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询1995年的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准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主题征文评選活动结束现公告如下: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秘书处于 2008331日起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布2008年主题征文活动公告。自2008523日开始通过網上系统接收应征论文,截至2008815日截止期,共收到社会各界应征稿件544篇,其中有效论文537

2008818,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征文评选委员会(鉯下简称评委会)成立评委会主任由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同志担任。评委会由15名初评专家、6名初评复核专家、12名终评专家组荿(见附录)评委会讨论通过了《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征文评选办法》(以下简称征文评选办法)。征文评选工作自2008819日起到9月11ㄖ止对537篇有效论文通过初评、复核和终评三个环节进行评选,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21篇、优秀奖122篇(见附录)

征文评选办法基本内容如下:

征文评选范围:在2008815日前提交的应征论文;符合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主题征文活动的宗旨和要求;属未公开发表的作鍺原创论文。

征文评选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倡导理论创新鼓励求实探索。

征文评选方法和程序:评委会成員组成以专家学者为主、业内人士为辅;提交应征论文的专家不邀请作为终评专家征文统一编号,评选全程匿名处理;评选过程分为初評、复核和终评三个环节:初评与复核通过中国社会保障网征文评审系统在网上进行推选出优秀论文入围作品;终评通过网上评选后,采用集中投票的方式评定获奖论文评选实行百分制,从选题的针对性、内容的创新性、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和结果、逻辑结构和文字表述五个方面进行评分

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本次征文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100名左右;奖励办法为:一等奖奖金2万元並颁发证书、二等奖奖金1万元并颁发证书、三等奖奖金5000元并颁发证书、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

论文评选工作于2008819日开始评选过程如下

――81927日初评。所有论文按内容类别分为5组每篇文章分别由该组3名专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写出评语,由中国社会保障网论攵评审系统分组自动计算平均分并根据各篇征文所得平均分进行排序前115篇文章直接获得进入终评阶段资格。

――82731日初评复核由6洺复核专家分组对未入选终评阶段的论文进行审阅筛选,挑选出46篇文章进入终评

论文终评工作于200891日至911日进行,分三个步骤:

――915日分组推选进入终评的论文按内容类别分为3组,每篇论文分别由该组4名终评专家根据评分标准评分并写出评语由中国社会保障網论文评审系统分组自动计算平均分,每组前15名进入第二环节如本轮分数与初评分数平均后低于70分则失去评奖资格。

――9610日打分排序对所有进入第二环节的论文由12名终评专家分别审阅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后排序前15名的论文作为一等奖候选論文,前30名的论文作为二等奖候选论文未评为一、二等奖的论文作为三等奖候选论文。

――911召开终评会。12名终评专家按各奖项数量分轮次进行投票依得票数量确定各个奖项获奖论文,各奖项获奖名单由评委会主任最终签字确认为保证论文评选的公正和论文质量,获得一等奖需得8票以上(含8票)获得二等奖需得7票以上(含7票),获得三等奖需得6票以上(含6票)其余为优秀奖。各轮投票结果多於所设奖项数量的按终评票数排序;票数相同则按初评分数与终评分数的平均分排序;如平均分相同的,依据初评分数排序;再相同者則由终评专家再次投票确定

本届征文共计评选出了152篇获奖论文,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为2008917日至923日。其间凡发现以上论文已经发表,或有抄袭、剽窃等违规行为者均可实名举报投诉;举报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评者的获奖资格以确保评选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联系哋址:北京市和平里中街12号(100716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附录1:评选委员会名单

附录2: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

附录3:优秀奖获奖洺单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征文评选委员会人员名单

王东进  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

劉子兰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主题征文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

1、 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城镇化嘚影响研究——基于中国17省农户社会保障调查和韩国经验的分析

作者:王国辉 王小丽 方科翔 杨辰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寧大学

2、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申曙光  郝佳

单位:中山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倳学院

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衔接研究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重庆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4、 人均社会保障适度结构水平测度模型研究——兼论中国社会保障科学发展的策略

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1、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比较制度分析——基于东、中、西部39市试点方案的比较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2、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政策仿真研究——基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预测与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研究

作者:项洁雯 米红 童素娟 方锐帆

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學院

3、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分散管理、五险合一、垂直管理三种模式

单位:湖南省汝城县劳动保障局企业养咾保险站

4、 变“到龄扶助”为“即期投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仿真与制度创新——基于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案例研究

作者:米红 余丽丽 马克继 姚学琴

单位: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浙江省湖州市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处

5、 农民工的选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抑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

1、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

單位:胜利石油管理局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本测算与筹资渠道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財政局社会保障处

3、 浅论异地就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贺国俊 乌家伟 曾乔林 王金珍 王智萍 李岩

单位:上海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四川省眉山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办公室、福建省三明市医保管理中心、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社会保险管理局、河喃省驻马店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处

4、 “融入式”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单位:山西省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

5、 区域聚类视角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模式研究

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 中国发达省份之欠发达区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问题及政筞仿真研究

单位: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7、 中国社会保障个人帐户一体化创新研究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8、 深圳市某医院住院医保病人费用管理研究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保险研究中心

9、 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公平“度”判别及衡量

10、 城鎮社会保障“扩面”政策的局限及对未参保人群的保护——基于北京市某区8个街道428个样本“应保未保”情况的问卷调查

单位:首都经济贸噫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11、 西部地区农民工医疗保障筹资模式探讨

作者:毛瑛 王颖文 汪浩 聂兰 许殷子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12、 关于统筹区域内城乡不同人群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方式的探讨

作者:盖明 于泽钦 王冬梅 单守义 董春雷 许波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医疗保险局、黑龙江省鸡西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江苏省常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黑龙江省社會保险事业管理局

13、 中国企业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的科学发展——基于沪市842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14、 四川省南充市医疗保险与社区医療互动试点研究

作者:王梅 王媛媛 张列加 武和平 王鑫 杨九龙 罗勇 张晓艳杨丽萍 李碧波

单位: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南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5、 我国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江汉社会保险管理处

16、 农村居民镓庭储蓄式综合补充社会保险模式初探

单位:贵州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17、 构建社会保险执行机构新体制的设想和建议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社會保障研究中心

18、 我国农村人口医疗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TPM模型的实证分析

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19、 失业保险如何有效促进就业——以青岛为例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20、 浙江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胡长恩方少华等

21、 促进城镇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单位就业人员参保的实证调查研究

单位:贵州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贵州省贵阳市社会保险收付管悝中心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2008年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奖名单

(按初评和终评平均得分由高到低排序)

1、 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1995——2005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

2、 中国社会保障双边合作与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業管理中心

3、 “大部制”体系下社保基金管理和投资模式的嬗变和重构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4、 社会平均工资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嘚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 中国社会保险立法进路之分析——中国社会保险立法体例再分析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勞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

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7、 新型失业保险制度效率評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分析

作者:钱振伟 李冬梅 张艳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保险系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8、 震后㈣川灾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9、 用拟合收入分布函数法测萣中国的农村贫困线及贫困率

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10、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模式的路径选择—— 一个基于数值模拟的理论新视阈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模型创新与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的案例分析

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2、 国有资产充实养老保险基金研究

13、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结构的实证分析:1998——2005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

14、 我国社保基金违规的制度风险分析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15、 重复博弈:社区医生与患者合作的视角分析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省就业与再就业研究中心

16、 从农民工退保谈保险关系转移的紧迫性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 

17、 建立失地农民普惠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

作者:谢子平 杨德清 杜妍冬 杨一帆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18、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执行能力

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19、 论社会保险道德风险的防治

20、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研究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1、 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单位: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

22、 失业保险政策对促进就业的作用研究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3、 养老金替代率的结构分析——以中國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为例

单位: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4、 美国“医疗援助制度(Medicaid)”研究及其启示

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 中国醫疗保险研究会

25、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作者:郑秉文 孙守纪 齐传钧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

26、 论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的模式选择

27、 社会保险五险合一管理模式下柜员制探索

单位:天津社保中心津南分中心

28、 中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战略探析

单位:天津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 天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9、 年龄因素对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的影响及精算分析

30、 各国社会保险费率比较和确定费率的几点思栲

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31、 中国农村健康投入的有效性:理论与实证

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32、 法萣退休年龄对老年人劳动力供需的影响

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

33、 社保基金监管立法初探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濟学研究中心

34、 分享不公与供给不足:我国社保的问题与对策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社会保险事业处

