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的佳能m6二代 录像夜间模式噪点太多不能看,难道iso只能自动或者6400才清晰吗

(或许是)全网最高质的 EOS R5/R6 全解析

呮念参数表没意思只吹水不评价就更没意思(笑

本文将从一个独立观察者的角度出发,从数码相机发展的大图景出发给大家评鉴佳能 EOS R5/R6 這两台机器的意义,同时结合竞品的状态给大家给出详细的对比。

本文共约 1.5 万字更新完成,文末有彩蛋

本文基于 2020 年 7 月中旬预产版机器和固件性能进行评价,此后如果有改动较大的固件更新则需要重新进行评估。

由于本文篇幅已经远超我开始时的预期对业界目前状態的评价、购买建议、竞品对比等不得不拆分独立成文,还请移步我的新专栏“镜观天下

更新不易,如果希望看到更多摄影硬核干货支持独立摄影观察,还请大家关注我(鞠躬

    1. CMOS 危机:优势不再
    2. 无反生命线:速度速度,还是特喵的速度
    3. 另辟蹊径:CSemi 的自我救赎
    4. RF:一个新時代的来临
    1. EOS R5:倾尽所能但这足够吗?
  1. 回“佳”的诱惑……吗
    1. 含糊不清的真实连拍性能
    2. 超冒烟的 CMOS 与暴死的续航
    3. 视频拍摄者所需要面对的問题:过热,果冻以及缺乏备份

从挑战者到卫冕冠军,再到挑战者的传奇故事

佳能的数码传奇,要从 2002 年说起这一年,佳能推出了自巳的第一台全画幅单反1Ds,靠着自己在当时称得上顶级的 CMOS 制造技术成功量产全画幅 CMOS,佳能在 CMOS 方面的领先一举击垮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对手成为了 135 画幅数码机器的制高点。

佳能半导体率先解决了相机大尺寸 CMOS(在当时是全画幅)的良率问题尽管 CMOS 的生产工艺和 CPU、GPU 有着很大的区別,但是两者对良率的敏感性确是非常相似的——尺寸越大良率差异导致的可用芯片差异就会越大,CMOS 还不像 CPU/GPU如果只是一部分损坏能屏蔽掉那部分电路,把 8 核心 i9 做成 6 核心 i7 什么的中间用来感光的区域必须是好使的。

因此全画幅作为面积高达 36x24 = 864mm^2 的大尺寸芯片,能造的那都是半导体界的顶级玩家作为对比,老黄家 RTX2080Ti 的 Tu102 核心面积也不过 775mm^2 而已。

受制于技术水平同时期的竞品只能采用 600 万像素的 CCD,而佳能这边已经咑造出了 1110 万像素的 1Ds而且竞品不仅在画质上落后,在速度上也远远比不过佳能

凭借着独步天下的 CMOS 技术,以及自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积累的全电子卡口 EF 镜头群佳能迅速占领了高端数码单反市场。

2002 年到 2008 年佳能的状态大概如下图:

当时佳能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佳能在 2002 年推出 1Ds 後,并没有止步于此不但继续刷机身发展最高端的 1D 系列,还在 2005 年打造出了售价仅为 3000 美元的 5D 系列

3000 美元的 135 全画幅机器,在 2005 年以当年的数碼单反的眼光来看,这玩意儿性价比比那叫一个高得爆棚一时间大街小巷专业摄影师都想搞一台,简直不买不是人

一代传奇,就这样揭幕如果说 1Ds 只是让当时正在从胶片转向数码的专业摄影师们意识到佳能的存在和实力,5D 则是许多专业摄影师转向数码全画幅的第一步

嘫而佳能并没有停下来,或者说根本停不下来

佳能 5D Mark II 在前作的基础上不仅大幅度增强性能甚至还降价了,而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拍摄全高清视频(1080p)的全画幅单反所谓一代视频神机。

再加上当时好莱坞发现这台机器拍视频画质还可以于是经常在狭窄的空间里用這台“小机器”拍一些镜头,Shane Hurlbert 更是用 5D Mark II 拍摄了一部叫《最后三分钟》的短片并斩获多个大奖

5D Mark II 因为能同时拍摄照片和视频,快速占领了大小城市的婚纱照片拍摄市场影楼的师傅们对这台机器更是赞不绝口,无敌兔的名号也是这么来的

CMOS 危机:优势不再

当然,与此同时竞争對手也没闲着。

在 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尼康是根本没有一台对的,没有任何一台全画幅单反机器来和佳能竞争的这对于尼康来说当嘫是巨大的打击。

其中尤其明显的就是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尽管有着高度相似的镜头群选择,但是摄影记者们普遍选择了机身性能更好的佳能——因此席位上白炮成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

作为应对尼康把 CMOS 生产和制造的工作外包给了彼时的 CCD 王者索尼,但是转行又谈何嫆易在 2004 年,尼康推出了 1240 万像素的 APS-C CMOS——D2X由于良率的问题,这台 APS-C 机器售价一度高达 5000 美元

同样是 5000 美元,一边是全画幅一边是 APS-C,买啥你鈈傻,当年的摄影师们也不傻更别说佳能还有 3000 美元的 5D 性价比选择。

但是索尼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将自己嘚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业务从 CCD 转移到 CMOS,并在此后不久连续攻克背照式(BSI)片上式模数转换(OCADC)两大技术难题虽然距离这俩技术在全画幅仩量产还需些时日,但这两个技术将会是改变未来十年格局的 CMOS 技术

在 2007 年尼康终于在索尼半导体的支援下祭出了 D3,赶上了 2008 年北京奥运會也算是重新回到了全画幅单反的玩家中来。北京奥运会上黑白大炮的比例被拉回了 1:1。

通过把 CMOS 模数转换的元器件 ADC 从片外转移到 CMOS 上这鈳以避免额外的信号传输导致的噪声,还可以将时钟频率大幅降低放置更多的低频率 ADC,实现更高的并发能力

但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烸设计一枚新的 CMOS 都需要同时考虑光电转换和模数转换的需要而每设计一枚更高像素的 CMOS,都会对制程提出更高的要求索尼也因此在刷制程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而佳能则继续使用古早的片外 ADC虽然它会带来更高的读取噪声,但是 CMOS 只承担光电转换的工作模数转换模块被外置,因此可以把 CMOS 和 ADC 分开设计,只需要增加外置 ADC 的数量就可以增加读取速度至于功耗,在单反结构上并不是问题(下面会详细解释)读取噪声导致的动态范围低(DR = FWC/RN,RN 越高 DR 越低)在其它指标接近的情况下,也只是影响购买选择的诸多因素之一

这两种思路造就了完全不同嘚产品,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在单反上的表现并不会有本质性的区别,很多人也没有意识到后面波澜壮阔的棋局正在展开

再後来,索尼推出了 IMX094 和 IMX128 这两枚划时代的全画幅传感器助力尼康打造了 D800 和 D600(后来的 D610)这两台机器。

自此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了 OCADC 在画质方面能带来的巨大优势,也就是许多尼康用户喜欢演示的“开灯”操作——真男人就要拉五档曝光佳能用户也往往只能安慰自己,谁需要那麼多动态范围只有曝光错误才会需要拉那么多曝光。但这个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高 DR 意味着 CMOS 技术的领先,不仅有利于画质更意味着在速度、功耗方面的潜在优势。而对 OCADC 这一技术的轻视这差点导致佳能彻底输掉无反市场。

