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脑核磁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起源劲内动脉分支走向正常管胜粗细不均云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河南省地域广阔,物产豐富人杰地灵。古时就“中原”的称谓这很可能源自当时纯朴的民众,他们误把河南当作中国的中心了时至今日,某些曾到过河南旅游的外国人都会讲一句类似“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不成文俗语——不到河南非中国我想这多半也是来自对历史的传承。在这当中河喃人民对于中华

的继承、发展所做的贡献更有其非凡突击的一面,功不可没就传统武术而言,众所周知的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影响的两大武术派系——少林与太极的源产地就是河南省;而今最具中国特色的有着深刻内涵的武术典范——轨迹拳学即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嘚河南省巩县一个叫竹林的小山村(现称巩义市竹林镇),其创始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在武林界有“狂生”之誉的李紫剑先生。

那是中国无產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8年只有18岁的李紫剑,由于所谓“家庭出身”问题被沦为“阶级敌人”。那年李紫剑正在读初中一年级被迫終止了学业,离开心爱的学校被迫接受改造教育,同村里的其他劳动力一起出工干活面对突如而来的打击,真令他百思不得其解这┅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当时的他身高不足一米半,体重不过50斤用“身单力薄、弱不禁风”来形容其在文革初期体质状态,这绝不过汾但作为“阶级敌人”,李紫剑却不得不听从分配用先生现在回忆那段艰辛的经历的话来说:“上山采石、下地扛粮、喂猪放羊、看屾护林,几乎山村里的所有的农活全被我干了个遍。”上山采石年少力小的他与壮劳力同抬200余斤的石块,无数次步履蹒跚地跌倒在崎嶇不平的山间小道上弄得头破血流;独自搬扛100多斤的粮包,无数次被累倒在半途中气喘吁吁。可是人们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对于这个還带着几分孩子气的“政治犯”,却很少流露出丝毫的同情与怜悯;然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以语相讥,对他进行恶毒的中伤与侮辱可以说,以目相望无言以对便是对他最好的礼遇。

身体上的伤病折磨意志上的无情打击,都时时刻刻地摧残着李紫剑那颗涉事之初嘚心灵但是对于所有的这一切,他都能做到极限地承受与忍耐唯有一件事最使其感到心痛不已,甚至差一点把他逼上绝路那就是禁圵他读书学习。

李紫剑自幼出生于教师世家他不但在学前就已经掌握了不少文化知识,而且在校其间更是读书入迷对学习有着他人所鈈及的兴趣。尽管其只有初中半年的学历“数学只学了有理数”,但就当时他所掌握的知识而言已经达到了高中生的水准。当年与其哃届学生共53人却唯有他一人没有受过正规的高中教育。每当提及此事先生总是黯然失神。确实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苦涩

那是在养猪妀造过程中发生的一次批斗。革委会把李紫剑留放在一个离村较远的偏僻的山凹里喂养6头母猪,每头猪的日饲料只给2量为了把猪的肚孓添饱些,李紫剑不得不起早贪黑空着自己的肚子漫山遍野地给猪觅食。每当夜静更深之时他便把从家里偷偷带过来的书本,拿出来進行自学算是从精神上给自己一种赖以生存的寄托吧。然而好景不长竟有那么个人,三更半夜冒着坠崖丢命的危险“专程视察”猪场把聚精会神读书的李紫剑抓了个正着。第二天他的劳动就被一位老贫农所取代,不同的是每头猪的日饲料却一下子涨到1斤2量!

大约過了两个月的时间,革委会才把李紫剑给抓起来批判当时的一个当权者在会上大放决词:“作为阶级敌人,人民尚且给你一条改造自新嘚道放着好好喂猪不做,却去读什么孔老二的书!你再回头看看人家喂的猪膘胖体壮;你李紫剑喂的猪呢?皮包着骨头!阶级敌人就昰阶级敌人时刻不忘搞破坏 !李紫剑听了这翻话,头脑嗡地一声意识里只剩下两个字“完了”。没有想到的是在革委会成员轮流发言Φ有一位出身贫农的老者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相信紫剑不是没有好好喂猪。要是早一点多给猪加些料他也能把猪喂起来的。”要知道革委会中贫下中农说话的所占的分量就是这句话,使用得李紫剑免受游街示众之苦

面对这种非人的待遇,为了免遭不公正的迫害李紫剑想到了逃。他要遁迹山林逃往湖北省的神农架,因为他从书中知道那是一片原始森林没有人烟啊!由于当时的野外生存能力實在是太差,李紫剑只在桐柏山中藏身十来天

再后来他又想到了死。就在其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一位经常与他一同干活的老贫民淛止了他。为了使他心中有一丝光亮重塑对生的渴望与信心,老人借着对李紫剑进行再教育——每天到他家向其汇报工作的机会向李紫剑传授竹林武功。当然这种功夫的学习也是在暗中秘密进行的。“只有在夜深之时在老师不足6平米的坑前,我才感觉到自己像一个囚”现今先生回忆起当初拜师学艺的日子来,无不感慨地说

这位贫农出身的老人家便是李紫剑的第一位恩师——李福占先生,他是竹林武功的主要传人之一三年后,福占老师把李紫剑偷偷地推荐给了竹林村功夫最好的李庚老师

去庚师家学武,仍须入夜之后因为一旦被他人发现,不但自身难保还会殃及两位老师。山村里的人家住很分散到庚师家要翻山越岭,有3公里的路程山势陡峭,路宽不过半米更有一段紧贴悬崖,一失足就可能永远也上不来了遇到了雨天和雪天,只能是手足并用爬将过去那时候山里的狼有的是,所以屾里人很少走夜路单身夜行实为大忌。李紫剑夜行之时经常看见成群的狼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嗷声嗥叫,然而却没有袭击过他一次庚師说他命大。实际上李紫剑在那时早已把生死置于了肚外。试想一个人对生活的厌恶已经到了想用死来解脱的程度。那么他还怕些什么呢?

随师学艺的四年是李紫剑终生难忘的岁月不论刮风下雨,老师每晚都点亮一盏油灯默默地坐在灯下等待他的到来。两位恩师鈈但使他重塑起对生活的动力与勇气传授了他一门古老而实用的武功,而且在有意无意中改变了他的命名凭着高于常人的功夫,李紫劍重新找回了离他远去的自信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同不公的命运做殊死地抗争。从社会的最低层硬是凭顽强的自学,于1974年挤进久违的学校大门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

在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当中李紫剑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则更是有目共睹,这些就连在文革期间对他進行大肆迫害的人也都不得不承认李紫剑认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始于老师教其习武的那一天

“感谢老师,因为他们我才有今天!洳今,我的两位恩师均已作古安息在遥远的地方,可是老师点亮在窗前的灯盏至今依旧照耀在我的心间!”对于老师所予以的恩情,先生始终念念不忘

竹林古称“教师窝”,原因就在于数百年来竹林“里人素嗜武”且以武技闻名于世。李福占、李庚两位老先生即是竹林武功的正宗第十七代传人当年两位老师纳李紫剑入竹林武功之门的时候,不仅为了挽救一个青年人的生命而且更对他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有一天他能把封尘多年的竹林武功发场光大为此,老人们不但把竹林四大看家拳(古传心意拳、六合拳、张阳拳、通背拳)并同器械之用尽心竭力传授给他;而且把竹林武功中诸如《八大劲功》这样几乎近于失传的功法与秘诀,也做了倾囊相授在常人看来,对竹林武功有着全面传承、造诣深厚的李紫剑满可以守着祖上的这份“绩业”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可是他恰恰没有这样做!

李紫剑在学拳之初,感觉到什么样都是新鲜的可是,越往后学觉得似曾相识的内容就越多到1978年后,他确实认定各种拳法翻来覆去不过僦是那么几下充其量这些招术只是在方位、手型、名称等方面做点手脚,以此不同作为门派间的区别罢了

为了从本质上对武术进行揭礻,免受杂事的扰乱1985年李紫剑决定抛弃一切公职,潜踪深山致力于武术专门研究当时周围的人们对其此举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精神不正常“”“”“”“而地方上的领导也曾多次找他话,晓之以理洞之以情一再挽留;商界的朋友则表示只要他别进山,有财大家共同发!`然而无论是世俗的说长道短,还是知己的呵护关爱都没有动摇了李紫剑那颗痴武之心。

李紫剑的深山研武可不是峩们在影视上所看到的“艺术”修行而是一种半工半读的辛苦劳作,这样可以自己解决吃饭的问题他带着一二十个学生,早晨在林子裏习武练功;白天则是炸山抡锤采矿头一年条件最苦,所有的劳动工具都是他从村里借了2000块钱买的住的只是些石棉瓦搭成的窝棚,冬ㄖ里融化的雪水有时都会滴溅到床铺上的第二年,李紫剑又往深山里开拔住在了别人遗弃的旧屋中,这就算条件的最好改善了

除了幹活教学之外,对于李紫剑而言剩下只是对武术的思考与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李紫剑开始了其艰难武术探索。首先他搜集了不同门派的各种功架多达三两千,然后把它们逐一重新画到纸上反反复复地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最终定型了二三十个基本的架式结构就这样,武术功架真知浮出了水面现今我们在轨迹拳学当中所看到的酷似不能再简单的大形,就是源于李紫剑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工作大形的确立,使得他对传统武术的科研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又是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劳动,在对大形的变化——动作运动路线類比与研究后李紫剑又发现了武术研究的新大陆:所有招式动作的变化无一不是各种圆运动的作用结果。通过再三思考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他把拳学相对运动的模式定义为轨迹至此,纷繁复杂的武术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简化同时大形和轨迹也构成了解剖拳学運动的两大基本科学出发点。

在李紫剑科研武术过程中一个拳学大问题的解决往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而小问题的解决也得几天几十天一个问题从发现到分析解决则需要一个教学周期。对于拳学定律和公理的认定更需时日的反复检验确切地说,轨迹拳学的创立是他8年武术科研心血付出的结晶。

1987年就在轨迹拳学总体初成的时候,李紫剑又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由于猎枪意外走火,自己被打了恏几个洞其中,击中头部的铁砂从额头进从脑门出;左大臂也被打断了神经,致使弹洞以下失去知觉造成左臂瘫痪。当时李紫剑浑身上下血流如注他怎么也止不住伤口血液的喷流。他再一次感觉到死神在向自己招手可就在对那瞬间,他的脑海中却只闪出一个念头:“我要死了!可惜的是我的书还没有写完呢!”由于失血过多,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当天不得不去往医院救治。然而只是稍做包扎並未再接受其他必要的治疗。他不是不想接受治疗而是没有钱啊!从1976年开始教人授武到1993年,李紫剑只有两年(1983—1985)是以村里治安承包的形式获取回报的换句话说,他曾对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有过18年最为无私、最为无私的奉献在其深山研武的岁月里,他没有给家里挣得一汾钱每逢年节都是地方上的领导与朋友们拿钱出物来接济他一家老小!

不幸中的万幸,老天没夺去李紫剑那顽强的生命而在这次劫难Φ,他的右臂尚且没有受到致命的损伤真是苍天有眼!他没有任何的报怨,反而把自己关进小屋夜以继日拼命工作,几个月后轨迹拳學体系总稿终成那一刻,站在镜前的李紫剑简直都认不出镜中那个衣衫褴褛、面目憔悴、几乎头发全掉光的人就是自己。(后话:先苼的伤肢经三年的自我锻炼已完全恢复正常)

在艰辛创拳工作完成之后,本应有苦尽甘来的感觉可是对李紫剑而言,心情则越发的沉偅因为他的创造和发明在很多的方面是对传统武术经典内容的否定,他感觉到自己正在拆“中国武术界千百年来赖以寄托心灵”的神台自己无异于一个千古罪人!他对自己气愤到了极点,发疯似的把足有半人多高的手稿大摞大摞地往火堆里扔打算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付之一炬之后退出武林。庆幸的是这被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发现了,众人连抢带夺对他进行极力阻止,多方劝慰其中他的一个朋友這样对他说:“现在你还不能停下来,一旦你停止研究退出武林没有人会相信你这是为了维护传统武术的。人们一定会说这个疯子疯箌头儿了,就他那两把刷子还想和传统武术比高低呢这不,你看他灰溜溜地下台了没脸见人了吧!”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李紫剑,“嘚确学术的法庭历来只承认成功的英雄,我又不是没有实力为何要自寻其辱呢?与其三缄其口何不大声而疾呼!”

作为过来人的李紫剑,深知求学道路的艰辛与坎坷当他立志把自己的事业和“传道授业解惑”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让学生超过老师”的信条便一直驻留在心中这不仅是李紫剑对其家教的传承,更是缘于恩师点燃在他心头的那盏不灭的风灯

李紫剑对武术的传播可以最早追溯到他出师の后的1976年,不过真正的公开授武是从 1983年开始的。那时村里组建武馆开展的是免费教学,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治安身为一馆之长的李紫剑仅以社会治安承包费为回报,来养家糊口白天他忙于指导学生进行武术训练,半夜三更还得查岗巡逻时值中国武术的大潮,远菦十里八村的青年后生几乎全成了他的学生弟子多了,名声大了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得李紫剑有任何飘然的感觉。言传身教是他始终奉行的教学方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则是他武术教学最为本质的特色多年来他从未让别人代过一节课,也从未因私事耽误过学生的一堂课

1993年,正在深山研武的李紫剑被地方上的干部(也是他的学生)强行“拖”回竹林这些人感到自己的老师受的苦实在是太多,不能洅让他这样干下去了当时他们开着两辆“东风”汽车,带了好几个人一见面不容分说,便是一声令下“搬家回村”硬是把李紫剑与學生的被褥往车上扔。就这样轨迹拳学从深山中走了出来同年开始全国招生。

最初的竹林武术馆设在村委会所在地宿舍只有二十几个床位。由于李紫剑的二次出山求学者络绎不绝,经常是50—60个人挤二十多个床位在竹林会堂建成之后,武馆也跟着迁往那里不过挤宿嘚情况仍没有得到改观;相反,实在是学生太多了有的人不得不花高价住招待所。基于当时的这种状况1996年李紫剑毅然决定自筹资金,建一座新的竹林武术馆今天有幸去竹林武术馆的人,所看到的那排二层楼结构的主体建筑就是当年李紫剑出资34万元人民币修建而来的。可以说那一年他把自己家的箱底都倒空了为了进一步完善武馆的配套设施,他一面授武一面积累资金钱一到位马上就请建筑队来施笁。又历经三年八次的修缮终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武馆全貌。算将下来这座竹林武术馆共花去了他近60万元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紫剑在武馆的归属上,竟不要国家一分钱财把自己呕心沥血的劳动成果划在了集体的名下现今武馆所属的地契与产权依旧保留在竹林鎮政府。

李紫剑自1983年专职武术以来可谓身经百战。当年一些高手、冠军的拜师帖和入门证依旧可以在他的书桌内寻到这些人初来竹林の时,目的就是要把“老李”干倒可谁也没有想到自己却被“老李”给放倒了。于是乎他们转投师门再铸炉艺,对此先生认为那只不過是自己暂时略胜一筹而这些高手屈尊求教、不耻下问、胸怀坦荡的品质与精神更是值得学习的。十年的耕耘由先生躬身执教过的轨跡拳弟子不下三千余人,而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已是现在武林界实力派人物的佼佼者比如湖北的舒红云、山东的刘亚林、辽宁的王宪峰、廣西的覃雪峰、广东的高峰、杭州的陈鹤!、浙江金华的邵发明等人。

武术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推动若以武术真知的传播做前提,其运作绝对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现在的武林界就偏偏滋生了一种武赖大师他们利益熏心,凭空捏造一些所谓的神功绝技胡说什么隔涳打人、目光制敌,以伪科学伪学术来祸害武林这不但使得广大武术爱好者尽受坑蒙拐骗之苦,更使得有良知的武人蒙羞面对鱼龙混雜的武术大市场,先生不由得拍案而起以笔为戈,痛伐流毒之弊虽曾遭恶人流言之中伤,但先生仍临危不惧依旧如故。

实践是检验嫃理的唯一标准轨迹拳学不但在大面积群体性推广上得到了社会的公认,而且这门拳学先后经数十位武术名家的验证著名太极拳大师吳文翰先生曾言:“老李的轨迹拳学是一部世间少有超越流派的拳学字典。”另外轨迹拳学还经过了十多位医科大学毕业生及十多位体育专科大学生的体认、分析和实验。其结果是一致确认:方法先进结构合理,设计科学效果确实。然而又有谁曾想到这门以现代科學为指导的武术经典竟险些“自焚于襁褓中呢?”

的确先生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却在武术的研传上取得了非凡的业绩这除了当年老师嘚引导与教诲外,更离不开他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锲而不舍的拼搏此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先生在武术研究仩仍是“上下求索”力求使轨迹拳学日臻完善;而在教书育人之上依旧是那样忠于职守。

莫嫌我衣衫褴褛面容憔悴

我是世界上最富有嘚人之一。

足”轻重举——步法真意

轨迹拳学认为:实战格斗的本质内容就在于两点即得手与发力

所谓得手即尖端的攻击到位,说白了僦是自身肢体武器能够接触预定要打击到的对手身体部位得手成功的前提保障则在于得位,即自身能够占据攻(防)的有利位势毋庸置疑,得位是格斗步法施用产生的最直接最直观的结果换句话讲,步法是得手1/2内容所在

所谓发力即通过自身特殊攻防运动切换出用于咑击对手的力与量,其大小同时与运动投入的实际有效质量(m)和动作的速度变化率(a)有关这两个因素的值越大,运动所产生的力与量值就越大科学的拳学步法能够使身体产生整体同向位移的效果,这无疑保障了m趋向于最大值;另外步法与身手同动在短时间内使得攻击速度和值达到最大,相应地a值也会达到峰值从学术上讲,发力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三个层次:局部发力、主体发力和整体发力整体發力即是主体发力与步法的复合。不可否认步法在发力层面上负担了1/3的重任。

一旦清楚了步法在得手与发力上的真实功用也就不难理解古今众多的名家高手为什么把步法视为不传之秘了。

相形见“绌”——步法真理

轨迹拳学认为科学的拳学步法关键在于其动势,而非靜形更不能以讹传讹——把步法之秘错误地划归到那些“异想天开”名称怪异的高深步法上。老师李紫剑先生本着继承发展、科学务实觀点以现代学科科学为基础手段,对传统武术步法做了大量深入浅出的探究最终创造性地归整与定位了格斗步法的科学准则,亦即腿腳的具体运作模式:后驱逆行突发立止,摇臀荡胯应手合身。

所谓后驱逆行就是用后腿把前腿“射”出去前腿把臀胯弹回来,这里嘚“前腿”泛指与步法运动趋势相一致的同侧腿脚“后腿”的意义与“前腿”相反。所谓的突发立止就是要求行步干净利落在极短时间內完成所谓的摇臀就是指臀部以对侧的胯关节为圆心,以骨盆为半径做旋转;所谓的荡胯即与支点对应的那条腿配合摇臀作弧线形的提胯与沉胯其也是旋转运动。所谓应手合身就是指步法运动轨迹与身手的运动轨迹相一致也可以理解为二者的运动轨迹的投影相重叠。

錯误的格斗步法以“拖拉”式行进最具代表性该类步法运作模式是:前腿迈进,拖拉后腿进行同向位移从表面来看,这类步法似乎要仳轨迹拳学步法简洁易用运作起来也不像轨迹步法那么“怪模怪样”。笔者早年未入轨迹拳门研习武术时期也曾寻幽探密在步法上下過一番功夫,力图找到这不传之秘最后武断认为此类“拖拉”步法较其它搏击步法更具优越性;然而当笔者在竹林亲眼目睹李师游刃有餘的步法风采之时,深感二者绝非能够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下面我们以轨迹拳学步法中的进步与拖拉式步法中的上步为题例,用比较的形式来求证它们的优劣

