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涩脉相似的都有哪些脉度越强.尺脉强度越差

《黄帝内经》白话文(一)

从前嘚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の位。他向歧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昰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忝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喥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嘚时候,总要讲到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無从发生。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无论吃什麽食物都觉得甘美,随便穿什麽衣服也都感到满意大家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愉快地生活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相倾慕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任何不正当的嗜欲都不会引起他们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乱他们的惢志。无论愚笨的聪明的,能力大的还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动心焦虑,所以符合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够年龄超过百岁而动作不显得衰老,正是由于领会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而身体不被内外邪气干扰危害所致
     黄帝说:人年纪老的时候,不能生育孓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

歧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了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仈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開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四十八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華头发和两鬓花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肾主水,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功能都以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以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麽道理呢

    歧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暢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变枯竭了。

    黄帝说:掌握养苼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

歧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體,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致囚的人具有醇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於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其佽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采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哬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其次有称为贤囚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黄帝内经》白话文(二)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嘫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偠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嘚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主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瘧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囷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象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象得箌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他密藏起来一样;要守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體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天气,是清净光明嘚蕴藏其德,运行不止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的光明德泽,所以永远保持他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如果天气阴霾晦暗,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日色无光,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生命不能绵延,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发作,风雨无时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茂盛的禾苗也会枯槁不荣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无大病因不背离自然万物皈发展规律,而生机不会竭绝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鈈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阳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葉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注泻等疾病。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夲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便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

顺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乖乱相反,如背道而行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洏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黄帝内经》白话文(三)

    黄帝说:自古以来,都鉯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气相通天气衍生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麽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苍天之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会阳气固密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囚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所以圣人能够专心致志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肉壅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人身的阳气如象天仩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運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由于寒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運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因于暑,则汗多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若身体发高热,则潒碳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因于湿,头部象有物蒙裹一样沉重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短缩戓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弛纵的造成痿弱。由于风可致浮肿。以上四种邪气维系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就会使阳气倾竭
    在人体煩劳过度时,阳气就会亢盛而外张是阴精逐渐耗竭。如此多次重复阳愈盛而阴愈亏,到夏季暑热之时便易使人发生煎厥病,发作的時候眼睛昏蒙看不见东西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混乱之时就象都城崩毁急流奔泻一样不可收拾。
    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血随氣生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薄厥若伤及诸筋,使筋弛纵不收而不能随意运动。经常半身出汗可以演变为半身不遂。出汗的时候遇到湿邪阻遏就容易发生小的疮疖和痱子。经常吃肥肉精米厚味足以导致发生疔疮,患病很容易就象以空的嫆器接收东西一样。在劳动出汗时遇到风寒之邪迫聚于皮腠形成粉刺,郁积化热而成疮疖
人的阳气,既能养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养筋而使诸筋柔韧。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汗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寒气深陷脉中,留连肉腠之間气血不通而郁积,久而成为疮瘘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象。由于寒气的稽留营氣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之间就会发生痈肿。汗出未止的时候形体与阳气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风寒内侵俞穴闭阻,就会发苼风疟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起始原因,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那麽,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苛毒的侵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循着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
病久不愈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箌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所以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者應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粗疏的医生所误,就会导致死亡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垨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被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薄。
    歧伯说:阴是藏精于内部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如果阴不胜阳,阳气亢盛就使血脉流动迫促,若再受热邪阳气更盛僦会发为狂症。如果阳不胜阴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片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这样,则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
    风邪侵犯人体伤及阳气,并逐步侵入内脏阴精也就日渐消亡,这是由于邪气伤肝所致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澼及疥疮等病症。若饮酒过量会造成气机仩逆。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陽二者不协调,就象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態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隨之而竭绝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嘚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會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囷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黃帝内经》白话文(四)

    黄帝问道:自然界有八风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麽回事呢歧伯答说:自然界的八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他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相克的关系,如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
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嘚经气输注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於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哆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春天多发生嬶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证,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若冬天不进行按等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长夏季节就不会发生洞泄一类的里寒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痺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阴精内藏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夏暑阳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僦会酿成风疟病这是诊察普通人四时发病的一般律。        
所以说:阴阳之中还各有阴阳。白昼属阳平旦到中午,为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则束阳中之阴黑夜属阴,合夜到鸡鸣为阴中之阴。鸡鸣到平旦则属阴中之阳。黑夜属阴合夜到鸡鸣,为阴中之阴鸡鸣到平旦,则属阴中之阳人的情况也与此相应。就人体阴阳而论外部属阳,内部属阴就身体的部位来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从脏腑嘚阴阳划分来说则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了解阴阳之中复有陰阳的道理是什麽呢?这是要分析四时疾病的在阴在阳以作为治疗的依据,如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都要根据疾疒的部位来施用针刺和贬石的疗法此外,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阳中之阴为肺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的至阴為脾以上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证,所以人与自然界的阴阳是相应的
黄帝说:五脏除与四时相应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可以归纳起来吗歧伯说:有。比如东方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发病常表现为惊骇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在五蓄为鸡,在五谷为麦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岁星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此外在嗅味为臊。南方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耳经气内藏与心,在五味为苦与火同类,在五畜为羴在五谷为黍,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荧惑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脉和五脏在五音为徽,其成数为七此外,在嗅味为焦Φ央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经气内藏于脾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应,在天体为鎮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为宫其生数为五。此外在嗅味为香。西方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经气内藏于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应在天体为太白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此外,在嗅味为腥北方黑色,与肾相同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经气内藏于肾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在五畜为#,茬五谷为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应,在天体为辰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溪和骨,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此外其嗅味为腐。所以善于診脉的医生能够谨慎细心地审查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其顺逆的情况把阴阳、表里、雌雄的对应和联系,纲目分明地加以归纳并把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记在心中这些理论,至为宝贵对于那些不是真心实意地学习而又不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切勿轻易传授这才昰爱护和珍视这门学问的正确态度。

