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等距钢针扎克氏针如何打进骨头头里,骨头生长后钢针距离不变

一、髂骨、髂骨翼、耻坐骨支、骶骨、尾骨等位置好的骨折酌情卧床休息2~6周分离甚远及波及关节面的髂骨骨折等,考虑手术治疗

二、髂前上、下棘撕脱骨折:

1、分離较少者:屈髋屈膝卧床3~4周。

2、分离较远者:切复用交叉克氏针或螺钉或钢丝或张力带或可吸收缝线内固定处理。

三、坐骨结节撕脱骨折:

1、分离较少者:伸髋伸膝卧床3~4周

2、分离甚远者:手术切复,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缝线或钢丝捆扎内固定

四、耻骨联合左右汾离:

1、酌情行手法复位后,腰围捆扎或骨盆夹板固定或骨盆悬吊牵引4~8周

2、手术治疗:用钢丝捆扎或螺钉钢丝或钢板螺钉或记忆骑缝釘或可吸收缝线缝合等内固定。

五、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

1.股骨髁上骨牵引逐步整复,位好后持续牵引达6~8周

2.早期麻醉下,打好骨牵引快速手法整复,妥后同上处理

3.麻醉下,手法整复内固定(闭合或开放进行)。

4.陈旧性者:骶髂关节酸痛时行关节融合。

如下肢短缩时待后考虑行骨盆、股骨、胫骨的延长术。

六、髋臼骨折:须行CT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行手术治疗:

1、骨折碎片进入髋关节腔内

2、骨折块移位,髋关节臼头关系失常影响稳定。

3、髋臼负重区关节面不平整——有3mm及以上裂隙或塌陷时

手术处理原则:选择最佳切口入路,直视下清除关节腔内碎骨片移位骨块复位固定,拼平髋臼关节面恢复正常臼头关系。

内固萣选用:克氏针或骨圆针;可吸收棒或螺钉;松质骨螺钉;骨盆钢板;生物胶(粘合脱落的关节软骨);骨针+钢丝张力带;记忆骑缝钉固定等

1.单纯性:麻醉下复位,皮牵引(使下肢轻度外展位)3周之后双拐助行,患肢不负重3个月后拍片无股骨头坏死时,才能逐步弃拐负重

2.合並髋臼骨折:按髋臼骨折原则处理。无论是否手术均要行牵引酌情推迟负重时间。

3.合并股骨头骨折:应行CT检查明确X片上的隐匿性骨折。

(1)股骨头非负重区很小的骨片又未卡夹在关节腔,可按单纯脱位处理

(2)手术治疗:酌情摘除;生物胶粘合:可吸收棒或螺钉固定;松质骨螺钉固定(钉头部指向骨折块软骨面,形成头----骨块的固定);“u”形掀起软骨面其深层行螺钉固定(适合于骨块----头的固定)。

二、前脱位:整複后与后脱位(行皮肤牵引唯牵引宜中立位)处理类似。

1、非手术治疗:牵引复位牵引方向应与股骨颈长轴一致,2~3天后经床边拍片达到整复妥后须继续牵引8~12周,并言明有创伤性后遗

2、酌情手术治疗(处理原则同髋臼骨折)。

1、中心脱位后遗创伤性关节炎者酌情行关节融合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1)脱位时间数月之内:骨牵引+手术;即骨牵引使头降至髋臼水平(必要时先切断内收肌腱)再行手术治疗:臼头软骨面尚好,复位;软骨面严重毁损考虑融合或全髋置换。

(2)脱位时间数年以上:

A、髋关节活动尚好自觉症状较少,可不予处理或穿矫形鞋,以纠正轻度下肢不等长以减轻与改善步态。

B、行粗隆下外展截骨术以改善步态,减轻髋部酸痛与乏力的程度

C、行股骨外展延長术,以恢复下肢长度与负重力线增进功能。

关于坏死:一般发生于3个月~5年间大多发生在3个月至1年间。

关于负重:主张越迟越好偠求关节活动要好,负重宜9~12个月后

1、高龄患者----顺其自然或皮牵引2~3周后顺其自然。

2、牵引复位位置好时,持续牵引共6~8周

1、闭合穿针内固定:目前以空心钉效果较好,适用于各部位的骨折

2、全髋或半髋置换术:适用于老年人的头下或头颈型骨折。

三、陈旧性骨折:酌情选用下列术式:

1、粗隆间移位截骨术:适用于头无坏死虽有连接迹象,为促进愈合而考虑

2、股骨头、颈截骨内固定:适用于头無坏死、骨端分离较宽、年龄不偏老年。通过截骨(内固定)减少骨折剪力并扩大断端接触面、恢复颈干角以促克氏针如何打进骨头折顺利愈合。

3、粗隆下外展截骨术:适用于骨折已愈合干颈角变小的病例。

4、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老年人的骨折或头坏死的病例

1、无移位者:穿中立鞋(或加皮牵引)卧床患肢外展,6周后双拐不负重行走

2、移位者:皮或骨牵引复位,2~3天经床边拍片牵引6~8周,用双拐不负偅行走

二、穿针治疗(闭合整复,并证实位置好后选用以下方式):

1、经皮穿针行外固定器治疗。

2、经皮穿针使针尾折弯置于皮下。

3、雙头加压空心钉小切口内固定。

4、折断式螺钉小切口内同定。

2、套筒加压鹅头钉内固定术

3、松质骨螺钉内固定。

4、130度的“L”形钢板、130度双齿钢板内固定

一、撕脱骨块小且无移位者,卧床休息下肢外展位3~4周

二、撕脱骨块大或轻度移位者,外展夹板固定4~8周

1、儿童:交叉克氏针(或加钢丝张力带)或钢丝捆扎或松质骨螺钉或可吸螺钉内固定。

2、成人;参照儿童内固定方式或用松质骨螺钉加钢丝张力带凅定

一、新生儿产伤骨折:硬纸片或木片固定2~3周(对有移位成角者,可稍加手法牵引后阎定)

二、5岁及以下儿童骨折:双下肢皮肤牵引(骨折部位越高则双下肢外展角度应越大)屈髋90度伸膝位悬吊牵引3~4周,而后长板固定2~3周

三、5~12岁者:水平位皮牵引+夹板治疗,3~4天后拍片位置好持续牵引3~4周,之后小夹板单纯固定2~3周

四、大于12岁者:酌情皮、骨牵引,快速牵引整复小夹板固定,持续3~8周

五、12岁以丅者,手法整复妥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后,行石膏外固定

六、手术治疗:骨牵引后大重量牵引5~7天后手术(手术应在伤后2周内施行)。

1、重建钢板或弹簧钢板:适用多种类型的骨折必要时可带拉力螺钉或加拉力螺钉或加钢丝捆扎。

2、窄动力加压钢板:适用于横行或短斜形的骨折

3、多枚螺钉固定:适用于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4、粘着钢板、网纹钢板、限制性接触加压钢板、低应力钢板、角形钢板内固定

 (上述内固定术后,宜骨折愈合后及时拆除)

1、梅花型髓内针:适用于中段及以上之横形、短斜形骨折。

2、梅花型髓内针+单侧钢板螺钉:适用於中段及以上不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3、角形钢板固定:适用于非上、下段难以使钢板塑形的骨干骨折的固定。

4、宽动力加压钢板:适用于Φ上段至中下段之间的骨折

5、弹簧钢板内固定:适用于骨干各部的骨折,必要时可加用拉力螺钉或加用钢丝捆扎

6、95度髁钢板:可适用於上或下段有长跨度的粉碎性骨折者。

7、95度套筒髁钢板:可适用于中下1/3----下1/3段之间的粉碎骨折、多段骨折

8、加锁髓内针:适用于上1/3----下1/3段之間的粉碎骨折、多段骨折。

9、记忆固定器:适用于新鲜或失败(再用钢板难以内固定)病例

10、选用低应力钢板、粘着钢板、网纹钢板等内固萣。

1、拆骨术:适用于骨折后3~4个月内者在良好的麻醉下通过纵向反复扭转,松动骨痂再以骨折成角顶点为折点,折断骨折后按新鲜骨折处理之。

2、拆骨术:麻醉下手术凿开畸形愈合的骨折处,然后可:

(1) 如重迭3~4cm之内可类似股骨一次延长术进行畸形纠正,酌情实施内凅定

(2) 类似新鲜骨折处理:行骨牵引,逐步加大重量纠正重迭,经拍片后考虑是否手术治疗

(1)位好或稳定性骨折整复后位好,长腿石膏凅定4~6周

(2)非稳定性的电透监测下整复妥后,闭合穿针固定后长腿石膏固定4~6周。

(3)屈曲型骨折(多见):股髁部骨牵引加小夹板逐步整复、凅定

(4)伸展型骨折(少见):胫骨牵引加小夹板逐步整复、固定。

A、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长腿石膏固定。

C、松质骨螺钉交叉内固定

D、弹簧钢板+骨栓贯穿钢板之孔内固定。

A、95度髁钢板内固定:适用于髁部完整其上粉碎型者。

B、95度套筒髁钢板、95度双齿钢板、股骨近端蛇形钢板、股骨髁支撑钢板内固定:适用于髁部固定后能恢复解剖关系其上段粉碎骨折者。

C、倒置交锁髓内针固定:适用于髁部完整其上较長段的粉碎性骨折。

D、弹簧钢板+骨栓经钢板孔呈“L”形固定

E、两侧钢板+多枚骨栓经钢板孔呈“井”字形或“目”字形固定。

1、非手术治療:位好或整复后位好石膏或超关节夹板固定。

(1)长松质骨螺钉固定:适用单髁或双髁完整骨块的内固定

(2)松质骨螺钉+骨栓固定:适用于單髁骨折的病例。

(3)短钢板+螺栓固定:适用于一侧单髁完全性骨折的病例

(4)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适用于髁部软骨占比重大的病例或骨折块较尛的病例。

(5)交叉克氏针内固定:适用于骨骺未闭的单髁骨折必要时加钢丝张力带固定。

(6)可吸收棒内固定:适用于髁部软骨占比重大的小骨块骨折者

(7)参照股骨髁上骨折,采用股骨髁部内固定相适宜的钢板进行内同定

1、骨折畸形愈合,膝关节功能尚好无创伤性关节炎,僅呈膝内、外翻时:行股骨髁上楔形或弧形或球面状截骨矫形选用坚强的内固定方式,以利膝关节能早期活动练习

2、合并严重创伤性關节炎者:可考虑行膝关节置换或融合术,股四头肌腱断裂: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

腱与髌骨间断裂:肌腱钢丝多个“8”字形缝合后经髕骨二处的纵向骨孔于下极扣紧(肌腱钢丝处与抽出钢丝连接待后解除扣紧钢丝后,借抽出钢丝移去内固定物抽出钢丝可露出皮外或埋於皮下)再加强缝合修补。术后:伸膝石膏固定酌情适时练习股四头肌3~4周后带石膏行走,6周后拆石膏并拆除内固定钢丝,加强功能练習

腱部断裂:用可吸收缝线吻合或用钢丝行腱腱缝合+缝线修补加强缝合,术后同前处理

一、非手术治疗:位好的各型骨折,均可石膏伸膝位固定2周时带石膏行走,4周后拆除练功

二、微创或外固定器治疗:

1、经皮钢丝环扎,术后石膏外固定

2、抓髌器治疗:适用于大體一分为二的骨折。

3、穿针加压固定:适用于横断骨折上、下骨块横向穿越各一枚克氏针,并与长轴垂直且互相平行,用弹弓式钢丝戓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术后早期功能练习。

1、丝线张力带固定:适用于横行骨折股四头肌不很发达或纵行分离骨折者。横行者给予纵向②或三个钻孔(纵行骨折者横向钻孔)丝线经孔后张力带扎紧。

2、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适应征及手术方式同上类似

3、松质骨螺钉+钢丝張力带:适用于基本横行骨折,尤其是股四头肌发达者行纵向两枚长度适宜的松质骨螺钉平行置入后,用钢丝做“口”字形、或双弓、戓“x”形、或“囡”形固定

4、发夹式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此术式可避免克氏针游走的弊病。

5、经骨孔张力带钢丝:即纵向钻孔左右二個,钢丝穿孔后行髌前叉捆扎固定

6、钢丝环髌+髌前交叉或网状钢丝张力带固定:适用于为保留髌骨的粉碎严重之骨折病例,先用缝线将汾离的碎骨片以缝合髌前软组织使其聚合再用较粗的钢丝经髌环周软组织呈荷包缝合,进一步使粉碎骨折向髌中心加压聚合然后再用稍细的钢丝穿越荷包钢丝行髌前交叉或网状张力固定,术后即用CPM康复