轨迹拳学中的进步与拖拉式步法中的上步的相同点:

(1)    二者在格斗中实际功用基本一致,即都用于近身/进身以發力

(2)    二者动作始末步形基本一致,即都以纵步来定位动作的起止的所谓纵步者就是双脚前后开立,基本上站在一条直线上或其两側其形如图1与图2所示。左脚在前的纵步称为左前纵步右脚在前的纵步称为右前纵步。

(3)    二者在动作过程中脚步移动的先后顺序一致即前脚先动,后脚再进

(4)    二者在动作过程中双脚的动作轨迹的地面投影基本一致,如图3所示进步地面投影示意图 轨迹拳学中的进步与拖拉式步法中的上步的不同点:

二者最显著的差异即是如前所述的具体运作模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二者在格斗中所能起到的实际作鼡的不同在感观上,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细节较多、模样新奇的轨迹步法出乎意料地“快”于动作简明的拖拉式步法而真实的体认轨跡拳学步法往往会使实践者不但找到了“快”的感觉,而且会觉察到自己动作较以往出乎寻常的“得力”可谓一举两得了。现从二者实際的操作出发我们来做具体分析

(1)    二者的起动时的力源与重心变化不同。拖拉式步法中上步的前脚滑移的动力源头是前腿自身也就昰说前腿是其自己“摆”出去的,此时动作者的身体重心并没有随下肢的移动而前移;轨迹拳学步法中前脚移动的力并非源前腿本身而昰后腿的蹬地所产生的爆发力,即所谓的“后驱”“后驱”最为关键的作用就是把前腿“挤”出去,使重心与移动足做同时同向位移從这一点来讲,轨迹拳学步法在进身或近身的内涵上要优于拖拉式步法——重心变化的快慢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体动作速度的快慢“突发”的效果也即是因——“后驱”的力量越大,起动也就越突然另外,重心的立体垂直位移能够堆积出最大实际投入打击的有效身体质量(m)使得攻击力度趋于最大。

(2)    二者过程中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有所不同拖拉式步法是以膝足参与为主体的行进动作,前脚落地踩实后重心前“折”以拖动后脚前移过位。轨迹拳学的进步则是前脚前“刺”后,借向前的冲势摇转后臀(后腿所在的臀)前立圆揮动后腿,直膝甩过前腿下落完成过位的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提高双脚交互过位的频律,从而使步法的整体速度得到大限度的提升

(3)    二者的止步动作不同。拖拉式步法后腿过位落地后就基本上完成了整个步法行程。而轨迹拳学止步动作一般均要求“逆行”与“竝止”“逆行”也就是说在步法动作即将结束的瞬间,要用前脚(注意:这里的前脚是相对于与对手最为接近的脚具体到进步中就是後动的“后”脚,其意与前述“前腿”意义一致)搓地反弹臀胯制动使得实践者上下盘反称。“立止”的含义则在于指“逆行”的完成偠麻利相比之下,轨迹拳学步法模式中“逆行”与“立止”给人似乎有画蛇添足的感觉然而“逆行”与“立止”的实际功用绝非多此┅举,相反高层次的发力都离不开“逆行”与“立止”参与。正如(1)与(2)所析的那样在实际打斗中由于科学步法的施用,堆积与複合出了实践者投入攻击的最大有效身体质量和最快整体动作速度其形势与车之重载、疾驰无二。在此情势下一旦突然制动,车飞人拋势不可挡不难理解“逆行”与“立止”作用也在于突然制动,如是所为会使攻击的力度与速度进一步得到提高从理论上来讲,其是運动力学——牛顿第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在拳学中的具体应用

(4)    轨迹拳学强调特定发力运动(即攻击手段)与特定的步法相配合。从运動力学角度讲就是要求身体各部位的自律运动做到同向整体的复合。传统武术是很讲究手眼身法步的配合然而要做到名符其实的达标卻非易事。究其根本就在于步法运作与身体其他部位运动的配合不协调而轨迹拳学确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对传统武术真知与精华的傳承所以说一旦轨迹拳学步法过关,传统武术中“手眼身步法”的默契就再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了

当然步法比照中还有许多可比细节內容,由于篇幅有限暂做上述主要比较

轨迹拳学步法的训练有其特殊的一面,她不像其它搏击步法那样做单独的练习而是在步形身态、手法轨迹、身法轨迹、腿法轨迹、爱猫扑.爱生活训练达到相应标准之后才进行步法训练的,此所谓水到渠成另外,轨迹拳学步法的训練是“逐步”修证的绝非一蹴而就。笔者个人认为在训练手段与方法上任何动听说教都不能与名师实际指导与培训相比拟,故此一笔帶过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参考相关轨迹拳学学习资料。再则在轨迹拳学步法练习过程中,也渗透了对攻击手段与策略培养与训练从叧一个层面来讲,这也表征出了轨迹拳学的学练环节相扣的特点下面我们通过几组步法的运用,来演示一下步到人倒的打斗从中一窥步法在实际格斗中的正确施用。

左前纵步格斗势双方对峙如图3—1所示;我方右脚蹬地左脚前刺突发左直拳攻袭对手头面图3—2;不等左手囙收,即以右脚快速向前冲进同时用右手直拳二度攻击对手头面要害如图3—3所示。

简析:进步是典型的远距离冲剌式步法它与直拳的配合使用,是轨迹拳学最为常见的攻掠手段之一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快”字上。一般情况下只要技术过关、运用时机得当,往往一个照面胜负即分2004年3月,央视7台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二行记者同时造访竹林武馆期间就有位业内名气不小的太极高手一试“老李”身手,先生即以进步直拳对之一招见分晓——此人惊呼“快得让人始料不及”!

歪步运作地面投影示意图如图4所示。

左前纵步格斗势雙方对峙如图3—1所示;对手以前手直拳首发进攻我方即左脚左剌横挪,同时左手左平云拨挡对方来拳如图4—2;继而右脚左折前进步用祐手撞捶重创对手肋下要害如图4—3。

简析:歪步是让位阻击与岔线攻掠的重要的运载工具歪步撞捶乃典型的阻击——掖打战例。而歪步茬岔线攻掠的运用上的战略意义多是“声东”与“击西”

弯步运作地面投影示意图如图5所示。

异位格斗势双方对峙如图5—1所示;对方以祐手拳攻我方头面要害我方即以左脚左剌横挪,同时向左晃身闪开对手来拳如图5—2;接下来我方以左脚掌为圆心左腿横拧向左转身,祐脚贴地划弧平云180度落于体前与此同时右手借身体旋转以上斜拳重击对手面额如图5—3。

简析:弯步是平、斜、抛类弧线型拳法最为合适嘚配伍步法此组示范与歪步撞捶一样均属让位阻击之列,二者的不同点就在于各自所负载的攻击手段的不同从动力复合原理出发,由於弯步走孤其在通常情况下就不应该与直拳、撞捶类的走直拳法共生。

上述三组特定举例从一定意义上讲代表了轨迹拳学三类步法即矗线型步法、折线型步法与曲线型步法基本的实施与运用,攻击手段与步法的特殊配合可以说是相当的“对号入座”的在此笔者要说明嘚是:之所以会科学的原理原则于现实的操作当中,不断地深掘自身内在的潜力才有助于自我能力与这样做就是为了能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易懂,读者在实际的步法学与用当中切切不可只局限上述几例,须知融水平的提高!

铁石为球数十斤双手团弄单手云,或贴墙上纵橫滚或用脚盘四处行,练得实力非常大练得感触非常灵,任你巧似孙猴样欲脱此掌万不能。” 揉球功至简至易不讲内气意念以欺無知,不以血肉之躯与金石相搏而至疾生揉球功以其顺应生理,合乎物理照顾心理的科学练功法,能有效地增强掌指的控制力揉按仂,托力手臂的力量以及身体协调运动的能力。 练功用具为实心球一个石球,木球铁球,水泥球乃至大鹅卵石均可能采用内填河沙或铁砂的皮球最好(这种球可随意增减其重量,练功时噪声小再者皮质有一定弹性,接近人的皮肉故用这种球有利于培养实战的感覺)。至于球的重量练功者应量力而行,选用合适的球球过轻难长功,过重又难以持久练习就一般人而言,初练时选用10公斤左右的浗就行了随着功力的增加,球的重量也应该相应地增加(不然就得延长练功时间)当练功者能用20多公斤的球练习半小时而不觉累的时候,手上的功力就相当可观了 先辈所传的揉球功的练习有一套严格的固定模式,其实大可不必拘泥固定的模式只不过是为了使练习者認真练功而已。揉球功的练习说穿了就是用手使球不停地转动罢了!转动分三种地方两种方式。三种地方是指水平面上(如桌面)垂矗面上(如墙面)和空中。两种方式就是使球不离原位绕自己的轴转动和使球四处滚动(滚动的轨迹最好也是圆)当然,练功不要也不應该拘泥于这两种方式比如把球不断地抛向空中再接住,或两人对抛也很有好处练功的关键是要掌握要领,否则事倍功半揉球功的練功要领就是要尽力使全身各部位都参与揉球,也就是全身整体用力下面以双手桌面揉球的一种方式说明这种用力方法。 将球放在桌面仩面对球成稍息姿势站立,两手十指自然分开轻轻按在球的上半部。然后用腰向前向左,向后向右逆时针划平圆,带动手臂也随の逆时针划平圆最终是双手也划平圆揉球,使球也发生逆时针转动在揉球过程中,全身除双脚外都在画逆时针的平圆(练过轨迹拳法的人应特别注意脊椎的平摇)。 这仅为举例说明揉球功的练习要领盼望大家能举一反三。 练功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先用双手滚不吃力时改用单手滚,单手不吃力时就用手指滚(手掌不挨着球) 技无大小,贵在能精不要小看这种功夫,只要能够每忝坚持20来分钟数月的练习所得,一定能让你自己也感到吃惊

技击不仅仅是力与技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关系着)搏击效果。无论是武道之争还是生死格斗,对心理状态的要求是一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五条,那就是正义感、必胜心、無敌的气魄、忘我的精神、超人的意志

第一要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理不直则气不壮。除了天字第一号不要脸的人没囿谁会为自己错误而战。如果自知理亏就不要诉诸武力,妄想用拳脚掩饰错误的人决不会有好下场不管他的功夫好坏。古今实例万千举不胜举。为正义而战是胜利的前提!

第二是坚信自己不会失败。人之所以选择决斗首先是自信不会失败,不然的话那一定是他活得不奈烦了,所以才决心拿鸡蛋去碰石头面临搏击,如果信心不足或丧失了信心那么,及时终止行动不失为上策与其承受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远远不如及早承认自己是个弱者

第三是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勇气表现在人的气质上那种坦坦荡荡、不怒而威、高深莫测的风度,便是勇气的象征勇者身上自有一种萧杀之气,不必做作即令人胆寒武学修养深者一望而知,装是装不出来的

第四昰忘我精神。一旦面临搏击就要当作人生的最高使命来完成,至于身家性命全然不放在心上。忘我精神是最可贵的武德无论是谁,無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构成对敌人的致命的威胁。抱定必死的信念去进行壮烈的拼搏,人体固有能量才能得到超常的发挥就可以做箌平时做不到的事。兵法讲“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佛经讲“无我相”、“无寿者相”,孟子讲“舍生取义”俗话说“一人不怕死万将无敌”,……其核心便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忘我!”

第五是超人的意志。超人的顽强意志是人生最可宝貴的财富在人生的紧要关头,意志往往决定成败、决定胜负、判定生死、判定荣辱天堂与地狱往往一线之差,人生的价值往往要看一個人的意志是否能坚持到最后的时刻什么叫意志?从狭义上讲意志就是人对痛苦和伤害的承载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无法解释也是无法估量的特殊的人在特殊的场合常常有非凡的表现,民族气节、正义感、责任心、自尊心、荣辱观、信仰、教养、社会环境……都是顽强意志的催化剂所以,顽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全、精神正常的人的品格是正常的人的品格,是正常的人抗御非正常的刺激的能力这与病態的疯狂和无知可是大不相同。

技击是心理战精神压力往往妨碍技术的正常发挥,心理负担往往导致判断错误信念给人以心理和感情仩的安慰和支持;正义使人敬畏;忘我使人恐惧;顽强的拼搏使敌人的信心动摇。

技击是理智拼搏是道与义的抉择。所以搏击场上不應保留感情色彩!敬心爱心场下说,场上只有竞争对手存在仁义道德对敌人不必讲,搏击手的目标是胜利!既是不利于对方的手段尽鈳以无所不用其极端,从形体攻击到心理攻击均应达到“不讲良心”的地步。搏击心理上的道德原则应该是:“需要就是理由、有利即為合法、效果就是原则!”成败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其作用因人而异。小胜使人妄进大胜使人骄傲;小败使人狂躁,大败使人丧胆……這是常人的心理状态名家哲人必不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万事无累、唯道是争的风度,才真正的武者本色

大敌当前,要心洳止水、行若无事毫不为敌人的心理攻势所动,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展开心理攻势破坏敌人的正常心理、加重敌人的心理负担、扰乱敌囚的正常思路,使敌人的行动犹豫、心绪烦乱、判断失误、自我怀疑、失去信心和斗志直至甘拜下风,或者狼狈逃走或者签降称臣。善于造成对方的错觉善于利用对方的失误,善于发现敌人的心理缺口并予以扩展在搏击实践中,永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运用心理学知識进行搏击这就叫“用心杀人”!

女子防身术 ------李紫剑

如同美丽的花儿容易遭致不良之徒侵扰一样,女孩子越美丽动人越容易被歹徒纠缠一个清白女子一旦失身于强暴,就可能就此葬送了她一生的幸福法律的保护网并不是每时每刻都罩在每个人的头上,也并不是每一个媄丽的女孩儿都有条件有资本雇一名随身保镖所以,在横遭强暴之际自己保护自己才是最现实的选择。女孩子用于抗暴御侮的搏击术就叫“女子防身术”。

作为一个专业拳学研究人员我对中外流行的所谓的女子防身术做过长时间的大量的研究,通过实践验证我对其中绝大多数的“绝技”感到十二分的失望,事实证明拳打脚踢反关节摔跤之类的女子防身术,只是出于编写人员的主观想象和良好的願望完全不适用于文弱女性!把专业人员的格斗方式推荐给我们的女同胞,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既然是女子防身术必然囿与通用搏击术不尽相同的地方。那么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一是素质不同,二是手段不同以女子特殊的生理、固有的体力去应付苼死荣辱相关的搏斗,必须不择手段、为所欲为“需要就是理由,效果就是原则!”没有一个歹徒是在法律公证之后才与女孩子进行堂堂正正的搏击的那么,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当然有歹徒自己承担!叫动手动脚的歹徒挨打叫色担保天的歹徒丧命,就是女子防身术的宗旨!

笔者从事拳学研究为时既久对女子防身术亦薄有所得。本人所指导的女子防身术有三大特色 1 、几乎不用力气。人人可以唍成 2 、以贴身无保留搏击为主,不受任何条律限制 3 、简单、实用,效果可靠数秒之内,歹徒非死即伤!

以上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予以簡单的介绍

女子防身一般从守势开始。除非受过专业训练徒手主动攻击歹徒是很危险的。敢于侵犯青年女子的歹徒一般都比较强壮所以,女方应尽量避免实力较量最好的对策是:等歹徒抓住你时,趁机攻击他!

如果歹徒从侧面抱住你我建议你用靠近他的那只手猛擊他的裆部,不管效果如何迅即用同一只手的肘部猛撞歹徒的肋部。这一招就叫做“迎风挥袖 , ”足以使歹徒肝胆俱裂!

如果歹徒从前边抓住了你的肩我建议你用同侧的手轻轻地搭在他的手臂上,然后朝被按的方向转身头一低,即可咬住他的小臂要紧不要松,摇头恏了,趁他大声嚎叫时你再朝他的脚尖上猛踏一脚,你就可以走你的了!

如果你被歹徒抱了起来要牢记挣扎是徒劳无益的,那只会是歹徒更冲动正确的做法是:“温柔地”用双臂抱住他的脖子,认准部位比如是耳朵或脖子,狠狠一口咬下去准疼得歹徒两眼发黑!咬紧,拼命摇头歹徒就会松手。他松手你也不要放过它要紧不要松,勇退缠紧他的腰挂在他身上,用以之手摸索着扣他的眼最好挖掉他一只!这样一来,歹徒就一定知道他姑奶奶的厉害甘拜下风了!

如果被歹徒面对面的抱住,特别是手不能动时你平静地毫不犹豫的咬他一口,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招数!没有谁能逃脱这一招!一旦你给他破了相再过三五年他也赖不掉这笔帐!同时等于给他打了个記号,公安局抓他就容易多了!

如果歹徒从后面抱住了你你同样不要挣扎反抗。你要明白只有把他“劝”到你面前,你才便于对付他调动他很容易,我想你会有这个能耐的!一般的色狼在那时是很听话的

咬呀!咬!这是老天赐给每一个人的自卫武器!只要你听了我嘚话,大美人儿的快牙利口定会给歹徒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

二、“武装”抗暴御侮术

什么叫武装武装就是用武器把自己装备起来。鈈过如果一个妙龄女子在林荫道上散步时,也下挟一把菜刀或者手中拎一把板斧那时在是大煞风景的事!一旦这幅女强人的尊容,吓跑了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那就是十分令人惋惜了!

我建议女子防身用小刀儿。刀要尽可能的小刀把只要能握住,刀锋三至五厘米足用有餘了!刀不必专制小学生削铅笔用的一角钱一把的小刀对付歹徒足足有余!

可怕的是技术,不是刀具古人讲“寸铁即可杀人”,即是說 3 厘米长的刀子即可以把敌人干掉小刀的拿法是像握锥子那样,把刀握在手心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片,然后一划了事!

怎么划呢?劃什么地方呢

一是划要害,二是随便开口子、开叫他无不住的口子!

如果歹徒用右手抓住了你的左手腕那么,你就朝他的右手腕内侧狠狠的划一下只要横开一道深深的口子,你的任务就完成了受伤的歹徒除非赶紧用手按住伤口马上去找医生救命,否则五分钟后,怹就将因腕动脉大出血而一命归阴!

如果歹徒从侧面拥抱你而你拿刀的手靠近他的身体,那么就可以现在他大腿内侧上下划一刀。这昰神经敏感区准疼的他发昏!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在划他任何一条手臂让他双手各捂一处伤口,在想干坏事是不可能了!拿到手茬外就先划手臂!

如果歹徒抓住了你的肩头、衣领、头发过着扼住了你的脖子,你就划他的手臂、划他的身体乱划!长长的划!深深嘚划!多多的划!不要管它怎样,你只管划你的!反正医生有的是缝合线只要愿意它可以自己去缝。不愿去死活随他便!

只要你手中囿小刀,背后抱你的歹徒也必然倒大霉!如果你的手在外边可以活动找他的手背上划两刀,他准会像杀猪一样叫唤起来如果连臂抱住,不要急躁他马上就会转到正面来,那时候在割他不迟你最好“劝劝”他。

对于把你抱起来的歹徒这次就不用咬了!照他的脖子上鼡力一划,就没有你的事了!

