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专注力10方法?

      中国脑科学家早在2013年就开始酝酿中国的脑计划,不断的取得进展,而且“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把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列入了国家重大的科技项目!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表示希望能够尽早的制定和实施中国的脑计划,及时的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国脑计划主要解决大脑三个层面的认知问题:大脑对外界环境的感官认知,即探究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如人的注意力、学习力、记忆力以及决策制。对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自我意识的认知,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人类以及非人灵长类的自我意识、同情心以及意识的形成。对语言的认知,探究语法以及广泛的句式结构,用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

      目前脑科学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跨越式发展时期,一些过去在小说和电影里描述的关于脑的科学幻想,已经成为现实。脑科学研究可能随时产生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突破。

“脑计划”列入“十三五”规划

不支持播放该格式的视频 为了播放这个视频, 你需要更新你的播放器或者更新 .

}

疫情时代的停课不停学和居家办公,增加了爸妈们和孩子在家相处的时间,对不少爸妈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考验,只因孩子在家的学习表现实在令人着急:

自律性极差学习一直开小差……

两个小时写了四个字……

网课听着听着就开始玩手边的东西……

屡背屡错的乘法口诀表和单词……

真的很难抵挡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

别人家的孩子在家也这样吗?那种不需要家长监督学习自觉又高效的孩子到底怎么教出来的?

家长的“陪作业焦虑”无处安放,很可能就在每次陪孩子学习遇到问题时丧失冷静,吼叫甚至动手。家长着急上火,孩子更痛苦。

这样先不说很难达到最终目的, 真正可怕的是,家长和老师不停的批评和否定浇灭了积极向上的劲让孩子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甚至直接将自己定义为差生,形成精神上的内耗,学习越来越被动,甚至严重影响睡眠和身心健康,陷入痛苦的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焦灼的体验?如何能高效地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呢?

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将“理论”“实践”相结合。

就是既要在孩子的观念里树立专注的意识,又要结合着训练专注力的方法。

今天推荐的这两本书就是分别从这两方面教给孩子如何高效地提高专注力:

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兔子洛洛,她是一个爱走神、粗心大意的孩子,她经历了磨磨蹭蹭的早上、做不完的作业、屡屡出错的听写、记错时间的考试,还有她找不到东西的乱糟糟的房间,甚至还被老师留堂……

洛洛还是一个爱做白日梦的孩子,并且她经常在课堂上做白日梦。

每当她开始走神,走进幻想里的世界,她就是行驶在狂风暴雨中的“安妮·邦尼”号的船长:

那里的她机智英勇、当机立断,她带领小伙伴们用智谋击退了敌人,她为自己的船掌舵,驶向更广阔的大海……每当想到这时,猞猁老师都会想向洛洛投去警告的目光。

洛洛觉得自己尽力去做了,可是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洛洛知道她应该专心,但是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直到有一天,她在荒芜森林中遇到了一只名叫萨金的狼。狼成为了洛洛的专注力导师,洛洛的生活从此开始发生意想不到的转折。

萨金带领洛洛进行专注力训练,洛洛逐渐学会了狼眼凝视,她开始看到自己在学校做得越来越好,她开始有更多的时间去画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逐渐变成白日梦中那个船长洛洛!

那个掌舵者洛洛,逐渐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有了掌控感。她已逐渐把握狼眼凝视和白日梦之间的那种辩证关系:

白日梦是可贵的——只要在正确的时间

狼眼凝视也是可贵的——只要在恰当的时间

洛洛学习到哪些好方法呢?

NO.1“如果……,就……计划”

把计划写下来可以帮助孩子一件一件地去完成计划,以防漏掉某项重要的任务。

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事前做好规划的习惯,而且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先明确期望的目标,然后思考达到目标需要什么条件,学着做一个有想法、懂规划的孩子。

NO.2如何使用狼眼凝视

想要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就得在必须要做的任务上绝对专注。

这个训练引导孩子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练习随后的一系列自我调节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

NO.3 制作优点海报

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挖掘和发现的自己优点和特长,帮助孩子在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中建立一个更完整全面,更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

看到自己的优点,学会悦纳自己,建立更强的自我效能感,以健康的心态去发展社会关系和充分开发自我的潜能,实现良好的发展。

还有更多好方法,大家去书里解锁吧!

