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之所以能成为桥梁专家与他少年有远大理想是分不开的,你有什么理想。请谈一谈?

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那一辈就是通过科举入仕。茅以升六岁的时候开始进入私塾读书,从小他就十分刻苦,总是自己独立地去背诵很多古诗诗词。立志要成为桥梁建筑专家,还是在他十岁那一年。那是一个端午佳节,湖上有人举办龙舟比赛。可是这样去看比赛的茅以升突然肚子疼,只能中途折返回家。

谁知就是那一次的龙舟比赛,当时的文德桥上聚集了太多的人,桥梁不堪重负突然坍塌,那一次事故死伤惨重。

也正是因为那次事故,让小小的茅以升看到了桥梁建设的重要性。直到1937年,他终于建设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这是史无前例的丰功伟绩,他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第一人。在成立之后,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周恩来总理都是指定他为设计方案的最终审定人。由此可见,他在建筑领域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却没有赢得子女对他的尊重。1989年,茅以升弥留之际想要见一见自己的大儿子,儿子到最后也没有过来见他。

这个故事就说来话长了,得从茅以升18岁说起。18岁的茅以升和19岁的戴传蕙在1914年成婚。两个青春年少的少年结为连理,新婚当天,茅以升送给戴传蕙一本书《浮生六记》。这可能是他对夫妻生活的希望吧,两个人平平淡淡地过日子,享受平淡生活当中的深情。

当时只有18岁的茅以升还在求学,戴传蕙就一直默默地在背后守护着他。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大儿子茅于越就出生了,这也是茅以升最看重的一个孩子。可是,他获得了留学美国的机会,一出国就是几年,这几年时间,妻子戴传蕙一直带着儿子生活。大儿子和戴传蕙的感情最为深厚,两个人这几年的时间是相依为命的。

直到1920年,茅以升才回到国内,成为了当时唐山交通大学的教授。此时,茅于越已经五岁了。茅以升是一个工作狂,把妻子和孩子接到身边之后,他也并没有停下自己奔波的脚步。

1920年~1949年做几十年之间,他们一家人共搬家26次之多。搬过家的人都知道,一个家庭生活一年能积攒下来的东西非常的多,搬一次家是很累,很累的。但是茅以升并没有体谅妻子的不容易,每一次搬家都是妻子戴传蕙整理收拾。

孩子们看在眼里,心里知道母亲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长年累月的这样奔波,也给戴传蕙之后生病埋下了伏笔。

1930年,茅以升回到江苏做水利局的局长,可就是在那一年洪灾泛滥。家乡遭难,茅以升自责万分,辞去了水利局局长一职,随后去往天津。在天津,他们过了一段时间安稳日子,这几年一家人也算是和和美美。

可是好景不长,一家人终于觉得自己要在天津生活下来的时候。他又因为朋友的一封信,准备前往杭州修建钱塘江大桥,这座大桥就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来到杭州之后,茅以升就投入到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当中。大桥的建设是非常危险的,尤其当时中国并没有自主建设过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更加大。建设过程当中也时有意外发生,戴传蕙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生怕自己的丈夫在建造大桥时受伤。

长年累月的奔波劳碌,再加上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度日,使得戴传慧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开始出现失眠的症状,最后得了精神分裂症。孩子们看见母亲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最后更是因病痛的折磨。好几次都差点自杀就不回来,对父亲要说没有不满,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说茅以升可以在妻子病后多多关心回归家庭,或许他和自己的孩子,妻子之间的矛盾不至于这么大。奈何想要干一番事业,就必定要抛弃一些东西。茅以升做出了选择,他虽然也带妻子去治病,但是平时对妻子的关心少之又少。

在日本侵略军即将到达杭州的时候,大桥的建设也到了最后的阶段,忙于生,选择留在杭州,让自己的大儿子带着母亲离开杭州出去避难。这一选择更是给孩子心理留下了阴影,让他们觉得父亲只爱自己的事业,不爱自己的家人。

