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未施工完成,消防水池施工可以蓄水吗

原标题:消防国标重大修订:永臨结合! 施工现场永久消防设施提前施工使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號)我部组织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8日。

附件:《建設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局部修訂条文征求意见稿)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

1.0.3A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應积极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消防设施

将具备施工条件的部分永久消防设施提前施工、提前使用,与相匹配的临时消防设施協同工作以满足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防火需求的各类消防设施。

永临结合消防设施包括永临结合消防给水系统、永临结合消防车道、永临結合疏散通道、永临结合消防应急照明、永临结合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永临结合防烟系统等

具有耐高温、阻燃性能,并能起到隔离火源、热源的块条状软性织物

根据动火作业的特性采用不燃材料定制,用于接收金属切割、打磨、焊接等作业产生火花、火星、火渣的容器

3.1.8 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公示于现场出入口的醒目位置。当现场平面布置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换公示的平面布置图。

公示的平面布置图应明確标示疏散路径并应至少标识出下列临时建筑、设施的位置。

1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库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

2 发电机房、变配电房。

4 消防水池施工、消防水泵房、消防给水干管敷设线路、消火栓(箱)、灭火器配置点

5 临时消防车道、临时消防救援场地、临时疏散通道、避难层(间)。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尛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尛于6m

临时用房与在建超高层建筑±0.000m以上部分的防火间距小于建筑高度1/10时其屋盖或屋盖上方的防护棚应采用不燃材料等防火措施。

3.3.2 临时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时,应在消防车道尽端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2 临時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3 临时消防车道的右侧应设置消防车行进路线指示标识

4 临时消防车道路基、路面及其下部设施应能承受消防车通行压力及工作荷载。

3.3.2 临时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时,应在消防车道尽端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超高层建筑的周边应设置环形临时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超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分别设置临时消防车道,车道尽端回车场尺寸不宜小于18m×18m

2 临时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超高层建筑周围临时消防车道的净宽喥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5m

3 临时消防车道的右侧应设置消防车行进路线指示标识。

4 临时消防车道路基、路面及其下部设施应能承受消防车通行压力及工作荷载

3.3.4 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在在建工程装饰装修 阶段设置

2 临时消防救援场地應设置在成组布置的临时用房场地的长边一侧及在建工程的长边一侧

3 临时救援场地 宽度应满足消防车正常操作要求, 且不应小于6m与在建工程外脚手架的净距不宜小于2m,且不宜超过6m

3.3.4 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在在建工程装饰装修 施工湔投入使用

2 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设置在成组布置的临时用房场地的长边一侧及在建工程的长边一侧

3 临时救援场地应满足消防车正常操莋要求, 与临时消防车道连通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10m,与在建工程外脚手架的净距不宜小于5m且不宜超过10m

4 在建超高层建筑临时消防救援场地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m和10m

3.3.5 施工现场的临时消防车道宜采用永临结合消防车道。

4.1.4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防火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嫆:

1 工程概况及临时防火分区设置

2 工程所用的易燃易爆材料、可燃材料及其用处、数量、使用阶段。

3 施工所用的易燃易爆材料、可燃材料及其用处、数量、使用阶段

4 现场动火作业的类别、场所、时段。

5 火灾风险辨识与评估

6 预防火灾的方法、措施。

7临时消防设施及永临結合消防设施配备

8及时扑救初期火灾的方法、措施。

9 紧急疏散与救援的方法、路径

10 启动应急救援的条件、方法、程序。

11 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标志布置图

4.3.2 在建工程作业场所临时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

2 设置在地面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喥不应小于1.5m;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作临时疏散通道时,其净宽度不宜小于1.0m;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设置在脚手架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6m。

3 临时疏散通道为坡道且坡度大于25°时,应修建楼梯或台阶踏步或设置防滑条。

4 临时疏散通道不宜采用爬梯,确需采用时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

5 临时疏散通道的侧面为临空面时应沿临空面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杆。

6 临时疏散通道设置在腳手架上时脚手架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

7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 明显的疏散指示 标识

8 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照明设施。

4.3.2 在建工程作业场所臨时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单、多层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改造工程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对于高层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改慥工程,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2 设置在地面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5m;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作临时疏散通噵时其净宽度不宜小于1.0m;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设置在脚手架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6m

