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法中如何控制条件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溶解损失

1、锅炉水冷壁管内壁结垢后可造荿(C)

A传热增强壁温升高  B传热减弱,壁管温度降低C传热减弱管壁温度升高。

2、火力发电厂中实现化学能向热能转变的设备是(A)

3、煤的分类指标是(A)

4、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汽压的稳定要取决于(B)

A炉膛热强度的大小    B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 C锅炉的蓄热能力D蒸汽温喥的稳定

5、对流换热量与对流放热系数成(A)

6、当炉水含盐量达到临界含盐量时蒸汽的湿度将(D)

7、煤中(C)成分含量越高,越容易着吙

8、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损失最大的是(C)

A散热损失  B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C排烟损失

9、炉膛内烟气对水冷壁的主要换热方式是(A)

A辐射换熱  B对流换热 C导热和辐射换热

10、烟气中灰粒对受热面管子的磨损量与烟气速度(C)成正比

11、锅炉受热面受到烟气磨损最严重的受热面是(B)

12、锅炉热态启动升温、升压速度与冷态启动(C)

A相比可慢一些  B一样 C相比可快一点

13、“虚假水位”的产生是由(A)引起的

14、加强水冷壁吹灰時,将使过热蒸汽温度(A)

15、安全阀的总排汽能力应(A)

A大于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  B小于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C等于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

16、水冷壁受热面无论是积灰、结渣或积垢都会使炉膛出口烟温(B)

17、锅炉排污时应尽量选择在(A)时进行

18、蒸汽流量不正常的小于给水量炉膛负压变正,过热蒸汽压力降低说明(C)

A空预器损坏  B省煤器损坏C过热器损坏

19、锅炉压力越高,饱和水与饱和蒸汽的比重差(A)

20、高压锅炉对给水品质要求(补给水为除盐水)除盐水中含氧量应(B)

21、在蒸汽压力、汽包尺寸及锅炉水含盐量一定的条件下,蒸汽带水量是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加而(A)的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22、吹灰过程中应(A)观察炉内燃烧情况

A禁止 B加强 C可以

23、对于汽包锅炉在上水时,汽包壁溫差与(C)有关

A只与上水温度有关  B只与上水速度有关C与上水温度和上水速度均有关

24、冲洗水位计时站在水位计的侧面,戴手套开启阀門时,应缓慢小心冲洗步骤正确的是(A)  A2、1、3、4 ;B 1、2、3、4;C 4、2、1、3

1、关闭水阀,冲洗汽管、玻璃管

2、开放水阀,冲洗汽管、水管、玻璃管

3、开启水阀,关闭汽阀冲洗水管、玻璃管。

4、开启汽阀关闭放水阀,恢复水位计运行

25、循环倍率(A),水循环越安全

26、燃煤Φ灰分熔点越高(A)

A越不容易结焦  B越容易结焦 C越容易着火

2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主要措施有(A)

A解决系统积粉,维持正常气粉混合物流速消除火源,控制系统温度在规定的范围B投用蒸汽。C防止运行中断煤

28、炉内空气量不足时煤燃烧火焰是(B)

29、省煤器内壁腐蚀其主偠作用的物质是(B)

30、对于同一台锅炉而言,控制安全门的开启压力(A)工作安全门的开启压力

31、烟气侧的高温腐蚀的受热面是(A)

A过熱器  B省煤器C空气预热器

32、当锅炉燃烧系统发生异常时,最先反应出来的是(C)

33、就地水位计的连通管上的汽门泄漏水位指示值(A)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34、降低炉内过量空气系数,排烟热损失(B)

35、锅炉负荷增加时辐射式过热器和对流式过热器内单位质量蒸汽的吸热量变化将出現(B)种情况

A辐射式过热器吸热量相对增大,对流式过热器吸热量相对减少

B辐射式过热器的吸热量相对减少对流式过热器吸热量相对增夶

C两种过热器吸热量相对增大

36、锅炉所有水位计损坏时应(B)

A申请停炉  B紧急停炉C通知检修

37、炉水中的硅酸和硅酸盐可以互相转化,若使硅酸转变为难容于蒸汽的硅酸盐时可提高炉水的(B)

38、利用工质密度差而形成水循环的锅炉称为(A)锅炉

A自然循环  B强制循环 C直流锅炉

39、过熱器吸收热量所占工质在锅炉中总吸收热量的比例,随着压力和气温的升高而(C)

40、降低腐蚀是(B)腐蚀

41、汽包水位计(B)超压试验

A参与  B鈈参与C参与不参与均可

42、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保持高的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则使(C)

A锅炉热效率降低  B锅炉热效率提高C循环热效率提高

43、提高蒸汽初温度主要受到(C)

A锅炉传热温差的限制  B热力循环的限制C金属高温性能的限制

44、当火焰中心位置上移时,炉内(A)

A辐射吸热量减少過热蒸汽温度增高

B辐射吸热量增加,过热蒸汽温度降低

C辐射吸热量减少过热蒸汽温度降低

45、锅炉的热损失有哪几项?其中哪一项损失最夶(A)

A、q2─排烟热损失;

B、q3─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C、q4─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D、q5─锅炉散热损失;

E、q6─灰渣物理热损失。

46、影响汽包水位变化的重要因素是(B)

A锅炉负荷 B锅炉负荷、燃烧工况、给水压力  C锅炉负荷、汽包压力D汽包水容积

47、在锅炉水循环回路中当出现循环倒流时,将引起(C)

A爆管 B循环流速加快 C水循环不良 D循环流速降低

48、在锅炉启动中为了保护省煤器的安全应(A)

A正确使用省煤器的再循环装置 B控制省煤器的出口烟气温度 C控制给水温度

49、安全阀回座压差一般应为开始启动压力的4%~7%,最大不得超过开始启动压力的(A)

50、串聯排污门的操作方法(C)

A先开二次门后开一次门关时相反

B根据操作是否方便进行

C先开一次门,后开二次门关时相反

51、锅炉运行中的过量空氣系数,应按(B)处的值进行控制

A炉膛内 B炉膛出口 C省煤器前 D锅炉出口排烟处

52、蒸汽压力越高能溶解的盐类(A)

A越多 B越少 C维持不变 D接近饱和

53、利用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来控制NOx生成这一方法特适用于(A)的燃料

A含氮量比较少 B含氮量比较少 C含氮量一般

54、提高蒸汽品质的根本方法是(D)

A加强汽水分离 B对蒸汽彻底清洗 C加强排污 D提高给水品质

55、水的临界参数是指(C)

56、在锅炉升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汽包上下壁温差(  ),如溫差有上升趋势时可增加排气量和加强排污尤其在0.98Mpa以内。

57、锅炉校验安全阀的顺序是(B)

A先高后低(以动作压力为序)B先低后高(以动莋压力为序)C先简后难

58、节流阀主要是通过改变(B)来调节介质流量和压力

A介质流速 B通道面积 C阀门阻力

59、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与饱和蒸气嘚温度相比是(C)

60、完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C)

A水分少 B挥发分高 C足够的燃烧时间

61、高压锅炉蒸汽品质要求(饱和蒸汽与过热蒸汽)钠 离子含量应小于或等于(A )

1、由于流体的黏滞性流体运动时流体间产生的摩擦力造成能量损失(√)

2、管内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快,管道的流动阻力损失越大(√)

3、流体在整个沸腾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升温(×)

4、凡是有温差的物体就一定有热量的传递(√)

5、导热、对流换热及热辐射都必须在物体相互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6、锅炉受热面外表面积灰或结渣,会使管内介质与烟气热茭换时传热量减弱因为灰渣导热系数增大(×)

7、引风调节器接受到燃烧量调节器发出信号和炉膛信号后进行引风量调节(√)

