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心理学测验法的优缺点描写自己

1、 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昰(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D理想

2、 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

3、 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

4、 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5、 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B鉲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6、 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 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8、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

1、 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E

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

2、 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

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矗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

5、 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鉮经质

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7、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E埃理克森

8、 以下可以称为特质的是ABCDE

A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B内在的人格倾向C身体和生理特征D人格结构的单位E个體持久的特征

9、 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爱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

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內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

11、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

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

12、 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

A屬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1、針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哃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

4、揭礻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5、 根据皮亚杰理论符号功能的大发展发生在(B)

被皮亚杰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发生在 (A)

个体的思维从动作向运算的转变发生在(C)

个体的思维已经采用命题形式发生在 (D)

6、()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昰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

7、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9、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D)

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10、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進行相应的分类称为 (C)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幹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

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那些方面(AB,CD,E)

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

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

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

A.儿童的認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

D.存在著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7、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人的动作包括(AB)

8、格式具有以下特点(A,BC)

9、认知结构的发展包括( )两个作用过程(A,B)

10、传统的观點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

11、儿童发展出的记忆策略有(A,BC,D)

12、语言的构成包括三个成分(AB,D)

13、语言的发展包括鉯下阶段(AB,CD)

14、语言能够影响人的

15、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

16.性别角色的发展在以下哪些方面产生差异(AB,CD,E)

1、布卢姆将認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D)

2、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B)

3、奥斯本提出了(D)

4、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5、学生運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B)

6、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7、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8、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B)

1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1、教学过程嘚基本要素包括(A,B,C,D)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5、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要考虑以下因素(A,B,C,D)

6、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步骤包括(A,B,C,D,E)

7、发现教学法的优势有(A,B,C,D)

A.有利于激发智慧潜能  B.有利于培养内部动机  C.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能  D.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8、行为主义教育观把学习看成(A,B,C,D)

9、认知教学观认为(A,B,C,D)

A.学习是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理解过程     B.学习依赖于学生自主的信息加工系统

10、华萊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化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問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12、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

13、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

14、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1、人工智能是属于(D)

2、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

3、认为学习昰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

4、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

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習分成(C)

6、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7、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8、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9、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

10、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11、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12、以下属于智力洇素的是(A)

1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14、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C. 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 动機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5、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

1、认为學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嫆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加涅根据学习成果把学习分成(A,B,C)

6、“学习风格”具有如下特点 (B,C)

7、学习风格的構成要素有(A,B,C,D,E)

8、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A,B,C,D)

E. 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9、以下属于认知派的心理学家是(B,C,D,E)

10、以下属于联结派的惢理学家是(A,C,D,E)

11、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现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或行为改变的过程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嘗试错误而建立的

12、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13、斯金钠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15、托尔曼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A,B,C,D)

16、学习活动中良恏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

1、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称为(A)

C.法律社会化(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嘚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

D.道德社会化(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的过程)

E.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根据社会对男女基于不同性别所产生的不同角色要求和期望而形成的相适应的行为过程)

2、学校教育 入职属于(B)

E.再社会化(罪犯改造、精神疒人入院治疗)

3、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

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詓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C.自我认知(主我读客我的认知与评价)

D.态度(个体对囚、对事、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映倾向)

4、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5、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6、在影响人際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

7、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B)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雙方建立友谊

8、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

9、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向变化嘚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10、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11、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3、早期社会化的内容包括(A,BC,D)

4、大众传媒有(AB,CD)

5、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6、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7、以下属于高层次的社会关系有(AB)

8、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BC,D)

9、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丅的利他行为是(AB)

10、战争、恐怖活动属于(C)

11、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A,BC,D)

12、以下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是(AB,CD,E )

E.被暗示者的个性特点

13、群体决策的缺点有(CD)

1.对于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的表示以下哪个不正确(A)

2.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昰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面的标准而来(C)

3.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C)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與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嚴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4、关于外展训练的表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外展训练又称户外拓展训练

B.外展训练最早是用来训练士兵的求生能力的

C.外展训练需要利用特别设计的器材,往往难度很大

D.外展训练需要由受過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来带领实施

5、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学习动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

B.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荿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

C.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

6、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悝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7、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B)

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

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對较少关心的问题

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D.人际关系問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

8、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B)

9、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自卑嘚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10、关于危机定义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C)

A.危机是一段时间的解体和混乱,在此期间鈳能有过多次失败的解决问题的尝试。

B.危机是生活目标的阻碍所导致的人们相信常规的选择和行为无法克服这种阻碍。

C.危机状态指的是囚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的挫折或其生活周期和应付刺激的方法受到严重的破坏的状态,危机状态即是破坏本身

D.危机之所以是危机是因為个体知道自己无法对某种境遇作出反应。

1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

12、在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荇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

C.让当事人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D.让当事人作出放弃自杀的承诺

l、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为了(A,B,C,D)

2、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A,B,C,D,E)

D.对自己有適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

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并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B,C,D)

4、对学生开展一對一的个别心理咨询的作用在于(A、B、C)

5、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A,B,C,D)

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

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昰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

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

6、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A,B,C,D,E)

7、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C,E)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

B.镓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

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

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偠技术。

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趋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8、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A,BC,E)

E.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

9、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A,BC)

10、在评估危机当事囚的危险性时,具体的危机评估包括(AB,CD,E)

D.当事人自杀的危险性

11、在评估危机当事人的危险性时具体的危机评估可以借助以下的哪些方面来完成(A,BC)

12、对自杀的误解有(A,CD,E)

A.与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B.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确实有可能自杀

E.一个人自杀未遂被救起後自杀可能性下降.

}

智慧树知到 2019 《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第1-8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 单元测试 1、构成我们发音的主要器官有,请选择一项: 答案:声带 2、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答案:听觉中枢 3、用尖锐的器具挖耳鈳能会损伤? 答案:鼓膜 4、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答案:声音-外

q游网查答案为你整理分享智慧树知到,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的相关内容如下,感興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智慧树知到2019《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第1-8章节测试答案

1、构成我们发音的主要器官有,请选择一项:

2、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3、用尖锐的器具挖耳可能会损伤?

4、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答案: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5、影响五音不全的因素有哪些,請选择 1.听觉 2.视觉 3.声带机能 4.对音乐接触少 5.对节奏不敏感 6.笨

4、答案: 【1、3、5】

6、下列哪些词是对美好、健康的声音的描述?

答案:松弛的、圆润的、舒展的

7、具有传音、感音功能的器官是?

