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服务人员应如何巧妙运用人体构造学、色彩学等实用的美学基本原理, 穿出自

1.《3D电影摄影基本技术操作参数的選择与计算方法》

2.《3D立体摄影》沙雅魔鬼林-朱钢

1.《顶尖视觉创意》.[德]马利奥·普里肯.扫描版

2.《摄影艺术与设计创意手册》

1.《鸟类摄影的艺術》

1.《爱孩子爱摄影》(儿童摄影)

3.《数码摄影工坊—儿童摄影》

1.《7天学摄影——单反摄影轻松入门》

2.《08单反数码相机实拍60解》

3.《HDR高动态风咣摄影》

4.《POCO摄影教程教你用黑卡术拍风光大片》

5.《纯影调-黑白摄影的艺术与魅力》

6.《从P档到M档8步改变摄影菜鸟》

7.《单反数码摄影专家技法》

8.《等待光线_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

9.《等待光线》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

10.《风光的精要光线的捕捉与凋刻》

11.《风光摄影100法》

12.《风咣摄影解析——塞罕坝》

13.《风光摄影论文摄影作品欣赏论文》

14.《风光摄影如何达到照片整体的均衡-实例教程》

15.《风光摄影师的秘密武器-GND滤鏡使用初探》

17.《风景摄影完全攻略》

18.《风景摄影用光与构图》

19.《浮光掠影.摄影笔记》

20.《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

21.《旅游数码摄影完全攻略》

22.《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_人物摄影》

23.《全天候摄影大师技法》

25.《摄影大师的户外拍摄秘诀》

26.《世界顶级摄影大师颠峰作品诞生记:风咣》

27.《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28.《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29.《数码摄影技艺丛书-风光摄影》

30.《数码摄影进阶》

31.《数码摄影实拍技法宝典》

32.《数码攝影完美曝光技法》

33.《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

34.《特写镜头中自然》

35.《自然摄影世界顶级数码摄影专家秘技》

36.《自嘫摄影野外指南》

2.《自然风景摄影实例指南丛书》

1.《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

2.《黑白摄影的精髓_浅析安塞尔_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系》

3.《黑白摄影艺术的影调美》

6.《全新黑白摄影教程》

1.《婚礼摄影实战指南》

2.《婚礼摄影幸福攻略》

3.《婚纱摄影8问-拍婚纱照注意事项》

5.《婚纱摄影技术步骤专为摄影师设计》

6.《婚纱摄影美姿精选POSE500》

10.创意婚礼策划方案与30个创意时尚

11.婚礼当天流程表(详细版)

12.婚庆公司完美婚庆策划方案

2.《人攵摄影指导禅的写实与写意》

1.《尼泊尔·中部地区摄影攻略》

2.《中国古建筑摄影指南》

1.《10旅行摄影技巧》

2.《川藏线旅游摄影》

3.《行摄中国:摄影人心目中最美的地方》

4.《户外摄影,你需要拍摄令人惊叹的图像所用的数码相机2013》

5.《旅行摄影大师班》

6.《旅游摄影必备手册》

7.《旅遊数码摄影完全攻略》

1.《世界传世人体摄影》

2.《国际人体摄影教程》

3.《精品人体摄影教程》

4.《人x体艺术摄影布光教程》

5.《人体敏感部位摄影技巧》

7.《人体摄影拍摄技法》

8.《约翰·弗里曼人体摄影教程》

1.《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

1.《人像写真摄影圣经》

2. [美少女外拍动作图解100]

3.《DSLR人潒摄影实战宝典》

4.《巅峰摄影:完美人像这样拍》

5.《韩国靓丽人像拍摄秘诀》

7.《黑白时尚波兰摄影师镜头下的性感美女》

8.《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

9.《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

10.《黄天仁的美女摄影秘籍大公开》

11.《教你拍出惬意环境人像-实例教程》

12.《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_人粅摄影》

13.《美国肖像摄影影室灯布光案例》

14.《美女写真摄影诀窍完全解说》

15.《名家传道108个人像摄影秘笈》

16.《女像摄影进阶》

17.《拍我72变-靓丽囚像拍摄秘诀》

18.《群像人像摄影手册》

19.《人物摄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

20.《人物摄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

21.《人像摄影:光與型的秘密》

22.《人像摄影宝典:构图.用光.修饰》

23.《人像摄影构图技巧》

24.《人像润饰技巧——、修型、》

25.《人像摄影教室》

26.《人像摄影手册.數码和胶片摄影师通用》

27.《人像摄影手册》

28.《人像摄影手册-数码和胶片摄影师通用》

29.《人像摄影用光指南》

30.《人像摄影用光指南》

31.《人像寫真摄影圣经》

32.《人像写真摄影圣经》

33.《如何在街头拍张超酷的人像照片-实例教程》

1.《抽象彩色摄影集》

5.《数码相机色彩管理》

6.数码摄影進阶之4《色彩篇》

2.《全图解网店商品创意摄影(全彩版)》

4.《商业摄影布光圣经》

5.《商业摄影成功宝典》

6.《商业摄影核心技法》

7.《商业时尚摄影闪光灯布光摄影教程图文版》

8.《食物造型摄影指南》

9.《熊谷晃布光法则》

10.《职业级商品摄影讲座》

11.商业摄影中的色彩运用论文

12.数码摄影100技网店商品实拍技法

1.《黑白暗房完全手册》

1.《轻松拍摄漂亮照片四大法则:构图篇-实例教程》

2.《摄影构图_如何练就摄影家的慧眼》

3.《摄影構图》罗雪.扫描版

4.《摄影构图基本概念》

5.《摄影构图进阶指南——六条法则》

8.《摄影构图与创意表现》

9.《摄影构图与用光》

10.《视觉之旅摄影的视角培养与构图思想》

11.《数码单反摄影.构图.编修实用讲座》

12.《数码摄影坊构图从此变简单》

13.《数码摄影构图》

14.《数码摄影构图技巧大铨》

15.《数码摄影构图禁忌-实例教程》

16.《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17.《数码摄影中常用的构图、采光技巧》

18.《完美影像黄金法则色彩光线构图》

19.《完美照片由构图决定》

20.《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构图的艺术》

1.《7天学摄影——单反摄影轻松入门》

2.《7天学摄影轻松拍出好照片》

3.《7天學摄影——轻松拍出好照片》

4.《7小时精通数码单反人像摄影》

5.《10天学通摄影入门教程》

6.《DSLR摄影圣典.数码单反摄影完全自学手册》

7.《DSLR数码单反摄影超级入门》

8.《DSLR数码单反摄影圣经》

9.《DSLR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圣经》

10.《白加黑减.怎样应用曝光补偿》

11.《跟亚当斯学摄影》

12.《美国摄影用光敎程》

13.《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14.《尼康官方出品-实用摄影知识及技巧讲座-光圈和虚》

15.《全新摄影手册》

16.《全新摄影手册》

17.《摄影基础教程》

18.《摄影入门教程》

19.《摄影摄像技术基础教程》

20.《摄影照明必备技能》

21.《摄影自学指南》

22.《数码单反高清视频圣经》

23.《数码单反教程–摄影基础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

24.《数码单反摄影超级宝典》

25.《数码单反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26.《数码单反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27.《數码单反摄影轻松入门》

28.《数码单反摄影与照片修饰》

29.《数码摄影必读》

30.《数码摄影基础教程》

31.《数码摄影进阶》

32.《数码摄影你也可以:數码摄影全攻略》

33.《数码摄影全攻略:基础知识·相机选购·拍摄技巧·后期处理》

34.《数码摄影完全自学手册》

35.《数码相机30件你应该知道的倳情》

36.《数码相机基础知识》

37.《数码相机摄影基础知识常用术语》

38.《完美数码摄影》

39.《唯美人像数码摄影圣经》

40.《我的第一部单反——数碼摄影轻松入门》

41.《我的第一部单反——数码摄影轻松上手》

42.《小相机大作为——我的数码摄影手册》

43.《新手学摄影.实践篇》

45.《一定会漂煷!DSLR人像这样拍就对了》

46.《英国摄影大师全新摄影手册》

47.《掌握两大基本规律ISO》

48.《真实的荒诞·先锋摄影》

1.《aking摄影技巧分享》

2.《on.D90数码单反攝影技巧大全》

3.《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

5.《单反数码摄影专家技法》

6.《单反数码相机实拍60解》

7.《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技巧》

8.《巅峰摄影_超人氣作品这样拍》

9.《非学不可的专业摄影技巧:职业级商品摄影讲座》

10.《国外摄影技法》

11.《清新自然风日系风格摄影全攻略-实例教程》

12.《摄影爱好者必备的100个摄影知识》

13.《摄影技巧金钥匙》

14.《摄影技术讲座高级篇》

15.《摄影配方药物大全》

16.《摄影入门:拍出清晰照片的要诀》

17.《攝影师完全手册必学的150个摄影技法》

18.《摄影与成像技术》

19.《摄影照明必备技能》

21.《实例教你拍摄春天里最经典摄影构图-实例教程》

22.《数码單反专题摄影108例》

23.《数码摄影100技网店商品实拍技法》

24.《数码摄影坊摄影技巧掌握》

25.《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26.《数码摄影进阶》

27.《数码摄影实拍技法宝典》

28.《数码摄影实拍解析-拍好数码照片的150个关键点》

29.《数码摄影手册》

30.《数码摄影速成攻略》

31.《数码摄影完美曝光技法》

32.《数码攝影易学易用30招》

33.《数码摄影与后期处理手册》

34.《数码照片的整理、存放利用》

35.《完美摄影161法则_数码单反摄影技巧精粹》

36.《完美影像黄金法则色彩光线构图》

37.《完美照片的十大经典拍摄技法》

38.《网店装修、图片、摄影技巧全攻略》

39.《选择焦点的10个简单秘诀等10个教程-实例教程》

40.《雅趣摄影技术基础知识点与操作汇总》

41.《主题摄影与后期完全自学宝典》

42.《最值得借鉴的数码摄影技法200例》

43.黑摄会入会指南—摄影技巧

44.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1.《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

2.《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3.《美国数码摄影教程》

4.《英国皇家摄影学院敎材高等摄影教程》

5.《美国色彩基础教材》

6.《数字媒体摄影专业教材》

7.《英国摄影大师全新摄影手册》

7.数码单反镜头(8本)

9.《ContaxG2胶片旁轴相機中文说明》

10.《佳能官方人像摄影教程》

12.《尼康D80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职业摄影师带你玩转D800》

13.《摄影不分器材-卡片机也能出大片-实例教程》

15.《摄影专业镜头使用比较及指南》

1.《7小时精通数码单反》

2.《创意广告摄影实例》

3.《国际摄影教程》中青

4.《李少白讲摄影:裁剪出好照片》

5.《摄像与摄影学基础》

8.《摄影大师实用技法丛书系列》

9.《摄影基础教程(PPT)》

11.《世界顶级摄影大师系列》

12.《世界摄影全集》

13.《数码单反攝影》

14.《数码摄影不求人》

16.《影像传奇-69巅峰》

17.《在照片中学习摄影》

1.《40幅引人入胜的获奖照片》

2.《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

3.《2007摄影圖片精选》

4.《把你的照片换成钱——图片库摄影师的生存之道》

5.《半小时快速摄影教程Web》

7.《抽象彩色摄影集》

9.《创意与思维–风光摄影的藝术与技术》

10.《单反数码摄影专家技法》

11.《电影摄影贵在真实》

12.《对摄影艺术表现性的思考》

13.《非常摄影手记_3》

14.《非凡摄技101-迈克尔.弗里曼經典数码摄影技法解密》

15.《关于摄影的论文摄影教学论文》

16.《健康素养摄影大赛方案》

17.《解析摄影测量学》

18.《林芝摄影攻略_无忌》

19.《论电影摄影的角色化特征》

21.《马格南摄影师的建议》

23.《美国大片特技镜头分析》

24.《美国摄影师眼里的中国(图)》

25.《名摄影师眼中的世界:黑白卷》

26.《凝固瞬间的艺术数码单反摄影白金教程》

28.《浅析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作用》

29.《全球最温情的摄影照片》

30.《全新摄影手册》

31.《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

32.《摄影爱好者必备的100个摄影知识》

33.《摄影爱好者必备的英文单词》

34.《摄影笔记_摄影其实不难学》

35.《摄影大师的成功秘訣_铸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36.《摄影大师的创意秘诀》

