学校办学理念、教师育人观念更吻合的家长,组建班级委员会,通过交流沟通,构建班级价值导向能量体,形成向上向好的班级家校共同体,为开展家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我班“时钟花”作为班花,是因为时钟花的花语:爱就在身边;学会自理、自主、自律、自觉,并由此形成我的治班理念。

二是完善家校协作机制。我们对家委会内部进行细致的分工:主席、财务、后勤、活动策划、宣传等等,明确分工。班级的大小事务都有家长的参与。家长参与的过程,既让家长更了解学校,班级的各种理念,也能在活动中加深家校之间的感情。同时,在活动中,从家长的视觉看问题,能及时沟通调整、形成最佳方案,从而一举三得。我班家委会实行一年一轮,六年下来,全员参与,在老带新的过程中,是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过程,也是家长跳出小家,变换角色的过程。

三是充分借力信息技术。为使家校沟通工作更为便捷与准确,我班建立了班级微信,QQ,钉钉三个应用平台。通过“四年级六班内测群”,对各种平台进行检测、尝试,以寻找最佳交流渠道。在使用过程中,我和家长一起不断发掘其中的小窍门。例如:疫情期间,实行网课,在语文活动中需要孩子们上传图片,为保证每一个孩子按要求、及时上传,家长推荐微信中的打卡小程序,班级立即使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是创设感人的家校活动。如每一年“好家长”评选活动,能让所有孩子很兴奋。通过孩子讲述家长为自己、为班级点滴的感人故事,并让全班孩子投票选举。在家长会上通过隆重的颁奖仪式,让家长感动和启发,传递正能量,形成好氛围。

五是注重及时有效的沟通。面对班级几十个孩子,随时都可能有突发事件发生,一些问题处理都很棘手。面对问题,我们不回避、不隐瞒,及时、真诚地与家长沟通,讲清事实,以真情换真心,不让问题成为日后沟通的障碍,尽量变问题为契机,让这些问题成为日后家校更为默契的链接点,也为后期更多家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的更为广泛的支持铺路。

一是随着年龄增长,教师如何突破自身年龄、家庭的压力障碍,冲破自身的专业瓶颈,再出发,获得职业生活的成就与幸福感。

二是家校共育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家长这个家长群体,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还需进一步努力。

最后,家校沟通,需要真情,需要智慧,更需真干,将“学生事大”落到实处、落实到细微处,向上向好的家校共育才会更好形成。

追寻芯心相印的美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廖春艳

我是来自武侯科技园小学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刚带完一届毕业班,现在任教一年级2班。下面,我从一名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角度,跟大家交流我开展心理教育的历程。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关怀

1. 语文教学不仅要带领孩子们听说读写、落实双基,同时要充分运用文本,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比如本期教材《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我就从“饮水思源”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分享生活中的感恩故事,让他们明白助人为乐的道理。

2. 作文不仅仅是练笔的方式,也往往是情感疏导的途径。利用一些写作主题,我尝试引导孩子们用阳光积极的心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生活。比如我们写过“我很了不起”“可爱的同桌”“我爱我的xx”,通过习作,孩子们学着悦纳自我,欣赏他人,拥有向善之心。

二、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教育

1. 每周开展一次心理班会课。每次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孩子们探讨人际交往、面对压力、接纳自我等话题,引导孩子们从中获取正向的心理能量。我们开辩论会,讨论“上网好不好”“我的日记该不该上锁”等话题,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班级文化建设融入品格教育。我们学校每个年级有不同的四个品格教育目标,比如一年级的目标是:专注、有序、诚实、友善。在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展示墙上有品格教育的目标,有品格教育的小故事栏、便利贴心愿墙、感恩树,孩子们从身边的温暖故事中汲取心理能量。

3. 小纸条,大桥梁。以前带毕业班,面对的是12岁的少年,我作为一个”知心大姐姐”,会经常给一些孩子写小纸条,也会收到他们的回信。在无声的交流中,给迷茫的心指引方向。

4. 特色活动中的心育渗透。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毕业班典礼,最重要的日子,我会邀请家长朋友们陪伴孩子走过红毯,走过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学雷锋活动月,参与中明白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

1. 开展家长育儿沙龙。利用网络,定期和家长交流孩子情况、分享育儿心得,倾诉家有熊孩子的烦恼,互相支招。一次次的交流中,老师和家长换位思考,彼此理解,有效沟通找寻教育孩子的方法。

