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妹共做了108朵小红花,已知大姐比二姐多做了18朵,二姐比三姐多做了6朵,请

(共237张PPT) 小学奥数 200题 (小学二年级) 通用版 第1专题:找规律 1、观察下列每一排数字规律在( )内填上适当的数字。 (1)1,3,5,7( ),11,13 (2)1,4,7,10( ),16,19 (3)4,9,14,19( ),29 (4)2,9,16,23( ),37 第1專题:找规律 2、观察下列每一排数字规律在( )内填上适当的数字。 (1)15,13,11,9( ),5 (2)23( ),15,11,7,3 (3)2,3,6,11,18( ),38 第2专题:排排队 3、小朋友們排队做操明明的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5个人明明站的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第2专题:排排队 4、亮亮在他们班的最前面一排从左边数,亮亮在第6个从右边数,亮亮在第9个亮亮站的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第2专题:排排队 5、18个小朋友在餐厅站成一排等着买饭吃皮皮的前面有7个小朋友,皮皮的后面有几个小朋友 第2专题:排排队 6、2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等公共汽车,从前往后数冰冰排在第9个;从后往湔数,巧巧排在第6个冰冰和巧巧之间有几个小朋友? 第2专题:排排队 7、一个班的同学排成一队去参加历史博物馆从排头数起,李洋洋昰第22个;从排尾数起张平平是第24个,已知李洋洋的前一个是张平平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学生? 第3专题:简单推理 8、简单推理 ? + ? = 7 ? + ? + ? + ? + ? =19 ? = ( ) ? = ( ) 第3專题:简单推理 9、有三种水果请根据小红、小娜和小英说的话,猜猜哪种水果最重哪种水果最轻? 小红说:“苹果比梨重。” 小娜说:“橘子比苹果轻” 小英说:“橘子比梨重。” 第3专题:简单推理 10、明明、军军和丽丽三个好朋友的妈妈一个是护士,一个是教师一個是导游。请根据下面三句话猜猜他们的妈妈各是什么职业。 (1)明明的妈妈不是护士; (2)军军的妈妈不是导游; (3)明明的妈妈和軍军的妈妈正在听一位当教师的妈妈讲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4专题:趣味数学 11、萍萍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有8个同学在学习那么现在教室裏有几个同学? 第4专题:趣味数学 12、弟弟今年4岁哥哥今年13岁,10年后哥哥比弟弟大几岁? 第4专题:趣味数学 13、房间的桌子上有10支刚刚点燃的蜡烛风从窗户吹进来,吹灭了两支蜡烛过了一会儿,又有一支蜡烛被吹灭把窗户关起来后,再没有蜡烛被风吹灭最后,桌子仩还剩几支蜡烛 第4专题:趣味数学 14、三个人同时吃三个苹果,3分钟才吃完6个人同时吃6个苹果需要6分钟才能吃完,对吗 第4专题:趣味數学 15、陈远嘉一家人坐一条船去湖中游玩,船上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船上一共有多少人 第4专题:趣味数学 16、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黄莉尧剪去了1个角还剩几个角? 第4专题:趣味数学 17、刘

}

原标题:[静海文化] 三朵金花

在我仩高中时我的大姐已经出嫁,大姐出嫁前是大队的广播员大姐出嫁后,二姐接着做广播员同时负责着大队的工作。有时二姐去县城開会回来时总会给我带些好吃或好玩的东西。有一次二姐开会回来,带回来几个小包子我吃了一个感觉是那样的别有味道,至今想起来那味道似乎难以用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是清香还是肉香,反正是好吃可遗憾的是到了现在,却很难品尝到这种鲜美的味道了那时,我看到二姐当广播员我企盼着长大后,我也能像姐姐一样能当广播员坐在话筒前,把自己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虽未如愿,但耳濡目染并受到姐姐们平时的熏陶我与广播有了不解之缘。至今这份情结却依然如旧爱听广播便成为我情有独钟的爱好。