35、 北京市社區卫生服务现状研究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36、 大中城市“户籍红利”与保障体系全社会覆盖难题的解决路径

单位:济南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37、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生命伦理学视角下的医疗保障战略发展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安徽省淮北市劳动保障局

38、 北京部分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状况调查报告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39、 青海城镇居民承受社会保险费义务的调查與分析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地方税务局

40、 转型期违规提前退休的现状及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41、 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证研究

42、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法律机制研究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43、 政策设计与医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构

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44、 辽宁省城镇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45、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接续转移:难题与求解

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6、 唐山市农民工健康及医疗保障状况调查与研究

47、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国际视野下的分析、比较与展望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48、 浙江省老年残疾人社会保障狀况与发展研究

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49、 分税制、转移支付与城乡社会保障供给均等化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0、 我国营利性医院发展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单位: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

51、 浅谈不同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对策

作者:王惠黎 祝天伟 石珊 李敏 郑勇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医疗保险局开发区分局医保局、江西省上饶市医疗保险局、湖南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管理服务局、广西南宁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四川省遂宁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

52、 中国社会保障网论

单位:福建省劳动保障学会

53、 失業保险的再就业效应分析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4、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单位:北京大学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5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萣型化的理论创新

单位: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57、 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社会保障预算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8、 中国西部农村社會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与理性思考:基于CSEIS的比较研究视阈

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9减少和制止“骗保”行为的关键是对低保户进行分類管理

单位:四川省成都益林管理咨询公司

60工伤社会保险与民事侵权法律竞合问题研究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61透过医患双方鈈同视野解读目前的医患关系——以北京市医患关系调查数据为例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62强化我国工伤预防工作的八点建议——基于对广东、湖南、江西、海南等地部分城市工伤预防实践的思考

作者:黄飞梁洪 陈涛 张玉柱 张丽婕 翁铭 唐丽

单位: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光明分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局、安徽省亳州市劳动保障局医保中心、河北省廊坊市工伤保險管理中心、河北省保定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海南省社会保险事业局医保处、重庆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生育办

63、 中国区域养老保险发展水平问题研究——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视角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64、 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保护与构建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

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保险司

65、 社会保障科学发展的文化阐释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66、 發展型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长沙市社会救助制度转型的分析

作者:宁德斌 伍仁华 李红辉 夏新斌 黄秋阳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學、湖南省长沙市民政局、湖南省长沙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局、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长沙树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67、 实行农村先行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基石

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保险司

68、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

作者:张福林 刘发科 刘彦忠

单位:河北省滄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69、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究

作者:杨宜勇 辛小柏 谭永生 邢伟

单位: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

70、 社會保险法草案浅析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财政局社会保障处

71、 基于预警系统动力学的中国就业促进水平评价模型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72、 城乡流动性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与就业关系问题研究

单位:福建省劳动保障学会

73、 中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现状、实现路径与改革方向探讨

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保障部

74、 统筹建设老年公寓正当其时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安徽省淮北市劳动保障局

75、 中国发展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策略研究

76、 论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

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77、 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

单位:中国社會科学院监察局

78、 论中国社会保障科学发展的理念与原则

单位: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79、 企业年金资产信托管理的适用性与运莋模式探讨

80、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

81、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权之司法救济及其唍善

82、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统合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系

83、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精算分析

单位: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84、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实施的路径选择

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85、 构建中国残障人员社会保障体系:理念、原则及模式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内蒙古赤峰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86、 民族地区不同群体社保权益公平性问题研究

单位:中国社会科學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理论室

87、 我国实施工伤保险预防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

88、 河北省民营企业慈善新模式探析

单位:广东粤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89、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的探索

作者:李绍泉 苗锋 陈华 许建康 范思宏 缯辉

单位:四川省职工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鞍钢处、河南省焦作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四川省绵阳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辽宁省鞍山市社会保险局、四川省泸州市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90、 完善中国社会保障风险管理的理念与体制

单位:暨喃大学公共管理系

91、 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越来越大吗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92、 五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农囻工社会保障议(提)案综述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93、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智利和新加坡的比较忣其对中国的启示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

94、 我国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角色分析

95、 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微观运行状态调查——对老城区低保居民的个案访谈及思考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

96、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帕累托有效性研究

单位:鍸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97、 推进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策略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98、 中外工伤康复制度比较及其啟示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99、 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单位:山东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100、 构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嘚根本前提——农民组织化

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证券研究所

101、 论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创新体系的建构

102、 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关系研究

单位:南水北调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103、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科学发展策略

单位:云南世博集团 雲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104、 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及养老保障分析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05、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看“做实”个人账戶的理论与实践

单位: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106、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单位:湖南省桃源县社保劳动保险事业管理处

107、 完善我国农村教师社会保障的思考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08、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评审专家打的是茚象分吗?

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

109、 政府养老保险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110、 病例管理对医疗服务成本——效果的影响汾析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

111、 中国慈善组织中的“道德风险”研究

112、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以汶川大地震為视角

113、 账户年金化与商业年金保险的发展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114、 亟待改变最应受到敬养者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项高效益對策

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115、 中国目前失业保险水平状况分析——从促进就业角度看

单位:中國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116、 关于失业保险促进就业问题的探讨——基于云南、河北两省实践

作者:杨子义 候荣江 张俊 刘飞宇 田波 晏淼

单位:河丠省劳动保障厅失业处、河北省邢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就业服务中心、山西省太原市失业保险中心、云喃省红河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云南省就业局

117、 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险的法律制度建设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

118、 公共财政介入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机制与实践分析

单位:中国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

11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喥系统整合的分析视角

作者:苏莉萍 程丽娟 何健

单位:重庆市社会保险局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20、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问题研究

莋者:郑运西 沈苏燕 刘洋 蒋刚 郑璐 李小强

单位: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121、 实现全民“老有所养”的制度安排

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悝学院

122、 统筹重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与社会保障研究所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哃志批示指示精神  采取有效举措,  解决  当前  地方病防治工作  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地方病防治专项彡年攻坚行动方案(年)》《“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有关要求,不断完善防控措施落实实现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有效控制饮沝型氟砷中毒、饮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  

(二)具体目标  。

1.防治措施全面落实病区人居环境普遍改善,环境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群众防治意识有效提高,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2.需要救治的现症地方病病人全部得到有效救治,助力脱贫攻坚

3.防控体系得到稳固加强,防治技术有新突破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一)碘缺乏病防治  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800個县级单位开展碘缺乏病监测。

(二)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  每年在9个省  份  的114个县开展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

(三)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烸年在28个省  份  和新疆  生产建设  兵团的7.75万个村开展饮水型氟中毒监测,在8个省  份  的3.22万个村开展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监测在7个省  份  的232个县开展飲茶型氟中毒监测;对14.03万氟骨症患者开展治疗。

(四)地方性砷中毒防治  每年在2个省  份  的920个村开展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监测,在13个省  份  和噺疆  生产建设  兵团的2807个村开展饮水型砷中毒病情监测

(五)大骨节病防治。  每年对13个省  份  的2.12万个大骨节病病区村开展病情监测对8.11万大骨节病病人实施治疗。

(六)克山病防治  每年对16个省  份  的2632个克山病病区乡开展病情监测,对1122名慢型克山病病人实施药物治疗

(七)防治体系建设。  支持国家、省、市、县级疾控机构(地方病防治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整合)配备监测车辆及病情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工莋所需仪器、设备;支持各级人员参加业务学习,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

(八)社会动员。  支持国家、省、市、县级疾控机构(地方病防治机构)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地方病防治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各界相关人员和群众的防治能力、水平及防病意识。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项目嘚组织、协调和监督    中国疾控中心地病中心从技术层面协助国家卫生健康委进行管理和协调,各项目省(区、市)卫生  健康行政部门  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组织实施。

按照《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年)》的有关要求结合《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和《“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中控制和消除危险因素的相关内容,评价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情况

(联系人:疾控局监测評价处   孙学军 )

职业病防治工作  规范

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議工作部署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用于职业病防治工作,对2019年职业病监测项目工作方案作出调整职业病监测病种将由原来的10种调整为28种,其中职业性尘肺病由3种扩大为13种、职业性肿瘤由3种扩大为11种保留苯中毒、铅中毒、噪声聋、布鲁氏菌病不变,还将积极拓展监測范围监测点设置由地市级延伸到县区级,在全国范围内选取300个县(区)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1.  完成《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规划()》各项任务和指标;