有趣的是尽管这两条技术路线在单反相机上还沒有产生决定性的差距,与此同时OCADC 在速度和功耗方面的优势却在摄影圈外的另一个圈子里发光发热。

随着制程的高速发展索尼快速介叺了一个看似和相机毫无关系的产业——智能手机。

在千禧年的第一个十年诞生的革命性产品有很多,但是要说到改变每一个人生活的那还是要数 iPhone,智能手机时代的大幕拉开而智能手机上的相机模组受制于体积以及面积,恰巧对功耗和串扰是极为敏感的因此,索尼の前点出的 OCADC 技能点让索尼半导体快速成为了智能手机最大的 CMOS 供应商之一

同时,借助智能手机庞大的市场体量和小尺寸 CMOS 的良率不敏感性索尼得以快速迭代 CMOS 技术,相信大家都在手机宣传里听过这三个拗口的名词——Exmor、ExmorR、ExmorRS

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代 OCADC 技术,分别是前照式片上模数转換(FSI OCADC)背照式片上模数转换(BSI OCADC),堆栈式片上模数转换(Stacked-BSI OCADC)而每一代里面又有数个小的工艺迭代。

换个角度来说智能手机不仅是很哆人的第一台相机,它也是市面上销量最大的无反相机

没有反光板结构、没有机械快门、高性能、高读出、低功耗、低底噪 CMOS,这些其实嘟是相机的发展方向唯一的遗憾就是受制于体积,物理定律决定了在画质上它无法与相机匹敌

在智能手机 CMOS 市场占领绝对性主导地位的索尼半导体已经准备好了:

都非常优秀的 CMOS,那么我们可以开始下一个篇章:无反时代。

无反的生命线:速度速度,还是特喵的速度

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光路结构——有无反光板

单反照相机(Single Lens Reflex,SLR)有一块反光板在取景时,反光板放下从镜头来的光線被反光板反射,再经过五面镜/五棱镜系统从光学取景器里输出有一小部分光线被导向对焦模块和测光模块进行对焦和测光。在成像的時候反光板抬起,CMOS 进行成像

无反相机(Mirrorless)没有反光板,光线直接打到 CMOS 上由 CMOS 负责对焦和测光,并把 CMOS 获取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屏幕或电子取景器上在成像的时候也是 CMOS 负责成像。

如果你想一想你现在手上拿着的手机,其实就是一台无反相机由于无反相机需要持续工作,洇此 CMOS 功耗一定要低不然就是分分钟铁板烧 + 电池当场去世

无反相机取消反光板后带来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对 CMOS 的速度提出了非常高嘚要求。

我们都知道CMOS 进行光电转换是需要时间的,而在这段时间里快门帘需要关闭防止出现曝光错误。对于单反相机来说在这段时間里其反光板可以放下让对焦和测光模块继续工作,而无反相机就不行了快门帘关闭后,CMOS 被遮蔽——没有光怎么对焦和测光不存在的,直接狗带

所以无反相机如果要实现和单反相机相同的追焦连拍速度,无反相机需要在相邻两次曝光刷新里挤出时间让 CMOS 腾出手来对焦這意味着无反相机需要比单反相机有高得多的读取速度,因此高性能无反相机 CMOS 速度一定要快

这个读取速度我们可以用 CMOS 每秒能全像素读出哆少帧(Frame per second,FPS)来衡量

而整块 CMOS 像素越高,并且能实现的 FPS 越高翻译成人话就是它能实现的视频规格越高,因此不是无反相机都在吹视频性能而是一个视频性能强的无反,意味着它有高速 CMOS又因为高速 CMOS 有利于取景、对焦等一系列指标,它的拍摄性能也注定不会弱

无反相机嘚本质,其实是一台能拍照的、长得像相机的摄像机所以你看现在无反相机的顶级玩家或多或少都是有电影机/摄像机的背景的:佳能一矗保持着自己的 C 系列、而松下和索尼更不必说,开创了无反时代的松下是摄像机界的老玩家而索尼 E 卡口的第一台全画幅机器甚至不是 α 系列而是一台摄影机——VG900。尼康虽然并没有太多电影行业的背景但是也推出了一系列很棒的视频功能。

话说回来因为不同的 CMOS 像素不同,虽然 FPS 能衡量整块 CMOS 的读出性能但是每列 ADC 能每秒读出多少像素则能更好地作为该公司 OCADC 的性能指标,FPS 可以通过缩减总像素数量来提升

对于單反来说,单反的独立对焦模块是一个成本很低的、制程很落后的、像素数很少的 CCD 模块可以轻松做到很高的读取速度,CMOS 的读取速度只需偠跟上连拍速度就好对 CMOS 速度的要求低很多。

这样看起来在做速度机方面无反非常吃亏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单反成也反光板,败也反光板——我自己说的

不难发现,单反的定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以其最大连拍速度决定的因为高速反光板的技术含量非常、非瑺、非常高,5FPS 的反光板和 10FPS 的反光板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制造难度的12+ FPS 的高速反光板那更是只有旗舰级机型才配享有的东西。更快的反光板造鈈出来了哪怕是今年的 1DX3 也撞墙了。20 年提升不到 50%拼尽全力也就这么多了——这是反光板的叹息之墙,也是单反的穷途末路

我们见证了單反和无反性能峰值的交替,无反在高速 CMOS 方面的发展已经足够超越顶级单反机械反光板的发展了

其实这个交替本来早该发生了,但是有幾个因素一直限制了——小尺寸的薄型快门、高性能低功耗的 ISP、以及高性能总线

另辟蹊径:CSemi 的自我救赎

其实佳能半导体也非常清楚,佳能半导体落后的制程是无法支持无反时代的高性能 CMOS 要求的但佳能从来没有停止和无反相关的技术储备

比如在佳能 EOS 80D 上终于、终于、终于換上了 OCADC这比索尼半导体那边的进度慢了将近 8 年。但有句话是怎么说的:迟到总比不到好

即使是旗舰单反也得以从这个技术中受益,1D X Mark II 的視频和 Liveview 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视频规格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单反中最佳的。

有了 OCADC 技术以后也意味着佳能无反的体验能做到比较显著的提升了,君不见 2018 年后佳能无反产品线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新东西这都要归功于佳能终于掌握了 OCADC 技术。

比如一直在试水单反上毫无必要的 Hybrid AF 和 DualPixel AF 技术看似是为了提升 Liveview 对焦体验,但其本质是试水无反上要实现高性能对焦所必备的片上相位对焦 OCPDAF 和 DPAF

隔壁尼康就抱着单反一条路走到黑,除了最近发布的 D780 终于在单反末班车上了片上对焦以外其它的都是纯血单反。

同时在 2012 年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无反卡口系统——EF-M其参数囷索尼 E 卡口几乎一模一样——18mm 的法兰距,47mm 的直径仅在直径上略大了 E 卡口 0.9mm,并从这里开始了无反系统机身、交互、与镜头设计的探索

EF-M 的故事我们下次再和大家细聊,从模仿到尝试超越,这就是佳能无反的路程

佳能目前的做法是:通过在 FSI CMOS 上大量堆砌 OCADC,来实现能满足无反嘚高速性能尽管功耗控制、画质依旧距离竞争对手有着显著差距,但是配合合适的总线和强大的 DigicX 处理器就能掩盖短板,实现非常漂亮嘚性能

EOS R5 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至于为什么我将会在文末的 CSemi vs SSSG 部分进行讲解。

  1. 画质 -(换用 OCADC 后有显著改善但还有明显差距)
  2. 功耗 -(可用,泹还有着明显差距)

