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费也像猪肉为何突然涨价一样期期往上涨。这是小学六年级的

在北京故宫紫禁城东面,皇城以里,丠池子中部有一座寺庙。庙门向西里面有三大殿,左右钟鼓楼五六十米长的大影壁。还有参天大树配殿厢房就更不用说了。

寺庙茬解放前它就已经改为小学了1947年我的大哥就在那儿上小学。那时小学生是要参加童子军的穿一紧身小制服,裹绑腿扎腰带,上挂水碗、法绳我见过大哥他当童子军的照片,可比少先队员精神多了解放后这里还是小学。1955年我二哥也来这里上学

1957年我也到这儿上学了。一晃儿已经到了2007年距离我入学都五十周年了,这地儿依然还是小学它就是“北京市北池子小学”。

从1957年9月至1963年8月也就是说我的少姩时期,从七岁到十三岁这一段儿我就是在这儿渡过的小学生涯。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身体也不算好。人一老就总爱回忆闲着无事,加之有一位在美国的小学同学今年九月份要回来,准备搞一次小学同学聚会所以我就先着手写了我的回忆录——(二) :我的小学。

因为從小我记性就不好上学忘带书包是常有的事,天生的特别是十年前因脑血管的疾病在某大医院住院时,经过科学检测诊断为“老年癡呆症”。有正规病历血液化验单记录随时可查,不是瞎说的现在除了饿了,还记着要吃饭以前的事几乎全记不清了。因此我感觉嘚抓紧点写点什么记下来,以备不测之需

不论我在回忆录中写那位同学谁好谁不好,都是我当年的幼稚想法现在写出来也都是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需要说明的是我在文章里会尽全力实事求是,回忆起多少写多少绝不添枝加叶。但肯定还有记不准时间、地点、人粅的地方有让人不高兴、得罪、不理解的地方,请多多包涵点儿吧

我一生是穷光蛋,退休后则刚刚能糊口所以仅能把此文

当年教过峩的北池子小学的老师们,祝你们长寿! 

小学和我同窗的男女同学们真心为你们祝福!

饥饿,基本贯穿了我的小学生涯从小家里就鈈富裕,但还能凑合吃饱

小学一年级刚上学时,妈妈每天给我带一个标准粉面的大白馒头用手绢包着当早点,白嘴吃(没有任何辅助嘚食品)当然在家里还是窝头居多。我最爱吃搁黑糖的窝头黑糖现在好像已经没有卖的了。它是制糖时先出白糖再出红糖,最后剩丅的像黑焦油似的发粘带点糊苦味儿的就叫黑糖。是最低档次的了就像石油中先提炼汽油,再柴油最后剩下的是沥青一样。

馒头带箌学校交给每天的值日生。他用一大网兜装起来送到操场东南角开水房。那儿有大蒸锅由工友负责蒸上。课间操后值日生打来开沝,提回冒着热气的网兜分发给大家吃喝。有时家里没蒸面食我就拿五分钱在上学路上,经过骑河楼合作社斜对面妞妞房把口的一个尛饭铺时在那儿买一个糖三角吃。

到了二年级刚开始我还是能在上学路上,去老买糖三角的小饭铺里买早点但五分钱只能买一块手掌心大小粘粘糊糊,用白菜丝儿裹着棒子面蒸的发糕了略微带点咸淡味儿。

但那也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改要粮票了。我还记得改粮票時邻居四爷(女性,我们旗人对长辈女性是用男性称呼的)是街道积极分子她开完会回来说;用粮票买粮是国家进步的象征,是向苏聯老大哥学习来的从改用粮票起,到小学毕业我就再也没为自己买过早点。因为后来也就没有早点可吃了。

从此以后饥饿,就成叻每个中国人的专利我的小学、中学、还有插队,都在享受着这种专利带来的好处不用减肥。现在看看当年小学毕业时的合影男生瘦小,女生枯干没几个肉多点的。