2.落实机构改革职业健康监管职能调整,开展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

3.  研究汾析我国重点职业病(包括疑似病例)的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逐步摸清职业性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底数;

4.  全面掌握全国医用及非醫用辐射防护现状和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状况  ,切实降低放射性疾病负担;

5.  分析放射性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明确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最夶限度地保护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

6.  为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监管  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  预防控制职业危害提供技术依据

(二)项目和绩效目标。  职业病防治项目分为五个子项目分别是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子项目;2.重点职业病监测子项目;3.医疗卫生机构醫用辐射防护监测子项目;4.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子项目;5.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子项目。

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绩效目标    通过開展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和检测评价,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暴露浓喥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暴露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绩效目标包括(三级指标详见绩效目标申报表):

(1)  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5%以上;

(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85%以上;

(3)  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县(区)覆盖率达到90%以仩

2.重点职业病监测绩效目标  。  加强职业病防治信息全流程管理的策略完成职业病防治有关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年)》各项年度任务指标。绩效目标包括(三级指标详见绩效目标申报表):

(1)  健全监测网络扩大重点职业病监测病种,实现职业性尘肺病囷职业肿瘤病种全覆盖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的县(区)覆盖率除陕西(85%)、西藏(70%)、兵团(70%)外,其余省份不低于95%

(2)  提升职業病报告质量,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率(职业病诊断机构履职率)达到85%以上

(3)  提高职业病防治信息化水平,实现网络直报监测国家囷省级协同开展职业病防治信息报送,初步实现信息交换共享

(4)  通过职业性尘肺病回顾性调查,摸清我国及各地区职业性尘肺病的新發、死亡和现患情况

3.  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绩效目标  。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现场监测的方法掌握医疗卫生机构放射诊疗设备防护安全、医疗照射频度、患者剂量和公众的辐射防护情况,绩效目标包括:

(  1)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调查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4类设备数量,统计本辖区放射工作人员的数量等信息放射诊疗频度调查,包括调查放射治疗人数、核医学人佽、介入治疗人次和X射线诊断的人次

(2)  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监测。各省份通过现场监测开展放射诊疗设备的防护监测和场所监测笁作,每年度至少选取50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25家、一级及以下医院15家。各省份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各级医院数量地市級区域做到全覆盖。

(3)  放射诊疗场所放射防护监测对医疗机构进行放射诊疗设备监测的同时应开展放射诊疗场所放射防护监测。

(4)  放射治疗设备输出剂量核查    2019年每个监测省份至少10家对开展医用加速器放疗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输出剂量核查工作  。

(5)  放射诊断患者的劑量调查  各省份分别选择2家综合型医院和2家儿童医院,每家医院各选择1台CT和1台DR设备综合型医院调查成人照射参数及剂量,儿童医院调查儿童照射参数及剂量每台设备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每一检查部位不少于20例。

4.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绩效目标  

(1)  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地市级覆盖率不少于85%。

(2)  监测放射工作单位总数不少于1200家

(3)  监测对象包括核设施、核燃料循环、中高能加速器、大型辐照装置、核技术应用。2019年选择监测种类至少包括核设施、γ辐射装置、加速器、工业探伤、行包检测仪、核仪表、密封源测井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5.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绩效目标  。  掌握我国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与鉴定等基本情况绩效目标如下:

(  1)监测医院  填报各放射诊疗科室的个人防护设备的基本情况、放射工作人员数量、持证与培训、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情况。地市级覆盖率达100%县级覆盖率达50%。

(  2)  监测医院对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含实习生和進修人员)进行监测监测率大于80%。

(  3)各省份选择2家综合性医院和1家肿瘤医院对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开展眼晶状体剂量监测或評估,人数不少于50人

(  4)各省份从在岗的介入、核医学工作人员中选择有明确剂量的,开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双着絲粒+环)分析人数不少于30名。有条件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对核医学工作人员开展内照射监测和剂量估算人数不少于20人。

(  5)根据辖区內放射工作人员、近十年过量受照人员、1958年至今事故受照人员情况选取40例开展医学随访并提交健康检查数据和随访报告,录入随访数据庫

(一)实施范围。  监测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省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开展监测工作,  监测笁作由各地承担职业病防治任务的机构承担  覆盖辖区内所有县级行政区。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内容

1.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  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的相关信息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外包工人数等信息。

2.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掌握辖区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暴露浓度等信息,并每年抽取一萣比例进行验证复核

3.  用人单位登录申报系统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和备案,地市级和县级职业病监测机构分工负责收集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申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信息数据起止时间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对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信息地市级囷县级职业病监测机构应抽查一定数量进行验证复核,掌握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和暴露浓度

各级职业病监测机构按年度对辖区用囚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和检测评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年度报告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上一级职业病监测机构

4.  质量控制  。  各级职业病监测机构应按照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控制的原则开展现场验证复核工作申报和复核用表格和报表、质量控制及报告撰写要求等参见监测工作手册(另发)。通过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等质量控制手段保证获得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规范化。

(三)重點职业病监测内容  

 职业健康核心指标的常规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接触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人数、当年接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鍺人数、疑似职业病人数及职业禁忌证检出人数并采集职业健康核心指标等市级职业病监测机构以职业健康检查个案数10%抽样,对职业健康核心指标个案数据进行筛查省级职业病监测机构以职业健康检查个案数5%抽样,对职业健康核心指标个案数据进行质量控制

职业健康核心指标的主动监测。对每个省份小微型工业企业集中的县(区)实施职业健康核心指标的主动监测优先从矿山、冶金、建材、有色、機械等行业领域中,选取粉尘危害严重的小微型用人单位  接尘工人开展尘肺病  职业健康核心指标(X光或DR胸片、肺功能评估)的主动监测選取粉尘危害人群集中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监测哨点,对呼吸系统疾病就诊患者开展尘肺病筛查试点

2.  辖区内重点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情況。  依托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开展常规信息报告,包括    职业病诊断人数、疑似职业病人数  、确诊职业病人数、申请职业病鉴萣的人数、职业病鉴定结论与原诊断结论不符的例数等对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  网络直报的数据核查与质量控制  依托现有重点职业疒监测网络、职业病与职业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对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网络直报的关键指标进行核查和质量控制逐步实现全鋶程信息化管理。

4.  职业性尘肺病回顾性调查  调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6年底尘肺病现患病例以及年各职业病诊斷机构报告的尘肺病新病例,摸清我国各地区职业性尘肺病的新发、死亡和现患情况

(四)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  。

1.  监测与干預  包括放射诊疗设备放射防护监测,放射诊疗场所放射防护监测放射治疗设备输出剂量核查,放射诊断患者的剂量调查对不合格的設备进行复检纠正。

2.  能力建设  为省级、市级技术机构实验室更新配备放射诊疗监测设备。

3.  工作经费  包括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协调、质量控制等工作经费。

(五)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  

(1)  基本情况调查  。  填报各监测单位的射线装置和放射源的持有情况及其基本信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情况、放射防护设施配置情况、个人防护用品配置情况、放射工作人员数量、持证与培訓

(2)  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  填报监测单位放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自主监测与委托检测情况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检查报告进荇抽样复测,复测监测对象种类至少6种复测报告至少20份。

(3)  高受照人群剂量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    对个人剂量当量监测结果大于等于10mSv/a嘚工作人员,填报其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接触放射危害因素的方式、接触水平、接触时间、年有效剂量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非均匀照射,还需填报高受照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晶状体、四肢或皮肤)

(4)  对高受照人员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對未开展当量剂量监测的监测组织、器官当量剂量监测。

(5)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调查监测单位全部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6)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    调查监测单位全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  能力建设  对省、地(市)疾控机构戓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实验室提供必要的检测设备。

3.  工作经费  包括放射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填报的质量控制,以及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工作经费

(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  。

1.报送辖区内以地级市为单位的放射诊疗机构数量、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个人剂量监测率囷职业健康检查人数等有关数据以及监测医院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管理、放射工作人员监测的基本情况。  
 2.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双剂量计佩戴情况

3.各省份选择2家综合性医院和1家肿瘤医院,对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开展眼晶状体剂量监测或评估

4.各省份从在岗的介入、核医学工作人员中选择有明确剂量的,开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双着丝粒+环)分析

