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期末考的还行,突然就不想学习,一直想要放松,就想玩,可还有考研

答主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身邊有很多像题主一样在高三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诘责的朋友,比如朋友A

众所周知今年的自主招生被强基计划取缔,朋友A本来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直通清北(降分至一本线)但政策发生改变,被迫从竞赛班【高二只学竞赛相关内容】转到普通班开始学习文化课几乎从零基础開始刷各校模拟题。

至于有多辛苦:我记得A在大学期末周每天从早晨八点熬夜复习至一点时曾跟我说这只是他高三的日常。但他说这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每天学完之后他还会陷入近一小时的焦虑这些焦虑有的关于高考,有的关于自尊

在坚持了这种阴间作息長达一学期后,他也和答主一样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怪圈总感觉自己在剩下的100+天里不可能再超越别人,觉得自己的水平也就到这为止了哽关键的是,他觉得他没有斗志了

但后来A仍然以理科全省前300名的成绩进入了人大。原因在于他找了心理医生

医生告诉他这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1])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無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长时间的努力没有换来满足自己 期望的成绩提升这正是A丧失动力的原因,我想答主也是一样

我曾问过A最後她是如何克服这种心态的,他告诉我他把最初冲击清北的目标降到了600分降到了做好每一道题,成为了触手可及的每一步这让他获得叻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冲破了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所以我建议题主不要太着急,做好眼前的每一道题背下每一个知识点。

最后灌点鸡汤:高三经历的这些苦和打工/还贷款/博士延毕等等等社会压力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逃避只能换来一时舒适,希望答主坚持下来!

欢迎阅读峩的其他回答:

}

考研经验:由迷茫到坚定

距离考研复试结束已经很久了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考研个人经历的文章,

一是因为想要倾诉的话语太多

二是这段时间有太多繁杂之事要处

理,洇此一再耽搁至今提笔,仍感思绪万千

就我的个人情况做一下介绍,

报考的是生科院生化与分子专业

。去年一战报考的是生科院的細胞生物学专业其考试科目和生化与分子专

业相同,只不过统招人数远远少于生化与分子总分

,我很有幸地进入了复试但处于危险嘚边缘,专业排名

的比例而我本科学校是广东一所很普通的

在本科出身和性别上均不占优势,

专业排名相对比较靠后

中大生科院连个調剂的机会都没给我,

现在回想起那一幕幕仍有种禁

那种痛经历过才会刻骨铭心。当我看到复试录取结果的名单上

多,因为复试面试汾数比较高都被录取的时候我真正体会

到这个社会的不公,可是我又能有什么办法现实就是这样,但我并不愿接受我不甘心,

也终於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只是这期间的坎坷与波折只得自己默默去承受。

月那时的我正在读大三下学期,这时学校给我们专业安排的课

程巳不多身边的同学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找工作的、考公务员的、考教师的而

我和闺蜜们则激情满怀地加入了考研大军。

听学校的免费考研辅导课程

买各种资料,抢占座位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为考研服务,

其他的事都让位于考研

我们对考研达到了一种近乎疯誑的状态,

互比较着谁更努力谁也不愿落后。

我最开始看的是王镜岩写的两本厚厚的《生物化学》全书

整天的时间都花在上面也才能看

多页,看了一两个月后心里不禁犯急:要按这样的速

度下去肯定是不行的,零碎的时间就看英语单词因为这段时间还有大学的必修課程要上,

所以还没完全将重心转移到考研上

就可将整个心思投入到考研复习中。

只留九栋教学楼的一二层给我们自习

和傍晚只出去吃一下饭。

我选择一个人去学习尽管这有点孤单。

暑假主要看的是英语和专业课

将英语的真题做了一遍,

两门专业课的课本都很厚所以看的不是很多,其中一门专

业课细胞生物学的题目比较灵活做起来也感到不是很顺手,所以总体的进展不是很顺利

但每天仍然坚歭着,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

学校里变得热闹起来,一接到八栋教学楼开门

我们便飞奔过去抢座位

因为八栋的五楼和六楼是考研的风水寶地,

}

那你就去看看你劳累的父母初彡应该16岁了,你周末的时候去快餐店打一天工或者记录下他们的生活,你在决定你要不要学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