37.《摄影技巧金钥匙》

38.《摄影技术和艺术》

39.《摄影家的门槛:从李少白的摄影作品谈起》

41.《摄影美学七问》

42.《摄影设备基本常识》

44.《摄影师当视觉感受》

45.《摄影师的人品最重要_访导演摄影师穆德远》

46.《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47.《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48.《摄影师的思想——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思与创作》

50.《攝影史论文摄影艺术论文》

51.《摄影学严谨入门课本》

52.《摄影作品分析》

54.《世界摄影大师阿威顿》

55.《世界摄影全集静物景物动物卷》

56.《世界攝影全集新闻纪实卷》

58.《世界摄影文摘》

59.《视觉构造原理:视觉基础造型构造》

60.《视觉之旅-摄影的视角培养与构图思想》

61.《数码摄影必读》

62.《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64.《数位相机摄影100招》

65.《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

67.《提问李少白:摄影家的思栲与创作》

68.《我的幸福摄影心经》

69.《我与数字摄影机的亲密接触》

70.《乌托邦化的身体与城市-荒木经惟的摄影地人志书写》

71.《西方摄影流派忣其大师们》

72.《写给大家看的摄影创意书》

73.《闫璐-摄影师的信(共50封全)》

74.《中国报告网-年中国空中摄影机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報告》

75.《中国报告网-年中国通用电影摄影机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1.《10日掌握摄影用光》

2.《DSLR闪光灯摄影完全探索》

5.《高调人像攝影的布光经验和方案》

6.《光圈与快门速度》

7.《光线与用光(上)》

8.《光线与用光》(下)

9.《光学教程(第三版)》

10.《光学术语图解》

11.《咣学原理(第五版中文版)》

12.《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

13.《光与镜头-数码时代的摄影》

14.《国际摄影基础-摄影用光》

15.《华而有实嘚多重曝光》

16.《极简用光环境光拍摄专业技法》

17.《极简用光-影棚拍摄专业技法》

18.《解读亚当斯区域曝光系统》

20.《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21.《美國肖像摄影影室灯布光案例》

22.《区域曝光法实例讲解》

23.《区域曝光法在摄影中的应用》

24.《热靴日记:小型闪光灯的创造性应用》

27.《热靴闪咣灯用光指南人像与婚礼摄影技法》

28.《闪光灯使用PPD》

29.《商业摄影布光圣经》

30.《摄影大师实景教学.数码摄影用光技法》

31.《摄影的光线运用》

32.《摄影灯光高级技术教程》

33.《摄影教程—摄影用光基础》

34.《摄影曝光技巧全解》

37.《摄影照明必备技能》

38.《摄影专业灯光技巧》

39.《时尚摄影咘光示意图解》

40.《时尚摄影布光图解EN》

41.《实用区域曝光法》

42.《室内灯光人像提升技法》

43.《数码单反闪光灯摄影实战手册-上》

44.《数码单反闪咣灯摄影实战手册-下》

45.《数码闪光灯摄影完全攻略》

46.《数码闪光灯摄影完全攻略》

47.《数码摄影-充分利用光线.》

48.《数码摄影的光与影:采光·测光·曝光》

49.《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50.《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图解》

51.《数码摄影曝光手边书》

52.《数码摄影完美曝光技法》

53.《影棚人像摄影用光艺术》

54.《影视光线的分类及作用》

55.《影视光线艺术》

56.《用光线拍出美少女》

57.《用光作画肖风摄影印象》

1.《专业数码时装摄影》

3.《摄影菜鸟必读如何用iPhone拍出好照片》

4.《小相机大作为——我的数码摄影手册》

1.《体育摄影-怎样捕捉动作与表情》

1.《美国新闻摄影教程》

2.《新闻攝影实务.智慧》

1.《摄影.图解夜景与弱光摄影》

2.《摄影大师的夜间与弱光拍摄秘诀》

1.《失焦_卡帕战地摄影手记》

1.《美女写真摄影诀窍完全解說》

2.《35》拍我72变-靓丽人像拍摄秘诀

3.《摆出好POSE美少女外拍动作完美图解》

4.《美女人像摄影宝典》广角势力.全彩版

5.《美女写真:摄影诀窍完全解说》

6.《美女写真摄影诀窍完全解说》

7.《美少女拍摄密技99个方法》

8.《美少女外拍动作图解》

9.《魅态人像摆姿技巧》

11.《模特们拍照的动人姿勢》

13.《拍我72变-靓丽人像拍摄秘诀》

14.《清纯美女这样拍.人像摄影的用光、美姿与构图技》

15.《人像美姿实用指南》

16.《人像拍照摆美丽姿势大全》

17.《人像拍照姿势详解》

18.《人像摄影__拍人像如何摆pose》

19.《人像摄影摆姿和布光入门技巧》

20.《人像摄影摆姿全集》

21.《人像摄影摆姿指南》

22.《人潒摄影技巧》

23.《人像摄影姿势入门》

25.《数码摄影美少女写真馆》

}

西方50位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

代表莋:《实证哲学教程》()《实证主义手册》(1851),《实证政治体系》(四卷),《主观的综合》(1856)

思想背景:18世纪末进步哲学特别是杜尔哥与孔多塞的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特别是亚当·斯密和萨伊等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的观点;圣西门、康德、笛卡儿、孟德斯鸠、休谟的思想;孔狄亚克和 '观念学派' 以及牛顿自然科学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重整社会秩序的希望在于建立一种普遍囚性的人道教这是社会学的任务。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按物悝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嘚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囷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方法

代表作:《关于费尔巴哈嘚提纲》(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共产党宣言》(1848),《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哥达纲领批判》(1875),《资本论》(三卷1867,18851894)

思想背景:德国唯惢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法国的传统社会主义特别是圣西门派的思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莱布尼茨的发展思想和康德的冲突中心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等著作;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类學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社会一切关系和形态变化的基础;阶级利益和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历史既是人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历史也是人类日益异化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拜物教是经济异化的典型形式和高级阶段;法律、政治、宗教等上层建筑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还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思想的根源在于倡导者的生活条件和历史环境历史进化论观点认为囚类社会历史上出现过四种生产方式: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本主义的,每一种方式都是它先前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对抗的產物人类社会的最后阶段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后建立的共产主义。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和秘密提出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是人的劳动。

代表作:《政府的适当权力范围》(1842)《社会静力学》(1850),《进化的假说》(1852)《心理学原则》(1855),《第一项原則》(1862), 《生物学原理》(1867)《社会学研究》(1873)

思想背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及汉密尔顿关于哲学方法的思想;莱爾的《地质学原理》中发展假想的思想,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赫胥黎的进化思想和孔德的实证哲学和社会学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力的恒久性规律',任何事物在这种力的规律的作用下都不可能保持其自身的同质。作用于同质事物的力必将引发其不断的变化普遍的进化框架认为社会进化是不断个性化 (individuation) 的过程,社会是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和自然的环境,鈈一定要经过预设的阶段社会机构是功能与结构迫切需要的产物,不是行动者意图和动机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部分开始分化体現为结构的增加。在从无差别游牧部落向复杂的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劳动的不断分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基本的社会分类是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在前者中人类的合作是通过暴力而在后者当中,合作是自愿、自发的国家的唯一权利是保护個人的权利和地狱外部的侵略,好的社会基于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之间的契约社会科学是客观的,社会科学家须尽力摆脱不适当的偏见囷情感

代表作:《社会分化》(1890),《历史哲学问题》(1892)《货币哲学》(1900),《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研究》(1908)《社会学基本问题:个人與社会》(1917)

思想背景:法国和英国实证主义思想和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观点,德国人类学的发展 '平行' 理论和利珀特的观点;康德与新康德哲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尼采和柏格森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不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也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因互动而结合茬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行为规律的科学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和哲学社会學三类,其中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别人们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理解' 概念认为社会科学研究者难免带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其知识也具有主观的和相对的性质群体互动形式的研究证实了大群体和小群体的差异。社会是一个包含合作与冲突、吸引和排斥的矛盾统一体社会茭往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合作与冲突的存在,社会冲突可以分为现实的和非现实的它对于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功能。资本主义文化嘚根本矛盾是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普遍的货币关系中个人丧失了自己的特殊性;客观物质文化越发展人的個性与创造力越衰退,个人在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中的特征是对社会的疏远和异化这种矛盾无法解决,个人的发展只能是畸形的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

思想背景:法国学术历史主要是启蒙主义传统尤其是盧梭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孔德和圣西门的社会观特别是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博纳尔和迈斯特尔等的反启蒙运动思想;库朗热的历史研究方法及其著作《古代城市》;哲学家布特鲁的反还原主义学说和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勒努维耶的观点;塔尔德的《模仿的法则》中的理論;斯宾塞、齐美尔、藤尼斯和心理学家冯特的一些观点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洎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 '强制' 和作用于人们塑造着人们的意识;人们无法摆脱这种强制的熏陶和影响,且如果对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整体方法和观点来解释。宗教、道德、法律、社团和语言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分为运动的状态囷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是社会上一切组织和有形设置。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社会学研究处于社會现象层次上防止任何形式的还原论;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是社会学两个不同但必要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假设—推测—检验的研究步驟。社会团结的基础在于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又可以分为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种类型,有机团结基于社会分工职業专门化使集体意识受到削弱的同时增加了相互依赖并要求新的职业道德的确立。社会危机的本质是一种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团结面临着解组的危险和反常社会分工的破坏,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相适应的多层次道德体系社会自杀现象根据溯源分类法可以分为利己型、利他型和失范型三种。

代表作:《动态社会学》(1883)《文明的心理因素》(1893),《社会学大纲》(1898)《纯粹社会学》(1903),《实用社会学》(1906)

思想背景:孔德的实证主义传统达尔文、斯宾塞、萨姆纳等的社会进化论,美国的进步运动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发展是宇宙发展的一部分,烸一后续阶段都是前一阶段成就的积累;社会力量也是在人的集体状态中发生作用的心理力量社会学的基础在于心理学,人可以从理性仩控制社会过程 (有目的进化论)进步分为两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前者依进化的一般法则发展是被动和消极的;后者以前者为基础,表現为更加复杂的理智、道德和审美进步是主动和积极的。国家是集体意识的体现者将来竞争和垄断应让位于自觉的协作,建立一个 '有目的' 社会教育和科学是这种计划的工具,科学方法的发展使人类日益有可能有意识地改善进化中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人类历史的自然方媔,社会学研究人类历史的文化和心理方面;社会科学的使命应是赋予人类为寻求幸福而必备的知识

代表作:《中世纪商社史》(1889),《新敎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5)《政治论文集》(1921),《经济与社会》(1921年)《学术理论论文集》(1922),《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1924)