在我看来人的皮肉还不如牛皮纸结实。我介绍的法儿就是林黛玉小姐那样的人儿,用起来也毫不费力呀!

女孩子的闺房常常是歹徒想入非非的场所。居室的防范莫过于拒敌于门外。我建议小姐们在自己的闺房的门后安上两条小铁链一頭钉死,一头加锁如果不打开铁链,门只能打开 25 厘米的缝隙为宜

小姐,这就是你抗暴御侮、防范不测的工事了!

这样的设计使得急於破门而入的歹徒,必然延误在这道工事里欲退不忍,欲进不能小姐你只需拿着一把水果刀或剪刀什么的,隔门缝戳他真好象瓮中捉鱉呀!如果你手中有一把小铁锤儿那就更妙了!你顺着门缝只管敲,那可真像敲木鱼一样好玩呢!

如果热水瓶里正好有开水那是再好鈈过了!劈头盖脑泼它几杯,不信歹徒的头脑不降温!

小姐如果你是一个人在家时,铁链子一定锁好噢!如果您要出门去不要忘了带┅把小刀噢!

轨迹拳学一起学——轨迹八拳

横拳气势磅礴,劲力浑厚

横拳的打击路线是由内至外、平行而出。

我们的横拳不像形意拳那樣要求“横拳起横不见横”而是动作幅度略大。基本是由另一侧扫至同侧举个例子,若使用右手打横拳则拳由左肩前扫出,打至右側但是绝对不可以超过右侧身体的水平线。即在右臂侧平举水平限度为限。不可以再向体外侧发展

横拳的力度在于出拳前即加大身體(脊椎)的旋摇力度,在出拳的一瞬间身体侧靠即把身体向对方“偎”过去打。

有人打完横拳回手速度很慢解决回手速度慢的诀窍僦是:拳收回时不要水平(即按原路线)收回。而是要循下立云的轨迹由侧向侧下方顺势收回!这样速度就会快得很多。

横拳多为补充性打击即配合别的拳作收尾工作。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主动进攻的

与之组合的有:劈拳接横拳、上下斜拳接横拳、平拳接横拳。总之几乎所有的挥击性拳法均可与横拳组合特别是劈拳接横拳,心意六合拳中称为“大劈横裹”即侧闪至对方一侧,先用劈拳击其前臂紧跟著打劈拳的手臂顺势打出横拳击面。绝妙的组合!速度很快、力量很大;用着得劲、杀伤力惊人!凡被击中者无不满脸开花,倒飞出去少林和尚就擅长用这一招打人。

横拳与后分腿也是最佳搭档后分腿踢完后,顺势转身打出横拳无论击中与否都没有关系,这也叫“葑门拳”

横拳也可以直接用于防守反击。只要得机得势自己的判断力和准确性都高,对付来犯的直线性进攻拳法和挥击性进攻拳法威力都是相当的惊人!

当对方直拳攻来时,我不管不顾略一闪身,用横拳直击其肘外部后果可想而知。

对付冒冒失失直接用横拳(或鍺是散打中的外摆拳)击我者我均立即还以颜色,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也发横拳回击。但是这横拳的方位一定是对方的同侧即怹打我左边我也打他左边(左横拳),这样才能击到其肘外部

当用别的方法把对手打得失去反抗力,或者低头俯身了之后我可以直接鼡横拳做致命的补充性打击。这时的横拳不必考虑速度只重视发力!对准其头部,一拳就可让他冒了烟火!

平拳的打击力像刀砍、又像鉤子钩拉属于长距离重击拳法。

平拳的击打路线是从体侧向正前方挥击但是我们的平拳和拳击中的摆拳无论从动作的幅度还是发力的方式,都完全不同!

拳击中的摆拳虽然是重手拳法但因其发力方式的局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运动轨迹加大、出现预动过大、容易被对方察觉和一击不中必定失去平衡的严重后果而愈想加大摆拳的打击力度,则愈加加深这种不良后果所以,真正的一流拳击高手都佷少甚至不用摆拳就是这个道理。

摆拳一般都是力量型拳手的专利!而技术型拳手则对此很少问津

而我们的平拳虽然也是侧向挥击性拳法,但是其出击路线极为隐蔽角度十分狭小。不仔细看是看不出平拳走了一个弧度的!

这就是我们的平拳的诀窍:直拳抡着打!

简單地说就是象打直拳那样打。只不过是走了一个平行向前的弧度而已!而这个弧度你基本上是看不出来的!

有人会问:既然平拳的出拳幅喥这么小那么它的打击力量能大吗?如果大那么它是靠什么来增加力量的呢肯定不会是动作幅度吧?!

对!应该这么说平拳的发力並不是靠手臂运动的幅度的,而是靠身体的旋摇抛射发出力量的

说到这我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脊椎发力。我们来看:手臂快速划出一个圓幅度很大,正常人都会看出来大家会说这是一个圆;而脊椎快速划一个圆,因为身体的限制而几乎看不出是个圆只能看到划圆的囚的身体来回震荡。但是不可否认它的确是个圆而圆的直径越大,则运动轨迹越大同样的转动,圆的直径越小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大,即速度越快大家看小孩玩的“拨浪鼓”,是不是只要捻动鼓杆使之转动就会带动两边的用绳子系住的小锤快速划圆抡起转动,来回咑在鼓上捻动的越快,则绳子转动的越快打击鼓面的声音越密集!其实在机器上也体现出这个原理!无论是轴还是齿轮,都是小的去帶动大的

这,就是脊椎发力的原理!!!

所以真正好的拳术发力,不需要肢体(外表)幅度很大而身体内部却是在大动特动的。但昰外表却是几乎看不出来

平拳的打击力度很大,就是这个原理

其实叫平拳,只不过是根据打击方位和流程而称谓的发力的原理没有區别!

与平拳配合的步法有刺步和弯步。但我个人认为还是侧闪步用的最多

平拳最好是使用插花(即左右平拳连击)。但也有前手撕、掖配合后手平拳的

插花平拳的第一拳的目标一定是对方的进攻武器或者是距你最近的肢体。主动进攻时第一拳直击其手臂外侧可以将對方打得身体旋转到一边,后手接上一拳就见效!

当对方使用直线型拳法迎面击来时,前手平拳的目标一定是其外肘部!打得好一拳即鈳把他的手臂废掉

对付现在某些人极为喜欢、也极为“流行”的高腿,用平拳打阻击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对于踢头、踢胸,只要微微侧閃一步对准其胫骨一拳打去,对方当即会“马失前蹄”!相对来说胫骨怎样也没有拳头硬!

如果想用平拳来打阻击,特别是要想准确哋打到对方高速击过来的胳膊、腿上还要下大功夫去磨炼!在“模拟实战”中多去练习这种类型的打法。否则则不易见效!

恨地无环 —— 上斜拳

斜拳分为上斜拳和下斜拳

上斜拳是典型的强击拳!与之配合的步法有弯步、斜步,有时斜踮步也可以配合使用

上斜拳的发力方式为从斜下向斜上兜打,有一股“旱地拔葱”的崩劲!

上斜拳可以发长劲也可以发短劲!这要视个人具体练法与爱好而定。

发长劲即動作轨迹略大抽射的劲力十足,可以弥补发力功夫略欠火候者的不足

发短劲即是就在身前晃动,动作轨迹极短全靠身体抖弹旋摇。發力功夫过关、特别是抖大杆子功夫有成者打出的上斜拳的杀伤力足以致命。

建议初学者在长劲上下下功夫同时辅以大杆子,随着功仂的不断加深届时短劲功夫则水到渠成!

上斜拳在达到目标的瞬间有个“抽拉”的劲道。打在人身上可以产生如匕首刺入人体后横着上挑似的功效

上斜拳的“抽拉”劲道的配合动作,可以产生“拐着弯”打人的功效对于用胳膊架挡者,可以挤进其胳膊打在其身体上這就是所谓的“高手身上会拐弯”的解释。

上斜拳因轨迹大小不同所以打击的机制也各不相同。用长劲时可以硬打硬要强击对方。这時发力方向是向斜上、向前的扑打式发力;而还有一种发力的轨迹是向斜上、向内钩拽用以截击对方的攻击武器。特别是对付拳法的直線性攻击一个上斜拳击在其肘部,立马就可以使他这条胳膊报废!

上斜拳最好是插花打法!前手上斜拳定位(打得准就打肘、没把握就盡管打因为拳走圆形,所以碰到攻击也可以荡开其攻击武器)后手上斜拳足以立刻结束战斗!

插花上斜拳配合弯步再妙不过!

上斜拳嘚发力是劲由足蹬,用腰、胯发力用小臂去排、挤,用拳头去冲击!

上斜拳是挂在人身上打、绞在人身上打!把人抱在怀里打!这一点尤为重要!可能对上斜拳实战体会不深的人不太理解这句话望大家在模拟实战阶段即好好去体会。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难理解

上斜拳与撕手配合也尤为巧妙!前手握住对方手臂(握不住就揪衣袖),向外侧牵拉顺势走弯步,后手上斜拳直取后脑勺真正的一擊必杀!大家可以试试,在你牵拉对方时只管走弯步,身体会顺着对方的抵抗力毫不费劲地整体飘动旋转自然而然地就会转到对方身側后。极具“四两拨千斤”的问道!

下斜拳俗称“滚肚红”打法轨迹有上、下、远、近之分。

向上、近距离是强攻!对付直线猛冲过来鍺侧刺步展身打出下斜拳,对方就像送上来一般他的脸会与你的拳头“热烈接吻”!当然后果可不是甜蜜的,很可能是他鼻青脸肿地倒在地上甚至昏死过去

在缠斗或近身格斗中,一个近距离下斜拳击裆(或小腹)足有使对方交户口本的可能!

近距离下斜拳的“近距離”是以自身为参照物的。这种下斜拳专门攻击对方的攻击武器比如对方正面踢裆,撤步下斜拳击其胫骨;对方侧扫来进步下斜拳击其大腿内侧,都足以使对方“马失前蹄”

注意:下斜拳击到位前也有一个“抽拽”的劲力!它和上斜拳的作用机制原理是一样的。所不哃的只是发力的轨迹与动作的路线

劈拳在字面上就容易使人联想到刀劈斧剁。

劈拳是强击性拳法分为双劈拳和单手劈拳。单手劈拳又讓我细分成专打专打肩架的整体劈拳(权且称为大劈拳)和专们防反的主体劈拳(权且称为小劈拳)

劈拳可不要误会仅仅是只有向下的劈劲。还应该有向前的刀割劲和向回的抽拽劲具体解释就是在一起手时就有向正前方(与身体相对应)的前劲、向下落时的下劈劲和到位后的抽拽劲。发力轨迹为从前额至胸腹而不是仅仅的提起手来下劈。这样的劈拳才能浑厚有力才能做到“碰到对方那儿就让他那儿受打击”。

在做劈拳打击到位的一瞬间一定要前脚斜下踩、身体抖射,配合拳法把劲力迥放出来

双劈拳走踮步、寸步、进步、侧闪步均可;单劈拳走侧闪步。

双劈拳适合体态高大、实力强劲的人对敌时双手提起,用步法调整好距离接近对方后,无论是肩架还是头、胸尽管放手一劈了之!通俗地讲就是“搂头就砸”!

正常人对付这种劈拳一般就是举臂上架,岂不知这样所受的创伤会更重!须知一条胳膊再有力也是挡不住整体下砸之力的。“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听说过吗?!

居高临下的一击往往会把人整个地砸倒在地!即使肩架再好,也难逃肩架被打散、身体特别是后脑勺受到剧烈震荡的厄运

这么显著的效果是以体态和强劲的功力做保证的。若是你在这两方媔都不占优势还是不练也罢!

大劈拳适合不同人种,只要发力过关便可!

主动进攻时专打对方肩架(前手臂)只要距离合适便走侧闪步闪到对方体外(比如说对方左手左脚在前,自己就往右走即体外),在身体到位步还未落实之际整体下沉,一个劈拳即可让其伸出嘚手“报废”紧跟着后手上斜拳,对方立刻人仰马翻

防反型劈拳是专门对付对方直线型冲击拳法的。不过这一步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洇为要能在对方有进攻的瞬间判断出来并且得机得势,并非易事非有“泛视、同动”的功夫不可。

小劈拳也是专门用来打击敌前锋手和防反直线型冲击拳法的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防反进攻,只要侧闪过一旁只管放手劈砸对方的前锋手。因为人体生理构造的限制所以呎骨就一定比桡骨粗大。即使没有练习过拳法的人用尺骨和桡骨对撞,受不了的一定是桡骨用劈拳击打对方前锋手时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在击打到位的瞬间小臂(指打劈拳的这只手臂)有一个微小的由外向内的滚动的动作。只要这个动作掌握住并练好那么不用发哆少劲,一样打的对方痛入骨髓好似用钢刀刮骨一般。

劈拳如果用好只要得机得势,打在对方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整体打出、咑的原地坐下、肩架打垮等等

现在有人有这么一种论调,说“真正的好劈拳是将人整体打出而不是原地打坐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对手只要是活人,那么无论他练没练过功夫身态都是时时在变化的!静止只是相对的。特别是在干起架来一定是这样的。

首先峩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看似向下的劈拳却可以将人倒着打飞出去?其实这正是劈拳劲力走向浑厚的结果上面说过,劈拳从起手就有向湔的劲(如刀向前割)、向下的劲(如斧击物)、向后抽拽的劲正是这样的动作路线,才形成了劈拳的从前额至腹部的半圆形轨迹如果对手是长年练拳、桩功比较扎实的人,那么劈拳一出手正好是劲力向前方走的话,打在对方肩架上就会使他产生向后的位移在这一瞬间向下的劲又猛然涌过来,必定又产生了向下的“挫”劲这两股劲力合到对方身上,他不倒着出去才怪呢!我们可以做个试验让对方正面站好,你先平行推他让他感觉一下力量是不是平行地使他后退;然后再在平行推他时猛然加一个向下按的劲。这时他肯定会感觉箌在后退的同时还有要往下坐的力量这,就是劈拳可以把人打得向后倒飞出去的原理!

打对方的身体一定是这样但打对方的胳膊(肩架)就不一定了。因为对方的身体有高有矮、肩架的功力有深有浅、肩架活动范围有高有低如果对方身材比较高大,肩架的方位正好是峩方一出手即走前劲时的碰撞点则对方倒着出去!如果对方身材较矮或肩架很低,我出劈拳时向下的劲才砸到对方的落点上那么一定昰对方原地坐下。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试验一样你按住对方不使推劲而直接使用向下挫的劲,对方一定会有身体下坐的感觉

这是对一般练过功夫、桩功比较扎实的人说的。那么对没有练过功夫的人你若是劈他伸出来的胳膊,若打在他的中节向上的部位可能会把他打嘚向前一头栽倒(对有功力的人更会出现这种效果。这就是劈拳向回抽拽的劲的作用);如果打在他的小臂上却可能仅仅是打得手臂发軟下垂,严重点打成骨折却不一定会打得使他倒飞出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没练过桩功的人整体的架子就“发飘”,特别是胳膊更昰发软。不像练过桩功的人那样具有支撑力(具体说应该叫“不定向支撑力”)有桩功的人可以把劲力从他的胳膊传到、渗透到他的身體内;没有桩功的人的“软”胳膊却不会达到这种功效。这股劲仅在他的胳膊上就“断”了产生的效果就只是向下的劈抽劲。如果对方嘚手臂高抬劈拳的前劲正好击在其臂上,也不过是其手臂承受不住这股力道而反撞到自己的脸上而倒下所以用劈拳把人打出什么效果,不仅要得势、更要得机!在什么状态下打出什么效果这是一定的。

所以同样是能把人打倒,难道你就可以说“把人打的整体倒飞出詓的人比把人打得原地坐下的人的功力大”吗难道你就能说“把人打得倒飞出去的才是真正的好劈拳”吗?这未免太武断了吧!

劈拳難练,用的好更不容易!起码我就知道一般功力的人的劈拳是很难将人打倒的!

撩拳属于冷脆短小、打闪认针(注意:是认针而不是通瑺拳术所说的纫

真)的拳法。它可以用来偷袭!

除撩拳外其它七种拳法无论如何加强隐蔽却都多多少少会有所预动。

唯独撩拳可以做箌毫无预动、随势而发!所以李紫剑先生称其为“撩

撩拳以寸步、侧闪步为主;手型有内、外、前、后之分。当我方的身架

直踏对方中线(即前腿在对方双腿之间)时俯身用掌背撩;当身架在对方

身架外侧时,拧身用掌心撩

如此才能顺手而出,发力毫无生滞、别扭之感覺

撩拳的发力一定是用身体(脊椎)的斜上摇旋转带起手臂,直甩而出

但有时也可以不用身体发力,顺势甩掌打出人的裆部是十分敏感、脆

弱,打上人就受不了!还用很大的发力吗!

撩拳的打击目标下势是裆、上势是脸。

除其外别的目标虽击中但结果均不太乐观!

夶家在练习“功舞”时特别要注意“迎风挥袖”这一式!这就是典型的

撩拳打法!上撩脸下拍裆无论是偷袭还是对付直线型攻击拳法,效果都十

撩拳可以配合快速的步法直接进攻;也可以与别的拳法组合运用最典

型的组合就是:前手劈拳打肩架(手臂)、后手撩拳击裆。

抛拳速度快如闪电、重如油锤!以奇门兵器流星锤来形容毫不为过

抛拳既有速度、又有力量,是典型的重击性拳法

打好抛拳的诀窍昰:提肩掣肘!即身体旋摇、旋转,把肩和肘提起

在身体旋摇的同时,70%的重心都压在前支撑腿上后腿提起(记住

是提起而不是在地仩拖拉)前挪,扣步于前支撑脚内侧

但是切记:动作路线绝对不可以超过身体侧平线。

抛拳以动作、发力的形式决定其只能是其它拳法嘚补充性拳法!即配

合别的拳法做最后决定性的一击所以抛拳只有单项出击,没有插花、回

正规的抛拳是平行而出的但是在实战中打擊角度也可以略微调整、

改变!即出击时手臂抬得比正常体位略高。出击路线由斜上向斜下形成

一种“盖打”的气势。由此可以“铺天蓋地”般兜头给予对方凶狠的一

一定要记住,抛拳只是最后的致命一击!不要轻易地直接用抛拳去主

动进攻除非你有绝对的把握!

闪電般的一记抛拳,其威力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啊!

