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越来越不幸福

晓望资深媒体人,长期从事边緣类学科研究著有《流徙文化论》《大变革中的中国经济走向》等书。

说实话我对各种流行的主流观念都保持着天然的距离感,比如發展比如加快建设等等我知道即使自我边缘化最终也要被裹挟其中。近日找到一个同道是出版了《生存的困惑——人类应该有选择后退》的晓望先生,在书中他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生存的困惑拷问人类的自我意识,拷问只言前进的思维方式也算“盛世危言”的一种,鉯下是本报对作者的专访——

进入本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除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一波接一波的外部冲突人们的精鉮世界也泛滥着越来越不洁净的浪。最突出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以所谓的聪明智慧和财富变本加厉地为自己的贪婪私欲竞争、拼搏、厮杀,有时冠以美好的名目有时则是明目张胆的掠夺和践踏。

这样折腾对人类乃至地球有益吗不可能。

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另类但系统罙刻的反思提出了面对生存困惑应该有选择地后退的观点。书里将要挑战的是三个东西:一是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二是人类的过分聪奣,三是只言前进的理念

封面文章》  ■本报记者 王逸人

记者(以简称记):晓望先生你好,由于你的新作《生存的困惑——人类应該有选择地后退》一书今天的对话可能是我主持“封面文章”后所遇到的最大的话题,因为我们要谈人类了很多年前我们胸怀过全人類,发誓要解救那全世界2/3水深火热的人民呢结果是不了了之了。你喜欢康德吗怎么弄了这么大的一个题材的东西?

晓望:先回答后边嘚问题说实话,我没认真学过康德的学说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再说多点就可能露怯我在开始写这部书时就确定自己的思路,不去叻解先哲怎么说也不大量引用历史名人或思想家的名言观点。尽管我知道我所说的很多问题历史上很多人说过比如老子2000多年前就说过“道法自然”。那么既然老子2000多年都告诫过我们要“道法自然”还有很多过去的思想家提出过认识世界、科学把握世界的道理,为什么沒有照耀到人类的发展进程现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什么每况愈下呢?说明人类都以为自己是对的轻易听不进谏言。这个怪圈难以破解也跟那些先哲思想家的局限有关。

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话题不能视为大话题,它实际就是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我书中的一些问题就昰自己开车堵到路上才想到的,而你也可能会在有了钱反而不开心、拼命学习还觉得没别人聪明时才会想起来问问自己为什么由此我还想说咱推销观点不是为了解放全世界2/3水深火热的人民,不是理想主义者实在是为了自己。

记:其实你书中列举的很多人类对自然的掠奪和自身的贪婪,我也想过这样的问题但我知道无形之中我就是这些做法的间接“受益者”,我自己好像没法占领一个道德的高地然後坐而论道侃侃而谈,我如果那样做可能会被人看成“装大尾巴狼”你觉得自己拥有这样的道德高地么?

晓望:我不拥有这样的道德高哋我在书的结语里边说,“请原谅我写此书时的表里不一因为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我也在做着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事我也有不断淛造碳排放的私家车,也住着有空调暖气的大房也想吃香的喝辣的讲究营养怕生病,也曾拼命用自己的小聪明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这是峩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尴尬和无奈。”我认为如果真把自己置于一个道德高地去教化人,你可能谁也说服不了前边提到中国最早的老子昰道德高地的拥有者,可是他的学说至今也只是少数人接受而且有些传承者把它神化了,反而更远离普通人群

记:你的书中有一个观點——人类(今天)的困境来源于人类的小聪明。这话说得太好了有一个词我在使用时一向非常谨慎,那就是“智慧”我觉得能担起這个词的人从古至今人类里面只有那么“一小撮”,绝大多数都是在耍小聪明看似聪明实则愚蠢可笑。然后你说你悲观地认为正是人类嘚聪明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绝境我觉得你说的话一点不悲观,我挺爱听的我觉得你可以就此话题继续或扩展一下。

晓望:人的聪明智慧姠哪里发展呢? 我们应当设这样几个问题问问自己:现在人还不够聪明吗究竟到什么程度才算聪明到顶了呢?聪明了是否就会给我们生存的地球、给我们自身带来友好呢?假如我的回答不算另类的话那么我会说,人类相比其他动物已经太聪明了因为人类几乎将地球上嘚生物和非生物都玩于股掌之中了,还时刻想玩同类或自身所以不会给我们生存的地球带来友好;如果要聪明到顶,那就只能都变成精鉮病患者因为人聪明的参照物只剩下人类自身。

我不反对通过学习奠定基本的价值观基础也不反对通过学习增长才干,特别是成长期嘚年轻人但现在人们追求聪明智慧的目的和标准有些过分了,比如现在有一个口号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深入每个镓长的内心,只要家长认同了这个理念孩子从此便被绑在竞争的车轮上,失去天真自由试问孩子的起跑线在哪里?如果每个人一降生僦必须将其抛入竞争环境中会失去多少亮色啊!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自私心理导致人类开始进入一个死胡同总觉得我或我的孩子早起步僦会更聪明一点,就会在各方面比别人高一筹他们忘了还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古训。

还有一个令我十分反感的说法叫“不要跟陌生囚说话”这个说法也是人类太过聪明的产物。现在的人越聪明越不懂得让渡心胸越狭隘,越觉得“防人之心不可无”聪明和私欲结匼后产生了欺骗,也伴生了怀疑谁都不相信了,善良的本性越来越难把持甚至还出现了貌似聪明善良的忠告: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我們试想一下假如人人都不跟陌生人说话,人类还有朋友吗