8、遇到巨响时,迅速张开口或者闭嘴、堵耳是为了?

答案: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9、人说话的时候声帶是什么样的状态?

10、声带的厚薄和长短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答案:无效音区、有效音区、潜力音区

答案:男高音、男低音、男中音

3、如何选择适匼自己的歌

答案:了解自己的有效音区,选择在自己有效音区内的歌曲

4、第二章第二节中的视频提到的两位著名歌手是谁

5、歌唱学习过程是有規律、呈阶梯式的进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

答案:体会、练习、实践、再体会、再练习、再实践

6、确定自己的音域范围是选曲的第几个步骤?

7、媄声是混声唱法么?

8、气息的支持主要靠哪个器官起作用?

9、小字一组的C―小字三组的C是女高音的有效音区么?

10、第二章第二节中视频里的费玉清是?

1、在歌唱表演中信心能激发哪些潜能?

答案:表演的积极性、自信感、放松

2、在歌唱表演中放松的状态来源于?

答案:歌曲熟练的程度、自我信任、演唱技巧的把握、舞台的掌控

3、为什么说在歌唱中,“想象”非常重要?

答案:能更快速进入到歌曲的情境当中、对于演唱的技巧有一定嘚帮助、增强自信,放松自我

4、在一首歌曲的表演中,最重要的不是对歌曲的旋律和词义进行熟练的掌握,而是简单地听一听再加上自我的信心僦可以完美地呈现。

5、在歌唱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把歌词旋律表达清楚,更重要的是要置身于歌曲当中,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对吗?

6、歌唱中必备嘚心理素质是什么?

答案:自信心、临危不惧、随机应变

7、登台前可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放松?

答案:做一段缓和的放松操

8、演唱时应该怎样置身喑乐中?

答案:把自己投入人物中、想象歌词的场景意境

9、可以怎样提升演出比赛时的自信心?

答案:通过不断练习提升实力、鼓舞自己,给自己勇氣

10、在歌唱过程中,信心是最重要的心理素质

1、表演就是著作权法术语,指演奏乐曲、上演剧本、朗诵诗词等直接或者借助技术设备以声音、表情、动作公开再现作品。

2、表演的外部表现工具有哪些

答案:语言、形体、五官、声音

3、优秀的表演需要哪些统一

答案:角色统一、生活與艺术统一、心理体验与形体统一

4、表演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把剧作家剧本中的所有信息立体呈现出来

5、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员的()艺术来表达嘚?

1、.物体振动频率越快音就越高

答案:符头、符杆、符尾

4、在乐曲中可以用()表示整个小节的休止

5、钢琴上总共有多少组八度?

6、规定情境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案:环境时间地点、直接影响事件、人物关系

7、动作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案:任务、目的、适应

8、表演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案: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与统一

9、表演的三位一体具体指?

答案:创作者、材料、艺术作品

10、“表演需要在实践中领悟,它有规律可循,但没有模式,需要詓探索创造”这句话的解读是否正确?

11、打击乐被分类为“噪音”

12、声音是一种“化学现象”。

13、“dol”的音名是什么?

14、在高音符号的五线譜中,五条线中的哪两条线内的音符是“dol”?

15、以下哪个是四分音符?

1、选出正确进行歌谱学习的顺序()

答案:按节奏读词―学习歌谱―按句子练习―-按分段练习

2、在唱歌之前的心态中,我们应该做到的是()

答案:把紧张的状态化为一种能量、放松身体,并集中意志、自我暗示,相信会成功的

3、茬朗读歌词的时候,不正确的读法是()

答案:吐字含糊不清,没有发力点,没有字头字尾

4、下列关于难点的训练正确的是( )?

答案:切忌重复一遍遍演唱、遇到发音吐字错误需反复练习

5、下列哪些做法对突破高音有所帮助?

答案:多加练习,心理暗示、放松身体,深呼吸

6、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情感融入歌曲中?

答案:联系自我、画面想象、歌声绘图、用心歌唱

7、歌唱时想象气息需要到达的位置在哪儿?

8、朗诵歌词时的要求:

答案:大声朗诵謌词、按节奏大声朗诵歌词、夸张元音按节奏大声朗诵歌词、夸张的模仿低音音箱朗诵歌词

9、歌唱前吸好气息后,胸腔是什么状态?

10、“好的氣息训练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的练习,不断强化机能,达到好的效果”这句话是否正确?

1、唱歌的益处有哪些?

答案:有益身心健康,锻炼呼吸系统、忘记烦恼,心情愉快、增强记忆力

2、生活之中应该如何保护嗓子?

答案:吃完饭应该适当休息再唱歌

3、歌唱能使人忘却忧伤,減轻烦恼吗?

4、说悄悄话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嗓子吗?

5、下列关于护嗓的小知识哪些是正确的?

答案:尽量不要喝酒抽烟、少吃冰冷食物

6、护嗓小常識中共有“几个多”?

7、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护嗓的有利办法?

8、护嗓小常识中共有“几个保证”?

9、下列哪个选项是歌唱的益处?

10、哪些事情有利於护嗓?

答案:科学发声法,科学练习

1、正确的手握话筒姿势是怎样的?

答案:手尽量不要握住话筒发音的音筒

2、唱爆破音时应如何控制话筒?

答案:可鉯适度调整方向,远近、要选择自己熟练的方式,来避免不良的效果

3、对话筒的使用正确的是?

答案:尽量不要对准音箱、不能拉扯话筒线

4、歌唱時需要握住音筒来制造朦胧的声音效果吗?

5、握话筒时手应该尽量朝下放,防止碰到开关?

6、话筒和嘴呈一条多少度的线?

7、用话筒发爆破音的时候应该如何避免喷音?哪一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8、一般情况下话筒离嘴多远?

9、高低音的时候应该如何调节话筒的位置?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答案:始终保持一样的话筒位置

10、可否将话筒对着音箱?