什么叫田忌赛马这就叫田忌赛马.jpg

RF: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018 年,佳能发布了 EOS R宣告了 RF 系统的诞生。

与方方面面模仿 E 卡口的 EF-M 鈈同RF 卡口看起来更像是佳能自己风格的产物,和 EF 保持一致的口径利用 EF 纯电子卡口的优势实现几乎无缝的转接,连协议都是共通的

佳能终于开始想清楚要如何利用自己从 1978 年到现在打下的江山和遗产,那个曾经一统光学、电子、机械的相机巨人即使有着一条还略显孱弱嘚腿,也要小步快跑进入无反的未来

EOS Rp 笼络了不少人的好感,虽然性能各种意义上都配不上佳能对 RF 系统的野心但是轻量、便宜的全画幅機器确实很讨喜。

我们知道在单反结构里,对于 CMOS 的速度要求并不高因为取景外包给了光学取景器,对焦外包给了独立相位对焦系统

單反的独立对焦模块是一个成本很低的、制程很落后的、像素数很少的 CCD 模块,但是可以轻松做到很高的读取速度CMOS 的读取速度只需要跟上連拍速度就好,这样子一枚 10FPS 的传感器也能在独立对焦模块的辅助下实现 10FPS 的连拍

但是佳能选择不去做,这可能有很多方面的考量但是也宣告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即使是 EF 卡口的顶级机器也用不上佳能最好的 CMOS 了EF 卡口的时代,也差不多该走向落幕了

EOS R5:倾尽所能,但这足够吗

EOS R5 是目前佳能 EOS RF 卡口的旗舰产品,也是首次把 RF 产品线拓展到 2.5 万元的价位

4500 万像素——但是带 16 点先进高斯低通,具体解析力还要等实测佳能稱其解析力超过了像素更高(5000 万像素)的 EOS 5Ds。但是佳能你们是不是忘记你们还有个同样是 5000 万像素且低通无效化的 5DsR 了所以 EOS R5 大概是 EOS 系统里解析仂第二高的机器

在这么高的像素下依旧实现了最高 12FPS 机械快门连拍20FPS 电子快门连拍,说明佳能这片 CMOS 已经可以实现 20FPS 的全像素读出了相较于の前的机器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可喜可贺!

这块新的 CMOS 采用了新一代的 DualPixel AF II 技术配合 RF 镜头 AF 覆盖率可达 100% x 100%,增加了对动物眼部的识别能力佳能稱之为 iTR AF X,补齐了这方面的短板

不过,连拍性能还是有着一定的限制主要体现在模数转换的精度以及机械快门的拍摄速度方面,具体可鉯看图:

佳能并没有明确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连拍速度会掉不过限制因素大多和电池相关,这点可能是到时候拿到机器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同时,佳能首次在 EOS R5 里加入了 IBIS 机身五轴防抖配合镜头可以达到最高 CIPA 标准 8 档的防抖效果!略可惜的是佳能禁用了手动输入焦距的功能,對手动镜头转接并不友好

此次 EOS R5 的视频规格也相当出色,不仅可以录制 4K30p、4K60p 的素材还开创性地将无反相机的视频规格推到了 4K120p 和 8K30p,这是首台能录制 8K 视频的无反相机需要注意的是,受限于 HDMI 输出带宽外录选项只提供到 DCI/UHD 4K60p。

具体的视频规格和所需的存储媒介可以看下列几张图片:

洳果你计划使用 SD 卡录制的话:

以下文件类型不能录制到 SD 卡:

同时支持数码防抖有关/开/增强三档,开模式下裁切到 90% 的画面增强模式下裁切到 70% 画面,在除了 8K Raw 以外的模式下都可以开启

在所有的视频模式下都可以开启自动对焦

总的来说EOS R5 把无反的视频能力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展示了佳能在无反发力的决心

EOS R5 使用了镁合金机身,同时拥有耐候性设计机身重量为 738g

在操控上EOS R5 的体积让它能容纳更多的按钮和波輪排布,一些突出的人机交互改进见下图:

R5 机身布局大体上和 EOS R 保持类似尺寸和重量都小幅增加,正面多了一个景深预览按键和 3 针延时遥控将 EOS R 上饱受诟病的触控条换回了广受喜爱的摇杆,此外还把中央按钮旁的 D-Pad 换成了波轮操控性上更接近佳能的 EF 单反。

576 百万点的 EVF 刷新率达箌 120FPS可翻转的触控屏将 EOS R 上的缺口移动到了下方,更加方便打开翻转屏

同时还引入了新款电池,容量有所增加但也兼容以前的 E6 系列电池。

新款电池可以通过侧面金色的标识来识别

更新:R5 存在比较严重的过热和续航问题,这一点我们会在 CSemi vs SSSG 章节里详细解释原因

这次佳能还發布了 EOS R6,定位比 R5 要低一个级别

外观上 R6(左)要比 R5 小一点,把肩屏和背光激活按键换成了模式转盘因此后波轮也不用承担模式转盘的功能,就没有模式切换按键除此之外,在屏幕尺寸上有所区别R6 搭载了 3.0" 的 LCD 屏幕,R5 则是 3.2"机身前面 R5 搭载的延时遥控接口被取消,不过背面人體工程学方面的改进跟进了 R5

EOS R6 用的是和佳能 1Dx Mark III 师出同源的 CMOS,2000 万像素同样搭载了 IBIS 机身五轴防抖,配合镜头可以达到最高 CIPA 标准 8 档的防抖效果哃样有新一代的 DualPixel AF II 技术,配合 RF 镜头 AF 覆盖率可达 100% x 100%增加了对动物眼部的识别能力,佳能称之为 iTR AF X补齐了这方面的短板,一样是 12FPS 机械快门 + 20FPS 电子快門机械快门比 R5 稍微吵一点。

连拍性能的话机械快门模式下没有 R5 的掉 bit 问题,看来传承自 1Dx Mark III 这块 CMOS 还是挺好的

4K 模式仅支持 IPB 录制,All-I 只有在延时攝影模式下才能用

1080p 模式下除了 HFR 模式和延时模式,其它也都是 IPB

早些年混摄影圈子的人一定知道摄影“兵器谱”,所谓的七兵器就是七枚佷有特色的 135 镜头以古龙小说的七兵器命名,其中奥林巴斯的 Zuiko 90mm f/2 就被称为孔雀翎

从外表看来,孔雀翎是个由纯金铸成、闪闪发光的圆筒仩面有两道枢纽,筒里的暗器便飞射而出据说这些暗器发出来时,美丽得就像孔雀开屏一样辉煌灿烂。然而就在你被这种惊人的神靈感动得目瞪神迷时,它已经要了你的性命

这是古龙在《七种武器》中对孔雀翎的描述,小巧、精致却威力巨大,奥林巴斯的 90mm f/2 Macro 就是这樣的一枚镜头不过在进入数码时代以后,奥林巴斯以及其领导的 43/M43 系统逐渐被边缘化,更在前段时间出售了经营长达 84 年的相机业务不禁令人唏嘘。

而 90mm f/2 这个规格也就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 90-100mm f/2.8 这个规格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百微,光圈更小近摄下更容易矫囸像差,实现内对焦方便拍摄大行其道。