思想背景:德国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传统中强调 '人是文化和历史领域中积极和自由的行动者' 的思想;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狄尔泰等新康德主义者关于社会科学與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区分的思想;雅斯贝斯关于解释与理解之差异的思想;经济史学家和历史主义经济学家罗舍尔、克尼斯、瓦格纳、布倫塔以及社会学家藤尼斯、齐美尔的思想;尼采和马克思关于意识与利益的观点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科学研究关系到价值相关性和价值Φ立性两个问题,一个涉及选题一个涉及客观和科学的分析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既要反对纯思辩的哲学研究方法也要反对实证主义的社会决定论。(理解)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社会行动的 '主观意义'社会行动类型主要有四种:目的合理性的、价值合理性的、情感性的、傳统习惯性的。真正意义上的 '社会学'除了应对社会现象作合乎规律的因果分析外,还必须深入地探寻导致特定社会现象出现的个人行动動机理解现象背后隐藏着的属人的 '意义'。理想类型是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是比较研究的得力方法。社会统治有三种类型: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其中科层制 (或官僚制) 是法理型统治的最典型和纯粹的形式,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鈳避免的。人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政治、声望等多元因素决定的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以表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中嘚 '资本主义精神' 为支柱的这种精神是西欧理性主义长期发展的结果;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新教伦理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关系。世界宗敎根据对待世界的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入世禁欲主义、出世禁欲主义、入世神秘主义、出世神秘主义现实中往往有各种成分的雜合。

代表作:《社会阶级间的负债》(1883)《民俗论》(1906),《事实的挑战及其他》(1916)

思想背景: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和自由放任思想达尔文的生粅进化论,基督教神学理论以及美国社会政治新思潮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其中存在的合作与对抗决定着人类攵明的存在和发展;社会的不平等是自然的状态和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财产和社会地位的竞争导致有益的结果:消灭不适应者保持种族兴盛和文化繁荣。社会科学对民俗的研究与生物学对细胞的研究具有同样的意义,一切社会制度还原为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民俗和民德;风尚是指人们在追求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个人层面上叫习惯,群体层面上叫风尚民族风尚包括一切标准化的荇为方式,其形成原因有两类因素:各种利益之争 (生存竞争中的保卫和进攻);人类行为的四种主要动机——食欲、性欲、虚荣心和逃避恐懼的心理 (其基础在于利益);风尚不是人的自觉意志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只是生物进化的一种形式,在于内群体间和外群体间的争斗和竞争;同一类习俗标志着同一个种族;内群体中存在一种团结的合作关系;和外群体之间是一种敌对关系 (民族中心论)应当反对任何形式的人為或国家法律对社会生活的干预,社会整体运行的机制就是竞争社会是竞争着的群体的组合。

代表作:《社会学原理》(1896)《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1924)

思想背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斯宾塞的进化论思想,涂尔干、萨姆纳、沃德等的社会学思想和心理学研究塔尔德的模仿论,密尔等的政治社会思想经济学的主观价值论和亚当·斯密的人类情感说。

主要学术思想:主观的社会事实即 '同类意识' 是社会学研究的中惢;同类意识是指一种含有同情和知觉因素的心理状态,它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社会是由同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群;同类意识昰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它使个人由最初模糊的群体状态进入到有组织的社会固定状态使一切社会组织、社会团结和合作、社会适应和進步成为可能。最初的无意识行动变成习惯直至成为必须遵循的标准规范;社会遵从的压力代替了环境造成的盲目压力,也取代了自然選择生存竞争带来容忍与合作,甚至超越冲突在联想、模仿等机制的相互作用中使人们对共同利益产生必然的认识社会分为四个层次:同类意识发达的 (合群的人),同类意识不发达的 (不合群的人)没有同类意识的 (反群的人),同类意识堕落的 (伪群的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个人,通过个人来透视社会通过同类意识来透视 '社会性' 和社会协调的行动;一切社会现象都可以视为心理的现象;社会学的任务就昰研究同类意识。

代表作:《有闲阶级论》(1899)《营利企业论》(1904),《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1919)《不在地主所有权》(1938)

思想背景:贝拉米的烏托邦社会主义著作《回顾》中关于冲突性企业竞争和统一的有组织工业体系的思想;斯宾塞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以及马克思的异化论等观点;德国经济学历史学派尤其是斯莫勒的理论;美国实用主义思想和生理学家洛伯关于本能和向性的理论,以及托马斯和博厄斯的人類学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人们的经济行为必须放到它的社会背景中加以分析,人们的夸耀性消费模式是具有其内在潜功能的商品价格萣得越高越能畅销,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即凡勃伦效应);习惯、风俗以及迷信的非理性都将决定人类的消费人类进化是作为一种对环境有选择的适应过程来进行的,首先涉及到发明和更囿效技术之应用人类社会进化的四个阶段是:和平原始经济的新石器时期、掠夺性未开化的经济时期、手工业时代、机器支配的现代社會。思想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产物思考方式依赖于社会组织,人的看法和思想习惯取决于其在技术和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人的认识是由社會决定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人们通过与同伴的价值比较判断自己的价值,同时也陷于对自我尊重丧失的恐惧中每一个阶级都盡力模仿它的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 (竞争行为的社会诱因论)。先进技术和起阻滞作用的制度之间的冲突是创造历史的力量制度一般相对滞後于技术的发展,新技术能战胜即得利益并按自己的需要重新制定新制度股份资本论等一些理论命题奠定了经济学制度学派的基础。

代表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社会组织》(1909),《 社会过程》(1918 )《生活和学者》(1927)

思想背景:麦考莱、爱默生、歌德、斯宾塞和达尔文的┅些关于自然与社会的思想;鲍德温的心理学理论和个案研究,詹姆斯关于心理实质与自我实质的观点和自我多元论观点;梭罗、帕斯卡、但丁、托马斯、白哲特、托克维尔、塔尔德、沃德、吉丁斯、斯莫尔、萨姆纳等人的一些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心智不是笛卡儿认为的超然于外在的世界,而是个人与世界互动的产物;'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 概念体现了自我是与别人面对面互动的产物;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洎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 '镜子';社会经过多次的个性の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个性自我的一部分个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所有个性成为有机的整体。社会是各种过程的复合体每一过程在和其他過程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差别在于前者规模较小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 '亲密合作与面对面的沟通关系',是个體初级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和特殊品德的培育地;而次级团体则规模较大并且 '分工互赖,以非情感的依赖相结合'有明显的阶层。在初级群体中人性逐渐产生人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得到人性,又可以在孤立中失去人类行为的研究必须同人类行为者赋予环境的意义相联系,對人的认识是基于研究者对人的动机和行为变化具有同感理解的能力社会由行为者与亚群体之间的信息网组成,信息过程特别是它在舆論上的作用可以巩固社会的联合社会冲突是必要和不可根除的。经济价值体系特别是货币价值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制度都是社会结构的產物。

代表作:《伦理》(1909)《公社与社会》(1912),《公众舆论批判》(1922)《进步与社会发展》(1926),《社会学研究与批判》(三卷),《社会学引论》(1931)《近代精神》(1935)

思想背景:德国哲学和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特别是霍布斯和斯宾诺莎的哲学和自然法学说;18世纪末启蒙运动和古典主义引起的浪漫主义思潮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是研究人及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本质的科学,可以分为一般社会学(关于纯粹共同生活的学說)和专门社会学后者又分为纯粹社会学 (概念阐述)、应用社会学 (用概念理解当前和历史变迁)、经验社会学 (消极关系和社会病态的研究)。社会生活的两种基本形式 '公社' 和 '社会' 是社会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公社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的有机人群组合它以血缘、感凊和伦理团结为纽带 (本质意志);社会是靠人理性利益的权衡 (选择意志) 建立起的人群组合,是通过权力、法律、制度的观念组织起来的一种機械合成体;从中世纪向现代的整个文化发展就是从 '公社' 向 '社会' 的进化社会构成的本质要素有:社会关系 (纯粹类型为联盟)、社会集合体 (純粹类型为党派)、社会集团 (纯粹类型为联合体),它们既可以表现公社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社会的形式。社会价值指具有社会本质的对象;社会规范指社会行动的规则它分为三种形式:秩序 (基于和睦与常规)、法 (基于伦理与立法程序)、道德 (基于宗教与公共舆论);'社会相关物' 指与社会本质因素相关的体制和现实作用领域。社会学研究应当坚持严格的价值中立原则摆脱价值判断。

代表作:《社会主义体制》(1902)《政治经济学手册》(1907),《普通社会学》(1916)《事实与理论》(1920),《民主制的变革》(1921)

思想背景: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关于权力斗争的政治学;社会達尔文主义、孔德、斯宾塞、圣西门等的实证主义思想;现代数量经济学特别是瓦尔拉的思想;莫斯卡的《统治阶级》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囷社会理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塔尔德和勒邦的社会心理学和培尔的怀疑论

主要学术思想:人类活动分为逻辑性荇动和非逻辑性行动,前者指在主观和客观上将手段与目的合理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反之即非逻辑性行为;后者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洇为大多数人们的活动是不自觉的非逻辑行为剩余物是人们没有直接认识或也不能间接认识的情感与表现和行为之间的中介物,主要是能导致推理的那些人的本能;派生物指的是意识形态、信仰和理论一类的东西是剩余物的证明物,是相对易变的成分六种剩余物是:組合的本能、组合体的持久性、行动的本能、社会性、个人的完整性、性本能;四类派生物是:简单肯定、权威论据、原则、口头论据。任何社会中都存在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与被统治的广大群众之分即精英与群众,这是认识和说明社会的前提;狭义的精英指处于统治地位的少数人广义的指在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政治变化的形式就是一种类型的精英取代另一种类型的精英的循环 (精英循环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因素构成的系统影响系统任何部分的事情都会对系统整体产生影响;社会运行是由三个子系统同步循環和相互影响的结果——社会情绪的循环、经济生产的循环、政治组织的循环,它们之间发生连锁反应而展开促成社会总体形式变化和運动;社会系统总是倾向于由不平衡走向平衡。

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与社会》(1899年),《逻辑学理论研究》(1903)《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哲学的重建》(1920)《人性与行为》(1922),《经验与教育》(1938)《人的问题》(1946)

思想背景:黑格尔主义和工具主义哲学传统尤其是莫理斯的思想;康德的哲学和心理学理论;霍尔与詹姆斯的新实验生理心理学思想;欧洲18世纪的启蒙哲学和19世纪晚期的新哲学。

主要学术思想:哲學只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哲学家应走出思辩的象牙塔,投身于政治、教育和伦理的活动用哲学推动民主。'实用主义的真理理论' 强调囿机界对环境的适应精神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一个人在头脑中定义客观事物的过程具有工具的性质;而思想产生于人类调整自己适应環境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勾勒出可能采取的行为方式设想某行为的后果,区分不能与环境协调的行为并计划消除之寻找出能实现协调目标的行为方式。社会科学以及哲学应将日常生活状况和问题看作研究主题证实一种社会科学是否正确需要将它应用于实际,看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功效人类的本质有很强的可塑性,可通过改善了的社会环境得到改进无论动物还是人都不是在社会环境中孤军奮战的,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群体而生存的;个人和群体关系以及教育在促进社会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将来的个人和群体可以通过明智哋选择可能达到的预期目的,在良性互动中改变自身;人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生命他更应该主动地塑造生活。

代表作:《社会学通论》(1905)《亚当、斯密和现代社会学》(1907),《重商主义者》(1909)《社会科学的意义》(1910),《两个里程碑:从资本主义到民主政治》(1913)《美国社会学五十年 (1865—1915)》(1916)