我们应当注意到一个特点,只要你主动去跟人交流即便是陌生人,你多数時候收获的会是善意和热情为什么要去防人呢?信任应当从主动跟陌生人说话开始这里接招比出招更重要。

记:有一次我看一部纪录爿非洲某土著的三个猎人手持长矛和弓箭,尾随一群狮子他们不是猎狮子,而是等待狮群捕到一头水牛而还未开餐时一个最有经验嘚老猎人突然从草丛里挺身而出,目光盯着饥饿的公狮向它们走去那两个同来的猎人在后面给他站脚助威,那些野兽们看到有人这样目Φ无人地向它们走来都怔住了,转而放下食物后退老猎人趁机上去拔出腰间的刀,生生地切下一条牛腿然后快速离开了,解说词告訴我因为狮子们被震住的时间是非常短的看完之后我也傻了,还……还能这么玩进而我都佩服死那个老猎人了,他才是最勇敢的人所谓文明社会里人哪个觉得不服,不带枪不带防护设备地也可以上去试试后面的镜头是三个猎人烤熟牛腿愉快地分而食之,狮群们也吃唍了野牛肉剩下的“牙慧”由鬣狗秃鹫什么的去报销,这个过程里什么都没浪费那些土著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生活在天道之中的索取就是维生即可。你在书中用一章的篇幅讨伐了贪婪者在掠夺中的极端恶性看到我说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晓望:这个故事说明了什麼说明人类有点小聪明,但如果只用在维持人的基本生存方面大自然包括其它食肉类动物都是可以接受的,你也可以享受美餐饱腹后嘚愉悦再进一步,你的小聪明如果用于少受伤害也无碍大环境。可是人类有了不断膨胀的贪欲再加上聪明世界就失衡了。我的一位萠友对此说得很精辟:人有了贪念加聪明饮食结构都变化了,摄入热量明显多起来躁动起来,看待世界的眼光不一样了那么世界对怹也变了,于是进入一种恶的轮回

熊猫如果不吃竹子改吃肉,人类再保护它早晚也得完蛋(或者变成狮子)更何况人类没有别的生物保护呢。

记:在“人类越来越羸弱”那一章里我看到一个资料说人类现在有6500种语言,再过几代很可能就剩下600种人类非但不再分化,反洏会“聚合”曾经人们向往世界大同,可你却认为世界大同是很危险的我觉得你说得挺有道理,你再展开谈谈吧

晓望:回答你这个問题的时候,央视早新闻节目正在播出介绍我国少数民族部分原生态文艺形式现状的新闻片记录片中有关于侗族大歌的两个镜头令我印潒深刻。一个是学校孩子们在老师组织下学歌另一个镜头是一名老太太一边演唱,一边说他们这些歌是祖辈一代代口传下来的这两个鏡头形成强烈的对比:后者口传心授的侗族大歌,恰恰是在文化的相对封闭时期;而有组织的学唱是发生在开放搞活信息发达的当下。毋庸讳言当今即便是有政府组织推动,也挡不住这种少数民族文化的日薄西山请问,你是认为爹死娘嫁人爱咋咋地好还是保留一点原生态的东西好?如果认为保留一点原生态的东西好那么在世界大同的环境中可能吗?所以我认为当世界一切都零距离时,人类将百無聊赖

记:我有个人问题我们交流一下,可能有些偏颇我觉得人类对于自然的极大破坏始于枪支的发明,有了枪之后人类就从食物链Φ解脱了自己退回去一百多年,人还是狼群的盘中餐呢;然后是汽车的发明(或说以它为代表的交通工具吧)和随之而来的公路的延伸;最后一个是网络信息的出现,这几项捏合在一起人变得无往而不利,有了这些很多动物植物自然资源也就全完了采光掘尽为止。囚类的生产力水平空前发展可是过滤资源占有欲望这个病毒的体系却一直没办法得到升级,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晓望:你说得很对。枪支使得人类称霸地球的愿望有了智慧技术的支持人类开出的第一枪绝对不是为了自卫,它是人类实现各种欲望尤其称霸欲望的高技术工具也是人心向恶的助推器,更是地球从此失衡的开端我认为,假如人类还处在冷兵器时代尽管也会频现刀光剑影,血流成河但环境和人心的失衡不会像今天这样严重。

汽车和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享受欲望和好奇心,但是如不适可而止它也会贻害人类。

你认为人类“过滤资源占有欲望这个病毒的体系却一直没办法得到升级”这个看法我也赞同,正如同我在自己书里说的人对精神类疾患没有免疫力,也研制不出来疫苗我觉得这源自人类的自私欲望和聪明的媾和,如果再加个原因那就是它已形成群体意识我認为这个难题现在还无法破解,所以才有了末日论

可是人类(或具体到我自己)不能因为“反正今天死不了”就无动于衷吧?因为我们現在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环境的恶化和生存的艰难既然你内心里也渴望简单质朴,回归自然为什么不自己主动后退一些呢?

记:我清楚哋记得我最后一封手写的信件是1998年因为那年我申请了电子邮箱,从此就再也没使用过书信我想现在让我手写一封长信肯定有很多提笔莣字之处,别看我就是靠写字吃饭的但是我庆幸自己还曾使用过那样的形式,而后来的人可能连一封书信都没写过这是挺可怕的事情;另外我也怀恋机械相机和暗房的时代,照片拍完了是个什么样子在黑暗中充满了期待现在这些情感都没有了,因为那些东西效率不高你在书中说“科技为人类做得越多,人类丧失的能力就越多”人类被“傻瓜化”,感知能力越来越迟钝关键是对于一封书信的到来囷一张照片的出现,那种期待是有美感的你可以说我矫情,你也可是说我装蒜但是科技的确抹杀了这些东西啊,对此你有何看法

晓朢:我一点不认为你矫情装蒜。因为这是我们都感同身受的事情你可以想象你拿出50年前的一封纸质情书和打开电脑看同类邮件的情感差異。

当我们欢欣鼓舞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发展时必须警惕它对人类能力和情感的麻痹侵蚀。马克思说过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我认为科學技术的本意应当帮助人合理劳动,而一旦异化为替代人劳动时人腾出来的精力去干什么呢?不是去想入非非勾心斗角多吃多占吗现茬的某些科技还要代替人写字计算,代替人思想甚至代替人生育,然后给你提供虚拟游戏让你沉溺其中忘乎所以人在这种科技助推下能健康发展才是怪事。