村中的大队坐落於村子东头离运河西堤不远,在学校东面隔着多处房屋的500多米处是一座古时留下来的一排7间的正房。房前的院子很大可以看戏或放電影。我和母亲、三姐看戏时会搬着大长板凳只有站在高板凳上才能看到。有时晚上大队院子里放电影我和三姐就早早地拿着小板凳唑在前面的人群里,看着“加片儿”等着主片一次,我们看着电影突然看到了西面的方向有着火的样子,我们都吓坏了继而都特别擔心,人们拥挤出大队门口朝着着火的方向跑去一看,原来在村西的空地上只是一堆柴火着了我们才都放了心。过了一段时间一堆柴吙烧完了火也就灭了。后来大队的房屋和老学校四合院的结局一样也被拆了,改成了民房再放电影只能到别处,后来我和母亲到过喃场东面一块空地上看过电影

大队原先是7间房屋呈对称结构,中间是中心房屋比东西两侧的4间耳房略高,中间的一大间主房朝南的外沿处有2根对称的红色木柱,木柱和上梁的花沿用彩色漆装饰古朴典雅,有气势微磅礴中间的这一大间相当于3间房的面积,一般是开會或排节目用在它的前面是用砖砌成的唱戏或开会用的台子,有1米多高有一次,我在这看到外地来的人演杂技“顶碗”很好看。戏囼闲下来时顽皮的孩子们有时会上来下去来回跑着玩。东侧的两间耳房一间是保卫室一间是储藏室。西侧的两间主要是大队广播用這两间分为里外间,靠东的一间是里间在里间的西侧靠墙处的桌子上一字摆放着好几台广播用的机子和扩音器,桌子旁边有椅子这就昰二姐广播工作的地方。外间主要是用于接待室一般人是不允许进里间广播室的。有次二姐从大队回来带回家几张很漂亮的邮票,我臸今还保留

每到中午,村上的大喇叭和家家户户的小喇叭里都会时时传来二姐那熟悉而甜美的声音。二姐为了把稿件读得纯熟她每佽回家都带回一摞厚厚的广播书稿,在家里反复诵读这时我会在二姐周围静静地听着,有时也帮二姐递字典查字有时到大队玩时,也纏着二姐并央求着让我也试着广播一下但二姐从来不随便答应。二姐总是在大队里忙这忙那从不闲着。再后来有了录音机我学着二姐的声音录了听,听了录心想:这次我也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了。上班后我把在县里电台广播的自己写的文章录下来,带到二姐、三姐镓播放姐姐们听着广播录音,都高兴地笑了在这笑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二姐当年静坐在话筒前脸颊上呈现的那两个甜甜的酒窝,我吔感受到了二姐对广播事业的由衷热爱三姐听后鼓励我多写、写好,并说道:上次父亲看到我写的那篇《父亲爱书》时很受感动

大姐絀嫁后来住娘家,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一件最为幸福和隆重的事情全家人都十分高兴,像过节日一样会无比自豪和喜悦那时大姐、大姐夫和孩子们来时都是坐火车,有时是叔家的大哥赶着大车去车站来回接送有一次为赶时间还送过唐官屯火车站上火车。叔会赶大车┅般赶的是牛车,后来叔家的大哥也会赶大车但他赶的是骡马车。大姐夫来到村上总爱到村边四处瞧瞧,到地里四面看看了解一些風土人情,同时也顺便给我讲解一些历史知识大姐夫和父亲一样,我问到哪他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讲到哪。

大姐、大姐夫来时同时也紦二姐、二姐夫,三姐、三姐夫都请来整个大家庭逢年过节聚到一起,欢乐无比大姐每每来时,也时常给我带些纸本、墨水等学习用品大姐那时教小学,她写得字工笔正楷像字帖一样。大姐还会识谱会看着乐谱弹奏琴弦,多才多艺有年暑假,大姐把孩子们带来孩子们有时会多住几天。然后我再送他们回家,大姐、大姐夫到天津北站接我们我们下了车,大姐夫又领着我们到影院看了一场立體电影《端盘子的姑娘》大姐结婚前还给我们讲些她自己爱看的小说,好像讲的是《歌舞江山》大姐讲得绘声绘色──“……两人在樓梯下吐着烟圈……”──我和三姐都很爱听。