好在1937年,戴传蕙的精神状态突然变好,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消失,不再需要吃药。这也成了一家人关系缓和至关重要的机会。

也确实在此之后,一家人的关系不再像之前那么紧张,戴传蕙也没有了病痛的折磨。两个人一直相安无事地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茅以升一心一意地跟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脚步,1937年,为了抵御日寇,亲手炸毁了自己修建的钱塘江大桥立了大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也是备受重用,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原以为他们就可以在北京定居,然后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完余生。谁知道中途却发生了一件让戴传蕙和孩子们永远无法原谅他的事情。

原来茅以升在上海工作与戴传蕙两地分居期间,在上海有了外室名叫权桂云。茅以升一直都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家人,但是随着年纪渐长,而且权桂云也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他觉得自己应该给权桂云一个名分,也应该向戴传蕙坦白这件事情。

他先是旁敲侧击地以说别人的事情,来打探戴传蕙的心意。他说,有一个朋友,他的外室在报纸上刊登了信息,说自己被抛弃了。邓传慧听到这件事之后,也评论了一番。说一定是原配逼得太紧,所以才最后抛弃了外室,但是外室又不甘心,只能用这样的方法去报复他

茅以升一听妻子似乎是可以理解他的,也很通情达理,所以就把自己也有外室这件事向妻子坦白了。戴传蕙也确实是通情达理的,她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离开了。从此以后她的精神状态就不好了,每天都没有笑脸。

孩子们知道了这件事以后,都不能接受那个外室,尤其是大儿子坚决反对父亲把外室带回来。戴传蕙虽然怨他可更加爱他,文化大革命期间她每天都为丈夫忧心忡忡,一定要每天送他出门,才能安心。这样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戴传蕙终于不堪重负地倒下来,那一年她73岁。

此时他们的大儿子在国外没能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茅于越万分悲痛,他把所有的愤怒和埋怨都归结到茅以升头上。回想母亲一生颠沛流离,为父亲生儿育女,父亲最后却背叛了母亲,这样的仇恨如何能放下。

对父亲最埋怨的就是茅于越,可能是他最了解母亲的痛吧。直到茅以升临死前,茅于越都不肯见一见他。弥留之际只有外室所生的小女儿留在了身边,她看到父亲这么思念哥哥,只能仿造了一封书信,直到茅以升离开,手里都紧紧握着那封信。

茅于越最终过不去心里的坎,母亲离开时他不在,父亲离开时他怎么可以出现,父亲已经背叛了母亲,难道自己也要背叛母亲么

人这一辈子,终究不能两全,有了辉煌的却赢不回家人的心。就好像自古忠孝难两全,人生一世怎么可能尽如人意呢?我们必须要想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或许这样可以让人生少一些遗憾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类,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以及课时目标;在撰写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别对目标层次进行分析考虑。对于教案来说,是针对课时定制的,因此需要着重目标的制定。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例文1

1、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秦、淮”等10个生字,会写“桥、赛”等10个生字。

1、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提问:什么是立志?从题目上看,本文写的是关于谁的什么事?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课题:“立志”是立定志愿的意思,本文以内容为题,记叙了茅以升立下造桥志愿的事。)

3、出示各种桥梁建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4、介绍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2课,自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把它读准。边读边标一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读得那么认真。所以老师想请4个同学分小节读一读。

3、瞧,课文中的字宝宝迫不及待的跳出来了,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好朋友吧!

课件:秦淮河 倒塌 默默地 发愤 优异 硕士 专家 博士 桥梁

比赛 告诉 不幸 消息 压断 取得 钱塘江大桥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2、自由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一画有关茅以升立志造桥的语句。把你认为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自由汇报,说说茅以升为什么要立志造桥。

指导朗读:突出茅以升坚定的语气,感受他立志造桥,造福人民的决心。通过小组互读互评,全班汇报朗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

(1)发生了什么“不幸的消息”?

(2)他在行动上如何关心这件事?联系 “ 默默地看着 ” 想像当时茅以升会想些什么?