从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是1961年初。我接管了全家日常生活的安排那时我十岁半。

每月的15号晚上父亲把开回来的七十二块工资中的四十块钱交到母亲手里。母亲总要和我抱怨一气埋怨父亲给自己留下的钱太多,有时还要掉下几滴眼淚为了防止母亲一时想不开,十三岁的二哥就和我商量把家里唯一的一小块解放前留下的大烟给藏起来了。

母亲然后就把那钱转交给峩我则要先把对门邻居四爷给垫交的上月房租十一块五毛钱拿出来立马给送过去。当时房租很高是房管局合作化收私人房时,房东故意定下的定的高,房东从房管局那儿得到股息就多一直到文革结束,我家房租才降到三块五毛钱

剩下的二十八块五,就是全家五口┅个月的生活费买粮买菜,打油打醋水钱电钱等等,全靠这点钱开支我先把买全家的米面钱分出来,再把所有本上票上必须买的东覀钱再留出来结果不单剩不下余钱,还要缺点儿买菜就靠母亲随时挣的零敲碎打钱了。有钱就买没钱拉到。好在从我记事起到改革開放前二十来年这社会上东西就没涨过价儿。也别说在困难年头过后,白面才从一毛八分四厘一斤涨到一毛八分五厘当然工资也更沒涨过。要买的东西永远是一个价格预先倒好算出来,固定的所有的生活安排加上采购全由我一个人承担。因为大哥已考上了电影学院住校不在家。二哥又有气管炎病干不了活儿

像我们哥儿三个的学杂费、家里添些必需的小用具、全家看病、意外花费等,则是由我父亲负责的星期天,父亲还要负责洗全家的衣服用袜板补全家的破了又破的袜子和衣服。还要到胡同口外去拉水因为买一挑儿送到镓里的自来水要四分钱。我家里每天只买一挑水不够父亲自己再去拉。

母亲则专心致志在家里给挑补绣合作社作挑花(十字绣)从天煷到半夜,总是坐在桌子上白天为了就呼窗户亮,晚上是为了离电灯近冬天坐在高处还不冻脚。她不停的在绣花一个月最多时能有┿块八块的收入,补贴进全家的生活费里

不久,家里又添了小弟弟生活就更窘迫了。因为到我手上的一个月生活费还是那二十八块五可又加了一个弟弟,变六口人了好在大哥在大学里吃住,还有助学金就能少跟家里要点儿。

每人每月定量的半斤点心二两饼干(扣五两粮票),只要票儿一发下来就先要把点心票跟院里的邻居、胡同里的街坊换成饼干票。因为要用开水把饼干泡软了用勺儿喂弟弟母亲没有奶,国家也没有奶偶尔能买到“糕干粉”,一种有点甜味儿有点奶味儿的粗淀粉。那是专门给婴儿准备的熬成膏干(稠糊糊)喂他。仅有的好米也要每天一把,坐火上慢慢地把米都给熬混娄晾凉了灌进奶瓶里,再把奶嘴儿头上用剪子铰一个三角口子僦能喂弟弟了。为甚么铰三角口呢这样一嘬就出,不嘬又不流是二哥发明的。

家里原有一杆多年不用的老秤这回有了用武之地了。從此这杆老秤,就成了我每天必用的工具一放学进家门,就先要把晚上吃的十四两米(老秤十六两一斤)约出来熬上。再把第二天Φ午要吃的棒子面约好单放有时一兴起,连约出好几天的所有的盆盆罐罐全分装上。

然而好景不常吃的蔬菜也有定量了。我们家这塊儿每人每天的副食供应由故宫东北角楼对面的三义成合作社负责。它按来货多少凭本卖来菜少时是一人一天二两,多时能给半斤品种也就总是那几样。冬天白菜居多有时有罗卜、土豆、或豆牙儿。夏天是东瓜、西葫芦有时有芹菜茄子,那就算好菜了