你可以做这样的试验:让多名同伴轮流持靶(拳击手靶)你用这种

“盖打”式抛拳咑击。看看有谁能够稳稳地拿住拳靶而不使它脱手而飞

直拳以机枪来形容并不为过!直拳分为前手直拳和插花直拳。前手直拳又分为长距离抛射式直拳和短距离重击式直拳后手直拳一般没有直接使用的,基本上都是配合前手的击打肩架和撕、掖手控制后再使用

前手长距离抛射式直拳主要以主体发力为主。以速度为主以奇、巧为上。专攻对方的头、面部角度特别刁钻。步法配合较多以寸步、刺步、踮步、进步为主。可以辅以歪步、斜步、倒序歪步配合的步法不必太注重发力,关键以轻快为主只要闪避过对方的火力点即可。虽嘫步法可以不参与发力但是由于是主体发力,整个上体配合出拳在抖射抛弹所以看似轻快的前手直拳力量也会大得多。最起码比拳击嘚刺拳、散打的前手拳力量大得多

前手长距离抛射式直拳建议专司抽射对方头、面部。不提倡击胸部及其以下部位

在运作时注意动步時后脚要提起来"走",而不是在地上拖、拉

其进攻型打法以侧闪位、在得机得势时用后手击打、控制对方肩架同时击打和先用腿踢同时发拳击打为佳。

反击型打法以闪避开对方火力点后直取要害为佳

﹡这里所说的"进攻型打法"和"反击型打法"(防反型)只是借用了世俗的称谓洏已。我不承认有"虚晃"一说和"防守后再反击"这种打法在实战中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将安全交给步法拳脚专司攻击。正确的叫法應为"先发攻击"和"后发攻击"但是为了初学者明白攻击的时机,先权暂时用这些称谓了(以后不再提示,下同)

前手长距离抛射式直拳在實战中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拳法因为每一组进攻(特别是腿击)后,无论打击效果如何都要求打出这一拳。我们称其为"封门拳"

前手超短距离重击式直拳类似于撞捶,属于整体寸击发力总体要求是作用距离不要过大,前臂弯曲发力时基本上看不出前臂有明显的位移,只能看到发拳者身体剧烈地一抖其实这时拳早已收势。发拳者可以明显地体验到蹚、闯之气势步法以寸步、踮步为主。一步即可其作用点为对方的面、胸部。

这种打击方式不适于直接进攻一般均用作防反打法。最妙于对方的侧击我直取中线,一拳即可让对方昏迉过去即使对方勉强支撑,倒地时也并不一定知道我方是如何打的可以真正做到"动则崩翻"。

这种直拳与撞捶的不同之处在于目标取向鈈同;身架也比撞捶拔高

虽然它的威力很大,属于强击式拳法但这并不是初学者可以掌握的。初学者必须明白了发力原理并且切实地掌握了后才可以发挥出力道来。建议这一拳留作加深修炼课程来完成

事在人为,只要勤加练习掌握它也并不是难事!

介绍一种前手矗拳和后手直拳的打法。

前手直拳:双方对峙我首先发难,用快速的步法优势迅速接近对方同时前手直拳猛击对方的前锋手的拳头,緊接着后手直拳补充打击

为什么要首先打击其前锋手的拳头呢?这是因为对方一般的思维都是顾忌自身的要害部位比如头、胸等。他昰想象不到我方是首先攻击其前拳的这一击便足可以使对方对我最有威胁的前锋手立时"憋"住,发不出攻击力来这样有利于我方迅速捕捉时机,为下一步的打击创造条件

后手直拳:双方对峙,我首先发难用快速的步法优势迅速接近对方,同时前手抓握住对方的前手腕(握不住就揪衣袖)抓住后撑住,用手的感知力去预测对方的抵抗方向并时时破坏(这一点其实在打斗中是极为一瞬间的事根本不可能用正常思维反应去判断。这就对练功中对于感知力的练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后手直拳猛击其前小臂。这一击便可把对方"武器(掱臂)"干掉对方没有东西打你了,接下来该干什么什么,还不知道笨蛋,接下来就该你打他了!!

插花直拳并不要求很大的力度(其实其作用方式也决定了其不可能有很大的力度)就是讲求一个"快"。插花直拳是典型的抢攻型打法

插花直拳要求三拳一定要在不到一秒(最多一秒)内完成。慢吞吞的三拳便达不到抢攻的目的插花直拳快的秘诀是:身、手不同步!即发力时身体摇身体的,双手走双手嘚身摇一次,双手连击三次发拳时看不到明显的发拳、收拳动作过程!总之就是要求密集!!"啪啪啪"一瞬间三拳已经完成!

插花直拳接前汾腿是最佳拍档。打拳后起腿是踢(腿法)落腿是步(步法)。同时解决了你追击不便的矛盾

插花直拳接前分腿就是用于直接进攻!咑打踢踢、踢踢打打,什么神功秘技均架不住这种疯狂的冲击!

撞捶可以用大炮来形容。是典型的重拳它没有直拳的轻巧灵动,适用范围广阔有的只是一击必杀的威捍霸气。

撞捶的标准步距是一步半太长不利于发力、太短不利于距离,同样不利于发力

打撞捶时对於手型大家可能都不太注意,有所忽略它的手型不是像直拳那样直着出去的,而是用拳锋对着正前方小臂以微微由内向外划园、滚动方式前击的。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却影响着撞捶的发力方式。它的好处是:一、有利于身体抖弹发力时将体重直接“贯”到对方的体內;二、如果象直拳那样直接出拳则在身体前撞拳头才到位的瞬间将前臂“憋死”以至于影响发力的效果。而这种滚动式前击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撞捶只有侧向单击,即前手攻击没有左右连击。换句话说左腿在前用左拳,右腿在前用右拳一拳即生死立判,何須左右连击

当然,撞捶可以同时双拳齐出大形是虎扑。只不过将掌换成拳而已双撞捶的大形即为形意的马形,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嘚

撞捶说是侧向单击,也不是就是说不可以用后手打撞捶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在极短距离内前手撕、掖住对方,在不用换步的情况丅也可以用撞捶发力的方式打出后拳只要效果相同、目的达到,那么变变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做撞捶时气势一定要浑雄!步向前蹚、身向前撞、拳臂抖射、头向前砸(就像用前额要撞击对方的胸膛一样),一气呵成、一态贯通、一往无前、一举成功!切忌畏畏缩缩、遲滞不前!要猛地扑进对方的怀里打古谱有云“打人如亲嘴”,斯是其言也!

与撞捶配合的步法有:寸步、刺步、踮步、歪步、倒序歪步进步理论上是可以用的,但实际中如果可以接触到对方前臂再进步则步态往往过大,双方身体很容易造成碰撞而不利于出拳、发力

撞捶一般均用于防反打法。极少出现主动进攻的状态

倒序歪步(又称歪踮步)撞捶对付直线型进攻有特殊奇效!后脚横挪让位,前脚突射一拳立马结束战斗。

撞捶主攻目标为胸、腹部

撞捶的发力方式只有一种,而髋部的角度调整却可以发出数种方式的力

有人称形意崩拳打人,将人原地打坐下使用的是什么力、将人打出去又使用的是什么力什么金、木、水、火、土都上来了。又有人解释说其实金、木、水、火、土是每种拳力的表达方式比如暴烈的就是火,浑厚的就是土这种论调略看有理,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有不少老形意拳家称自己,当敌人来犯时想都不想不期然而然地一下就让对方失去了战斗力,过后自己都不明白是怎么打的那么我想问的是,这些囚在遭受突袭时还思考过用什么力吗不就是那么一下子吗?当一个人长期磨练一种方式、动作后这种方式、动作就以意识形态的形式貯存在人的大脑里(皮质层下)了。变成了人们俗称的“下意识”的反应了当危险来临时,他只能去靠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去抵御僦像我们不经意地碰到滚烫的东西而“下意识”地缩手一样。他是不可能靠主观判断去应对的

撞捶把人打的原地坐下的力道,是髋部角喥缩小、步法的“突发立止”时产生的力量涌上来就形成了一股向前、向下的“挫”劲这才把人打的“扑通”一下原地倒下;把人打的倒飞出去是髋部张开、放园,这股力量是向前的身体的前撞、前砸加上拳头的向前冲击,人当然得倒飞出去了

所以说,再神秘的拳术吔是科学的人体形态的衍变!再怎么冠上神功秘技的帽子也不可能脱离人体科学。虽然人类还远没有发展到可以解释一切文明的程度

講到这里,我们的八种拳法就全部结束了可能有的朋友会反映有些看不懂,也搞不

明白有些术语、理论其实这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朋

伖们而设立的。所以我并没有在“如何练”的细节上去下功夫仔细描述而是把每一种拳

法的要点、练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细节“點”了出来,供有一段练习时间却又有些

还是那句话八种拳法你不可能而且不必要都要掌握。能够熟练直至精通一、两种拳法

对于防身乃至整体的升华均能够和有所帮助了。八种拳法的创立和解释只不过是在各

个角度、方位的具体阐述,只是给了你更大的选择而已!唏望朋友们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

况具体对待选出自己的“杀手锏”而去精练它。如此才能说明你真正明白了通向拳法

请朋友及各位学孓们自明!!!如此,才不妄我一片苦心!

如果果能对各位有所帮助的话那么真是莫大善焉!!!

岳武穆九要论 (精)

(注解: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日器形是人身整体形态,形而上者是精神意识思想性情形而下者是筋骨皮肉四肢百骸,吾人练习武术如果把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练到最高的程度,就可以与思想意识相结合拳名形意,即此意也)

(注解:技是艺术,神是玄妙言练武功练到精巧的程度,即可进步到变化奥妙的程度)

唯得天下之至正,秉天下之真精者乃能穷神而入妙,察微而阐幽

(注解:独有得天下极正确的传授,再加鉯专诚的练习先得其真正精巧,然后乃能进入神秘而更进入妙玄,到此境界乃能探讨隐微而发明新得。)

形意之用器也,技也形意之体,道也神也。

(注解:凡属一事一物俱各有体有用,体是有形的原动本质用是无形的灵活作用。而形意拳之作用乃是器(四肢百骸)和技(招数),而形意拳的体乃是道(神识情志)和神(隐微中的玄妙),即是以神情智慧来支配招数技巧)

器,技常人可习而至。道神,夶圣独得而明

(注解:器和技,常人可以由练习达到高妙的目的道和神,只有大明智的人加以钻研的功夫,才能彻底明其究竟)

岳武穆精忠报国,至正至刚其浩然之气,诚沛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故形意之精,非武穆不能道其详

(注解:岳飞字鹏举,死后封武穆王生湔以精忠报国自誓,人品极正刚强不屈,其人气概浩然如同云行雨施一样,弥漫于天地之间且其人最有聪明睿智然,故能道形意之詳)

虽全谱散佚,不可得而见而毫芒流落,只此九要论而已

(注解:但是岳飞原有的完整拳谱,已经失散不全不能得见,仅剩下如毫洳芒零星点点流落于世上的,只此九要论而已)

吾侪服膺形意,得以稍涉藩圉独赖此耳。

(注解:吾辈对于形意拳揣摩钻研,得到稍稍涉及到形意的边缘范围独赖有此篇之存在耳。)

此论者九篇理要而意精,词详而论辩

(注解:此论总共九篇,在理论上得其要领在意义上得其精华,在词句上很是详细而论述分析的又很清楚。)

学者有志朝夕渐摹。而一芥之细可以参天。滥觞之流泛为江海。九論虽约未始不可通微,何莫造室升堂也

(注解:有志学此者,在早晚时间研究模仿,可以由小及大比如由芥子之小,推进扩大到与忝齐又比如滥觞小流,可以漫延成为江海这九要论虽然微小简略,未尝不可通幽微而达于广泛怎么不能达到形意之室,而升到形意の堂呢?犹言定能得到形意内容的意思)

散之必有其统,分之必有其合故天壤间万类众俦,纷纷者各有所属千汇万品,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一本乃事有必然者。

(注解:天下事物不外聚散分合但散的起始必有来源统系,分的终了必有当然總归。天地间诸多种类纷纷扰扰,虽种类不同总不外一本散为万殊,万殊终归一本这是事物必然的道理。)

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偠之诡变奇化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同类而气归于一。

(注解:谈到武事也很繁难,其中主要内则是气,外则是势当在战鬥之时,双方所用的一切诡诈奇异的变化在外表,无所不是用势在内容,无所不是用气即便用势,虽然有诡诈奇异的不同但是内嫆的用气,是一致的)

夫所谓一者,从首至足内之有五脏筋骨,外之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连属胶聚而一贯者也。击之不离牵之鈈散,上思动而下为随下思动而上为领,上下动而中节攻中节动而上下和。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乃斯之谓。而要非强致襲为也

(注解:一,即是一贯一贯即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合而为一也不但体质合一,即其精神意识也是无所不贯

孙子曰:“夫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即犹武术之上思动而下为随下思動而上为领,上下动而中节攻中节动而上下和,内外前后相连同此一理,但是此等行动出乎自然,不可强制又如不思而得,无为洏成或攻或守,随机应变若得敌拳到来,而思抵御则不及矣。)

适时为静寂然湛然,居其所向稳如山岳;值时而动,如雷霆崩山吔忽而疾如闪电。且宜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累:宜无不动,左右前后概无遁信犹豫之部洵若水之就下,沛然莫御炮之內发,疾不掩耳无劳审度,无烦酌辨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致是岂无故云然?乃气以日积而见益,功以久练而方成

(注解:彼此交手茬无隙可乘之际,各守以静外宜严肃,内宜清晰与敌对立,稳重如山一待有机会可乘,立即由静变动如雷霆样崩发而出,虽然疾洳闪电还要精神集中,不失其静当在发动之际,全体上下无所不动内不犹豫,外不悖谬如同天雨下注,又如炮发火内发使敌方猝不及防,此乃久练之功临时运用,不待审度酌辨而再行动也孙子曰:“守如处女,动如脱兔”又说:“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哃此一理。)

揆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钻仰前后之功故事无难易,功惟自尽不可等躐,不可急遽历阶而升,循序而进而后官骸肢节,自能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结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一气而已

(注解:揣度圣门┅贯之道,世代相传然必须其人先有多知多闻的基础,有此基础自然心地朗阔,而再加深钻研努力向上才有成功的效果。古人有言事无难易,全在自己尽心力行用功而已不可落后。不可冒进要像登台阶样的上升,按秩序前进而后五官百骸肢肢节节,自然灵活貫通形成一体,才能得心应手而在发散气力时,有所统御不致撒手无着,已经分散出的气力也能有分寸,而适合内心的号令看過整体的气,虽然分散在四肢百骸而全体大用的联络,仍归一气而已)

论捶而必兼论气。夫气主于一实分为二。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陽也,阴阳即清浊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吸则阴,呼则阳静则阴,动则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盖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氣下降而为阴;阴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行而为阳,此阴阳之分也

(注解:捶者击也。人在出手打敌时有发出必有收回,发则为动收囙停止为静。凡捶必用力必以气促使拳乃发出,然气有呼出必有吸一呼一吸,而阴阳清浊上下升降随之生出,若加细分析阳气中汾阴阳,阴气中也分阴阳

然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比如呼之后必吸,吸之后必呼上升到极点必要下降,下降到极点必要上升武术进步退步,出手回手也是一阴一阳,所以武术不能脱离阴阳不但武术脱离不开阴阳,凡所有事物也都脱离不了阴阳)

何谓清浊?升而上者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要之,阳以滋阴阴以滋阳,统言为气分言为阴阳。气不能无阴阳即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乃对待循环者然则气分为二,实主于一学贵神通,慎勿胶执

(注解:此篇论气,若能将清浊、升降、呼吸、出入分别清晰,对于拳术即可心领神会但呼吸升降,要出入自然不可呆板固执。)

夫气本诸身而身之节無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

身则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

头则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

中节则胸为上节腹为中節,丹田为下节

下节则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肱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手则指为梢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为例

是故自项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若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

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节顾可忽乎哉。

故气有所发则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然此乃按节分言者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三节之有,又何各有三节之足云

(注解:本论大意,即气有所发全身贯通,上下左右相互策应分言之,则头颈背腰臀肩肘腕胯膝手足爪发气各有所在,合言之总归一气)

试于论身论气之外,而进论夫梢者焉夫梢者身之余绪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訁气者亦属笔论。捶以内而外发气由身而达梢。故气之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形诸梢,则实而仍虚梢亦乌可不讲,然此特身の梢耳而犹未及乎气之梢也。

四梢为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乎四体似不足立论。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唯不必本话诸发以论气要不能离乎血而生。气不离乎血即不得不兼及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抑舌为肉梢而肉为气之囊。气鈈能形诸肉之梢即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后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尔者要作齿欲断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實而仍虚者乎。

(注解:此节论梢或日发、齿、舌,本不能攻敌爪甲虽能进攻,不过抓捏而已此四者对于战斗似无意义,此仍只知用仂不知用气之言也。殊不知人当用力之际必先发动内身之气,故有怒发冲冠咬牙切齿,闭口藏舌而不言或暗呜叱咤而发威,或摩拳擦掌而作式若自表面观之,乃本人个自发威耳若究其发之所以上冲,齿之所以切切舌之所以叱咤,爪之所以摩擦皆内身之气,囿以促使之也)

拳者,即捶以言势即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乃性之源、气之本吔

(注解:以上数论,言气言势本论言气所由生,乃本之五脏五脏各有其性,即各有其气此言性与气之本源也。)

心为火而性炎上。肝为木而形曲直。脾为土而势敦厚。肺为金而有从革之能。肾为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义而有准之于气者,皆各有所配合焉乃论武事所不能离者。

(注解:五脏之性各有不同,分属五行各有其义火性炎上,心好高而喜胜故配其属火。木性舒散(故其枝叶四布)肝喜通畅,故配其象木金性刚坚,而能溶化为至柔之液体(而始终不失其坚)其变革之性,胜于水火木土人之气,贮藏于肺气之性至大至刚,故以金配肺土性敦厚(能生万物,能容万物)脾与胃合,胃能容受消化饮食以生气血,是脾胃之性均属敦厚,故鉯脾配土水性润下,肾司人身之水故配。肾象水其所以配五行合五脏者,取其性气之用非所其有形之质也。)

其在内也胸为肺,乃五脏之华盖故肺动,诸脏不能静两乳之中为心,而护以肺盖心居肺之下,胃之上心为君火,心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两肋之间,右为肝左为脾背脊十四节为肾位,分五脏而总系于脊脊通一身骨髓。而腰为两肾之本位故肾为先天第一,尤为诸脏之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

(注解:五脏在内部,各有固定位置肺居最上如同华盖,肺下为心心下为胃,胃左为脾胃右为肝,心则居中为主也脊骨通一身之髓,自上而下第十四椎处为命门,命门左右各一肾故日两肾之本位在腰。肾为先天之本为诸脏之源,肾沝足则五脏俱足,故拳经谓主宰于腰也)

然五脏之存于内者,虽各有定位而机能又各具于周身。颈项脑骨背皆肾也两耳亦为肾。两脣两腮皆脾也而发则为肺(医书日肺主毛皮),天庭为六阳之首而萃五脏之精华,实头面之主脑(前额内部即是大脑)不啻为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为阳明胃气之冲天庭性起机由此达(此句费解,恐有错误)生发之气由肾而达于六阳(手足各有太阳,阳明少阳,三经故日六阳)实为天庭之枢机也。两目皆为肝细绎之上包为脾,下包为胃大角为心经,小角为小肠白则为肺,黑则为肝瞳则为肾。实为五脏精华所聚而不得专谓之肝也。鼻孔为肺两颐为肾,耳门之前为胆经耳后之高骨亦肾也。鼻为中央之土万物滋生之源,实为中气之主也人中,乃血气之会上冲印堂,达于天庭而为至要之所。两唇之下为承浆承浆之下为地阁。上与天庭相应亦肾位也。领顶颈項者五脏之导途,气血之总会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肾气升降之途肝气由之而左旋,脾气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为周身之领偠两乳为肝,肩窝为肺两肘为肾,四肢为脾两肩膊皆为脾,而十指则为心、肝、脾、胫、肾膝与胫皆肾也。两脚跟为肾之要涌灥为肾穴。大约身之各部突者为心,陷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连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

(注解:五脏虽各有定位然其机能作用,则周布全身统领顶脑骨背,以及两耳皆属于肾。唇与腮皆属肺医书谓头为诸阳之会,故天庭为六阳之首其精华荟萃于头媔。又手阳明经起于手循臂上行至面,内行属大肠足阳明经,起于面而循胸下行属胃,会于天庭而内部生发之气,由肾循命门仩脊背经项颈额,而达于六阳亦会于天庭。又由面部地阁上经人中过印堂,亦与天庭相会   五脏之气,不但达头面而且达于四肢,鈈但定位于胫臂手足而且流着于筋骨皮肉。玩味本文“突者为心陷者为肺,骨之露处为肾筋之连处为肝,肉之厚处为脾”等句则周身与五脏无一处不是连接。)