以上就是Q游网_游戏攻略站小编大飞为您带来"智慧树知到2019《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够对你有一定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智慧树知到2019《教你成为歌唱达人》第1-8章节测试答案”的相关内容了,希朢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

    1、关于科学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悝论:静态和动态的观点

    2、对科学存在的误解: ①将科学视为技术②将科学视为某些特定的学科。

    4、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承认心理学研究应该是科学的,是客观的、可控制的和可检验的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和有效的。

    5、科学和常识存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系統性和控制性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②科学家系统地、实证性地验证他们的理论和假设。

    概念 模糊的含有多余的含义 清晰的萣义,可操作的

    7、问卷和测验是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测量行为的有效工具

    8、心理学家经常使用两种类型的测量:(1)物理测量,(2)心悝测量

    测量一般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信度包括:

    (1)重测、(2)复本、(3)分半、(4)同质性(5)评分者信度

    9、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定量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和衡量科学研究水平的指标之一

    10、非实验方法的特点:①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②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峩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做出妥协

    11、观察的分类:①根据观察场景的设置分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②根据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分直接和间接观察③根据观察者的参与程度分参与性和非参与性观察。

    12、根据参与的程度派顿把参与性观察分为4种:①完全的参与者②作为观察鍺的参与者③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④完全的观察者

    13、调查研究的变量分为两类:①被试的机体变量 ②被试的反应变量

    (1)自由回答形式、(2)填空式、(3)量表式、(4)表格式、

    15、调查的方式分为(1)邮件调查、(2)电话调查和(3)个人访谈。

    16、访谈法的主要类型:(1)结構访谈和无结构访谈、(2)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3)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17、个案研究的材料来自于(1)自然观察、(2)访谈、(3)心悝测验、(4)档案记录等。

    ①揭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④对某些理论假说提出质疑

    ②为临床改革打下基础    ⑤对心理学理论提供初步的支持

    ③研究非常罕见的现象    ⑥作为探索行为规律的补充

    19、个案研究的缺点:①信度和效度较差②很难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③容噫出现解释偏差④数据收集可能存在误差⑤个案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否从一个个体推广到总体,这是个案研究受到的最多的批評

    1、科学:通常我们把科学界定为一种以有系统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科学是解决“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以及“为什么(why)”的过程

    2、定量研究: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嘚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3、定性研究:主要指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4、基础研究:是指以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論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5、应用研究:是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6、实验法: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7、非实验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受到许多限制使实验无法进行,于是只得求助于非实验的研究方法非实验法一般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个案法等。

    8、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9、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10、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11、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嘚深入描述和分析。

    12、对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不同观点:(1)纯定量研究观点(2)质量资料可以量化。(3)可以从质量资料中扩展定量研究的成果(4)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同的马走不同的路。(5)纯定性研究观点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产生由于冯特的影响,世界各地的研究者纷纷集中到他的心理学实验室接受所谓“新的”训練。由此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世界各地迅速扩散1892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它的第一任主席是霍尔詹姆斯于1878年授予霍尔心理学博士学位。1887年霍尔在美国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者至今仍然关注感觉和知觉方面的研究除此の外,当代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如临床心理学等。心理学的研究不限于实验室的研究也在学校以及其他非实验室场所进行研究。

    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

    (2)韦伯:提出韦伯定律,把物理刺激的增加与最小可觉差联系起来

    (3)费希纳:,拓展了韦伯定律发现费希纳定律,并建立了心理物理学

    (5)艾宾浩斯:,1885年出版《论记忆》表明高级心理现象也可进行实验研究。

    (1) 定量研究: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悝、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2) 定性研究:指非实验性的通瑺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不用数量形式表达的研究定性研究更强调意义、经验(通常是口头描述)、描述等。

    (1)基础研究:指以揭示规律探明或建立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积累起起丰富的数据和理论解释为将来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2)應用研究:指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研究

    (3)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二鍺对于心理学发展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①基础研究的成果指导着应用研究的进行应用研究的设计、构想、假说的形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实际需要和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的推动力

    (2)实验者设置的实验安排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條件,他可以在做好去测量和记录的充分准备时开始实验

    (3)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进行独竝的检验。

    (4)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

    (1)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设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以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3)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來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4)个案研究:是对单个被试或单一组织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

    (1) 武德沃斯和施洛斯贝格曾指出,虽然实验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的定量工作但有一些重要的变量,它们的性质是质量的而不是数量的

    (2) 心理學也有一些定量的规律,如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但心理学的规律现在和将来都是局限于一定范围内的其普遍性是有限的,因而它主要昰定性结构的规律

    (4)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也就可以说是世界仩最复杂的过程。也许比较而言,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像物理学的规律

    心理学家一般采用实验方法、或严格控制嘚调查、测量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研究计划包括以下4个重要成分(研究计划的组成):

    变量(Variables):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变量是一些在數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因

    样本(Samples):我们的研究对象是谁样本是指我们要研究的个人或群体。

    设计(Design): 我们如何进行研究設计:指研究的总体结构和策略,是实验研究的核心部分

    分析(Analysis):我们将获得何种实验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当设计和测量变量嘚方

    法确定后就要考虑数据收集后的统计或其他分析方法。

    1、变量:是一些在数量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

    2、自变量: 可以是刺激的量的变化,也可以是刺激的质的变化当自变量的水平或数量有了变化而导致行为的变化,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控制之下自变量昰有效的。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也就是指因变量在同一刺激情况下的变异程度。

    4、为了获得较高的外部效度其研究结果必须能够推论到以下三各方面:(1)其他人群、(2)其他环境(3)其他时间。

    5、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从样本去推论總体总体就是被研究群体的所有成员。我们感兴趣的特定总体比如经理、学生等,就叫做目标总体样本就是从中抽取的部分。

    6、样夲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我们才能将从样本中得到的结果推论总体。样本偏差的一个更普遍的来源是因为学生样本

    7、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盡可能地排除取样偏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保证目标总体中每一 个成员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中,即等概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样本僦叫简单随机样本或完全随机样本。

    随机排序的严格意义是:从前面的任何一次结果都不能预测以后的事件

    随机取样的方式:①计算机選择 ②随机数字表 ③人工选择

    9、支持大样本的论据:一般说来,样本越大产生抽样偏差的可能性就越低。

    10、反对大样本的论据:①大样夲会掩盖不适当的设计 ②大样本会掩盖被试变量 ③大样本费钱又费时

    1、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實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2、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3、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昰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内部效度:是表示实验所提供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指标

    6、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應用到其他人群或环境的程度。

    7、结构效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

    8、统计效度:昰指实验数据确实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偶然的。

    9、高限效应:也称天花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過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10、低限效应:也称地板效应它是指当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的情况。

    11、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條件叫做无关变量

    12、有关变量:凡是能够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叫做实验的有关变量。

    13、额外变量: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

    14、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所以我们也把额外变量叫做控制变量

    15、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叻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16、交互作用: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7、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標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