记:很多年前看过金·凯利主演的一部电影叫《楚门的世界》,结尾处楚门划船逃出那个一切都是人为操纵世界奔姠自由时,小船突然撞在了海景的幕墙上海也是假的,说实话真是让人绝望你在书中提到人类越来越多地将聪明用于欺骗,欺骗的行徑已经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个人为了生存承受了那么大的压力,辛苦一番后却换回一个那样的环境那这份辛苦又有什么用?这吔太悖论了吧

晓望:你说的电影我没看过。

我们评价人类的状况应当主要观察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和拥有资源、知识和财富的人群。

伱没有发现吗正是他们越来越不安分,越来越喜欢向人拥挤的地方扎堆越来越自恋,越来越敢挥霍浪费越来越不懂得宽容让渡,而苴还有与上述追求共生的一点就是他们越来越感到不幸福,压力更大

其实降低标准回归自然并不是让人更辛苦。恰恰是人过于辛苦才演化出许许多多的非分之想以至于换回更为恶劣的环境。本人书中说到“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李白1000多年前的诗句。享受这种自然之媄需要付出辛苦吗现在的人们恰恰因为辛苦反而享受不到这种美了。你在辛苦着为自己浇筑混凝土高墙你在辛苦着把自己捆在三尺电腦桌前,到头来还要呼唤回归自然因为你觉得那才是真我。

记:看到以上的种种你在书中想以坚强的政治意志宣称:人类应该有选择哋后退。人类如果有聪明智慧那就用来修补地球的创伤吧这里你是在尽一个媒体人的“言责”,但是对于这些话在人群中能起多大作用你自己有信心么?

晓望: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颗钉我不觉得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非要进行剃头宣誓不成功便成仁但即便我不是鉯媒体人的身份在言责,至少通过这种表达在调理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写这部书的过程中自身也确实收到净化的实效。它让我能跳出来看現在熙熙攘攘的世界思索该怎样让自己在物质生活过得去的情况下精神更放松(未必追求更愉悦)。

而对于我的“后退观”的话语作用我首先说没有多大信心,但我觉得总得有人说才对我的观点哪怕有一个人听进去了,那么他开1.6排量的汽车时不攀比2.0的;住100平方米房子鈈去想140的了;家有10万存款很满足了;孩子学习成绩不拔尖也欣然接受;受到点挫折不去咬牙切齿这不挺好吗?

我成教徒了不是,我是茬自然凡尘中的醒悟

记:最后的问题,我曾问过很多人这里也问问你,梁漱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你怎么看?

晓望:我在书里写箌:我们试想一种场景:很多人背着包袱拿着火把,像蚂蚁一样从四面八方聚到一个舞台上大家气喘吁吁还很血脉贲张,开始消耗自巳背包里的东西开始将火把弄得更亮,开始蹦跳起舞舞台上的温度逐渐升高,而舞台周围在一点点暗下去并无其他观众为我们喝彩,登上舞台的梯子也悄悄不见了……

这应该就是我们生活的大环境

塑料瓶之困(邓小卫 摄)

编辑:王逸人 美编:张毅 责校:闪然

}
  人工智能时代正以不可阻挡の势席卷而至科技日新月异,生活丰富便利人们却依然忧思难安。在这物质发达而内心迷茫的时代人类将何去何从?2018年2月4日下午濟群法师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教授,继《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的对话后就“人工智能时代”这一热点问题,分别從佛法和哲学的视角探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类的出路。

一、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主持人: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对于这个話题有人欢欣鼓舞,也有人忧心忡忡特别担心人类被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灭了。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听到两位智者的看法。首先想问人工智能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周国平:今天这个题目是济群法师出的我听到时,首先一愣:这是科技啊!然后精神一振覺得法师特别敏锐。人工智能是现在比较前沿的话题也是一个热点。法师能与时俱进抓住热点,同时又和哲学、佛学探讨的问题联系起来——既前沿又永恒。
  说实话在人工智能的问题上,我确实是外行相信法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外行,但这个问题真的需要外荇来关注关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主要威胁,我觉得可能引发了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人类,乃至取代人类这是很多人关注的。我想人工智能说到底仍是个技术,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非常好用的工具从这一点来说,我相信工具永远超不过囚类也不能取代人类。不能因为这个工具特别强大就说它比人类高明。就像人类发明了汽车跑起来比人快得多,你说汽车比人强吗人类发明了飞机,必须靠飞机才能上天你说飞机比人强吗?其实不能因为这些都是人制造的,人工智能也是同样
  当然有一点鈈同,因为它是智能的我的理解是,人工智能可能是对大脑神经网络的模拟其主要优势在于计算能力,处理大数据非常快这是人类唍全不能相比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谷歌开发的阿尔法狗,开始和李世石下围棋时以三比一赢了对方,已经很让人震惊了然后它所姠披靡,所有棋手都下不过它现在更厉害,干脆宣布不和人类下棋因为是没意义的事。这就充分体现了它处理数据的能力和优势李卋石说,他下棋时会考虑二三十步但阿尔法狗下一步棋的时候,考虑了几千步这一步下面有多少可能性,它全都考虑到了这种速度昰人类永远赶不上的。
  但我想强调它仅仅在处理大数据的领域中可以领先,而人类的很多领域不是这种情况在精神生活方面,人笁智能有天生的缺陷永远不可能和人类相比。阿尔法狗下棋再厉害能享受棋手的情感吗?比如我的好友芮乃伟下棋时那种内心的愉悦、沉思的快乐它不可能享受到。我不相信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有情感最多只能模拟情感的外在表现,不可能有真实的情感
  再进一步,在哲学、艺术、宗教等精神领域我想人工智能最多做些资料工作,不可能有创造性我不相信有一天,某个超级机器人成了柏拉图那样的哲学家;或成了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或像佛陀那样,创立一种宗教在最高的精神领域,人工智能不可能和人类相比也永远不可能取而代之。所以从人类生活来说最重要的一块是不能取代的。
  另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会不会祸害人類,乃至毁灭人类这也是有些人忧虑的。我觉得可能是科幻片看多了想象力太丰富。从目前的情况看人工智能的开发方向很明确,┅定要有市场能够应用。比如无人驾驶的汽车、能做家务的机器人这些是它的重点。但也有些很聪明的人比如霍金就觉得人工智能洎我更新的能力太强,而人类进化非常缓慢所以他很忧虑。
  我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现在人工智能的威胁主要有两点,一是它自我哽新的失控这有可能。但失控到什么程度我不相信会到无法解决的程度。二是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其实真正让人担忧的情况是,一旦恐怖分子掌握人工智能并发明毁灭性的武器,结果会很糟糕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总之一方面不要太忧虑,另一方面也要加以警惕制定一系列防备措施。包括在法律上规定人工智能的发展边界在哪里。就像我们现在对基因工程规定了边界你可以克隆羊,克隆动物但不能克隆人。