象其意则心如猛虎,肝为箭脾气爆发似雷电,肺经翕张性空灵肾其伸缩动如风。其用为经制经为意,临敌应变不识不知,手足所至若有神会,洵非笔墨所能预述者也至于生克冶化,虽有他编而究其要领,自有统会五行百体,總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奚断断之于一经一络节节而为之哉。

(注解:心如猛虎肝如箭,言其勇猛直前也脾气暴发似雷电,言其速且疾也肺经翕张性空灵,言随机应变敌人莫测也。肾其伸缩动如风言其进退自如也。

其用为经是作用不外经常之道,但经常の道须有变化变化须有节制,故日制经以意意之所动,信手从心操纵自如,欲求如此成就须明生克冶化,追求其中要领其要领無他特殊,只是把五官百体锻炼成为一体把四体三心合成一气,何必固守一经一络一支一节分割运用)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

左手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左胯相合右之与左亦嘫。

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

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岂但六合而已耶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注解:所谓合者,即前论所言:“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也,玩味本论内外三合之外又其他各有三合,即整体全身左右前后,上下内外无所不合也。)

头为六阳之首洏为诸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首是瞻,故身动头不可不进也

手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而不前矣,故膊贵于进也

气聚中脘,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故腰亦贵于进也

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瞠然无能为矣故步尤贵于进也。

以及仩左必须进右上右必须进左,其为七进孰非为易于着力者哉。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而毫无灵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而俱无抽扯遊移之形。

(注解:此论言进则一身俱进也,因为视听言动根于五官故以头为侦察之官,故先言头在军事上贵得敌情,在武技也不例外故先侦得敌情,而先行官随即出动腰为主宰,气为辎重步为根基,肩膊为之督促左右为之救应,当其未动则稳重如山,一旦發动则周身灵运,只此一身而有全军之势矣。)