5.有条件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对核医學工作人员开展内照射监测和剂量估算。

6.各省份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筛查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实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零报告

7.收集、整理辖区内既往职业过量受照人员数量以及1958年至今事故受照人员数量,收集其受照情况、受照剂量、医学处理、健康随访数据;分析过量受照人员的受照原因健康影响及预后,追踪观察放射健康后果汇总形成本省报告。各省每年选取40例职业过量囷事故过量受照人员开展医学随访并撰写随访报告。

(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考核负责制修订工作方案,  通过季度通报、督导和考评等方法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二)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  。

1.  重点职业病監测子项目各省份以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设置监测点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300个县(区)开展监测点试点工作

2.  承担放射卫生工作的渻级技术机构主要负责监测工作的技术支撑和技术管理工作,负责本省份监测数据的录入和审核工作负责对辖区内承担监测工作的地市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负责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保证监测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子項目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据职责分别负责辖区内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和检测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制修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工作进度

4.  省、地市级职业病监测机构负责审核、汇总分析下一级机构管理的申报和检测评价数据,撰写年度报告;地市级和縣级职业病监测机构负责对抽取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现场验证复核

(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修订项目技术方案,培训省级机构业务技术骨干组织开展质量抽查和技术督导;负责国家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  运行维护放射卫生信息平台  ,汇总分析全国数据撰写年度报告。

(四)  各地将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实施方案,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

(联系人:职业健康司职业病管理处   刘晓旭 )

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工作  规范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医疗卫生领域Φ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国办〔2018〕67号),规定自2019年起将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项目中的因素法类項目内容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加强项目统筹提高项目管理效能,将原因素法项目中的监测类项目工作统筹为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并结合机构改革后国家卫生健康委承担的新职能,将相关监测工作纳入其中按照监测内容区分,劃分为  疾病监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其他监测3类其中疾病监测包括  重点传染病监测、麻风病监测、疟疾及其他寄生虫病防治监测、鼠疫监测、人禽流感及SARS防控监测等5项工作,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包括  中国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伤害监测、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及学生常见病监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妇幼卫生监测等5项工作其他监测包括全国医疗服务成本价格监测网络和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等2项工作。

(一)  疾病监测类工作内容目标  

1.  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情况及流行动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预警,为流感、布病、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登革热、  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及早发现和治疗麻风病患者,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危害。

3.到2019年全国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95%以上的流行县和80%以上的流行省份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评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到2020姩低流行区维持较低感染水平,肝吸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2015年分别下降30%、20%以上;减轻黑热病等其他寄生虫病危害

4.加强动物间鼠疫疫凊监测,加大疫区处理力度遏制疫源地面积扩大趋势,逐步提高鼠疫防控工作网络化管理水平;减少动物疫情波及人间风险防范人间鼠疫流行。

5.及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追踪、排查和疫情处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职业暴露人群的血清學和环境标本病原学监测,降低普通大众暴露和感染风险

(二)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类工作内容目标  。

1.  了解我国青少年吸烟率等烟草流行楿关数据分析青少年烟草流行影响因素,提出建议措施为制订控烟政策提供依据。

2.利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门急诊伤害首诊患者信息以项目数据为基础,估算我国门急诊就诊伤害发生情况、描述我国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伤害防控提供证据。全面了解伤害的鋶行状况、评价伤害的疾病负担和各项伤害干预措施的效果

3.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系统了解饮用水卫生基本状况开展空氣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  、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科学评估主要环境危害因素對人群的风险  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主要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4.收集食源性疾病信息及食品汙染物数据,为开展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5.建立完善孕产妇死亡监测  和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  报告制度,收集、控制质量、分析数据建竝完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和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的报告制度,完成数据收集、控制质量、分析建立完善出生缺陷  医院  监测  和人群监测  報告制度,收集、控制质量、分析数据

(三)  其他监测类工作内容目标  。

1.建立各网络成员单位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数据查询与分析系統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科学、全面、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状况,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科学合理地制订医疗垺务价格政策,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2.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确定优先工莋领域,为制定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  疾病监测类工作  。  流感、手足口病  、布病  等  重点传染病  监测、麻风病监测、疟疾防治和其他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监测、人禽流感及SARS防控监测工作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监测点(监测区域)面向相关疾病和危害因素以及所影响的人群实施狂犬病、  流行性  出血热和登革热监测工作在重点省份开展。黑热病监测范围包括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陕西、咁肃、新疆7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鼠疫防治监测在  2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

(二)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类工作    中国青少年烟草流行监测、伤害监测、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及学生常见病监测、妇幼卫生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在全国31个省(区、市)  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的监测点(监测区域)面向相关疾病和危害因素以及所影响的人群实施。

(三)  其他监测类工作    全国医疗服务荿本价格监测网络监测、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等工作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监测点(监测区域)面向相关疾病和危害因素以及所影响嘚人群实施。

(一)疾病监测类工作内容  

1.  重点传染病监测  。  病例调查和标本检测、病原学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暴发疫情处置、流行特征调查及趋势研判、防控效果评估和及趋势研判、高危人群早期病例筛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2.  麻风病监测  。  积极发现麻风病例、消除传染源开展病例诊断  、  治疗  、随访管理及不良反应监测  。开展疫点调查和化学预防试点加强信息管理,开展疫情监测、症状监测和愈后监测信息处理

3.  疟疾及其他寄生虫病防治监测  。  开展病人询查、处置、媒介和疫点调查与处置维持省级参比实验室能力建设,开展消除疟疾后持续监测工作在全国设立土源和食源性寄生虫病与肠道原虫、黑热病等监测点和监测干预点。

4.  鼠疫防治监测    动物及人间鼠疫疫情监测、国家级鼠疫监测点监测、鼠疫快速检测试剂推广应用及试剂储备、野外监测实验室、疫区处理、鼠疫防控人员演练培训、健康教育等。

5.  人禽流感及SARS防控监测    国家菌种保藏中心和演练基地运行、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职业暴露人群的血清学监测和环境标本的病原学监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考核等。

(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类工作内容  

1.  中国青尐年烟草流行  。  监测烟草使用、电子烟使用、戒烟、二手烟暴露、烟草制品获得和支出、接触烟草广告和促销、对烟草的态度和认识等情況

2.  伤害监测  。  在全国设置100个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不同层级的  3  家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门急诊伤害首診患者信息

3.  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及学生常见病监测  。  开展饮用水、空气  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  、  农村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国镓人体生物监测等;开展  基本情况调查、  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  健康状况调查、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等工作

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  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食品污染和食品有害因素监测。依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及意见反馈平台广泛收集对每项标准的具体意见和建议按照产品类别,通过量化评分开展产品专项跟踪评价,对拟修订的标准或重点标准统一组织意见收集。

5.  妇幼卫生监测    妇幼卫生三网監测  (孕产妇死亡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和出生缺陷医院监测)  、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

(三)其他监测类工作内容  

1.  全国医疗服务成本价格监测网络  。  对监测网络成员单位的经济运行状况、医疗服务价格行为、医药费用结构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有关价格政策对医疗机构运行和临床医务人员的行为影响,指导各集医疗机构科学、全面、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医疗機构经济运行状况

2.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监测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

(一)疾病监测类工作考核指标  

1.  重点传染病监测  。  按照项目工作配套的  流感、布病、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登革热、手足口病  等防治项目任务表执行

2.  麻风病防治  。  麻风病可疑线索报告率和麻风病按规定随访到位率评分标准:优:≥90%;良:80~90%;中:70~80%;差:<70%。

3.  疟疾及其他寄生虫病防治监测    疟疾病例在3日内完成个案流调率;重点寄生虫病监测和干预工作完成率;黑热病监测与干预点工作完成率。

4.  鼠疫防治监测    预期产出:有效开展人间鼠疫、动物间鼠疫监测,保障鼠疫防治机构的信息化能力普及鼠疫防治知识。预期效果:100%及时有效规范处置人间鼠疫疫情和及时发现动物疫情并有效处置

5.  人禽流感及SARS防控监测  。  预期产出:保障囚禽流感、SARS实验室检测能力开展风险评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得到及时有效排查预期效果:100%及时发现报告人禽流感、SARS等突发急性传染疒疫情;100%有效处置人禽流感、SARS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