2. 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医生、老师、机场工作人员、公司职工、家庭妇女……家长自愿报名,带着自己的一个爱好或者特长走进课堂,将孩子们的视野带出校园,见到更大的世界;一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进入课堂,亲身感受小学的课堂氛围,了解自己孩子的上课状态。

3. 开展亲子共读。今年遇上疫情,迟迟不能返校,但是营造学习的氛围不应耽误,所以我鼓励小朋友们每天睡前半小时和爸爸妈妈进行亲子共读,鼓励家长朋友将读书照片、视频发到班级群,两个月以来,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及家庭亲子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简单,是以心换心的一种爱。我知道自己还做得远远不够,为了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美好的童年,我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路上继续摸索前行。

家校互动,让孩子行得更远飞得更高川大附中西区刘兴全

家校合作已成为现代学校多元治理的一个重要形式,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侄女和女儿在川附西的故事。

侄女因家庭原因,从小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进入初中后,她担任过班长,能歌善舞,是学校护旗队的礼仪、校舞蹈队的主力。但进入初二后,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以及她父母婚姻的破裂对她造成的伤害,她一度十分叛逆,并患上了中度抑郁,甚至出现过过激的行为。孩子患病后,我们第一时间送医就诊,但也焦虑万分:在家里,我们可以时时关心、看护、帮助她,在学校又该怎么办呢?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闫校长主动联系了我,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情况。当闫校长得知孩子情况后,宽慰我们家长说道:“家长请放心,对孩子的管理和关爱,不是某个家庭单方面的事情,我们家校合作,共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后来,班主任每天除了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下评语,还会和我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叮嘱我们孩子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也主动询问孩子在家是否有异常行为等,全方位了解孩子动态。我也是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学校为侄女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持续开展心理干预治疗,并通过各种沟通方式,随时聆听她的倾诉。学校心理咨询室还建立起了她的专人档案,记录、反馈她的点滴变化,并随时反馈给她的班主任。学校、学部、班级三级管理,在教学安排、教师关怀、好友陪护等方面专项交代,做到精心呵护,关怀备至。

正是有了家校之间的信任和积极的合作,我的侄女才会平稳走出抑郁和叛逆的阴霾,重新找回那个阳光、乐观的自己。目前我的侄女在艺术传媒学院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并已签约古装模特、在网络直播、服装代言,平面设计方面也小有收获。

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正是因为川附西积极健康的家校合作,让孩子能在快乐、阳光的氛围中成长,所以当我自己的女儿小学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送到川附西。初一学年快结束了,我们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比如召开家长代表大会商讨班级事务;每周两位家长到校参与周测监考,并及时反馈在微信群,让更多家长了解;每日“家校联系本”的签阅,既能了解孩子当天作业情况、在校表现和学生思想动态,又能写下意见建议反馈给班主任;微信群、QQ群是家校交流最快速、便捷的平台;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是我们家长近距离、面对面和老师交流的好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还有疫情期间的云家访,教师们都主动了解孩子在家“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情况以及生活、心理状态,及时关注每一位同学,适时调整网络授课方式……

总之学校、家庭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家校互动,孩子才能行得更远,飞得更高。

聚焦正确的育人观红牌楼小学学生家长聂倩秋

我的女儿即将小学毕业,最近,我在帮她填报毕业资料、整理她的奖状时,惊讶地发现孩子小学六年还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三好学生、优秀大队干部、川剧小明星、小画家等等。从厚厚的奖状中,我仿佛看到了她的学习成长轨迹。

首先,我们非常看重孩子的品德教育。我们家思想比较传统,常常给孩子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在家要孝顺长辈、在校要尊敬老师、友善对待同学,这与红牌楼小学提倡“德育为先”是契合的。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不仅让她背诵,还逐字逐句给她讲解意思,告诉她一位普通公民该怎么做。从小培养她对家庭、班级、学校、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今后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走向社会才能更加全面、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我还认为孩子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久远也。也就是要为孩子做长远打算,要让孩子今后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教会他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创造、享受未来的美好生活,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知识的追求等。

红牌楼小学有“五张名片”——川剧、书法、经典诵读、太极、篆刻,为孩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平台。我的女儿有幸都参加了这些社团活动。有朋友问我:你的女儿累不累哦,参加了这么多社团?我说:她很喜欢,从来没有说过不想参加的话,每次在家总是把参加兴趣班的活动材料早早准备好。2019年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节活动,川剧社团的孩子们一出场,让前来观摩的家长惊叹不已、拍手叫好。我当时也在场,感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把孩子参加活动的视频发给朋友们,孩子们表现出的自信、阳光、活泼,深深打动了我们,纷纷为孩子的精彩表演点赞。