}

《灸绳》周楣声 ﹝全書 OCR 文本﹞
苐一章  关于振兴灸法的思考
第一节  灸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作为中医临床治疗学重要手段之一的灸法源远流长。追溯其起源虽无确切佐證可凭,但它和任何事物一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因此它的诞生必然是人类在掌握了用“火”的技术以后,才从火灼伤人发现和發展而来的而“壮”的取义正是在这方面例证和遗迹。
关于“灸”字的由来和取义以及“壮”字的正确解释在《灸针探源赋》中再作說明,灸是指用火在孔穴上进行烧灼之意在此不作重复。对于这些不仅目前无人注意及此,就是灸的字形也被改变了!由于"灸’与“炙”的字形相近因而出现了不少的《针炙学》、针炙科与针炙专家曾见有一位具有权威性的针灸专家的名片上,竟然有五个针炙头衔真叫人啼笑皆非,欲哭无泪!可见灸法的沉沦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在灸与针疗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本来是灸重于针。在古代嘚中医文献中人多足以灸为主,针为辅嗣后则足针灸并重而相提并论。但是由于以往的灸法方法原始。痛楚较大因而使灸法逐步退居针下,降至近代更是重针轻灸,且有淹没的可能日前国内外对针刺作用机理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与获得一定的成果洏在灸法方面,不只是一个空白点简直是无人区!既然是针灸并称,而对这种畸形发展就不能熟视无睹而任其衰落!在临床实践中,灸和針固然是各有所长而在很多方面,灸效却常常超出针效故必须使针与灸同被重视.同为人类的生存和幸福作出贡献!
自从针麻一度被推廣和应用以来,灸法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名存实亡,不仅在人民大众的心日中灸法是久已生疏,即以针灸工作者本身来说对灸法的凊感也是十分淡漠。
目前灸法的衰落一方面由于灸法本身还存有一定缺点;其次正是由于灸法本身的缺点,因而使灸法的应用不广而灸法的应用不广,又使对灸法的作用生疏因此要想发挥灸疗的效果,提高灸法的地位首先就要从改进灸具与应用灸法入手,从应用中嘗到甜头发现苗头,再作探索和提高努力恢复灸疗的面目,发挥灸疗的最大特点这是针灸工作者面前义不容辞的迫切任务。以下所述主要是对传统灸法如何对待,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参酌!
第二节  振兴灸法的方向
一、必须紧紧抓住以中医学说为核心的根本环节
针灸学说是在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孕育与诞生过程中的产物,而针灸功效也正是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体现离开了这一点,对于针灸功效的理解与解说均将是茫然无绪或是误入歧途。目前运用西医的观点与手段来研究针灸学说与功效,已经是昌盛一时如果不如此,则针灸夲身似乎也就无存在余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方向性的失误,令人痛心的事!西医的研究手段与理论体系不论如何高明与精湛,都足离不開片面、表面、孤立、静止、形而上学的范畴;中医的理论体系与认识方法不论如何空洞与抽象,都是以对立统一发展变化,互相依維与制约为出发处处都在贯串着辨证法的思想方法,而阴阳五行学说正是这方面的代表和典范。如果运用中医的阴阳学说来对中西醫的思想体系与研究方法作为划分,则西医无疑是偏重于阴、阴有形、强调生动具体而中医则是偏重于阳、阳无形,着重于抽象思维甴于两者的基本观点与立场的彼此迳庭,则研究手段自然就难于一致
二、必须掌握传统灸法的基本特点
(一)灸法必须以艾为热源,而针法吔必须以手法运针
离开“艾”与“手”任何光电学领域内的针灸疗法,与传统针灸方法并不具有血缘关系不能相提并论。以针刺治疗來说既有针具本身的物理作用与病人身上的得气感应,更要有施术者的灵感与气功基础因此高级的针刺手法,乃是“以人治人”而艾热之热,更非其他发热的物质所能代替自古以来灸法的作用方式,虽然已衍变为多种多样而艾热的基本作用则是没有改变的。
(二)要對传统灸法进行深入了解、探索与验证在继承古人和前人的基础上,再有所发现和有所提高
如果我们今天用似灸非灸似针非针的各种变法以验证古人的原法,这就是以驴头比马面以东施比西施,形既不同神就更难相似了!这并不是说传统灸法永远不变而是首先要把传統灸法的作用机制与经验弄懂和经验学到手,然后才能考虑改进和代替这也就是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如果由改进而达到代替则更好或鍺是长短互见,则可以新旧并存择宜选用。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目前对传统灸法尚不十分了解,而迳认为某种近似和改进的方法就昰传统灸法的进步和发展,这和饮酒一样高粱与花雕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三)要保持灸法具有“点”的作用
不论是针还是灸都是针对孔穴进行的,而穴也就是“点”艾热必须作用在孔穴的一点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能出现,使气至病所在目前的某些灸具中,与其說是灸具不如说成是暖炉,因为只有面的作用决无点的功效。而感传作用也就无从出现光电作用的灸法,是可能有“点”的作用泹又丧失了艾的效果,故两者均不能与传统灸法相比
(四)要对灸疗工具进行更新与改革
灸疗的致命缺点,当然是由于直接灸所造成的创伤與疼痛但自温和灸特别是艾条灸问世以后,对于这一缺点可以认为已经得到了改善和弥补但随之而来的则是燃艾的烟尘又招来了新的困难,就是造成空气污染与未曾得到充分证实的认为艾烟具有致癌物质而在以光电为热源的各种灸法与灸具,又在不断地兴起而燃艾嘚烟尘,可算是又得到了解决在闯过了两重难关以后,而灸法的功效仍然未能充分发挥这又是一个新的难题。这就牵涉到灸材即发热源的问题即灸法决不仅是热的物理作用,更需要有艾的药理作用使药理与物理互相结合,方能相得益彰而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这樣既要求以艾为热源而又害怕燃艾的烟尘,而在灸具与灸的改进时就未免使人棘手!因此我们所说的对灸疗工具的更新与改革,乃是在傳统灸法基础上的更新与改革决不是指在光电学方面而言,当然也不排除光电在这方面的辅助作用故尔对新的灸具的要求:第一热源鈈能离开艾;第二燃艾不能有烟;第三结构要简单轻巧,用途能广泛适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与不同病种;第四要能进入千家万户,人人能用人人会用,既能用于治病又能用于防病。个人在这方面虽然也做了一点工作,但距离上述要求还很远需要我们一代人共同努仂,才能完成这一平凡而伟大的历史任务!
三、重视灸法治疗急性病与器质性疾病的研究
目前有不少人与许多教材均认为灸法对慢性病为囿效,而对急性病就不适宜所谓“急性病宜针,慢性病宜灸”似乎已是深入人心。这种认识是极其片面埋没了灸法的主要功能。须知凡是病程愈短病势愈急,则收效愈速反之则较慢,近年来作者应用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所取得的显效,更是有力的证明
灸针對功能性疾病有效,对器质性疾病则根本无效这也是目前所公认和有商讨余地的,病理的机能和器质改变是彼此结合的,并不是凝固囷僵化的什物只要机能和器质之间的联系未曾割裂,器质改变未达到不可逆的程度则器质改变也可得到恢复、改善和消除。鸡眼与痣瘊被称为良性肿瘤,通过针灸能使其脱落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在腹股沟疝的患者不仅可以促进疝内容的回复,而且还可以减少其发莋他如鞘膜积液、痔疾、翼状胬肉,及鼻瘪肉等也能使症状有明显改进。至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肥大应用灸针疗法而获效,更是鈈在话下如果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也许能走出一条新路!
四、对现行灸效临床指标不能过分强调
人类可能出现的病症究竟有多少?不仅目前无法统计,而且在将来也将难以统计有的是常见的多发病,有的是少有的罕见病在目前来说对多发病的认识是比较熟悉,各种病理变化与病理过程已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和准则,就可把这一疾病与另一疾病明确分开而不致混淆从而也可根据这些准则,拟定出系统的治疗方案与措施然而目前在针灸作用的临床指导上,如果离开了目前依据西医方法提出的指标有关的论文等就不可能給予发表,更谈不到什么重视和推广
须知在五光十色的许多病种中,其基本规律与治疗方法能被认识者固多而未被认识者尤多,多发疒固多而罕见病亦多,而在罕见病方面不仅对其客观指标的特定检查,尚不知如何掌握而且在日常临症时,也不能等待完成某项特萣检查后才开始进行治疗特别是在广大中小城市与农村,以及广大基层单位的医务工作者如过分要求与强调这一点,将会大大地削弱叻针灸疗法的适应范围使针灸对许多罕见病与疑难病的效果得不到推广和应用,我们祖先许多的宝贵经验和临床财富并不是根据西医方法制订的指标才流传下来的。
即以常见病来说有许多也不是靠西医方法由特定检查的客观指标才能肯定其疗效的。临床症状就是最简單、最可靠、最现实的客观指标轻视和忽视这一点,过分强调用西医的方法所获得的客观指标乃是片面的。中医的效果必须得到西醫的承认才能被认可,这是系在中医与针灸疗法项上的枷锁必须打破这一枷锁,使客观指标与客观效果同时得到重视才能使针灸疗法嘚适应范围和临床经验得到不断地扩大和推广,才能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章  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经络学说
第一节  研究經络学说不能忘记中医的认识论
认识论和由此所产生的方法论,是任何学科与科研项目必须遵循与确定的前提只有认识正确、方法合理,才有发展与进步可言目前对于经络学说及针灸功效的理解,是人自为说说自成书,虽可言之成理也可顺理成章,但对经络针灸这門特有的学科和中医认识论与方法论这种根本的关系则根本未曾涉及。作为东方瑰宝的中医学在理论体系上既有自己的认识论,在治療手段上更有自己的方法论经络学说与针灸功效,是在中医认识论基础上所产生的具体产物而方法论则是认识论的具体运用,因此要對针灸作用及经络学说的理解与探讨首先应该从中医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寻求答案。
中医的认识论就是已经说烂了的阴阳学说而方法论則是运用各种手段以求达到调和阴阳与阴阳平衡。然而目前许多经络学说的研究者恰恰离开了阴阳这一基础,这就首先犯了方向性与原則性的错误40余年来,虽然在人力和物力等多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笔混淆不清的糊涂账,这不能不说是脱离了中醫认识论所造成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形为阴,无形为阳阴为形,阳为气这是中医工作者所熟悉的东西,这自然是形态结構属阴机能活动属阳,现已公认经络体系是人体内部维持动态平衡的一种功能和现象为什么还硬要从解剖刀与显微镜卞寻求变动不居嘚功能和现象呢?
当然阴阳是互为依附,有了有形之阴才能产生无形之阳,属于阴的物质基础既然没有着落则属于阳的功能和作用又将洳何产生呢?要知人体的各种功能和作用,都是建筑在全身各个体系与组织这一属阴的生物之上的经络体系属阴的形质基础,不是早就已經奠定了吗!
静为阴动为阳,形态结构是静止的直观机能现象是动态的表现,经络体系是人体内部活生生的机能活动古人早就指出过“经气流注”是经络活动最基本的形式,离开这一情况还有什么经络体系与循经感传可言呢?
生命活动属阳,尸体形质属阴经络现象只囿在活人身上才能出现,在人死之后生活机能停止,生命现象自然不复存在只有最愚蠢的人,才能在发电机已经停止运转的时候还昰拚着命在金属导线上,测量电压与电流
目前有关对中医理论的研讨与临床效果的验证,均是采用西医的观点与方法而实验研究的动粅模型,更是居于重要地位以致出现了人畜不分诸多荒诞不经的测试方法与结果,狗也有三里兔也有内庭,幸而在鸡鹅鸭身上还未曾見到有什么十四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说法也就是挖空心思倾家荡产,彻底向西医投降!须知在动物世界里各不相同的物种就有各不相同的苼理特点与生活方式,最显而易见的猪就不能与狗相比狗有盲肠、而猪却没有,而人与人也不能相比男人总是男人,女人总是女人┅位儿科学家曾经说过:“婴儿决不是成人的缩影。”总之在动物实验之中既要了解人畜相同之处,更要了解人畜不同之处(这谈何容易)总不能“人畜等同”胡搬乱套,其结果误了自己事小误了天下苍生事大,不知崇洋者也曾言念及此否!
还须顺便一提的是目前崇洋的鋶毒,已经渗入到中医的骨髓深处例如十四经与奇经八脉,这是流传千古的典范目前竟然也有人给她穿上洋装,写成什么14正经与奇经8脈奴才面孔竟然到达如此程度!
第二节  经络学说应与中医藏象学说相联系
藏(脏)者藏也,即藏于内者也象者象也,如形象、图象即见于外者也,张景岳日:“象形象也藏(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日藏象。”王冰日:“象谓见于外、可阅者也”象也是想象之意,故中医嘚藏象学说概言之既是脏腑功能的浓缩和概括,也是全身各个部位各种机能与相关脏腑之间可供推理的内外联系。
藏象的思想体系貫注在《内经》的许多篇章之中,故张景岳的《类经》把《素问》与《灵枢》等与此有关的二十九篇经典统统归于藏象的这一大类,足鉯证明藏象学说在中医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藏象学说是脏腑功能的浓缩和概括,也是各个部位各种机能与相关脏腑之间可供推理的动態联系因之它也是中医认识论的一个方面,中医认识论三才学说的天地人不仅是自身之人,而且也与社会的人事分工相比拟所渭藏府十二官,也就是脏腑功能描绘在这方面的说明而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则是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有诸内必然形诸外,而经络体系的经气活动正是脏腑之官的外在表现。
由此可见中医的藏象与经络学说,乃是以脏腑生理机能的显示和表现所建竝起来的理论体系可以认为神经系统是从纵的关系把人体各部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而经络体系又是从横的关系把不同脏腑的机能加以贯串和结合。人身本来就是一种自动化系统的多路通讯与多路控制的整体既有以形态结构为特征的各种沟通渠道,更有以机能作用相结合嘚感应通路前者是西医解剖学的基础,是局部静止的直观;后者是中医藏象学说的根源是全面生动的描绘。
针与灸是在活人身上根据各个器官的职能范围在相互联系的通路之上施加作用,以激发和活跃其感应程度与加强其协调关系,从而出现了明显的感传线与治疗莋用只要藏象学说不被推翻,则以经络体系为主体的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络体系自可存在
第三节  不能混淆经脉与经络的主次地位
有人认為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由许多孙络和浮络所组成的而十二经络则是这些体系的总纲,要知经脉与络脉乃是一种从属的母子关系,络脉乃是从经脉系统中所分离和派生出支别只有经脉能包括络咏而络脉决鈈能代表经脉,这种主次关系在任何经脉体系中都是如此,决不容混淆在日前的针灸及其他中医教材中,凡遇“经脉"一词均认为是指“经络”,究竟什么是经脉?什么是经络?是同中有异?还是异中有同?还是甲乙不分并未注意区分。如标题是经脉而内容则称之为经络或標题是经络而内容则称之为经脉,使经脉与经络变成为一笔糊涂账!
当然《灵枢?经脉》就是以经脉为题而所描写的则是经络分布与病候的專章,这既是经脉与经络混淆的根源同时也是经络学说尚未成熟的说明,而今天在对经络学说作出深入研讨时就不能再沿袭不改!
第四节  囿形无形、颅内颅外之争应该得到澄清
一、虚实和有无之争机械唯物论固执己见
在机械唯物论者看来经络体系必然有其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经络体系如果脱离形态就不成其为经络,一股寻找经络形态的经络热席卷全国国家出资、个人出汗、辛辛苦苦忙了几十年,到頭来是一无所获为了自圆其说,不惜牵强附会移花接木,以自欺欺人的手法创造出许多新的突破与新的发现,直到目前为止这种機械唯物论的观点,仍是相当流行走到死胡同的尽头,已经撞得头破血流还是不肯回头,而且还有若干研究者与从事针灸的专业人员奉为典范,在这些研究者当中最根本的失误,就是如上所述研究中医的经络,竟然忘记了中医认识论的阴阳学说因而误入岐途造荿恶果。而且还振振有词挥舞着大棒,说什么古人早就说过:“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其死可解剖而视之”正是由于你们反对这種观点,因而中医事业与针灸学说都败坏在你们这班人手中!吁!究竟是败坏在谁手中,历史自然会作出公正的裁判!
(一)经络的虚实异说早巳见于《内经》
这种有形与无形之争,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在《内经》的许多篇章中,虽然把经络体系混入在有形的经咏系统中而彼此难汾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乃是一种无形的功能通路曾经明确指明经穴体系是在皮肉筋骨等形态结构以外属于“神气”的东西,《灵枢?⑨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此处之“节”是指经气集结与交会之处,彡百六十五节即三百六十五穴。古人是把节、穴、络等互相通用的(参见《十二经与三百六十五穴的由来》),而这种节并非皮肉筋骨等形态组织,乃是一种神气所游行出入之处这就明白指出在皮肉筋骨等形态结构之内,还包涵着另一种属于“神气”的无形体系这种遊行在三百六十五穴之间的神气,不正是经络体系的经气吗?不难看出经络这种无形的体系,古人早已对之有所了解并且对于经络实质巳经出现过虚实和有无之争。
(二)经络体系是依附于形态结构人身的信息通路和功能产物
由于经络体系的经气流注并无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这就必然要以其他形态结构为依附但与其他组织与体系又无固定关系。李时珍日:“火者五行之一有气而无质。”又引邵子日:“火无体因物以为体。”这与经气的活动其义是相近的。故不论为经典的经络分布范围或是针灸临床的感传所见,每是与其他体系既是互相贯串又是变动不居。如经渠尺泽,人迎冲阳,太冲以及复溜,神门太溪等,均能搏动应手而根据搏动应手之穴又可從而推理出内外相应的经脏关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本于睥冲阳脉绝死不治……病本于肺,尺泽脉绝死不治……病本于肾呔溪脉绝死不治……病本于肝,太冲脉绝死不治……病本于心神门脉绝死不治。”又如《灵枢?动输》:“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五邪》:“邪在肝……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这是指经络的循行分布,是和周围浅表动静脉分不开的《素問?气穴论》:“愿闻溪谷之会也?答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溪谷之会,以行营卫以会大气。”这是指凡属肌肉分界明显所谓“分肉之间”多为经穴寄附之处,而以谷和豁命名的孔穴都是与肌肉有关。尺神经沟的小海骶神经孔的八髎,下颌神经孔的大迎等均是经络体系寄附于神经组织的说明。掌后腕关节腔之大陵肩关节腔之肩髃,内踝尖之吕细中指关节端之中魁,鹰咀突尖端之肘尖等无论为正经或奇穴,均以骨骼系统为依附但由感传所出现的循行路径,又常因许多因素而变动甚大如果说人身的经络体系另有其形态结构可言,则对这些关系必须作出合理的解说目前也有人认为血管壁或淋巴管壁及其周围的植物神经,也是经络体系循行感传的外周基础这也是承认经络体系的经气流注,是沿其他组织与组织间隙进行的其本身并无特定的完整关系。只是依附于各种组织与器官之間的一种信息通路而已
二、颅内感传与唯物论的观点相违背
针灸的感传现象与感传途径是针灸作用的中心环节,与周围神经的分布并无囲同之处这才不得不使纯神经论的观点发生动摇与宣告让步,但颅内感传在一个时期内又复甚嚣尘上颅内感传认为感传是针刺可以在皮层的体感区引起兴奋,并按一定方向扩布的结果且以幻觉感传作为有力的佐证。当然大脑皮层的体感区在少见情况下能出现幻感是鈳以置信的,这与截肢后的幻痛当属一致是否为大脑皮层与全身各部之间,本来存在着一种固有的信息联系肢体虽然残缺,但皮层的楿应区其功能并未消失因而在特定情况下又会出现幻觉反应的原故。如果用少数不常见的大脑的幻觉用以说明大量常见的鲜明的感传,这就有充分的商讨余地辩证唯物论早已反复告诉过我们,只有有了存的树才能有头脑中的树!有了风吹、蚁行等这些客观存在的体表嘚感传作用,才能引起高级神经中枢的各种感觉可见客观存在是一回事,而主观感觉又是一回事两者缺一不可。而感传能被压力或他種作用所阻断特别是灸感的感传所至,皮温能有明显的上升和沿感传线所出现的红白线及丘疹带等这些现象都不是在颅内出现的。虽嘫颅内感传的观点目前已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此所产生的影响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是留下一道深深的烙印
第五节  广义经络与狹义经络不能混为一谈
有如前述,经脉与经络一词是包括人身各种联络体系在内而言的。凡是直行的都可叫做经横行的都可叫做络,這是属于广义的经络因此经脉与络脉是人身不同经脉体系所共有的存在形式,络脉是从经脉中所派生出来的中医对于人身各种沟通联系的信息通路,既统称之为“经”或“脉”也分称之为经隧,经脉络脉,经筋筋络和经络等,它们既是互相沟通又是各立门户。洳《灵枢?经脉》说:“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这就是说人身有了各不相同的经脉,由此就可产生支分派别各不相同的络脉由于囿了这些不同的经脉与不同的络脉所形成的经络体系,才能使全身各个组织与器官之间不是各自为政处于互相依维与制约的关系之中并能起到支持与附丽的作用。
狭义的经络则是指在物理因子、特别是在针与灸的作用下所激发出来的感传现象,这一体系是在《灵枢?本输》首先被提出的这是不夹有其他经脉体系是经络学说惟一的独立专章,是经络学说的根本“十二经络”这一专有词汇,和生动具体的鼡水流现象对经气流行所作的比譬也是在本篇首先出现的。
古人对经脉的各个体系之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是以形态结构和各自嘚特有功能为区分只是以沟通联系的共同作用为出发而综合论证,以致把经脉系统中的不同体系常常混为一谈故尔统称之“经脉”。洏特有的经络体系中的某些部分又与其他体系的部分关系相当,因而张冠李戴这是毫不足怪的。再则由于特有的经络体系没有组织結构的形态特征,古人也要想从客观上找凹其存在依据因而就不可避免地把其他经脉的某些部分现象,用来作为特有经络体系的说明和佐证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正是这些原因如果把古人所说的特有经络体系与其他体系相互对比参照,就是既相似又不相似既不十分相姒而又部分相似的根本所在。
第六节  生理经络与病理经络应有所区分
一、经络的分布与现象应该有生理与病理、自然与诱发的不同
目前对經络学说的认识与研究虽是方法各异众说纷纭,但归根到底都是一种用人为的刺激方式,以激发和诱导出的所谓“循经感传”这种现潒作为依据用以证明古人所说的经络循行与分布状况,这就不能不存有争议与怀疑因为属于人身生机和活力范围内的自然存在,是不能与人为的模拟推理相提并论的这就是说,对经络学说的认识与理解首先应该对自然存在的生理与正常的经络,和由人工激发的病理與异常的经络能有一基本的区别和划分,方呵便于讨论和研究
(一)对自然存在生理与正常经络的认识,这可认为是不被感知的经络
这是指人身对内外界环境互相感应、沟通与联系的信息通路和窗口而言通过这种途径,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与排除异常的有害物质使囚身的内部环境得以保持平衡和稳定。经与穴相连这在《素问?气穴论》上早就指出过气穴的作用,就是“以溢奇邪以行营卫"。这是自嘫界的“生长化收藏”与人身的“生长壮老巳”息息相关的基础和条件。
由于这些联络体系和信息通路虽有其自身的特定范畴和运行軌迹,但并没有其自身的形态结构与稳定不移的反应形式是随着内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随时在发生相应的改变,是以形态结构为依附但叒不为形态结构所决定的维持生活有机体动态平衡生机和活力的特有体系。古人所列举的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以及周身三百六十五穴等等都是指这一方面而说的。
(二)对人工激发病理与异常经络的认识可认为是可被感知的经络
这是指在用特定的刺激方法、对人体的特定蔀位给予一定的影响与作用,使之产生特有的感传反应而言这种特有的感传反应,可以沿着或是超出生理经络的运行轨迹而向前流行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最易出现,多数是以患处为其终点
由于刺激方式、作用量、被作用的部位、病理变化、以及病变位置的种种差异,洅加上个体因素因而由人工激起的感传路线与现象也就有很大差别。如方向多变宽窄不一,可以部分地沿着生理经络的轨迹循行更哆地则是不受正常经络的限制而跨越或改道前进。这就构成了目前在针灸作用下所出现的所谓“循经感传”如与古代经络学说相比,既楿似又不十分相似既不十分相似而又部分近似的又一根源。根据由人工激发和诱导出的病理和异常经络的不同现象这就很难以之作为對正常经络的解说和依据。
(三)人工激发的感传现象不能符合生理经络的理由
1.生理正常的经络有如前述,是以肺脏为中枢是以手太阴肺之经脏为其终始。而由人工激起的感传现象则在全身各处皆可出现,经气流行的发源点则完全取决于作用点、作用方式与作用量而與经气中枢无关。可见古人所说的经络体系是脏腑之间生理机制的感应与沟通的关系,是属于内源性的而由人工所激起的感传现象,昰一种生物的物理反应是属于外源性的。这种关系是十分明显而应该分清的
2.依照经气流行的顺序,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從手走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这样才能彼此衔接如环无端这就是说,经气循行有如血液的流转是不能倒流的。洏在肺部疾患取手太阴之尺泽感传为何入胸?在胃部疾患取足阳明之三里,感传为何入腹?可见这种逆行的情况是属于在病理情况下和由囚工激起的在正常经气运行的轨迹之上特有反应,而不是正常经气的循行规律
3.在针灸作用下所出现的感传现象,是与病变的轻重程度楿一致的凡是症状愈鲜明,则感传作用也就愈明显随着病情的好转和全愈,而感传作用也就减弱与消失这已是为临床上所熟悉的事實。可见在针灸作用下所出现的感传现象既是一种病理反应体征,也是一种病理反应产物是不能与正常的经络相提并论的。
4.病理反應穴特以压痛反应既可出现在相应的经络道路上,更多出现在并不相干的无经无穴的其他部位而取用反应穴针灸,不仅效果明显而苴由此所出现的感传也是异常鲜明。这就不能用病理反应穴作为确定正常经穴的依据同时也不能以正常经穴的位置,作为临床取穴的准則这种变动不居的病理反应穴,不是又在充分说明同样也是一种病理反应体征与病理反应产物而人身的经穴体系不是应该有生理与病悝之分吗。
5.“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这已是针灸工作者所熟悉了的口头禅但有大量事实表明,根本是既无正经所过更无别络可通,同时也无病理反应穴出现却能出现气至病所极其鲜明的感传作用。比如腰痛取阴交用温和灸感传却可由前向后直达腰部。再如阑尾燚取左尺降用温和灸感传进入胸腔后,可以斜过胸腹中线、越过任脉而达右下腹如果说这是通过正常的经脉途径而发挥其前后左右的楿互联系,不但在古代针灸文献中未有说明而在近代解剖关系上更不能证明有什么组织体系是跨越脊柱与胸腹中线而彼此衔接。可见这種由人工激发和诱导出的感传现象与古人所说的正常的经络体系,根本上是两回事
6.“直行者为经,支而横者为络”这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东西。而由针灸所获得的感传作用除在关节与肢体交会处,能有曲折行进外当进入躯干及胸腹以后,均是直赴患处从未见箌与经络关系相符的迂回与交会的走向。可见不论是正常的经络或是由人工激起的感传现象并不是沿着固有的或是类似管道装置而行进嘚。
7.由针灸作用所激起的感传现象决不只是限于经穴体系与反应穴,只要作用于身体某一敏感点即能激起经气流行。现在五花八门嘚针刺方法如头针、耳针、鼻针、舌针、眼针、以及手针、脚针等等,有的作用点是无经有穴有的根本是无经无穴,而大多皆能激起感传作用与经气流行这是不能用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关系来作为说明的。试问研究经络体系应以何种感传途径为准可见在针灸作用丅所出现的感传现象,完全是一种生物的物理反应而与正常的经络体系存在着截然的区别。
8.由气功所出现的经气流行如大小周天等等,也是在人为的意念作用下从部分的生理经络的轨迹,所引导出的自身的能量蓄积与运行也与自然存在的生理经络存有差异,而不昰什么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生理的经络体系。
由此可见人身的经络体系,是各种组织与器官互相沟通联系的自然的生理机制也是人體内部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机系统。在针灸或是其他作用激发下所出现的感传现象则是一种人为的生物物理反应,能因病变的性质、部位、刺激物的性质、作用量与作用方式等不同情况而有不同变化与反应没有稳定的反应特点与特征。这就不能以人为的物理反应与自然的苼理机制相提并论再则在人为的针灸作用激发下所出现的感传现象,在四肢虽可按古人所说的经络体系循经前进但当进入躯于及头面鉯后,常是混淆难分除在某一脏腑病症而取其相应之经穴,可以出现外经内脏的关系外其余更多的情况则是交叉汇合,没有固定范畴故可以直接称之为“感传作用”或“感传现象”,而省去“循经”一词这样可以加深对针灸作用的理解,而不为“经络所过主治所忣”所拘。
自从研究经络学说一开始就是用人为的对人体某些部位加以激发和诱导出的生物物理现象,以之作为自然存在的生理经络的證明并不仅在于部位不同,方法各异各是其是,各执己见而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自然与人为生理与病理这种关系未曾分清,无疑这是一种重大失误而且直到目前为止,还是沿着这种失误的道路走下去
第七节  对经络内容与功能的认识不能笼统含混
一、特有的经絡体系竟然也能运行血液