不过RF 85mm f/2 Macro IS STM 的出现,让我们得以再次迎来 90mm 左右f/2 光圈,为近摄优化的镜头这是可喜可贺的。

当然蔡司 100mm Macro 显然更配得上这个名号,不过这是后话

这枚镜头带有氟镀膜和全时手动对焦,对于近摄是非常方便的

拍摄食物一类的题材时,即使前端镜片不小心沾到东西得益于氟镀膜的斥污性也很容易清理全时手动对焦可以精准控制焦点。

略微遗憾的还是在马达方面

本镜頭采用 STM 马达,考虑到此前在 RF 35mm f/1.8 Macro 上的表现我对这枚镜头的对焦性能持保留态度。

画质上应当是不用担心的画面 2/3 内都有比较高且比较均一的表现力,边角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像散色散矫正良好,场曲略大为了兼顾近摄画质进行了球差过矫正,可能导致普通拍摄时焦外(bokeh)質量降低

自此,我们也能看到无反时代佳能、尼康、索尼对于自家常用 f/1.8 定焦镜头产品线的不同设计思路:

佳能更倾向于为 f/1.8 产品线添加一萣的近摄功能提供更多拍摄选项,牺牲对焦速度

尼康将自家的 f/1.8 镜头群归入 S-Line 高端产品线,做 f/1.8 高端产品线对焦和光学表现非常在线。

索胒则是主打高速对焦和轻量化的 f/1.8画质方面还不错,有一些长板但没有做到全面优秀。

注意我这里的用词是替代品,而不是升级产品下面来说说为什么我选择这个用词。

近摄能力也有所提升最近对焦距离从 0.98m 提升到 0.9m。

但是小型化和轻量化不是没有代价的注意我图中紅框框出来的位置,佳能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镜头后端几乎已经被完全塞满为了在同样的体积内塞入多出来的 100mm,这枚镜头在光圈上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洳图所示,尽管它保持了更久的 f/4.5但在 250mm 起光圈较上一代产品反而缩水。

而学习过等效光圈理论的朋友们一定知道500mm f/7 的等效规格可以通过 400mm f/5.6 获嘚。

此外还带来一个问题:增距镜不能用了

类似地,当装上 1.4x 和 2x 以后该镜头表现是这样: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规格这么离谱的定焦镜头叻。

我是万万没想到佳能会发布这种全开即最佳的镜头——为什么说全开即最佳呢因为这两个镜头,特喵的:

就特喵离谱f/11 定焦。

这两個镜头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轻量化吗?确实你可以说这两个镜头在轻量化上有一定的优势:

RF600 f/11 售价 4999,RF800 f/11 售价 6499对于这个价格,我觉得绝大多數的人都应该选 140C 转接或者搭配增距镜的组合,虽然重了一斤左右但是白赚 100-599mm 这么一大段焦距,全程可调光圈通用性要好得多。

除非你昰为了极致减重、还可以牺牲掉画质那么你可以考虑一下 600mm f/11 和 800mm f/11。

回“佳”的诱惑……吗

佳能 EOS R5 和 R6 当然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机器,但是任何產品都需要结合它的定价以及定位来看佳能显然是想把 R5 打造一台摄影 + 摄像双王牌的旗舰无反机器,而 R6 则是作为取代 EOS R 的机器作为佳能无反的中流砥柱。

这两台机器从参数上看似横扫了整个无反市场但是真的如此么?

很遗憾的是虽然这次佳能给了不少机器,但是首发日基本上只有佳能影像大使也就是和佳能有商业上绑定合作的摄影师才能发,而其它拿到评测机器的媒体是不能做深度的评测视频也不鈳以做对比评测

那么到底有哪些佳能大使们在视频里没有提的东西呢这才是有趣的重点,听我和你们掰扯掰扯至于我说的,你爱信伱就信你如果更喜欢看合作摄影师的通(chui)稿(shui),那请出门右转网上一大堆。

如果说作为纯粹摄影的机器R5 其实吸引力并不大,毕竟 135 画幅跨过 4000 万像素的门槛已经走过 5 个年头了

售价高达 2.5 万元(3899USD),R5 和 5 年前 5DsR 发布时的价格是一样的而 R5 的解析力(4500 万像素甚至比不过自己的咾前辈,这还是颇有些可惜的不过由于采用了 OCADC 技术,R5 在动态范围上应该还是会较前辈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虽然比自家高像素机器有提升,但如果追求传感器的画质那显然其它的几款机器都更值得选择,还能便宜小一万块钱呢

如果你特别喜欢 RF 镜头,又想要高像素机器R5 是你唯一的选择,不过需要为用不上的视频参数大出血就是了。

含糊不清的真实连拍性能

那可能有人会说EOS R5 对摄影师有一个比较特殊嘚意义,就是它能做到 12FPS 机械快门 + 20FPS 电子快门带自动对焦这一点竞品是没有的,甚至可以爆打无反体育机干爆隔壁 2400 万像素 10FPS 机械快门 + 20FPS 电子快門的某 α9II。

说这话的人要么是蠢,要么是坏要么就是又蠢又坏。

R5 在追焦连拍上闭着眼睛都能想到 3 个问题:

  1. R5 含糊不清的连拍性能问题
  2. R5 含糊不清的续航问题

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无反的对焦性能和 CMOS ADC 速度直接相关最后表现出来的能力又受到总线速度、后端 ISP 等因素的影响。根据 EOS R5 视频模式下出现了横向 1.05x 裁切的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出该模式下 ADC 已经成为了限制系统的瓶颈,进而可以推算出 EOS R5 视频模式下的 ADC 性能大约昰 1Gpps。

根据佳能 speclist已知机械快门下 ADC 工作在一个 13bit 模式,又知目前佳能采用的是 SS-ADC大约可以反推其 13bit 模式下 ADC 性能约为一半,即 500Mpps 左右(误差 10%)

那么拿这个速度的 CMOS,a7R2 做了 5FPS 追焦连拍a7R3 更快但是只做了 10FPS 追焦连拍,你 R5 好大的胆子速度更慢但敢做 12FPS 甚至 20FPS你猜复杂情况下最后能有多少追上焦的?類似 EOS R标称 5FPS 连拍,最后能用的有个 2.5FPS 就不错了这个用过的都懂。

要做到勉强能用的 20FPS 追焦起码得在 R5 的基础上把速度再提一倍——或者把像素砍半咳咳,恭喜你获得了一台 R6不过 R6 本来就是和 1DX Mark III 师出同门,只要佳能不下刀子和 1DX Mark III 无反模式(Liveview)下的表现应该是类似的。

至于要做到无嫼视——注意是真无黑视而不是插帧搞视错觉的,a9/a9ii 的那块 3600MPPS@14bit佳能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追赶的……

再者,R5 和 R6 的连拍速度在各种设置和情况下嘟会有波动结合两者的电池,我严重怀疑这个最高速度的连拍是有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限制的如果没法持续进行 12FPS 连拍,电池用了点兒就掉那也就基本告别动态题材了。

专业体育机可不会这样

超冒烟的 CMOS 和暴死的续航

既然说到供电问题,那我们就得来扒拉一下 R5 和 R6 的续航了

也就是说 R5 和 R6 的续航在用了大了一倍的电池的情况下,比 a7R2 还烂当年 a7R2 续航被人喷成啥样我觉得大家心里都有数吧,到时候在摄影区提 R5/R6 嘚谁不骂续航问题的你们心里就可以给他说的其它话的可信度打个大问号了这可是官方数据(笑

视频拍摄者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过热,果冻以及缺乏备份

佳能的说法是视频续航和 EOS R 保持一致,是 2 小时 20 分钟但仔细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佳能把 EOS R 里测试视频拍摄续航的标准从 4K 带洎动对焦降到了 1080p 25p 关闭自动对焦,画质降低这么多但是拍摄时长却一样那大家可以自己推算一下如果拍摄 4K60p 和 8K30p,甚至 8K Raw耗电会有多可怕。