(3)茅以升此时又想到了什么?指名让学生读句子回答。

(4)讨论茅以升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用因果句式回答。

① 因为茅以升听到桥毁人亡的不幸消息非常难过,所以立志要做一个造桥的人。

② 茅以升之所以要造许多结结实实的桥,是因为他听到桥毁人亡的消息非常伤心。

(5)这时,如果是你站在断桥上,你会想到什么?

①我会想赶快找人把桥修好。

②我会想那些(被水淹死的人)遇难者的家属,他们该多伤心呀,我应该去慰问他们。等等。

3、茅以升立下志愿后是怎么做的?

1、完成课后第一项活动: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桥梁建设专家的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你有什么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2、自由读、领读书上圈画的词语。

1、完成课后第二项练习。

2、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1、换部件:奏---秦 异---导

3、两字相加:黑+犬=默

注意:“淮”与“准”的区别;“淮”“愤”可结合偏旁部首识字,“淮”与水有关,是三点水旁,“愤”与心情有关;“优”是形声字。

认真观察生字表要求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学生写有难度的字:“赛”“诉”“断”。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例文2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茅以升是为什么立志造桥,怎样实现造桥志向的。

2、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理解茅以升造桥的原因。

体会茅以升造桥的决心。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敬佩哪位科学家,为什么?

2、今天老师再带领同学们走近一位科学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什么?

2、读了课文,文中的生词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认识了,你想读读吗?(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茅以升的伟大精神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大家找出能体现茅以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桥原因的句子。

2、指名汇报哪些句子体现了茅以升造桥的原因?

3、教师点拔,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A、小伙伴们告诉他:“因为看热闹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一座桥都压塌了,好多人都掉进了河里。”

①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事发当天,小伙们们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给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

②不伙伴们把这个消息告诉茅以升,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伤心,难过)

③你能把小伙伴们这种伤心,难过的心情读出来吗?

(2)出示句子:他想:“我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①人们走在结结实实的桥上会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样的人?②出示对比句:(删词,标点不同)他想:“我长大以后,要做一个造桥的

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茅以升造桥决心的坚定和站在断桥边难过的心情。

4、茅以升立下了为造福的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实现了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茅以升的志向实现了吗?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桥,你觉得这座桥怎么样?

(2)你能想象茅以升发愤读书时克服了哪些困难吗?

(3)教师用课件出示有关茅以升造桥的小故事,指名读,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名读这一段,读出对茅以升的敬佩之情。

1、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造桥专家的故事中受到哪些启发?

2、你有什么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例文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3、认识“秦、淮”等20个生字。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

一、 课件导入,激趣学文

1、(出示钱塘江大桥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桥)它就是钱塘江大桥。

3、看到大桥,你想知道什么?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题目就是“立志造桥”。

2、指导学生读课题: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听出作者立志造桥的决心吗?

3、读了课文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还想知道:谁立志造桥,为什么要立志造桥,立志造桥的结果怎样。当学生质疑受阻时,教师可予以启发性提示。

4、教师及时将学生的疑问梳理并板书。

1、自由读课文,借且拼音认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查字典,可以问同桌还可以问老师……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发现共性问题,集体纠正。

2、再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哪个句子读得不顺畅,可以用反复练习的办法来解决。

3、赛读,三分钟赛前热身活动为朗读比赛做准备。给学生建议:可以先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再重点练习读得不太流利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指导读书有困难的学生。

4、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的进行朗读。

1、课文1~3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原因,请同学们边读分内边用笔画一画有关茅以升立志造桥的语句。

2、学生自由读书,勾画句子。

3、自由汇报,集体交流。

(一)、(1)发生了什么“不幸的消息”?

(2)他在行动上如何关心这件事?联系 “ 默默地看着 ” 想像当时茅以升想些什么?

(3)茅以升此时又想到了什么?指名让学生读句子回答。

(4)讨论茅以升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用因果句式回答。

① 因为茅以升听到桥毁人亡的不幸消息非常难过,所以立志要做一个造桥的人。

② 茅以升之所以要造许多结结实实的桥,是因为他听到桥毁人亡的消息非常伤心。

(5)这时,如果是你站在断桥上,你会想到什么?