我的孩子还喜欢诵读学校发的《国学经典》,看中外世界名著。她的太极打得像模像样,还当起了外公的“老师”。书法班的学习,让她写一手好字。她的画也画得不错,经常在绘画作品上题字。有老师评价说,她的画和字相得益彰。

也有朋友问我,参加这些看似与成绩、分数无关的活动,影不影响她的正常学习呢?我说,学校的社团时间安排和女儿在家学习的时间安排都合理紧凑,这不是问题。

最后,我认为家校配合对教育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安全美丽的校园、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丰富大量的藏书、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还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序的管理等等,总给人以温暖、平和美好的感觉。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为此,我也经常参与到童桦的快乐学习中,认真完成学校需要配合的事。我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担当裁判;参与“家长进校园一日活动”,走进学校的食堂;协助学校考察研学活动场地……这些互动,让我更加了解学校、理解学校、配合学校。

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胡琳

儿子入小学马上满3年,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作为家长非常欣慰。下面,我就以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跟大家作简单的交流。

一、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构建和谐家庭是父母的初心责任

我不是北方人,但我从怀上孩子后就一直坚持讲普通话,因为讲普通话我的语速就会慢下来、就不会讲脏话骂人,这是我为人母的第一个改变。

记得儿子刚入校的时候,有“一句话不对,就用拳脚相对”的问题,在班主任的沟通引导下,我有意识在生活中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培养,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教他如何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孩子、做一个有很多朋友的孩子。慢慢地他有了变化,他现在还喜欢上了一个节目《最强大脑》,还在读《博弈论》这本书,还以书上的道理给我讲如何与人相处。在家庭氛围的营造中,我也特别注意一些细节。有一次我和他爸爸争吵了几句,我都专门在吃饭时引导孩子妈妈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要相互尊重对方,夫妻之间、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就在这样的守护中营造了出来。现在孩子很单纯、快乐,这就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二、积极融入班级事务管理,架起家校沟通桥梁实现共同育人

我始终秉承这样一句话“要想自己的孩子得到发展,就需要全班的孩子共同发展,整个班级好起来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氛围才会好”。为此,我们班的家长都在积极为此努力。

一是民主管理。在班级事务决策中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家委会,都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搞“一言堂”,评优选先、活动的策划和开展等都实行透明化管理。二是共同建设。我们班的中队名称叫“萤火虫”,这个名字是我们全班家长和孩子共同想出来的。为此,我们班的标识、寓意、班微的设计确定,都经由家委会集体商议。班级内的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管理。三是互帮互助。只要有班内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家长们都会积极响应。去年,班内就有两名孩子因生病和受伤住院,家委会代表班级都去进行了看望,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整个班级的关心、关怀和力量。

三、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让孩子见证疫情之下的特殊担当

磨子桥小学分校一直在推行家长“接龙日记”这项工作,我在我们班开篇的接龙日记中写道:“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确实,这一年里,我们与学校、与老师、与孩子共同经历了战疫的艰辛历程。在居家学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组织倡议下,全班分成了5个小组,每组10个家庭,形成了组内互助帮扶机制,孩子们的线上学习、身体健康监测等都在组内完成,由家长和孩子共同落实、相互勉励。复学后,学校启用两个校门、两套体温监测系统进行分流,家长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每个班每天放学期间都会有2位志愿者到场,共同维护秩序。疫情之下,我们家校携手,给孩子们建立正确的积极导向,这一道坎我们总会跨过去。

关于国际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情况的汇报锦城社区李鑫

锦城社区成立于2014年7月,现有小区院落8个,总户数8747户,约2.9万余人,其中,18岁以下人口5800余人,人口年龄结构低龄化特征明显。下面,我就锦城社区建设国际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着力打造制度友好社区

一是建立跨部门组织架构。协调龙江路小学新城分校、二十三幼、簇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群团组织和民政、卫健、教育、公安、妇联、残联等部门建立儿童友好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交流会。与龙江路小学新城分校达成评价体系互通机制,将社区“公益积分”与学校“新城币”互通互兑,客观、全面评价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表现。

二是建立财政支持体系。2014年以来,已协调团委、妇联科协等部门,共计投入200余万元,对社区天文馆、儿童之家青年之家等场馆进行了建设和提升。

三是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成立社区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儿童友好家长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建立儿童友好社区评估反馈机制,积极引导学校、教育联盟、家长委员会、儿童服务型社区自组织和儿童代表积极参与辖区儿童相关事务协商。