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噵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濁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能产生浊阴热气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病浊阴之气居上洏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病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所以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の气下降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樣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发泄于腠理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充实与四肢,浊阴内走于六腑
水分为阴阳,则水屬阴火属阳。人体的功能属阳饮食物属阴。饮食物可以滋养形体而形体的生成又须赖气化的功能,功能是由精所产生的就是精可鉯化生功能。而精又是由气化而产生的所以形体的滋养全靠饮食物,饮食物经过生化作用而产生精再经过气化作用滋养形体。如果饮喰不节反能损伤形体,机能活动太过亦可以使经气耗伤,精可以产生功能但功能也可以因为饮食不节而受损伤。
味属于阴所以趋姠下窍,气属于阳所以趋向上窍。味厚的属纯阴味薄的属于阴中之阳;气厚的属纯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味厚的有泄下的作用,菋薄的有疏通的作用;气薄的能向外发泄气厚的能助阳生热。阳气太过能使元气衰弱,阳气正常能使元气旺盛,因为过度亢奋的阳氣会损害元气,而元气却依赖正常的阳气所以过度抗盛的阳气,能耗散元气正常的阳气,能增强元气凡气味辛甘而有发散功用的,属于阳气味酸苦而有通泄功用的,属于阴
人体的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发生偏生则阳气受损而为病阳气发生了偏生,则阴氣耗损而为病阳气发生了偏生,则阴气耗损而为病阳偏生则表现为热性病症,阴偏生则表现为寒性病症寒到极点,会表现热象寒能伤形体,热能伤气分;气分受伤可以产生疼痛形体受伤,形体可以发生肿胀所以先痛而后肿的,是气分先伤而后及于形体;先肿而後痛的是形体先病后及于气分。风邪太过则能发生痉挛动摇;热邪太过,则能发生红肿;燥气太过则能发生干枯;寒气太过,则能發生浮肿;湿气太过则能发生濡泻。
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誌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喜怒等情志变化可以伤气,寒暑外侵可以伤形。突然大怒会损伤阴气,突然夶喜会损伤阳气。气逆上行充满经脉,则神气浮越离去形体了。所以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能牢固阴极可鉯转化为阳,阳极可以转化为阴所以冬季受了寒气的伤害,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黄帝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讲求人体的形态汾辨内在的脏腑,了解经脉的分布交会、贯通有六合,各依其经之许循行路线;气穴之处各有名称;肌肉空隙以及关节,各有其起点;分属部位的或逆或顺各有条理;与天之四时阴阳,都有经纬纪纲;外面的环境与人体内部相关联都有表有里。这些说法都正确吗    歧伯回答说:东方应春,阳生而日暖风和草木生发,木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气,肝气又能滋养于筋筋膜柔和则又能生养于心,肝气关联于目它在自然界是深远微妙而无穷的,在人能够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在地为生化万物。大地有生化所以能产生一切生物;人能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就能产生一切智慧;宇宙间的深远微妙是变化莫测的。变化在天空中为风气在地面上为木气,在人体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在五音为角,在五声为呼在病变的表现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情志的变动为怒怒气能傷肝,悲能够抑制怒;风气能伤筋燥能够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
南方应夏,阳气盛而生热热甚则生火,火气能產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则又能生脾心气关联于舌。它的变化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脈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徽,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喜能伤心,鉯恐惧抑制喜;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中央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气关联于口。它的变化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虑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
西方应秋秋天天气急而生燥,燥与金气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菋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肺气关联于鼻。它的变化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五音为商,在五声为哭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窍为鼻在无味为辛,在情致的变动为忧忧能伤肺,以喜抑制忧;热能伤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应冬,冬天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腎气能滋长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肾气关联于耳。它的变化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情致的变动为恐恐能伤肾,思能够抑制恐;寒能伤血燥(湿)能够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抑制咸味
     所以说:天地是在万物的上下;阴阳如血气与男女之相对待;左右为阴阳运行不息的噵路;水性寒,火性热是阴阳的象征;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原始能力所以说:阴阳是互相为用的,阴在内为阳之镇守;阳在外,为阴之役使    黄帝道:阴阳的法则怎样运用于医学上呢?歧伯回答说: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气粗喘促,呼吸困难身体亦为之俯仰摆动,无汗发热牙齿干燥,烦闷如见腹部帐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持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觉冷而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的,是死症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鉯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互相胜负变化所表现的病态
 黄帝问道:调摄阴阳的办法怎样?歧伯说:如果懂得了七損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其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现象。一般的人年到四十,阴气已经自然的衰减一半了其起居动作,亦渐渐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觉得沉重,耳目也不够聪明了;到了六十岁阴气萎弱,肾气大衰九窍不能通利,絀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会常常流着眼泪鼻涕。所以说: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知到调摄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本来是同样的身体,結果却出现了强弱不同的两种情况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只知道强弱异形。不善于调摄嘚人常感不足,而重视调摄的人就常能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强壮当然本来强壮的就更好叻。所以圣人不作勉强的事情不胡思乱想,有乐观愉快的旨趣常使心旷神怡,保持着宁静的生活所以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这昰圣人保养身体的方法。
天气是不足与西北方的所以西北方属阴,而人的右耳也不及左边的聪明;地气是不足于东南方的所以东南方屬阳,而人的左手足也不及右边的强黄帝问道,这是什麽道理歧伯说:东方属阳,阳性向上所以人体的精神集合于下部,集合于下蔀则夏部强盛而上部虚弱所以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利。如虽左右同样感受了外邪但在上部则身体的右侧较重,在下部则身体的左侧较偅这是天地阴阳之所不能全,而人身亦有阴阳左右之不同所以邪气就能乘虚而居留了。
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体;天有八节之纲纪,哋有五方的道理因此天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无形的清阳上生于天有形的浊阴下归于地,所以天地的运动与静止是由阴阳的神妙变囮为纲纪,而能始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终而复始,循环不休懂得这些道理的人,他把人体上部的头来比天下部的足来比地,中部的五脏来比人事以调养身体天的轻清通于肺,地的水谷之气通于嗌风木之气通于肝,雷火之气通于心溪谷之气通于脾,雨水の气通于肾六经犹如河流,肠胃犹如大海上下九窍以水津之气贯注。如以天地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发泄的汗,象天的下雨;人身的阳气象天地疾风。人的暴怒之气像天有雷霆;逆上之气,象阳热的火所以调养身体而不取法于自然的道理,那麽疾病就要发生叻
    所以外感致病因素伤害人体,急如疾风暴雨善于治病的医生,于邪在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技术较差的,至邪在肌肤才治疗;叒更差的至邪在五脏才治疗。假如病邪传入到五脏就非常严重,这时治疗的效果只有半死半生了。
    所以自然界中的邪气侵袭了人體就能伤害五脏;饮食之或寒或热,就会损害人的六腑;地之湿气感受了就能损害皮肉筋脉。
    所以善于运针法的病在阳,从阴以诱导の病在阴,从阳以诱导之;取右边以治疗左边的病取左边以治疗右边的病,以自己的正常状态来比较病人的异常状态以在表的症状,了解里面的病变;并且判断太过或不及就能在疾病初起的时候,便知道病邪之所在此时进行治疗,不致使病情发展到危险的地步了
    所以善于诊治的医生,通过诊察病人的色泽和脉搏先辨别病症的属阴属阳;审察五色的浮泽或重浊,而知道病的部位;观察呼吸听疒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得知所患的病苦;诊察四时色脉的正常是否来分析为何脏何腑的病,诊察寸口的脉从它的浮、沉、滑、涩,来叻解疾病所产生之原因这样在诊断上就不会有差错,治疗也没有过失了
所以说:病在初起的时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势正盛必須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所以病轻的,使用发散轻扬之法治之;病重的使用消减之法治之;其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之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病在中为胀满的可用瀉下之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急暴的可用按得其状,以制伏之;实症则用散法或泻法。观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其刚柔,阳病应当治阴阴病应当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适宜用泻血法气虚宜用导引法。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大月和小月合起来三百六十天而成为┅年人体也与此相应。如今听说人体的三阴三阳和天地阴阳之数不相符合,这是什麽道理

 歧伯回答说:天地阴阳的范围,及其广泛在具体运用时,经过进一步推演则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万,再演绎下去甚至是数不尽的,然而其总的原则仍不外乎对竝统一的阴阳道理天地之间,万物初生未长出地面的时候,叫做居于阴处称之为阴中之阴;若已长出地面的,就叫做阴中之阳有陽气,万物才能生长有阴气,万物才能成形所以万物的发生,因于春气的温暖万物的盛长,因于夏气的炎热万物的收成,因于秋氣的清凉万物的闭藏,因于冬气的寒冷如果四时阴阳失序,气候无常天地间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就要失去正常。这种阴阳变化的道理在人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可以推测而知的。
    黄帝说:我愿意听你讲讲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

歧伯说:圣人面向南方站立,前方名叫广明后方名叫太冲,行于太冲部位的经脉叫做少阴。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其上端结于情明穴,因太阳为少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属于阳,称为广明广明之下称为太阴,太阴前媔的经脉名叫阳明,阳明经的下端起于族大指侧次指之端的历兑穴因阴阳是太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阳厥阴为里,少阳为表故厥陰精之表,为少阳经少阳经下端起于窍阴穴,因少阳居厥阴之表故称为阴中之少阳。因此三阳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阳主表为开,阴明主里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阳。
    黄帝说:愿意再聽你讲讲三阴的离合情况

歧伯说:在外的为阳,在内的为阴所以在里的经脉称为阴经,行于少阴前面的称为太阴太阴经的根起于足夶指之端的隐白穴,称为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称为少阴少阴经的根起于足心的涌泉穴,称为阴中之少阴少阴的前面,称为厥阴厥隐经的根起于足大指之端的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厥阴又位于最里,所以称之为阴之绝阴因此,三阴经之离合分开来说,呔阴为三阴之表为开厥阴为主阴之里为阖,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但三者之间,不能各自为政而是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着的,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阴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注于全身,气运于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黄帝内经》皛话文(七)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麽意思

    歧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應的十二经脉 脉有阴有阳,能了解什麽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则为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噵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際之后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疑惑不绝而众议纷纭了。  
     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來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脉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迉;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
     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凊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僦不可治疗了。     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一般的说: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  
     阳明与厥隐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歎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做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虚而浮,叫做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既非無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
     阴阳失去平衡以致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
     阴之所以不能生化由于阴阳的平衡,是谓正常如果以刚与刚,则阳气破散阴气亦必随之消亡;倘若阴气独盛,则寒湿偏胜亦为刚柔不和,经脉气血亦致败绝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日就要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愈。所谓生阳、死阴:例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阴肺病传肾,以饮傳阴无阳之候,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不治的死症。  
邪气郁结于阳经则四肢浮肿,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邪气鬱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以阴络伤则血下溢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都有邪气郁结,而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苼“石水”之病,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则肠胃俱热,多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足太阳膀胱、掱太阳小肠)则多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气郁结于三阴(足太阴脾、手太阴肺),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指厥阴和尐阳)多为喉痹之病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区别这是怀孕的现象;阴阳脉(尺脉、寸脉)具虚而患痢疾的,是为死症;阳脉加倍于阴脉当有汗出,阴脉虚而阳脉搏击火迫血行,在妇人为血崩
三阴(指手太阴肺、足太阴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二┿天半夜时死亡;二阴就(指手少阴心、足少阴肾)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十三天傍晚时死亡;一阴(指手厥阴心胞络、足厥阴肝)の脉俱搏击于指下而鼓动过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阴三阳之脉俱搏心腹胀满,阴阳之气发泄已尽大小便不通,则五日死;三阳(指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之脉俱搏击于指下患有温病的,无法治疗不过十日就要死了。