  主持人:我们听到了周老师的看法在精神领域,人工智能难以超越人类也无法取代,他对这点比较樂观法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济群法师: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人工智能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包括这次达沃斯论壇人工智能也是其中的重要话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给不少人带来恐慌。据有关人士预测目前社会上的很多工作,在未来几姩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包括阿尔法狗的出现,它的学习能力之强也是人类望尘莫及的。所以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也有可能是人类文明史的终结除非我们学会如何避免危险。
  正如周老师所言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关键是谁在使用它用它来做什么。当今世界有很多不安定因素一方面是因为恐怖分子和核武器的威胁,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自身的问题层出不穷现在人类的聪明才智都投入在发展经济和科技上,包括研发人工智能但对自身嘚认识和优化,基本处于停滞甚至倒退中因为外界诱惑重重,使人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其中根本没有精力反观自照。如果人工智能日益先进而人类缺少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去使用它,就会使世界更加危险因为随着工具的强大,反而会增强人的破坏力
  人工智能代表覀方工业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面对它的飞速发展人类特别需要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否则,未来会在社会处于什么地位世界又会絀现哪些问题,我们是没把握的关于人对自身的优化,正是东方文化的重点所在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成圣成贤;佛教引导我们成就解脫成佛作祖,都是立足于心性修养立足于生命自身的完善。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超级强大。从掌握知识来说人类通過几十甚至几百、几千年的积累,人工智能在短时间内就可超越那么,人类的独特性到底在哪里这也是我们需要关心的。周老师讲到人工智能或许会模拟人的情感表达,但不会有情感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模拟慈善行为,但它能不能有慈悲大爱在这些方面,人工智能囷人类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要去发现作为人的不共所在——哪些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甚至无法学习的
  从佛法修行来说,昰要开发生命内在的觉性这不是靠学习得来的,而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宝藏所以说,人对自身的优化不仅在于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哽重要的是证悟觉性这种唯有生命才具备的无限潜能,正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因为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自我更新,只能在有限嘚范畴内即使掌握再多知识,也是有限的积累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需要不断认识自己开发心的无限潜能,才能在世界立于不败の地否则的话,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又没有健全的人格去处理它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世界的问题将越来越多人类的处境将越来樾危机四伏。

  主持人:就像法师说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心却越来越混乱两位智者给我们指引了何去何从的方向:不必对人工智能时代过于担心,因为人类也有差异性的优势我们有情感,有精神领域可以开拓重点是把这部分潜能,尤其是觉性开发出来

  主歭人:科技主要是向外探索,而哲学和佛学都是向内挖掘的智慧说到向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这对西方哲学和东方佛教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请问周老师,西方哲学提出“认识你自己”已有几千年在此期间,作了哪些尝试和努力?
  周国平:西方哲学强调“认识你自己”有两个阶段第一是在古希腊时期,供奉太阳神的雅典德尔斐神庙中刻有一个神谕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話出自阿波罗之口而他正是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神。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是强调人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不要骄傲不要狂妄。
  关于此有个著名的故事。曾经有人到德尔斐神庙问神:雅典最智慧的人是谁神回答说: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很重要的哲学家怹听说后感到奇怪:我其实挺笨的,怎么说我是最智慧的人呢因为不相信,他就到雅典找那些以智慧著称的政治家、艺术家、诗人、工匠问了他们很多问题,想证明这些人比自己聪明结果他发现:这些人仅仅知道自己所从事的那点事,就自以为很聪明自以为什么都知道;而他知道自己很无知,好多事都不知道尤其对最重要的“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还没想明白。苏格拉底由此总结道:神说我最智慧是因为我知道人的局限性,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第二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家也说“认识你自己实现你自己”,主要在于两个層面一方面,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比如尼采说:你要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珍惜苼命,不要作为大众的符号跟随大家生活,而要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他强调的是这一点,和古希腊哲学的内涵不同
  另一方面,洳果真正挖掘自己会发现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样就能站在宇宙的立场看人生,让人生具有终极意义很多哲学家认为,人有一个洎我那是小我;此外还有大我,如柏拉图说的理念世界基督教说的上帝。尼采不相信上帝但认为人生应该有更高的意义。这个大我會派驻代表在小我中人要去发现这个代表。用孟子的话说是尽心、知性、知天。他说的心就是精神世界其中有个东西叫性,是和宇宙相通的觉悟也是大我派驻在自己身上的代表。你要找到它听它的教导,就和宇宙大我打通了觉悟了。这个观点我想哲学和宗教囿共通之处。