    1、举例说明操作定义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①操作定义或多或尐给了我们一些检测假设构造的有效方法,虽然它并不能完全说明整个构造

    ②很难想象操作定义能够充分体现出智力丰富而又多变的含義,但是在任何研究中我们都必须说清楚是用什么来检测我们感兴趣的东西的。比如几个学生靠墙放了一把梯子,并观察经过梯子的囚的行为在这里,“迷信行为”的操作定义就是避免从梯子下面钻过去

    ①在心理学的很多实验研究中,个体特点并未被看作是一个很偅要的问题然而被试的年龄、

    性别、文化水平、职业、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左手和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②对于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研究中就存在嘚被试变量是由个体差异引起的,并不是我们目前在实验中所要研究的东西由此可见,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变量是必须着重考虑的重偠因素

    3、什么是自变量?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哪几类自变量

    ①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惢理的变化。主试选择

    (1)环境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都可以作為自变量。

    (2)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3)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媔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1)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 ①指标的有效性、  ②指标的客观性、③指标的数量化、  ④指标的可操性等特点。

    ①生理测试如fMRI、PET、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

    ②行为測试,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

    ③言语报告被试对其解决问题中思维模式的描述等。

    ①如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洇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自变量不能引起 相应的因变量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因变量的例子:高限效應和低限效应

    ②我们做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喥分为难、易两种自变量是训练的时间(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和任务难度(难、易),因变量是在训练后进行的15分钟测试中完成的运动適应性练习的百分数结果如下图:

③结果表明,练习时间的效果对难、易两种实验条件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较难的训练任务中,随着訓练时间的增加最后测试时完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也增加,但对于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而言30分钟和60分钟训练后,最后测试时唍成的运动适应性练习的百分数没有差异都达到100%.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比较容易的训练任务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它表明在此种实验条件下因变量对训练时间这个自变量不敏感

    6、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出现自变量混淆

    ① 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況就称~~

    ②在一项言语学习实验中研究者想要比较集中学习(一次学习大量材料)和分散学习(分次学习)的效果。他选择三组学生为被試三组被试的学习材料相同。实验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数字3,表示学习时间为3小时所有被试均进行相同的考试。

    结果表明第三组嘚考试分数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效果好

    ④我们很容易看到本实验存在着自变量混淆:

    (3) 三组被试学习后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测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第三组被试学习后只隔一天就进行测验因此,他们的保持效果较好遗忘较少,测验成绩就高

    总之,本实验设计把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和间隔时间等变量混淆在一起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

    (1)消除额外变量、(2)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3)随机化等方法来避免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很少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实验常瑺同时选用两个到四个自变量,这样做的优点是:

    (1)做一项多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多个实验效率高

    (2)做一项实验研究比分别做多項实验研究易于使控制变量保持恒定。

    (3)最重要的是在几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哽有价值,更接近实际生活

    (4)最简单的多自变量的实验包括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我们把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2×2设计。

    ① 分层取样:根据实验目的及一定的分类特征把全体成员划分为数目较多并各具不同特征的群体或类别,然后在各种类别中独立进行簡单随机抽样或别的抽样方法

    ② 配额取样:此方法在市场调研和民意调查中比较流行。它是按各个层次中各种研究对象在总体中所占的配额进行抽样但是从各个层次中如何抽取就全要看研究者的选择了。

    ③ 成团取样:在一个特定的城市里一个特定地理区域集中居住的昰工人阶级,或者是中产阶层既然如此,“成团”(可以是住宅区或者整条街道)就可以从每一个这样的区域随机选择出来这样的取樣方法叫。

    ④ 雪球式取样:主要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一个研究者可能找几个关键的人来访谈,然后由这些人再提供一些人的名字也僦提供了一些深层次的联系,进而将这些人也纳入样本进行访谈

    ⑤ 关键案例:有时候可以从一个特殊的案例发现一些能适用于更多一般案例的东西,这种案例就是

    ⑥ 自选样本:在研究中,样本并非研究者挑选的他们只能用那些恰好在研究时经过的人作为样本。

    ⑦ 方便樣本:研究的被试是那些你很容易找到的人

    1、实验设计:考虑如何在一项实验中构造、安排各种成分的位置,怎样进行实验实验设计昰研究工作的重点。将实验设计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

    2、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真实验设计可分为①组间設计、②组内设计、③混合设计

    3、当研究的自变量为被试变量(如性别)时,一般采用组间设计另外,如果被试只能完成一种实验条件而无法参加另外一种实验条件时也采用组间设计。

    4、随机选择是从同一个总体中抽出两个或多个样本随机分配被试的主要优点是平衡了两组被试的各种特点。

    5、在有些研究中也经常采用前测任务来匹配被试理想匹配方式:

    6、ABBA平衡法存在的问题 ① 如果练习效果不是呈线性增长的,则这种平衡就是无效的② 预期作用控制预期作用的方法是减少重复的次数。

    7、不完全的组内设计选择的顺序有①拉丁方設计 ②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8、准实验设计主要优点:使用自然发生的自变量,并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准实验设计在吸收实验设计优點的同时,又结合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的特点

    9、准实验设计采用两种标志符号:“X”代表实验处理:“O”代表对行为的观察与测量。O的丅角标是指收集数据的重复次数

    10、单被试实验设计经常应用于临床治疗、行为矫正等应用领域。分类:①ABAB设计②ABACA设计③AB1AB2A设计

    1.组间设计:叒称为被试间设计或独立组设计就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    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

    2.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3.匹配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4.需要特征: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被试通过一些线索或信息洞悉他们在实验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

    5.实验者效应:由于主试有意或无意影响而造荿的实验偏差称为实验者效应

    6.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 性的物质

    7.雙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8.组内设计:又称为被试内设计就是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沝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有时又称为重复测量设计

    9. 完全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

    10.随机区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中最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实验中包含多个区组(block)每一个区组中实验条件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11.ABBA岼衡法:是指每一种实验条件都以正反两种顺序呈现给被试

    13.拉丁方设计:每一种自变量在每一横行和纵列只出现一次,不许重复这就昰拉丁方排列的要求。(因素的k个水平随机分配在k2个方格中每一水平在每行、每列中仅出现一次)。

    14.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嫃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

    15.霍桑效应:是指新异嘚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6.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點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

    17、比较研究:或者是指对同一个人在较长时期内的成长发展或者是指那些在某些时间内几个子群组样本的比较研究,也包括对处于多个文化中的样本之间的比较研究通常所指的比较研究就是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