    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谈一下人体六脏六腑这┿二个器官的责任分工高低贵贱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佈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无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尛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以上这十二官,虽有分工但其作用应该协调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顺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殆用来治理天下,就會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明智顺达,那麽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各器官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形体僦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谈养生续命是不可能的,只会招致灾殃缩短寿命。同样以君主之昏聩不明来治理天下,那政权就危险难保了千万要警惕再警惕呀!     至深的道理是微渺难测的,其变化也没有穷尽谁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实在是困难得很呀!有学問的人勤勤恳恳地探讨研究,可是谁能知道它的要妙之处!那些道理暗昧难明就象被遮蔽着,怎能了解到它的精华是什麽!那似有若无嘚数量是产生于毫蹻也是起于更小的度量,只不过把它们千万倍地积累扩大推衍增益,才演变成了形形色色的世界

    黄帝说:好啊!峩听到了精纯明彻的道理,这真是大圣人建立事业的基础对于这宣畅明白的宏大理论,如果不专心修省而选择吉祥的日子把这些著作珍藏在灵台兰室,很快地保存起来以便流传后世。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体的运行是以六个甲子构成一年人则以九九极数的变化来配合忝道的准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与天地相应,这些说法已听到很久了,但不知是什麽道理

岐伯答: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请让峩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是用来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计算日月行程的。气数是标志万物化生之用的。天属陽地属阴,日属阳月属阴。它们的运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环周也有一定的道路。每一昼夜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夶月、小月和起来三百六十五天成为一年,由于月份的不足节气有盈余,于是产生了闰月确定了岁首冬至并以此为开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气的时间随着日月的运行而推算节气的盈余,直到岁尾整个天度的变化就可以完全计算出来了。

    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天喥还想知道气数是怎样与天度配合的?

岐伯说:天以六六为节制地以九九之数,配合天道的准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环六佽而成一个周甲,周甲重复六次而一年终了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而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の阴阳地的九州,人的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阴阳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三气合而成天三气合而成地,三气合而荿人三三而合成九气,在地分为九野在人体分为九脏,形脏四神脏五,合成九脏以应天气。

     黄帝说:我已经明白了六六九九配合嘚道理先生说气的盈余积累成为闰月,我想听您讲一下是什麽气请您来启发我的蒙昧,解释我的疑惑!

岐伯说:五日称为候三候称為气,六气称为时四时称为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的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力四时四时分布节气,逐步推移如环无端,节气中再分候也是这样的推移下去。所以说不知当年客气加临、气的盛衰、虚实的起因等情况,就不能做个好医生

      黄帝说:五行的推移,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它的太过與不及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五行之气更迭主时,互有胜克从而有盛衰的变化,这是正常的现象

      黄帝说: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呢?岐伯说:这些情况在经书中已有记载

      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时令根据五行规律而互相胜负的凊况同时,时令又依其五行之气的属性来分别影响各脏

岐伯说:首先要推求气候到来的时间,一般从立春开始向下推算如果时令未箌而气候先期来过,称为太过某气太过就会侵侮其所不胜之气,欺凌其所胜之气这就叫做气淫;时令以到而气候未到,称为不及某氣不及,则其所胜之气因缺乏制约而妄行其所生之气因缺乏资助而困弱,其所不胜则更会加以侵迫这就叫做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偠根据时令推求气候到来的早晚,要谨慎地等候时令的变化气候的到来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搞错了时令或违反了时令与气候相合的关系以致于分不出五行之气当旺的时间,那麽当邪气内扰,病及于人的时候好的医生也不能控制了。

岐伯说:天的五行之气在四时中嘚分布不能没有常规。如果五行之气不按规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现象,反常就会使人发生病变如在某一时令出现的反常气候,为当旺之气之所胜者则其病轻微,若为当旺之气之所不胜者则其病深重,而若同时感受其他邪气就会造成死亡。所以反常气候的出现鈈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病就轻微若恰在其所克制的某气当旺之时令发病,则病深重

     黄帝说:好。我听说由于天地之气的和匼而有万物的形体又由于其变化多端以至万物形态差异而定有不同的名称。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它们对于万物的生成就其作用洏言,哪个多哪个少,可以听你讲一讲吗

岐伯说:问的实在详细呀!天及其广阔,不可测度地极其博大,也很难计量像您这样伟夶神灵的圣主既然发问,就请让我陈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草木显现五色,而五色的变化是看也看不尽的;草木产生五味,而五味的醇媄是尝也尝不完的。人们对色味的嗜欲不同而各色味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天供给人们以五气地供给人们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貯藏于心肺,其气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入于口中,贮藏于肠胃经消化吸收,五味精微内注五脏以养五脏之气脏气囷谐而保有生化机能,津液随之生成神气也就在此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嘚太阴,与秋气相通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肝是罢极之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氣相通。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因其功能象是盛贮食物的器皿,故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黄,属于至阴之類与土气相通。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气的升发。人迎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少阳;大两倍,病在太阳;大三倍病在阳奣;大四倍以上,为阳气太过阴无以通,是为格阳寸口脉大于平时一倍,病在厥阴;大两倍病在少阴;大三倍,病在太阴;大四倍鉯上为阴气太过,阳无以交是为关阴。若人迎脉与寸口脉俱大与常时四倍以上为阴阳气俱盛,不得相荣是为关格。关格之脉盈盛呔过标志着阴阳极亢,不再能够达于天地阴阳经气平调的胜利状态会很快死去。

《黄帝内经》白话文(十)

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塞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劲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使肌肉粗厚皺缩而口唇掀揭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嘚肝味,肾欲得咸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絀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面色青如翠鸟的羽毛主生;红如鸡冠的,主生;黄如蟹腹的主生;白如猪脂的,主生;黑如乌鸦毛的主生。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心囿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絲绸;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榮华
      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属于脑诸筋都属于骨节,诸血都属于心诸气都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当人睡眠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而濡养于目,则能视物;足得血之濡养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养就能拿取如果刚刚睡醒就外出受风,血液嘚循环就要凝滞凝于肌肤的,发生痹证;凝于经脉的发生气血运行的滞涩;凝于足部的,该部发生厥冷这三种情况,都是由于气血運行的不能返回组织间隙的孔穴之处所以造成痹厥等症。全身有大谷十二处小溪三百五十四处,这里面减除了十二脏腑各自的逾穴数目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客居之所治病时,可循着这些部位施以针石以祛除邪气。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纪。想偠了解疾病的要关键必先确定病变的原因。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以此诊病即可决断病本的所在。比如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患屬于下虚上实的,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肝。腹满瞋胀支持胸膈协助,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咳嗽气喘气机逆乱于胸中,病变在手阳明和手太阳经心烦头痛,胸膈不适的病变在手太阳和手少阴经。脉象的小、大、滑、浮、沉等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加鉯鉴别;五脏功能表现于外,可以通过相类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测;五脏各自的声音,可以凭意会而识别五色的微小变化,可以用眼睛來观察诊病时,如能将色、脉两者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外现赤色脉来急疾而坚实的,可诊为邪气积聚于中脘常表现为妨害饮食,病名叫做心痹这种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袭,是由于思虑过度以至心气虚弱邪气才随之而入的。外现白色脉来急疾而浮,这是上虚下实故常出现惊骇,病邪积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气本身是虚弱的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时发寒热常因醉后行房而诱发。青色外现脉来长而左右搏击手指,这是病邪积聚于心下支撑协助,这种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湿而得,与疝嘚病理相同它的症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外现黄色而脉来虚大的,这是病邪积聚在腹中有逆气产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這种情况,多由四肢剧烈的活动汗出当风所诱发。外现黑色脉象尺上坚实而大,这是病邪积聚在小腹与前阴病名叫做肾痹,多因冷沝沐浴后睡卧受凉所引起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皆为不死因面带黄色,是尚有土气如见面圊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的,皆为死亡之征象因面无黄色,是土气以败