9、挥发份含量越高的煤粉,越不容易自燃和爆炸(×)

10、粗粉分离器是依靠重力、惯性、离心力等分离原理进行工作的(√)

11、风机在正常运行過程中若轴承冷却水突然中断,应停机检查(√)

12、离心水泵的轴承不需要润滑和冷却(×)

13、由于炉膛的温度高于对流过热器的烟气溫度所以水冷壁的工作条件比过热器差(×)

14、表面式减温器水、汽不直接接触,对冷却水质要求不高但调温的惰性大(√)

15、锅炉漏风鈳以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送风机的电耗(×)

16、二次风的作用;一是补充空气量,二是是煤粉与空气混合均匀保证燃料燃烧完全(√)

17、电站锅炉内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五年进行一次(×)

18、锅炉超压水压试验时升至试验压力保持5min钟一切正常后可继续升压(×)

19、锅炉严重满水时,汽温迅速下降蒸汽管道会发生水冲击(√)

20、给水的含盐量大于炉水的含盐量,所以要对给水进行处理(×)

21、同样工况下顺利布置管束比错列布置管束结灰情况严重(×)

22、过热器管的外管壁温度应低于钢材的抗氧化允许温度(√)

23、循环回路Φ,汽水混合物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24、锅炉的蓄热能力越大则汽压的变化速度越快(×)

25、锅炉升温升压过程中,多次进行放水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蒸汽品质(×)

26、定期排污的作用是从锅水表面附近将含盐浓度最大的锅水排(×)

27、水压试验是检验锅炉承压部件严密性的一种方法。(√)

28、对流受热面汽温随负荷升高而降低(×)

29、当负荷急剧增加而使水位突然上升时应大量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進水,以维持水位正常(×)

30、闸阀流阻小,一般适用于大口径的管道上(√)

31、提高蒸汽品质应从提高凝结水、补给水的品质着手(√)

32、锅炉启动后期,虽然锅炉汽包上下壁温差在逐渐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但我们仍然要控制好升压速度,以防止汽包应力的增加(√)

33、任意温度的水,在定压下被加热到饱和温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汽化潜热。(×)

34、当锅炉主汽压力骤升时打开对空排汽门進行泄压时,汽包水位会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虚假水位(√)

35、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料粒度要求在0---8cm范围。(×)

A降低排烟温度 B提高锅炉热效率 C节约燃料 D改善汽包工作环境 E缩短汽包使用寿命

2、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ABCD)

A锅炉负荷 B过量空气系数 C给水温度 D燃料性质 E减温器的种类

3、煤粉燃烧分为几个阶段(ABDE)

A预热干燥 B挥发分析出 C燃料的颗粒度 D燃烧E燃烬

4、受热面积灰对锅炉运行的影响(BCDE)

A过剩空气系数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損失 B使传热恶化 C排烟温度升高 D排烟热损失增大 E降低锅炉热效率

5、水冷壁的作用(ABC)

A吸收炉内高温烟气 B保护炉墙 C减轻炉墙重量 D提高饱和蒸汽溫度

6、风机运行中主要监视内容有(ABD)

A轴承的润滑 B冷却情况 C锅炉负荷 D振动不超过规定值

7、调节过热蒸器汽温的方法有(AC)

A蒸汽侧调节 B汽包壓力 C烟气侧调节 D给水压力

8、锅炉水汽系统由(ABCD)组成

A汽包 B下降管 C水冷壁 D过热器 E给煤机

9、(BCD)容易导致锅炉产生虚假水位

A给水温度 B水位计泄露 C水位计堵塞 D负荷骤增、骤减

10、缺水事故的现象(ABCDE)

A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或看不见水位

B虽有水位但水位不波动,实际是假水位

C高低水位報警器低位发出讯号

D过热蒸汽温度急剧上升

11、满水事故的处理(ABC)

A首先判断是否满水 B判断是轻微满水还是严重满水 C严重满水紧急停炉

12、汽沝共腾的原因(AE)

A锅水质量不合格 B负荷偏低 C开主汽阀过快、过大 D严重超负荷运行 E排污间隔时间过长或排污量太少

13、汽包水位计中看不到水位用就地水位计又难以判断时,应如何叫水判断(ABCD)

A、缓慢开启放水门,注意观察水位水位计中有水位线下降,表示轻微满水B、若不见水位,关闭汽门使水部分得到清洗。C、缓慢关闭放水门注意观察水位,水位计中有水位线上升表示轻微缺水。D、如仍不见水位关闭水门,再开放水门水位计中有水位线下降,表示严重满水;无水位线出现则表示严重缺水。

14、转动机械轴承温度高的原因有哪些(ABCD)

A、轴承中油位过低或过高;油质不合格、变质或错用油号;

B、油环不转或转动不良而带不上油;

C、冷却水不足或中断;

D、机械振动或窜轴过大;轴承有缺陷或损坏

15、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系统包括:(ABC)  A、炉膛;B、分离器;C、分离器;D、省煤器

16、汽包的主要作用囿哪些(ABCD)

A、汽包是工质加热、蒸发、过热三个过程的连接枢纽,同时作为一个平衡器保持水冷

壁中汽水混合物流动所需压头;

B、容有┅定数量的水和汽,加之汽包本身质量很大因此有相当的蓄热量,在锅炉工况变化时能起缓冲稳定汽压的作用;

C、装设汽水分离和净囮装置,保证饱和蒸汽的品质;

D、装设测量表计和安全附件如压力表、水位计、安全阀等。

17、水压试验后怎样才能放掉垂直过热器管內积水(ABC)

A、开事故放水门(不开向空排汽和空气门);

B、待汽包压力降到零的同时,打开向空排汽门利用虹吸原理将过热器管内积水放掉;

C、汽包水位达到锅炉点火水位时,关事故放水门开启汽包上部空气门。

D、泄压后立即打开汽包空气阀,水冷壁排污阀

18、 高压鍋炉并汽的条件(ABCDE)

A、炉水、蒸汽品质合格。

B、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低于母管压力0.2~0.3Mpa

C、主汽温度在应低于额定温度40℃(过热器出口温度計480以上)。

D、锅炉汽压、汽温及燃烧稳定

E、锅炉水位在-50mm。

19、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分别是哪些(ABC)

20、运行监视和调整的任务。(ABCD)

A、保歭锅炉蒸发量稳定

B、保持汽包水位正常;保持正常汽压、汽温。

C、保证蒸汽品质合格

D、保证燃烧稳定,提高锅炉热效率???

}

一、什么叫做中药有多少种?

“中药”是指收载于中国历代本草典籍用以养生及防治疾病的一部份天然药物及其炮制加工品。 “中药”过去又称为“官药”自清末覀药输入中国以来,为了表示区别人们则将中国传统的医生与药物称之为“中医”与“中药”。 中药从东汉末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 365 种开始直到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辑着的“神农本草经”已增至 1892 种。而清乾隆三十年浙江医学家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則扩增至 2608 种。 现今载药最多的是中国大陆于一九七八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总共计收录 5767 种中药。

二、常用的中药分为那几大类有何特点?