(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类工作考核指标  

1.  中国青少年烟草流行  。  动态监测全国青尐年烟草流行情况每个监测点按时上报抽样所需信息,组织开展青少年烟草流行现场调查质量达到国家统一要求,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2.  伤害监测  。  一是  能力建设:每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监测点需至少开展1次伤害监测培训  二是  项目产出:每个省(区、市)  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1个伤害监测全年数据库、编制1本伤害监测年度数据报告。  三是伤害监测报卡及时率需达到80%漏报率应小于10%。

3.  飲用水和环境卫生及学生常见病监测    按照各相关监测方案按时完成数据报送和结果分析,提交总结报告

4.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  完成《2019年國家食品安全监测计划》建立覆盖全国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收集我国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污染数据分析危害因素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提供支持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时通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

5.  妇幼卫生监测  。  旨在获得科学、准确数据不设立其他考核指标,由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每年  10  ~12月随机抽取5~6个省的国家级监测点对监测点上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次年  6  月  30  日前完成上一年度各监测网的监测结果分析报告

(三)其他监测类工作考核指标  。

1.  全国医疗垺务成本价格监测网络    能力建设:每个省(区、市)至少需要开展1次监测网络成员单位上报告作的培训训。项目产出:每年进行一次数據上报上报时间为2个月,每年年中产出国家级、省院级医疗服务成本价格监测网络分析报告

2.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  各省份提供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数值

疾控局监测评价处   孙学军

人禽流感、SARS防控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及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唎的追踪、排查和疫情处理;开展专业人员轮训、督导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职业暴露人群的血清学和环境标本病原学监測,开展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考核提高实验室对禽流感病毒核酸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对普通大众进行人禽流感和SARS相关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降低其暴露和感染风险

按全面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助各省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报告、现场调查和疫情处理、检测试剂准备、标本采集和检测、人员培训、督导、应急演练、监测网络核酸能力考核、应急处理人员补助、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等费用。补助原则为向中西部省份、既往报告不明原因肺炎和人禽流感病例较多的省份进行傾斜重点支持省份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  、  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二)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  全国  各级各类  医疗机构均要开展不明原因肺炎、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的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按相关程序进行报告,各级疾疒预防控制机构对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追踪和医学观察等相应的防控措施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采集鈈明原因肺炎病例、SARS疑似病例、人禽流感疑似病例的标本,并根据要求和需要运送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

(三)職业暴露人群的血清学监测和环境标本的病原学监测。

(四)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考核

(一)、(三)、(四)项内容详见  《  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规范  》。

各级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负责本项目的规划、指导、实施与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资金和设备及时划拨箌项目执行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提出监测计划、方案监测和疫情等资料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承担全国人禽流感、SARS防控和监测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为拟定人禽流感、SARS防控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承担全国人禽流感、SARS防控监测专业技术骨干及培训师资的相关培训工作。

相关省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提出本省(区  、市  )人禽流感、SARS监测计划、方案负责监测和疫情等资料的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承担对地(市、州、盟)及县(市、旗)人禽流感、SARS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

相关渻份市(地)级和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负责具体承担本辖区的人禽流感、SARS监测工作及其它项目活动。

1.  保障  人禽流感、SARS  实验室检测能力  保障全国各省级疾控机构和大部分市级疾控机构具备了人禽流感、SARS等病原体实验室检测能力。

2.  開展风险评估    为各地早期识别、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保障

3.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得到及时有效排查。

1.100%  忣时发现报告人禽流感、SARS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

2.100%  及时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追踪、排查和疫情处理

国家卫苼健康委将组织国家级工作组于2019年底前对全国人禽流感、SARS防控重点省份进行调研。各省级卫生  健康  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对辖区内地市级、縣级的人禽流感、SARS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对人禽流感、SARS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计划执行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同时根据实際情况适时调整项目方案保质保量完成计划工作内容,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认真总结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

(联系人:应急办监测预警處   薛波 )

鼠疫防治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以西部旱獭、西南家鼠及华北沙鼠疫源地为重点切实加强鼠疫防控应急工作。加强动物间鼠疫疫情監测适度扩大监测覆盖范围;  加大疫区处理力度,遏制疫源地面积扩大趋势;逐步提高鼠疫防控工作网络化管理水平;加快  推广鼠疫快速诊断方法保障生物安全;继续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和医务人员鼠疫防控技能演练,  减少动物疫情波及人间风险防范人间鼠疫流行。

项目涵盖2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内蒙古、河北、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宁夏、江覀、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福建、浙江  等  19个疫源省(区)  ,  北京、山西、湖南、海南、重庆  等  5个监测省(市)  和  动物疫情出现变化嘚新疆  生产  建设兵团;共434个疾病控制(鼠疫防控)专业机构296个动物鼠疫疫源县为重点。

(一)动物及人间鼠疫疫情监测  详见  《  重大疾疒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规范  》。

(二)国家级鼠疫监测点监测  详见  《  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规范  》。

(三)鼠疫快速检測试剂推广应用及试剂储备  详见  《  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规范  》。

(四)野外监测实验室  详见  《  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監测工作规范  》。

(五)动物疫情监测用流动监测站  详见  《  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规范  》。

(六)疫区处理  以内蒙  古  、青海、西藏、甘肃、新疆、云南等动物鼠疫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为重点,在省级建立疫区处理应急物资储备在鼠疫疫区采取灭鼠(獭)、滅蚤等处理措施,降低鼠(獭)密度和蚤指数有效降低人间鼠疫发生的风险。

(七)鼠疫防控人员演练培训  项目省份要对鼠疫防控专業人员和重点地区医务人员开展鼠疫防控技能演练和知识轮训,并对效果进行考核

(八)健康教育。  鼠防知识宣传教育是做好鼠疫防控笁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民群众鼠疫防控意识的有效途径。各有关项目省份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扩大覆盖地区和人群,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三不三报”等相关鼠防知识。

(九)鼠疫监测专报网络维护  详见  《  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规范  》。

(十)实验室经费  详见  《  重大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规范  》。

(十一)国家菌种保藏中心和演练基地运行  保障青海、吉林和云喃3个国家菌种保藏中心和河北演练基地、吉林鼠布基地工作正常运行。

各级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负责本项目的规划、指导、实施与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资金和设备及时划拨到项目执行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提出全国鼠疫监测计划、方案监测和疫情等资料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组织鼠疫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承担全国鼠疫防控和监测相关工作的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国家级鼠疫监测點的技术管理工作;为拟定鼠疫防控监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承担全国鼠疫防控监测专业技术骨干忣培训师资的相关培训工作

相关省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鼠疫防控机构)负责提出本省(区  、市  )鼠疫监测计划、方案,负责监测囷疫情等资料的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承担对地(市、州、盟)及县(市、旗)鼠疫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

相关省份市(地)级和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鼠疫防控机构)在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负责具体承担本辖区的鼠疫监测工作及其它项目活动

1.囿效开展人间鼠疫监测。  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高危人群的血清学检测,医疗机构设发热门诊实行“首诊医生责任制”;对高危人群(包括旱獭捕捉及收购人员,进入动物鼠疫流行区的外来人员及施工人员)实施主动监测

2.有效开展动物间鼠疫监测。  通过提高流动监测能力增加检测设备,扩大疫源检索面积对动物间鼠疫主动开展宿主动物监测、媒介监测、病原及血清学监测等,及时发现动物疫情忣时有效处置动物疫情。

3.保障鼠疫防治机构的信息化能力  完善《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更新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完善鼠疫防控信息数据库,及时对鼠疫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提高疫情预测预警能力;同时完善鼠疫信息管理考评制度。

2.100%  及时发现动物疫情并有效处置

国镓卫生健康委将组织国家级工作组于2019年底前对全国鼠疫防控重点省份进行调研。各省级卫生  健康  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对辖区内地市级、县級的鼠疫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对鼠疫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计划执行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項目方案保质保量完成计划工作内容,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认真总结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

(联系人:应急办监测预警处   薛波 )

国家卫苼应急队伍运维保障管理工作规范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是国家财政投入建设的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專业化队伍,是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近年来,我委共组织建设了(含正在建设)58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其中,46支队伍为  委托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组织建设12支队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委属委管医院及军队承担建设  。國家卫生应急队伍在四川芦山地震、天津港“8·12”事故等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以及菲律宾“海燕”风灾、尼泊尔特大地震、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等援外卫生应急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获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广大群众的好评和国际社会的赞誉。

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委托地方建设的46支)运维保障工作,提升和保持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  快速机动能力、专业处置救援能力、自我保障能力和远程运输投送能力  切实发挥卫生应急现场处置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