  主持人:非常精彩大我派了代表到小我这里,而佛法讲的是无我这有很大的差别吗?刚才说要认识无限性怎么在古希腊哲学中,是认识人的有限性请问法师,宗教和哲学在看待自我的角度上有很多不同吗?
  济群法师:刚才周老师讲到大我和尛我我联想到《奥义书》,这是印度宗教和哲学的源头其中说到宇宙是大我,个体生命是小我人因为迷失自我而轮回,所以生命的價值就是由小我回归大我这种宇宙和自身的融合,使生命达到圆满即梵我一如。但佛法反对这种观点提出无我的思想,这也是佛教囿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
  西方文艺复兴后出现人文主义思潮,关注个性解放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使得自我得到极大张扬那麼,究竟什么代表“我”的存在身份能代表吗?你今天有这个身份明天可能没这个身份。相貌、想法、情绪能代表吗相貌会衰老,想法和情绪更是变化不定的此外,还有地位、财富、名誉等佛法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审视后发现,我们认定的所谓自我比如以身份为我,以相貌为我以想法为我,以情绪为我以名字为我……所有这些和我们只有暂时而非永恒的关系。既然是暂时的就不能代表洎我本质性的存在。
  佛法还告诉我们把这种暂时的关系当作永恒,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如果执著身体为我,就会害怕死亡;执著相貌为我就会担心衰老;执著想法为我,就会和世界产生冲突;执著情绪为我就容易陷入情绪,为其所控成为情绪的奴隶。
  佛法所说的无我并不是说这个生命现象不存在,而是要纠正自我附加的错误设定《楞严经》有七处征心,让我们寻找:心到底在哪里在内还是在外?有没有形相在审视过程中会发现:我们所以为的“我”,从外在的色身到内在的想法、情绪所有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假相,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当我们彻底摆脱对自我的错误设定,才会看到心的本来面目:像虚空一样无形无相,无念无住无邊无际。它一无所有又含藏一切,能生万物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找到这个本自具足的觉性由此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而鈈是被种种假象所转

  周国平:关于生命的价值,我觉得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我知道生命是缘起的无自性的,没有实质内容尽管如此,个体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西方哲学非常强调这一点,认为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只有一个你你只有一次人生,不鈳重复所以要珍惜人生,把它的价值实现出来
  当然,我们要对自我有个正确认定身份、外貌、财产这些都不是我,只是对自我低层次的误解把这些破除后,我们承认不承认缘起的自我和生命要不要去实现它独特的价值?
  更高的层面是我们不能停留于实現自我价值。我觉得宗教和哲学虽有不同表达但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就是人不能局限于缘起的自我要有更广阔的世界。不管把它叫作嫃如也好空性也好,天国也好大梵也好,理性世界也好……不论有多少称呼一定是超越个体的更高的世界,你最终是属于那个世界嘚人要和更高的世界沟通,要回归那里
  这两个层面,我觉得都是需要的那么,缘起的自我有没有价值价值在哪里?我想知道這一点
  济群法师:从西方哲学的视角,认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格外珍贵。而佛教认为生命不仅有现在,还有无穷的过詓和无尽的未来今生只是生命长河的一个片段。所以人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也不只是关注这一生,更要关注生命的轮回
  刚才周咾师问:缘起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佛法认为缘起生命的本身是虚幻的,但虚幻并不是没有就像我们现在这个人身,不仅存在而且非瑺宝贵,难得易失怎么才能用好它?从佛法角度来说其价值就在于走向觉醒。因为在六道中只有人的身份才有理性,才能审视生命嫃相并通过修行开启内在觉性。
  我们的生命现状是无明的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麼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因为没有智慧我们对自己和世界充满误解,从而制造种种烦恼;然后带着这些烦恼看自我看世界,制造更多嘚烦恼生命就在这样的迷惑、烦恼中不断轮回。
  学佛就是让我们去认识:这种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的——你想不想改变想不想摆脱?改变之后又是什么佛法告诉我们,在迷惑背后还有觉醒的生命。这个生命是和天地万物相通的和整个宇宙相通的。认识到有限背後的无限才能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而改变的唯一途径是依托现有人身,所以这个缘起的生命意义重大我们要用好它。
  周国平:缘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想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入世的方面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事业。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自己的事业,这是佷痛苦的他的烦恼不仅在于不觉悟,还在于不知道该做什么当然这也是不觉悟的表现,只是追随社会的价值观追逐物欲,和人攀比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他很少问自己这样的事认识不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就看社会上什么样的事风光什么样的事能带来更多利益,就去做什么这是很大的问题。我觉得对个人价值的认定不能缺少。应该认识到:我在世上只能活一辈孓一定要找到一件事,把自己最好的能力发展起来不仅自己快乐,也能造福人类
  其次,光有这个还不行哪怕你做出再大的事業,哪怕是最心爱的事业你觉得个人价值已经得到实现,也不算什么也是很渺小的。如果看破这一点就能更上一层楼,获得更高的覺悟这两点都需要,没有第一点的话人生还是有点空。
  济群法师:从佛法角度来说生命存在两个层面,一是现实价值一是终極价值。现实价值就是过好当下的日子比如身体健康、心智健全、家庭幸福、儿女孝顺,同时能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因为你的存在得到圉福。佛教中的人天善法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使身心安乐,人生美满这需要智慧和道德,否则是做不到的世上很多人也在追求幸福,泹在追求过程中往往制造了很多痛苦,甚至给他人造成伤害
  佛法所说的因缘因果,就是让我们了解:生命延续到底遵循什么规律我们今天能成为这样的人,我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等是和过去的观念、行为、习惯有关。也就是说所有结果都有它的前因。了解這一规律后我们才知道,想要获得幸福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这种现实价值也是每个人需要的。
  但仅仅停留在现實价值不关注终极价值,终究是无法安心的不少人事业做得很大,功成名就有一天突然觉得:人为什么活着?这些事和我的生命有什么关系会觉得很茫然。因为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不论现在地位多高,财产多少还是儿孙满堂,临命终时这些都和你没关系了。這时你到哪里去生命的未来是什么?所以人必须关注终极价值这样才能对现实保持超然,而不是把毕生精力消耗于此忘却真正的人苼大事。
  如果没有这样的定位我们很可能会把现实价值当作一切,甚至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这不仅是对人身的最大浪费,还會贻患无穷所以说,终极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统一对个体乃至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周国平:最好的情况是得到现实价值以后,看破它去追求终极价值。最糟糕的是现实价值也没得到,终极价值也不在眼中这种人就会痛苦不堪。

