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哭泣为啥没有眼泪?

“哇哇哇......”孩子又哭了,这才刚睡下没多久,真是磨人的小妖精。从清晨到中午,从黄昏到凌晨,一场熊娃坑妈的戏码一直在上演。睡醒了哭,睡前哭,尿湿了哭,肚子饿哭,这哭戏一开场就停不下来。

哭泣,是宝宝反映身体需要和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为了让家长都听懂这门语言,更好的照顾孩子,小编就来教大家破译宝宝哭声的密码。十二种宝宝哭声代表不同含义,看完后别再只是傻傻地问宝宝:“娃啊,你怎么又哭了?”

哭声特点:声音由小变大,有规律,短促有节奏,不急不缓,带有乞求感。

哭声解读:这种哭声一般发生在喂奶后2-3小时,宝宝边哭边转动头部,嘴巴不时睁开,吧唧吧唧好像在寻找食物,一旦妈妈给宝宝喂奶,宝宝立马就停止哭泣,如果把乳头拿开,孩子又会哭得更厉害,此时的哭声是代表孩子饿了,妈妈得赶紧给宝宝喂奶,让他吃饱后安然入睡!

哭声特点:宝宝哭声很大,心情焦躁不安。

解读:一到冬天,很多爸妈怕孩子着凉,就给他们包成颗圆球,以为妥妥的,结果孩子全身汗淋漓,真是实力坑娃啊!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宝宝在睡觉,他还会四肢乱动,不自觉的踢掉被子,一旦给他脱去外衣,宝宝哭声慢慢消失。

哭声特点:宝宝哭声不大,有点低沉,但是富有节奏感。

解读:当妈妈用手摸宝宝的小手小脚会有点微微发凉,肢体活动少,神情涣散,嘴唇有点发紫,这时候如果为他增添衣物,他就会慢慢安静下来。

哭声特点:宝宝哭声响亮,有烦躁的情绪,呈阵发性。

解读:这是常见的闹觉性哭泣,宝宝两眼无神,经常揉眼睛,不时打哈欠,说明他很困了,这时候要检查下是不是周围环境太吵,灯光太强烈,导致宝宝睡不着,家长应该把宝宝抱到安静的空间里,调好室温,拉好窗帘,宝宝很快就会停止哭泣,安然入睡。

哭声特点:宝宝哭声十分尖锐,怎么哄都没用,两条小腿不时乱蹬。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宝宝吃饱后,妈妈没有及时给他拍嗝,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胀,如果把他抱起来,将肚子贴着妈妈胸部,他会哭的更凶,甚至出现溢奶和呕吐现象。所以小编想提醒各位新手妈妈,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量,注意吃完要给他拍嗝,帮助消化。

哭声特点:哭声没有规律性,声音不大,一般没有眼泪,宝宝边哭边扭动。

这种多发生在婴儿睡醒后或者吃奶后,宝宝尿湿的地方接触到皮肤很不舒服,如果是躺在床上还会乱蹬被子,这时候妈妈如果给他换上干净的纸尿裤,宝宝就会停止哭泣了。

哭声特点:宝宝哭声平和,哭泣时间短,爱左顾右盼,精神状态很好。

解读:宝宝有时候进食睡眠都很好,没生病,可是就会无缘无故哭泣,这种就是所谓的生理性啼哭,毕竟在子宫呆了那么久,一出来面对陌生的环境,宝宝会有不安感,所以通过哭泣来表示他需要安慰,一旦他看到妈妈,就会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意思是想让妈妈抱抱,只要妈妈轻轻安抚下,宝宝就不哭了。

哭声特点:宝宝剧烈大声哭喊,表情难受,哭声呈突发性,没有规律,时缓时急。

解读:这种情况比较难察觉,可能是因为宝宝睡觉什么东西搁到身体了,或者是被蚊虫叮咬了,衣服上有异物,导致突发性大哭,这时候妈妈一定要为宝宝排除这些不适的因素,检查下是不是纸尿裤穿太紧了,衣服拉链搁到胸口等等。

