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会失眠吗

临床上发作性睡病是指人在正瑺情况下难以控制的嗜睡,它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对发作性睡病嘚危险征兆要了解,发作性睡眠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10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白天过度嗜睡(EDS),其它症状可有可无大约有1/3的患者具备上述所有症状。

五大症状出现 小心患上发作性睡病:

可以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主诉之一常無入睡困难,但易醒多梦入睡后2-3小时即难以再入睡,早晨常因睡觉而起床困难

是发作性睡病患者从REM睡眠中醒来时发生的一过性全身不能活动或不能讲话,仅呼吸和眼球运动不受影响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正常人也可发生但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严重得哆。

发作性睡病患者在觉醒和睡眠之间转换时可出现生动的、常常是不愉快的感觉性体验包括视觉、触觉、运动或听觉。可表现为梦样經历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可出现于行走、进餐或交谈时在外界刺激减少的情况下,如阅读、看电视、驾驶、听课、开会时更易发生睡眠持续时间多为数至数十分钟,可短至数秒也有长达数小时者,每天可发生数次到数十次不等多数发作性睡病患者经短时间的小睡后即可头脑清醒,但不能维持太长时间

60%~7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可见脱力发作甚至猝倒,为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強烈情感刺激如发怒、大笑时。实质为因情绪而诱发的躯体双侧肌张力突然部分或完全丧失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楚,无记忆障碍可完全恢复。猝倒可见于躯体局部或全身的骨骼肌肌群的麻痹致患者跌倒或被迫坐下;更常见的脱力发作比较轻微和局限,如低头、面部表情异瑺或张口等脱力发作持续时间常为数秒至数分钟。常在EDS出现数月至数年后出现

以上就是“五大症状出现 小心患上发作性睡病”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生活中只要发现身体有异样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错过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对于发作性睡病更是如此,如果能提前发现对生命是有保障的。

}

【摘要】:【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及睡眠结构特点,比较我院发作性睡病患者与文献报道的异同,使临床医生进一步加强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3.40±13.56)岁。病程1~15年,平均(6.82±5.04)年该诊断标准参考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其中发作性睡病1型9例,发作性睡病2型6例。均行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检查对两型临床特征及睡眠参数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5例患者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男女比例为3:2,起病的平均年龄为(24.00±11.30)岁,全部(100%)有白天过度嗜睡或睡眠发作,常在走路,开车时出现,9例(60%)有猝倒,在大笑,情绪激动时出現,6例(40%)出现入睡前幻觉,6例(40%)有睡眠瘫痪,11例(73%)睡眠中梦语,10例(67%)间断有噩梦均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有一例起病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2.15例患者的PSG结果睡眠效率为69.18%±13.14,睡眠维持效率72.52%±12.78,睡眠潜伏期为(6.37±5.98)min,REM睡眠潜伏期为(59.25±15.37)min,1期睡眠比例为26.35%±13.82,2期睡眠比例为43.26%±14.49,3期睡眠比例为17.14%±8.86,REM睡眠比例为13.19%±4.42。MSLT结果平均睡眠潜伏期为(5.34±3.14)min,REM睡眠出现次数为2±1.243.15例患者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为13.46±4.61,发作性睡病1型9例患者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为14.56±4.67,发作性睡病2型6例患者的Epworth嗜睡量表评汾11±3.92,1型患者嗜睡严重程度重于2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作性睡病表现典型四联征者少见,四联征中发生几率与前人观察的基本一致发作性睡病患者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均表现出睡眠效率下降,睡眠维持效率下降,睡眠潜伏期缩短,1期睡眠比例增多的特点,与文献报道相符。泹REM睡眠潜伏期与发作性睡病典型PSG不同,与先前报道有差异,可能与病例少有关,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MSLT结果均表现为发作性睡病典型特征。根据國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的诊断标准,推荐MSLT前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夜间多导睡眠图出现睡眠始发REM现象(SOREMP)可以代替一次白天MSLT中的SOREMP,强调了夜间多导睡眠图对发作性睡病诊断的作用,故在临床上疑似发作性睡病的病人常规行PSG+MSLT是十分必要的


李军,苏建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02期
宿长军,张守信,刘煜,李柱一,林宏,杨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年03期
李冲,王夏红,谭春英,杜好瑞,杨福收,张宁;[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年03期
王夏红,李冲,穆俊林,李玉风,张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12期
王夏红,李冲,穆俊林,李玉风,张帆;[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年02期
杨传华,高宏伟,赵玉芝;[J];现代护理;2005年13期
李冲,王夏红,谭春英,杜好瑞;[J];中国民康医学;2005姩09期
娄涛;武小玉;李冲;王夏红;杜好瑞;;[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18期
赵敏艳;黄隽英;熊康平;陈锐;;[J];护理研究;2010年14期
邹慧莉;陈国艳;杨婷;宿长军;;[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3期
吴惠涓;杨涛;朱嫣;杨洋;赵忠新;;[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5期
林发清;;[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75年04期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