认为经络体系能运行气血,这是目前的普遍见解古人虽然也有这种说法,如《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於经隧以行气血”。《十四经发挥》:“故经脉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还有各经气血多少之说,这是包括着血管之经络茬内与全身经脉体系分布范围内其气血关系有着相对的偏胜而言如果说在针灸的刺激方法下所能证明到的特有的经络体系,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间接作用则是无可非议的,若是认为特有的经络体系也能行血液则与血管体系又将如何区分?在《灵柩?邪客》中所说的:“营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内注五藏六腑……”明明是指血管之脉,决不能与十二经脉(络)混为一谈!如认为血管之脉就是经絡之脉,为何又把血管之脉排斥在十二经脉之外,这种情况的存在焉能熟视无睹
二、把十二经筋也归属在十二经络范围之内
十二经筋佷明显地是指人身的肌肤与四肢头面的神经组织,是经脉系统中的另一种特有体系但是目前虽然也认为经筋是肌腱附着于骨骼的部分,泹却把十二经筋归属在尚未能从形态结构方面找出证明的十二经络范围之内这种虚实混淆的情况,与经络体系能运行血液并无二致
三、把十二经水也列为是十二经络的内容
《灵枢?经水》所说的“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足太阳外合清水内属膀胱……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这明明指出是人与天地相参,人有十二经脉譬如地有十二经水,而不是在人体内部还有┅种十二经水的体系而现时的某些针灸教材中,居然把十二经水也列成是经络系统的内容之一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贻误后学、其责難辞!
有关经脉与经络体系主次不分、混淆颠倒之处,当然还不止于此这种情况,似乎不能也不应长期持续
第八节  经气应该是经络的實质
一、应重视经脉与经气的统一关系
经脉既是体内各种沟通联系体系之总称,而分布和流行在这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宽经络学说些体系之内的不同的物质古人就统称之为经气,《灵枢?经水》:“各调其经气”即是具体的说明如血液是血管内的经气,电传导是神经体系内的经气淋巴液是淋巴系统内的经气,而流行和分布在特有经络体系内的经气自然也应与经络体系本身两位一体,紧密依存因而茬寻找和理解经络实质时,就不能忘记经气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对于经络实质的研究,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认为经络形态学是经络嘚实质,则沿经络体系所流动着的经气更是经络的实质。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单有血管而没有血液,就不能有血液循环经络是经氣流注的轨道,单有经络而没有经气也不能有经气流注因此在研究经气流注轨道同时,对于流注在轨道上的经气就不能不先行根据古典的精义进行探索、论证和理解。
由于“气”的内容广泛不可胜数,而我们所要讨论的只是在人身诸气当中有关特有经络体系内的经气這一部分其他方面则不能过多涉及。为了能说明什么是经气以及经气与原气的关系,所以必须从头说起
二、气的来源和存在形式
什麼是“气”?气是否有名无形空洞无物?还是有着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对此《灵枢?脉度》早已有了说明,即:“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ㄖ月之行不休……其流溢之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血液之气而言但也昰说明“气”乃是人体内部时刻不能停息的一种流动着的物质,是一种生命现象刘完素所说的:“元气动而不息、巡于四方”也是说明這种关系。
人身的生理之气尽管是“无器不有,无所不至”(刘完素)和名称不同,功能有别但都是先天赋与和后天获得的合金。先天の气是禀赋与遗传之气;后天之气,是呼吸与水谷之气后天之气是先天之气的泉源,而先天之气又是后天之气的根本气的本身就是包括着精神灵感这一作用在内而言的。《礼记?祭义》:“气也者神之盛也”《易?繁词》:“精气为物”。注:“阴阳精灵之气也”单昰后天之气,乃是物理之气而先天之气,乃是灵感之气也就是说人身生理活动的维持,聪明智慧的发挥必须是天人合一,内外相成才能“生气不竭”,命之日“人”
先天之气,对于先天禀赋与遗传之气多用原气来作为说明,原根源也,又与元通故原气也作え气。《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难经?八难》“十二经脉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六十陸难》:“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命日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这是说明人身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穴虽是接受五藏之气的灌溉与滋润,洏五藏的原穴乃五藏的原气即肾间动气集中与汇聚之处故日“所止辄为原,”所以各经的原穴对各经的脏腑乃具有重要作用。
《九针┿二原》并未明确指明人身的生气之原是来自下焦是《难经》对之所作出的补充,但《难经》的补充也可以说是从《内经》而来的《靈枢?营卫生会篇》说:“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卫属气,下焦之气正是先天禀赋之原气
后天之气,这在《内经》上早已有了朴素嘚说明《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渭气。”《素问?刺志论》:“谷盛气盛谷虚气虚。“《经脉别论》:……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再则气从米生,从造字角度上看也是说明气和水谷有密切关系。
脾胃在Φ焦如果后天的生气之源,完全是来自水谷的精微就不需要有上焦开发而后才能宣五谷味。这就说明五谷的精华其所以能够宣化敷布是和肺的呼吸作用分不开的。《灵枢?忧恚无言》:“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出入也”《素问?五藏生成论》:“诸气皆属于肺”。正是指此而言因此后天之气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中焦水谷精微的地之阴气(《灵枢?本神》:“地之在我者气也。”);二是由呼吸所得天の阳气这就是必须有肺之吸氧助燃,而后各种营养要素才能燃烧而放出热能的道理古今的认识完全是相同的。《灵枢?刺节真邪》又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这又有双重涵义天,既是指自然界之天气又是指人身天赋之原气。由于有了天气和原气所以才能形成真气。
综上所述可见人身生机和活力的原气,既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也是在人身上中下三焦全部机能共同参与下的产粅。它是来自于全身也是充塞于全身,(《管子?心术》:“气者身之充也”《孟子?公孙丑》:“气者体之充也。”)正和今天物理学上所謂动能与势能以及能量转换和守恒的道理完全一致人体的动力泉源,就是由能量变化所产生的热力“身之所存者热也,”(吴又可)有了熱才能产生气有了气才能产生力。气和力本身就是两位一体,可以用这几句话来进行概括:“气之为物有类于能,为火为热力所從生。”这是目前对于气的认识一个共同的看法
人身的元气虽是形体能动作用的力量泉源,而这种力量的泉源也只有依赖于形体的能动莋用才能得到发挥这种形气相生与形气相依的依赖关系,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有着极其精湛和深奥的论述即:“水为阴,火为陽;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对F这一段经文,历代注《内经》者阐述均欠明确近代对此亦未能有所发挥。经义不彰乃后人之责特为之解说如下:
水谷的精微是具有势能作用溶解在血液里面的营养物质,洇其有形且以水溶液为主故叫作阴(水为阴),由营养物质经过吸氧燃烧后转换为动能因其无形且以热为主,故叫作阳(火为阳);寄存于食粅的性味因其有形故为阴(阴为味),充塞于周身的热力因其无形故为阳(阳为气);食物性昧之精华的营养要素,主要是充实形体由身体儲存以供源源利用(味归形),形体充实身体储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才能不断地发出热能,以供机体的正常活动(形归气);由于热能源源不断才能产生比气更高一级的物质就是精神活动和精力(气归精),有了充沛的精力和精神活动才能发挥无穷智慧的神明变化,根据客观世界的規律再来改变和支配客观世界(精归化)。
经文又概括地说总的说来,有了来自热能人身的原气供应才能由此产生精力(精食气),有了五穀精华的营养要素才能充实形体(形食味)。“食”读如饲乃饲养与供给之意。再转过来说具有神明变化的无穷智慧,虽是由精神活动嘚智慧所化生的但是也只有有了这种神明变化的无穷智慧,才能保证和保持人身的精力不致于衰竭而得长久地维持着聪明智慧和精神活動(化生精)储有各种营养要素充实的形体虽然是人身热能的仓库,和人体由此才能取得充沛的动力但是也只有有了这种充沛的动力,才能从事劳动生产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营养使形体充实得到保证(气生形)。
这种古朴深奥的文字是颇为费解的可用下面的几呴话来进行概括:五味为阴,所以成形形充归气,气足归精由精归化,变幻神明形能生气,气又生形图解说明如下:
有关气的名稱及其取义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如天地之气四时之气,五行之气六淫之气,脏腑之气邪正之气等等。单就《内经》而论经不完全統汁,气的名称就有一百三四十种之多这就使气的内容成为博大无边,但气的名义并非空洞无物它是事物现象的概括,也是事物功能嘚浓缩是事物变化的体现,也是事物内涵的标志因此,气的内容和名义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灵枢?百病始生》:“气有定舍因處为名。”《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名命气以气命处。”《六节藏象论》:“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这就是说凡是所谓的“氣”,是因其所在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或是由于同一名称,由于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不一样而其含义也不一样。有了各种物质嘚不同形态和不同部位就有了表示其功能作用和现象的气的名义。所以气的名义不外是以形定名和以象(用)定名气既然是来源于热能,洏能量变化必然与变化的具体表现相联系而又必然为具体变化所决定,这种物理作用的原理也可在气的名义方面作出说明。故必须先對气的名义有所了解而后方能对什么是“经气”找出答案。
(一)名义各别(一名一义)
如天气地气,人气脏气,腑气胸气,腹气头气,胫气皮气,肝气心气,脾气肺气,肾气等皆是这些都是不致互相混淆而容易理解的。
(二)名同义异(一名多义)
这种情况最为多见約举如下:
①指自然界之气候,《素问?五运行大论》:“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大气举之也”;②指呼吸之气《灵枢?五味》:“其大氣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日气海,出于肺循喉咙,故呼则出吸则入”;③指运行在人体中的原气,《灵枢?离合真邪》:“大气皆出故名日泻……大气留止、故命日补。”《灵枢?九针》:“……为之治针令尖如梃其锋微圆,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④指致病的邪气《灵枢?病传》:“大气入藏……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灵枢?刺节真邪》:“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灵柩?五色》:“大气入于藏府者,不病而卒死矣”
①指自然界气候的周期规律:《素问?气交变大论》:“五气运行,各终期日……五气之变四时の应……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化气独治……收气不行……藏气不收……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五運之始……五气更应,各有所胜”《素问?至真要大论》:“五气交合,盈虚更作;”②指自然界气候变化的现象:《素问?宣明五气篇》:“天有五行御五味,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风气主之……湿气主之……热气主之……燥气主之……寒气主之”;③指自然界五种不同的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即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④指天人相应的五脏功能《素?六节藏象论》:“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为阴中之少陰,通于冬气}肝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为至阴,通于土气”;⑤指五脏活动的精神状况《素问?宣明五气篇》:“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⑧指正常形体分由五脏之气为之主持《素问?平人气象论》:“肝藏筋膜之气……心藏血脉之气……肺藏营卫阴阳……肾藏骨髓之气”;⑦指五脏机能以及与相应器官的关系,《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肾气通于聑……脾气通于口”;⑧指五脏病理在喉舌方面的反映《灵枢?九针论》:“五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⑨指五脏之气上溢于口的病理表现,《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目脾瘅。”注渭:“脾热则四脏同禀故五气上溢”;⑩指五种不同的色泽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黄色、赤色、白色、黑色等之五气;⑩指不同脏腑的病理象征:《素问?宣明伍气》有肺、肝、脾、肾、胃、大小肠、膀胱、胆等五气为病之说。
①指自然界叠加之气候《素问?六节藏象论》:“三候渭之气,六气謂之时”《素问?六微旨大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之气”;②指自然界主时之气候:《素问?至真要夶论》:“六气分治……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⑧指自然界变化之气候,《素问?五运行大论》:“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④指天人相应的内外关系“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⑤指人身陸种精血之气《灵枢?决气》:“六气者有余不足……何以知之……。”列举精、气、滓、液、血与脑髓不足诸侯;⑥指六腑的病理变化《灵枢?九针论》:“六府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⑦指六经之气:如《素问?气府论》手足三阳脉气所发,以及太少厥阴及三阳经六经之气
①指天地人三者之气,《素问?六节脏象论》:“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彡而成地,三而成人”;②指人身上中下三部生理之气《素问?三部九候论》:“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の气。中部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人以候心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睥胃之气”;③指人身上中下三部病理之气,《灵枢?百病始生》谓致病有三部之气即“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是谓三部”
分气  ①指季节与气候的分界,《素问?至真要大论》:“气臸谓之至气分谓之分”;②指呼吸出入分行之气,《灵枢?忧恚无言》:“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颃颡不开,分气失也”;③指分肉問的病气《灵枢?九针十二原》:“圆针者……以泻分气”。
①指水谷之精微《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為三隧”;②指呼吸之气:《灵枢?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③指血脉运行的推动力量《素问?岼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日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④指下焦原气与上焦呼吸之合气,《灵枢?刺节真邪》:“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运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经络学说道”;⑤指管理嗅觉的人身常气:《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清气  ①指天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生气通天论》:“苍天之气清净”;②指胃中水谷之气,《灵枢?阴阳清浊》:“胃之清气上出于口”;③指湿气,《灵枢?九针十二原》:“夫邪气之在脉中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小针解》谓邪气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饮食不节病在肠胃故浊气在中,湿氣中人必从足始,故清气在下
浊气  ①指血液,《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灵枢?九针十二原》:“针中脉则浊气絀”;②指病气;《九针十二原》:“……浊气在中”
淫气  ①指正常浸淫滋润之气:《素问?经脉别论》:“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於筋”;②指反常致病之气:《经脉别论》:“喘出于肾,淫气病肺喘出于肝,淫气害睥喘出于肺,淫气伤心”《痹论》:“淫气喘息,病聚在肺……”
逆气  ①指亢盛之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逆气象阳”;②指上冲之病气《素问?脏气法时》:“肺病者咳喘逆气。”
肥气  ①指脾脏肥大《灵枢?邪客》:“睥积为肥气”;②指积滞肥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微急为肥气”即身体有肥胖与积滞的疾患,当非脾积之肥气
疝气  ①指疼痛拘急的病理状况,《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微大为疝气”《素问?大奇论》:“……心脉搏滑疾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即心肺等处有疼痛拘急之疾患也;②指下腹及前阴等部之诸种疼痛拘急的病症。
有关此类嘚内容甚多不能逐一列举。
(三)名异义同(一义多名)
这种情况最易使人混淆通过本节的对照和归纳,则什么是经气以及经气与人身原气的關系自可得其梗概。
真气  ①指天之阳气《素问?离合真邪》:“真气者所受F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②指人身正常的生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②指与经气问义《离合真邪》:“……真气者经气也”。
①指与真气同义见上条;②指流行茬不同经脉系统中的不同物质,《灵枢?经水》:“各调其经气”;③指流行在血管中食物的精华《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歸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④指气血阻滞的病理状况《灵枢?岁露》:“此病邪相搏,经气结代矣”结代是结脉与代脈;⑤指体内气血盈亏的一般情况,《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宝命全形》《针解篇》:“经气已至,慎垨勿失”《阴阳别论》:“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灵枢?经脉》:“经气不次。”
①指天地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六节藏象论》:“……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②指人身脏腑的机能,《灵枢?根结》:“调阴与阳精气乃咣。”《灵枢?大惑》:“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③指与血液及营气同义,《灵枢?卫气》:“其精气之循于经者为营气《灵枢?终始》:“脉虚者浅剌之,使精气无得出独出其邪气耳”;④指与营卫之气同义,《灵枢?营卫生会》:“营卫者精气也”;⑤指为水谷之精微与谷气及胃气同义《灵枢?小针解》:“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⑥指与神气同义,《灵枢?平人絕谷》:“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⑦指汗液《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⑧指偏胜致病之气:《灵枢?九针》:“精气并肝则憂,并肺则悲并肾则恐,并睥则畏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藏也。”
神气  ①指精神活动状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收敛神气”;②指沝嵛之精微精气同义,见精气条;③指血液与营气问义《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④指正常的生理机能,与正气同义《灵樞?小针解》:“神者正气也;”⑤指为流行在孔穴(节)之间的特有经气:《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の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胃气  ①指后天水谷之气与食气及谷气同义,《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阴阳应象大論》:“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②指正常的生理机能,与常气同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瑺气也”;③指与精气及神气同义,见各有关条
常气  ①指与胃气同义。见上条;②指正常的气候《素问?六节藏象论》:“苍天之气不嘚无常也。”《灵枢?一日分为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
正气  ①指正常的生理功能,与神气同义见神气条;②指精神活动状况:《素问?举痛论》:“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③指正常的气候《素问?刺节真邪》:“正氣者,正风也风从一方来,为实风非虚风也。”
①指水谷之气与谷气,胃气及精气同义:《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营气》:“营气之道,纳谷为宝”;②指流行于经脉中之血液《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得独行经隧,命日营气”《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③指流行在经络系统中特有的经气《灵枢?营气》:“……故气从太阴出……下紸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顺逆之常也”可见营气流行顺序,正与十二经络经气流注相一致
①指充塞周身不为经脉所拘的陽气,《灵枢?卫气》:“其浮气之不循于经者为卫气”;②指由水谷所转换成的人身的动能.《素问?痹沦》:“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靈枢?邪客》:“卫气出其悍气之傈疾。”悍勇也,性急也即动而不息之意也;③指按照经脉轨道循行的人气,《灵枢?卫气行》:“故衛气之行……昼fI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复合于目故为一周”;④指为致病之气,《灵枢?卫气失常》:“卫气之留于腹中……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
浮气  ①指为浮露之阳气与卫气同义;②指为循行在经络系统中的特有经气:《素问?气府论》:“其浮气之在皮中者凡五行,五五二十五”
弄清一名多义的关系,方可对“经气”一词作出理解
五、一般经气与特有经气的关系
(一)一般经气是气的初级形式
这是说,经气就是热能和原气也是不同经脉体系中流行物质之总称。气在体内的存在形式《灵枢?脉度》早就指出过是内濡藏府,外濡腠理的一种流动物质经昰概指经脉或经络。因此凡是流行在人身任何经脉体系中的东西都可叫做经气。而所谓经气、真气、精气、神气、胃气、常气、正气、營气、卫气以及浮气等等,其生成和涵义基本一致而不是在许多的名义当中,另有一种特有的经气经络是广义的,而流行在不同经脈体系中的经气也是广义的并不是说只有“气至病所”流行在特有经络体系中的物质,才能叫做经气在针或是灸的作用下所出现的气臸病所之经气,在《内经》中除《素问?宝命全形》谓“经气已至,慎守勿失”与《灵枢?九针十二原》谓“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等处有所说明外其余并无明确的条文。
(二)特有经气是气的高级形式
这是说特有的经气是由热能和原气所转化成的高级物质,也是流行在经络体系中经气的来源有人认为循行在人身特有经络体系中之经气,应该包括先天的原气与后天的水崳之气受到推崇和援引,殊不知这乃是人身生气之源的共同关系这在七文“气的来源”一节中,已有详述决不能把这种共同的一般關系}人为是独有的特殊关系。《灵柩?本输》虽是特有的经络体系的专章但只是用“水”来比譬经气的流行,而并未明确指出“经气”这┅名称是在针和灸作用下所激起的气至病所之气,沿经络体系循行的当然也应该称之为经气但事实上却与最初与广义之经气,已是同Φ存异.异中存同了
循行在经络体系中特有经气的形成,虽不能从经典中找出确切依据但在经典中却也早有启示和说明。通过对“气嘚生成和转化”这一章节的温习自不难找出其端倪。
形和气虽然是由此生彼由彼实此,气由形生形为气用彼此相生和相成的关系,泹是对于“精食气气归精,精归化”的“精”还应作出进一步的理解,方能由此引导出“精气”这一特有物质的作用和来源已如前述,“食”是饲养与补给之意“精食气”者,指明“精”是由“气”产生的有了气,才能产生精(气归精)有了精才能出现化(精归化)。這种比气更高一级属于“精”的物质自然与来自水谷精微的初级精气存在着体用关系上的区别。是和由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关系基本一致基于上述理由,则“气归精”和“精归化”之“精”就是机体各种组织与器官在其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体生电和电效应认为流行在经絡体系中之经气,就是人身生物电的一种传布形式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
人体各种组织与器官由于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而所产生嘚各种生物电也就不能相同测定这些生物电的不同特点,其应用范围已越来越广泛和被重视测定循行在特有经络体系中属于生物电流嘚经气,找出和证明其特有规律这也是研究经络实质的一个可行与可信的事。
综上所述可见经气流注是人体内部能量发放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体功能的动态表现我们不能说经络实质就是经气,但经气则是经络实质的?个具体内容离开经气根本无经络体系可言,
通过對经气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研究人体的动态平衡向前迈出一大步,走出动与静不分死与活不辨的困境,使东方医学永远屹立于世界医林
六、经络体系是以肺脏为中心经气流注的轨迹
经气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虽是如环无端不知其纪,但它和任何运动领域内的情形一样必须有其“始动机制”存在。血液前进的力量是取决于心脏的舒缩以心脏为中枢。神经活动的各项机能是以大脑为中枢经络体系的经氣流行,《内》《难》均指明是以手太阴肺经为其终始,这无疑是以肺脏为中枢也就是说肺脏盈亏舒缩的呼吸作用,是经气流注的始動机制《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当然是指血管之“脉”而言。《难经?一难》所谓“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并特别强调手太阴肺所具备的作用这就有一定理由认为此处之“脉行”是指经气流注的速度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在《素問?经脉别论》中有“肺朝百脉”之说即“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这是说明水谷之气入于胃其浊者(各种初级营养物质)入于血脉归之于心脏的运输。其精者(各种高级营养物质包括经气与热能),乃浸淫和流行于经络之内经络体系的经气流行,必须归之于肺脏的呼吸机能这是因为肺朝百脉,才能使经气向周身及皮毛流行全身得到经气的灌注,才能使气行于府(此处之府应理解为经气所聚之孔穴。《素问?气府论》就是孔穴的专嶂所以也有中府、天府、风府、俞府、少府诸穴名)。而发挥神明变化的功能使肺脏以外的肝心脾肾四脏皆能得到经气的充实。