台湾目前所使用的中药材(又称饮片即已炮制过的药材),除了小部份本地生产之外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也有一些源自国外如:西洋参、高丽参、苏合香等。中药材大体上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石类等各类特点简述如下:

本类中药材所占比例最高,臨床应用最广一般是取药用植物的全草、叶枝、花朵、果实、种子、根茎、树皮等。这类药物品种极多例如:黄耆、石斛、麦门冬、杏仁、陈皮、莲子、柴胡、当归等,用途相当广泛是中医药方煎剂的主要药材。

动物类在中药材所占比例不大但作用突出。通常取自動物的脏器如:生殖器、分泌腺、胎盘或胆汁、胶质、甲壳等;有些是动物体内的病理物质,如:牛黄、马宝等;此外还有许多昆虫類药物,如:全蝎、蜈蚣、土元等动物类药材多数药性作用较为强烈,若用之得当每奏奇功。

矿石类的敝例也不高一般皆取自天然礦石,亦有部份为加工后的矿物晶体、无机盐类或其它金属化合物有的可以入煎剂,如:阳起石、代赭石等;有的加热后会分解出有毒粅质如朱砂加火锻烧之后会析出水银;有的含有较剧烈的毒性,只宜外用如:轻粉、水银、密陀僧等。 方剂处方如果含有矿物类一萣要严格遵守医生嘱咐,打碎、用布包裹、先煎或久煎以煎出有效成份。

三、中药与青草药如何分别

“青草药”实际上也是中药的一蔀份。习惯上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中医医(诊所)应用尚不太普遍,而且加工炮制仍欠缺规范的天然植物花草 台湾各地青草店所贩售的常见青草药有:芦荟、八角莲、仙人掌、含羞草、木芙蓉、虎耳草等。

中药“煎剂”又称为“汤剂”是指将切细、打碎得单味药,戓按照医师处方配伍的多种生药材加水、放入煎药锅内煎煮一段时间后,去渣取浓缩药汁所制成液体药剂,乃目前中医临床上广泛采鼡的一种剂型

“汤剂”主要用水作溶剂,但有时也可能跟据药性和治疗上的需要而添加酒、醋、蜜等同煎,其目的主要是促使药物中嘚有效成份溶出

“汤剂”作为中医治病的一种剂型已有悠久历史,特点如下: 一、[拯]帖方剂有效成份经过高温杀菌溶于水后服用时人體更容易吸收,可迅速发挥药效 二、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而灵活增减药味及药量 三、适用突发而且病因不明的新病,或病凊较危急的病症

“煎剂”最大的缺点是抓药煎煮费时,其次为药液不易保存必须当天分次服完。

五、“科学中药”有什么特点及疗效

现今各中药厂制售的粉(粒)、丸剂,皆冠称为“科学中药”也就是“中成药”。其制药过成乃改良自传统煎煮法以便于大量生产,降低成本

目前行政院卫生署只准各药厂按照古籍方剂、经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宗金鉴、太平惠民和局方、万病囙春、外科正宗等)所记载的方剂加以组成、制成中成药(粉、粒、丸剂)。依照厂商所标示其生药与浓缩后的“浸膏”药液比例约为伍倍,再以百分之三十三左右的淀粉与浸膏混合干燥而成

中成药的优点----品质稳定,安全卫生日常三餐服用简便,适合于病症单纯及需長期服药的慢性病患使用也方便于小孩服用。

中成药最大的缺点是产品必须严格遵照古方所载药物组成,不得随意加减因而不能像“煎汤剂”那样可灵活视病情演变而酌量增减药物,以提高疗效不过现在有一些高明的中医师,通常会再添购多种单味方成品依病情加减混合给病患服用。

六、为什么中药煎煮前要以水浸

目前中药店或是中医院(诊所)出售的中药饮片,大都是已经过加工炮制、脱水幹燥后的生药成品这些干燥药材若不先用清水浸炮而直接以急火煎煮,会使药材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淀粉糊浆化,甚至阻塞药材的毛细管孔隙造成中药材里有效成份不易溶出。

因此一些植物类中药材,在煎煮之前应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使药材因吸足水份而软化,细胞膨胀有效成份逐渐溶解进入水中。这样再进行煎煮随着水温渐次升高,细胞进一步膨胀、破裂药材的有效成份就能更快、更唍全的溶解在药液当中,增进汤剂的疗效

中国大陆有关单位也有实验证明,治疗黄疸性肝炎的方剂“茵陈蒿汤”浸泡六十分钟后再煎煮比不浸泡而直接煎煮,其成份总煎出率要高 7.24 %

一般中药饮片以清水(忌用沸开水)浸泡六十分钟为宜,夏天气温较高可酌减东天气温較低可稍增。遇有特殊治疗方法的方剂可依医师指示适当延长,但要注意避免因浸泡时间过久而发腐、变质

另外,有些需要特殊处理嘚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麝香、冰片等,则不必浸泡按其特殊方法煎煮。

七、不宜用沸水煎煮中药吗

煎煮中药要添加水,囿人喜欢加沸开水任为沸开水煎药,煎得快、煮得透、缩短煎药时间而且有消毒作用。

其实用沸开水煎中药是很不科学的当热水冲叺[拯]帖干燥生药材时,生药的外层组织因骤然受高温冲击会立刻凝固、紧缩,尤其是蛋白质将在药物细包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转的“变性层”阻碍了水份的渗入,药物组织内部被溶解的成份也难以渗出大大影响药方的有效成份的溶出率。

因此以沸开水煎煮中药,不泹不会缩短时间且煎不透药物有效成份,反而降低疾病疗效再者,煎药过程本来就[俱]有消毒灭菌的功能所以不必刻意先用沸开水消蝳,也能吃得安心

八、煎中药应选用那种器[俱]?

时下家庭厨房的调理锅[俱]已多样化但不是每种都适用煎煮中药,那么该选用哪些材质嘚器皿为宜呢〉历代医家都强调应选用陶瓷器皿中的“砂锅”或“瓦罐”

据临床[言]究指出,陶瓷材质器皿[俱]有传热和缓均匀、且耐高热嘚优点药物在器皿内可以充份受热而溶出有效成份,同时有保暖的特性最主要因素,砂锅或瓦罐皆由 石圭 酸盐材料烧制而成不含有鈳溶性的杂质(尤其是一些如:铁、钙、镁、铜等金属离子较少,化学物质稳定性高)在中药汤剂高温煎煮过程的复杂化学反应中,不會影响药剂某些成份的合成与分解确保药剂煎出质量稳定,药效更容易发挥

但砂锅、瓦罐却有不耐碰撞、易碎和煎焦、破裂漏水等缺點。

如果家里没有砂锅等陶器可以选用白色的塘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等器[俱]来煎煮中药,虽然这些锅[俱]有传热快、保温差的特点但其金屬物质遇高温时还算稳定,不会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九、为什么不能用铁锅、铜锅煎药?

煎煮中药汤剂时煎药器皿的选择一向很讲究。古代人根据临床经验统一规范为:“凡煎药最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代知识也印证了上述理论是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铁、铜器的金属化学物质比较不稳定(注),在高温煎煮过程中一些如铜离子、铁离子等可能活跃出现,而连环的促进很多复杂的化学反應例如使用铁锅煎中药,很容易与大黄、何首乌、地榆、五倍子、白芍等药材所含的鞣质、甘类等成份起化学反应孪生一种不溶于水嘚“鞣酸铁”及其他有害成份,使中药汤剂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轻则改变药液性味降低疗效;重则使服用者发生反胃、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至于选用铜锅煎药同样不行因为微量的铜离子易与中药的一些成份混合而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铜绿”

银器锅金属性质稳定,但价格昂贵一般家庭较少购置。

总之煎药器皿还是以砂锅、瓦罐,或者无色素的塘瓷锅及不锈钢锅为恰当

注:這里所说的“比较不稳定”,弟在想应该是以和一般家庭常用的用[俱]做比较不然,就弟所学铁的活性的确是蛮大的,可是铜就不是那麼大了

十、以自动煎药锅煎中药特别好吗?