二、着力打造空间友好社区

一是打造主题户外空间。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在社区玲珑郡广场建设儿童沙池、户外蹦床、树屋木屋等游戏区域和设施,充分释放儿童天性。

二是打造亲子室内空间。打造彩虹厨房、幸福餐桌,引入专业机构与儿童专家,招募志愿者,通过先进的食育文化引导家长、孩子建立健康、环保的饮食习惯。开设“锦囊妙计”项目,让家长参与互动,让孩子循序渐进接触世界、探索世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按儿童安全、环保标准,优化儿童与家长休息室、母婴室、亲子洗手台和儿童马桶等设施。

三是打造安全街区空间。在锦城社区8个小区、龙江路小学新城分校、二十三幼和儿童户外主题广场之间,以卡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设置儿童慢行通道,并协调交管部门对交通信号灯和限速标志等进行调整。

三、着力打造服务友好社区

一是提供支持性服务。建立社区教育联盟和“锦城学堂”打造“叠溪书院”品牌,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建立儿童防走失干预机制,对单独1人在户外的儿童进行于预性询问和保护。建立社区儿童档案,及时发现和监测困境儿童现状。

二是提供补充性服务。向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菜单式照护服务,减轻家庭托育负担。依托簇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对残疾儿童、行为偏差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提供家庭教育普惠、家庭个案、家庭治疗等服务。

三是提供发展性服务。针对0-3岁儿童设置“锦城亲子园”针对3-6岁儿童开设“二十四节气歌”“儿童坝坝舞”等活动;针对6-12岁儿童开设“防性侵”“防走失”教育;针对12-18岁儿童设置“锦聚光影”项目。

四、着力打造文化友好社区

一是科普文化启迪童心。通过省、市、区三级科协党建项目认领的方式,打造锦悦星辰社区天文馆,开设“小小天文讲解员”培训班。建立社区科创屋,设立乐高科创中心,进行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设计教育。

二是生态文化涵养童心。依托“绿溢锦城”,打造居民住宅楼顶天空农场。以儿童参与为重点,联合龙江路小学新城分校开展“儿童-家庭-社区”的垃圾分类项目。建设美味花园,建立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意识和敬畏心。

三是传统文化浸润童心。广泛开设蜀绣、围棋、民族舞、武术等培训课程,开展“传统节日诗会”“国学进院落”等活动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形成锦城文化品牌。

多方协同联动,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玉林东路社区杨金惠

玉林东路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6000余人,其中18岁以下儿童2400余人。近年来,玉林东路社区坚持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为导向,以“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为主线,积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着力营造社区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资源,建强社区儿童教育阵地

是合理进行空间规划。我们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建立了儿童图书室、种植创育园、心理辅导室、一米菜园、家长学堂等多个儿童教育功能性活动场所,促进儿童身心灵全面发展。二是科学整合社区资源。挖掘社区资源,整合玉林小学、玉林中学、爱萌幼儿园、省体育馆等多家驻区单位载体资源,拓展社区儿童教育与活动的共享空间。三是拓展社区公共空间。通过“公益+市场”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将春雨托管中心、善明书塾、爱转角文创空间等市场空间打造成儿童友好的社区公共空间。

二、多方联动,形成协同育人联动机制

一是强化家校社三方联动。与玉林小学、爱萌幼儿园互派联络员,学校老师进社区担任社区教育指导员,社区两委进校园担任校外辅导员,家委会家长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形成社区儿童教育的协同机制。二是部门联动。发挥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群团组织作用,推动学习型家庭建设与文明创建、家长学校与青教、家风家训与社区治理“三个结合”,凝聚儿童教育的组织合力。三是多元参与。建立包括儿童、家长、志愿者、社会组织、学校、医生、警察等多主体在内的社区儿童工作委员会,利用社区资源共同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的友好社区。

三、丰富载体,提升儿童教育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在社区开设外语夜校,每周一和周三晚上在社区开设日语和英语课,促进社区学习型家庭建设,提升了社区对外交流的语言能力。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开设了英、日语云课堂,“亲子共学”成为居家隔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是开展“社区雏鹰”公益活动。围绕传统文化、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0多个主题开展了暑期公益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与玉林小学联动。开设爬山虎号神奇列车,通过“温馨家园站、和谐社区站美丽天府站、诗意远方站”系列活动,分别从家风家训、社区建设、城市文化、理想追求多角度开展教育活动。