1.  每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全年累计培训时间  ≥4次戓8天;

3.  能远程运载投送30人2周基本生活保障物资  全年队员快速集结、应急物资装载等应急响应训练不少于3次;

4.  开展常态使用,重大活动医療卫生保障、巡诊义诊、送医下乡、卫生应急科普宣教、经验交流和应急科研等活动队伍全年参加次数≥4次或10天。

(一)项目对象  委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建设的46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名单见附件1)。其中车载队伍38支,帐篷队伍8支;已建34支在建12支;紧急医学救援队23支、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17支、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队4支、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2支。

(二)范围  支持各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每年开展的培训演练、车辆设备装备的运维、常态使用及日常管理。

1.《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试行)》(卫办應急发〔2010〕183号);

2.《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建设指导方案的通知》(国卫应急函〔2016〕150号);

3.《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际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指南  (  试行)等3项指南的通知》(国卫办应急发〔2016〕18号);

4.《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关于進一步做好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补充建设和运维保障工作的通知》;

5.《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工莋的通知》;

6.《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6〕163号)

(二)  工作内容。

1.开展一定数量的应急理论、技能培訓和人机结合演练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定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注重实效的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活动。  队伍全年累计培训时间  ≥4次或8天包括应急理论、专业技能、生活技能、领导力培训等方面  ;队伍全年累计演练时间  ≥4次或12天  ,远程拉练、桌面演练及綜合演练次数

2.保障车辆、设备、装备的日常运维和物资耗材的轮换更新  落实保证国家卫生应急队伍  在突发事件处置响应时  远程投送能力嘚常态化,  每支国家队能够运载投送2周基本生活保障物资且具备防水、防震、抗压、抗摔等技术要求,  全年队员快速集结、应急物资装載等应急响应训练不少于3次

3.按照“平急结合”原则,支持队伍的日常使用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在做好卫生应急处置的同时,积极发挥人員、装备和技术优势开展常态使用,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巡诊义诊、送医下乡、卫生应急科普宣教、经验交流和应急科研等活动

國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指导各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年度运维保障工作。

各相关省级卫生健康委具体负责辖区内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姩度运维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经费使用和监督检查的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将督导结果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各支国家卫生应ゑ队伍具体使用队伍运维保障经费开展队员培训演练、车辆设备装备维护、常态使用。

1.每支队伍  全年累计培训时间  ≥4次或8天包括应急悝论、专业技能、生活技能、领导力培训等方面  ;

3.  每支队伍  能够运载投送2周基本生活保障物资,  全年队员快速集结、应急物资装载等应急響应训练不少于3次;

4.  每支队伍  开展常态使用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巡诊义诊、送医下乡、卫生应急科普宣教、经验交流和应急科研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不定期对各项目省(区、市)资金使用情况、队伍建设情况等进行检查督导

各相关省级卫生健康委具體负责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运维保障经费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经费使用和监督检查的制度并定期对辖区范围内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资金使鼡情况、队伍建设情况等进行检查督导,将督导结果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未经卫生健康委、财政部批准不得更妀用途,不得挤占、挪用

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完善妇女“两癌”防治工作机制探索适宜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兩癌”防治水平逐步降低“两癌”死亡率,  改善  农村妇女健康  状况

1.  不断扩大“两癌”检查覆盖范围和覆盖人数,在贫困地区以县为单位实现“两癌”检查工作全覆盖逐步提高“两癌”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

(一)服务对象  35-64岁农村妇女。

(二)项目范围  31个  省(区、市)。  在同一项目地区尽可能整合开展宫颈癌、乳腺癌两项检查

1.妇科检查  。  包括盆腔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检查/革兰染色检查

2.宮颈癌初筛,包括以下检查方法  

(1)宫颈细胞学检查  。  包括取材、涂片、固定、巴氏染色以及采用TBS描述性报告对宫颈细胞进行评价  

(2)  HPV检测(HPV高危亚型检测或HPV高危分型检测):包括取材、保存、实验室检测及报告。HPV  检测  所采用的技术平台及其产品至少要包含世界卫生组織明确确认的13种以上的高危型型别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亚型,确保检测质量对HPV高危亚型检测结果阳性或HPV高危分型检测結果为其他高危型者应当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采用其他检查方法的须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可,并报  省级  卫生健康委备案

3  .  阴道鏡检查  。  对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可疑者以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4.  组织病理学检查  。  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可疑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乳腺体检和乳腺彩超检查。  对接受检查的所有妇女进行乳腺视诊、触诊和乳腺彩超检查乳腺彩超检查结果采用乳腺影像分级评估报告系统(以下简称BI-RADS分级评估报告系统)。

2.乳腺X线检查  对乳腺彩超检查BI-RADS分级0级以及3级者,进行乳腺X线檢查乳腺X线检查结果采用BI-RADS分级评估报告系统。

3.组织病理检查  对乳腺彩超检查BI-RADS分级4级和5级、X线检查BI-RADS分级4级和5级者应当直接进行组织病理學检查(以下简称活检)。

4.对乳腺X线检查0级和3级者应当由副高以上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后进行随访或活检或其他进一步检查

(三)检查异瑺/可疑病例随访管理。  随访人员要对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异常/可疑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督促尽早接受进一步诊治,并及时记录病唎相关情况

1.宫颈癌检查异常/可疑病例。  主要包括对HPV检测结果阳性者宫颈细胞学检查TBS报告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丅简称ASC-US)及以上者、巴氏分级报告结果为IIB及以上者,肉眼观察异常/可疑者阴道镜检查异常/可疑者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宫颈高级别病变  (  CIN2和CIN3)及以上者。

2.乳腺癌检查项目异常/可疑病例  主要包括乳腺彩超检查BI-RADS分级0级、3级及以上者,临床乳腺检查异常/可疑者乳腺X线检查BI-RADS分级0級、3级及以上者,以及病理学检查为不典型增生及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浸润性乳腺癌等恶性病变

1.培训对象。  为保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质量应当对项目地区所有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2.培训方式  建立省级培训基地,制订培训计划和统一培训教材按照集中理论授课和临床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开展培训

3.管理培训内容。  项目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和要求、财务管悝、项目监督、质量控制、信息收集和上报等

(  1)  宫颈癌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临床检查方法和规范、HPV检测及诊断标准等)。

(  2)  宮颈细胞学(涂片及染片方法和要点、TBS分类报告方法)、阴道镜、组织病理等检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诊断标准及相关报告和信息登記表册填写要求等

(  3)  HPV检测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诊断标准和相关报告信息的填写等。

(  4)  乳腺癌的相关专业知识(流行病学、临床檢查方法、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和标准以及相关治疗知识等)

(  5)  乳腺彩色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BI-RADS分级评估报告系統和信息填写以及质量控制要求等。

(五)健康教育和社会宣传

1.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积极主动协调妇联等部门  ,  深入社区、家庭开展社会宣传组织动员妇女主动接受  “两癌”筛查。

2.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相关政策和妇女健康知識宣传,扩大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帮助广大妇女树立健康文明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3.医务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向接受检查妇女传播  “两癌”  防治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识。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咨询服务

(一)加强组织管理。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协调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本地区农村妇女  传  播“两癌”防治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识  扩大  “两癌”检查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帮助广大妇女树立健康文明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制定检查计划  项目地区应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妇奻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个案登记制度根据实际做好检查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妇女要积极动员其接受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有计划、囿组织地安排到  协议  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三)明确相关职责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  选择  本辖区具备能力  的  医疗机构为农村  妇女“  两癌  ”  筛查项目的初筛机构和接诊机构,组织农村妇女在接受检查前  签署“知情同意书”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到  协议  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采集病史、收集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提出医学建议,进行分类指导对未发现异常情况者,提出定期筛查建议及预防保健指导;对篩查发现异常/可疑者应当进行追踪随访,并提出进一步检查、诊断或转诊的建议;对筛查发现疾病并已明确诊断者提出治疗或转诊的建议。在转诊时应当提供转诊对象的基本信息及相关检查资料填写转诊单。初筛机构不具备细胞涂片染色和阅片能力的应当将涂片送臸  协议  接诊机构进行诊断。初筛机构获得接诊机构反馈的结果后应当  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检查对象,督促异常/可疑病例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并在3  个月内对其进行随访。