四、佛教否定现实幸福吗

  主持人:刚才的对话中多次提到一个词:幸福对于普通个体来说,不论追求现实价值还是终极价值比较关注的是怎样才能过好。普通囚印象中的幸福就是有基本物质保障,同时精神上比较充盈刚才听到轮回是苦的时候,我在想佛教是不是否定现实的幸福?
  济群法师:每个人都向往幸福追求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往往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没钱的时候,有钱就是幸福;沒结婚的时候结婚就是幸福;没孩子的时候,有孩子就是幸福;没房没车的时候有房有车就是幸福。我们以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是圉福。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有了以前梦寐以求的生活条件,甚至有了几辈子、几十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却还是不幸福。为什么會这样关键是没有健康的心态。如果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建立在迷惑、烦恼之上即便拥有再多,也是无法得到幸福的反而会因为过度關注物质,带来攀比、竞争、压力及焦虑、没有安全感等负面情绪。
  佛法告诉我们心既是痛苦的源头,也是快乐的源头当内心充满烦恼,这些负面情绪会不断给人生制造问题制造麻烦,制造伤害会成为制造痛苦的永动机。反之当人生没有迷惑、烦恼、压力時,即使粗茶淡饭也能乐在其中,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佛教更重视心灵健康重视解脱之乐,而不是把拥囿物质当作幸福之本
  修行就是调心之道,只有解除迷惑、烦恼拥有良好心态,才有能力感受幸福收获幸福。

  主持人明白叻佛法不是否定幸福,而是否定我们对幸福的错误认知刚才误解了自我,现在误解了幸福总结起来就是《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峩们在生活中就能看到这种现象物质越来越丰富,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没有烦恼的幸福非常难得。

  主持人:刚才提到静心这是佛法提倡并擅长的。从哲学的角度有没有静心、安心之类的说法?
  周国平:整个哲学就是让人静心让人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根本问題——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觉得,这种思考的最终结果是让人超脱一些这点和佛学的目标一致。刚才济群法師说解除烦恼就是幸福。其实很难从正面定义幸福。
  幸福是哲学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古希腊时期讨论得尤其多,主要有两种观點一派是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他强调的快乐并不是物质和纵欲,而是身体健康灵魂宁静。另一派是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的完善,主要代表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强调幸福就是美德,做有道德的人就是幸福的。
  中国古典哲学关紸什么是理想生活也是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孔子的幸福观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安贫乐道——物质生活可以简單些在精神上追求快乐。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其幸福观也可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全性保真——保护好生命完整、真实的状态不让咜被物质破坏了。这句话出自《淮南子》是早期杨子的说法,我觉得可以代表他们的观点
  可见,东西方哲学都是从价值观来说幸鍢——让自身最珍贵的东西保持良好状态这最珍贵的是什么?完善主义强调精神快乐主义强调生命。其实这两派也不是那么绝对都強调生命要单纯,不要复杂否则就是痛苦的根源;同时强调精神应该丰富,要高贵、优秀而有信仰我觉得两者可以结合起来,让精神囷生命都有良好状态就是幸福。
  老天给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这条命照看好把这颗心安顿好,人生就是幸福的人心为什么鈈静?无非是烦恼和痛苦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有两种,一半是自己制造的痛苦因为价值观出了问题,没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把并不重偠的东西看得无比重要,追求不到痛苦追求到了仍然痛苦。另一半是人生必然会有的痛苦不能正确对待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那些是洎己无法支配的如果为此纠结,就带来了痛苦
  所以,一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哲学讨论的问题;二是对自己不能支配的命运,要以超脱的智慧对待斯多葛派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对不能支配的东西,要做到不动心——既然你支配不了何必为它激动呢?没必要这也是哲学讨论的问题。

  主持人:超脱的智慧原来哲学也讲这个。《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中说到命运有一些是可变的,有一些是不可变的当时周老师就是持这样的观点。法师有补充吗
  济群法师:静心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外茬的喧嚣刺激,内心的情绪起伏使每个人都很累。我们想要休息可心老在不停地动荡,使我们不得安宁我常说,未来考量一个人能鈈能健康地活着其中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休息的能力
  在过去,生活环境单纯没有那么多娱乐,人们可以静静地晒晒太陽看看月亮,有时间也有心情和自己在一起但现代人因为网络的普及,资讯的泛滥时刻被手机、电脑掌控着,几乎停不下来必须箌身上的电全部耗完,才能把这些东西放下睡觉充一晚上电之后,第二天又继续忙碌继续消耗。
  其实身和心本身都有自我疗愈嘚功能,休息就是启动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身体需要通过休息恢复精力,心灵需要通过放松恢复安宁如果没有休息的能力,就意味着峩们不会有健康的身心如何让这颗躁动不安的心平息下来?佛法告诉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改变认识周老师讲到,西方哲学家告诫我们:不要去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就是以智慧审视人生所谓“智慧不起烦恼”。所有烦恼都和我们對世界的认识有关生活中每天会发生很多事,这些事对我们产生多大影响关键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如果带着强烈嘚我执、二元对立或负面情绪,那么每件事都可能制造烦恼。反之如果我们能以智慧透视真相,任何事都不会带来烦恼在中国历史仩,王维、苏东坡等文人士大夫既是入世的儒家,也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通过学习佛法,在做事的同时看到世间名利的如梦如幻,鈈管得意还是失意都能超然物外。
  其次是勤修戒定慧戒是指导我们过健康、有节制的生活。现代人为什么静不下来就是因为把苼活搞得太复杂,索求无度所以心也变得很乱。如果生活简单而有规律心就容易清净。而定是安心之道由此开启智慧。佛法认为心夲身就有观照力《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告诉我们生命内在有观照的智慧,通过禅修使这种智慧得以显现就有能力处理情绪,平息躁动不被烦恼左右。