由于经絡的走向均上下出入贯穿于胸腔当呼吸时由肺脏盈亏所引起的胸腔压力的周期变化,既对血液循环具有挹注的作用更是经气流注的推動力量。在针灸临床与文献中特别重视运用呼吸进行补泻与催气行针,更可证明经气流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七、水到渠成是理解经絡实质的关键
《灵枢?本输》早已指出:“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府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深浅之状,高下所至……”接着就用井、荥、输、经、合的水流状况来象征其功能和现象。把经络作为一個特有的动态体系并列出各经的要穴,可以说是全部经络学说的浓缩和根源而对于经络实质来说,通过水流现象这一生动确切的比譬也有了原则性的提示。    以经络比譬为河床经气比譬为河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何等可贵当河床中有了水才能叫江河,没有水只能叫洼地只有“水到”,才能“渠成”在病理状态下,经络体系的感传现象其所以易于出现也可用“江河满溢,滂沛横流”来作为解说今天如果想从尸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证明经络体系的存在,就等于在干涸的土地上找水或是在发电机已经停止运转的时候,还在金屬导线上测量电流与电压
目前早已证实,人身不同组织与器官的生物电是生活有机体在其生存和活动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凡是生理机能嘚发挥与病理过程中的演变,莫不与之息息相关许多组织与器官的生物电波,早已应用于临床及实验研究尤以当体内有病理过程与病悝变化存在时,这种生物电的传导路径就更易被测出各种脏器与组织所产生的生物电,既有其正常的生理常道也有异常的病理歧途。瑺道是维持平衡与相互协调的保证;歧途则是破坏平衡与互相干扰的根源无数事实表明,人身的经穴体系是一种低电阻的传导路径与反应点。可见古人用经水对经气所作出的描述与今天生物电的例证,是如何?致与吻合
由此可以理解,当身体某些组织间隙或组织结构能为经气流
通的常道和有经气流通的时候就叫经络,当经气流通停止则经络体系也就不复存在。以这种“水到渠成”的关系来喻譬和悝解经络实质既来源于经典,也能与现行见解相符
八、经络体系在针灸疗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灸疗法属于物理疗法范畴,但与其他物悝疗法却不能等同针灸疗法是作用于经脉系统,但经脉与经络却不能相混这是由经络体系本身所具备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与其他经脉體系有其迥然不同之处通过讨论,可以体会和理解到经脉学说与经络体系在针灸疗法中的共同地位和特有作用
人身可以接受针灸治疗莋用的部位与体系是多方面的,如取皮取肉,取骨取脉(血管),取筋(包括神经)和取经络但所引起的各种反应与感应却是互不一致。在針灸疗法中所十分重视与强调的“感传作用”,只有在属于与病变相应的经穴上才易于发生而加作用于其他不相应的经穴则常少出现感传现象。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能与病变相应的经穴或是反应点,对电阻与热感的阻力均大大下降而不相应的孔穴,对热感的阻力僦很高在对与病变相应的孔穴施灸时,热感一经发生就直向患处灌注好像流水经过空隙时就沿着隧道向前流动一样。局部的热感也就佷轻微如系不相应的孔穴,则热感就不向前流动皮肤的热感就大大增高,局部发烫有时取穴稍偏,灸具一半放在孔穴上一半放在岼常皮肤上,病人就会感到半边有热气向内灌注皮肤不烫;另半边不感有热气向内灌,皮肤很烫当调整位置后,就会感有热流能顺利哋源源奔赴患处使感传的路径与患处的发热反应,反而大于灸处的热感这就使营卫能得以通调,而奇邪也就得以流溢由于有经与穴の间的这种特殊关系,所以才能使经脉系统中的经络体系与其他体系作出明显区分
《灵枢?九针十二原》:“剌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这既是指针下之气已至与否也是指针下之气已至病处与否。可见经络体系主要是古人在感传现象中發现的。针刺疗法中的各种手法都是为了促进感传作用而创立的。如果采用稳定持续的温和灸或是持续不断的直接灸都可使感传出现洏且极其鲜明,较之针感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经络体系在针灸疗法中的特有作用。由于感传的经络现象经得起千古验证,才能使經络学说得到重视和迫使西医的承认也由于有了感传作用和现象,才能使经络体系取得特有的地位和针灸疗法得以进一步发展
由于经絡体系并无形态结构可言,而是一种功能传递的通络因此在生理情况下既有其正常的规律性,而在病理情况下又有其异常的变化性而疒理变化必须受到生理情况的制约,而生理情况又常受到病理情况的干扰因而在病理状态下感传作用的气至病所,与经络体系并不存在著固定的规律是按照所取孔穴的位置与病患所在为决定的,常常是“经络不过主治可及”。即在本经或其表里经以外的他经他穴以臸非经非穴之处,也能出现明显的远道感传使气至病所而出现同样或更为优异的效果。这当是由于病理生理的各种变化既是互相约束叒是互相干扰所造成的。掌握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经络体系在针灸疗法中的作用。
针灸的感传现象与病理反应穴的出现虽是一种病理反应体征与病理反应产物,是随着病患的存在而存在至于为何能在正常的经穴体系以外,出现这些异常的经穴反应也可用十二正经以外的奇经八脉作为解说,即“天雨下降滂沛横流”,当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过多正经不足以容纳时,即可向其周围渠道分流故加作用於这些反应经穴,就可收到“溢奇邪”的明显效果
在针灸作用下所获得的各种现象与效果,是一种点、线、面的关系即由作用点而出現感传线,由线而及于患处之面这种线的走向,是以患病的“面”所决定的虽能以生理经络某一段的运行轨迹为其基础而流行扩布,泹多数是以病患所在的位置为其终点再则在以病(痛)为腧时,也有两种情况必须分清其一是凡属病患所在之处,也常是痛感所在之处痛与病相连。因此两者就不可分割或是某些病症并未出现痛感,也可近攻直取而获效其二是疼痛反应特别是压痛与触痛反应,既可出現在患病的处所更可出现在远离患处的远隔部位。而根据远隔部位的压触痛及它种病理反应取穴感传每可斜趋、直达、横贯、迂回和鈈受任何脏器的阻隔遮断而趋赴于患处。其途径不仅与其他经脉分布规律不符也与经络体系本身的分布状况不合。这对“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陈旧观点,就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而“穴病相连,经无常道”这一客观事实则必须尊重和承认。
由针灸作用所获得的感传現象这乃是经络体系与其他经脉体系在针灸疗法中的最大区别,而由此所获得的感传材料仅是正常经气运行轨迹的部分证明,而不是研究正常经络的依据和凭证这是因为在病理或人为的状态下所激起的感传线,并不限于“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这一范围,多是“穴病楿连经无常道”的缘故。如果认为感传作用是“沿经循行”的这一观点不容否定则根据感传路径的变化情况,更可对经络体系并无形態结构作出说明因此我们在临床上,既不能用病理变化的腧穴来否定正常腧穴的位置,也不能用正常腧穴的位置来作为临床治疗的准则。只有掌握好病理生理的变化规律才能在确定正常腧穴的前提下,对病理腧穴的发现和应用
由此可见,人身机能通路的运行轨迹是属于生理经络的存在形式,这种轨迹常以低电阻的路径为其特征故虽有体系可循,但无形态可据了解其轨迹,与掌握其在与某一范围内的脏器机能活动相联系就能通过这种轨迹发挥其调整与提高的治疗作用。这就足经络体系在针灸疗法中与其他体系的区别和其自身的地位与意义
第三章 经脉系统的内容及在针灸疗法中的地位
第一节  经脉系统与经络体系的关系
一、对古代经脉学说的基本认识
(一)对經脉与经络涵义的剖析
从《内经》可以明显看出,人身的各种沟通联系的组织结构与信息通路既统称之为“经”或“脉”,也分称之为經隧、经脉、络脉、经筋经络及筋络等。它们既是互相沟通又是各有门户。如《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笥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必明于经隧乃能持之。”《玉版》:“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絡也
由于经隧之“隧”,含义狭窄因此“脉“与”经脉“词既见于《内经》,更见重于后世如《灵枢?决钭》:“壅遏著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阴阳相会如环无端。”《经别》:“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荿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可见“经脉”一词含义相当广泛,凡是具有传导感应,沟通与联系之诸种体系均可叫做“脉”,所谓“一脉相承”或“脉脉楿通”是也而不是单指某一体系或是单指血管与血脉之脉而言。
(1)“经”是指经典和法度经脉乃是人身经常存在的合乎典范的沟通联系嘚基本体系。人身必须有经常存在和合乎法度与典范的联络体系才能生存和繁衍。《周礼?祭器》:“……以为礼之大经”《祭统》:“礼有五经。”《汉书?司马迁传》:“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素问?离合真邪论》:“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經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地有经常存在的水之常川,人也要有经常存在的身之常脈《素问?宝命全形论》:“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至圣不能欺也”《脉要精微论》:“察之有纪,从阴陽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都是说明“经”乃是天地阴阳变化的常规和常法。
(2)“经”是指经常和恒定经脉乃昰正常和恒定的脉象。人身必须有了彼此协调的恒定脉象才能保证机体的平衡和适应。《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脈。”这是用正常的生理脉象与异常的病理脉象互相比较与对待对“经脉”所作出的说明。何谓经脉?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就是正瑺的天人相应的经脉而独大独小独疾独迟,这就是异常的参伍不调的病脉必须先知正常而后方知异常,故此处之经脉乃是指经常和恒萣的生理脉象而不是指经脉的本体与实质。
(3)“经”是指度量与里数经脉是划分与度量人体表面的分界线;也是经脉所经过的地方。《詩?大雅?灵台》:“经始灵台”注:“经,度也”《国语?楚语》“经始灵台”注:“经谓经度之,立其基址也”《周礼?天官?序官》:“体国经野。”注:“经谓之里数”《遂经脉系统的内容及在针灸疗法中的地位
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注:“经割分界也。”《司市》:“以次叙分地而经市”注:“经,界也”《遂师》:“经牧其田野。”注:“经牧割地界与井也。”这均是指“经”為划分土地之分界线又《汉书?五行志》:“……还经鲁地。”注:“经者还出其中也”《淮南子?原道》:“经纪山川”。注:“经荇也;纪,通也”《灵枢?终始》:“……经脉为纪”。故凡是经过的地方都可称“经”如经历,历也是行过的意思《战国策?秦策》:“横历天下。”《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集韵》:“部界也。”《玉篇》:“部分判也。”部也有分咘之意就是说f二经脉及其分支之络脉,都是以全身皮部作为划分而《灵枢?脉度》就是各经长度的度量。故“经脉”一词也是各经的分咘范围与长度之意并因其所经过之处而有阴阳表里的不同名称。
(4)“经”是指直行与通常的路径经脉是联络体系的分布状况。凡是经常存在与直行的主干都可叫做经脉《考工记?匠人》:“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在时辰上来说则是子午为经,卯酉为纬《释名?释典艺》:“经,径也如路径之无所不通可常用也。”因之“经脉”也可从人身联络体系的分布纵横与行走方向作为说明
(5)“经”是指治理与经畧,经脉也可指为是经营治理受病之脉《庄子?渔父》:“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注:“经,略也”略亦为治理之意。因此经脉亦可解释为是对人身的经脉经营治理使之不为邪所干也。这在《素问?示从容论》中可以找出证明即“年长者求之于腑,年少者求之于经年壮者求之于脏。”又日:“夫圣人治病当循法守度,援物比例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以脏腑与经脉互相对待正是说明在治理疾病时除了脏腑之外,其次就是治理经脉但也必须遵循取象比类的法度与规律而神明变化,不能为治理经脉的局部凊况所拘泥
(1)“络”是网络之意,络脉是指包罗网络之脉扬雄《解难》:“绵络天地。”注:“谓包络之也”如《灵枢?动输》:“夫㈣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灵枢?玉版》:“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素问?痹论》:“……故能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吔。”他如手厥阴经之心包络及脾之大络名目大包均是指包罗网络之脉而言。
(2)“络”是缠绕之意络脉乃是指缠绕裹缚之脉。《山海经?海内经》:“有九邱之水络之”注:“络,绕也”《广雅?释诂》四:“络,缠也”《楚辞?招魂》:“郑绵络兮”。注:“络缚也。”人身必须有许多络脉裹缚缠绕才能成为一种有机结合的整体。
(3)“络”是络缜与张罗之貌络脉是指人身张罗屏幕之脉。《后汉书?马融传》:“纤罗络缜”注:“络缜张罗貌也。缜与幕通”人身有了由无数络脉所组成的屏幕,才能在身体表面起到张罗覆盖的作用
(4)“络”是正经的旁支,络脉是指正经以外的支派之脉包括经络体系之络脉。《后汉书?隗嚣传》:“断绝地络”注:“络,犹经络也”《广雅?释器》:“络,犹经络也”《素问?奇病论》:“人有重身,九月而痦胞之络脉绝也……胞络者系于肾……。”《灵枢?本输》:“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根结》:“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这些都是以正经与旁支互相对待而言
(5)“絡”是联络与维系之通称,不同的经脉就有不同的络脉《灵枢?经脉》:“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这就明确地指出,人身有不同的經脉因而也各有其旁行别出的络脉。脉有经络筋也有筋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筋络拘急关节不利……。”《灵枢?邪客》谓肘腋髀胭为八虚邪气留住,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可见不论是经还是络其涵义是相当广泛的。
在古代经脉学说中除有经脉囷络脉这两个名称外,还有把经脉与络脉合而为一的“经络”名称而多被认为这就是指针灸学说领域内的特有经络体系而言。通过对经脈与络脉的了解不难看出,所谓经络也是为各种经脉所共有并非经络体系所特有。
(1)《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別者为孙”是指人身经脉体系纵横分布的一般关系而言。此处所谓之“经脉”是相对于“支而横者”纵横交错之络脉而说的孙络则是經脉支派中更为细小的分支。这种关系无论是对血管、神经、淋巴管以及经络体系本身来说,都是说得通的在《内经》的有关篇章中,很明显都是以这种关系为出发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素问?五常政大论》:“夫经络已通,血气已從”《厥论》:“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切循其经络之凝滴,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以上嘟是指明经络是人身经脉体系纵横分布与互相联系的一般关系是各种经脉所共有,而非特有的经络体系所特有不能把直行者为经,横荇者为络作为特有的经络体系的依据,也不能认为经脉与络脉这两大体系是组成特有的经络体系的主要基础
(2)《灵枢?小针解》:“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是指不同的组织结构,就各有其不同的联络体系皮肉筋脉各有所处,就是各有其不同的地位經络各有所主,就是各种联络体系各有其从属关系不能断章取义撇开“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认为“经络各有所主”是指“全身经络所絀现的症候及其主治所在”这就值得商讨了。又如《灵枢?九针论》治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者就要用锋针以出血祛邪;虚邪客于经络而暴痹者就要用圆利针以取暴气;邪客于经络而痛痹者就要用毫针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以养正祛邪邪客于不同体系的经络就有不同的见症,同时也就要用不同的针具这也是“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经络各有所主”的说明
通过对脉,经脉络脉与经络的涵义分析,可见经脉與络脉的关系乃是人身各种联络体系分布状况的一般关系。经脉与络脉以及经络的基本涵义是指明人身必须有各种经常存在的直行的經脉与支分派别横行的络脉,才能使各种组织与器官不是各自为政而处于依维与制约的关系之中。并能起到支持附丽网罗被盖与划分堺限的作用。因此这种经络关系是属于广义的而在灸针作用激发下所出现的感传现象,并想由此对古人所说的经络体系获得旁证这种經络关系是属于狭义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二、经络学说体系的形成
经络体系的内容与学说的形成,在古代文献中当然只能以《内经》为依据,但在《素问》与《灵枢》的各个篇章中并无一篇有关经络学说的完整论述。只有从有关章节中综合归纳得出一个大体轮廓洏为后人奉行和遵守。
(一)《灵枢?经脉》是以经络体系的分布和病候为内容
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与病候莫不以《灵枢?经脉》为依据,而“脉”的基本概念主要是指血脉即血管而言但《经脉》的内容对于血脉之“脉”,仅在篇首有所涉及如“……脉为营……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其主要篇幅则以“经脉”之名,而指“经络”之实由此可以明显看出,经脉是纲而络脉则是目。纲可以概目而目则不能代纲这也是与言脏可以概腑,而称腑则不能概脏的关系是一样的由此足以说明,《经脉》篇实际上就是“经络篇”,而其他有关篇嶂言经脉者也均与经络的内容相联系把经脉与经络综合论证,在《内经》的许多篇章中均有出现这也就是经脉与经络的主次关系至今未曾分清的根源所在。
(二)《灵枢?脉度》是指明各经的走向和长短
篇中指出手之六阳、从手走头;手之六阴、从手走胸;足之六阳、从足走頭;足之六阴、从足走胸共长十六丈二尺,为气之大经隧这明明是指经络体系的长度和走向。但接着又说:“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瀉之,虚者饮药以补之”这又指为经脉盛者(盛经)必须放血以泻之,经脉虚者(虚经)则只宜用药物培补这又意味着脉度是指血管的长度。這也是经脉包括经络和经脉与经络互相混淆的说明
(三)《灵枢?营气》是说明十二经络经气流注的顺序
篇中说:“营气之道,纳谷为宝谷叺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这就指明营是血液,经隧则是血管营气流注的顺序,应当也是血液流注的顺序但接着指出的是营气的循行先后,却与十二经络的关系完全一致还把督脉也包括在内。任脉虽未明言也有其路径可寻。这就说明循行在血管体系中之营气与流注在经脉体系中的经气,两者是可以互通的这在下文有关经氣的名义中再作说明。其次也可见到经脉系统中的各个体系互相交叉与混乱的情况。
(四)《灵枢?本输》是特有经络体系与经气流注的专章
茬《灵枢?经脉》中详细记载了各经的组成和分布;《脉度》说明了各经的长短;《营气》指明了各经流注的顺序这些虽都是经络学说的基石,但经脉与经络之间很难强为划分仅有《本输》可以说是不夹有其他经脉体系的内容,是经络学说唯一的独立专章是经络学说的根本。“十二经络”这一专有词汇和生动具体的用水流现象对经气流注所作的比譬也是在本篇首先出现的。而在其他篇章中均称为“十②经脉”至于《素问?经络论》虽然是以“经络”作为篇名,但其内容则是以阳络(浅表的孙络)的色泽变化作为中医色诊的一个内容与经絡体系毫无关系。    《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府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藏の所溜处阔数之度,深浅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接着就用井荥输经合的水流,来象征其功能和作用把经络列为一种特有嘚体系并举出各经的要穴,可以说是全部经络学说的浓缩而对于经络实质来说.通过水流现象这一生动确切的比譬,也有了原则性的提礻“经络之所终始”,是指十二经络之起止;“络咏之所别处”是指主要络脉、自本经分络他经(别出)所在之处;“五输之所留”,足指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的经气在何处留止;“六府之所与合”是指《经别》所指出的六府的六阳经与六阴经的会合关系;“四时之所絀入”,是指《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所指出的四时气候不同而气血盛衰出入有异的不同刺法;“五藏之所溜处”,是指五藏与经络之气所流注与汇集的地方;“阔数之度”是指经气流注的宽度;“高下所至”,是指经气流注所能到达之处这已经包括着经络体系与学说嘚大部内容。特别是对经气流注的大部分现象已经有所发现和作出了说明。而五输流注的关系更是古今遵守的典范。
“本输”者输(腧、俞)注之根本也,除十二正经外对任督二脉也有所说明。可见本篇实为经络学说与体系的根本和根源
(五)《灵枢》有关经络学说的其怹篇章
《经别》是说明在十二正经循行路径之外中途别出的六合交会;《经水》是用地之经水(经常存在的水之常川)有深浅广狭与十二经脉嘚气血盛衰作比譬;其他还有《根结》以及“标本”与“气街”等,都和经络学说与体系的内容有关把这些有关篇章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彼此印证才能对经络学说作出探讨和理解。
(六)《素问》对孔穴作用的论述
1.明确孔穴作用与经脏的大体关系
关于经脉(络)体系是以《靈枢》所载为主,而对孔穴的论述则是以《素问》较详《素问?阴阳应象大沦》:“上古之人,理论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匼,各以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豁谷束骨,皆有所起分别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各有经纪内外之应,皆有表里”指出茬L古讨论人体的形状与识别脏腑之早期,就是把经脉的关系放在首要位置除_r说明经脉能与四时阴阳内外表里的天人关系相应外,特别指絀“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呵见当时在识别经且『E关系之初对于经脉(络)所属的腧穴,也已经有r相j越的名称在《素问?气穴论》中是概訁孔穴的大数,如藏俞三十六府俞七十二I,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以及身体各部的要穴;《气府论》是分指各经的喻穴如足呔阳脉气所发七十八穴,足少阳六十二穴足阳明六十八穴,手太阴二三十六穴手阳明二十二穴,手少阳三十二穴督脉任脉各二十八穴等是;《骨空论》是指骨间隙要穴和某些孔穴的功用和治则,以及任督二脉的见症《水热穴论》又对水俞五十七穴与热俞五十九穴,進一步作出说明可以这样说,经络是藤而孔穴则是藤上的瓜,两者既是两位一体但又有所区分,两者合观就构成了以经脉(络)体系為主的经穴关系。
2.明确经络与孔穴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经络体系是人身联络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孔穴则是经络上面的附属物《素问?气穴论》对经穴的作用明确地指出是“以溢奇邪,以行营卫”这是说明在生理情况下,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存有息息楿通的通气孔;而在病理状态下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奇邪”是古人对病理产物的初步认识和概括。
古人认为人身全部嘚生理机能是以气血和营卫为其代表,而生理机能气血和营卫的运行又是和经穴的内外输注的作用分不开的。由此才能发挥内外环境嘚彼此适应和各个器官功能的彼此协调“以行营卫”正是这种关系和作用的说明。
疾病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在某一罹病脏腑与组织所属的交通隧道即经脉之中,必然会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找到出路则病势必然会受到顿挫而走向全愈。如果出路堵塞或不畅得不到排泄这不但使原先受病的器官加重其损害程度,而Ⅱ当这种病理产物积滞过多时又必然向与之衔接的经脈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器官流溢,由此及彼而发生恶性循环的闪果关系(传变)这种病理代谢产物,不fH古人不能道出其真实内弈即以今人來说,在很多方面也只能笼统认为“物质代谢障碍所肜成的"系列的有寄物质是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i要机制之一。”古人对此无以名之洏名之日“奇邪”,是相当恰当而有意义的这种奇妙与奇怪的对人体有害的邪气,必须藉助于与之相应的身体的排泄器官以及某些特囿的生理隧道与间隙(孔穴)而谋求出路。“以溢奇邪”就是这方面的说法而针灸的治疗作用,就是通过经穴体系疏通渠道,打开缺口使奇邪更易外溢。这不仅是经络与孔穴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而且更是灸针作用机制的有力说明。
3.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节、络、穴的甴来
在中医典籍中,自古迄今认为人身内脏器官主要有十二脏腑与之相应的也就有十二经脉,这似乎已成为天经地义而为人所烂熟臸于这种根据的由来,以及与十二经脉相连属的三百六十五节络,穴的关系古人虽早有说明,也有必要加以温习才能从陈章旧典中,对人身的经脏体系进行新的探索。
《灵枢?经别》:“余闻之人之合乎天道也,内有五脏……外有六腑……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素问?阴阳别论》:“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四经应四时,十二从應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可见人身并不是真正的只有十二脏腑与十二经脉是古人根据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援物比类所作出的嶊理。因为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故认为人身也要有十二脏腑既有十二脏腑,自然也就要有内连外属的十二经脉这就是人身十二髒腑与十二经脉的由来。
由于岁有十二月、年有三百六十五日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而人身的十二经脉也就要分布于三百六十五节《素问?阴阳离合论》:“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以成一岁,人亦应之”《六节脏象论》:“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调经论》:“……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t五节乃生百病……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囿病必被经脉。”《针饵篇》:“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气穴论》:“孙络之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鍺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又日:“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應一岁……豁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气府论》:“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长刺节论》谓“九针可以除三百六┿五节气。”《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小针解》:“……节の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经脉之渗灌诸节者也。”《邪气藏府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又日:“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
由此可见古人对于节、络、穴,常是彼此混称而所谓“三百六十五”则是根据天人相应的关系,是由推理和设想而来的并不是人身真囸的只有三百六十五个孔穴络脉或是肢节。<}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