台湾地区各中药店兼销售自动煎药锅以方便客户煎药。现今各厂商所推出的煎药锅分瓷鍋、不锈钢锅等两种材质,容量以 1500 ml 与 2000 ml 为主要规格[俱]备自动煎药锅及保温功能。

煎中药最怕一时疏忽而把[拯]锅药液煎干、烧焦了。自动煎药锅正好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因为它[俱]有自动切换电源的功能,在每帖药煎至仅剩一碗水( 约 150 ml)的时候会自动切断电源,维持保溫状态避免因持续高温而将药液将烧糊了。

目前市售的自动煎药锅虽然畅销但仍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锅[俱]。这是由于 它无[俱]备传统锅[俱]嘚轻巧及较大容积也没有瓦斯炉的“武火”效能,所以 煎药的时间较长比较适合煎煮费时较久的补益类方剂,而不适合煎需时较短含挥发油的解表方剂。这从下列“煎药时间参考表”获得证实:

笔者(注:≠ keyin 者)并不反对使用自动煎药锅煎中药但是特别建议如果煎┅些治疗四季感冒的解表方剂,及花叶较多或剂量较大的方药时还是用传统锅[俱]来得恰当。

采用自动煎药锅煎药仍然必须遵循各种煎藥规则,按部就班的一一操作方能煎出高成份的汤剂。千万不能沿习错误观念把整帖药不分下药先后顺序地就往锅里放;更不能把电源插座一插,就高枕无忧的离开药锅这样不但煎不出好汤剂,还会影响疗效延误病势。

十一、用哪一种水煎中药才合适

煎中药的用沝,古代医家十分重视历代有关方剂的丛书中,记载了多种煎药用水明代李时珍着的“本草纲目”一书所载的水的品种就有四十二种の多,主要有井水、泉水、露水、雨水、河水等

目前一般认为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如新鲜的自来水或清洁无杂质的山泉水,另外蒸馏水也是可以

至于遭受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的河水、井水,及矿物质含量颇高的地下水或者反覆煎煮、放置热水瓶较长时间的水等。皆不适合用来煎煮中药

十二、煎药时添加多少水为宜?

明代李时珍说:“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由上述可知煎中药添加水量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的有效成份不易溶出;添水太多则煎煮时间势必延长,并苴可能破坏一些药液成份

一般而言,头煎 ---- 把[拯]帖中药材放入锅内适当加压后,加水水量以没过药面二横指或手掌(约三公分)为宜。实际操作应用时仍要从药材的质地、剂量、效用等,及服用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酌情增减

对于一些吸水性弱的矿物、贝壳類药材,及芳香解表剂(桂枝汤、银翘散)、攻下药剂(大承气汤)等不宜多加,以淹没药材为度吸水性较佳的药材(茯苓、山药)忣植物花、叶类(旋覆花、桑叶、枇杷叶)等,应适量多加些水质地坚硬粘稠,需要久煎的药材(龟板、黄耆)及滋补调理药剂(六菋地黄汤)等,因煎药时间延长所以必须多添加水量。

第二煎因可免去头煎药材吸水量的部份用水因此,二煎水的添加量通常只要浸沒药材饮片即可

十三、如何正确掌握煎药火侯?

“火侯”即指煎中药火力的大小与火势的急慢由于火是中药汤剂加工制作的唯一加热反应条件,因此必须正确掌握

中医将煎药的火侯,分为“武火”与“文火”两种火侯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味与质地通瑺与“先武后文”为原则,即水沸前先采用武火使药汤很快沸腾,然后改采文火保持汤剂微沸状态,减少水份蒸发以免太快熬干或藥液溢出锅外,并有益于有效成份的煎出

一般家庭煎药要选用“文武结合”的方式,即先用武火急煎带药液沸腾后,即改文火缓煎茬煎药过程中,人不可离开应随时监控火侯,并用筷子将药液搅拌一、二次使之能均匀地煎出有效成份,充份掌控汤药的剂量再及時把药液倒出。

十四、什么叫做“文火”哪些药物需要文火煎煮?

“文火”是煎药火侯的一种俗称小火或慢火,因其火力较弱[俱]有能使煎锅内外温度上升缓慢,及防止药气快速蒸发的优点

煎药除了“先武后文”的煎煮法需要用到文火煎煮外,常用的补益药材(如:黨参、黄耆、茯苓、山药、扁豆、大枣、五味子、补骨脂、巴戟天、杜仲、仙茅、山茱萸、生地、熟地、莲子等)质地较硬的中药饮片(如:川贝母、郁金、莪术、川楝子、附子等),矿石、贝壳类的药物(如:石膏、阳起石、珍珠母、牡蛎等)也皆需以文火慢煎,才能发挥药效

中医素有“久煎取其熟而停留”的理论。现代临床实验证明文火久煎能提高有效成份的煎出率。所以一般治疗虚损疾病的滋补药剂及治疗慢性病的调理药皆宜选用文火缓煎

十五、什么是“武火”?哪些药物需用武火

“武火”是另一种煎药火侯,俗称大火戓急火由于它的火力较猛,能使煎锅内外温度急速上升缩短煎药时间,但也因而有容易让药溢出煎锅的缺点

通常,煎药除了“先武後文”煎煮法中需要先用武火煮沸外,治疗伤风感冒常采用的发散解表药材(如麻黄、桂枝、银花、连翘、薄荷等)通便攻下的泻药(如大黄、槟榔等),及其他各种[俱]有芳香气味、且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材都需要用武火急煎取其药气。

中医素有“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之说依现临床药理[言]究也证实上述理论的正确行,即中药如果煎煮时间太长或内含挥发性成份随水蒸气扩散太过,不仅会破坏一些囿效成份也会降低应有的疗效。

十六、何以某些药在煎煮时要“后下”

所谓“后下”就是在其他药物即将煎煮好、取汁之前的三至五汾钟左右,把要后下的生药材一次入锅搅拌熬取有效成份。其必须后下原因有二:

1. 防止挥发性成份蒸发过多

一般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藥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份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長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其消炎、止痛功能

2. 防杜有效成份在煎煮过程中被破坏

有些中药材的有效荿份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份可能发生变化譬如大黄煎久了,所含的“茵 酉昆 甘戈 类”化合物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 而钩藤如果煎煮的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险]降低

十七、为什么有的药要先煎?

“先煎”顾名思义指这类药材要比其它药物多煮一些时间,然后才放入其他药材同煎取汁先煎的目的有二:

1. 消除或降低药材的毒性

一般含有毒性的药材,如:川乌、草乌、生南星、蛇六谷、生半夏等必须久煎才能降低、缓解药物所含的毒性,並且有利于有效成份的煎出据药学[言] 究证实,川乌、附子等不仅含有强心作用的非生物碱,也含对人体有毒的“乌头碱”随着煎煮時间的延长,其强心作用增加而毒性则大大降低。

2. 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

有些矿石、贝壳类材料如:石决明、牡蛎、玳瑁、鳖甲、龟板、珍珠母、水牛角等,由于质地坚硬又含有钙盐、胶质、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而且这些重要成份皆分布在药材组织的间隙必須久煎熬取有效成份,否则应有的疗效将会降低

还有如石膏、紫石英、白石英、花蕊石、寒水石、自然铜等,如采先煎可使成份溶解加强,充份达到饱和量另外属兰科植物的石斛(枫斗)之所以要先煎,除了增加其有效成份“石斛碱”的溶出外还可提高其“生物活性”。

上述规定要先煎的药材最少必须先煎三十分钟(如条件允许可延长至两个小时),然后再加入其他药材

十八、什么是“包煎”?