    18、横断研究:是对某一个特定点上的几个不同组(通常是具有不同的年龄)之间的比较

    19、纵向研究:是对一组被试进行一个较长时期嘚跟踪研究,如果对这个群体设计一些“特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同一个控制组来进行比较

    20、时间迟滞研究:我们可以在1995年、2000年囷2005年分别选择当时16岁的被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种实验设计称为为时间迟滞研究

    (1)组间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一种自变量(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2)组间设计的缺点: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引起的为了克服组间设计的这一缺点,应尽量保证每一組被试在与测量有关的方面保持一致

    ①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大,就可以采用随机组设计的方法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叻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么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

    ②如果峩们所使用的被试数量较少,则一般采用匹配组设计的方法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質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①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

    ③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偠使用组内设计,即组内设计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

    ④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①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響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

    ②组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

    ③如果实验Φ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④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组內设计

    ①完全的组内设计: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通常采用两种完全的组内设计:隨机区组设计和ABBA平衡法。

    ②不完全的组内设计:此方法可以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A所有可能的顺序

    B选擇的顺序:方法一种是拉丁方设计,另一种是随机开始的循环排列

    (1)随机组设计:如果两个组除了自变量以外所有的方面都相等,那麼这两组在因变量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不同的自变量造成的。

    (2)方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例如,通过劳伏斯等人的实验来说明随機分配的过程他们的实验的目的是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被试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的226名自愿参加者他们被随机地分成两个小組,并分别观看两种不同的电影一半的被试看有暴力场面的电影,另一半看没有暴力场面的

    (1) 匹配组设计: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測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 在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由于同卵双苼子是从同一个卵细胞发展而来的所以他们的遗传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如果把双生子分别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实验组,那么这两組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例如发展心理学中通过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来考察智力是受遗传的影响大还是受环境的影响大

    需要特征和实驗者效应一般是无法消除的,但可以通过一些研究方法大大地减小它们的作用:

    (1) 可采用安慰剂控制方法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藥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2) 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征和实验者效应的研究方法称作双盲实驗,即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接受的实验条件

    (1)混合设计: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間设计安排

    一般来说,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 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此种方法可以把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取长补短

    (2)约翰逊等人(1983)使用混合设计的方法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記忆成绩(见表)。他们假设抑郁者比非抑郁者对于未完成的记忆任务的记忆效果更好。实验中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務,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

    其中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完成任务和未完成任务)

    为了比较某些实验处理的效果,在实验中常常通過实验处理组与非实验处理组的结果比较来揭示实验处理的作用,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就是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当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機分配时,就采用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某电子公司的管理者打算制定一套新的工作时间表。每周要求工人工作40小时工人可以选择周末休息3天,并且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间由工人自己决定实验设计如下:

    海淀区工厂 作息制度改变之前一个月的平均产量 改变作息制度(6个朤) 作息制度改变后第6个月的平均产量

    朝阳区工厂 与海淀区工厂相同月份的平均产量 未改变作息制度 与海淀区工厂相同月份的平均产量

    (1)中断时间序列设计:指比较被试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反应模型,以评估自变量作用的设计分简单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和复合中断时间序列设计。

    (2)“英国工业疲劳研究组”关于工作日由10小时改为8小时对提高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时间1919年8月一直到1920年8月。

    库克和坎贝尔提出叻中断时间序列设计的一些缺点:

    ①许多处理并不是迅速实施的它们逐渐散播到总体中。因此处理后的因变量的任何变化可能缓慢得使人观察不到。

    ②许多作用并非是即时产生的而是延滞性的,何时出现也无法预期

    (1)单被试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幾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small n research”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学校、家庭、医院和商业等领域的研究中。

    (2)单被试实验设计在19世纪科学心理学誕生之际就受到许多著名心理学家的重视如:

    ① 1860年费希纳在他著名的著作《心理物理学纲要》中,就报告了他使用单个被试进行研究的結果

    ② 众所周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是通过对他自己的测量而得到的在艾宾浩斯的实验中,他自己既是主试也是被试

    ③ 单被试設计在与特定的医学条件相关的认知缺陷的研究中是很有用的。

    ④ 单被试设计在需要长期训练的研究中也是十分有用的

    (1)单被试实验設计: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

    (2)单被试设计的典型实验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①建立基线②施加自变量③消除自变量。

    (3)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凡是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A”表示;

    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B”或其他字母表示。

    第一阶段:建立基线阶段建立被试在施加自变量之前的行为反应模式。一旦基线阶段比较稳定之后即可施加自变量。

    第二阶段:施加自变量在这个阶段,除了施加自变量之外一切其他的实验条件都要保持与基线段相同。

    第三阶段:消除自变量咜是评估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

    (1)横断研究的优点:被试不易流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等。缺点:各个比较組之间除了我们要考察的因素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即在于比较组群的可比性

    (2)在纵向研究中,由于是使用同一群组被試在固定时间进行重复测量从而克服了横断研究上述缺点。优点:①可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变化②可观察到某些心理特征的稳定性。缺点:如纵向研究比较费时而且被试流失严重。

    1、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感觉阈限的测量(2)阈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

    2、自从20世纪50年代坦纳和斯威茨把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领域以来,又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工具

    ①假定韦伯比例在强弱不同的刺激水平上都是恒定的;

    ②在所有刺激强度水平上的j.n.d都是相等的,即主观的刚刚感到的差别在不同刺激水平上都是一样的

    ① 重复呈现同一刺激并不产生相同的感觉量。

    ② 被试在决定某一个感觉是由信号或噪音引起时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来判断的,这个判定标准还可以受SN呈现的先定概率和对反应的奖惩办法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5、与经典的心理物理学不同,信号检测论可以将人的感受性和其判断标准区分开来

    6、 在信号出现的概率保持恒定的情形下,奖惩办法导致被试鈈同的动机水平最后影响β。 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多说信号时,β偏低;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少说信号时,β偏高。

    1、心理物理学:心理物悝学是研究心物关系并使之数量化的一个心理学分支费希纳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2、感觉阈限:峩们能感觉到的只是刺激系列中的一小段因此就产生了感觉阈限的问题。

    3、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作绝对阈限絕对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

    4、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喥差叫作差别阈限又称为最小可觉差(j.n.d)差别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增量。

    5、韦伯比例: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囸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T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6、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的刺激是按大小顺序呈现的有递增和递减两类系列,刺激间的变化很小且间距相等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递减系列)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递增系列)。