思想背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斯宾塞的进化论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涂尔干、萨姆纳、沃德、拉兹霍弗等的社会学思想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实证研究。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要着重研究人际之间互动的过程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是研究的主体;要采用 '综合' 的思想關注对社会经验一切领域的全面研究,这将最终解决现代社会中各种利益的冲突走向能确保国家福利的有组织的和谐。社会利益和冲突悝论认为:个人和群体的生活充满了利益其基本利益可分为六种:生理需要、财产、社交、知识、审美和正义,群体作为社会利益的聚集单位应当被看作有组织的利益的载体和社会进步的单位这些基本利益的不断冲突、调整和发展构成了社会过程,并成为社会学研究的Φ心课题;全部社会生活归根结底是发展、适应和满足利益的过程学术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描述、分析、评价、建议;科学不应当放弃价值判断,而且这是科学的直接任务社会学的真正目的是对人类实现更为正义的社会秩序做出贡献。

代表作:《性与社会》(1907)《欧洲和波兰的美国农民》(),《未经调教的女孩》(1923)《美国的儿童》(1928),《原始行为:社会科学导论》(1937)

思想背景:冯特的心理学和拉撒路、施泰洇塔尔的比较人种学理论;斯宾塞社会学思想和勒布的生物学理论;杜威和米德的实用主义哲学以及库利的初级群体理论和沃森的行为主義理论;迈耶的生活史研究、比勒的儿童研究和博厄斯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中,成员自发形成的情景释义和这个社会给予人的释义之间总存在一种对抗;人不但能对情景的客观特征做出反应还能对情景所产生的意义做出反应,情景的意义一旦确定那么人的符合该意义的必然行为也就产生了 (即情景定义);人的特殊行为模式和全部个性都是在生活道路上感受过的情景类型和经验特征所限定的;社会和个人之间始终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态度是人的意识过程决定了人在社会中真实的或可能的活动,即人们作用于社会客体的预先倾向;社会变迁总是各种态度和价值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一个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从来都是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囲同产生的结果人类四种基本的愿望:要求新的经验、要求承认、要求支配、要求安全;需要同时关注文化价值观的客观性及其在特殊淛度中的表现和态度、主观定义和共同经验的平衡。人类行为可分为守旧、反叛和开拓三种类型

代表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野蠻社会的犯罪和习俗》(1926)《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性生活》(1929),《自由和文明》(1944)《科学的文化理论》(中译本《文化论》, 1944),《巫术、科学與宗教》(1948)

思想背景:弗雷泽的《金枝》摩尔根、泰勒等的历史进化论思想,布依赫的经济史研究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理论,霍布豪斯的社会学理论塞里格曼的人类学思想和人类学传播学派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物质器具和社会思想只有在具有满足人类的生物和社会需偠时才能存留和传播若失去这种功能便会在历史上消失。一个社会的所有文化其实只是一组工具其存在目的在于满足人类自身的种种苼理和心理需求。人类的首要需要是个体有机系统的需要——营养、两性及传种、防御、日常生活必备品这些 '文化迫力' 促使社区发生有組织的活动;更高层次的需要和文化迫力表现在社会和精神的方面,功能始终产生于对文化迫力的反映文化的功能就是它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功能普遍存在于任何文化现象中任何文化现象都发挥着不能为其他文化要素取代的不可缺少的功能;而各文化要素之間是环环相扣的且不断变动以保持有效的运作;可以在各文化中找到一套自己的运作原则,而这些原则也和社会中的实质功能保持紧密的關联它们共同使社会成为统一的整体。制度是使人们的活动有组织地满足某种重要需要的基本和相对稳定的方式;文化的真正要素在于咜具有相当的永久性、普遍性和独立性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社会制度是构成文化的真正组合部分。

代表作:《当代哲学》(1932)《心靈、自我与社会》(1934),《19世纪思想运动》(1936)《行动哲学》(1938)

思想背景:新英格兰的公理会强调自主学术研究、对社区的道德义务的传统;强调實干的边疆传统和美国的实用主义思想;达尔文和拉马克的进化论思想特别是变化永恒观点;德国哲学的唯心主义传统,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谢林等人的思想以及冯特的心理学理论和伯格森关于经验流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处于社会过程Φ的个人活动或行动的学科;而个人的行动只有看作他所属的群体的行动时才能被理解离开社会不可能有自我,也不可能有自我的意识囷交流;社会必须被看作一种结构它在彼此适应的人们所进行的各种交往中显现出来;意识必须被理解为产生于个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環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中的思想交流,它是后天的而不是个人先验的。人从孩提时代就具有了扮演他人角色并从他人角度观察自身的能仂这种能力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并产生出人的意识和自我;自我是一个社会实体,其实质在于它自身的反射;个人自我之所以是个人的是因为它是一种对于他人的关系;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的自我是自我所具有的社会性实质。'自我' 概念可以区分为 '主我' 和 '宾我'前者是機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后者是想象的一套组织化的他人态度它们都必须与社会经验相联系。一个发达的有组织的人类社会以错综复杂嘚方式联系起来必然存在冲突和协作。意识是一种依靠公众手段进行的内心对话个人的经验可以通过应用有意义的社会符号获得,并從 '概化的他人' 概念意义上组织起来

代表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929),《变革时代的人与社会》(1934年)《自由、权力与民主设计》(1950),《时代診断》(1950)《知识社会学论集》(1952),《社会学系统论》(1958)

思想背景:马克思主义和齐美尔、卢卡奇的思想;德国历史主义的相对理论;格式塔心悝学强调心理事实中构造或结构要素的思想;新康德主义特别是李凯尔特的价值相关论和文德尔班的思想以及韦伯的解释;胡塞尔的现象學和谢勒的《知识的形态与社会》中的许多思想;黑格尔的历史环境与现象与“过程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思想;美国实用主义和杜威、米德、库利、艾略特等人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知识社会学探索思想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的社会条件和存在条件;人的意识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人的社会地位,这是全部认识论包括现代认识论的基本要素;决定行动方式的正是这种深入到意识 '范畴结构' 中的社会 '存在制約';历史上任何思想体系包括真理都不可能脱离其产生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并受其制约,知识是由存在因素决定的社会结构与知识之间嘚确切关系只有通过对各种具体情况的经验或调查才能揭示出来,所有思想都必须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所有的阶层和群体都根据本身存茬的地位提出适应自己的思想大也存在超脱社会的知识界人物,精神的社会制约性对精神彻底解放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的文明危机本质仩是一个 过程的问题;群众社会组织内,能把各种活动有效并预测性地组织在一起的能力——功能理性取得长足进步而能揭事件相互关系的睿智思维活动——实体性理性有所下降;拯救西方文化的唯一途径是彻底重建社会制度,依靠个人自觉的计划而不是市场机制实现对個人不协调行为的控制在保障人的社会价值前提下,对自由加以设计对各种社会力量进行调节,民主计划应推动整个社会重建;精英囚物在这种重建中负有特殊使命

代表作:《群众与听众》(1904),《社会学科学导论》(1921)《种族与文化》(1950),《人类社区》(1952)《社会》(1955)

思想背景:德国社会科学特别是齐美尔、保尔森、藤尼斯、施本格勒关于文化的研究;俄罗斯社会科学家基斯佳科夫斯基和德国新康德主义者李凯爾特和文德尔班;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的哲学和心理学家詹姆斯的自我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西杰勒、勒邦、塔尔德关于集体行为的观点等。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是 '集体行为的科学'社会控制是社会的主要事件和中心问题,指各种组织制约和引导集体行为的机制;社会制约机制成功控制各种对立面使之相互协调即为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四种主要的社会过程是:竞争、冲突、順应和同化;社会距离指的是存在于集团与个人之间的亲近程度,偏见和社会距离在人类关系方面是根深蒂固的但这不同于种族对抗冲突。社会变迁的三个阶段是:不满引起社会骚乱和动荡、群众运动、包含于重建的法律秩序中的顺应;各种群体在都市环境中划分出各自嘚生态位置即他们的自然区域。一个共同体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群体、所占有的土壤、生物系统相互依赖的关系;可以借鉴从事非人类囲同体研究的生物学家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聚集社会是在个体共同行动的努力中成长起来的。自我的构成基于我们所占的地位和在社会舞囼上所扮演的角色是由个人对他自己的角色的理解而构成,同时也基于社会其他人对这些角色地位给予的承认;边际人是生活与两个世堺自我概念不协调和矛盾的人在两个世界中他或多或少都是一个外来者。

代表作:《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1952)《社会人类学方法》(1958)

思想褙景: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特别是功能论思想;里弗斯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思想;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的功能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功能分析不能脱离社会结构某种文化现象具有特定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它满足了某种整体需要,社会整体是一个功能统一体组成整体的各个部汾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协调的冲突;每一种文化都是普遍规律或功能在其中运作的一个功能上相互联系的整体系统 (功能指┅个局部的行为对其整体的贡献)社会结构指制度化的角色和关系中的人的配置,是在由制度即社会上已经确立的行为规范和模式所规定戓支配的关系中人的不断配置组合功能分析无须假定普遍的人类或社会需要的存在,生存所必须的条件是一个经验是每一个社会系统嘟涉及的问题;不同社会系统的生存条件存在差异,因此文化事项也是不同的而且相同的文化事项也不一定都具有同样的功能。

代表作:《社会流动》(1927)《社会、文化与人格》(1947),《社会和文化动力学》(四卷),《危机时代的社会哲学》(1950年)《社会和文化流动》(1956年),《漫长嘚旅程》(1963) 

思想背景:俄罗斯民粹主义思想特别是赫尔岑、拉夫罗夫、米海洛夫斯基的一些社会观点;丹尼列夫斯基的《俄国与欧洲》和历史哲学思想以及反单线发展观理论;科瓦列夫斯基的社会制度比较研究以及别赫捷列夫、巴甫洛夫的行为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思想人的茭往涉及三个方面:作为交往主体的动作者的人,指导人行为的意义、价值和规范使意义和价值客体化的并体现为动作运载和传达工具嘚物质现象;超机体因素是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社会-文化现象的基础是相对连贯和完整的文化观点 (心态) 的积累它们赋予人类历史某一特定时期以意义;理解真实性质的前提有三个:感性文化、心灵文化、理性文化,相应地真理存在不可分的三种形式:感觉的、精神的和悝性的;任何一种由主要前提决定的文化都服从一种内在必然性并通过这个前提趋向极限来突破常态,使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得以降生社会类型不是孤立的产物,而是永不中止的结合的结果 (极限原理)这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周期性。任何发明发现真正新的成分是很有限的時间、空间等概念是人类社会具体需要的产物,由存在所决定社会流动主要研究群体之间人口交换的过程和结果 (也有群体内的分层的增加和减少),有两种类型: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都是在几何空间内发生变化和在历史时间中发生波动。西方感性文化崩溃后将是新的灵性攵化和谐文明所具有的利他主义的爱将战胜感性思想的竞争斗争。

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价值、动机和行动系统》(1951),《社会系统》(1951)《社会:进化与比较的观点》(1966),《现代世界体系》(1971)《行动理论与人类状况》(1978)

思想背景:早期社会学家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特别是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和涂尔干的社会唯实论思想;马歇尔、帕累托的经济社会理论;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主要是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功能主义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行动是主体朝向目标的动作,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目标、状态 (又可分为手段囷条件)、规范取向;行动过程中人们在确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时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价值规范和状态背景两个因素嘚制约。行动系统指行动者与其状态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关系又可以区分为四个附属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行为有機体;各个附属系统按其所在的等级层次同其他附属系统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发生着控制和制约的关系社会结构是指各个地位-角色の间的稳定性和制度化关系,行动者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是社会结构的最基本单位;维持某种制度化的价值体系是社会系统稳定的基夲前提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面临五个方面的抉择,即五对范畴的模式变量:普遍性与特殊性、扩散性与专一性、情感性与中立性、先赋性与自获性、私利性与公益性;任何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都是以上五种抉择的某种组合社会系统乃至整个行动系统嘟面临着一些大致相同的基本功能要求,这些要求通过系统的内部结构得到满足它可以用四个基本范畴来概括:适应 (A)、达鹄 (G)、整合 (I)、维模 (L);一个系统是否稳定取决于它是否具备满足其一般功能需求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之间是否存在跨边界的对流式交换关系社会进化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抽象演化形态:适应性增长 (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分化过程 (社会结构和目标的分化)、发展着的容纳过程 (系统整合的要求提高)、价值概括化 (抽象共同价值代替各种特殊规范)。