四是开展“艺塑社区”社区营造。通过社区美育、童声合唱、艺术治疗、小小规划师等品牌活动,将素质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培养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五是开展儿童社会工作项目服务。通过“防减灾安全教育”项目实施,提升儿童灾害自救能力;通过“花漫玉东”环境营造项目实施,培养儿童劳动和环保意识;通过“正向教育”亲职教育项目,改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通过“少年派”儿童自组织培育,孩子们自已设计了吉祥物“玉灵”及周边文创产品,并积极参与到社区导游、垃圾分类等多个公共议题中,成了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与教育部门紧密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共同菅造社区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家社融合 快乐童行 青情相伴晋阳社区李含荣

晋阳社区地处五大花园片区,面积0.64平方公里,现有居民住户10220户,常住人口2.6万人。近年来,社区着力完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积极开发青少年教育服务项目,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站”“四川省科普示范社区”“四川省十住志愿服务社区”“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下面,我就社区的家社融合工作作汇报如下。

一、以标准建设为载体,做好青少年社区“成长之地”

以学习型社区建设为目标,在社区打造“一家一校两中心”。即:儿童之家、社区家长学校、“12355”青情家园服务中心和青少年“梦想中心”。为社区青少年及其家长提供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困难帮扶、成长指导、就学引导等服务,培育青少年“爱学习·爱阅读”习惯,社区成为青少年们喜爱之地。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石,做好青少年社区“成长之源”

依托“三社互动”,做好青少年的源生教育,加强对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的指导管理。邀请社区退休老教师及家庭教育专家向辖区居民推广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举办“如何培训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如何做一个合格家长”“如何改善亲子关系”“甄别问题青少年”等一系列主题讲座和沙龙,深受家长欢迎。

三、以课程教育为导向,做好青少年社区“成长之路”

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念,充分发挥社区阵地优势,开办了全市第一家社区青少年免费假期托管班和430学堂,为辖区0-18岁儿童服务,既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又为辖区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托管班秉承“在一起,哪里都是家”的理念,开设书画课、国学课、革命传统教育课、安全教育课、基础知识辅导等,由大学生志愿者、社区退休老教师、老专家、老艺术家等进行授课或安全监管。开办以来,到晋阳社区参与免费托管的各年龄段青少年共计1500余人次。主要做法受到《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也得到了省、市、区妇联和各级关工委的肯定、推广,现每年暑期公益托管已成常态。

四、以整合资源为抓手,做好青少年社区“成长之梦”

联合上海真爱梦想基金和宜家家居,高质量建设“梦想中,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远程“梦想”教育课程、科普体验、机器人制作空间、皮影文创角等服务,深受青少年和家长的喜爱让青少年从小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怀揣梦想,奋斗人生。同时社区开展精准服务,针对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流动儿痛及其他困境儿童提供职业梦想、生命教育,思维导图,成长教育等课程。为孩子树立信心,建构未来发展之梦。

下一步,晋阳社区将坚持创新赋能,家校社融合,以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为动能,以“益动晋阳共建共享”为主线,以“人文晋阳”为核心定位,抓发展、强教育、聚民心,高品质提升社区青少年工作,促进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除了这些满满的干货关于学生教育武侯区将会怎么做呢?

长期以来,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一直是社会、家长关注的问题。我们持续开展“每天一节体育课”,坚持“每天体锻一小时”,足球从娃娃抓起,让学生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有效降低学生近视率。同时分类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保健室,全面提升学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现在的学生抗压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迷茫沮丧。我们将定期开展分析研判为学生减负减压,全面摸排建档、重点走访慰问、异常动态跟踪、家校社协同干预、抗压抗挫教育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努力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形势堪忧,不容乐观。我们通过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等相应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参与生命、生活、生产综合性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关注人生历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敬畏自然。

现在,部分班主任、教师职业幸福感、归属感不强,职业倦怠感较为普遍。我们将持续开展“教师四项关爱计划”“五项职业幸福行动”,继续实施名师优师专项激励,建设名优教师梯队,建立健全教师荣誉体系,持续提升教师收入水平,维护教师正当权利,让全区广大教师更有职业幸福感、获得感。

5家庭共育、社区氛围营造方面

疫情发生以来,因为停课停学,家长们情绪焦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更加迫切,家长还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

我们将实施“父母身教行动”“最美家庭”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家长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培训,举办社区家长知识讲座,选拔培养社区教育辅导员、志愿者进入家庭,与家长交心谈心,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但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同样重要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有所提升

(来源:武侯区教育局)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

}

2014年央视的一档"家风是什么"栏目;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否和谐共生?家校双方需要作出怎样的配合?家校联动机制如何才能发挥实效?都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重点;2019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积极推动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争取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家校共育理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