哭声特点:宝宝哭声突然发作,声音尖锐,没有节奏,眼泪哗啦啦流。

解读:这是害怕性啼哭,多半由于受到突如其来的响声或者碰撞惊吓到,或者因为是一个人独处,害怕吃药打针而哭泣。这时候家长可以抱起宝宝安抚下,消除宝宝恐惧的心理,他就会停止哭泣。

哭声特点:宝宝哭一会儿,停一会儿,闭着眼睛哭,伴随着四肢抖动。

这种哭声经常发生在夜间,孩子睡没多久就哭了,并不是因为饿了,摸摸他的额头还有汗水,这种夜啼现象多半是因为缺钙引起的,家长应该及时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多抱宝宝晒晒太阳,补钙了夜啼现象也会缓解的。

哭声特点:宝宝大哭起来,哭的时候没有眼泪,舌头会不时舔嘴唇,显得很烦躁。

解读:宝宝边哭边扭头,这时家长摸下宝宝的小嘴唇,会有点干,这是他口渴发出来的信号。家长如果及时给宝宝喂水,哭闹就会停止。

哭声特点:哭声洪亮,不刺耳,节奏感强,哭得时间很短。

解读:这是宝宝正常的生理性啼哭,也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可以加大宝宝肺部活动量,排出二氧化碳,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生长发育。宝宝一天可能会哭上四五次,吃饭、睡觉、玩耍都很好,没有不良表现,家长不必担心,轻轻抚摸下宝宝,跟他进行眼神交流,很快就停止哭泣。

小编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掌握这项带娃技能——了解宝宝哭声背后的意义, 才不会每次都急得跟热锅蚂蚁似得,手足无措。读懂了这门语言,在照顾宝宝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加顺畅。

}
我的孙女4个月了,哭时从不出眼泪,这种现象正常吗?
还算正常,到半岁后小孩哭时会出眼泪,不用担心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 答: 不是说纯牛奶消化不好吸收,是怕过敏。1岁之后可以喝牛奶,开始少量,不过敏就可以喝。酸奶没有过敏源,8个月之后就可以。 但是还是建议和配方奶,因为毕竟营养多一些。
  • 答: 刚出生的婴儿屁股上为什么有“淤青”?
  • 答: 病情分析: 您好,宝宝湿疹多因过敏引起的,多音接触过敏原例如花粉,油漆,虾蟹类食物等诱发。 指导意见:完成导入问答审核 在药物治疗上建议积极抗过敏治疗较好,可使...
}

原标题:为什么小宝宝都爱假哭?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脑科学真相

原创 王冰玉 丁香妈妈

最近经常看到大家留言询问,家里还不到一岁的宝宝居然会假哭!

小小年纪什么都还不懂,居然已经发展成「戏精」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请冰玉老师来和大家聊聊假哭这个话题。

小婴儿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假哭的

带着同样的疑问,日本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长达六个月的实验项目,记录了两个女宝宝 R 和 M,从 7 个月到 14 个月之间有关「哭」的成长记录。

实验期间,小婴儿每个月都会有 2 次记录时间,每次半个小时。研究人员针对记录下来的 102 个「哭」的片段进行分析。

分析发现,在将近一岁时,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哭泣-社会交往性质的哭。

这种社交性质的哭泣并不是因为身体不适引起的,比如「困了」「饿了」的生理反馈,又或者「磕了」「碰了」的生理痛感,而是宝宝们一种引起大人注意,达到自己目的社交方法,也就是「假哭」。

「假哭」是宝宝们表达社交情感的传声筒,有时候我们听到宝宝哭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体有多难受,仅仅只是想让你过去看看他。

在实验中,两个小婴儿会因为被单独放在一边而哭,也会因为陌生人靠近而哭(Nakayama, 2010)。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小婴儿已经掌握了假哭的技能。

那么,研究人员是如何界定婴儿的真哭与假哭呢?