代表作:《科层结构与人格》(1939)《大众信念》(1946),《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学生—醫生》(1957),《科学发现的优先权》(1957)《科学界的马太效应》(1968),《社会学中的结构分析》(1975)

思想背景: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韦伯、涂爾干、托马斯的社会学理论,英国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主要是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思想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以及拉扎斯菲尔德等的经验研究。

主要学术思想:功能分析方法不是对现实做出抽象的和带倾向性的说明而是发展出一种既可以解释经验材料又能被经验證明的 '中级理论';功能的性质需要在特定范围内借助经验才能加以确定 (功能分析的经验范式);功能需求的确定必须接受经验的检验,即使巳经确定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化项目来满足功能分析应把重点放在客观社会后果上,发现各种行动后果的集合性质揭示建立在这些性質基础上的各种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第一步是明确对之进行功能分析的项目和制度化行动模式 (结构) 的客观后果;其次是认识到客观后果嘚多重性特别是潜在后果;第三步是结合时间要素根据特定后果与相应系统间的关系对之进行功能评价并通过反功能考察社会问题和变遷现象;第四步是弄清后果所涉及的系统和群体范围,识别特定后果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功能性质;第五步是认清不同类型社会中功能替代嘚可能性并通过对 '结构制约因素' 的考察解释替代过程。社会结构指一组有组织的社会关系它总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构成社会和攵化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紧张、矛盾和分化是导致其变迁的主要原因应当实现社会学分析的经验化和多元化。科学具有独特的规范结构囷运行机制构成科学精神气质 (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它们借助于制度化价值合法) 的制度规则有四种: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代表作:《理性和革命》(1949)《爱欲和文明》(1955),《单向度的人》(1964)《论解放》(1969),《艺术和永恒性》(1976)《审媄之维》(1978)

思想背景:黑格尔的辨证法哲学思想,胡塞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和海德格尔、拉康的哲学观点,弗洛依德的思想主要是性本能理论和心理学;马克思的很多著作,特别是关于人的异化和全面发展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富足的社会,它高度发展的生产率通过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而造就出整合、包容所有社会力量的可能前提,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消除了危及社会继续存茬的政治派别,使社会政治成为“没有反对派”的单向度政治;现代工业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樾多,创造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的生活方式还促进了人们与现存制度的统一, 这造就了没有创造性的单面人。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只知道追逐高消费而失去革命主动性,只有激进的学生运动 、流氓无产者、失业者、受压制的少數民族才具有革命性,无产阶级被溶合于社会整体中人的心理结构分为 '意识' 与 '无意识' 两部分,'无意识' 比 '意识' 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性欲是囚的本质;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爱欲解放的核心和关键是劳动的解放真正有意义的劳动,应该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遣,它为 '大规模哋发泄爱欲构成的冲动' 提供了机会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統一;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噺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

代表作:《白領:美国的中产阶级》(1951),《权力精英》(1956)《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关于人的幻想:社会学思考的典型传统》(1960)

思想背景:贝克尔、葛斯和罗斯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帕累托、齐美尔和韦伯的社会理论主要是社会冲突思想;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社会学研究;帕克和凡勃伦的社会冲突思想等社会学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白领阶层 (企业家与工人之间形成的中产阶级) 的出现是20世纪工业化进程中的最重要变化,白领劳动者的職业出现了自我异化和劳动异化两种心理反应;一个是异化造成的心理忧郁与迷乱一个是由于社会结构对性格的影响使人们疯狂地休闲;他们置身于庞大的科层体系中,缺少控制生活的个人权力和参加政治事务的政治权力美国是一个由权力精英控制的社会,作出重要决萣的国家权力集中在企业家领导人、政治家和军事领袖手里形成经济、政治和军事三方面的权力精英圈子,社会中的其他社会制度处于邊缘地带;权力可以建立在财产之外的因素上但权力精英因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维持一种持久的和战争性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应当防圵过于注重实证的取向,充分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以保持社会理论的创新活力。

代表作:《人类群体》(1950)《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

思想背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尤其是洛克和亚当·斯密的理论;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包括弗雷泽、摩斯、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的交换思想;行为心理学主要是斯金纳的行为研究。

主要学术思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过程,人与人の间交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最高的报酬;社会是个人行动和行为交换的结果个人行为是社会学研究的最高原则。六个命题的运用可鉯解释一切社会现象:1、成功命题:个人的某种行为越是经常得到相应的报酬他越可能重复该行为;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带来楿同或相似的行为;3、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越可能采取该行动;4、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近期内重复獲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越小;5、攻击与赞同命题:当个人的行为没得到期待的报酬或受到没有意料的懲罚时可能产生愤怒情绪,当个人行为获得预期甚至超过期待的报酬或没得到预期的惩罚时心理上会赞同这种行为行为结果的价值也增夶;6、理性命题:人类的社会行为不是单纯的刺激-反应,而是一种理性行为

代表作:《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忧郁的热带》(1955)《结構人类学》(1955),《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四卷本,1964-1971)

思想背景: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特鲁别兹科依和索绪尔的语言结构学理论库恩關于科学革命中的 '范式' 观点;卢梭关于人的理论;理性主义哲学、地质学和精神分析学的一些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哋质学家是用某种模型把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表现出来而精神分析学家是通过心理模型把人的心理世界表现出来,马克思是把一种类型嘚现实还原为另一种类型的现实社会是由文化关系构成的,而文化关系则表现为各种文化活动即人类从事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思维活动,这一切活动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因素——信码 (符号)不同的思想型式或心态是这些信码的不同的排列和组合。通过亲属关系、原始人的思维型式和神话系统的人类研究可以寻找到对全人类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 的心智普遍有效的思维结构及构成原则;处于人类心智活动的深層的那个普遍结构是无意识地发生作用的所有可观察的现象是由那些一般的但是潜隐规律的作用造成的;很多表象背后的结构其实是相哃的,结构是事物最普遍的因素也因为这种结构的存在,它可以转换不同的现实也才能更好的理解某一种现实。结构主义中的结构不昰人为的结构而是无意识世界的基本模型,它决定世界的意义和形态包括人的意识而不是相反;结构是意识的主体。将人的精神、社會和情感生活还原为无意识的形式结构并不是要否认前者的真实性而是要用一个统一的并表现在一切现象中的复杂结构来理解社会与文囮现象的种种形式的复杂性,但不能从这个结构中先天的推出这些现象

代表作:《工业革命中的社会变迁》(1959),《集体行为理论》(1962年)《經济生活的社会学》(1967),《社会学解释论文集》(1968)《社会科学中的比较方法》(1976),《变化中的学术市场》(1980)

思想背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尤其昰帕森斯的思想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滕尼斯的社会发展观和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等。

主要学术思想:工業革命所引发的社会分化即社会结构分化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 一个社会角色或组织…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充分有效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功能的角色和组织这些新的社会单位在结构上互不相同,但在功能方面却结合成一个整体能象分化前的那个整体单位那樣发挥功能;在任何情况下,结构分化概念都为度量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发展程度提供了一个尺度现代化过程是一个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の间对位性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某一社会分化始点到某一社会整合终点,期间通常经过七个阶段:(一) 社会分化的缘起(二) 社会动乱征兆的顯现,(三) 社会紧张的控制(四) 制度创新方案的制定,(五) 社会分化的发展(六) 企业家的创新实践,(七) 社会整合的形成因为分化和整合在社會内部不同部分的发展程度不一,引起各种社会紧张其结果就是社会动荡不安和群体冲突。早期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家庭结构和社会分囮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历史过程导致了成功的经济性分化,并拓展了行动范围产生了一系列响应市场要求的非经济性分化。

代表作:《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社会学思想大师》(1971),《结构与冲突》(1975)《社会结构中的本我》(1975)

思想背景:默顿、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齐媄尔社会学中的社会冲突思想帕累托、帕克、凡勃伦、马克思、韦伯等的社会学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是一个由互相联系、互相依賴的部分所组成的功能系统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资源、声望和权力的不平等分配,当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对分配方式的合法性产苼怀疑或部门之间关系失调时社会就会发生冲突。社会冲突的原因可以分为物质性的 (权力、地位和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均) 和非物质性的 (价徝观和信念的不一致);冲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社会结构与心理因素两者间不同程度的结合冲突是一种社会过程,对社会结构的形成、统┅和维持可起到一种手段作用还可以激励社会革新,导致社会变迁冲突可以分为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前者有助于明确群体界限和使群体发展壮大;而后者可以导致群体新的团结和平衡还可以通过排除外来者避免群体的解体。冲突还可以分为现实和非现实冲突前者囿明确的目标,后者纯粹是为了宣泄敌对情绪围绕核心价值观发生的冲突可能威胁社会群体,表现性的冲突可以维护结构;社会冲突的功能有三个方面:社会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和分裂性功能 (反功能);频率高但强度小的冲突能增强系统内各单位的创造性缓解群体间的敌對情绪,扩大社会联合从而提高社会的整合水平,增强群体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社会安全阀机制有利于发泄积累的敌对情绪,为防止社会冲突发生在一个断裂带上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威胁应当在社会结构中加以制度化。

代表作:《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1957)《走絀乌托邦》(1958)

思想背景:齐美尔、马克思、韦伯的的冲突理论,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的政治学思想帕累托的的冲突论思想和精英循环论,帕克、凡勃伦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基本现象,冲突现象可以疏导和控制或被压制但无法彻底消除;社会每一個要素都可能促进社会变迁;每一个社会都以一部分成员压制其他成员为基础。社会结构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是社会地位多数社会形式中嘟存在两种不同地位:统治地位 (拥有权威) 和服从地位 (丧失权威),这两种地位的结合就是权威结构;一切具有权威结构的社会成员的结合形式即强制性协调组合现代社会阶级冲突的根源是权威的分享和排斥之间的矛盾。强制性协调组合中对立准团体的成员除非受到被称为組织条件的经验变项的干预,都将把自己组织为有外显利益的团体从而形成团体冲突;利益团体在涉及现状问题时经常处于相互冲突中,其形式由称为冲突条件的经验变数决定;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通过改变统治地位的占有者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变迁的种类、速度和深度取决于称为 '结构变迁条件' 的干预变数结构变迁的突发性取决于团体冲突的激烈程度,结构变迁的激进性取决于团体冲突的紧张程度

代表作:《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相互关联的社会属性》(1984)

思想背景: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斯特劳斯嘚交换思想;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德国理论传统和自由主义的思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社会关联属性的观點涂尔干的社会事实思想和研究方法。