(二)、理解句子1:他想:“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永远不会倒塌!”

A.出示对比句子(删词并换标点)。他想:“我长大以后,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引导学生读一读对比句,比较一下“一定”、“永远”去掉行不行?为什么?用句号或感叹号哪一个更恰当,说出你的理由。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茅以升立下了为民造福的宏图大志,他的“志”实现了吗?

追问:你能想象一下茅以升求学时是怎样发愤读书的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完善发愤读书的内容。)

与学生交流教师收集的小故事。

据说茅以升立志后,只要看到桥,就要从桥面到桥墩看个够;只要在书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看到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这样,又加上美国的三年学习,为他实现志愿打下了“坚实的桥墩”。(出示钱塘江大桥图片)

这就是他回国后设计建造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大桥上层是公路,走汽车,中间是铁路,过火车,下面还可以自由通过轮船。茅以升成功地实现了儿时的志愿。

用心再读一遍课文。体会茅以升立志造桥的决心。

1、完成课后第一项活动: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桥梁建设专家的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你有什么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例文4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学习童第周发愤学习,通攀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疑问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位科学家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呢?他又是怎样为中国人争了气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定要争气》(板书:一定要争气)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要认的字圈出来,认为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音。

3、指名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共同总结。

三、细读课文,重点体会

1、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① 童第周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2、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童第周为什么为中国人争气?谁来说一下。

4、童第周面对这么难的实验,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谁能把童第周“暗下决心,刻苦钻研的精神”有感情的读出来。

5、童第周为国争了光,教授是怎样说的?

谁能把教授的话在感情的读出来。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童第周一样的人(课件:爱迪生、华罗庚……)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智商并非有过人之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光,也为祖国争了气。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这些人物的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报。

一、深入体会,概述全文

1、自由读课文后,请同学讲一讲童第周是怎样为国争光的。

二、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旧、跟、败、争、术、苦”等字。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独立完成课后第二项练习:选择词语填空

7、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学习《一定要争气》一课,我们也要像童第周一样有志气,有信心,再难做的事都会做成。

2、请同学们把自己感想写下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例文5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学习童第周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争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学会两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2、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几次讲到“一定要争气”。边读边标画出带有“一定要争气”这个词语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争气”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学生读文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经过讨论,学生弄清文中两次“争气”的事情。

(第一次是讲童第周中学时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为中国人、为祖国争了气。) 板书:基础差成绩不好

二、迁移学习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1)通过查字典理解“[再三请求]”。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说明是诚心诚意的。“再三请求”表现出童第周当时求学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2)根据本句的意思,判断、选择词义。 投影出示练习:判断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种解释:①刚刚;②仅仅,只有;③勉强。

A、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①)

B、平均成绩才45分。(②)

C、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③) 在上述判断带点词的连续句中,第1句“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的“才”字是“刚刚”的意思;第2句“平均成绩才45分”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的“才”字是“勉强”的意思。

(3)联系下文,理解“[发愤]”的意思。 “发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 那么,童第周是怎么发愤学习的呢?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 画出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 (一是“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二是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路灯关了,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 这两方面内容就已清楚、具体地解释、说明了“发愤”的意思。 在理解了重点词句后,再理解“一定要争气”就不难体会出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别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板书:再三请求发愤学习

2、读4—5自然段,理解重点句。

(1)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联系上文,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二是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 板书:手术难做、教授没成功 同学不敢尝试

(2)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文中只用一句话讲述童第周成功的经过。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刻苦钻研;二是不怕失败;三是耐心加细心,最终以顽强的精神和熟练的技巧,使手术获得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三、全文总结,课外延伸

学习了童第周的故事后,你是否明白了,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有志气,还要自信、努力去奋斗,只有这样才会成功。

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词句,再抄下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例文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桥梁建造专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