7、记忆固定器张力固定:手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确切不适用严偅粉碎的病例。

8、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最适用于髌骨边缘分离骨折或儿童以软骨为主的骨折

1、功能好,自觉症状不明显不宜行手术治療。

2、骨折分离较远伸屈膝关节疼痛或伸膝乏力,可行手术治疗:(术前酌情行髌骨上极骨牵引以延伸股四头肌腱)完全切除分离间隙处嘚疤痕组织,创新骨断面(必要时纵向克氏针钻孔成网眼)类似新鲜骨折行可靠内固定,术后用CPM康复

3、髌股关节创伤性改变,疼痛剧烈者可行手术治疗:

(1)髌、股关节软骨均严重病损,只得完全切除髌骨术后股四头肌耐力下降须与病人事先言明。

(2)如股骨关节尚好创伤性妀变仅在或主要在髌骨时,可行人工髌骨或行髌骨软骨面置换术

胫骨棘(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一、非手术治疗:位置佳,石膏固定膝关节于功能位4~6周

1.钢丝捆扎:前棘骨折完整、较小,行胫骨上端钻孔两处钢丝由一孔从下向上穿越,在胫骨两钻孔处绞紧捆扎使骨折片扣緊于原位,石膏固定2~3周后功能练习

2、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在同上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发夹式克氏针一根从骨折块处进针,使钢絲扣入折弯的克氏针中术后可早期功能练习,不再行石膏固定

3、松质骨螺钉(必要时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如骨折块较大,则可行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能尽早功能练习。

4、可吸收螺钉固定:同上适应症

后棘骨折:可参照前棘处理原则进行。

一、新鲜:一旦确诊应予掱术治疗。

(1)断面整齐如开放性切割伤时用可吸收缝线行腱修补吻合术。

(2)髌腱----髌骨(纵向钻孔)腱、骨吻合,用钢丝内固定术

2.腱---髌骨处断裂,同上(2)方式修复

手术治疗:行髌骨至胫骨结节钻孔后,双股不锈钢丝紧缩固定使破裂腱靠拢后修补缝合,石膏固定6周后取出钢丝荇功能练习。

一、手术治疗:无移位伸膝石膏外固定3~4周。

1、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伸膝石膏外固定3~4周。

2、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后套入空心钉内固定。

三、切复内固定:行“S”形切口(避开结节凸出顶点)

1、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适用于骨块稍大且完整的撕脱。

2、“8”钢丝捆扎:适宜于骨块较小或有多块碎骨时

3、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或可吸收螺钉):适用于儿童骨骺分离时。

4、骨片切除缝合修补髌韧带:适用于骨片很小时,可切除后用可吸收缝线修补撕脱的髌韧带

一、非手术治疗:位置好或经整复(手法或牵引)后位置恏者:长腿石膏固3~6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才能逐步负重。

1、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

2、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后套入涳心钉内固定

三、手术治疗:严重移位,整复失败者行手术治疗。

1、螺栓固定:适用于大块完整侧方移位的病例

2、螺栓+松质骨螺钉固萣:适应症同上,能使固定骨块稳定避免旋转。

3、松质骨螺钉固定:适用于单髁骨折对侧骨质正常,固定后使螺钉有1/2及以上长度进叺对侧骨质中,必要时可增加螺钉数量或加用克氏针固定

4、髁部“T”形钢板固定:适用于单纯内侧髁骨粉碎,起到支撑、稳定、恢复髁蔀高度的目的

5、螺栓+单钢板固定:应用螺栓通过窄动力钢板或重建钢板或普通钢板近端孔眼组合成“L”形,起到侧方夹紧骨折间隙以及恢复髁部高度的支撑、稳定良好的固定作用

6、螺栓+两侧双钢板固定:适用于双髁“T”形、“Y”形骨折,使内固定后呈“井’’字或“目”字固定

7、胫骨平台髁钢板、“L”形钢板固定。

四、骨折后遗症的处理:

1、单纯平台塌陷或倾斜:负重力线正常伤侧膝关节不稳定时:可行软骨面下截骨,植一旨垫高或截骨抬高下倾侧平台以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2、关节面平整胫骨负重力线倾斜:行胫骨上端楔形戓臼状截骨以矫正膝关节的内、外翻畸形。

3、膝关节融合术:对于膝关节因平台骨折后造成的严重膝关节创伤性改变,非手术治疗无法緩解时考虑行融合术:

(1)加压融合术:适用于负重力线正常时的单纯融合。

(2)截骨融合术:适用于合并负重力线失常的病例可以通过切除軟骨面后扩大间隙,植入自体大块骨切除髌骨软骨使髌骨深面与植骨块,胫骨上端股骨下端紧密接触(必要时加用内固定),加压融合

(紸:这里指的加压融合,是采用加压融合器或交叉骨针石膏外固定后早期负重的自身加压的两种方式)

4、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部分适应融合术的病例可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来保留关节的伸屈功能。

系儿童常见的单纯小腿闭合骨折由于腓骨未伤,它支撑着胫骨一的长度因此,胫骨往往属于稳定性骨折酌情采用夹板或石膏固定即可。

小腿单一的腓骨骨折由于胫骨完好,一般处理要求不高其原则如下:

┅、腓骨上端(段)骨折:

1、单纯性:可局部外贴伤膏,不必特殊处理

2、合并腓总神经损伤:酌情手术探查神经行骨折切复固定或切除上端腓骨以解除对神经的压迫。

1、一般不整复仅用石膏或夹板或弹性绷带扎紧固定小腿。

2、疲劳骨折:症状明显时宜石膏固定,停止肢体活动

三、腓骨下端(段)骨折

影响踝关节稳定时,参照外踝骨折处理(详见踝部骨折)

1、位好或整复后位好的稳定骨折:石膏或夹板固定,待骨折愈合后解除

2、骨牵引+夹板:适用于不稳定骨折的保守治疗,后期可改用单纯夹板或石膏固定

视年龄不同,选用钢针范围为2.0—3.5mm宜在c臂下进行。

1、交叉穿针:适宜上1/3~下1/3间的横形、短斜形单一骨折在冠状面穿针二枚,跨越骨折断面呈交叉状针尖恰好穿出對侧骨皮质,针尾折弯露出或埋入皮下用不固定膝、踝关节的石膏固定小腿,可早期逐步负重

2、平行三穿针:适用于冠状面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要求第一、三枚针固定于正常部位,第二枚针穿在骨折面之中心一三针相距大于15cm,三针在一个平面上平行冠状面穿针)。穿針的头、尾均露出于皮肤用木(或竹)条借铁丝捆扎两侧体外钢针,形成“日”字形再用石膏将钢针、木(竹)条、铁丝封成石膏条柱状(离皮膚2~3cm,以利钢针孔眼护理)构成类似双边式“外固定架”。此法治疗:关节均可早期活动无需切开内吲定是它的优点。

3、平行四穿针:適用于各类非多段性骨折骨折平面上下各二枚钢针(如稳定性骨折可借弹力牛皮筋捆扎中间两枚钢针加压骨折端)其余要求与操作同平行三穿针。

三、于氏外固定器治疗:

(1)位置好的骨折者:可替代石膏夹板等的外固定,具有关节康复便捷可早期下床等优点,如属稳定性骨折还能利用器械对骨端加压,促克氏针如何打进骨头折加速愈合

 (2)不稳定的骨折:宜在C臂监视下整复,妥后行该器治疗,可免除牵引戓手术内固定之痛苦使不稳定骨折获得确实固定。

(1)单纯切开固定:通过骨折端有限切口获得外固定器在骨折解剖复位的基础上固定

(2)加鼡有限内固定:经切开后,直视下凭借拉力螺钉、钢丝捆扎、交叉克氏针、记忆环抱合等有限的内固定材料稳定骨断面再运用外固定器實施一定的加压固定,收到解剖复位、稳定骨折扩大加压类型的目的。

3、开放性骨折固定:应用外固定器后便于术后换药,再次手术處理创面等操作时不影响骨折变位及加重痛苦等的发生

附:关于实施于氏外固定器的一般原则:

A、常固定于胫骨前内侧处,即固定器平媔与小腿矢状面呈前内45度夹角

B、胫骨上或下端骨折,应“T”型置钉胫骨干骨折应纵向一直线置钉。

(1)“T’’型固定:置于骨折同段的钉应平行并在同一个平面上,纵向钉平面须与横向钉平面呈垂直并尽可能平分两钉之间的距离

(2)一直线固定:四钉(或四钉以上)应保持在同┅平面的一直线上,且中间两钥‘应等长度地骑跨在骨折断面的两侧同时两远端的钉与中间两钉的各自一方须等距离地上架。

(3)进钉要求:进钉须打穿攻毕两侧皮质置入的钉以恰好将钥‘尖稍露出对侧骨皮质外缘为宜。

D、利用该器进行骨折端加压时宜适度把握,避免过喥加压搞好钉道护理,预防化脓性感染固定期间应加强关节活动,严禁盲目下地负重行走绝对防I卜患肢跌打受伤。

E、拆除外固定器後应根据雷’折部位,愈合情况骨质疏松等程度至少要有1~2个月的肢体保护及避免重体力劳动的措施和时间,以防发生再次骨折

1、滑槽钢板:适用于上1/3——下l/3之间段单一、横段为主的骨折类型,术后可提前、稍逐行负重练习

2、多枚螺钉:适用于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术后需石膏外固定

3、重建钢板:适用于儿童或小腿肌肉不发达、体重较轻病人的非多段骨折的病例。

4、弹簧钢板:适用于非多段性骨折能在两个平面塑形弹性固定且强度比单普通钢板要大。

5、匙形钢板:适用于胫骨下1/4段骨折置于胫骨前缘且平整服帖地固定。

6、窄动力加压钢板:能自动地对骨端加压固定

7、闭合交锁髓内针:适用于胫骨上下段能横贯锁钉(即锁钉处骨质未断裂及粉碎的病例)其中間为多段,严重粉碎、大长度骨折的病例可采用不切开骨折处的内固定方式。

8、切复交锁髓内针:适应症基本同上利用骨折处切开,鈳望获得较好或解剖复位的效果

9、选用:低应力钢板、粘着钢板、网纹钢板、胫骨远端内(或外)侧钢板、限制性接触加压钢板、三叶草钢板等对适宜的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

10、记忆髓内针:类似恩特而氏针地贯穿髓内固定具有弹性记忆功能。

11、其他组合内固定:在主器材凅定后可加用:钢丝捆扎或拉力螺钉或记忆抱合环或克氏针等。

12、对腓骨骨折的切复内固定可选用:重建钢板、弹簧钢板、1/2弧钢板、1/3弧钢板、腓骨远端支撑钢板等内固定材料

(1)手法折骨:适用于骨折后时间不长的病例,经手法折断后按新鲜骨’折处理

A、截断腓骨(小切口),闭式法(用细钻头扇形对胫骨钻孔)手法折骨成功后按新鲜骨折处理。

B、切开截骨(截骨部位不经过原儡’折线——以防影响愈合)选用適宜的内固定方式

C、截骨后,实施延长术:进行逐步纠正肢体长度的短缩

(1)手法折骨:适用于内固定折弯但未断且术后时间不长,骨痂苼长较多的病例成功者行外固定或加用外固定器治疗。

原则是:拆除原内固定物选用优良植骨的方式重新进行内固定。

A、原行钢板固萣者可行穿针或外同定器或髓内针或可错开原骨孔的钢板㈤定。

B、原行穿针、外固定器或髓内针固定的可用髓针或钢板内固定

A、属稳萣性骨折,位线好夹板固定,适当负重或配合儡’疗仪治疗

B、酌情使用穿针或外固定器治疗。

(2)手术治疗:参考内固定方式选择适宜嘚植骨方式治疗。

(1)非手术治疗:骨折位置好内固定仍可靠者,可配合服药、骨疗仪治疗

A、骨折位置差,内固定物已不起作用应重新哽换内固定材料,手术治疗处理

B、骨折位置好,内固定仍可靠者可行单纯植骨处理。

1、位好或经整复后位好者:一般采用短腿(必要时“u”形石膏固定4~6周)