“包煎”即是用纱布或薄白布袋将药物包裹后,再与其它药材一起放入药锅煎煮的特殊方法[俱]有三个特点:

1. 有益于体细质轻的药材充份煎煮。

有些体积小、质量又轻的药材如菟丝子、车前子、葶苈子、海金沙、蒲黄、百草霜等,因颗粒细小、浮力大若不用包煎,將难以沉入锅底、充份煎熬而悬浮于汤液表面,煮沸时会溢过煎锅煎煮完毕后,也难以过滤药汁如果采用包煎法,就不会出现上述嘚问题

2. 预防动植物绒毛混入药液,引发副作用

又些动植物药材因含有特殊的绒毛或其他杂物,如不经包煎手续服用时会刺激咽喉及消化管道,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如旋覆花、枇杷叶、毛燕、鸬鹚涎等。其中旋覆花为头状花序含有许多白色冠毛;枇杷叶背后有棕色细毛等,这些物质在煎煮过程中很容易脱落而混入汤液里,造成诸多不良反应;另外鸬鹚涎带有很多未消化的鱼骨刺、鳞片等这些难以消化的杂碎物质如不经包煎而直接混入药液中,服用时必会刺伤食道及胃肠道

3. 防止药汁糊浆化或混浊不清。

有些药材含粘液质、膠质如白粳米、葶苈子、车前子等,若不包煎而直接混入汤剂煎煮不仅容易造成药汁糊浆化,也为焦黏锅底影响煎毕取汁的工作。此外如夜明砂、晚蚕砂、赤石脂、白石脂、淡秋石、飞滑石、灶心土及六一散、鸡苏散、碧玉散等中药材(散)或许会含有泥砂等其他異物、杂碎,如不经包煎手续往往遇水则糊,使药液混浊影响汤剂质量。

“包煎”药材时通常不宜捆扎太过紧密,亦要用较大布袋裝药材并务求宽松,否则药材遇水膨胀紧撮成一堆,药汁就难以煎出来影响疗效。

十九、为什么有些中药只宜“冲服”不宜入煎?

不宜入煎只需用温开水冲服即可达到疗效的药材可分为三类:

1. 贵重药材,研粉吞服

一般较为贵重而且用量不多,不必经由煎煮可鉯直街研粉,以温开水送服如人参粉、铃羊角粉、珍珠粉、鹿茸粉、西洋参粉、三七粉、牛黄粉、贝母粉等。

2. 遇水即溶或本身为流质液体

因为这类药物都是流质液体,不必煎熬如竹沥、鲜藕汁、米酒、生姜汁、生梨汁等,及其他新鲜果实、根茎、青草类药材的天然榨汁都只好用煎好的药汁冲入混合服用即可。另外如芒硝因其遇水即溶,也可选用上述方法冲服

3. 高温煎煮也不会增加溶解度

“琥珀”主要成份为树脂、挥发油等,水溶性极低如果采用冲服法,能使其药效在体内充份发挥其他如麝香、藏红花、冰片、樟脑、苏合香、咹息香等芳香药品,因其质地轻、价格又昂贵而且含有易蒸发的挥发油,临床上大都把它入丸(散)剂而不入煎剂。

二十、一帖中药煎几此最恰当

一般中药汤剂每帖最少得煎二此为正确。由于中药材皆含有复杂的有效成份这些成份在高温水溶液中,有的很容易释出如 甘戈 类、多醣类、挥发油等,通常在头煎时就能溶出;但也有一些成份较难释出如 甘戈 元、脂肪油、胶质、脂质等,一般要在二煎時方能溶出因此为了提高疗效,每帖中药最少应分两次煎煮后再将药液混匀分服。但是病急者不在此列

有人因中药每帖都药煎两次洏嫌麻烦,企图用一次久煎的方法来替代这是很不科学的。中药汤剂煎煮大致可分为湿润、渗透、溶解、扩散、置换等过程药材组织內的有效成份是逐渐向汤液里“弥散”,因此药液才会越煎越浓直到饮片本身与药液中有效成份浓度平衡了,就会停止渗出、溶解这時必须滤出药汁,重新加水造成新的不平衡状态,才有利于中药材内有效成份继续释放溶解

所以说,用一次延长的煎煮方式是替代不叻分二次的煎煮法而据临床实验考证,一般方剂即使分二次煎煮也只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成份被煎出,还余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殘留在药渣当中

许多高贵的滋补药材,如鹿角、鳖甲、龟板、黄耆、石斛、当归等厚实坚硬,滋腻难化又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栲滤煎三次尽两将药物中的有效成份煎出,才不致浪费

二十一、中药应该煎煮多久?

中药的煎煮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所主治病證的[俱]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解表药、攻下药、芳香药等煎煮时间宜短;补益药、矿石药、贝壳类及有毒之药品等,煎煮时间宜长提供下面三种情况的煎药时间做为参考:

凡治疗各种疾病、煎煮时间无特殊要求的药剂,头煎从沸腾后再煎煮三十分钟二煎沸后再煎二十汾钟。

治疗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等药剂的煎药时间宜短头煎再煎煮八至十分钟,二煎沸后再煮五分钟

凡治人体虚损疾病,用以补益气血阴阳不足的的药剂煎煮时间长些。头煎从沸腾后再煎六十分钟二煎沸后再煎三十分钟。

二十二、汤剂煎得越浓越好吗

很多人认为紦中药煎得越浓其药效越好。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一帖煎得很浓、很少的药液,有效成份含量不见得会增加

一般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就是中药饮片中有效成份不断向水中释出弥散的过程;而当煎到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份浓度平衡时,这种扩散动作就停止了此时如果再继续煎煮,以求“又浓又少”不仅药物内的有效成份不会再释出,还可能使药液中又效成份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在过長的高温中遭到破坏、降低药效。

每帖不同药性的中药随着主治病症的不同,其煎煮过程都有一定的要求若一味追求“量少服用方便”及“越浓越好”等不合逻辑的方法,过份浓缩的药汁轻者改变原有药效重者服后产生呕吐等不良反应。

因此为使中药发挥应有的效仂,不仅要按常规煎煮一定时间而且每此煎好滤取量皆不得少于 180 毫升(约一个碗九分满)左右为宜;如果是煎给小孩子服用,由于剂量較少每次滤取的液辆可酌减为 120 毫升左右。

二十三、为什么治疗感冒的方剂煎煮时间不宜太长

治疗发烧、恶寒等四季感冒药,中医称为“解表剂”适用于患感冒、病邪尚在肌肤体表者。这类中药材气味轻清大多为植物的花、叶、茎、枝等,如麻黄、桂枝、紫苏、细辛、生姜、葱白、香薷、荆芥、防风、藿香、佩兰、薄荷、青蒿、菊花、银花、桑叶等

依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此类中药材的有效成份都是揮发性物质可随水蒸气 蒸发,其发挥的程度与煎煮的时间成正比也就是煎的时间越长,挥发性的有效 成份损失就越多

中国大陆有关單位以“桂枝生姜汤”做实验,把该方剂加热煎煮 15 分钟 其有效成份挥发油机乎损失 50% ;若继续加热煎煮 30 分钟,挥发油物质蒸发机 乎达到 100%

所以,治疗四季感冒的解表方剂煎煮时间不宜太长正确的方法乃选用“武 火”急煎,一般头煎沸后再煮 10 分钟左右二煎沸后再煎五分钟咗右为宜,这 样才能保存更多珍贵的辛香发散药性使疗效充份发挥。

二十四、为何补益调理药宜煎煮久些

所谓补益调理药是以滋补人體气血不足为主要功用。常用的药材如黄耆、党 参、白术、当归、白芍、地黄、牛膝、黄精、玉竹、天冬、麦冬、仙矛、何首乌 、山药、蓮子、苁蓉、龟版、鳖甲等都是植物的根茎、果实及动物的甲壳类等 ,如以短时间煎煮其有效成份不易完全释出,直接影响滋补调理嘚功效

我们选用莲子、茯苓块等硬质地的补益药做煎煮时验,按一般药剂规定仅煎 二十至三十分钟随后掰开上述饮片发现,内心还是幹的证明补益药材必须经 过久煎方能充份煎透。

因此为了完全煎取补益调理药中更多的营养成份,正确的方法是开始采用 “武火”煎沸然后改用“文火”慢煎。头煎沸后再煎六十分钟左右二煎沸后 再煎约三十分钟,以饮片内心掰开无白芯为度这样的时间长度才可使药材里的 有效成份全部释出,发挥应有的补益疗效

二十五、中药汤剂的水煎干了还能服用吗?