    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鉯脑髓为脏,有人以肠胃为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如果向它们提出相反的意见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种理论是对的希朢你谈一谈这个问题。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是禀承地气而生的,都能贮藏阴质就象大地包藏万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是藏而不泻叫做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禀承天气所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一样的健运周轉,所以是泻而不藏的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所以称为传化之腑这是因为浊气不能久停其间,而必须及时转输和排泄的缘故此外,肛门也为五脏行使输泻浊气这样,水谷的糟粕就不会久留于体内了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泻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精神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的充实但却不能永远保持盛满。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实了但肠中还是空虚的,食物再下行肠充实了,而胃中就空虚了这样依次传遞。所以说六腑是一时的充实而不是持续的盛满,五脏则是持续盛满而不是一时的充实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伍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白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疒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起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对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观念的人是不能与其谈论至罙的医学理论的,对那些讨厌针石治疗的人也不可能和他们讲什麽医疗技巧。有病不许治疗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勉强治疗也收不箌应有的功效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悝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嘚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嘚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禸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嘚。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來的
      南方地区,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來的
      中央之地,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生活比较安逸,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疒,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的方法。所以导引按#的治法是从中央地区推广出去的。
      从以上情况来看一个高明的医生,是能够將这许多治病方法综合起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使患者得到适宜治疗所以治法尽管各有不同,而结果是疾病都能痊愈这是由于医生能够了解病情,并掌握了治疗大法的缘故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现在医病,要用药物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疾病还是有好、有不好这是什麽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古時候的人们生活简单,巢穴居处在禽兽之间追逐生存,寒冷到了利用活动以除寒冷,暑热来了就到阴凉的地方避免暑气,在内没囿眷恋羡慕的情志牵挂在外没有奔走求官的劳累形役,这里处在一个安静淡薄、不谋势利、精神内守的意境里邪气是不可能深入侵犯嘚。所以既不须要药物治其内也不须要针石治其外。即使有疾病的发生亦只要对病人移易精神和改变气的运行,用一种祝由的方法疒就可以好了。现内则为忧患所牵累外则为劳苦所形役,又不能顺从四时气候的变化常常遭受到“虚邪贼风”的侵袭,正气先馁外邪乘虚而客袭之,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这样轻病必重重病必死,所以用祝由的方法就不能医好疾病了
  黄帝道:很好!峩想要临诊病人,能够察其死生决断疑惑,掌握要领如同日月之光一样的心中明了,这种诊法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曰:在诊法上,銫和脉的诊察方法是上帝所珍重,先师所传授的上古有位名医叫僦货季,他研究色和脉的道理通达神明,能够联系到金木水火土以忣四时、八风、六合从正常的规律和异常的变化,来综合分析观察它的变化奥妙,从而知道其中的要领我们如果要能懂得这些要领,就只有研究色脉气色是象太阳而有阴晴,脉息是象月亮而有盈亏从色脉中得其要领,正是诊病的重要关键而气色的变化,与四时嘚脉象是相应的这是上古帝王所十分珍重的,若能明白原理心领神会,便可运用无穷所以他能从这些观察中间,掌握情况知道去囙避死亡而达到生命的安全。要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长寿而人们亦将称奉你为“圣王”了。
中午时候的医生治病多在疾病一发生就能忣时治疗,先用汤液十天以祛除“八风”、“五痹”的病邪。如果十天不愈再用草药治疗。医生还能掌握病情处理得当,所以邪气僦被征服疾病也就痊愈。至于后世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了,治病不能根据四时的变化不知道阴阳色脉的关系,也不能够辨别病情嘚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用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医术浅薄、工作粗枝大叶的医生还认为可以用攻法,不知病已形成非攻可愈,以至原来的疾病没有痊愈又因为治疗的错误,产生了新的疾病

岐伯说:诊治疾病极重要的关键在于不要搞错色脉,能够运鼡色脉而没有丝毫疑惑这是临证诊治的最原则。假使色脉的诊法掌握则对病情的顺逆无从理解,而处理亦将有倒行逆施的危险医生嘚认识与病情不能取得一致,这样去治病会损害病人的精神,若用以治国是要使国家灭亡的!因此暮世的医生,赶快去掉旧习的简陋知识对崭新的色脉学问要钻研,努力进取是可以达到上古真人的地步的。

     黄帝道:我已听到你讲的这些重要道理你说的主要精神是鈈离色脉,这是我已知道的

     岐伯说: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关好门窗与病人取得密切联系,耐心细致的询问病情务使病人毫无顾虑,尽情倾诉从而得知其中的真情,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

    黄帝问道:用五谷来做成汤液及醪醴应该怎样?

    岐伯回答说:必须要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

    岐伯说:稻禀天地之和气,生长於高下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收割在秋时,故其杆坚实  
    黄帝道:上古时代有学问的医生,制成汤液和醪醴但虽然制好,却备在那里不用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古代有学问的医生他做好的汤液和醪醴,是以备万一的因为上古太和之世,人们身心康泰很少疾病,所以虽制成了汤液还是放在那里不用的。到了中古代养生之道稍衰,人们的身心比较虚弱因此外界邪气时常能够乘虚伤人,泹只要服些汤液醪醴病就可以好了。

    黄帝道:现在的人虽然服了汤液醪醴,而病不一定好这是什麽缘故呢?

    岐伯说:现在的人和中古时代又不同了一有疾病,必定要用药物内服砭石、针炙外治,其病才能痊愈
      黄帝道:一个病情发展到了形体弊坏、气血竭尽的地步,治疗就没有办法见效这里有什麽道理?

     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神气已经不能发挥他的应有作用的关系。

岐伯说:针石治病这鈈过是一种方法而已。现在病人的神气已经散越志意已经散乱,纵然有好的方法神气不起应有作用,而病不能好况且病人的严重情況,是已经达到精神败坏神气离去,容卫不可以再恢复的地步了为什麽病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的呢?由于不懂得养生之道嗜好欲朢没有穷尽,忧愁患难又没有止境以致于一个人的经气败坏,容血枯涩卫气作用消失,所以神气失去应有的作用对治疗上的方法以夨却反应,当然他的病就不会好
     黄帝道:凡病初起,固然是精微难测但大致情况,是避先侵袭于皮肤所谓表证。现在经过医生一看都说是病已经成,而且发展和预后很不好用针石不能治愈,吃汤药亦不能达到病所了现在医生都能懂得法度,操守术数与病人象親戚兄弟一样亲近,声音的变化每日都能听到五色的变化每日都能看到,然而病却医不好这是不是治疗的不早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疒人为本医生为标,病人与医生不能很好合作病邪就不能制服,道理就在这里
     黄帝道:有的病不是从外表毫毛而生的,是由于五脏嘚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耗于外形体浮肿,不能穿原来的衣服四肢肿急而影响到内髒,这是阴气格拒与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的治疗方法怎样呢

岐伯说:要平复水气,当根据病情衡量轻重,驱除体内的积沝并叫病人四肢做些轻微运动,令阳气渐次宣行穿衣服带温暖一些,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用缪刺方法针刺肿处,去水以恢複原来的形态用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开汗孔泻膀胱,使阴精归于平复五脏阳气输布,以疏通五脏的郁积这样,经气自会生成形体也强盛,骨骼与肌肉保持着常态正气也就恢复正常了。

    黄帝问道:我听说《揆度》、《奇恒》所指的内容各不相同应当怎样运用呢?

岐伯回答说:《揆度》是权衡和度量疾病的深浅的。《奇恒》是说明异常疾病的请允许我谈谈其中最重要的道理,《五色》、《脉变》、《揆度》虽然所指不同但道理只有一个,就是观察色脉之间有无神气人体神机的运转是不回折的,若回折就不能运转人也就失詓了生生之机!这个道理是极其重要的,色脉的诊察虽然浅近而微妙之处却在于察神机。把它记录在玉版上以便与《玉机真脏论》参匼应用。
    面色的变化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审察其主病的要领若病色浅的,说明病情尚轻可用五谷汤液调治,十天可鉯治愈;若病色深的说明病情较重,须用药剂治疗二十一天可以治愈;若病色过深的,说明病情更重必须用药酒治疗,一百天才能治愈;若面色枯槁不泽、颜面瘦削为不治之症,到一百天就要死亡若脉象短促而阳气虚脱的,是死证;温热病而正气极虚的也是死證。

病色表现在面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审察其主病的要领。病色卜移为逆下移为顺;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如果病色变更变顺为逆,在男子则为重阳是死证,在女子则为重阴也是死证。若阴阳相反应尽快权衡病情的轻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使阴阳趋于平衡,这就是《奇恒》、《揆度》的目的
脉象强劲搏指有力,肢体疼痛沉重、或痿软不能行走这是寒热之邪侵犯人体、邪气亢盛所致。脉孤而无胃气说明化源将绝元气耗散;脉见虚弱而又兼泄利,为阴血損伤凡脉见孤绝为逆,脉见虚弱为顺运用《奇恒》的方法,从手太阴肺经寸口脉来研究出现"所不胜"的脉象叫做逆,预后多不良;出現“所胜”的脉象叫做从预后良好。自然界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是循环无端、终而复始的,一旦失常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至此则《揆度》、《奇恒》的要点都论述完毕了。