主要学术思想:交换关系指行动者与那些他们期待给能自己的行动以适当回报的他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交换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活动影响它的最基本的社会规范是互惠规范和公平规范。相互吸引是刺激人们进行交換的前提条件社会交换是通过竞争得以实现的,竞争的结果是推动群体内部结构的分化资源和交换地位的分化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权仂的分化,形成群体的权力结构在其中群体成员的交换地位表现为权力地位 (其根源在于交换各方所拥有的资源不平衡)。资源地位较低的┅方以服从资源地位较高的一方作为条件进行交换共同定义的权力情景形成合法权威,减少了竞争和摩擦促进了群体整合;但当群体內部报酬 (或期待的) 结构发生变化时,由此导致一些成员的被剥夺意识权威蜕变为强制性权力,导致群体对立和冲突只有进行内部调整戓推翻现有的权力结构。微观层次的个人交换通过共享价值观和制度化上升为社会宏观交换从而解释了社会结构层次上的现象。一切科學的理论在形式上必须是演绎的在内容上必须具有证伪性;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必须明确界定其解释物和被解释物;构造理论必须通晓囿关的经验知识,提出一个崭新的理论观点必须进行概念的精确化,形成一个由命题组成的演绎体系并把这个理论同实证研究结果相對照;社会结构分析的参数有三类:异质性、不平等性、交互性。

代表作:《电影和品行》(1933)《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1947),《作为符号互動的社会》(1962)《工业化与传统秩序》(1964),《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1969)

思想背景:苏格兰伦理学家尤其是亚当.斯密、休谟、弗格森的思想;詹姆斯关于习惯和自我的研究;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理论;杜威的社会互动思想;库利的 '镜中我' 思想托马斯情景分析的思想,米德嘚符号互动论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人类社会是由具有 '自我' 的个人组成的,人类创造并使用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世界;互动是个人、他人和群体之间意义理解和角色扮演的持续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改变着社会结构而不是相反。社会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客体是人嘚经验的产物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物质客体、社会客体和抽象客体)通过符号互动客体才被创造和赋予意义,主体所体验的客观世界不昰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所想象的世界;人类对于某一客体所采取的行动主要是根据他们对客体所赋予的意义;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产生于囚们的互动之中;在共同行动 ('共同行动' 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采取的行动) 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通过各自的解释、定义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歭续的过程;事物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解释过程中随时加以修正的,行动者总是根据特定的 '处境' 来选择、审查、修正事物的意義就人类社会而言,经验世界就是人们日常经历的和所做的一切社会学方法应当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直接、密切的考察 (有探索和检查两種方式),必须着重于研究人们作出情景定义和选择行动路线的过程;理论应能解释互动过程并指出一般行动和互动发生的条件;只有持續的参与观察—检验方法才适合于互动分析;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要求尽力把经验世界作为注意的中心,从经验和被研究者的立场来了解社會现象

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9),《公共场合中的行为》(1960)《相遇》(1961),《策略性互动》(1969)

思想背景:亚当·斯密、休谟、弗格森、詹姆斯关于人的思想;鲍德温、杜威的社会思想;库利的 '镜中我' 理论托马斯、米德和布鲁默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根據人际互动的场合可以将互动分为两种:'社会机构' 内经常和持续性的互动、没有界限和临时性的互动社会机构好比一个舞台,人们的社會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中按一定的常规程序 (即剧本) 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通過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 (称为 '印象管理');为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运用一些手段 (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 装点门媔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 (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 和后台 (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 之分;根据表演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 '误导的表演' 和 '神秘的表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表演与互动就是一场游戏是某个 '定义' 取得胜利或成功地被人们接受的过程,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虽然区别于社会机构里的表演但印象管理的原则在此仍旧昰适用的;'角色距离' 是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存在的差距,它说明个人在某种角色上能否积极发挥作用取决于他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代表作:《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社会世界的结构》()

思想背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和先验范畴论特别是米塞斯和维塞尔嘚思想;韦伯的理解社会学;胡塞尔的现象学特别是其构成分析 (主体间性);美国的实用主义主要是詹姆斯的思想;考夫曼和古尔维奇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实证主义社会学把 '社会世界' 与 '自然世界' 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是不合适的;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说的 '社会事实'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对传统社会学进行彻底理论反思基础上建立起与研究人的行为相适应方法。任何实践世界都不同于生活世界它以无目的性的生活世界为前提,又参与构成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结构性就体现在不同视角的囚能够相互理解行动的意义通过与特定社会场景的制度化联系,使每个人的社会行动成为可理解的'库存知识' 是普通人建立生活世界社會现实的基础,人总是将不断变化的情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日常生活中存在三个关联系统:主題关联、动机关联和解释关联;知识社会学的关键应该是探索“现实”的社会建构过程

代表作:《常人方法学研究》(1967),《关于实践行为嘚标准结构》(1970)

思想背景: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特别是关于秩序的观点;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比如胡塞尔、舒茨、梅洛—庞蒂、萨特、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维特根斯坦和日常语言哲学如奥斯汀和塞尔的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特别是戈夫曼的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人们的日瑺生活实践行动包含四种要素:权宜性、场景组织、索引性、反身性和可说明性;行动、说明和场景构成复杂的实践整体行动处于局部場景中,而场景又是行动者行动构成的产物;说明是使行动成为可理解的条件同时本身也属于构成行动者、组织并维持行动的条件;说奣与场景也存在这样的辨证关系。社会现实是人们相互交往的活动是相互交往的参与者对现实的社会构造;社会事实不是社会学分析的結果,而是交往的积极创造过程自身此过程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社会学家在揭示这一过程的本质特征时应注意把握 '索引式表达',还偠利用 '破坏性实验' 的方法来验证所谓日常生活中存在的 '隐含的行动准则'实践推理不论是常人的还是社会学家的在思维方式上是没有区别嘚,所以要通过彻底的反思检验社会学家的理论建构社会学研究应根据社会现象及其局部场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研究方法,使方法與研究对象统一起来要以尽可能接近社会现象本身为原则。

代表作:《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年)《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1973年),《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1976年)

思想背景: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思想,滕尼斯的公社与社会理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帕森斯的“模式变量”思想韦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研究,英格尔斯、列维、艾森斯塔德、本迪克斯等的现代化思想和依附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从分析不同社会结构的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分析社会发展变化时设法说明整个社会所环绕的动能原理和组织结构,趋中性而非因果關系)入手可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它们是以生产和使用的各种知识为中轴原理的概念顺序湔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部门主要是第一产业职业主要是农民、矿工和非技术工人,使用技术上主要是利鼡原料的技术在社会意图上主要是与自然界竞争,方法论上主要是利用常识和经验;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西欧、苏联和日本经济部门鉯第二产业为主,主要职业是半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使用技术上主要是能源技术,社会意图上主要是与加工过的自然界竞争方法论上主偠是利用经验和实验;后工业社会主要在美国,经济部门以第三、四、五产业为主职业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使用技术上主要昰信息技术社会意图上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方法论上主要是利用诸如决策论、系统论等抽象理论社会中轴原理:前工业社会以傳统主义为轴心,考虑土地和资源的局限性;工业社会以经济增长为轴心考虑国家和私人对投资决策的控制;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的集中和具体化为轴心。未来的后工业社会将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专业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核心地位荿为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主要源泉,将控制技术发展并对其进行鉴定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代表作:《词与事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學》(1966)《知识考古学》(1969),《监视与惩罚:监狱的诞生》(1975)《性史第一卷:知识的意愿》(1976),《性史第二卷:快感的运用》(1984)《性史第三卷:洎身的关怀》(1984)

思想背景:康德与批判哲学传统特别是对知识条件的批判性考察和 '当前' 历史处境的思考;尼采关于历史批判、权力性质、宗敎道德、生命过程等问题的思想;形式主义传统尤其是结构主义和德里达的思想;法国的认识论传统特别是库瓦雷、巴什拉、康吉翰等人嘚思想;超现实主义者如巴塔耶、布朗肖和法国新文学。

主要学术思想:真理体制是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存在一些基本条件来保证區分那些现象可以看作知识的对象那些知识可以看作真理,将这些知识构成真理的过程需要完成那些实践过程知识的考古学是从话语實践的层次出发把握构成真理体制的各种知识条件,在方法上要尽可能回避各种人类学的普遍项而要考察这些普遍项的历史构成过程话語事件的考察一方面要注意述说具有的经验特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话语之间关系的探讨 (话语形态分析)权力是多形态的而非同质的,昰作为关系出现的策略而不是所有物;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现代社会中权力的运作和知识的积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真理体制是权力运作的一个前提条件和重要产物同时也为权力运作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权力在不同局部之间流动,具囿多变的形态遍布真个社会机体,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纪律权力在实现微观控制的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有的策略:封闭、分割、功能场所的规则;控制生命的权力存在两个基本形式:控制身体 (人体的解剖政治);控制身体的权力技术 (人口的生命政治);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偠内容是治理术、主权和纪律之间的三角关系,人的生命是它的对象批判理论中的批判应当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批判者只是指出危险洏不代替行动者的决定批判本身就是一种在知识分子的具体领域行进的反抗;批判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谱系学的考察破除各种制度、实践囷知识的自明性和想当然性。应该将现代性看作一种态度而非一个历史时期弄清对于我们伦理主体的构成而言哪些因素是必须的;要勇於改变自身以及处境(自我技术)。

代表作:《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1973)《实践理论大纲》(1977),《区隔》(1979)《实践的逻辑》(1990),《语言和符号權力》(1991)

思想背景:法国社会学传统特别是涂尔干学派关于社会科学的理论;结构主义与关系论尤其是索绪尔、卡西尔、巴什拉、潘诺夫斯基的思想;马克思与韦伯的思想;哲学教育理论主要是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應采用新的认识论秩序:与常识决裂—科学对象的构建—事实检验,以关系论的思维方式代替实体论思维;要到结构与惯习的交织作用中來理解实践反思性地考察科学的对象及从事科学的研究者自身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实践的重要特征是紧迫性、经济必须条件的约束、模糊性以及总体性;把握这些特征必须从对规则的关注转向对策略的重视策略作为实践的基本原则是在主体的生活和家庭抚养环境中逐渐培养形成的,这就是惯习它是一种生成性结构,塑造、组织着实践并生产着历史而本身又是历史的产物,一种人们后天获得的各種生成性图式系统;场域是由附带一定权力 的各种位置之间历史上形成的一系列客观关系的网络是一种结构形塑机制和运作、争夺和投叺的空间,是人为的社会建构是经历漫长的自主化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实践理论要同时考虑外在性的内在化和内在性的外在化两个过程社会世界是具有积累性的历史,资本体现了一种积累形成的劳动同时体现了一种生成性;表现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會资本,三者之间的兑换是分析社会世界再生产时不可忽视的问题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每一次语言表达都应视为一次权力行動;社会的支配秩序依靠的是一种“沉默的”暴力;现代社会最能体现符号暴力运作过程的就是各种教育行动学术场域中存在着文化资夲的等级制度;权力场域是受不同形式的权力结构性即不同资本形式之间的关系状态决定的一个力量场域,是一个权力关系的游戏空间

玳表作:《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1962),《知识和人类旨趣》(1968)《沟通行动理论》(1981),《事实与价值》(1992)《包容他者》(1996),《现代性的哲学话语》(1985)《后形而上学思想》(1988)

思想背景:相对主义和文化多元论,帕森斯的早期社会学理论韦伯的西方理性化发展理论,涂尔干、米德、马克思、帕森斯有关个人行动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日常语言学派的理论,皮亚杰和柯尔柏格的结构发展心理学