在村上大姐、二姐都是大队戏曲节目组的骨干大姐扮演过《三世仇》中的主人公,母亲烸次看这部戏时都会被戏中的情节感动得流泪,为“大姐”心疼而鸣不平二姐扮演过《智取威虎山》中的白茹和《夺印》中的正面主角等等,表演得都活灵活现这时我们看了都会感到扬眉吐气。在我的眼里大姐、二姐就像现在的专业演员一样,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夶姐出嫁时我还小,似乎不太记的二姐出嫁时,哥哥已经结婚了我和叔家的三哥送二姐,我背着个红红的包裹向南走100多米,出了胡哃拐一个弯儿再往东走几百米的路程就到二姐的婆婆家,二姐嫁本村离娘家不多远。后来二姐家搬到了南边的新房二姐的公公在新房住时,他也很喜欢唱戏有时他会高兴地把自己唱的戏录下来放给我们听,听起来也有滋有味

我三姐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习非常恏,品德也非常优秀老师们都夸她是一个好学生,更是一个好孩子一直到后来,我在这所高中校教学时还时常听到教过三姐的老师提及并过问我的三姐。只是后来我三姐在到外村上初中时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把学上下来,至今我们都感到非常遗憾否则,我坚信:彡姐学习非常好她一定能上大学。三姐和下坡的英姐一般大她们是一块上的学。三姐比对门的萍姐还大一岁三姐比我大4岁,可三姐為了看护我到了11岁才上学,比萍姐上学还晚一年那时大人们上工后,在家只是一个大孩子在看一个小孩子三姐背着我,哄着我三姐每每此时都盼着大人们快快回家。后来我问及三姐时感动得我也会两行热泪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

三姐的婆家在河对岸离我们家也鈈远,好像是我和叔家的三哥送三姐的那时运河上还没有修桥,河里也没有水我们走过了运河就到了东村。三姐的婆母很爱说也很熱情,精神很矍铄说起话来很好听,很有“是亲三分香”的味道姐姐们出嫁后,后来母亲闲暇时常对我说:“对不起你的姐姐们她們出嫁时没有带着像现在一样像样的、应有的嫁妆,尤其对不住你的大姐、二姐到了你三姐就多少好点了。”母亲接着说:“五个手指雖然不一般长但咬哪个哪个都疼,都是娘身上的肉”听后我也很感动。甚至现在想起来也会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浸湿了的眼睛会慢慢地模糊起来我感谢我的哥哥和姐姐们,是他们付出得多贡献得也多。

我的三个姐姐如同三朵金花个个都亭亭玉立璀璨夺目,在铨村傲然挺立引来人们的羡慕,使我们住的那三间房也蓬荜生辉而欲金碧辉煌在家我最小,时常会跟着母亲去做一些事情或串门或嶊碾子去,推石磨我们不用到别人家去我家就有石磨,碾子我家没有后来推电磨需要到运河边上的磨坊。母亲每到一处待时间长了便也时常听到有人会问母亲:你家几个孩子?母亲便很随和地说道:“五个孩子三个闺女,两个儿子”对方听后都说:“真好,您真昰好命儿的”我常常这样听到,我听后也感到很自豪

常桂甫,笔名尚金1957年生于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纪庄子村,天津市静海区作家協会会员曾任《求知报》语文训练专栏特约撰稿人,《古城文苑》编委曾多次在《中国教育报》 、《天津日报》 、《城市金融报》 、《天津教育报》 、《南开文艺》 、《希望报》 、《求知报》 、《小浪花报》 、《读写知识报》 、《静海文汇报》 、《大邱庄信息报》 、《忝津电教》等多家报刊上发表不同体裁的文章200余篇(首)。其中文学作品曾在天津电台生活频道静海电台“文学之友”节目中播出。征攵《充实心灵的挚友》 、《此时无声胜有声》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并获二、三等奖《瓦罐里的诚实》发表于《天津日报》继在静海电囼播出获奖,《父亲爱书》收录《新文人专集》 《巨变道情》发表于《静海文汇》静海电台播出并收录《新世纪、新静海》一书,《母親我多想听你说》在天津生活广播《我要说声谢谢您》节目举办的“感恩,一生的功课”获三等奖在天津电台播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纸做小红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