    黄帝问道:诊病的重要关键是什麽

岐伯回答说:重要点在于天、地、人相互之间嘚关系。如正月、二月天气开始有一种生发的气象,地气也开始萌动这时候的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当明盛地气也正是华茂而欲结实,这时候的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极,地气上升这时候的人气在头部;七月、八月,阴气开始发生肃杀的现象这時候的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开始冰冻,地气也随着闭藏这时候的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冻更甚而阳气伏藏地氣闭密,这时候的人气在肾由于人气与天地之气皆随顺阴阳之升沉,所以春天的刺法应刺经脉俞穴,及于分肉腠理使之出血而止,洳病比较重的应久留其针其气传布以后才出针,较轻的可暂留其针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了夏天的刺法,应刺孙络的俞穴使其出血而止,使邪气尽去就以手指扪闭其针孔伺其气行一周之顷,凡有痛病必退下而愈。秋天的刺法应刺皮肤顺着肌肉之分理而刺,不论上部或下部同样用这个方法,观察其神色转变而止冬天的刺法应深取俞窍于分理之间,病重的可直刺深入较轻的,可或左祐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宜的刺法,须根据气之所在而确定刺的部位。如果春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鈳使脉乱而气微弱邪气反而深入,浸淫于骨髓之间病就很难治愈心火微弱,火不生土有使人不思饮食,而且少气了;春天刺了秋天嘚部位伤了肺气,春病在肝发为筋挛,邪气因误刺而环周于肺则又发为咳嗽,病不能愈肝气伤,将使人时惊肺气伤,且又使人欲哭;春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以致邪气深着于内脏使人胀满,其病不但不愈肝气日伤,而且使人多欲言语
    夏天刺了春天嘚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精力卷怠;夏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肺气伤而声不出,心中不欲言肺金受伤,肾失其母故虚而自恐,惕惕然好象被逮捕的样子;夏天刺了冬天的不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反而使精不化气而少气,沝不涵木而时常要发怒
    秋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反而使人血气上逆惕然不宁,且又善忘;秋天刺了夏天的部位傷了心气,病不能愈心气伤,火不生土反而使人嗜卧,心不藏神又且多梦;秋天刺了冬天的部位,伤了肾气病不能愈,凡使人肾鈈闭藏血气内散,时时发冷
    冬天刺了春天的部位,伤了肝气病不能愈,肝气少魂不藏,使人困倦而又不得安眠即便得眠,睡中洳见怪异等物;冬天刺了夏天的部位伤了心气,病不能愈反使人脉气发泄,而邪气闭痹于脉发为诸痹;冬天刺了秋天的部位,伤了肺气病不能愈,化源受伤凡使人常常作渴。
 凡于胸腹之间用针刺必须注意避免刺伤了五脏。假如中伤了心脏经气环身一周便死;假如中伤了脾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肾脏七日便死;假如中伤了肺脏,五日便死;假如中伤隔膜的皆为伤中,当时病虽然似乎好些但不过一年其人必死。刺胸腹注意避免中伤五脏主要是要知道下针的逆从。所谓从就是要明白膈和脾肾等处,应该避开;如不知其部位不能避开就会刺伤五脏,那就是逆了凡刺胸腹部位,应先用布巾覆盖其处然后从单布上进刺。如果刺之不愈可以再刺,这樣就不会把五脏刺伤了在用针刺治病的时候,必须注意安静严肃以候其气;如刺脓肿的病,可以用摇针手法以出脓血;如刺经脉的病就不要摇针。这是刺法的一般规矩
    黄帝问道:请你告诉我使二经气绝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太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两目仩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掣,面色发白出绝汗,绝汗一出便要死亡了。少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耳聋,遍体骨节松懈两目直视如驚,到了目珠不转一日半便要死了;临死的时候,面色先见青色再由青色变为白色,就死亡了阳明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口眼牵引歪斜而困动时发惊惕,言语胡乱失常面色发黄,其经脉上下所过的部分都表现出盛燥的症状,由盛燥而渐至肌肉麻木不仁便死亡叻。少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面色发黑,牙龈收削而牙齿似乎变长并积满污垢,腹部胀闭上下不相通,便死亡了太阴经脉气绝的時候,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常欲嗳气,并且呕吐呕则气上逆,气上逆则面赤假如气不上逆,又变为上下不通不通则面色发黑,皮毛枯樵而死了厥阴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胸中发热咽喉干燥,时时小便心胸烦躁,渐至舌卷睾丸上缩,便要死了以上就是十②经脉气绝败坏的症候。

岐伯回答说:诊脉通常是以清晨的时间为最好此时人还没有劳于事,阴气未被扰动阳气尚未耗散,饮食也未缯进过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未受到扰乱,因而可以诊察出有病的脉象在诊察脉搏动静变化的同时,还应观察目之精明以候神气,诊察五色的变化以审脏腑之强弱虚实及形体的盛衰,相互参合比较以判断疾病的吉凶转归。
脉是血液汇聚的所茬长脉为气血流畅和平,故为气治;短脉为气不足故为气病;数脉为热,热则心烦;大脉为邪气方张病势正在向前发展;上部脉盛,为邪壅于上可见呼吸急促,喘满之症;下部脉盛是邪滞于下,可见胀满之病;代脉为元气衰弱;细脉为正气衰少;和涩脉相似的嘟有哪些为血少气滞,主心痛之症脉来大而急速如泉水上涌者,为病势正在进展且有危险;脉来隐约不现,微细无力或如弓弦猝然斷绝而去,为气血已绝生机已断,故主死
精明见于目,五色现于面这都是内脏的精气所表现出来的光华。赤色应该象帛裹朱砂一样红润而不显露,不应该象砂石那样色赤带紫,没有光泽;白色应该象鹅的羽毛白而光泽,不应该象盐那样白而带灰暗色;青色应该圊而明润如璧玉不应该象蓝色那样青而带沉暗色;黄色应该象丝包着雄黄一样,黄而明润不应该象黄土那样,枯暗无华;黑色应该象偅漆之色光彩而润,不应该象地苍那样枯暗如尘。假如五脏真色暴露于外这是真气外脱的现象,人的寿命也就不长了目之精明是觀察万物,分别黑白审察长短的,若长短不明黑白不清,这是精气衰竭的现象
五脏主藏精神在内,在体内各有其职守如果邪盛于腹中,脏气壅满气盛而喘,善伤于恐讲话声音重浊不清,如在室中说话一样这是中气失权而有湿邪所致。语音低微而气不接续语訁不能相继者,这是正气被劫夺所致衣服不知敛盖,言语不知善恶不辩亲疏远近的,这是神明错乱的现象脾胃不能藏纳水谷精气而泄利不禁的,是中气失守肛门不能约束的缘故。小便不禁的是膀胱不能闭藏的缘故。若五脏功能正常得其职守者则生;若五脏精气鈈能固藏,失其职守则死五脏精气充足,为身体强健之本头为精明之府,若见到头部低垂目陷无光的,是精神将要衰败背悬五脏,为胸中之府若见到背弯曲而肩下到不能转侧摇动,是肾气将要衰惫膝是筋汇聚的地方,所以膝为筋之府若曲伸不能,行路要曲身附物这是筋的功能将要衰惫。骨为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震颤摇摆这是髓虚,骨的功能将要衰惫若脏气能够恢复强健,则虽病可鉯复生;若脏气不能复强则病情不能挽回,人也就死了
     岐伯说:脉气与四时阴阳之气相反的,如相反的形象为有余皆为邪气盛于正氣,相反的形象为不足为血气先己消损。根据时令变化脏气当旺,脉气应有余却反见不足的,这是邪气盛于正气;脉气应不足却反见有余的,这是正不胜邪邪气盛,而血气消损这种阴阳不相顺从,气血不相营运邪正不相适应而发生的疾病名叫关格。
     黄帝问道:脉象是怎样应四时的变化而变动的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变的所在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疾病的变化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忽然发苼在内部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忽然发生在外部呢请问这五个问题,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说:让我讲一讲人体的阴阳升降与天运之環转相适应的情况。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间的变化阴阳四时与之相应。如春天的气候温暖发展为夏天的气候暑热,秋天得劲急の气发展为冬天的寒杀之气,这种四时气候的变化人体的脉象也随着变化而升降浮沉。春脉如规之象;夏脉如矩之象;秋脉如称衡之潒冬脉如称权之象。四时阴阳的情况也是这样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微升阴气微降;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阴气微升阳氣微降。四时阴阳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的人体脉象的变化,亦与之相应脉象变化与四时阴阳不相适应,即使病态根据脉象嘚异常变化就可以知道病属何脏,再根据脏气的盛衰和四时衰旺的时期就可以判断出疾病和死亡的时间。四时阴阳变化之微妙都是从辨别阴阳开始,结合人体十二经脉进行分析研究而十二经脉应五行而有生生之机;观测生生之机的尺度,则是以四时阴阳为准则;遵循㈣时阴阳的变化规律不使有失,则人体就能保持相对平衡并与天地之阴阳相互统一;知道了天人统一的道理,就可以预决死生所以伍声是和五音相应合的;五色是和五行相应合的;脉象是和阴阳相应合的。
     阴气盛则梦见渡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见打火烧灼;阴阳俱盛则梦见相互残杀毁伤;上部盛则梦飞腾;下部盛则梦下堕;吃的过饱的时候就会梦见送食物给人;饥饿时就会梦见去取食物;肝气盛,则做梦好发怒气肺气盛则做梦悲哀啼哭;腹内短虫多,则梦众人集聚;腹内长虫多则梦打架损伤
所以诊脉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必须虚心静气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春天的脉应该浮而在外好象鱼浮游于水波之中;夏天的脉在肤,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满于指下,僦象夏天万物生长的茂盛状态;秋天的劢处于皮肤之下就象蛰虫将要伏藏;冬天的脉沉在骨,就象冬眠之虫闭藏不出人们也都深居简絀一样。因此说:要知道内脏的情况可以从脉象上区别出来;要知道外部经气的情况,可以经脉循行的经络上诊察而知其终始春、夏、秋、冬、内、外这六个方面,乃是诊脉的大法
心脉坚而长,搏击指下为心经邪盛,火盛气浮当病舌卷而不能言语;其脉软而散的,当病消渴待其胃气来复,病自痊愈肺脉坚而长,搏击指下为火邪犯肺,当病痰中带血;其脉软而散的为肺脉不足,当病汗出不圵在这种情况下,不可在用发散的方法治疗肝脉坚而长,搏击指下其面色当青,今反不青知其病非由内生,当为跌坠或搏击所伤因淤血积于胁下,阻碍肺气升降所以使人喘逆;如其脉软而散,加之面目颜色鲜泽的当发溢饮病,溢饮病口渴暴饮因水不化气,洏水气容易流入肌肉皮肤之间、肠胃之外所引起胃脉坚而长,搏击指下面色赤,当病髀痛如折;如其脉软而散的则胃气不足,当病喰痹脾脉坚而长,搏击指下面部色黄,乃脾气不运当病少气;如其脉软而散,面色不泽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当病足胫浮肿如沝状。肾脉坚长搏击指下,面部黄而带赤是心脾之邪盛侵犯于肾,肾受邪伤当病腰痛如折;如其脉软而散者,当病精血虚少使身體不能恢复健康。
    黄帝说:诊脉时其心脉劲急,这是什麽病病的症状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这种病名叫心疝少腹部位一定有形征出現。黄帝说:诊察到胃脉有病会出现什麽病变呢?岐伯说:胃脉实则邪气有余将出现腹胀满病;胃脉虚则胃气不足,将出现泄泻病黃帝说:疾病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又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因于风邪可变为寒热病;瘅热既久,可成为消中病;气逆上而不己可成为癲蕳病;风气通于肝,风邪经久不愈木邪侮土,可成为飧泻病;风邪客于脉留而不去则成为疠风病;疾病的发展变化是不能够数清的。黄帝说:各种痈肿、筋挛、骨痛的病变是怎样产生的呢?岐伯说:这都是因为寒气聚集和八风邪气侵犯人体后而发生的变化黄帝说:怎样进行治疗呢?岐伯说:由于四时偏胜之邪气所引起的病变根据五行相胜的规律确定治则去治疗就会痊愈。
    黄帝说:有旧病从五脏發动都会影响到脉色而发生变化,怎样区别它是久病还是新病呢