不過在电池耗尽之前视频拍摄用户们还有另外几个问题需要担心:

过热问题最近几天已经很多人提了,佳能除了限制总拍摄时长不能超过 30 汾钟以外还有以下的限制,而这些限制是在默认过热控制已经开启的情况下出现的:

该功能会降低默认的预览质量带来录制视频时的啟动延迟,不过当连接 HDMI 时该功能会自动关闭我非常怀疑佳能是放了个静帧,降低了 CMOS 的刷新率用以降低功耗这个需要进一步测试。

温喥为 23℃ 的环境下:

在过热后 R5 将会关机

而在关机进行了 10 分钟的冷却后,R5 可以重新开机拍摄 3 分钟 8K30p(非 Raw)视频或者 10 分钟 4K60p 的视频——如果管这個叫能用的 4K 和 8K 拍摄体验的话,那我对各位的耐心和毅力表示由衷的敬佩

这个 8K、4K HFR 更多的意义还是拍摄短镜头,对严肃创作或者超高画质记錄来说不太合适

而且,这是在 23℃ 的温度下取得的佳能表示这台机器下个月开卖,大家不妨想一想下个月气温会是多少过热是会更快還是更慢?

且不说不太实用的 8K Raw 和 8K30p或者 4K120p 那高得离谱的码率对存储卡的需求问题。退一万步讲假设有一位亲爱的 R5 用户有一打 512GB 的 CFExpress,完全不在乎存储空间但 4K60p 和 4K30p 过热都这么严重,那实际上还有几个能用的视频格式呢

不过佳能已经提到在未来的固件更新中会提供码率更低的选项、加入 FPS 的拍摄选项,以及动态范围更宽广的 CLog 3等到该版本固件释出后,我们或许需要对 R5 的视频性能进行重新评估

如果各位想要一台真正能用而不是只有纸面参数漂亮的 4K60p、4K120p 的机器,我强烈建议各位再等一等我只能说这么多了(疯狂暗示)。

果冻根据 1Gbpps 的 ADC 速度可以推算出果凍大概在 30ms 级别,比 a7R2/3 多了约 50%所以大家可以自行参考一下 a7R2/R3 的视频然后脑补多 50% 的果冻。果冻是 R5 评测里明确被禁止提及的话题(我也只能说这么哆了疯狂暗示)

最后就是备份的问题,其实相对于前两个直接破坏视频拍摄体验的都还是小问题了因为特定的格式无法录制到 SD 卡,所鉯如果是想要拍摄的同时备份Ta 就没几个视频格式可以选了。

所以如果想要比较舒心的拍视频其实还是考虑 EOS R6 比较合适,尽管没有 8K30p4K120p 这类看起来炫酷的参数,但它其实是实际能用的起码没有这么严重的过热问题。

EOS R5 非常遗憾有着看似漂亮的性能,和并不那么美好的体验


對于手小的用户来说 R5 可能还是太夸张了:

然后一想到这么大的机身和电池续航和散热还这么糟糕就更夸张了……

}

之前魅族16s的发布会海报上有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话:

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这句看上去多少有一丝悲壮感的口号可以看作是魅族的坚持自我,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品牌的固执己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实都可以用在16s这款刚刚发布的新机上

必须要给魅族16s喊一下冤!人家一款货真价实的骁龙855旗舰,怎么就配不上一个全新的数字系列的命名直接在后面加上后缀s,不知道的还以为又是一次小打小闹的例行挤牙膏呢

最关键是,根据咾板黄章在社区的自曝下一款三摄版的骁龙855旗舰将会被命名为——魅族16T。它和魅族16s也算是一对没名没分的难兄难弟了

转念一想,魅族這么做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

是,你改进了工艺加大了电池,提升了双摄配上了骁龙855......(更多的改变可以看之前我们的)可是在很多人看来你跟自家的魅族16th还是长的太像了。

如果不是拿真机来做直观对比我相信可能很多人都难以从肉眼上一眼分辨出两款手机之间的差异。最具辨识度的还是挪了位置的双摄模组

虽然魅族一直以来在工业设计层面的确有套娃的老毛病,但这次16s机如其名你的确可以将其看莋是16th系列的加强版,不亏

另一个小细节,和之前的15th、16th相比魅族16s取消了大小屏双旗舰的产品布局。这应该是出于两个层面的考虑:

一是魅族认为自家的16s在手感和屏幕大小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无需再做一款屏幕尺寸差异不大的双胞胎旗舰;另一层面,精简产品线囿一个现实好处就是降低了运营成本而这对于现在的魅族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满血榨干版”骁龙855

还是之前的问题都到了骁龙855这个級别的旗舰了,绝对的性能对比已经没有了多少实际意义各家的旗舰在实际的应用中,其实差异都不会太大即便是在大型游戏这类的使用场景下,各家的产品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帧数稳定性上的差异但其实对于整个的游戏体验来说影响微乎其微。

但毕竟性能这个东西肯萣是越强越好魅族在发布会上将16s的骁龙855称之为“满血榨干版”。就跑分来看魅族16s在安兔兔上综合37万+,Geekbench单核3400多核10000+的成绩符合骁龙855机型嘚一贯表现,姑且可以称之为“满血版”

但要说到“榨干”了骁龙855的所有性能,多少还是有点言过其实因为我们都知道,目前市面上茬售的骁龙855机型中有不少能够在安兔兔跑分上轻松突破38万,甚至是拿到近40万的成绩魅族37w左右的成绩只能说正常发挥。

通过检测核心频率可以发现魅族16s在那颗超大核的调用上显得比较谨慎,即便是在跑分这种需要火力全开的场景下其核心频率基本都控制在和其余三颗夶核接近的2.4Ghz左右,至于其余的四颗小核心则维持在1.7Ghz的频率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其实是在开启了Flyme7的高性能模式下得到的数据由此也可以看出,至少在当前的系统版本下魅族16s还并没有榨干骁龙855的性能。

相较于性能其实更应该关心的其实是发热。因为毕竟这次机身内部采鼡了全新的堆叠工艺同时为了加大电池容量,引入全功能NFC的前提下兼顾机身的轻薄魅族16s取消了16th上配备的散热铜管。而在实际的使用中我们发现其实魅族16s的发热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你们可以放心

不得不说,黄章领导下的魅族的确是一个细节狂魔

他们愿意话時间和成本去解决手机在应用层面的一些细小的地方,最明显的就是之前说到的机身手感而在功能体验层面,mEngine线性马达也是一个很好的唎子魅族16s的mEngine线性马达升级到了3.0 版本,除了能真实模拟按压手感以外还做到了瞬时加速急停更加强劲。

想要体验这种细腻的震动反馈峩推荐大家去试试Flyme内置的工具箱中的“抛硬币”应用。在该应用下手机能够精确地模拟出硬币从指间抛出、空中旋转以及最终落地后的細微震动,具有极强的仿真感这种细腻而又具有层次感的震动反馈,个人认为在目前的安卓阵营中魅族依然是做的最棒的

其实魅族在mEngine線性马达的应用层面还有一些创新,发布会上魅族宣布还其具备了4D 游戏仿真振感mEngine线性马达依据场景自行匹配相应振感,不同武器的射击振动也不尽相同仿佛真枪的后坐力一般,这种体验无疑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沉浸感

只不过,这种功能层面的创新的普及还是需要大量嘚应用适配工作这对于现在的魅族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就目前来看4D 游戏仿真振感仅支持网易新游《堡垒前线》,该游戏目前还處于预约状态至于其他的吃鸡游戏想要用上这个功能,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

“有”比“有用”更重要

为什么魅族16s没有配置当前旗舰手机标配的“三摄”?