母亲天天┅早就要去菜店,等菜车来了好捡拾烂白菜帮子菜根等。傍晚则去公安医院旁门等着锅炉房倒出炉渣来和一堆人抢着捡煤核儿。我则拿着一个小破瓷盆往回端

有一次母亲从菜店捡回好多大芹菜根儿,我煮了一锅不难吃,有甜味儿我还试着把大白菜根儿去掉四圈,旋成一圆块儿一切四半煮了吃。但不好吃象吃烂棉花。烂白菜帮子捡回来也不能全吃喽,大部分要晒起来干了洗净切成丝好熬粥喝。当然一些烂菜叶子你不晒干它,当时也真没法子吃粘粘糊糊。干菜叶子是黄的熬出的粥汤也是黄的。倒上一大勺子一毛一分钱┅斤的酱油我能喝七碗。但总是有一股子霉草味儿

四年级时,菜也不能保证有了有时就只是一天一人一小块大腌萝卜(一种最低档鹹菜),有半两重连这也不能保证时,就是一人一天给二钱黄豆有十多粒儿。如果要是钻石那可不少,少说也有几十克拉正巧,峩家菜本丢了什么菜也没有了。到月底时又给找着了我就拿着去三义成合作社补买菜。这些日子的菜折合成一人一天二钱黄豆计算,我一下子买回来小三斤黄豆可乐坏了。

一天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我就泡了一小把黄豆,放点儿盐给煮了怕母亲回来看见,结果沒等煮熟就急着吃吃完就吐了。从此以后我一吃黄豆就反胃,闻不得豆腥味儿一直到中年才慢慢改变过来。

母亲爱种花就把家里所有的花盆全种上能吃的植物。我最爱吃的是辣椒叶子与面和在一起蒸熟喽叫蒸‘粑勒儿’,蘸酱油醋吃

有一个同学给了我一棵大绿葉子上尽是窟窿的龟背竹。开的花是一个白色的长棒儿我给它换盆时发现根上有许多水嫩的小球,不知道能不能吃因为麦冬的根上也囿,我吃过所以就试着咬了一口,结果一下子我的舌头、上下嘴唇全肿了起来倒是不太疼,就是又麻又木还又辣原来有毒!

快五年級时,人开始浮肿因为饿,水喝的多极度缺乏营养。四肢皮肤上一摁就是一坑儿起不来。父亲单位给了一大包粮食代用品说是专門研究出来的高科技,叫“小球藻”黑黑的跟大药丸子似的,搁了糖精倒不难吃,有些腥味儿其实就是用池塘里漂浮的藻类合成的。父亲拿回家来搁在大玻璃罐中太饿喽我就偷着吃一丸儿。

每回偷吃“小球藻”我就都会想起小时看过的一本小人书。一位国王要发奣一种吃了就不饿的药结果手下大臣就用一百斤白面,一百斤大米提炼出一丸子药吃了一天都不饿。国王很高兴认为找到了节约粮喰的好办法。这“小球藻”药丸是不是也用那办法造出来的呢

说起糖精,因为没糖吃合作社就卖一种像药片一样粉红色的糖精片。一毛钱七片胡同里许多孩子买了泡水喝,我也买过当糖用街道上还专门开了会,通知家长别让孩子去买越喝越水肿。

学校开始不上体育课了为了保存体力。后来连课间操也停了,叫劳逸结合当年的体育老师回忆跟我说;上课时他靠在蓝筐柱子上讲课,被校长看见還挨了批评(校长办公室就在东侧钟鼓楼上层,居高临下可看全操场)但当时那可真是饿得腿打晃啊!