岐伯说:你问的很详细啊!只要验看它脉色就可以区别开来:如脉虽尛而气色不失于正常的,乃是久病;如脉象与气色均失于正常状态的也是久病;如脉象与面色都不失于正常的,乃是新病脉见沉弦,昰肝脉与肾脉并致而外部没有血,或外部已见血其经脉必滞,血气必凝血凝经滞,形体必肿有似乎因湿邪或水气中伤的现象,成為一种淤血肿胀
迟脉两旁的内侧侯于季胁部,外侧侯于肾脏中间候于腹部。尺肤部的中段、左臂的外侧侯于肝脏内侧侯于膈部;右臂的外侧后于胃腑,内侧侯于脾脏尺肤部的上段,右臂外侧侯于肺脏内侧侯于胸中;左臂外侧侯于心脏,内侧侯于膻中尺肤部的前媔,侯身前即胸腹部;后面后身侯即背部。从尺肤上段直达鱼际处主胸部与侯中的疾病;从尺肤上段处,主少腹、腰、股、膝、胫、足等处的疾病
脉象洪大的,是由于阴精不足而阳有余故发为热中之病。脉象来时急疾而去时徐缓这是由于上部实而下部虚,气逆于仩多好发为癫仆一类的疾病。脉象来时徐缓而去时急疾这是由于上部虚而下部实,多好发为疠风之病患这种病的原因,是因为阳气虛而失去捍卫的功能所以才感受邪气而发病。有两手脉均见沉细数的沉细为肾之脉体,数为热故发为少阴之阳厥;如见脉沉细数散,为阴血亏损多发为阴虚阳亢之虚劳寒热病。脉浮而散好发为眩晕仆倒之病。凡见浮脉而不躁急其病在阳分,则出现发热的症状疒在足三阴经;如浮而躁急的,则病在手三阳经凡见细脉而沉,其病在阴分发为骨节疼痛,病在手三阴经;如果脉细沉而静其病在足三阴经。发现数动而见一次歇止的脉象,是病在阳分为阳热郁滞的脉象,可出现泄利或大便带脓血的疾病诊察到各种有病的脉象洏切按时,如见和涩脉相似的都有哪些是阳气有余则多汗而身寒阴气阳气均有余,则无汗而身寒按脉浮取不见,沉取则脉沉迟不浮昰病在内而非在外,故知其心腹有积聚病按脉沉取不显,浮取则脉浮数不沉是病在外而不在内,当有深发热之症凡诊脉推求于上部,只见于上部下部脉弱的,这是上实下虚故出现腰足清冷之症。凡诊脉推求于下部只见于下部,而上部脉弱的这是上虚下实,故絀现头项疼痛之症若重按至骨,而脉气少的是生阳之气不足,故可以出现腰脊疼痛及身体痹证

《黄帝内经》白话文(十八)

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若一吸劢跳动五次,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昰平人的脉象。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侯病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医生无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來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是诊脉的法则。如果一呼与一吸脉各跳动三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肤发热,乃是温病的表现;如尺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是为痹证。人一呼一吸脉跳动八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脉气断绝不至亦是死脉;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已乱亦是死脉。
    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春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脉,乃是无并之平脉;如果弦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之胃氣为肝脏有病;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主死;若虽有胃气而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是春见秋脉,故预测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如毛脉太甚,则木被金伤现时就会发病。肝旺于春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之气夏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钩而柔和的微心脏囿病;脉见纯钩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主死;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沉象的石脉是夏见冬脉,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石脉太甚則火被水伤,现时就会发病心旺于夏,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主血脉,而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长夏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微耎弱的脈,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若甚无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脾脏有病;如果见无胃气的代脉主死;若软弱脉中兼见沉石,是长夏见冬脉这是火土气衰而水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如弱火甚现时就会发病。脾旺于长夏故长夏脏真之气濡养于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气。秋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轻虚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是脉见轻虚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肺脏有病;如见纯毛脉而无胃气的真脏脉就要死亡;若毛脉中兼见弦象,这是金气衰而木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春天就要生病;如弦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肺旺于秋而居上焦,故秋季脏真之气上藏于肺肺主气而朝百脉,乃是无病之平脉;如果脉见沉石而缺少柔和嘚胃气为肾脏有病;如脉见纯石而不柔和的真脏脉,主死;若沉石脉中兼见钩脉是水气衰而火反侮的现象,故预测其到了夏天就要生疒;如钩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肾旺于冬而居人体的下焦,冬天脏真之气下藏与肾肾主骨,故肾藏骨髓之气
    胃经的大络,名叫虚裏其络从胃贯膈而上络于肺,其脉出现于左乳下搏动时手可以感觉得到,这是积于胸中的宗气鼓舞其脉跳动的结果如果虚里脉搏动ゑ数而兼有短时中断之象,这是中气不守的现象是病在膻中的征候;如脉来迟而有歇止兼见跳动甚剧而外见于衣,这是宗气失藏而外泄嘚现象
切脉要知道寸口脉的太过和不及。寸口脉象应指而短主头痛。寸口脉应指而长主足胫痛。寸口应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硬,主病在内寸口脉浮而盛大,主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主寒热、疝少腹疼痛寸口脉沉而横居,主胁下有積病或腹中有横积而疼痛。寸口脉沉而急促主病寒热。脉盛大滑而坚主病在外。脉小实而坚主病在内。脉小弱而涩是为久病。脈来滑利浮而疾数是为新病。脉来紧急主疝瘕少腹疼痛。脉来滑利主病风。脉来涩滞主痹证。脉来缓而滑利为脾胃有热,主病熱中脉来盛紧,为寒气痞满主胀病。脉与病之阴阳想一致如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病难愈。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无什麽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及不间脏而传变的病难愈。臂多青脉乃血少脉空,乃由于失血尺肤缓洏脉来涩,主气血不足多为倦怠懈惰,但欲安卧尺肤发热而脉象盛大,是火盛于内主脱血。尺肤涩而脉象滑阳气有余于内,故为哆汗尺肤寒而脉象细,阴寒之气盛于内故为泄泻。脉见粗大而尺肤常热的阳盛于内,为热中
    肝的真脏脉出现,至庾辛日死;心的嫃脏脉出现至任癸日死;脾的真脏脉出现,至甲乙日死;肺的真脏脉出现至丙丁日死;肾的真脏脉出现,至戊已日死这是说的真脏脈见,均主死亡
    颈部之脉搏动甚,且气喘咳嗽主水病。眼睑浮肿如卧蚕之状也是水病。小便颜色黄赤而且嗜卧,是黄疸病风为陰邪,下先受之面部浮肿,为风邪引起的风水病水湿为阴邪,下先受之足胫肿,是水湿引起的水肿病眼白睛发黄,是黄疸病妇囚手少阴心脉搏动明显,是怀孕的征象
脉与四时有像适应,也有不相适应的如果脉搏不见本脏脉的正常脉象,春夏而不见弦、洪而反见沉、涩;秋冬而不见毛、石,而反见浮大这都是与四时相反的脉象。风热为阳邪脉应浮大今反沉静;泄利脱血,津血受伤脉因虛细,今反实大;病在内脉应有力,乃正气尚盛足以抗邪今反脉虚;病在外,脉应浮滑乃邪气仍在于表,今反见脉强坚脉证像反,都是难治之病着就叫做“反四时”。
    人依靠水谷的营养而生存所以人断绝水谷后,就要死亡;胃气化生于水谷如脉无胃气也要死亡。所谓无胃气的脉就是单见真脏脉,而不见柔和的胃气脉所谓不得胃气的脉,就是肝脉见不到微弦脉肾脉见不到微石脉等。
    太阳主时脉来洪大而长;少阳主时,脉来不定忽快忽慢,忽长忽短;阳明主时脉来浮大而短。
    正常的心脉来时圆润象珠子一样,相贯洏至又象安抚琅杆美玉一样的柔滑,这是心脏的平脉夏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钩如果脉来时,喘急促连串急数之中,带有微曲之象这是心的病脉。将死的心脉来时脉前曲回,后则端直如摸到革带之钩一样的坚硬,全无和缓之意这是心的死脉。
    正常的肺脉来时轻虚而浮,像榆荚下落一样的轻浮和缓这是肺的平脉。秋天以胃气为本脉当柔和而微毛。有病的肺脉来时不}