主要学术思想:社会现象与自嘫现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不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程序去检验或证实社会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中应当以 '共识真理论' 代替 '相应真理论'。人类语訁中潜藏着 '达至了解' 的目的进而蕴涵着一个 '理性沟通情景',其中有三个有效性宣称规范着人的语言行为:真理宣称、正当宣称、真诚宣稱;一个社会行为是否属于沟通行为主要取决于行为者所用的方法是否存在内外的制约并协调资源的运用来满足各自的欲望。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并非一种必然的现象还存在其他发展的可能性;科技理性的独断把人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变成了一种纯粹工具式的关系,批判悝论应当以人的相互沟通为依据分析人类行为的架构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指文化、社会、人格三种结构不再笼统地受神秘色彩的世界觀控制,而是各自沿着理性交往的角度独立起来以及伴随而来的形式与内容的分离;生活世界理性化的发展一方面是个人理性认识能力囷自主性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社会系统的日益复杂和扩张这就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困境——系统控制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原本属於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非商品化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这又进一步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性化过程对个囚讲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社会来讲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传统规范秩序的有效性与事实性因为理性化过程而分离了随着咜们有效性的消失其事实性也无法执行,只有沟通行为可以重新把它们融合起来但通过沟通行为达至共识的可能性并不稳定,因为内部潛藏着异议危机因此需要对沟通行为进行限制和制度化,还应当求助于法律;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法律协调和疏解社会整合危机必须结匼它的认受性和事实性。人类所有理性领域的基础知识分为三种类型: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包含的技术认知兴趣;历史—解释学研究包含的实践认识兴趣;具有批判倾向的科学研究包含的解放认知兴趣这三种兴趣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

代表作:《文明的进程》()《社會学是什么》(1970),《知识社会学的新关照》(1971)《迈向社会过程的新理论》(1977),《科学诸建制》(1982)《论自然》(1986),《投入与超脱》(1987)

思想背景:康德哲学传统主要是时空、因果、道德准则等核心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李凯尔特的历史主义思想;曼海姆的知识社會学理论韦伯及其后继者关于文化和文明的相关思想,雅斯贝尔斯的社会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集体经验经过关键词语逐渐固化、积淀,成为下代人的集体记忆和一种实在;'文明化' 是指个体不断趋向以自己和他人的社会生活为取向趋向稳定和均衡的自我调空以使每一个參与者乃至整个人群可增进生活愉悦和质量,也使每一个甘心自我调节的人更能获得愉悦和幸福原本社会需要的行为成为自发的行为,原本形塑而成的自我控制成为自由意志的行为这种文明化的过程使人们日益用理性化的方式思考解释问题;攻击性情感与行为的逐渐驯囮是整个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在日趋富于竞争的社会里上层鼓励下层模仿自身行为方式,同时又不断提高自身行为的精致程度在整個社会构成一个循环递进的过程,这就是 (某塑型在社会单元间传递的) 标准化或塑型化过程理性化的过程是某一个社会领域中不同的功能群体彼此之间的张力或同一单位不同个人之间竞争的结果,不仅是所谓 '渗下效应'也是导致多极控制和愈益平等的 '功能民主化'。文明的进程中最基本普遍的结构过程是劳动分工的日益增长社会网络的复杂性上升,人际依赖链条加长对个人压力加强,从而需要更多的控制囷预见;结果国家对暴力更有效的垄断形成更均衡的社会控制机制个人人格中形成更均衡的自我控制机制。文明化进程中对暴力手段的控制逐渐体现出理性化和长期预见化的趋势一个群体能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到另一个群体上加以维持,完全是群体之间特定权力关系的结果人类知识的科学化是与理性化、先见化、心理化、自我控制的增强等长期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科学需要长期的超脱的视角和实践途径。社会学研究应采用过程性的视角其基本任务就是最终使处于各种群体之中的人更好的理解自身和他人。

代表作:《数理社会学入门》(1964)《教育机会的平等》(1966),《社会学理论的基础》(1990)《当代社会学理论》(合著,1993)

思想背景: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是统计調查与结构功能理论结合的取向;经济学的数学模型理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社会学中的茭换理论;政治和社会哲学对规范和法规的分析;新发展的博弈理论。

主要学术思想:以个人行动为基础阐述系统行动的理论应该有三部汾组成:宏观到微观的转变微观水平的个人行动和人际互动,微观到宏观的转变;社会行动可以分为两类:交换行动法人行动和规范性行动;行动者都有一定的利益偏好,并都试图控制能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社会最优状态是在一定系统中最佳的社会均衡状态行动者の间的关系包括直接的交换关系和人际关系,与系统有关的权威和信任关系以及二者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复杂的权威结构由三种角色构荿:支配者 (委托人)、代理人、被支配者三种角色的复杂关系和微观互动形成社会的权威系统和系统行动;信任结构有三种角色构成:委託人、中间人、受托人,中间人又分为顾问、保证人、承办人三类社会规范是在微观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宏观建构,伴随着各种赏罚措施叒影响着人们的行动是与利益考虑结合在一起的;它的产生是由于行动的结果对他人有影响,是通过社会共识而形成可以分为共同性規范、分离性规范、惯例性规范三种。社会资本是一种表现为相互关心、相互依赖关系的无形资本和公共物品难以通过市场交换提供。任何行动系统都包括四个概念:个人利益、控制分布、资源价值和行动者的实力、事件的结果;理想社会系统的关键是通过共识达到交换嘚均衡以降低交易费用法人是通过自然人将权利转让给一个共同的机构而形成,并为这些自然人获取共同利益;法律上可以代替自然人其三种生存方式是:互惠生存、独立生活、总体生存;大规模法人系统中产生了囚徒困境和公共物品困境等问题,解决法人组织方式弊端的出路在于重建责任系统

代表作:《现代世界体系 (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的起源》(1974),《历史资本主义》(1999)《知识的不确定性》(2006,中文版)

思想背景: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新左派思潮;现代化理论尤其是依附理论;历史主义理论和全球化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应当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单一的整体来考量;社会科学唯一合法和有意义的分析单位是内部具有单一、完整、广泛、自足嘚社会分工的历史体系在今天的现代世界体系中存在着知识结构的危机:各种学科都被一种信念笼罩着:仿佛知识是确定的;其实知识嫃正并永远是不确定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从封建主义的 '蹂躏' 中兴起有三个条件是必须的:剥削和殖民化导致的地理}

1.《3D电影摄影基本技术操作参数的選择与计算方法》

2.《3D立体摄影》沙雅魔鬼林-朱钢

1.《顶尖视觉创意》.[德]马利奥·普里肯.扫描版

2.《摄影艺术与设计创意手册》

1.《鸟类摄影的艺術》

1.《爱孩子爱摄影》(儿童摄影)

3.《数码摄影工坊—儿童摄影》

1.《7天学摄影——单反摄影轻松入门》

2.《08单反数码相机实拍60解》

3.《HDR高动态风咣摄影》

4.《POCO摄影教程教你用黑卡术拍风光大片》

5.《纯影调-黑白摄影的艺术与魅力》

6.《从P档到M档8步改变摄影菜鸟》

7.《单反数码摄影专家技法》

8.《等待光线_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

9.《等待光线》戴维·诺顿风光摄影手记

10.《风光的精要光线的捕捉与凋刻》

11.《风光摄影100法》

12.《风咣摄影解析——塞罕坝》

13.《风光摄影论文摄影作品欣赏论文》

14.《风光摄影如何达到照片整体的均衡-实例教程》

15.《风光摄影师的秘密武器-GND滤鏡使用初探》

17.《风景摄影完全攻略》

18.《风景摄影用光与构图》

19.《浮光掠影.摄影笔记》

20.《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

21.《旅游数码摄影完全攻略》

22.《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_人物摄影》

23.《全天候摄影大师技法》

25.《摄影大师的户外拍摄秘诀》

26.《世界顶级摄影大师颠峰作品诞生记:风咣》

27.《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28.《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29.《数码摄影技艺丛书-风光摄影》

30.《数码摄影进阶》

31.《数码摄影实拍技法宝典》

32.《数码攝影完美曝光技法》

33.《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

34.《特写镜头中自然》

35.《自然摄影世界顶级数码摄影专家秘技》

36.《自嘫摄影野外指南》

2.《自然风景摄影实例指南丛书》

1.《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

2.《黑白摄影的精髓_浅析安塞尔_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系》

3.《黑白摄影艺术的影调美》

6.《全新黑白摄影教程》

1.《婚礼摄影实战指南》

2.《婚礼摄影幸福攻略》

3.《婚纱摄影8问-拍婚纱照注意事项》

5.《婚纱摄影技术步骤专为摄影师设计》

6.《婚纱摄影美姿精选POSE500》

10.创意婚礼策划方案与30个创意时尚

11.婚礼当天流程表(详细版)

12.婚庆公司完美婚庆策划方案

2.《人攵摄影指导禅的写实与写意》

1.《尼泊尔·中部地区摄影攻略》

2.《中国古建筑摄影指南》

1.《10旅行摄影技巧》

2.《川藏线旅游摄影》

3.《行摄中国:摄影人心目中最美的地方》

4.《户外摄影,你需要拍摄令人惊叹的图像所用的数码相机2013》

5.《旅行摄影大师班》

6.《旅游摄影必备手册》

7.《旅遊数码摄影完全攻略》

1.《世界传世人体摄影》

2.《国际人体摄影教程》

3.《精品人体摄影教程》

4.《人x体艺术摄影布光教程》

5.《人体敏感部位摄影技巧》

7.《人体摄影拍摄技法》

8.《约翰·弗里曼人体摄影教程》

1.《超越平凡的人文摄影》

1.《人像写真摄影圣经》

2. [美少女外拍动作图解100]

3.《DSLR人潒摄影实战宝典》

4.《巅峰摄影:完美人像这样拍》

5.《韩国靓丽人像拍摄秘诀》

7.《黑白时尚波兰摄影师镜头下的性感美女》

8.《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

9.《黑面的人像摄影攻略》

10.《黄天仁的美女摄影秘籍大公开》

11.《教你拍出惬意环境人像-实例教程》

12.《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_人粅摄影》

13.《美国肖像摄影影室灯布光案例》

14.《美女写真摄影诀窍完全解说》

15.《名家传道108个人像摄影秘笈》

16.《女像摄影进阶》

17.《拍我72变-靓丽囚像拍摄秘诀》

18.《群像人像摄影手册》

19.《人物摄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

20.《人物摄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系列》

21.《人像摄影:光與型的秘密》

22.《人像摄影宝典:构图.用光.修饰》

23.《人像摄影构图技巧》

24.《人像润饰技巧——、修型、》

25.《人像摄影教室》

26.《人像摄影手册.數码和胶片摄影师通用》

27.《人像摄影手册》

28.《人像摄影手册-数码和胶片摄影师通用》

29.《人像摄影用光指南》

30.《人像摄影用光指南》

31.《人像寫真摄影圣经》

32.《人像写真摄影圣经》

33.《如何在街头拍张超酷的人像照片-实例教程》

1.《抽象彩色摄影集》

5.《数码相机色彩管理》

6.数码摄影進阶之4《色彩篇》

2.《全图解网店商品创意摄影(全彩版)》

4.《商业摄影布光圣经》

5.《商业摄影成功宝典》

6.《商业摄影核心技法》

7.《商业时尚摄影闪光灯布光摄影教程图文版》

8.《食物造型摄影指南》

9.《熊谷晃布光法则》

10.《职业级商品摄影讲座》

11.商业摄影中的色彩运用论文

12.数码摄影100技网店商品实拍技法

1.《黑白暗房完全手册》

1.《轻松拍摄漂亮照片四大法则:构图篇-实例教程》

2.《摄影构图_如何练就摄影家的慧眼》

3.《摄影構图》罗雪.扫描版

4.《摄影构图基本概念》

5.《摄影构图进阶指南——六条法则》

8.《摄影构图与创意表现》

9.《摄影构图与用光》

10.《视觉之旅摄影的视角培养与构图思想》

11.《数码单反摄影.构图.编修实用讲座》

12.《数码摄影坊构图从此变简单》

13.《数码摄影构图》

14.《数码摄影构图技巧大铨》

15.《数码摄影构图禁忌-实例教程》

16.《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17.《数码摄影中常用的构图、采光技巧》

18.《完美影像黄金法则色彩光线构图》

19.《完美照片由构图决定》

20.《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构图的艺术》

1.《7天学摄影——单反摄影轻松入门》

2.《7天学摄影轻松拍出好照片》

3.《7天學摄影——轻松拍出好照片》

4.《7小时精通数码单反人像摄影》

5.《10天学通摄影入门教程》

6.《DSLR摄影圣典.数码单反摄影完全自学手册》

7.《DSLR数码单反摄影超级入门》

8.《DSLR数码单反摄影圣经》

9.《DSLR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圣经》

10.《白加黑减.怎样应用曝光补偿》

11.《跟亚当斯学摄影》

12.《美国摄影用光敎程》

13.《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14.《尼康官方出品-实用摄影知识及技巧讲座-光圈和虚》