全书包含10种提高专注的方法

《DK我不走神:专注力高效训练》

到了“实践”这一部分我们不得不先讲一个知识点:专注力因人而异。

孩子天生就有不同的大脑结构和气质类型,有些孩子天生注意力偏差,有的则天生专注力更好。

专注力也因年龄和发育水平而异。以下是各年龄段注意力停留的大致时间:

8~15个月:保持专注大概一分钟左右

16~19个月:保持专注30秒~2分钟

20~24个月:保持专注30秒~3分钟

25~36个月:保持专注2~10分钟

3~4岁:保持专注3~15分钟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如果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就往往会适得其反。

在心理学领域,有不少研究表明,正念可以帮孩子提升专注力、学习能力,改善大脑功能和结构,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正念训练能使孩子的大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为每当我们注意到我们的注意力从自己所关注的任何事情上走开时,我们需要有意地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我们关注的对象上。

这本书是由DK出品的,最近被引进到国内。

孩子天生爱游戏。它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了31个正念游戏,如电梯升降式呼吸、画彩虹、水晶泥,等等。

全书从6个角度讲述如何进行高效训练:专注、平静、活动、变化、爱、反思。

通过这些孩子喜爱的正念游戏,能让孩子有意识地察觉自己的思想、感觉和情绪,从而平静下来,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经常做书中的正念练习,可以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优化大脑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这本书里的正念练习非常容易学,每天抽几分钟,随时随地就能做。

沿袭了DK一贯的可视化风格,全书用漂亮的图片展示分解动作,孩子一看就会。

儿童式的语言,游戏式的练习,轻松有趣。比如,下面这个练习叫做“电梯升降式呼吸”,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一幢大楼,左手是地面,右手是可以升降的电梯,

介绍几个简单、好操作的小游戏:

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你有什么感觉?拍拍手,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双手的感觉上。

拍3次手,然后停下。你感觉到了什么?

你能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手的某个部位上,如右手小指的指尖?

有时我们的注意力会因脑海中浮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分散。

通过练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集中或者转移注意力,就跟移动一盏聚光灯一样。

请你盯着房间里的某个物品,并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物品上。你可以在盯着这个物品的同时,用手指指着它。

现在,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物品上,这一次不要用手指指着它。

你如果开始想别的事情,请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物品上。

将你的注意力想象成聚光灯。

观察周围,让这盏灯的光线落在你看到的每一个物品上。在房间里多找几个物品试一试。

练习三:袋子里有什么?

我们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来自周围世界的许多信息。

我们平常总是习惯通过眼睛来获取信息,但是这个游戏可以调动你的其他感官,从而帮助你感知周围的世界。

选择几种不同材质的物品——它们可以是光滑的、粗糙的、柔软的或毛茸茸的,然后把它们装进袋子。

请一个朋友把手伸进袋子摸一摸,看看他能不能猜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接下来,请这个朋友将其他不同的物品放入袋子,然后你来摸一摸,猜一猜!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们随时都可以关注呼吸。

关注呼吸可以帮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当下——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上。

书中还增加了科学的原理解释,在练习的同时增长知识。

每个正念游戏都包含“给家长的话”,从更深层次对动作和活动进行解读,让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鼓励孩子进行正念活动。

每天练,可以帮助孩子收获专注力、自控力和适应力,拥有自信和快乐,建立起长期的优势。

以上就是帮助孩子高效提高专注力的两本书了。

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努力向上、得到认可的渴望,有的孩子只是暂时被走神和贪玩困住了完成课业任务的脚步,不代表他们没有在向更美好的自己以及心中更美好的世界奔跑。

希望这两本书可以帮助到那些在学校难以集中精力、思绪游离的孩子学会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拥有更好的自己。