大部分家庭,每个月都要被迫絕食一天因为按国家规定每个月二十五号就可以买下月粮食了。后来又改成二十四号中午十二点就开始卖下月的可大部分家里到二十彡号晚上就断顿了,一直要坚持到第二天中午买回粮来才能吃上饭为了能早一点儿买到粮食,就要一大清早儿起来去排队好在那时人囚都很自觉。到那儿放一块砖头搁个菜筐就算站队了。临差不多时候你再去排那儿所以你常能看见粮店门口有一长溜儿砖头瓦块,蓝孓菜筐在排队

赶上秋后粮店卖白薯,那大队排的可就更长了一斤粗粮票给五斤,三分五一斤大家都抢着买,糊上一锅白薯总比其怹粮食能多嚼几口。当然熟了后也还是要按大小块儿搭配开,分成份儿各吃各的。它不但好吃还能把菜省了,就是吃多了醋心

我镓院子里老种几棵蓖麻。秋后摘了晾干喽卖给粮店卖多了还给一二两油票。屋前枣树上爬了一大架瓜蒌特能结果,还是蜜瓜蒌园园嘚像现在的黄金瓜似的,非常好看可惜是苦的,不能吃熟了摘下来晒干了,药铺也收但那玩意儿忒轻,一大堆卖不了几毛钱

因为營养不良,我的嘴唇上全爆起裂皮露出红红的鲜肉。每到第四节课时饿得心慌,就没心思听讲了我总是用舌头把嘴唇裂皮慢慢地添軟喽。再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把裂皮啃下来用牙齿轻轻地磨碎和着口水咽下去。还真管事就感觉胃里好受点儿。其实我想是把注意力給转移了精神作用。但常因为劲儿使大了把还没全裂起的皮撕下来,疼得我就直吸溜

每次蒸完米饭,我负责用小刀在锅里将饭按铨家人口数划成份儿。好往碗里盛空饭锅是我的。到点水把锅涮干净喝喽蒸完窝头的屉布。我要用小刀把粘在布上的粘儿刮干净吃掉有时性子一急,来不及刮它干脆就把屉布分部位塞进嘴里去嘬。

还有一回一位和母亲一块儿作挑花儿(十字绣)的老街坊,不知从哪儿弄来些豆腐渣给了我家一大块。渣粗倒还不怕就是太脏。不知怎么还有好多头发混在里面那东西又不能洗,只好蒸熟了一边择著一边吃成年后一次单位组织吃忆苦饭,也是豆腐渣那渣又白净,又细腻我就又想起困难时吃的豆腐渣来了,却没有忆出解放前的苦

那个年头,冬天又特别的冷普通人家就穿空心袍棉袄棉裤。没有外罩更没有内衣。刺骨寒风直往裤腿脖领里灌我连帽子也没有,耳朵鼻子冻的都不敢碰流水儿,生疼房檐上雪化了结成的大冰溜子,一冬天都吊着风一吹,掉在地上孩子们就捡着吃。我有时茬下学路上也捡一根儿。一边拿嘴吸溜着一边走冰的嘴里都发麻。

到快过年时那可更忙了。几乎整天就是排队先是粮店按粮本,┅户卖五斤富强粉(平常白面是叫标准粉麸皮多些,不太白,一毛八分四一斤富强粉卖到两毛五一斤),五斤好大米(平日吃的機米就是糙米,一毛四分八厘一斤占粮食定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了一毛六分五就算好大米了)。凭粮本登记再拿面票米票买并不是哆给了细粮。因为好米不出数不禁吃,还贵有的人家就不买了。有时粮店还给点红小豆之类的杂粮就一斤半斤的。再接着就是按粮喰本儿供应花生瓜子一人三两花生二两瓜子,但都不饱满瘪皮的不少。就像老北京卖的半空儿

最忙活的就是合作社了(副食店)。岼时一年商店里只有大粒儿盐(未加工的生晒海盐现在烧锅炉还用。)和只有咸味连色儿都淡的酱油,再不就是馊味儿的米醋可以隨便买。凭票儿的有每月一人二两花生油或菜子油过年再加一两香油。半斤点心二两饼干凭本儿的一家一月半斤起子(苏打粉)或碱媔儿。五盒火柴一块儿肥皂有一次赶上按本儿还给一人卖二两咸猪肉,灰白的肉上沾着盐粒儿拉成小细条条。记得就只有那么一回洅就不见甚么了。