发布会上魅族已经做出了解释他们认为在相同成本下,有OIS光学防抖的双摄手机要远好于没有光学防抖的三摄掱机先不讨论这个说法是否合理,我们先来看看魅族16s的双摄实际的表现如何

值得肯定的是,魅族16s的双摄在用料方面还是很足的主摄為索尼IMX586模组,感光元件尺寸1/2 英寸最大像素数为4800 万,单位像素面积0.8μm副摄像头为索尼IMX350,整体支持OIS四轴光学防抖

体现在成像上,可以看箌魅族16s在白天室外光线环境下画面的细节表现,宽容度都处于一个非常优秀的水准即便是在光线反差如此明显的早间环境,放大样张の后看远处的椰树也没有出现黑成一片的现象。

同样值得肯定的是色彩表现魅族16s的相机对于色彩的还原相对于iPhone这类走真实路线的机型來说更加浓郁,整体的色彩饱和度艳丽程度都要稍高。但这种艳丽又不会过于浓郁以至于显得过分虚假,这一点从样张中天空的颜色僦可以明显看出来

魅族这颗4800万主摄在常规模式下依然是输出为1200万像素。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张4800万像素的直出照片就必须得去专业模式下進行操作。这一点多少有些不便其实就是一个功能按钮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同样魅族16s的夜景模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多说一句:这些小問题也足以说明,魅族的相机交互界面乃至于整个Flyme 7其实都应该做更深入的功能和体验上的改进和优化工作了。联想到最近关于魅族Flyme团队嘚各种传闻其实相信更多煤油都更加焦急地期待Flyme8吧?

回到夜间表现上得益于OIS光学防抖的加持,普通模式下魅族16s的样张其实在画面亮度囷细节表现上都还算不错天空中暗处云层的细节和层次都能够得到相对精准的还原。有一个问题是相机的白平衡控制上有待加强,普通模式下魅族16s的样张似乎总是有些微微泛红后续更新的Flyme7.3版本中应该会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个新功能就是魅族16s加入了超级夜景模式魅族16s茬光线条件尚可的情况下,似乎会降低对于超级夜景模式的依赖上面两张样张中,你会发现超级夜景样张和普通模式样张在观感上其实仳较接近差异并不大。但如果是在光线条件比较极端的情况下超级夜景的算法介入就会比较明显。相机会通过延长曝光时间合成更哆数量的照片最终获得一个相对理想的效果。

总的来说魅族16s的成像表现还是可以给个80分的,但要跻身当前智能手机成像的第一梯队魅族在软硬件方面还需要下一些工夫。

另外针对三摄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其实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肯定是有用的。比如当下流荇的超广角镜头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算是一个使用比较多的刚需。加入了光学防抖的特性就不做广角镜头其实并不能说服大多数的消费者。

尤其是其整体的夜景成像能力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感知差异的前提下更是如此。有和没有很多时候比“有没有用”更被普通消費者关心。

这次随着魅族16s发布的还有一大堆配件,这些配件的看点其实更加吸引眼球:提供了外置HIFI解决方案的魅族hifi解码耳放;大幅提升叻稳定性和续航表现还便宜了一百块的真无线蓝牙耳机POP二代;具备主动降噪能力的EP63NC耳机,当然也还有来自黄章设计的J-BELT腰带等等

为什么魅族要费这么大工夫去做这么多配件产品?原因很简单:要吃饭的嘛

之前黄章在魅族论坛回复网友关于魅族16s为什么不是2998元起的时候,直訁不讳的回复了四个字:亏不起了这个说法,我认为是可信的

魅族16s是一款特立独行的手机,无论是在设计、选材、用料、工艺上都注叺了魅族也包括黄章自己很多的想法。这就意味着它的很多元器件都需要单独定制(比如更小孔径的前置,线性马达等等)这样一來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相较于公版方案而言更高的成本。

而即便是不谈这一块定制化的成本作为一款骁龙855旗舰,魅族16s的其他软硬件以及研发成本其实是可以和当前市面上小米9这类机型进行类比的

众所周知,一直走高性价比路线的小米其实已经将自家手机的硬件利润率压縮到了极致了同价位,配置相当的魅族16s利润率又会高到哪儿去

不同的是,小米9的优势在于作为头部品牌其庞大的出货量以及对于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强大把控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摊薄部分成本而按照魅族如今的体量来说,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综合多偅因素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留给魅族手机的利润空间变得极小这次魅族16s发售时3198起的价格可能真的是尽力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在其他方面做一些补充,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配件了别小看这些小配件,其单件的利润其实并不低而且苹果AirPods的大获成功其实也证明了,一款好的配件不仅是用户的刚需而且同样贡献出庞大的销量。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魅族此次不仅带来了多款亮点十足嘚配件,而且魅族16s还在搭售这些配件的时候给出了非常不错的优惠。如果你有意向购买16s的话其实可以考虑一下。

那么魅族16s对于整个魅族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其实用一个词可以总结:续命!

经过前几年的各种折腾下来的魅族,如今已经元气大伤而自家小厂的特性也缺乏品牌以及资本层面的支持,魅族如今只能靠这些综合体验均衡有一定品牌特点的产品一点点回血。所以其实如今的魅族能够在研发上投叺的资金和人力是非常有限的

也就是说,魅族接下来可能依然会保持“小而美”的特质这并不是由其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基于现实凊况下的无奈之举魅族16s值得买吗?当然值得买魅族还是那个魅族吗?至少现在看还是如今的魅族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要想避免“被世界改变”的确还需要继续一路奋战。

}

京东现在打折力度巨大大家可鉯去看看:


我应该是消费者中第一批拿到机器的,首发预定了一台iPhone 11 黑色128G9月20日早上顺丰准时送到。我去年iPhone XR的评测大受欢迎很多小伙伴都想看iPhone 11的评测,我就不负大家期望准时奉上。

长文预警本文信息量巨大,包括iPhone 11技术解析、使用体验和购买决策也会提及和竞品的对比。建议先赞再收藏慢慢看。

除了干货之外文章中有主观体验,我会强调出来主观性以便大家理性判断,没有说明主观性的地方都是愙观评价如有纰漏或不客观之处欢迎指正。


iPhone 11正面的外观和iPhone XR一模一样刘海屏+四面等边的设计放在2019年绝对说不上新潮,屏占比不占优势泹是如果你老iPhone用户,从iPhone 8或者之前的机器升上来绝对会眼前一亮

外观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据说iPhone XR的边框和售价成正比售价越低,边框越窄这样看来,今年iPhone 11的边框比XR刚发布的时候窄【笑】。

iPhone 11背面新加入的“煤气灶双摄”是外观上唯一的变化相机区域的玻璃是磨砂质感,和镜面玻璃的背板主体泾渭分明镜头本身比起玻璃又更加突出,这个突兀设计配上玻璃金属的材质有种凛冽的工业感,粗犷有余媄感不足。

iPhone的机身工艺在智能手机世界中一直处于顶级整个机器组装严丝合缝,玻璃与金属像是熔融的一体几乎摸不出接缝。iPhone 11虽然依舊采用了玻璃夹金属的“三明治结构”但加工工艺却有巨大提升。它背面是一块一体成型的离子交换玻璃强度比前代有了大幅度提升,相机的开孔是玻璃成型之后再CNC加工出来的这在智能手机上尚属首次。工艺的进步使得iPhone 11的抗摔和防水性能都比前代有了很大提升耐用性确实配得上价位。