}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可以通过游戏,科学的训练方法来提升孩子专注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那么怎么训练提升孩子专注力?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不同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态度

前面我们说了,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孩子每个阶段专注力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专注力,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

2岁以内无意识状态的宝宝,可以以培养兴趣为主

此时的宝宝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可以鼓励宝宝多玩,把他不喜欢的玩具可以暂时收起来,以免分散注意力。父母跟孩子的亲子互动也是如此,孩子喜欢的互动方式可以多玩,不喜欢的互动方式可以少玩或者不玩。

2-4岁的宝宝,可以以减少外界干扰为主

此时的宝宝有大量的时间玩耍,很多大人在孩子玩的时候喜欢过去干扰,比如问孩子口渴不渴、要不要吃东西之类,这些细节都会对孩子的专注力造成影响,尽量让孩子在玩之前就吃饱喝足上完厕所,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玩耍。

4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用拆分时间段的方法

根据上面儿童注意力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专注的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升,4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拆分时间段”法,来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比如孩子画画,我们可以跟孩子说:“15分钟之内你可以用来专心画画,其他事都不做,画完之后你来跟妈妈讲解画的是什么,可以吗?”或者“咱们看20分钟书,然后跟我分享你学到了什么,这20分钟不能做别的事”。

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做完了当前的事,再来规划下个时间段要做什么。孩子太小的时候没有时间概念,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计时沙漏或者带响铃的计时器,让孩子用以计时。

多跟孩子玩“反向游戏”

我家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玩一种游戏,那种游戏没有标准化的名字,我们叫它“数青蛙”,具体游戏内容是这样的:第一个人说“一只青蛙”,第二个人接着说“掉进水里”,第三个人说“扑通”,第四个人说“呱”。

当说到“两只青蛙”的时候,接下来依然是有一个人说“掉进水里”,但因为是两只青蛙掉进水里,接下来说“扑通”和“呱”的人,就得分别有两个,同样道理,说到“三只青蛙”的时候,除了“掉进水里”只有一个人说,接下来就得有三个人说“扑通”,三个人说“呱”……直到谁说错了,谁就受惩罚。

这个游戏必须得参与者集中注意力,否则就很容易说错。这种游戏就是“反向游戏”。

知名加拿大认知神经科学Adele Diamond经过研究发现,小朋友从幼龄时期开始玩反向游戏,除了能帮助小朋友掌握抽象的语言概念、增强大脑记忆力,还有助于提高小朋友的专注力。

为什么?因为反向游戏是做出相反的匹配,孩子首先需要专注地听,还需要在听完后把直线行进的思维180度转弯,才能迅速说出或做出相应的答案。

提升孩子对细节的观察能力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粗心、不认真读题,以至于明明会做的题做错或者漏做,虽然根源是因为孩子对题目不熟,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差。

如果孩子能够更注意细节、注重观察,那么就更容易沉下心来去思考问题,这样就更容易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那么如何提升孩子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呢?

强化孩子的“有意注意”

比如我跟孩子一起出去,孩子觉得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那么我就会引导孩子观察进入秋天之后,眼前的事物跟夏天的不同,比如秋天的太阳变得温和,不像夏天那么炙热;树叶开始变黄,并且枯叶开始落下;再比如路边绿化处植物的变化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孩子“注意到一个细节,然后由此展开专注思考”的观察思考习惯。

看书时有意识培养孩子“指读”的习惯

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看了很多书,可是还是不能理解书里的内容,无法把书里内容内化,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在看书的时候,没有投入太多的注意力。我们在陪孩子看书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指着书本给孩子读,孩子眼神跟着手指移动的时候会更专注,提高今后上课、学习中的“追视能力”。

除此以外,想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们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入手,比如孩子看书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提醒孩子要提前喝水、上厕所、端正坐姿等,也要给孩子制造相对安静的环境,不给孩子贴上“不专注”的标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以上就是怎么训练提升孩子专注力 提升孩子专注力的游戏,请大家继续关注八宝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训练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