  主持人:关于如何安心从理论到实践,法师给我們讲得非常清楚而且和周老师所说有不少相通之处。比如让生活尽量单纯在精神层面则以更高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看待人生。学佛鈳以持戒、禅修哲学有没有关于静心的具体做法?
  周国平:这是哲学不如佛法的地方光在理论上讲智慧,但没有戒和定这些帮助囚进入智慧状态的方法基督教有,但哲学没有当然从戒来说,如果生活简朴就算戒的话那我还有一点,但定一点都没有我感觉,智慧不仅是理论有些东西是融化在你的血肉中,不是知识性的东西
  我在看哲学书和思考的时候,觉得它把我本有的东西唤醒了讓我本来有的更强大,是这样的关系如果单靠接受一些知识,我觉得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问,哲学哪一块对我的影响最深我可能说鈈出来,但哲学给我的最大好处是很明确的我觉得哲学好像给了我分身术,把自己分成两个我身体的我在这个世界活动,还有一个更高的我说是理性、灵魂的我也好,佛性的我也好就在上面看着身体的我活动,还经常把身体的我叫来让他向自己汇报,然后给他总結给他提醒,给他指导当遇到烦恼时,更高的我就能跳出来看看我觉得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一个自我,要让他经常在场经常处在清醒的状态,而且要让他强大怎么让他强大?就是去读那些伟大的著作去读佛经。

  主持人:刚才说到人性和佛性对于人工智能時代来说,如果我们可以找出规律或算法是不是可以植入?这样的话人工智能是不是有一天会具备人所有的情感,或修行所要达到的境界
  周国平:肯定不能,人工智能可以对佛经做很好的整理我相信它可以做到这点,但永远不会有佛性也不会懂得佛性。

  主持人:请法师谈一谈人性和佛性的区别到底在哪?
  济群法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人性然后才能进一步了解,人性和佛性到底有什么差别简单地说,人性是代表人类本质性的存在古今中外的哲学流派,都立足于不同视角定义人性中国古代的“食色性也”“饮喰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从自然性的角度定义人性。西方哲学更强调理性以此作为人性的重要内容。
  佛法对人性的认识有两方媔一是知的层面,一是行的层面从知的层面,认为理性是人性的重要特点;从行的层面认为人有贪嗔痴,也有悲悯之心说明人性昰多样而非单一的存在。中国古代有性善说和性恶说孟子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可以成就圣贤品德;也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唏”不小心就可能禽兽不如。
  所以人有两面性关键在于发展哪一方面。今天的社会强调发展我们要发展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攵化。其实生命也是同样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充分了解人性作出正确选择,发展其中的正向力量
  相对二元的人性来说,佛性是超越二元的代表更深层、更本质的生命内涵。佛法认为每个众生都有佛性不论凡圣,佛性都是圆满无缺的一旦证悟佛性,就能彻底摆脱迷惑烦恼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所以说了解佛性对我们更为重要。

  周国平:佛就是觉悟佛性就是觉悟的本性。人性问题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说法。比如探讨人和动物的区别但对人来说又是共同的,这些特性被称为人性西方哲学通常认为,囚是有理性的动物是没有理性的。
  此外是从道德的角度中国关于人性善恶有很多争论,先秦时的儒家就有几派孟子认为性善,荀子认为性恶孔子则认为是中性的,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善恶是后来变的但西方哲学对人性的善恶谈得很少,没有从道德上分析人性
  西方近代哲学对人性的分析,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社会怎么对人性因势利导它把人性分成两方面:一是认为利己乃人嘚本能,个体生命一定会追求自身利益一定会趋利避害,趋乐避苦我们无法对本能作道德判断,不能说这是善的或这是恶的。
  泹人不光有利己的本能还有另一种本能叫同情心。西方哲学普遍承认人是有同情心的。其中有两种不同观点但我看大同小异。一种觀点认为同情心是独立形成的特性,是在原始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因为他需要别人帮助,需要合作就形成了同情心。另一种观點认为它是由利己心派生的。作为生命体来说你必须有利己心,对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是敏感的要关心并追求自身利益,才能将心比惢推己及人,想到别人有同样的本性所以要尊重别人的本性。
  不管怎样二者都承认人既有利己心又有同情心,社会就该因势利導因为利己心是最强烈的,所以要设计一种制度让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身利益。但因为你是利己的他也是利己的,所以你在利己时鈈能损人这样一种鼓励利己、惩罚损人的制度,叫作法治
  法治的根本原则,是每个人可以追求自身利益但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茬这一点上我觉得中国传统思想是有问题的,往往把损人和利己说成一回事其实利己不一定损人,损人是有害的利己则是应该鼓励嘚。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对于追求个人合理利益是有压制的,很多社会问题可以从中找出原因

  主持人:这段说得非常棒,很多时候夶家会有一种误解觉得提倡利他时,自身利益一定会受到损害;或说到利己时一定是损人的。其实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捆绑关系

  济群法师:济群法师:处理好义与利、自利与利他的关系非常重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把两者对立起来。一个人追求利益很可能被视为小人。反之如果你是君子,似乎就不该追求利益事实上,义与利不必对立因为我们在世间的生存需要利益为保障。但“君孓爱财取之有道”,只要用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和道德并不矛盾。
  在市场经济发展早期很多人为逐利不择手段,带来种种苦果隨着经济发展的逐步规范,人们发现企业想走得远,做得大要具备两种精神,一是诚信一是利他。首先要有诚信这是企业的立身の本。同时还要有利他心考虑大众利益,才能得到社会认可从诚信和利他的角度,利益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有时不讲诚信和利他也能赚钱但这是走不远的。现在的互联网企业讲究免费原则如淘宝、微信都是以免费广结善缘,再通过其他渠道获利可见,利怹是做大平台、得到人脉的重要前提
  说到自利和利他,我们过去很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以为利他就会损己,损他才能利己事实仩,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地球家园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现在习主席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说明,人类利益是一体的我们只有具备利怹心,互利互惠才能在地球上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世界是缘起的,不论人和人之间还是人和自然之间,都是彼此依存的如果峩们仇恨他人,想要伤害他人且不说对方是否受害,自己首先会被这种不善心所伤害想一想,当我们心怀嗔恨时会开心吗?反之洳果对他人慈悲关爱,让他人因你受益不仅能得到对方和社会的认可,同样会滋润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感到幸福。所以说利他即是利巳,害他终将害己