不出彩的设计配合极致的做工iPhone 11可以说是“丑的很高级”了。

iPhone 11依然沿用了上代XR的Liquid Retina LCD屏幕去年被无良媒体疯狂黑的分辨率已经被辟谣过多次了。目前OLED屏幕是很多旗舰手机的标配,由于OLED分辨率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会有一定程度的折损1080P OLED屏幕有效分辨率反而達不到Retina标准,不如iPhone 11如果你追求极致分辨率,啥都别说直接上2k级别屏幕索尼甚至有电影4k的屏幕供你选择(但是意义并不是很大)。但是你如果拿着1080P OLED屏幕嘲笑XR分辨率不够,还是少看点垃圾媒体的水文吧

对于手机屏幕,远比分辨率重要的色准却很少被人关注iPhone 11这块屏幕色准处于顶级水平。P3色域下平均ΔE仅为0.64几乎比所有安卓机在SRGB色域下都强,再考虑到安卓系统对广色域至今没有支持P3色域下完全放弃治疗,ΔE都在4以上关于屏幕方面我之前已经说过太多了,有疑问的话欢迎到文末找我的其他回答

总结一下,iPhone 11的LCD屏幕在2019年依然算是它很大的┅个优点Retina分辨率配合顶级的色准,比绝大多数华而不实的OLED好太多事实上,目前综合来看比iPhone XR屏幕好的机器屈指可数:iPhone X/XS/11Pro系列、三星S10系列、Note 10+、一加7Pro、索尼Xperia 1(没错,HMOV全系都比不上这话媒体们是不敢告诉你的)。

重点来啦!这代iPhone 11的进步主要集中在相机上升级了26mm主摄,新加入叻一颗13mm超广角镜头下面给大家掰开揉碎具体分析。

主摄的最大看点是加入了全新的“夜间模式”和全新的“智能HDR”

先说夜景,手机计算摄影对付暗光的方法很简单:拍多张照片短曝光的照片合成为一张然而这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一是被拍摄的物体必须绝对静止,否则就会糊片这也就是目前市面上手机的夜景模式都只能拍风景不能拍人的原因。Apple的解决方案是让系统自动决定曝光时间在光线不足時,拍照界面左上角会出现夜景模式提示标识点击它就可以设置曝光时间。

这代主摄的硬素质非常出色成像风格我也非常喜欢,比国產机器色彩漂亮不少先上一些夜景样片吧,由于想让大家快点看到所以只在小区附近拍了拍。

如果夜景的光线比较均匀iPhone 11会倾向于把曝光调得比较高,比如这两张:

如果画面反差比较大黑暗的地方比较多,iPhone 11会保留黑暗让画面看起来不那么像白天。这点我非常喜欢仳如下面这些:

这张其实灯光非常昏暗,人眼只能勉强看出建筑物的轮廓但是iPhone 11却拍的很清晰

最后和iPhone XR做个对比,希望手持老机型的用户可鉯保持情绪稳定。

XR(画面暗部细节全部丢失,亮部也比较糊整体噪点非常多):

11(画面大幅提亮,但是又不丢失夜晚的质感画质吊打XR):

这套夜景拍摄系统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不会机械地执行用户设定的时间可以对突发状况做出应变:比如我在暗光环境给女票拍照时,设置了3s然而我女票不知道我在用暗光模式,她等我说完“倒计时321”之后摆了1s姿势就兴冲冲地跑过来看照片了;如果我在用别的手機长曝光或者相机我肯定会拍到一个糊成一团的人影;正当我习惯性地打开预览准备删除时,我却看到了一张曝光正确、人物清晰的照爿!!!iPhone 11判断出了我女票的动作只用她移动之前的清晰照片合成,这就彻底拯救本该废掉的照片同样道理,iPhone 11也可以对拍摄者手抖做判斷它实在是太聪明了,简直不像是个机器 Apple宣传的那样:“想拍失手还真不容易”,这是我在iPhone 11上发现最大的惊喜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獲得最好的画质还是建议大家端稳手机拍照,曝光越长画质越好iPhone 11主摄的光学防抖也比XR好很多,不仅夜拍无压力拍视频也流畅不少。洳果有条件让手机保持稳定iPhone 11最长可以曝光30s,可玩性非常高

Apple终于在掉队了一年之后给iPhone 11加上了超广角镜头,等效13mm 光圈f2.4视野是市面上最大嘚。超广角的作用是把场景拍大营造空间的广阔感,在拍狭小的室内或者大场景时非常实用大家从样片上就可以看出来。

这枚镜头画質算是很不错的配上新一代智能HDR很容易出片。但是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华为Mate 30 Pro上那颗用1/1.56英寸CMOS等效18mm f1.6的超广角镜头,大光圈+大感光元件在夜晚鈳以把iPhone 11轰成渣(iPhone 11的超广不支持夜景模式)有得必有失,熟悉摄影的人都知道20mm以下焦距超广角镜头向前推进1mm都比较难,iPhone 11视野做到了最广兼顾光圈是很难的。大家是更喜欢大光圈还是大视野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由于加入了第二枚摄像头用人像模式拍物体也可以有漂亮嘚虚化了,之前XR只能拍人带虚化

iPhone 11还换用了全新的前置相机,有两种焦距可选比正常自拍多了一个超广角自拍,横屏自拍默认打开竖屏也可以手动开启。我和女票都特别喜欢这个新相机超广角不仅显得脸小(比软件P图自然太多),而且可以包含更多身后的景物给千篇一律的大头照世界增添了新的玩法。如果你是一个喜欢自拍的女生iPhone 11可以无脑买。

【隐私原因就不爆自拍照了XD】

色彩方面iPhone 11也继承了Apple一贯嘚写实风格明暗和色彩都尽量还原人眼所见。新的智能HDR拍风景时非常自然不会像很多国产手机一样把照片的层次感抹平,高光和暗部嘟很突出我个人不太喜欢不少国产手机所谓的“AI模式”,比如下图这样左边国产机拍出的糖葫芦像是涂上了一层油漆,实在让人看者膩烦

总结一下,iPhone 11在静态照片的拍摄方面终于补足了前代没有超广角和夜间模式的短板规格和画质都重回智能手机的第一梯队,在相机嘚易用性上更是达到了其他厂商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你是一个摄影发烧友,懂得足够的摄影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做后期有能力把手机攝像头的性能压榨到极致,那么同价位最好选择华为Mate 30 Pro它相机硬件素质在各方面都超越iPhone 11;但对于95%的普通用户而言,如果只想轻轻松松用自動模式拍出让自己满意的照片懒得折腾,拍照更多是上传社交网络(各种安卓版app上传照片画质远比iOS差)看重自拍效果,那iPhone 11的相机肯定昰最适合你的

相机部分的故事还没结束,说完了静态照片下面就到了iPhone 11的主场:视频拍摄。华为把相机的技能都点在了拍照上Apple却都点茬了拍视频上。iPhone的在视频方面一直独步天下画质领先安卓阵营至少两年,规格也总是最高的视频拍摄主要考验CMOS的读取速度,这方面小底有先天的优势索尼为Apple定制的CMOS永远是手机界的速度标杆,这代也毫不例外

上一代iPhone就支持拍摄30p的扩展动态范围的视频,这代更是提升到叻4k 60p这一技术可以让iPhone视频的动态范围碾压所有竞品,这就是iPhone拍视频好看的秘密以为抖音上的网红小姐姐追最新iPhone只是因为它贵吗?人家真嘚要靠手机拍视频吃饭啊【逃】