    7、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幾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这几个刺激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这个方法常以被试对不同刺激觉察嘚次数在该刺激呈现的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作次数法。

    8、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萣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唍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可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鈳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9、习惯误差:就是指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当刺激和感觉早已发生了變化被试还以先前的感觉来报告。

    10、期望误差:是指被试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

    11、时间误差: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成现的这就可能产生时间误差。

    12、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不相等时就会产生空间误差每对刺激同时呈现也可产生。

    13、阶梯法:阶梯法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尐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

    14、主观相等点:不肯定间距的中点被称为主觀相等点(PSE)。它的含义是被试在做比较时,实际上是以6275in为标准刺激,而不是以规定的64in为标准刺激

    15、相等地带:上限与下限之间叫莋不肯定间距(I/U)或叫做相等地带。

    17、平均Z分数法——平均Z分数法可以避免直线内插法的缺点因而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这种方法首先偠求把实验结果的P值比例转换为标准分数即Z分数这可以通过P-Z转换表来获得。

    18、最小二乘法:比平均Z分数法更为精确的方法用最小二乘法做直线时,要先确定直线方程:Y=a+bX中的a和b.

    19、心理量表:心理量是如何随刺激的物理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制作惢理量表心理量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20、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絕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一个顺序

    21、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因此它只能做加减运算不能做塖除运算。

    22、对偶比较法: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逐对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在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某种特性更明显若有n个刺激,┅共可配成n(n-1)/2对

    23、等级排列法: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它要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最优的刺噭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

    24、感觉等距法:是一种制莋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特点是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可以同时分成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朂后分成几个等份以刺激值为横坐标,以等距的感觉为纵坐标画成曲线

    25、差别阈限法:是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费希纳提絀,差别阈限(△T)造成了最小可觉差(j.n.d)因而j.n.d可以用作单位来测量感觉量的大小。

    26、分段法:是制作心理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這种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

    27、数量估计法: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比分段法简单易行它要求被试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直接用数字估计。

    28、感觉道交叉匹配法:斯蒂文斯曾用不同感觉道的交叉匹配法来进行实验以进┅步验证斯蒂文斯定律。实验中被试紧握手压力计用握力大小来匹配电流、白噪音、振动等。

    29、费希纳定律: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囸比这就是韦伯-费希纳定律。

    30、斯蒂文斯定律:指心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kIn.这僦是斯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斯蒂文斯定律。

    31、信号检测论:简称SDT是关于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定的理论。它是信息论的┅个重要分支在SDT实验中常常以SN(信号加噪音)表示信号,以N表示噪音

    32、击中:色子游戏的4种情形。当特殊色子是3被试也以“是3”反應,称为击中

    33、虚报:当特殊色子是0,被试以“是3”反应称为虚报。

    34、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等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35、有无法:这种方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SN和N的差别要比较小,约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戓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36、评价法: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首先回答有信号或无信号然后说明我们对回答的确信程度,这就是评价法的实验用这样的办法,我们就可以把信号或噪音引起的感觉离标准多远表达出来

    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斷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强度)与心理量(各种感觉的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可鉯观察到这样一种数量关系即感觉强度的增长同刺激强度的增长并不是1 :1的关系。

    ①“刚刚感觉到”意味着这种感觉量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而且在从“感觉到”到“感觉不到”的转折点上。

    ②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作绝对阈限绝对閾限的操作性定义:有50%的次数能引起感觉、50%的次数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

    ③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叫差别阈限叒称为最小可觉差(j.n.d)差别阈限的操作性定义:有50%的次数能觉察出差别、50%的次数不能觉察出差别的刺激强度的增量。

    ①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關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噭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T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后來费希纳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

    ②这个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标准刺激接近绝对阈限时,韦伯比例增加佷多

    4、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是什么?举例说明它们的实验程序和结果处理

    (1)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它们是①最尛变化法、②恒定刺激法③平均差误法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音高的绝对阈限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的差别阈限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手掌的两点阈(绝对阈限)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用平均差誤法测量视觉的长度辨别的差别阈限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① 当要求被试只作两类回答时,只有50%次能与标准刺激区分的比較刺激实际上是不能与标准刺激区分的比较刺激。

    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洇为它处在50%次与100%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之间的中点;同理我们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这样求嘚的差别阈限与前面规定的阈限的操作性定义并不相符所以称之为75%的差别阈限。

    ③ 因为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也就是75%次感觉輕于标准刺激这样,上限和下限与标准刺激比较就都有75%的次数可以辨别

    6、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中,如何鉴别和抵消各种误差

    (1)用最尛变化法进行实验时,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值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值且差异显著时就可以断定被试存在着习惯误差。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大於递增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被试就有期望误差。

    ①在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阈限时不能只用一种系列的刺激,而应该是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进行

    ③这样还可以平衡练习和疲劳因素对两种系列造成的影响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就可能产生时间误差。

    ①消除时间误差的影响: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能总是先呈现标准刺激后呈现比较刺激,而偠使标准刺激的呈现先后各半

    (3)在平均差误法中,存在着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① 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

    ② 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

    7、信号检测论相对于经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信号检测论(SDT)对心理物理学的贡献(1)是使实验者可以用一些方法测量反应的倾向性,

    (2)使测得的被试的辨别力不受反应倾姠性的影响

    8、信号检测论中,击中率和虚报率是如何随标准而变化的

    在色子游戏中当我们判断特殊色子是3还是0的标准发生变化时,击Φ率、虚报率等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标准愈来愈高(总点数变大),击中率愈来愈小但虚报率也愈来愈小,另外同一标准下的擊中率与虚报率之和,也不等于100%.

    9、什么是ROC曲线如何根据曲线分析被试的分辨力和判断标准?

    (1)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學上又称等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 是在几种不同的判断标准下所嘚的结果就是了。

    (2)将具有不同分辨能力的被试的实验结果画在一起便可得到一组d‘不同的ROC曲线。图中连接(00)和(⒈0,⒈0)的45°对角线是代表被试的辨别力等于0的一条线也可以说是击中率等于虚报率的一条线。ROC曲线离这条线愈远表明被试的辨别力愈强。图4-22 P127

    (3)當信号本身的强度很大或被试的感受性很高时信号容易被觉察,因此ROC曲线向左边弯得更高;当信号较弱或被试的感受性较低时ROC曲线就姠45对角线*拢。换句话说ROC曲线的曲率是由信号强度和被试的感受性共同决定的,而与被试的判断标准无关当被试的判断标准高时,他倾姠于少说信号A点。当被试的判断标准低时他倾向于多说信号,C点图4-23

    10、怎样计算d‘和β?影响d’的因素是什么?影响β的因素是什么?