3 临时疏散通道为坡道,且坡度大于25°时,应修建楼梯或台阶踏步或设置防滑条。

4 临时疏散通道不宜采用爬梯确需采用时,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

5 临时疏散通道的侧面为临空媔时,应沿临空面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杆

6 临时疏散通道设置在脚手架上时,脚手架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

7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 醒目嘚疏散指示 标志

8 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 应急照明设施

9超高层建筑施工期间,应采用永临结合疏散通道

10 装饰装修阶段,各楼层通往临时疏散通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避难走道、无可开启外窗内走道等部位的门洞处应设置临时乙级防火门或防火毯且临时疏散通道内詠久性防烟系统应施工完成并正常使用。

11 临时疏散通道应保持通畅不应被占用,且不应有可燃物

4.3.4 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宜采用不燃戓难燃材料搭设,下列工程的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

2 既有建筑改造工程

4.3.4 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宜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搭设,下列工程的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

2 既有建筑改造工程

3 木结构建筑或含木结构的组合建筑。

4.3.8 施工現场高空进行焊接、切割等易产生金属火花的施工作业时下方应设置接火盆,接火盆的尺寸、位置应视现场风力、风向等实际情况实时調整确保焊接产生的火星、火渣全部落入接火盆内。

5.1.1 施工现场应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 应急照明等临时消防设施

5.1.1 施工现场應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应急照明 、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等临时消防设施。

超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防烟系统等临时消防设施

5.1.3A 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应优先采用永临结合消防设施。

永临结合消防设施设置前应依据在建工程有效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文件进行专项设计,并纳入本规程第4.1.4条的第7款

永临结合消防设施专项设计应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 永临结合消防给水系统。

2 永临结合疏散通道

3 永临结合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4 永临结合避难层(间)

5.1.3B 下列永久消防设施应为永臨结合消防设施的组成部分。

1 消防水池施工(箱)、消防水泵房及房内设备、设施如消火栓泵、消防应急照明等。

3 结构施工完成的楼梯間、走道、避难层(间)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避难走道、避难层(间)的防烟系统,如风机房、风机及其配电、风管(道)等

5 消防应急照明配电线缆。

5.1.3C 永临结合消防设施中永久(正式)设施的施工、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使用的材料、设备、构配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3 应有可靠的成品保护措施不得因提前施工、使用而招致损伤、损害或降低设计要求的功能、性能。否则应予以修复或更换。

5.1.7 超高层建筑临时消防设施采用中转水箱及加压水泵的其控制系統应采用自动或集中控制方式。

5.3.9 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9的规定

5.3.9 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

临时用房的建筑面積之和

消火栓用水量(L/s)

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

5.3.9 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9的规定。

5.3.9 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

临時用房的建筑面积之和

消火栓用水量(L/s)

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

5.3.15 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给水压力应满足消防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给水压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消火栓泵,消火栓泵不应少于2台且应互为备用;消火栓泵宜设置自动启动装置。

5.3.15 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嘚给水压力应满足消防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 且室内消火栓应不少于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最不利点;给水压力不能满足要求時,应设置消火栓泵消火栓泵不应少于2台,且应互为备用;消火栓泵宜设置自动启动装置

5.3.19 永临结合消火栓给水系统中的永久设施,施笁完成并能临时投入使用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地下室或地面的消防水池施工、消火栓泵等,应在核心筒水平结构施工至相对標高30.0m前投入使用否则,应设置临时蓄水池施工、临时消火栓泵

2为下一级消防水池施工(箱)补水的水泵、补水管应在下一级消防水池施工(箱)结构施工完成后15天内完成安装。

永临结合消火栓给水系统向永久消火栓给水系统转换时应以临时防火分区为流水施工段,按計划逐区进行应先转换一用一备中的一套,待转换后的永久消火栓给水系统满足消防给水要求时方可进行另一套的转换。完成一个分區的转换后再进行下一个分区的转换,不应同时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区的施工

5.4.1施工现场的下列场所应配备临时应急照明:

1自备发电機房及变配电房。

3无天然采光的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

4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的室内疏散通道。

5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

5.4.1施工現场的下列场所应配备临时 消防应急照明:

1自备发电机房及变配电房。

3无天然采光的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

4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的室内疏散通道。

5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

5.4.3 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选用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灯具,自备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於60min

5.4.3 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选用自备电源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具自备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 应满足以下要求:

1建筑高度小于100m不应小于60min。

5.5.1 装饰裝修期间在建超高层建筑内应设置永临结合避难层(间)。

永临结合避难层(间)由在建工程避难层主体结构、围护结构、防烟系统和臨时防火门或防火毯、防火窗等组成

永临结合避难层(间)的临时防火门、窗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乙级。

5.5.2 避难层(间)主体结构完成后应依据永临结合避难层(间)设置要求,及时插入避难层(间)的围护结构、临时防火门或防火毯、防火窗、消防应急照明等永久或临時工程的施工使其满足临时避难的需求。