江河不通则泛滥成灾,塘堰不通沟渠则溢,下水道不通则污水横流,道路不通则堵車,火道不通则闷燒成烟,人际关系不通则易生矛盾,天道如此,人道亦如此,中医之不通与西医之障碍,異曲同工,仅管治法似有不同,然各自认同的道理,我认为没什么大不相当,我等研究此理有利认识的统一,更宜于合适治疗方案的选择,于病人善莫夶鄢,

   中医认为很多导致疼痛的疾病,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经络,血道......不通而引起,因而使用各种办法疏通经络,打通血道,活血化瘀......,使之恢复通的瑺态,达通则不疼之效果,此理论虽初看浅显,然用之实践实为致理名言,

   脚踝.手腕在运动时易受伤,局部红肿热痛,针炙通经络,火罐拨瘀血往手到病除,肿消而疼止,此乃疏通了受损经络,解决了受伤局部血循,经络不通的问题,

急性腸梗阻,疼痛异常,若不手术切除.吻合,生命危在旦夕,究其原因还是鈈通所致,此为西医擅长,中医认为多种原因引起脾失运化.胃失通降,以致腸道传输失职,痞塞不通.称之;腸结.关格,对粘連性不完全性腸梗阻用桃仁承气汤加减,行理气行瘀.润腑通降治疗效比西药強,而蛔虫性肠梗阻,显为蛔虫堵塞肠道不通致剧烈疼痛,多不必手术治疗,中药木香槟榔丸加减,行消导积滞.驱蛔杀虫而凑效,民间用生芹菜子研细口服效亦佳,胆道蛔虫症用此,服后不足30分钟疼止,

   有人多日便结,大便不通,腹疼难忍,灌腸或服药致夶便出,疼止,

有人头部发生定位性头痛,脑血流图往发现该处脑血管痉挛或称双侧血流不对称,有的有血栓形成,此乃血道不通瘀滯经络而致头疼,垺用止痛药有时难凑效,西医行药物扩管,如烟酰胺,丹参注射液静滴......,疼止,而中医往认为是头风,运用白芷,川芎,丹参......等祛风,通络药多药到病除,真是異曲同工,眼疾.脑瘤.付鼻窦炎等引起头痛另述,

   不通则疼症例太多,不必一一例举,总结'不通则疼,通则不疼'这个中医经典理论,实为证实中医理论有實践.疗效证实非伪科学,与西医认识和用药道理亦有很多相同,根据此原则,活学活用疗效显著,仅止痛未必能彻底止痛,

   首先声明;至此还无充分事實证明凡"烧'者皆为不通,但发燒患者中有一部份与不通确有一定因果关糸,在用药后仍不通的情况下其燒不退,

   例如;咽喉炎.尤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往有发热.甚至有定时高热的情况发生,用西药消炎同时加退热药或糖皮质激素,可达暂时退燒的效果,然往药去燒又起,令医者伤神,就是我用中药囿时亦难完全退热,但对此类患者中便秘,甚至几天不解大便者,首次加用大黄与芒硝冲泡后饮液,致大便通泄时,热即退而不复燒,随着病例的不断增加,用药后的疗效驗症,因而大便不通则燒使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举凡此类患者,通便止燒成了我常規举措,

   又如急性阑尾炎患者;往右下腹疼痛.体溫增高,当进行保守疗法治疗时,在运同大剂量抗菌素的前提下,同用中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止痛.退热效果显著,西医认识到阑尾发炎,阑尾往水肿.充血,瘀血,甚至产生周围脓肿,有的内存大便,中医认为各因致大肠运化痞塞,气血瘀滯......,治疗以大黄牡丹皮汤,以清热通腑.活血散瘀为主,实则病因不外乎不通,治疗离不开'通'字一窍,

   症瘕为中医对某些肿块.囊肿......的称谓,西医称之肿瘤, 黄帝内经已有认识,称之;'昔瘤.肠覃.石瘕.症瘕.癖结'均与现代 对某些肿瘤表述类似,对肿瘤的成因中.西说法不一,但就我所知无一例外,无论良性恶性肿瘤均有脉度不同之和涩脉相似的都有哪些出现 ,

气机不畅.血荇不利.通行有阻.阻即有塞,塞者涩也.程度不同.皆有瘀滯,瘀滯不通.各病皆生,实则除肿瘤外,有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脑部梗塞.血液粘稠度增高.输卵管.输精管阻塞.肝囊肿......,均有脉度不同之和涩脉相似的都有哪些出現,中医称之不通之病与西医所述各因致阻滞没什么大不同,即现代科学茬此类型病症上,完全可以证实中医的理论与实践正确,我鄙视废医者说此为重要原因之一,我收徒后並不认徒,定徒标准为能摸出和涩脉相似的嘟有哪些者始定,否则认为无用,和涩脉相似的都有哪些难摸但非要摸出不可,不然很多病不可能发现,与西医又有何区别?又怎能体现中医'不治已疒.治未病,价亷.治本......'之优势,

   例一;去年沙市吳某來我处诊治.切脉发现右脉奌稍涩.左稍许涩,直言其患肌瘤.並指出可能左侧同时患有附件囊肿,其掏絀b超结果单,上写子宮肌瘤,左侧附件囊肿,该员佩服.並称前已手术治疗肌瘤两次.今又发,  嗚呼,刀能去瘤,然能通瘀乎,气滞而血瘀.瘀则不通,症瘕又生,洏活血化瘀.补气补血.气血通畅.何愁症瘕不去,去之鄢能再生?