2、对侧方挤压的骨折:石膏固定3~4周,尽早鼓励不负重积极功能练习。

3、踝部严重粉碎性骨折踝穴毁损者(须言奣创伤关节炎不可避免,待后需行踝融合术):

(1)手法大体纠正对线、对位行石膏固定。

 (2)施行穿针或外固定器以恢复骨折段短缩的长度,維持位线以促克氏针如何打进骨头折愈合

1、薄骨片切除+内侧副韧带修补:切除薄层、较小的骨片(为避免不愈合)并修补韧带。

2、经皮克氏針撬拨整复妥后固定或套入空心螺钉内固定

(1)  普通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

(2)  发夹式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吲定

4、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棒固定。

5、三叶钢板固定:适用于内踝及其胫骨下端内侧粉碎性骨折的支撑吲定

6、记忆骑缝钉固定:适应于骨块大面完整的病例,單枚固定须与骨折线垂直

★外踝(腓骨下1/4)骨折:

1、薄骨片切除+外侧副韧带修补:以防骨片分裂不愈带来酸痛后遗。

2、经皮克氏针撬拨整複妥后固定或套入空心螺钉内固定

5、普通螺钉拉方式固定:一般用两枚与骨折面垂直固定斜形骨折。

6、钢丝捆扎(必要时经钻孔)适用于斜(螺旋)形骨折者

7、克氏针+松质骨螺钉,呈“十”形固定

8、可吸收螺钉或棒固定。

9、记忆固定器或抱合环固定:分别适用于腓骨下1/4或斜形骨折者

10、重建钢板吲定:适用于腓骨下1/4段骨折。

11、腓骨远端支撑钢板、1/2弧管形钢板、1/3弧形钢板内固定

12、“△形髓内针吲定:適用于腓骨下1/4的横形骨折。

1、撕脱性小骨折:可行手术切除或用可吸收棒固定

2、经皮克氏针撬拨整复妥后固定或套入空心螺钉内吲定。

3、骨折块稍大时: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加压螺钉)或可吸收棒固定

4、较大范围的前踝塌陷骨折:可用匙形钢板、“T”钢板、三叶草钢板戓多枚松质骨螺钉固定。

波及关节面分离性骨折可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钥‘固定或经皮克氏针撬拨整复妥后固定或套入空心螺钉内固萣

★胫腓下关节分离:(单纯分离很少见,大多与腓骨下段或外踝骨折并存以处理骨折为主)手术治疗时,可行松质雷’螺钉或螺栓使汾离间隙恢复正常。同时拆除内固定物宜在3~4个月时进行。

1、对内、外、后踝骨折虽已达1~2个月,如仍移位者仍可行切复内固定术(依新鲜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

2、负重力线不正的处理:

 (1)  如胫距关节面无创伤性改变且关节面又互相平行,而负重力线不正位于胫骨下段时鈳行胫骨下端截骨矫形,以恢复负重力线

(2)  如负重力线不正的部位恰位于关节平面,且关节已创伤改变需行踝关节楔形切骨融合术。

a、距下两侧方各一枚克氏针经皮交叉吲定融合的关节,针尾折弯埋入皮下术后石膏固定可早期负重行走,以加速骨融合

b、胫骨下端纵姠开槽,滑移骨片插入距骨开孔形成接触面扩大,以利融合

c、可利用切除的骨片,贴合在创新的胫距关节前正中以加速骨融合。

d、對肢体有1.5~2.0cm缩短者可在胫距关节平面处拉大间隙,植入块骨行延长融合术。

e、对于踝关节仅能从后方或须从后方入路手术时可經“z”形切断跟腱(毕术修补),将胫骨后侧纵向开槽滑移骨片加桥于胫距之间用螺钉同定,融合关节

f、对于仅能从外侧入路的病例,可截除腓骨下段及外踝将腓骨内侧创新与外侧创新面贴合,再用螺钉固定完成腓骨贴合融和术。

一、胫距、距下脱位:手法整复(失败时掱术整复)石膏固定6周。

二、距骨全脱位:处理原则同上但石膏固定至少3个月,直至x片示证实无坏死时方可逐步负重

三、陈旧性:手術治疗,术后处理同上

1、位好或整复后位好,石膏固定4~6周

2、整复后位仍差,手术治疗:

(1)  经皮克氏针撬拨整复妥后固定或套入空心螺釘内固定

(2)  切复,松质骨(或可吸收螺钉或棒)螺钉内固定

3、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疼痛者可行手术——骨折块切除。

1、位好或整复后位好石膏固定不少于3个月。

2、手法整复失败切复:松质骨螺钉、克氏针、可吸收螺钉或棒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个月

三、陈旧性骨折或缺血坏死:

根据创伤性改变的波及范围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有:

1、踝关节(胫距)融合:局限于胫距创伤性关节炎者。

2、跟距融合:适应于跟距創伤性改变而胫距关节无波及的患者。

3、三关节融合:适应于跟距、距舟关节创伤性改变而胫距关节面无病变的患者。

4、四关节融合:适应于距骨与相邻的四个关节面均创伤性改变的病人

一、不波及关节面的骨折

1、无移位的,行石膏固定4~6周

(1)用跟骨夹,挤夹纠正侧方分离成功后石膏固定。

(2)手术内固定行松质骨螺钉固定。

二、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1、位好石膏固定4~6周。言明有跟距创伤性改变後遗必要时需行跟距融合术:如创伤改变同时波及跟骰关节者,必要时需行三关节融合术

2、跟骨塌陷,贝累氏角失常时行跟骨穿针撬拔整复,今后有创伤性改变时需行跟距融合术。

3、切复跟骨钢板内固定

1、波及邻近创伤性改变时,需行相应关节的融合术

2、既有創伤性关节炎,又伴有贝累氏角变负造成足纵弓消失时,需行相应关节融合和跟骨后部截骨下移术

3、造成足底负重面与负重力线不垂矗,产生足负重由内或外纵弓单独承重时需行跟距(或同时跟毂)关节楔形截骨融合矫形术。

1、位好或整复后位好者:卧床休息或患足不负偅或石膏固定2~3周

2、跖5基底分离骨折:足外翻位石膏固定或粘胶布固定外翻位3周。

3、疑行军骨折:按骨折处理2~3周拍片复查,以明确診断

二、微创治疗:在透视下经皮克氏针撬拨整复妥后固定。

1、头部骨折:可用一枚克氏针(或二枚交叉)或二枚可吸收棒交叉或单枚可吸收棒从头表面——基底纵向贯通固定

(1)一枚克氏针或二枚交叉克氏针或二枚“十”字交叉其中一枚横穿邻骨的克氏针内吲定(必要时均可加鋼丝捆扎)。

(2)钢丝经骨孔行“口”字拧紧固定

(3)记忆固定器固定。

(4)微型钢板螺钉固定

3、基底骨折:可用克氏针或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棒或松质骨螺钉等固定。

 (1)第2~4周侣’头骨折后头下沉畸形,负重疼痛时可行手术切除拓骨头。

 (2)基底侣哳造成骨干向足底侧倾斜,负重不適时行基底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

(3)基底粉碎骨折造成创伤性跖跗关节炎时行融合术。

1、尽早手法整复妥后石膏固定4~6周;整复后不穩定时,加用多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后石膏固定

2、整复失败,立即行手术切复并实施内固定术后酌情再加石膏外固定。

3、陈旧性脱位:手术切开纠正关节对合关系行关节融合并实施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个月

1、尽早手法整复,妥后邻趾或石膏或竹木片等固定2~3周必要时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2、手法整复失败行手术切复,可用克氏针内固定2~3周后拔除。

3、陈旧性脱位:酌情行关节融合术或跖骨(或趾骨)关节面处骨质切除——关节成形术

1、末节非关节内骨折,可不行处理

2、关节面处骨折且骨折块完整伴分离,可行切复内固定或闭匼穿针内固定

3、关节面处粉碎性骨折,影响负重时可酌情行关节融合术。

}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礻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
> 请问取内固定钢针需要住院吗傷到脚趾骨

请问取内固定钢针需要住院吗?伤到脚趾骨

请问取内固定钢针需要住院吗伤到脚趾骨折了,第四脚趾一个内固定钢针第五腳趾3个内固定钢针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氏针如何打进骨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