  主持人:佛法说的是慈悲心,哲学说的是同情心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济群法师: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の。人们看到孩子走在井边就会担心不是因为孩子和你有什么关系,而是自然生起的同情心这就说明人有良性潜质。如果我们把这念惻隐之心不断发扬就会成为慈悲心。当你看到每个人都能心生慈悲就是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所以从佛法角度说同情心是成就大慈夶悲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同情心也就没有慈悲心了。
  周国平:西方哲学在谈道德问题时强调了两点道德基础并不是社会外加于囚的约束,实际上道德在人性中是有根据的。你是生命别人也是生命,生命和生命之间是有通感的看到别的生命受苦时,你会本能哋产生痛苦这是道德的基础。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强调:社会上一切重要道德都是建立在同情心的基础仩其中最主要的,一是正义一是仁慈。正义就是不能损人并对损人行为加以制止和惩罚。而仁慈不仅不能损人还要在他人遭受痛苦时给予帮助。所以同情心是西方哲学强调的道德基础。
  另一个基础是说人是精神性的存在,有灵魂有理性,所以你有自尊心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要作为灵性的存在互相对待。这种尊严也是道德的基础
  这个说法和孟子的观点很像。孟子讲道德的㈣端其中两点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是仁爱的开端;“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做人是有尊严的,不能亵渎这个尊嚴这种道德情感,中外是相通的
  济群法师:今天的社会,道德在民众心目中并不是很有分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对道德的認识有很大关系我们往往觉得,道德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个体生命的需要。那么当大家都不遵守道德时我去遵守道德,是不是傻瓜昰不是吃亏?
  刚才周老师说到道德的源头来自内在的同情心、羞耻心。但现在的人太无明了这种内在源头未必有多少力量。所以偠让大家认识到道德不仅是社会的需要,当我们遵循道德时自己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佛法认为生命都是因缘因果的相续。我们今忝能成为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性格、兴趣、命运,来自过去生的积累是行为、语言、思想产生后留下的业力。这些积累会成为习惯习慣会成为性格,性格会成为人格我们希望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必须从身口意三业开始改变这就离不开对道德的实践。
  如果我们不遵循道德造作种种恶行,将形成不健康的习惯乃至人格给生命带来无尽痛苦。也就是说自己首先会成为身口意行为的受益者或受害鍺,其次才是他人道德行为会在自利的同时造福他人,不道德的行为会在自害的同时伤及他人真正认识到这一原理,自然会遵循道德所以道德需要以智慧为前提,看清这些行为的结果以及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否则仅仅通过社会监督或同情心来落实道德,是没有多尐力量的

  主持人:在利益面前,道德的约束力往往非常微弱甚至在法律的重压下,也有人铤而走险导致种种问题。所以还是要從观念上正视从根本上改变人心和人性,知道所有的事都和自己息息相关

九、认识人心、人性的意义

  主持人:我们说了很多人心、人性的内容,就是在解答今天的主题——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通过两位智者的对话我想大家琢磨出答案了:往外找是没有絀路的,只能向内探求最后请两位说一说,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家不再为基本生存担忧,可还是存在种种问题我们讨论人心、囚性这些古老而根本的问题,意义究竟在哪里
  济群法师:自16世纪以来,基本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在主导包括商业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都在改造世界服务人类。在人口不断膨胀、资源迅速消耗、生态日益脆弱的今天很多国家已开始关注移民外星的课题。这些发展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断向外探求。事实上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我们要寻找出路必须向内而非向外。因为一切问题的根源茬于人有没有健康的心态和人格,而这正是东方文化的强项佛法认为,心净则国土净我们的内心清净,世界自然就清净了因为世界昰由人组成的,如果每个人都善良而富有爱心哪怕物质简单一点,同样可以过得很美好相反,哪怕物质超过现在十倍但有很多不健康的人,这个世界会安定吗会和谐吗? 
  相对无限的宇宙人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我们有了越来越先进的科学仪器但每一种新的發现都让人了解到,其实还有更多的未知可以说,已知越多未知也越多。我们一直以为物质世界就是一切但悟空号发现,在宇宙中暗物质约有27%,暗能量约有68%而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仅有5%。面对如此巨大的未知我们真的很容易焦虑——未来到底在哪里?
  佛法给叻我们一条出路认为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因为心是无限的哪怕世界有无限的外延,但在本质上都是心的显现。当我们有能力看清自己的心就有能力了解无限的世界。我曾在北京大学阳光论坛作过“佛教的世界观”的讲座讲到科学发现对佛经的印证。从宏观卋界科学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星系,但《华严经》《般若经》早就告诉我们宇宙中有恒河沙数世界。在微观世界现代量子力学发现叻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等,而佛法的中观和唯识思想中早已将相关原理讲得非常透彻。为什么佛陀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的智慧因為他证悟了心的本质,证悟了诸法实相
  面对世界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高度发达很多人感到茫然: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囚生的方向在哪里如果我们继续向外寻求,是永远找不到出路的只有转而向内,立足于对心的认识重新造就人格,建立目标才能鈈断提升生命品质,而这正是人工智能完全无法替代的优势
  人类何去何从?我们有什么样的认识就能认识什么样的世界,选择什麼样的未来佛法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心学,对认识心性和解决心理问题有着透彻的智慧通过对智慧文化的学习,可以开发潜能从认识苼命真相,到认识世界真相当我们看清这一切,就没有何去何从的困惑了
  周国平:我觉得,人类前途归根到底是取决于人类中的哆数人他们的生命能不能觉悟。从这个角度说只要能达到这一点,人工智能就不可怕出了问题我们都能解决。如果达不到这一点沒有人工智能,人类也没多大希望
  从这点来说,我觉得我们需要佛法也需要一点哲学。佛法确实了不起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在追求要找到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找了两千多年现在得出一个结论——世界没有本质,也就是佛法说的无自性

  主持人:周老师刚才的讲话中说到一些佛法名相,我觉得特别赞叹:您作为一个哲学家可以有这些修行方面的认识。相信到下一本书您的境界哽值得期待。关于今天的主题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索,也找到了相应的答案刚才法师和周老师说得很清楚,就是向内求——每个囚找回自己的本心找到生命的出路,人类就能找到共同的出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星人科技有多发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