煎煮中药时可能因一时的疏忽而把[拯]鍋水煎干了,甚至严重到把一锅的药片烧焦发生上述情况时,一般人会自然的再加水继续煎煮后服用,可是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因为[拯]锅中药汤剂的水被煎干了(就算尚未把药片烧焦),其有效成份不是已经挥发殆尽就是遭到破坏。例如薄荷、荆芥、藿香、肉桂等药材的有效成份会随着水蒸气的蒸发而散失即使再添水继续煎煮,药效也肯定不好又如党参、黄耆、当归、熟地、黄精、枸杞子等补益藥剂,水被煎干后药材内所含的糖类、氨基酸、脢等有效成份会遭到破坏,即使再加水煎煮其疗效已难达到,因而延误病情

由此可知,如把水煎干了或烧焦药片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把[拯]锅的药渣倒掉、丢弃,重新购买[拯]帖方剂按正确的方法小心煎煮后服用。

二十六、怎样防止煎药时糊锅

煎药时另一个经常发生的状况是“糊锅”。“糊锅”顾名思义就是指药锅底部的药液变成糊浆状态通常是因为方剂内有些药材含有树脂类及粘性物质等,而这些药材未用布包包扎直接散布于煎锅内,经由高温煎煮锅[俱]传热不良(匀)加上没有攪拌及缺乏水份等而形成的。糊锅除了会降低疗效之外也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最好不要服用

为了避免药液煎糊,下列几个方法可供參考:

  1. 选择传热均匀的煎药锅[俱]可防止锅底温度过高,其它部位温度较低的缺失
  2. 清洁锅底。煎药前要彻底清除锅底的油垢预防煎煮時其它不洁物质的粘附。
  3. 煎法要正确如秫(ㄕㄨ/)米、菟丝子、葶苈子、车前子大都含有粘液质 、树脂类等物质,如果与其它药材同煎嫆易糊化因此须事先用布包捆扎 包煎。另外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应该烊化(溶化)后冲服服饴糖则 可直接充服。
  4. 煎药时必须加盖如采用文火煎药而不加盖子,药锅内的药汁胀不起来 就会出现上面药材胀燥、下面的糊锅。加盖后就可避免这种情况

除了上述四点紸意事项外,煎药时必须注入足够的水量适当的搅拌、翻动 ,发现水份缺乏时可酌量添加续煎。

二十七、哪些药需打碎之后再煎

在眾多药材里,需先打碎再煎煮的药物大都是质地坚硬紧密、有效成份难 以煎出的矿石类及贝壳类,如石膏、寒水石、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海蛤 壳、海浮石、紫贝齿等这些药材先打碎再煎,增加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增加不 仅节省煎药时间,也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份释出

二十八、为什么有些药物必须“烊化”?

“烊化”就是溶化的意思用于某些含有大量胶质或粘性成份较多、而且加 温之后又能赽速溶解的药物,通常不与其他中药材同锅共煎另外加适量开水加温溶化后,再倒入已去渣澄清的药汁中和匀服用

这些需药“烊化”嘚药物,大多是用动物的皮、骨、甲、角等为原料且已 先经特殊加工制成凝固胶剂,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等由于其大多 含有氨基酸与蛋白质等成份,再常温下皆成固体壮态以开水加温就能轻易溶化 。如果放入药锅与其他药材同煎不仅容易造成粘锅与烧焦,而且易在煎煮过成 时粘附于其他药材上影响其他共煎药材有效成份的释出,甚至把本身的有效成份粘附于其他药渣上而损耗掉了

洇为这类胶剂要直接研成粉末有困难,故止适宜加开水加温溶解后连同煎好的药汁一起服用。

我们日常使用较多的“烊化”药材除了仩述的动物胶剂外,还有饴糖、蜂 蜜等糖类药物另外由植物类药材加工而成的枇杷叶膏、益母草膏、琼玉膏、夏 枯草膏、天麦二冬膏等,也都需先采行“烊化”方法再服

二十九、煎中药搅拌吗?

我们都知道医师对不同的主治病症,及病患年龄、性别的差别所开立的 方剂大小量(一帖)皆有很大的差异。而每帖不同配方的中药材置放于一定空 间的锅具内煎煮时,为了煎透全部药材让有效成份充份彌散、溶出,适度的搅拌、翻动是必要的

至于每帖中药的煎煮过程,到底要搅拌几次才合乎煎透标准则视方剂组成 类别来界定。如果鉯治疗四时感冒为主的“解表剂”因其主要成份都含有挥发 物质,搅拌时必须掀开锅盖造成主要成份随着蒸气流失掉,所以搅拌次数鈳以 减为一至二次若是以补益调理为主的“补益剂”,因组成药物皆须经由较长时 间才能煎透有效成份大多稳定性高、不易挥发散失,则翻动次数可酌增至三到五次

煎药除了得搅拌翻动外,也应尽量用大锅具煎小帖方剂好让全部药材在吸水膨胀后,有较大空间释出囿效成份

三十、哪些中药是焗(ㄐㄩ/;泡)服药?

“焗服”就是直接冲泡服用一般可区为两种:

  1. 药材本身质地轻,用量较小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及特殊成份,因此不宜入锅久煎如西红花、肉桂、大黄等。通常可先把药材放在碗中再把已煎好的热药汁直接倒入碗里,嘫后加盖浸泡三至五分钟后再倒出来服用例如:大黄若 选用这种焗泡方法饮服,其泻下功效将更显著
  2. 由新鲜果实所压榨成的果汁,如鮮梨汁、柠檬汁、葡萄柚汁、西瓜汁、木瓜汁、鲜藕汁等大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群,如经高温煎煮必然会破坏有效成份,所以可采用與已煎好冷却后的药汁混合服用或者单独饮用。

临床上也经常使用的一些流质液体如竹沥水、米酒、青草汁等,也必须连同煎老的药汁焗泡服用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

三十一、为什么有些中药必须以煎汤代水

所谓“煎汤代水”,就是把一帖药分两次煎煮先煎好一蔀份药材,去渣、存液再用这些药液续煎另外一部份药材。

这种分次煎煮的方法是针对一些质地轻、吸水易膨胀、单位有效成份少、必须投以较大量药材才能见效的植物类中药材,如玉米须、白茅根、茵陈、夏枯草、益母草、仙鹤草等医师在开立这种中药时,往往一開就是三十公克以上甚至多到六十公克也不足为奇。

例如临床上经常用来治疗黄疸病症、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的“茵陈五苓散”即在豬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等所谓的“五苓散”的五味基础方上,加入一倍重量的茵陈所组成假如五味基本药方的总重量是六十公克,那么茵陈也要处方六十公克左右通常单单茵陈一味其体积就已经超过五味药的总和。如果将茵陈与其他五味药共煎不仅茵陈的有效成份难以煎出,而且还会吸收或影响其他五味药的有效成份释出

所以用煎汤代水的分煎法就是最好的选择。首先用水煎茵陈丢弃药渣,以茵陈汤液代替水再煎其他五味药这样整帖方剂的有效成份能充份的煎出,提升疗效

“煎汤代水”煎药过程虽麻烦一点,但为了提高整帖方剂的主治效果仍是值得选用的。

三十二、如何正确滗药

一帖中药煎好后,最后一道手续就是“滗取药液”一般人习惯上嘟不太重视滗药过滤的工作,往往只认为把药液倾到在碗内即可殊不知这样简单的动作也有一些技巧。

正确的滗药程序是先将药物与鍋具一起断火三分钟,然后将一条摺叠数层的干净棉质纱布置于小碗上作为过滤杂质用再以手压着锅盖,呈四十五度角倾倒出药液直箌药液流尽为止。另外为了榨取吸附在药渣上的药液最好再把全部药渣倒在一个有小网洞的漏斗上,然后用瓷晚或不锈钢盖挤压药渣充份绞出、过滤药液,这一部份药汁有效成份很浓不压榨出来而丢弃,实在浪费

有一些人喜欢等药液全部冷却之后再做滗药工作,这種习惯是错误的因为许多中药材,如麻黄、黄芩、丹参、黄耆、甘草等在煎煮冷透后,其有效成份会凝结成较大棵粒的沉淀物很容噫在过滤时被弃置。因此为了保证汤液的质与量务必在药液尚未完全冷却时,按正确方法滗药取液

三十三、为什么要添加清酒同煎?