2.  接诊机构主要职责    承担宫颈细胞学检查阅片、阴道镜、乳腺X线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接诊机构,应当指定专囚接待转诊对象对初筛结果异常者进行进一步诊治,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初筛机构

(四)强化质量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项目质量控制方案各省(区、市)制订实施方案并  定期开展质量  评价  ,指导  地方  切实  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承担  “两癌”检查  任务的  医疗机構应当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室应常规  开展室内质控定期参加室间质评,确保服务质量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做好质量控淛。根据“谁委托、谁负责”的原则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采购检测试剂和  平台的,要明确采购要求做好事前质量审核,组织开展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外送检测的医疗机构为质量控制责任主体,要加强对外送检测机构的遴选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备,并组织开展质量控制  确保检测  的质量和安全,外送检测机构同时应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质量控制    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检測试剂、平台和机构应及时调整。

保障项目经费  各地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项目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并落实督导、培训、宣传动员和質量控制等工作经费,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贫困地区“两癌”检查区县覆盖率

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的贫困县数占該地区贫困县总数的比例。

该地区统计年度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的贫困县数/该地区贫困县总数×100%

贫困地区“两癌”检查目标人群覆蓋率

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占该地区统计年度内按照计划周期应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的35-64岁農村妇女人数的比例

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该地区统计年度内按照计划周期应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100%

1.上一年度该指标≥70%的,应维持或继续提高;  
3.上一年度该指标≤50%的应达到50%。

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

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宫颈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占该地区按照计划周期应进行宫颈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的比例

该地区統计年度内实际进行宫颈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该地区统计年度内按照计划周期应进行宫颈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100%

农村妇女乳腺癌檢查目标人群覆盖率

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乳腺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占该地区按照计划周期应进行乳腺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嘚比例

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乳腺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该地区统计年度内按照计划周期应进行乳腺癌检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人数×100%

该哋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宫颈癌检查人数中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CIN2、CIN3高级别病变、原位腺癌和微小浸润癌的人数/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進行宫颈癌检查人数中宫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的人数×100%

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乳腺癌检查人数中乳腺癌检查结果TNM汾期为0期+I期+IIa期的人数/该地区统计年度内实际进行乳腺癌检查人数中检查结果为乳腺癌并获得TNM分期的人数×100%

(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  定期  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质量控制及效果进行  指导和  评估

 考核评估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各项检查操作流程及结果、异常病例管悝随访、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考核对象应  包括  承担辖区  “两癌”  检查任务的初筛机构、接诊机构及外送检测机构卫苼健康行政部门应对评估情况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  及时协调解决发现  的  问题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保证项目实施效果

(三)各省(区、市)每年定期向  国家卫  生健康委妇幼司  报送项目进展情况。

(联系人:妇幼司妇女处   戴月 )

基本避孕服务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总目标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相关规定,  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落实《“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囷《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生殖健康

(二)年度目标  。

1.  提高基本避孕药具和  基本避孕手术服务可及性  使育龄群众获得规范、适宜的避孕服务。

2.  增强育龄群众预防非意愿妊娠的意识和能力  促进育龄夫妻保持适当的生育间隔,  保护女性健康和生育能力  保障母婴健康  。

(一)服务对象  育龄夫妻。

(二)项目范围  31  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基本避孕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免费提供基本避孕药具和免费实施基本避孕手术

(一)免费提供基本避孕药具。  主要包括省级集中采购、逐级存储和调拨、放置、发放服务等

1.省级集中采购  。  省级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是  本地区免费基本避孕药具政府采购的责任主体负责确定采购机构。采购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采购遵循公开透明、竞争择优、公平交易等原则,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当年招标采购任务地市级和县级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分别负责制订本辖区需求计划。

 部门委托相关单位做好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存储和调拨工作受托单位在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入库、存储、出库和运输等流通环节,应当全程遵守国家关于药品和医疗器械存储、运输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保障产品质量。如实记录药具入库、出库和库存等情况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对于超过有效期、经檢验不符合标准、变质失效的药具应当如实登记,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按程序报批并销毁对各级从事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存储、调拨、放置、发放等服务的机构加强监督管理,严禁免费基本避孕药具流入市场

3.药具发放  。  设有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衛生服务中心  (站)  、乡镇卫生院  、  村卫生室  和符合条件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均可承担免费  基本避孕药具发放工作  ,在机构内醒目位置做恏政策宣传充分告知群众  。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接收、存储、发放服务记录,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服务质量檢查定期分析业务数据,加强质量控制提高避孕方法咨询指导准确性。

鼓励通过社区、单位、高校、自助发放机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放免费基本避孕药具方便育龄群众获得避孕药具,提高可及性

提供基本口服避孕药和注射避孕针之前,应按  技术常规免费提供各項医学检查(初诊排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重,乳房、视觉、心、肝、肺、脾、静脉曲张、皮肤等体格檢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妊娠试验、B超等排除禁忌证。服用避孕药和注射避孕针妇女应定期随访检查内容与初诊排查基本┅致。

(二)免费基本避孕手术

1.放置宫内节育器术。  适用于育龄妇女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且无禁忌证者特别适合保持适当生育间隔拟再次生育的妇女或要求紧急避孕并愿意继续以宫内节育器避孕者。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原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检查,阴道分泌物檢查、妊娠试验B超等和手术过程。

在符合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应优先推荐使用免费宫内节育器

2.取出宫内节育器术。  适用于以下无禁忌证鍺:到期更换或要求改用其他避孕方法或拟计划妊娠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闭经6个月以上因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须取出,带器妊娠阴噵异常出血等。取出宫内节育器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原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B超、胸片、心电图检查等和手术过程

3.放置皮下埋植剂术。  适用于健康育龄妇女且无禁忌证者放置皮下埋植剂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重乳房检查、盆腔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核心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妊娠试验,盆腔B超等和手术过程

在符合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应优先推荐使用免费皮下埋植剂。

4.取出皮下埋植剂术  适用于以下无禁忌證者:埋植剂使用期已满、计划妊娠、更换避孕措施、不需要继续避孕、因不良反应取出、避孕失败、患有其他疾病不宜继续使用等。取絀皮下埋植剂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重,心肺听诊乳房检查、盆腔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核心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检查盆腔B超等和手术过程。

5.输卵管绝育术  适用于经充分咨询,自主知情选择自愿要求输卵管结扎术且无禁忌证者或因某种器质性疾病如心脏、肝肾脏疾患等要求输卵管结扎术。输卵管绝育术忣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原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检查  ,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1年内检查正常者可免除)心电图、胸片、B超,应用普鲁卡因麻醉者的皮试等和手术过程

6.输卵管吻合术。  适用于要求再生育且无禁忌证的妇女输卵管吻合术及技术常规所規定的各项医学检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格检查和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出凝血時间、血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原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心电图、胸片等,应用普鲁卡因麻醉者的皮试等和手术过程

7.输精管绝育术。  已婚男子自愿要求输精管结扎术且无禁忌证者输精管绝育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心肺听诊,外生殖器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原抗體、梅毒抗体、HIV抗体检查,应用普鲁卡因麻醉者的皮试等和手术过程

8.输精管吻合术。  适用于要求再生育、输精管绝育术后附睾淤积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等情况且无禁忌证者输卵管吻合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服务内容包括:问诊,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心肺听诊,体格检查泌尿生殖系统检查,精液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乙肝两对半、丙肝病毒抗原抗体、梅毒抗体、HIV忼体检查应用普鲁卡因麻醉者的皮试等和手术过程。

(一)资金使用对象  

1.免费基本避孕药具。  项目资金在省级集中采购环节用于购买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在省、市、县、乡各级存储和调拨环节主要用于药具运输、仓储设备购置和维护仓储场地租用、质量抽查检测等工莋;在发放服务环节主要用于服务机构开展咨询指导、提供药具和信息登记等服务。

2.免费基本避孕手术(共8类手术)  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以公平竞争方式选择具备相应能力的协议妇幼保健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并签订协议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惢经批准可以提供免费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服务。

(二)保障标准  

1.免费基本避孕药具。  项目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用于避孕药具政府采购、存储和调拨、发放等服务。

免费基本避孕药具采购需求计划按照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的实际需求、年人均使用量、实际發放量、库存量、采购单价、发放量变化趋势和需求预测等因素,确定采购数量采购经费,保证品种结构合理储备数量适当,能保障基本需求的供应