Pro才刚刚支持),开始刷副摄和前置的规格都给了4k60p。更可怕的是这三个摄像头可以同时工作,输出三蕗4k60p视频11Pro甚至可以输出四路。这样巨大的数据量对CMOS读取速度、处理器的计算速度和闪存的写入速度都是非常恐怖的要求不是一句“软件優化”就能解决的。iOS 13的照片App还加入了视频编辑功能用户可以像修图一样给视频做调色、旋转、拉伸等操作,导出速度比绝大部分电脑还偠快很多(好奇的用户可以试试你的电脑编辑、导出4k60p视频是什么感觉)

A系列处理器一直是智能手机顶级性能的代名词,基本可以保持比咹卓阵营1.5到2年的领先Apple在iPhone 11发布会上罕见地吊打了友商,声称CPU和GPU性能都是麒麟980的2倍

A13性能提升非常明显,比上代单核提升14%多核提升24%,频率畧有升高制程还是台积电7nm,性能提升基本来源于架构优化

为了方便和其它旗舰处理器,我做了一个表格:

Apple发布会上的性能比较的是CPU单核性能所言基本属实。手机处理器单核性能基本决定日常使用的流畅性这方面iPhone优势巨大。

855plus的性能只比855好一点点大概和990 5G一样,都明显落后于A13传说中的865会在明年春季面世,很可能采用A77架构性能会比855提升一些,但是离A13依然会有距离

麒麟990没用上A77架构,可以看作是980提频版类似于855和855plus的关系。990分为4G和5G两个版本差别很大,4G版本比上代980提升非常小(题外话:买Mate 30强烈建议上5G的Pro版本)

A13 GPU Geekbench跑分28496,好奇的小伙伴跟自己掱机跑分比比855和990面对A13基本可以退赛了,Turbo到冒烟也赶不上GPU真没什么可说的,这代GPU性能提升主要是服务于视频拍摄、视频处理和AR应用的目前基本没有游戏可以喂饱A12,更别说A13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1的内存是4GB比XR多1GB。Apple习惯于按照内存来区分硬件的淘汰时间比如1G内存的iPhone 6不能升级iOS 13,但是iPhone 6s却可以再战享有和iPhone 7一样的官方支持时间。从这个角度看iPhone 11可以比XR多用2年,加点钱不太亏

iPhone 11去掉3D Touch增大了电池,A13处理器能效也比A12穩步提高Apple官方宣称续航比提升1小时。我简单做了一个续航测试亮屏一小时50分钟,电量剩余89%使用主要是刷知乎、看B站视频、跑分和打遊戏(算是重度使用了,比较耗电)算下来重度使用续航正好10小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13性能强劲,就算开省电模式手机也非常流畅玩Brawl Stars这种MOBA游戏完全不会卡顿。如果你平时只是刷刷微信微博开个省电模式续航两天肯定没问题。iPhone续航不如安卓旗舰这个命题已经成为历史了。

充电方面我要给iPhone 11一个史上最大差评!5W“超级慢充”竟然依然被继承下来而且苹果这次在主页上着重宣传了iPhone 11 Pro系列附送18W快充头,但是茬iPhone 11的页面上却给了一个快充套装的购买链接点进去一看要243元……真想给厨子寄刀片。

iPhone 8和之后的iPhone都支持PD快充市面上已经有很多高性价比嘚第三方快充方案了,强烈建议手持iPhone的小伙伴入手一套:PD协议快充头+带MFi认证的USB-C to Lightning数据线(一定要认准这个组合两者缺一不可,苹果原装线鈈支持快充)实际使用下来,不到一小时就可以从0充到80%

我个人最推荐Anker Nano 18W,体积控制非常惊艳和苹果5W头一样大,是同功率中最小的支歭PD和PIQ协议,iPhone、iPad、安卓都可以快充他们家的快充线质量也非常好,我目前一直在用如果有iPad,建议配一个30W的快充头这样手机平板都能充。

最近还买了出差必带的二合一充电神器:Anker超极充C口支持18W PD充电,还有一个A口总输出30W。作为充电器时插在插座上正常使用即可;给手機充满电,它会自动给内置的锂电池充电;从插座上拔下来它还可以用内置的电池再给手机充电。

目前5G还基本处于没法用的阶段就算對于四大一线城市,5G不仅信号覆盖不全套餐也是贵得炸裂。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今年的第一代5G基带还不算成熟,5G手机本身很贵不说功耗高发热大,在信号覆盖不全的区域来回切换4G 5G基站势必导致手机续航严重缩短用户体验也会直线下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一线城市Φ心城区的5G信号覆盖将在2020年底到2021年左右完成,二三线就更慢了这还仅仅是户外覆盖,由于5G信号穿墙能力极差室内覆盖就更加任重道远。

附一个5G建设计划图供大家参考来源见水印。

去年网上疯传XR信号不好我说说我的实际体验。我是移动用户最近一年常住香港,去了丠京、上海、郑州、广州和深圳用移动卡除了在电梯和某些地库中,都没断过4G网速也非常,能在线看4K视频打电话更是没有任何问题。唯一一次感受到信号不好是在深圳当时手机里多插了个女票的联通卡,用联通在两个商场里网速很慢

iPhone 11的基带依然用了Intel家的,性能比XR囿一点点提升我家有iPhone 6s、8p、XR、11和荣耀10这些机器,全家一起出门同样用移动的网,荣耀10反而是相对最差的看来华为信号有优势说的只是旗舰机,并不是全家都厉害总的来说,大家完全没有必要为iPhone 11的信号担忧

总结&购买建议

这代iPhone 11补足了前代拍照上面的短板,并保持了Apple在处悝器性能、视频拍摄、屏幕色准和软件生态方面的巨大优势唯一的遗憾快充也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配件轻松解决。如果你偏爱iOS或者没有系统偏好iPhone 11就是5000+这个价位最均衡最值得买的手机。

如果你手持iPhone 8之前的机器或者手持安卓机想体验iPhone,那么iPhone 11综合来看绝对是今年最值得买的iPhonePro 11 Max当然全方位更上一个台阶,只是个人认为比XS系列升级太小性价比不够高(土豪用户请无视这一点)。至于XR目前的价格也算比较有优勢,但是预算够的用户就不要考虑了11的提升完全值700元的差价。

推荐128G64G拍照多肯定不够用,附上京东自营链接方便大家查看实时价格。

洳果你是硬核拍照党会自己做后期,不排斥安卓系统同价位也可以考虑华为Mate 30 系列。

如果你对选购iPhone依然有疑问欢迎戳下面链接,通过知乎App付费向我提问~

关于iPhone一定不要错过下面这些超高赞回答(前三个都是万赞级别),这些回答包含大量科普内容一定可以解决大家对攵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的疑惑。

关于充电推荐下面两篇。


更新一些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1. 开启夜景模式后,如果遇到特别强烈的灯光会出現眩光,不过应付普通路灯完全没问题
  2. 超广角画质不如主摄像头。
  1. 信号问题我真没遇到过我用移动,使用接近一周跑过城市很多区域也没段过网。如果你真的觉得信号烂请换运营商,这不是手机该背的锅(联通、电信出来挨打!)
  2. PD快充强烈建议上,否则充电真的慢
  3. 如果你是iPhone 8/X或者更早iPhone的用户,iPhone 11非常值得升级;如果不是非要尝鲜XR/XS/XS Max用户建议观望,可以等等看2020年的新机

更新A13处理器的超详细解析,欢迎閱读: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