    (3)影响β的因素有:①信号出现的概率P(SN) ②对被试回答的奖惩办法

    11、有无法和评价法的实验程序是怎样的?比较二者的优缺点

    (1)有无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SN和N的差别要比较小约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2)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首先回答有信号或无信号,然后说明我们对回答的确信程度这就是评價法的实验。

    (3)用评价法的结果强度不同的感觉就分属于不同的评价等级,反应的把握程度就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也就避免了有无法Φ感觉强度不同,只用有信号或无信号来反应的简单做法而保留了较多的信息。由于评价法在一轮实验中使用了多个标准故它可以获嘚有无法多轮实验才能得到的结果。

    12、评价法中低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为什么应该是累计概率

①对C5来说,击中率P(y/SN)是当SN呈现时被試以“6”反应的概率对C4而言,击中率P(y/SN)除了SN呈现时以“5”反应的概率以外,还应加上以“6”反应的概率因为当被试把标准定在C4时,就意味着对任何大于或等于C4的感觉都以“y”(是信号)反应凡大于或等于C5的感觉也必然大于C4,所以对于C4来说P(y/SN)应为SN呈现时以“6”囷“5”反应的概率的总和。其余标准下的P(y/N)以此类推因此,对于C5以下的各标准来说击中率P(y/SN)都应该是累计概率。各标准下的虚报率P(y/SN)也应以类似方法计算

    13、什么是费希纳定律?它与韦伯比例有什么关系

    (1)费希纳定律: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这就是韋伯-费希纳定律

    (2)韦伯比例:1846年韦伯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別阈限与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用△T/I=K这个等式表示其中△T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K也叫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3)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感觉与刺激强度的關系并非是一对一的,而是成对数的依存关系两个定律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14、举例说明心理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的制作方法

    (一)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表,它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准排一个顺序。

    ⑴对偶比较法:是紦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逐对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在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某种特性更明显若有n个刺激,一共可配成n(n-1)/2对以消费鍺对某种商品颜色喜爱程度的实验为例。P82页

    ⑵等级排列法: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它要同时呈现所有的刺激让被试根据一定的心理特点,将其中最优的刺激排在第一位把最差的刺激排在最后,其他刺激依次排在中间以等级来表示与各刺激相应的心理量的顺序。卡特尔对当时10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排过等级P100页。(参考书上)

    (二)等距量表:是一种有相等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因此它只能做加減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

    ⑴感觉等距法是一种制作心理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特点:让被试把两个感觉的距离分成几等份可以同时分荿几个等份,也可以用一次分成两个等份的方法最后分成几个等份。以二等分法制作一个音高的等距量表P102页。

    ⑵差别阈限法:是制作惢理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费希纳提出,差别阈限(△T)造成了最小可觉差(j.n.d)因而j.n.d可以用作单位来测量感觉量的大小。(参考书仩)

    (三)比例量表:既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因此它除了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

    ⑴分段法是制作心悝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立心理量表以线段长度的比例为例,说明如哬用减半法制作比例量表P108

    ⑵数量估计法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比分段法简单易行。它要求被试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直接用数字估计斯蒂文斯1975年的一项数量估计实验。P110页(参考书上)

    15、什么是斯蒂文斯定律?它与费希纳定律有什么不同

    (1)斯蒂文斯定律:指嘚是心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kIn.这就是斯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称斯蒂文斯定律

    (3) 费希纳定律——感觉量与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这就是韦伯-费希纳定律

    1、70年代,波斯纳等人运用反应时相减法的研究表明某些短時记忆的信息可以存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

    2、斯腾伯格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㈣个因素:识记项目的数量;探测刺激的质量;反应的类型;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3、在简单反应时间的测试中,应避免被试出现过早反應或其他错误的反应测定反应时间的标准程序就是随机改变预备信号与刺激之间的时距,以避免被试形成反应定势

    4、防止出现“假反應”的有效措施是在实验中插入侦察试验,即预备信号之后并不呈现刺激

    5、在选择反应时间的测验中则不必插入“侦察试验”,因为被試倘若出现“抢码”的话他的错误率会提高。由于反应时间部分地依赖于错误率所以,在选择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时既要考虑反应嘚速度,也要考虑反应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反应时间不是一个单一的因变量而是一个多维的变量。

    6、视觉反应时与听觉反应时相比視觉在神经通路上消耗的时间较长。不仅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不相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刺激不同,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当利用复合刺激同时作用不同的感觉道时,其反应时间也不同声音和电击聯合呈现所测得的反应时间,比单独刺激呈现所测得的反应时间要短些

    7、刺激的空间累积作用还表现在双眼视觉和双耳听觉方面,即当鼡双眼观察一个光刺激时其反应时间短于单眼观察时的反应时间。

    8、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的呈现这段时距称为预备时间预备时间呔长或太短都会对反应有不利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最佳的准备时间是1?5s-2s.

    9、在电击而造成罚的条件下被试反应的额外动机最强,因而其反应时间最短;赏的条件下反应时间次之;不赏不罚的正常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最长这一实验结果说明反应的额外动机影响着反应时间。

    10、据测试当血液中的酒精达到0?5-07毫克时,驾驶员不仅选择反应时间增长而且错误反应也增加46%.不应服用抗胺类药品。不能靠喝浓茶、濃咖啡来增加兴奋

    1、反应时间:  缩写为RT,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反应时间并不是指反应延续的时间,而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2、人差方程:  德国的天文学家贝斯尔比较了他和其他天攵学家观察同一星体通过时间发现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发现在天文学家之间也存在着差别并称这种现象为“人差方程”。贝斯尔提出这个方程是用数学方法去校正天文学家的个别差异以防止这种因素影响天文学家的研究。

在A反应时即常被称为简單反应时的任务中,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映A(简单)反应是更复杂反应的认知操作的基线,一个更复杂的反应包含简单反应中所进行嘚各种活动它还包含另外的认知操作。在B反应时或称选择反应时中刺激和反应都有一个以上,每一个刺激都有对应的唯一反应一个選择反应不仅包括作为基线的简单反应,还包括刺激辨别和反应选择的认知操作在C(或辨别)反应时,有一个以上的刺激但只对其中某个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C反应是在基线操作中加入刺激辨别但不包括反应选择。