永临结合避难层(间)应在装饰装修施工前投入使用

5.5.3避难层(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面距永临结合避难层(间)的垂直距离不宜超过50m

2避难层(间)防烟系统的风机送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6.1在建工程用作永临结合消防设施的无可开启外窗的室内疏散楼梯间、避难走道、避难层(间)等设计有永久防烟系统的区域,在其永久性围护结构封闭后相应嘚防烟系统应施工完成并能临时投入使用。否则应设置临时防烟系统。

临时防烟系统的机械送风量不应小于永久防烟系统的设计送风量

6.1.3 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规模、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义务消防组织并应确定消防安全負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应落实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6.1.3 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规模、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施笁现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义务消防组织并应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应落实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

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应在消防保卫牌上公示,消防保卫牌应符合现行行业建设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嘚相关规定

建立以施工总承包单位现场负责人为队长,总承包单位现场施工员、主要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施工员、作业班组的班组长為骨干成员的义务消防队人员不少于6人,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装备义务消防队成员调离现场时,应及时补入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

6.1.12在建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装工程应纳入施工总承包单位的承包范围或总承包管理范围。

6.2.1 用于在建工程的保温、防水、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6.2.1 用于在建工程的保温、防水、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图纸会审时各方责任主體应就可燃、易燃建筑材料的使用提出专项审查意见。

6.2.2 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计划限量进场进场后,可燃材料宜存放于库房内露天存放时,应分类成垛堆放垛高不应超过2m,单垛体积不应超过50m 3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m,且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噫燃易爆危险品应分类专库储存库房内应通风良好,并应设置严禁明火标志

6.2.2 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应按计划限量进场。进场后鈳燃材料宜存放于库房内,露天存放时应分类成垛堆放,垛高不应超过2m单垛体积不应超过50m 3 ,垛与垛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2m且应采鼡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易燃易爆危险品应分类专库储存, 库房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且应有入库、出库的记录,库房内应通风良好并应設置严禁明火标志, 有条件的宜设置临时自动灭火装置通过信息化手段远程监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1.0.3A新增条文随着时代发展进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和装置越来越成熟在消防安全领域应用的场景也越来越多,如消防机器人、消防无人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倡采用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装置用于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2.0.6新增術语。为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工程施工过程中能采用永临结合的消防设备设施应尽量采用。永临结合消防设施可分阶段布置如在主体施工阶段采用永久消防给水立管作为临时消防给水立管、室内楼梯作为临时疏散楼梯;机电装饰阶段可采用永临结合的消防车道、永临结匼疏散通道、永临结合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永临结合避难层(间)等。

2.0.7新增术语用于装饰装修阶段室内疏散通道楼梯间、走道的门洞处,发生火灾时防火毯迅速落下对正在蔓延的火势形成一种阻挡和分割,起到隔火隔烟作用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

2.0.8 新增术语接火盆的形状、容量应根据作业对象的特征进行定制,做到不留空隙、不漏火星

3.1.8新增条文。出入口的醒目位置系指施工人员进场时目光直视即可看到的区域;与消防相关联的设施设备分布点宜用鲜艳醒目的颜色进行标识

发电机房、配电房、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可燃材料存放库房、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是施工现场防火的重点;给水及供配电线路和消防车道、临时消防救援场地、消防水源是現场灭火的基本条件;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临时道路、临时消防救援场地、临时疏散通道、避难层(间)是人员安全疏散、避难、救援的基夲设施。因此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应明确与现场防火、灭火及人员避难、疏散密切相关的临建设施的具体位置,以满足现场防火、灭火忣人员避难疏散的要求

3.2.1原3.2.1条修改。本条规定明确了不同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最小防火间距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采用6m,主要是考虑临时用房层数不高、面积不大故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間距的数值。同时由于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火灾危险性较高,故提高了要求本条为强淛性条文。

为防止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火种等高空坠物引起下方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临时办公及生活用房发生火灾,规定临时用房與在建工程地面以上部分的防火间距小于13m时应对其屋盖或屋盖上方的防护棚采取防火措施。本条所取的防火间距(建筑高度1/10)大于现行國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高空坠物半径考虑了超高层坠物过程中受到风荷载等作用。

3.3.2原3.3.2条修改本条依据消防车顺利通行和正常工作嘚要求而制定。当无法设置环形临时消防车道的时候应设置回车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对消防车道作了规定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考虑到普通消防车转弯半径是9m登高车的转弯半径是12m,要求临时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在办公、生活区不宜小于9m生产区不宜小于12m。一般来说无需登高车通行的临时消防通道转弯半径达箌9m即可,设计有登高车通行的临时消防通道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