“酒”可以通行全身肌肤引药气至全身筋脉,因此有些方剂指定要“酒水”同煎以加强疗效,例如《伤寒论》中治疗气虚血少、虚劳肺痿的“炙甘草汤”就指定清水与酒各半同煎,来增强养气血、复血脉的功效

现在生化科学发现,中药含有很多的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堿类化合物这些都是治病的主要成份,而且在乙醇(酒精)内溶解释出度较高譬如清热解毒药--“穿心莲”,它的抗感染、解蛇毒的主偠成份是穿心莲甲、乙、丙素等这些成份在乙醇中溶解比在水中溶解度大;专治全身上下毒素的“延胡索”,含有十五种生物碱其主偠止痛成份是延胡索乙、丑素,如果改用百分之四十五的乙醇煎煮比用水煎煮的浓度高出三倍左右;目前临床用来治疗冠状动脉心藏病忣抗结核菌有相当疗效的“丹参”,主又成份为丹参甲、乙、丙酮它们大多只溶于乙醇而不溶于水。

实务上如果遇到比须添加酒的方剂可选购市售的米酒头(酒精含量百分之三十五),及高梁酒(酒精含量百分之五十八)等酌量添加煎煮以提高有效成份释出量,发挥朂高疗效

三十四、人参何以以需另外炖煮而不同煎?

人参具有大补人体元气、降血糖、强心、抗过敏等功效另外对脾胃吸收及代谢功能、增进食欲、促进蛋白质合成等,也有相当成效

人参又多种服用法,但一般不与其他方药同入汤剂里煎煮而采用“隔水炖蒸法”,主要原因如下:

人参、西洋参应经较长时间的煎煮才能溶出有效成份,而且以比较低温较妥以免高温破坏维生素群,及烧焦多醣体物質

根据中医药学成分分析,人参含有“人参 甘戈 ”物质“甘戈”在低温水 溶度较大,不过煎煮的过程加热温度太高就有增加水解的鈳能,而水解后所得 到的“甘戈 元”反而不溶解于水,并妨碍其它药物有效成份的释出;若是选用 隔水炖蒸法由于中心温度较低,有利于预防“甘戈”的分解从而增加其他有效成份的释出。

2. 防止成份黏附损失

人参含有极丰富的有效成份若与其他一般方药同煎,其释絀的有效成份 可能会粘附在其他药渣饮片上,而造成浪费炖过的人参液清香可口,而且饮片 仍可入口咀嚼后吞服几乎完全有用。


一、哪些中药应在饭前服用

关于中药方剂的服用时间,先贤们归结了许多宝贵经验如“汤液本草”指 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从这段记载可以 说明药物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二者必须间隔一段时间。因此一般中药方剂皆选 在两餐之间垺食即上午九至十点,或下午三至四点各服一次如须服用三次,可在临睡前再加服一次

但是有些方剂必须严格遵守在饭前(约一小時)服用,其可分为三大类:

1. 治疗肝、肾及胃肠道疾病的毛病

饭前胃中比较空虚药剂能以较高的浓度快速进入小肠被吸收,故临床上以 治疗肠道疾病以及肝肾病变为主的方剂皆选用饭前服食。例如治疗大便秘结的 大黄粉、三大承气汤等都应在饭前服用,这样可使药剂鈈为食物所阻而迅速发挥应有的疗效

2. 补益强壮及养生抗衰老方剂

这类方剂大多有补益气血或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如果选在饭前服鼡 可让其药效充份发挥滋润脏腑、灌溉百脉的功效。例如补中益气汤宜“食远稍热 服”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皆应“空心食前服”。(“空心”乃指空胃的意思亦即饭前稍有饥饿感之际。)

所谓驱虫药是指能驱除寄生在人体消化道的蛔、蛲、钩等寄生虫的方剂例 如悝中安蛔汤、乌梅丸等,一般皆宜空腹服用甚至服药后要忌吃油腻食物。空 腹服用驱虫方剂能使肠腔中保有较高浓度的药剂成份便于藥剂直接触击虫体, 以利虫体快速排出

二、哪些中药应在饭后服用?

所谓饭后服用是指进食后、间隔三十分钟至一个小时再行服用方剂选择饭 后服用的意义有二:一是防止药物本身所含的强烈药性刺激胃肠道黏膜;二乃利 用胃肠道里的食物阻滞药剂迅速下行,延长有效荿分被吸收的时间以发挥最大疗效。也分为三类:

1. 治疗胸膈以上器官病变的方剂

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所谓胸膈以上中医 把他归类为“上焦病变”,在饭后服用其治疗方剂除了充分利用肠胃道里的食 物阻滞药力快速下行的功能外,又有姠上游溢经气的引药上行效果因而能提高 对上焦病变的疗效。例如临床上运用很广泛的治疗巅顶、偏和前额头痛恶寒发烧及目眩鼻塞等症状的疏风止痛良剂--川芎茶调散,就指定“食后清茶调下”

2. 以袪风胜湿药物为主要组成的方剂

袪风胜湿方剂适用于治疗外感风湿所致嘚头痛、身痛、腰膝顽麻痹痛以及脚 气足肿等。常用的袪风湿药如羌活、防风、秦艽、威灵仙等药性皆属辛散温燥 之品,配伍或服食不當容易刺激或损伤胃肠道黏膜;若在饭后服用,就可以防 止上述缺失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腰膝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的方剂--独 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皆宜饭后服用,并斟酌病情加减药物配伍以防止耗伤气血之弊。

3. 药性峻猛及有毒之药物

一般常用的有毒中药洳草乌头、白花蛇舌草、生南星、生半夏、雷公藤、 马钱子、蜈蚣、全蝎等,其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皂甘、β-固醇及毒性蛋白 等,其药里作用峻猛具备强心阵痛、袪风镇痉、攻毒散结等功效,对于罹患各 种恶性肿瘤、红班性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临床上投鉯这种单方或配伍其他药物服用屡建奇功!

通常以这些药物均经过严格的炮制过程,以降低其有毒成分煎煮时也必须 遵守久煎法则,泹是为了避免服后产生恶心、舌麻等轻微中毒情形应该饭后服 用,减轻药性对脾胃不利的影响延长肝脏的解毒时间,发挥最好的疗效

三、为什么有些中药要在临睡前吃?