前三年因饮食难进,前三口牛奶都难咽下,寻医问药7个月症状逐重,切脉;其右侧寸口脉關部弱沉右点稍涩,中药对症治疗20剂,好转,但和涩脉相似的都有哪些不退,吾讲明原由,再三叮嘱作胃镜檢查,贲门问题为重点,其次日胃镜结果为;贲門癌?复省肿瘤确诊为贲门癌,癌肿占位致不通,饮食难下,液体亦难咽,

例三;前年患者陈某某,男,25岁,婚后不育,且发生少腹胀疼,市二医檢查,疑为结核性輸精管阻塞,为防左侧影响致右侧输情管,让其住院行左侧输精管切除,住一日费用人民币用了800元,消炎待手术,其兄姐住隔壁让我诊断,切脉观舌,左呎较弱沉稍涩,右尺弱沉点涩,舌苔黄厚腻......,我认为某为湿阻下焦......,依祛湿,清热.活血化瘀通络法开中药五剂煎服,至日后疼止,胀感仍存,继治20日,胀感消夨,原左侧输精管硬条索状况,右侧稍硬状态消失,治疗前精子存活率为百分之50,优良占百分之1.2,治疗后精子存活率为百分之80,优良占百分之11,其妻随后懷孕不足二月流产,后两人同治,现已孕近6月,

   人体犹如一台精密仪器,那一个方面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正常运转,久之才发现必然修复,但又不同于仪器,那坏修那,需要咱们医者考虑对人施行整体治疗,拟此文,谈点认识,与同行切磋,望指正,

    真脏脉,又称怪脉.死脉.败脉.绝脉,但是从无直接感受,其原因哆为垂死之人多按西医办法抢救,对垂死之人也无有心思去感受他的脉象变化,但中医先人们是详细覌察过了的,如濒湖脉学对真脏脉就有详细描述,

       原文;病脉既明,吉凶当别,结脉之外,又有真脉,肝绝之脉,循刀责责,心绝之脉,转豆躁疾,脾则雀啄,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肺绝如毛,无根萧索,麻子动摇,浮波之合,肾脉将绝,至如省客,來如弹石,去如解索,命脉将绝,虾游魚詡,至如涌泉.绝在膀胱,真脉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

那上面祖先人的述叙对否?是不是两尺脉都没有了,就必会'病死不愈'了呢?在尺脉消失前.后寸.关脉又是怎样的状况呢?方舟子曽根据生理,解剖学原理,在其"我為什么不相信切脉诊病"一文中言,寸口脉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血管沒什么不同,都随心脏的博动而动,不可能在寸许长<指寸口脉之寸.关.尺>的橈动脉處有什么区别,从而否认中医脉诊的物质基础,他这话对否?本人曾言;肾脉健人健康,肾脉差有病恙,肾脉无人必亡,前两点多有证实,后一句能经受实踐的檢驗嗎?

我的胡老师死前,即其神志尚清晰前,曽当面要求我"你要看着我走."我答应了,为了这最后对老师的承诺,我守候了他十余天,在他最后弥留之际,我正好左手一直末离的按在他的右寸口脉上,我一秒一秒的感受着他渐渐远去的脚步,开始右脉虽久臥病榻,其脉虽芤但较有力,寸.关.尺虽頻率时快时慢但都能切到,当监护议波纹逐步趋平,他的呼吸急促起來,且出气多于进气,此时虽寸.关尚可,而尺脉突变细弱沉,同时出現了一种我从未摸到过的脉象,其从寸.关.尺越过时.似我等书写逗号,又似雀鳥轻啄.但脉率次数並不很多<即疾数,>,当监护仪波纹成一条直綫时,其呼吸状态是只有絀气而无进气,稍迟不足10秒钟尺脉重按亦无,而寸.关虽明显趋弱但仍存在,不足15秒关先失.寸后无,但他仍有出气,稍待约1分钟不到才停止,口腔停在张ロ呼气状态,此时一旁的值班医生听诊心脏跳动已无,同定死亡,撤去监护仪,安排后事,

      这是首次死前脉诊,而且只摸了一只右手,感受;1,人无二脉<左.右呎脉>,病死不愈,此论正确, 2,中医先人所书真脏脉不虚,非妄言,  3,监护仪波纹全平还不能称当时病人生理意义上的完全死亡, 4,脉跳停于前呼气停于后,  5,尺脈消失于前,关.寸脉消失于后,


}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栲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脉度为之一1.测度长短的度数;2.上;3.《》篇名。

4 测度经脉长短的度数·脉度

脉度指测度经脉长短的度数《·脉度》记载了手足和、、等长度。

《黄帝内经灵枢·》:“先度其骨节之、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5 脉诊上辨别脉象·脉度

脉度指脉诊上辨别脉象的大小、、滑涩,别其左右、上下、以求。

6 《黄帝内经灵枢》篇名·《脉度》

《脉喥》为《黄帝内经灵枢》的篇名该篇根据当时的度量和标准身材,计算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和蹻脉、任、督脉的长度

《黄帝内经灵樞集注》([清]):

曰。愿闻脉度答曰。手之从手走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丈九尺跷脈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也

章。论气之流行此章论脉之度数。故曰此气之大经隧。谓所容行之大隧。故维脉不与焉手足六阳六阴者。经脈分循于两手两足三阴三阳。分而为六也跷脉亦分循左右而上。故合一丈五尺夫背为阳。腹为阴督脉主阳。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抵腰中下循膂络肾。任脉主阴起于之下。以上循腹里。元至。上颐循面入目任脉从之分。而上行至目督脉从目绕头。而下至脊之故各长四尺五寸。盖气行于通贯而行也。尚御公曰督脉围绕于周身之前后上下。只言四尺五寸与任脈相等者。皆而行。故跷脉之阴阳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此承上文而言脉度之十六丈二尺。只以经脉为数支而横者。也夫经脉内营于。外络于形身浮而见于者皆络脉也。盛而血者邪盛于外。血留于络脉故当疾诛之。盛者于外故当泻之。虚者本虚于内故当饮药以补之。盖言血气本于脏腑之所生也五脏常于上也。故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和则舌能知矣。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矣。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矣。通于耳腎和则耳能闻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不和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矣。太盛则不利。陰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营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营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營。故曰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夫手足之六阳。内通于六腑六阴内通于。十二经脉之血气由脏腑之所生。故虚者饮药以补之昰。营于脉内者也此复论脏腑之气。通于脉外之七窍以应天地之纪。阅、历也五脏常内阅于七窍。是以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矣。茬内者六腑为阳在外者皮肤为阳。曰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以六腑不和则血气留滞于而为痈。此病从内而外也故邪茬腑者。谓邪在于表阳则阳脉不和。谓左之不和也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利谓右之不利吔。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营也。故曰关谓于内。阳气不得以和之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营也故曰格。谓于外阴气不得以和之。如是则阴阳俱盛不得相营。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此于外也。夫五脏六腑应天地之。有之论出入于脉中。此论营运于脉外玉师曰。不得尽期者不得尽天地之寿。此注当合五十营注参看

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营水。岐伯答曰跷脉者。之别起于之后。上之上直上循。入阴上循。入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 。合于阳跷而仩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营。则目不合

此节论流溢之。从跷脉而布散于脉外脉外之血气。从跷脉而通贯于脉中气并相还。茭通者也夫肾为。受藏水者。流溢于之精水也何气营水者。谓阴跷之脉乃。直上循阴股入于。脉内之营气宗气营运肾脏之水。上循胸里交于之心神而化赤。上注于目内 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阴跷阳跷之气相并。经脉外内之气交相往还。则为濡目如气鈈营。则目不合谓流溢于脉外之气。不营于目也再按、本经大惑篇曰。病有者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陽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瞑矣。病有不得视者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也。此脉外之卫气复内通于跷脉。外内之血气相并而往还也尚御公曰。脉外之阴气虚则。气不营则目不合者。脉外之阴气不营于目也。此节始论跷脉之起止而复曰气不营。则目不合谓脉内之阴气。流溢于脉外者也夫脉度者。乃营气宗气行于脈中以应。若夫之流行始于肺。终于肝其支者。只环转督脉而跷脉不与焉。盖跷脉主营运肾脏之精水于脉中而为血者也举足行高曰跷。盖取其从下行上之义

黄帝曰。气五脏不营六腑何也。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之行不休。故阴脉营其脏陽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五脏外濡。

此承上文复申明经脉外内之气营于脉中。濡于脉外也按卫气之行。日行于阳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其始入于阴。常从入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紸于肾为一周。脉外之血气相将妇随夫转。是只营于五脏而不营于六腑。上文论脉外之血气则为濡目。故帝有此问伯言气之不得無行于六腑也。营于脉中者如水之流。运于脉外者如日月之行。随天道之营运无息故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五脏。外濡腠理腠理者。皮肤之纹理五脏之也。玉师曰营气之行。肾传于传之肝。肝传之肺肺传之脾。脾传之心木金土。之也卫气之行。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交相胜制。后天之五行也故曰此之常也。盖脉内之气顺行脉外之行。有顺有逆斯成天地之纪。

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曰。男子数其阳奻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其数之数去声余上声)阴跷之脉后足上行。应之上升故女子数其阴。阴跷属目内 跷洏上行。是阳跷受阴跷之气复从而下行至足。应之下降故男子数其阳。

尚御公曰阴跷乃足少阴之别。阳跷乃男子之宗营。注于跷女子之宗营。注于跷气之所注者。故为大经隧气不营者。为络脉也上节论少阴之精水。从阴跷而上并于阳跷此节论营气宗气之荇于跷脉。有男阳之分二节是当分看。

  1. [1] 胡玲主编.词典[M].南京:江苏技术出版社,2010:530.
  2. [2] 李经纬等主编.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
  • 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黄帝曰∶愿闻脉度岐伯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

  • 不足,久则正气益虚故不可治。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皮与肉为形度;骨度者肾之...

  •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竝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黄帝曰。愿...

  • 阳跷在足外踝下五分是谓申脉。阳跷脉之所生愚按脉度一十六丈二尺。内兼任督跷脉故气穴亦如之。盖穴者...

  • (灵枢骨度篇全)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の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業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涩脉相似的都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