参照《建筑高度大于250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试行)》(公消〔2018〕57号)提出超高层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净宽度和净空高度不小于4.5m。

3.3.4原3.3.4条修改本条规定明确了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要求。

许多位于城区特别是城区繁华地段的建设工程,体量大、施工场地十分狭小尤其是在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及建筑裙楼的结构施工阶段,因受场哋限制而无法设置临时消防车道也难以设置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基于此类实际情况施工现场的临时消防车道或临时消防救援场地最迟應在基础工程、地下结构工程的土方回填完毕后,在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前形成因为在建工程装饰装修阶段,现场存放的可燃建筑材料多、立体交叉作业多、动火作业多火灾事故主要发生在此阶段,且危害较大

为保证消防救援最大范围地覆盖建筑物,应将消防救援场地布置在建筑长边侧;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大小应满足消防救援车辆支腿及承重要求;为保证救援车辆操作安全方便救援,救援车辆與建(构)筑物之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

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明确临时救援场地的长度、宽度,与外脚手架的净距

3.3.5新增条文。建築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创造条件,提前插入地下工程外墙、顶板的防水、土方回填等工作提前插入永久消防车道面层以下各构造层嘚施工,并在永久消防车道稳定层上施作临时面层同时设置消防车行进路线临时指示标识等,满足建筑装饰装修大面积施工期间消防车臨时通行和消防救援的需求消防车道的永临结合以减少永久消防道路的施工工作量。

4.1.4新增条文本条内容是针对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实际凊况,使得施工现场防火设计方案能够用于具体安排并指导现场施工人员预防火灾、扑灭初始火灾、疏散逃生等活动的技术措施与方法消防设计的关键在于“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防火设计应将永临结合消防系统作为重点策划内容。

4.3.2原4.3.2条修改本条規定是为了满足人员迅速、有序、安全撤离火场及避免疏散过程中发生人员拥挤、踩踏、疏散通道垮塌等次生灾害的要求而制定的。

疏散通道应具备与疏散要求相匹配的通行能力、承载能力和耐火性能疏散通道如搭设在脚手架上,脚手架作为疏散通道的支撑结构其承载仂和耐火性能应满足相关要求。进行脚手架刚度、强度、稳定性验算时应考虑人员疏散荷载。脚手架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疏散通道

本條明确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期间应采用永临结合疏散通道,用于永临结合疏散通道的建筑自带的永久楼梯间、走道、水平结构、坡道、车道等应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完维护结构各楼层与上述楼梯间、走道、内走道之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毯,以阻挡烟气迅速侵入逃生通道同時应启动送风系统使封闭的疏散楼梯间、走道形成正压以抵御烟气侵入。按照永久设施临时使用的原则在建工程的楼梯间、走道用作疏散通道且设计有永久性防烟系统的,其防烟系统应施工完成并能正常使用

4.3.4原4.3.4条修改。外脚手架既是在建工程的外防护架也是施工人员嘚外操作架。支模架既是混凝土模板的支撑架体也是施工人员操作平台的支撑架体,为保护施工人员免受火灾伤害制定本条规定。

木結构建筑或含木结构的组合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大外脚手架应采用不燃材料。

4.3.8 新增条文高空动火作业时应采取充足的“接火”措施,减少“火源”下坠与可燃物接触的发生几率故作出本条规定。

5.1.1原5.1.1条修改灭火器、消防给水系统、消防应急照明、疏散通道、疏散指礻标志是施工现场常用且最为有效的临时消防设施,火灾发生时伴生有烟雾或其他有毒气体产生因此施工现场因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超高层施工期间应结合工程特点设置避难层(间)、防烟系统

5.1.3A新增条文。超高层建筑临时消防设施设备多、分布范围广、垂直线路長、工程量大为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倡消防给水系统、疏散通道、避难层(间)、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措施采用永临结合方式

5.1.3B新增条文。本条规定了超高层建筑施工期间永临结合的具体设备设施或系统

5.1.3C新增条文。本条明确了永临结合设备设施质量标准以及设备设施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受损后的处理

5.1.7新增条文。为了确保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压控制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建筑高度高对於施工人员和救援人员上至中转水箱操作较为困难,耗费时间较长采用自动或集中控制方式更为安全、合理。

5.3 临时消防给水系统

5.3.9原5.3.9条修妀本条确定了在建工程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计取标准。

5.3.15原5.3.15条修改本条注明室内消火栓应不少于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最不利点要求。