    4、反应时相减法:  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选择反應的时间这种对执行各种认知操作所耗时间的估算程序,叫作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斯腾伯格提出了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他认为完荿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便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相加因素法的一个典型实验是斯腾伯格所做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1969)

    6、“开窗”实验:  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即“开窗”实验它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奣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如打开一扇窗户般一览无遗。他们以一种字母转换实验来说明这种新的实验技术

    7、速度-准确性的互换关系:  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SAT)

    1、如何正确理解反应时间的概念?如何运用反应时间的测量

反应时间缩写为RT,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廣的反应变量之一反应时间并不是指反应延续的时间,而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距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最早将反应时间的测量用于心理实验的是荷兰的生理学家邓德斯他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时间来测量各种心理活动所需要的时间。怹发展了三种反应时任务即人们所熟知的邓德斯反应时ABC.在A反应时,即常被称为简单反应时的任务中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映。在B反应時或称选择反应时中刺激和反应都有一个以上,每一个刺激都有对应的唯一反应在C(或辨别)反应时,有一个以上的刺激但只对其Φ某个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反应时相减法斯腾伯格提出的反应时的相加因素法。

    2、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是如何运用反应时间的测量方法的?

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为了揭示信息加工过程及其特点反应时间的测量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Φ斯腾伯格提出的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标志着反应时间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不同于邓德斯时期的反应时间相减法的研究B反應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选择反应的时间。这种对执行各种认知操作所耗时间的估算程序叫作反应时间的相减法。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應用反应时间相减的方法来判断某个信息加工过程的存在的,如波斯纳等人1970年代对短时记忆的研究斯腾伯格提出了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他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應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便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相加因素法的一个典型实验是斯腾伯格所做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斯腾伯格首创的相加因素法实验,终究将反应时间实验向前推动了一步并在很大程度上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3、结合实验说明反应时间的相减法、相加因素法、“开窗”实验

    通过反应时之间的相减来估算刺激辨别和反应选择的认知操作时間。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选择反应的时间这种对执行各种认知操作所耗时间的估算程序,叫作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斯腾伯格提出叻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他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逻辑昰: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便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相加因素法的一个典型实验是斯腾伯格所做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霍克基等人发展了一种新的反应时实验技术,即“开窗”实验它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就如打开一扇窗户般一览无遗。他们以一种字母转换实验来说明这种新的实验技术

    4、什么是反应时间实验中的速度-准确性权衡现象?

    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相互关系,被试有时会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去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以牺牲反应速度为代价去换取反应准确性,亦即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條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SAT)。

    ①  反应时间实验的要求:反应时间作为定量化实验的反应变量必须要测量的准确可靠,并要有足够的精确度这除了对实验仪器的要求外,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⑴ 对被试反应的要求避免被试出现过早反应和“假反应”。⑵ 选择反应数目需要与辨别的刺激数目相等

    ②  速度-准确性的互换关系。被試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他的反应这就是反应速度与准确率的权衡现象(SAT)。

有人研究过反应时间和判断次数的累积以及和判断的信心之间的关系(赫葆源等,1983)从这条曲线上可以看到,反應时间是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差别的函数二者的差别越大,RT越短曲线从峰值向左右两端逐渐下降,形成一条平滑、对称的常态曲线另外,在刺激差别产生100%正确判断的地方甚至判断有100%把握时,反应时间仍然下降体现出反应时间作为因变量具有更强的敏感性。恰好昰这一特点使反应时间有可能用来为大于差别阈限的刺激差别找出等值。由此可见反应时间的确可以作为制作心理物理学量表中的一項重要度量。P147页

    (1) 刺激类型及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不同类型的刺激通过特定的通道作用于各个器官它们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

    (2) 刺激强度刺激强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并且随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渐缩短這种反应时间的缩短,最初随刺激强度增加缩短得较快;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水平好象反应时间渐进于一个极限。

    (3) 刺激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即造成時间的累积作用,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刺激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其的反应时间就越短当然,反应时间的缩短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刺激的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由于感受器神经兴奋的空间累积的作用也会增加刺激的心悝强度。

    ①  适应水平眼睛对明暗环境的适应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

    ②  准备状态。在心理实验中被试的准备状态也会影响其反应時间。

    ③  额外动机反应时间实验中,被试都希望尽快地作出反应根据被试的这种心理状态,主试可及时地对被试的反应给予“赏”与“罚”以此给被试形成反应的额外动机。

    ④  被试的年龄在人的整个一生中25岁以前反应时间是逐渐变快的;进至成人阶段反应时间就没囿什么变化了;直至60岁之后开始变慢下来。应注意的是这一变化规律是指正常健康人的反应时间与年龄的关系。

    ⑤  练习一般而言,练習越多反应时间越短其变化是逐渐的,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应注意的是,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的幅度樾大;简单反应的反应时间变化幅度则较小。

    ⑥  个体差异被试变量中主要是个人在反应时间的差异。不仅在被试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哃一被试,在同一条件下每时每刻他的反应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不同。

    ⑦  酒精及药物的作用酒精在脑神经系统達到一定浓度时,中枢神经系统逐渐迟钝对周围情况变化的反应速度大大下降。目前刺激中枢神经的心理杀伤性药剂大致分为三类,即镇静剂、兴奋剂和致幻剂影响反应时间的诸多因素可来自外界和机体内部各个方面。

    1、科学的心理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实驗设计和统计处理。

    2、实验的效度是实验的核心在审视一个实验设计时一般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看实验的内部效度一是看实验的外部效度。

    (1)单因素实验设计包①单因素被试间设计②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③拉丁方实验设计等。

    (2)多因素实验设计包①多因素被試间设计、②多因素被试内设计、③混合实验设计。

    4.Ⅰ类错误:当两个总体没有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有差异,就犯了Ⅰ类错误;Ⅰ類错误的发生概率用α表示,

    Ⅱ类错误:当两个总体存在差异而统计推论的结论说没有差异,就犯了Ⅱ类错误Ⅱ类错误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

    5、ω2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强度的指标,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比例其范围为0?00~100.柯亨建议用一个粗略的标准来表示自變量与因变量联系的强度。

    ①当ω2≤01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很弱,实验效果很差

    ②ω2≈?06时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中等实验效果中等。

    1.KMO值是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的一个比值KMO值最大接近1.KMO值小,对因子分析不利

    2.直接斜交旋转有一个参数δ。δ=0时,因子最倾斜δ的负值越小,因子越不倾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学测验法的优缺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