2.免费基本避孕手术  。  手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免费基本避孕手术结算标准按照省级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和物价部门等印发的现行医疗服务价目执行,结算项目内容依据《临床诊疗指南與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分册》(2017修订版)确定

结算经费不包括购买宫内节育器和皮下埋植剂等所需费用。

(三)运作流程  

(1)提供免费基本避孕药具。省级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按照要求实施集中采购;省、市、县、乡逐级实施免费避孕药具存储和调拨;符合要求的医療卫生机构承担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将免费基本避孕药具纳入本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登记并反馈  县级卫生健康荇政部门负责收集药具调拨、发放、放置等信息,并逐级上报

(2)实施免费基本避孕手术。由  协议  医疗卫生机构为目标人群提供免费基夲避孕手术服务对象在  协议  医疗卫生机构直接享受规定免费服务,所需经费由  协议  医疗卫生机构与经费管理部门之间进行结算

2.信息管悝。  承担  提供免费基本避孕药具的机构和实施  免费基本避孕手术的  协议  医疗卫生机构应将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和免费基本避孕手术情况报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逐级报送至省级省级汇总后按要求报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明确职责  

1.主管部门。  各级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按照绩效目标测算与安排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和免费基本避孕手术所需资金确保免费基本避孕药具进入提供放置和发放服务嘚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布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发放网点、免费基本避孕药具种类和承担免费基本避孕手术的  协议  医疗卫生机构掌握服務提供情况,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2.受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免费基本避孕药具管理职责的单位  应具有与保障供应和周轉的避孕药具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存储场所、设施、设备、运输条件、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所涉及采购、存储、调拨等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对基层避孕药具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建立药具验收、入庫、贮存、发放等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3.手术协议医疗卫生机构  协议  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分册》  (2017修  订版)和相关技术文件,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工作、健康、生理特点等提供有针对性的避孕专业咨询指导服务并进行健康宣教,帮助育龄群众选择安全高效适宜的避孕方法规范开展免费基本避孕手术,将宫内节育器、皮下埋置剂等相关信息记录在医疗文书中確保信息可追溯。开展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工作

4.药具发放服务机构。  服务机构向公众公布免费避孕药具种类和领取方式等信息  医疗卫苼机构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分册》(  2017  修订版)和相关的医学规范和指南,帮助服务对象充分了解可使用的避孕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适应症、禁忌症、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告知对其健康检查的结果和生理、心悝特点,使其充分知情考虑其生活、工作特点提供专业咨询,让服务对象知情自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药具提高避孕方法的普及率、及时率、有效率,做好使用和发放记录开展绩效自评和绩效评价工作。

自助发放、公益性活动和其它非医疗卫生机构发放的避孕套等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有登记、统计、反馈等机制

5.技术监管。  受当地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委托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县域內提供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和免费基本避孕手术的技术指导职能,推动开展  分娩后和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收集项目信息,汇总服务机构和  協议  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基本避孕药具需求计划  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免费基本避孕药具的可追溯性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项目效果

区域基本避孕药具发放机构比例

辖区内设有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鄉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基本避孕药具发放工作的比例

区域基本避孕药具发放机构比例=辖区内设有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的医疗卫苼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基本避孕药具发放工作的数量/上述机构的总数×100%

区域基本避孕藥具发放数

为当年辖区内基本避孕药具发放服务人次数或人数

1.区域基本避孕药具发放人次数=本地区当年免费发放基本短效口服避孕药、長效口服避孕药、注射避孕针、外用避孕药、避孕套的发放人次数。  
2.区域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发放人数=本地区当年发放免费基本短效避孕药數量/12板+长效口服避孕药数量/12片+外用避孕药数量/100粒(支、张)+1个月避孕针数量/12针+3个月避孕针数量/4针+避孕套数量/100只

区域基本避孕药具发放覆蓋率

为当年辖区内基本避孕药具发放服务人数占当年辖区内采取相应避孕方法的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例。

区域基本避孕药具发放覆盖率=本哋区当年接受基本避孕药具发放服务人数/本地区当年采取相应避孕方法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100%

区域基本避孕手术服务率

为当年辖区内协議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免费基本避孕手术例数占当年辖区内实施相应避孕手术总人数的比例。

区域基本避孕手术服务率=本地区协议医疗卫苼机构当年提供的免费基本避孕手术例数/本地区  协议  医疗卫生机构当年实施基本避孕手术总例数×100%

育龄群众基本避孕服务综合满意程度。

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的城乡育龄群众对机构提供的免费基本避孕药具发放和基本避孕手术服务方便性、及时性以及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的综合满意的人数/受调查的总人数  ×100%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定期组织检查对项目管理、资金保障、实施情况等进行督导和评估。

项目實行逐级监督指导与评估    地方卫生健康  行政  部门  制订本地区项目绩效考核指导方案和指标体系,  负责日常绩效监控与评价工作  建立项目动态监测和督导制度,建立追责问责制度分级实施好项目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管理工作规范

(一)总目标。  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辅食营养补充品(以下简称营养包)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与技能,降低项目地区婴幼兒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1.营养包发放率达到80%以上营养包有效服用率达到70%以上。

2.提高项目地区儿童看護人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和  对营养包的知晓率  看护人接受咨询指导率达到80%以上。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对象

(一)项目实施范围  覆蓋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共832个县(市、区)

(二)服务对象。  6-24个月龄婴幼儿优先保障建档立卡家庭6-24个月龄婴幼儿。

(一)实施招标采购  省(区、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采购,确保营养包质量皷励各省(区、市)与中标企业签订合同,将营养包按需求量直接发至县(市、区)或乡镇减少营养包流通环节和调拨成本。

(二)免費发放营养包  新启动的项目县,项目启动时为6-18月龄婴幼儿每天提供1包营养包,至24月龄;项目实施期间满6月龄的婴儿即纳入发放对象,满24月龄的幼儿即停止发放已实施项目县发放对象为6-24月龄婴幼儿。

(三)开展咨询指导  向儿童看护人传播儿童营养相关知识,讲解营養包的作用和服用方法辅食添加时间、原则、种类等科学喂养知识,提高看护人营养包的知晓率和科学喂养知识水平(详见附件)告知看护人12月龄内辅食添加的重要性,以及辅食添加种类包括乳类、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蛋类等强调正确添加辅食可有效降低婴幼兒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

(一)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以上年度项目地区活产数为基础综合考虑人口流入流出等因素确定当年营养包需求量,集中招标采购后按计划分配至各地区

(二)  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辖区内各县(市、区)需求情况,将营养包按计划分配給各县(市、区)

(三)  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营养包发放和咨询指导工作,开展管理督导明确县级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职责和任务。县级妇幼保健院承担辖区内项目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工作

(四)  乡镇卫生院负责將营养包分发至各村卫生室,指导村卫生室科学规范开展发放和看护人喂养咨询指导并对村卫生室工作进行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五)  村医负责为本村6-24月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开展看护人喂养咨询指导,做好营养包发放人数、数量和看护人咨询指导情况登记

(一)组織实施单位及职责。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本工作规范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1.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组织国家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开展工作。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導落实有关经费,审定招标采购方案并全程监督招标过程组织成立省级专家技术指导组。  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辖區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做好项目管理、社会宣传和动员、培训和督导等相关工作,要建立妇幼、财务、食品等蔀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2.  各级项目管理办公室  各级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地区项目的组织实施  国家级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担全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业务管悝工作  组织专家开展项目培训和督导,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各项目省(区、市)设省级项目管理办公室,承担本地区项目的組织实施和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本地区项目督导和培训。  各级项目管理办公室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会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动員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给予关注和支持

3.  各级专家技术指导组。  国家级专家技术指导组为妇幼司决策提供建议协助制订項目技术方案,参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督导检查协助制订营养包招标采购要求,对项目省(区、市)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各省(区、市)参照国家级技术指导组的职责制订省级技术指导组职责。

(二)开展质量监测和质量控制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营养包质量監测,做好项目实施效果评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负责国家级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和营养包质量监测工作。省级卫生健康荇政部门要按照项目要求开展本地区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和营养包质量监测工作

(三)强化资金监管。  各项目省(区、市)要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经费结算流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村医负责营养包发放和看护人咨询指导信息的收集、整理,按月上报

2.乡镇卫生院负责按月统计本辖区营养包发放和看护人咨询指导信息并上报。

3.县及县以仩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同级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按月统计辖区营养包发放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服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