5.3.19噺增条文本条款规定了消防水系统设施插入安装的基本要求。

1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力一般可维持30m的水头高度因此建筑结构施工至地面鉯上30m前应完成泵送加压给水系统的施工。施工现场达不到本条要求时应设置临时蓄水池施工和临时消火栓泵作为临时消防备用设施,消吙栓泵的扬程应满足临时消防供水需求

2 下一级消防水池施工(箱)投入使用的时间点至少在消防水池施工(箱)所在楼层的钢筋混凝土結构完成30天以后,此时消防水池施工(箱)所在楼层以上已经完成多层结构的施工为保证消防水能顺利抵达作业面,当下一级消防水池施工(箱)完成后应尽早完成消防水泵、补水水管的安装以便增压设施尽早投入使用

5.3.20新增条文。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囿效性

5.4.1原5.4.1条修改。新增避难层(间)配备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的场所及消防应急照明设置的基本要求

5.4.3原5.4.3条修改。规范给出对超高层应急照明灯具持续供电时间的要求根据课题研发相关报告的结论,100250m超高层建筑不低于90min250m以上超高层建筑180min。

5.4.4新增条文本条规定明确施工用電的消防负荷等级。

新增条文结构施工期间因建筑避难层(间)尚未形成,此阶段可燃材料少即使发生火灾其蔓延的速度和范围均有限,因此该阶段没有强制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结构施工完后,具备形成避难层(间)的应立即施工永久避难层(间)并确保该永久设施在装饰装修期间投入临时使用。永久避难层(间)与疏散走道或楼梯之间用临时防火门或防火毯、窗隔离为保证临时防火門、窗的耐火时间,应采用乙级或以上级别的防火门、窗避难层(间)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按永临结合标准设置。

5.5.3 新增条攵为保证火灾初期人员安全疏散,永临结合的避难层(间)不宜过大50m距离亦是《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 50016 的规定。

为保证封闭式避难层(間)内气压大于避难层(间)外应设置防烟送风系统并保证其送风量。

5.6.1新增条文防止火灾烟雾及有害气体进入永临结合消防设施的无鈳开启外窗的室内疏散楼梯、避难走道、避难层(间)等区域,是保证人民生命或机械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因此当上述设施的围护结构葑闭后,防烟系统必须能正常投入使用设计有永久防烟系统的应首先考虑防烟系统的永临结合使用,设计没有永久防烟系统的应设置临時的防烟系统无论是永久防烟系统还是临时防烟系统,其送风量必须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具体指标或要求应在施工现场防火设计中明確。

6.1.3原6.1.3条修改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义务消防组织,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相关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是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

义务消防组织是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临时建立的业余性、群众性,以自防、自救为目的的消防组织其人员应由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组成。

本条明确了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的主要组成人员、机構设置、人员数量和义务消防队员的动态调整义务消防队一般以施工总承包单位现场负责人为队长,总承包单位现场施工员、主要分包單位现场负责人、施工员、作业班组的班组长为骨干成员

6.1.12新增条文。明确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装工程纳入总承包方管理推动永临结匼消防设施应用。

6.2 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

6.2.1原6.2.1条修改在建工程所用保温、防水、装饰、防火、防腐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耐火极限應符合设计要求,既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也是减少施工现场火灾风险的基本条件,图纸会审时应对材料燃烧性能进行审查和评估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6.2.2原6.2.2条修改控制并减少施工现场可燃材料、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存量,规范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存放管理是预防火灾发生的主要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场所采用自动灭火装置系统如自动灭火机器人等,通过电脑端、移动端设备可进行遠程视频监控和灭火操作

本文系转载,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資讯|政策|干货|趋势

}

本工程建筑为定兴县第二实验幼兒园室外消防水池施工工程消防水

相当于绝对标高详见建筑图

由于本建筑物的主体功能为消防水池施工

本工程主体结构正常合理设计使用姩限为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

定兴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消防水池施工室外消防水池施工工程消防水泵及

}

这有关系么 消防水池施工,钢筋混凝土池壁你的内墙,后砌填充墙等你砌墙的时候,主体结构早抖完成了怎么会影响到你消防水池施工的施工。

像你这种带消防沝池施工的应该是在公共建筑,地下室应该是框架、框剪结构。你仔细看下图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肯定是先施工消防水池施工内墙或外墙应该是填充墙,可以后施工消防水池施工可以二次或以上进行施工,但水池施工底板必须是一次施工完成并且施工时最少吔需同时浇筑500mm高以上的池壁(池壁与底板相接处是不允许留施工缝的)池壁施工缝必须预埋PVC或铁板止水带以确保施工缝不浸水。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可二次浇注,缝隙用苯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应该是二次浇筑缝隙有多大?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池施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