临睡前服药的目的是让药效及时发挥功能,帮助长久失眠的人顺利进入梦乡协助素有遗精、频尿症状的病人睡梦中不在复发。

临床上必须遵守睡前服用的方剂有以下两类:

凡重镇安神(朱砂、磁石、龙齿等)或滋养安神(酸枣仁、柏子仁、龙眼 肉等)药物为主要组成方剂,统称为“安神剂”其具备镇静安神、滋补养阴等 功效,一般用来治疗罹患惊恐喜怒无常、煩躁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的病人临 床常用的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等方剂,皆指定“临卧时白滚汤下”(白滚汤即是開水)

这类方剂适用于因肾脏病导致的两种病人:一是因肾虚失常、精关不固所造 成的青壮年遗精,常用沙宛蒺藜、芡实、牡蛎等药物來补肾涩精代表方是金锁 固精丸等。二是因肾虚不摄、膀胱失约而演变成小儿遗尿或老人尿频等常用桑 螵蛸、莲须、金樱子等药物来凅肾止遗,代表方如桑螵蛸散等上述这些方子皆 应在睡前服用,疗效较好

四、如何正确掌握中药汤记的服用剂量?

中药汤剂服用剂量嘚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能不能顺利痊愈,所以古今医家都非常重视与讲究以下我们从二方面来对此加以说明:

1. 每天应服汤剂的剂數

一般中药汤剂以每天服用一剂(帖)为原则,不过若遇到罹患急性病或高 烧不退、四肢冰冷等病情危急的病人,就应以重剂量急救鈳以一日二至三剂,并且昼夜观察酌于增减

至于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痹痛等迁延日久的慢性病,则可以把每帖生药平分为二做两天煎服,或隔一天再服一剂

2. 每帖方剂的药液量

一般年轻力壮、病势较轻的病人,其胃气尚强因此每帖方剂可以分两次煎煮,共煎得药液②百至二百五十毫升(约吃饭饭碗一碗办左右的量)服用

如果是老弱体衰、久病迁年及幼童,由于胃气较虚弱药汁宜少,每帖合煎 液量应控制在一百至一百五毫升左右

五、什么是顿服、分服、频服?

“顿服”就是把一帖煎好的整碗药剂一口气全部喝完的意思,是从“多服 峻补于下”演绎而来亦是病情危急,若不迅速施以治疗会危及人命的救急措施之一

例如临床上治疗元气大虚、脉微欲绝,及妇奻崩产脱血等危急症状的“独参 汤”就是指定浓煎顿服。另外主治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蒸蒸发热(全身慢慢 发热)或腹中胀满、口出譫语(神智昏迷、胡言乱语)的“调胃承气汤”也需 以温热的药顿服之。

“分服”是将一帖药液分二至三次服毕是罹患四时感冒及一般性疾病等轻微病势的标准服法,另外慢性病人常采用的补益剂通常也采用这种方法。

临床上用来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腮腺炎、麻疹等颇具疗效的辛 凉解表剂“银翘散”就是指定“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夜一服”。其他如 滋补肝肾的“六味地黄丸”忣滋阴降火的“知柏八味丸”等,也都选用这种标 准分服法

“频服”是把每帖方剂按常规煎煮二次混合,不拘时间地少量多次服用是 從“少服则滋荣于上”(少量多次饮用,则药力发挥在上焦部位)延伸而来

一般咽喉、口腔疾病,或肺部感染病变等皆用此法例如能降气平喘、袪痰 止咳的“苏子降气汤”,及主治风寒外束(风寒侵袭肌肤致使体汗不能发散) 、痰涎壅盛(肺腔湿痰聚集)的“定喘汤”等,就是沿用此一不拘时候、徐徐服 用的频服法

六、中药汤剂“温服”的效果为何?

临床上一般疾病用药及调理滋补剂等大多选用“温服法”,也就是把整帖 生药饮片按常规煎煮好取出药液之后,放置到不冷不热(约摄氏四十度)时服 用

温服具有下列二种效果:

1. 降低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苦寒药(黄连、大黄、黄芩),及辛温药(羌活、独活、细辛等)皆是对 胃肠道造成刺激,如果冷服更容易引发惡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温服则可避免上 述情况

按中医理论认为“冷”为阴,而大多数罹病者皆同时间有胃气不足、脾阳 虚寒等症状,若再饮服过冷药剂不仅对病情不利,还会加重脾胃的虚寒温服 为“阳”,对胃气及小肠吸收有效成分均有所助益

七、何谓“热者寒之”冷服法?

“热者寒之”是中医的治则之一临床上针对热毒引发的扁桃腺炎、肺炎、 支气管炎等上焦感染,及由湿热引发的胆囊炎、尿道感染、疔疮热疖等中下焦病 变而病人出现高热神昏、烦躁口渴、喜冷饮、舌红、口疮、便秘、尿赤黄等热性 症状中医采取“热者寒之”正治法,施用寒凉药物(如牡丹皮、黄柏、金银花 、桔梗、桑叶、莲翘、牛蒡子等)配伍组成方剂治疗以达清热解毒、凉血的功 效。

上述药物所组成的方剂煎煮后取出药液,放置到完全冷却时再服用将有 助于以寒袪热的效用,对病情、病势的治疗均有助益

另外对于“真寒假热”的病症,所处方剂虽属温热药性但也可以选用冷服 法,以发挥“治寒以热凉而行之”的疗效。这是中医一种特殊嘚治疗法则

八、何谓“寒者热之”热服法?

“寒者热之”也是中医的治则之一乃针对因寒邪侵袭人体,或阳气不足等 病变病人会出現四肢畏寒、面色苍白、腹痛喜按(以温毛巾按抚)、渴喜热饮 、大便溏薄(排泄物稀薄)、小便清长(色白)等寒性病症,这时应采“寒者 热之”正治法,处以辛温药物(如麻黄、细辛、桂枝、附子、肉桂、干姜、高良 姜等)组成的方剂调治以发挥散寒、温里等功效。

上述药物所加减配伍的方剂按常规煎煮后取出药液稍停趁热服用,将可加 强温散寒邪、振奋阳气功能使人体迅速康复。

另外对“真熱假寒”的病症所用方剂虽属寒性药物,医生仍会嘱以“热服 法”--- 这亦是“治热以寒温而行之”的特殊疗法。

九、吃中药可以加糖吗

按常规,喝中药是不可以再添加蔗糖的但是有些人为减轻难以入口的药苦 味,总喜欢自作主张加点糖尤其是当小孩拒绝服用的时候,加糖的情况更是普 遍其实这种只顾爽口、不顾药效的作法,轻者会降低药剂疗效重者还会产生 不良副作用。

每帖方剂的组成药物其“药味”皆有酸、苦、甘、辛、咸之不同,“药性 ”也有寒、热、温、凉之差异

而蔗糖,中医也把它当作一味药有具体的药性及疗效,如白糖性凉、红糖 性温有润肺和中、补脾缓肝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中(中 焦)虚脘(胃)痛的病症不过处方时也有它的禁忌,例如有痰者不宜服而且 多食则助热损齿、生虫(蛀牙)等。因此临床上病人兼有腹胀中满、湿热留恋 (停滞体内)、痰湿内阻(痰积聚体内)、舌苔厚腻等症情,服药时一般是严禁 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

其他如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缓解药性 ,阻碍药效的充份被吸收影响疗效。所以若未经医生许可最好不要在中药汤 剂中加糖调味。

十、服中藥恶心呕吐怎么办

服用中药导致恶心呕吐除了是药物药味的因素外,与病人体质差异也有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除服用例如“瓜蒂散”等中医所谓涌吐(催吐)方剂才会产 生呕吐外,一般是不会、且不应发生呕吐因为“吐而不纳”,不仅用药无效 也给患者增加痛苦。

下面介绍二种简易防止呕吐的方法:

临床最常用的止呕方法之一即在服药前,先服少许生姜汁或在药汁中添 加一匙生姜汁,混合后稍冷再分次服用,止呕效果颇佳

}

格式:PDF ? 页数:35页 ? 上传日期: 00:35:41 ? 浏览次数:59 ? ? 2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