实验发现,婴儿哭泣前和哭泣后的情感变化是很重要的一点,小宝宝在大声哭泣前后的情感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宝宝哭泣前的一段时间里,表情就已经呈现出难过低落的情绪,从而导致情绪的崩溃大哭。并且在停止哭泣后,也依然会难过一阵子才能恢复正常。

观察对象中的宝宝 M 被观察到更多的都是情感消极式哭泣,也就是正常的哭泣。

那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可能预示着宝宝在假哭呢?

情感积极式哭泣只有在正在哭泣的时候,宝宝看起来是难过的。

他们常常是上一秒还表现出开心的表情,然后就开始哇哇大哭。并且当妈妈们抱起他们时,立刻就能停止哭泣,情绪瞬间由阴转晴,恢复开心的状态。

宝宝 R 就经常出现情感积极式哭泣,也就是我们说的假哭(Nakayama, 2013)。这种假哭是带有某种意图和目的的,宝宝希望通过这种假哭去给父母传递某种信息。

在生活中也可以这样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如果你发现宝宝的情绪状态是从低落——哭泣——安抚后慢慢缓解,那大多数情况是真哭。

但如果宝宝的情绪状态是从开心——忽然哭泣——安抚后立刻缓解,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眼泪的「干哭」「干嚎」,那很有可能就是假哭啦。

有趣的是,宝宝 R 在观察记录开始的时候,也是一枚真哭宝宝。在八个月时,她表现更多的还是情感消极式哭泣——真哭,然而到了九个月大时,她开始频繁的出现假哭。

因而我们可以了解到:假哭也是一个习得过程,不到一岁的宝宝们,开始学会了假哭。

对于不会说话的小婴儿来说,哭就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告诉大人他们饿了、困了、难受了,

假哭也不例外。在宝宝们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日子里,他们会用「假哭」的方式来和大人们沟通。

很多时候,假哭是为了告诉大人「我在这里,快看看我」,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从两个宝宝的家庭构成和注意力认知来解读她的假哭行为。

宝宝 M 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而 R 的家庭中有三个孩子。所以,R 从小就更有竞争意识,因为大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给三个孩子的,她需要吸争夺引大人的注意力。

宝宝 R 在 9~11 个月大小的时候,目光开始经常性追随妈妈,她在主动关注妈妈。并且当妈妈听到 R 大哭并跑过来抱起她时,R 可以马上停止哭泣,并被电视机中放的动画片吸引注意力。

这表明她已经开始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取得他人的注意力。

宝宝 R 的假哭,只是想让妈妈来到她的身边。

同样,如果宝宝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就更容易出现假哭的情况。比如,宝宝在家中并不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平时工作繁忙陪伴时间过少,又或者平时的日常需求没有被满足,他们都会用「假哭」方式来表达。

相反,会假哭的孩子说明他们的社交情感能力在提升。

如果大人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我们可能只需要简单的喊一声名字就可以得到回应。但是小婴儿,他们什么也不会,只能选择哭,这就是小婴儿和大人沟通的一种方式。

在小婴儿的世界里,「假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反而是一件好事。

日本研究者认为,婴儿正是通过假哭的方式和照顾他们的人,成功地进行日常的沟通,这可以增加婴儿和照看者的关系(Nakayama, 2013)。

随着认知的发展,小婴儿明白哭可以带来父母的关注。只要一听到哭声,妈妈就会来到 Ta 的身边,抱起 Ta。这样的行为可以增加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亲密互动,这种互动对婴儿的社会发展和他们的情感发展都有很大贡献。

同时,「假哭」也是小婴儿开始学会与人打交道的信号,他们不再仅仅只关注自己吃了睡、睡了吃。

成年人世界里的社交方式多种多样,小婴儿能适用的却很少,他们便用「哭」的方式维护着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其实是小婴儿的社交方式。

看起来好像什么都还不懂的小婴儿,竟然已经开始学会社交了,真让人不由得为宝宝们的社交情感能力点赞!

如果你发现家里还不到一岁的宝宝开始学会假哭了,那么恭喜你,刚刚获得了一个懂沟通、高情商的社会型宝宝。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为什么光哭没有眼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