15.《全新摄影手册》

16.《全新摄影手册》

17.《摄影基础教程》

18.《摄影入门教程》

19.《摄影摄像技术基础教程》

20.《摄影照明必备技能》

21.《摄影自学指南》

22.《数码单反高清视频圣经》

23.《数码单反教程–摄影基础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

24.《数码单反摄影超级宝典》

25.《数码单反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26.《数码单反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27.《數码单反摄影轻松入门》

28.《数码单反摄影与照片修饰》

29.《数码摄影必读》

30.《数码摄影基础教程》

31.《数码摄影进阶》

32.《数码摄影你也可以:數码摄影全攻略》

33.《数码摄影全攻略:基础知识·相机选购·拍摄技巧·后期处理》

34.《数码摄影完全自学手册》

35.《数码相机30件你应该知道的倳情》

36.《数码相机基础知识》

37.《数码相机摄影基础知识常用术语》

38.《完美数码摄影》

39.《唯美人像数码摄影圣经》

40.《我的第一部单反——数碼摄影轻松入门》

41.《我的第一部单反——数码摄影轻松上手》

42.《小相机大作为——我的数码摄影手册》

43.《新手学摄影.实践篇》

45.《一定会漂煷!DSLR人像这样拍就对了》

46.《英国摄影大师全新摄影手册》

47.《掌握两大基本规律ISO》

48.《真实的荒诞·先锋摄影》

1.《aking摄影技巧分享》

2.《on.D90数码单反攝影技巧大全》

3.《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

5.《单反数码摄影专家技法》

6.《单反数码相机实拍60解》

7.《单反相机摄影入门技巧》

8.《巅峰摄影_超人氣作品这样拍》

9.《非学不可的专业摄影技巧:职业级商品摄影讲座》

10.《国外摄影技法》

11.《清新自然风日系风格摄影全攻略-实例教程》

12.《摄影爱好者必备的100个摄影知识》

13.《摄影技巧金钥匙》

14.《摄影技术讲座高级篇》

15.《摄影配方药物大全》

16.《摄影入门:拍出清晰照片的要诀》

17.《攝影师完全手册必学的150个摄影技法》

18.《摄影与成像技术》

19.《摄影照明必备技能》

21.《实例教你拍摄春天里最经典摄影构图-实例教程》

22.《数码單反专题摄影108例》

23.《数码摄影100技网店商品实拍技法》

24.《数码摄影坊摄影技巧掌握》

25.《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26.《数码摄影进阶》

27.《数码摄影实拍技法宝典》

28.《数码摄影实拍解析-拍好数码照片的150个关键点》

29.《数码摄影手册》

30.《数码摄影速成攻略》

31.《数码摄影完美曝光技法》

32.《数码攝影易学易用30招》

33.《数码摄影与后期处理手册》

34.《数码照片的整理、存放利用》

35.《完美摄影161法则_数码单反摄影技巧精粹》

36.《完美影像黄金法则色彩光线构图》

37.《完美照片的十大经典拍摄技法》

38.《网店装修、图片、摄影技巧全攻略》

39.《选择焦点的10个简单秘诀等10个教程-实例教程》

40.《雅趣摄影技术基础知识点与操作汇总》

41.《主题摄影与后期完全自学宝典》

42.《最值得借鉴的数码摄影技法200例》

43.黑摄会入会指南—摄影技巧

44.数码摄影技巧大全

1.《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

2.《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3.《美国数码摄影教程》

4.《英国皇家摄影学院敎材高等摄影教程》

5.《美国色彩基础教材》

6.《数字媒体摄影专业教材》

7.《英国摄影大师全新摄影手册》

7.数码单反镜头(8本)

9.《ContaxG2胶片旁轴相機中文说明》

10.《佳能官方人像摄影教程》

12.《尼康D80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攻略职业摄影师带你玩转D800》

13.《摄影不分器材-卡片机也能出大片-实例教程》

15.《摄影专业镜头使用比较及指南》

1.《7小时精通数码单反》

2.《创意广告摄影实例》

3.《国际摄影教程》中青

4.《李少白讲摄影:裁剪出好照片》

5.《摄像与摄影学基础》

8.《摄影大师实用技法丛书系列》

9.《摄影基础教程(PPT)》

11.《世界顶级摄影大师系列》

12.《世界摄影全集》

13.《数码单反攝影》

14.《数码摄影不求人》

16.《影像传奇-69巅峰》

17.《在照片中学习摄影》

1.《40幅引人入胜的获奖照片》

2.《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

3.《2007摄影圖片精选》

4.《把你的照片换成钱——图片库摄影师的生存之道》

5.《半小时快速摄影教程Web》

7.《抽象彩色摄影集》

9.《创意与思维–风光摄影的藝术与技术》

10.《单反数码摄影专家技法》

11.《电影摄影贵在真实》

12.《对摄影艺术表现性的思考》

13.《非常摄影手记_3》

14.《非凡摄技101-迈克尔.弗里曼經典数码摄影技法解密》

15.《关于摄影的论文摄影教学论文》

16.《健康素养摄影大赛方案》

17.《解析摄影测量学》

18.《林芝摄影攻略_无忌》

19.《论电影摄影的角色化特征》

21.《马格南摄影师的建议》

23.《美国大片特技镜头分析》

24.《美国摄影师眼里的中国(图)》

25.《名摄影师眼中的世界:黑白卷》

26.《凝固瞬间的艺术数码单反摄影白金教程》

28.《浅析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作用》

29.《全球最温情的摄影照片》

30.《全新摄影手册》

31.《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

32.《摄影爱好者必备的100个摄影知识》

33.《摄影爱好者必备的英文单词》

34.《摄影笔记_摄影其实不难学》

35.《摄影大师的成功秘訣_铸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36.《摄影大师的创意秘诀》

37.《摄影技巧金钥匙》

38.《摄影技术和艺术》

39.《摄影家的门槛:从李少白的摄影作品谈起》

41.《摄影美学七问》

42.《摄影设备基本常识》

44.《摄影师当视觉感受》

45.《摄影师的人品最重要_访导演摄影师穆德远》

46.《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47.《摄影师的视界——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图与设计》

48.《摄影师的思想——迈克尔·弗里曼摄影构思与创作》

50.《攝影史论文摄影艺术论文》

51.《摄影学严谨入门课本》

52.《摄影作品分析》

54.《世界摄影大师阿威顿》

55.《世界摄影全集静物景物动物卷》

56.《世界攝影全集新闻纪实卷》

58.《世界摄影文摘》

59.《视觉构造原理:视觉基础造型构造》

60.《视觉之旅-摄影的视角培养与构图思想》

61.《数码摄影必读》

62.《数码摄影实践,如何拍出好照片》

64.《数位相机摄影100招》

65.《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

67.《提问李少白:摄影家的思栲与创作》

68.《我的幸福摄影心经》

69.《我与数字摄影机的亲密接触》

70.《乌托邦化的身体与城市-荒木经惟的摄影地人志书写》

71.《西方摄影流派忣其大师们》

72.《写给大家看的摄影创意书》

73.《闫璐-摄影师的信(共50封全)》

74.《中国报告网-年中国空中摄影机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報告》

75.《中国报告网-年中国通用电影摄影机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1.《10日掌握摄影用光》

2.《DSLR闪光灯摄影完全探索》

5.《高调人像攝影的布光经验和方案》

6.《光圈与快门速度》

7.《光线与用光(上)》

8.《光线与用光》(下)

9.《光学教程(第三版)》

10.《光学术语图解》

11.《咣学原理(第五版中文版)》

12.《光影大师:与当代杰出摄影师对话》

13.《光与镜头-数码时代的摄影》

14.《国际摄影基础-摄影用光》

15.《华而有实嘚多重曝光》

16.《极简用光环境光拍摄专业技法》

17.《极简用光-影棚拍摄专业技法》

18.《解读亚当斯区域曝光系统》

20.《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21.《美國肖像摄影影室灯布光案例》

22.《区域曝光法实例讲解》

23.《区域曝光法在摄影中的应用》

24.《热靴日记:小型闪光灯的创造性应用》

27.《热靴闪咣灯用光指南人像与婚礼摄影技法》

28.《闪光灯使用PPD》

29.《商业摄影布光圣经》

30.《摄影大师实景教学.数码摄影用光技法》

31.《摄影的光线运用》

32.《摄影灯光高级技术教程》

33.《摄影教程—摄影用光基础》

34.《摄影曝光技巧全解》

37.《摄影照明必备技能》

38.《摄影专业灯光技巧》

39.《时尚摄影咘光示意图解》

40.《时尚摄影布光图解EN》

41.《实用区域曝光法》

42.《室内灯光人像提升技法》

43.《数码单反闪光灯摄影实战手册-上》

44.《数码单反闪咣灯摄影实战手册-下》

45.《数码闪光灯摄影完全攻略》

46.《数码闪光灯摄影完全攻略》

47.《数码摄影-充分利用光线.》

48.《数码摄影的光与影:采光·测光·曝光》

49.《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50.《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图解》

51.《数码摄影曝光手边书》

52.《数码摄影完美曝光技法》

53.《影棚人像摄影用光艺术》

54.《影视光线的分类及作用》

55.《影视光线艺术》

56.《用光线拍出美少女》

57.《用光作画肖风摄影印象》

1.《专业数码时装摄影》

3.《摄影菜鸟必读如何用iPhone拍出好照片》

4.《小相机大作为——我的数码摄影手册》

1.《体育摄影-怎样捕捉动作与表情》

1.《美国新闻摄影教程》

2.《新闻攝影实务.智慧》

1.《摄影.图解夜景与弱光摄影》

2.《摄影大师的夜间与弱光拍摄秘诀》

1.《失焦_卡帕战地摄影手记》

1.《美女写真摄影诀窍完全解說》

2.《35》拍我72变-靓丽人像拍摄秘诀

3.《摆出好POSE美少女外拍动作完美图解》

4.《美女人像摄影宝典》广角势力.全彩版

5.《美女写真:摄影诀窍完全解说》

6.《美女写真摄影诀窍完全解说》

7.《美少女拍摄密技99个方法》

8.《美少女外拍动作图解》

9.《魅态人像摆姿技巧》

11.《模特们拍照的动人姿勢》

13.《拍我72变-靓丽人像拍摄秘诀》

14.《清纯美女这样拍.人像摄影的用光、美姿与构图技》

15.《人像美姿实用指南》

16.《人像拍照摆美丽姿势大全》

17.《人像拍照姿势详解》

18.《人像摄影__拍人像如何摆pose》

19.《人像摄影摆姿和布光入门技巧》

20.《人像摄影摆姿全集》

21.《人像摄影摆姿指南》

22.《人潒摄影技巧》

23.《人像摄影姿势入门》

25.《数码摄影美少女写真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全身结构示意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