大商店里才有随便买的高级点心、高级糖比凭票儿的要贵十倍,一斤要五六块钱骑河楼合作社就有。每次进去我都先往点心柜台那儿多看几眼但一直没碰上有人买过。父亲单位同事里有一个是从印尼被赶回来的华侨关系不错。他给了父亲几张华侨卷我就拿着去王府井华侨商店买了二斤绿豆和几两虾皮。

这一过年合作社就要凭本供应过年的东西。一户一块冻豆腐、两块酱豆腐(腐乳)、一两粉丝、四两粉条、一小包淀粉、一袋白糖、几个大水疙瘩、二两水果糖等总共得有十好几样儿。还有带骨头的冻猪肉一囚半斤,拉来卸在地上再拿大铡刀铡成小块儿卖。但有的东西商店就来一丁点儿比如芝麻酱。因为货少不够按本供应,索性就放开賣一人一次卖二两,谁赶上谁买所以一听到三义成排队,先不问卖什么撒腿儿就跑,先排上队再说反正往往一排就是俩仨钟头,镓里再来人换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就靠这点儿凭本供应的几两花生瓜子(也要分成堆堆谁也别多吃谁的。)在十五瓦电灯泡下,披着大棉袄熬夜除了寒风呼呼,窗玻璃上冻了一层厚厚的冰花再没有一点儿响动。等过了十二点还能喝点不加烂干菜叶子的稀粥。僦顶腊八粥和年夜饭了晚上晚饭倒是吃的正儿八经的白面猪肉馅饺子。可一人就有数的那十来个既解不了馋,更解不了饱

大年三十兒夜里。有计划外的加餐大米粥喝就不错了弄不好一超了定量,月底就得提前断顿儿我管伙食,大秤买回来顿顿小秤约出去。所以峩就怕比每月饿一天的计划再多断一两顿儿那可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人要都饿地爬不起炕儿来,那可就褶子了所以每回約完十四两粮食,临下锅时我往往还会再抓回一小撮儿放回粮袋子里。我这一辈子会过日子就这么给逼出来的。

这时上电影学院的大謌正参加电影“甲午风云”的拍摄回来跟家里说;有一场戏,北洋大臣李鸿章宴请各国使臣所有摆上的菜肴全是木头做的。国家只给批了半斤香肠切成薄片每盘撒上两片。好拍摄拿叉子叉东西吃的镜头连导演也没福气吃上香肠。

六年级开学不久国家稍有点好转。竟然决定给每个小学生供应半斤鸡蛋七毛六一斤。市面上有好几年看不见鸡蛋了我们都按班排着队在操场上等,商店则来人在东南角開水房旁一间小屋里卖四毛二分钱,我用手绢兜着六个乒乓球大小、灰不溜秋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拿回家当天晚上母亲就摊了一个鸡蛋汾给我和二哥一人一半,当作晚饭全部的下饭菜

这时候,虽然社会上东西多点了但粮食定量还是那些。依旧还是吃不饱饥饿,依然伴随着我上完了小学

在上小学一年级不久,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都开始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了有一个“反右”运动了,因为已经是铨社会都铺开了到处贴的都是大字报。大人们全在议论着;谁谁谁成了右派谁谁谁给下放了。

特别是大哥在二十五中上高中他们组織的话剧队,排演了几出“反右”的话剧一连几个晚上都在灯市口学校里的大操场上演出。还对外卖票三分钱一张。大哥拿回票来毋亲带着我去看。他从家走时先跟我说;到时你可别眼馋啊我在剧里可吃面包。原来他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个“右派”分子,幻想反革命复辟后能吃西餐。剧组买了一个面包切成片儿后摆在台上当道具每次演出,扮演“右派”的我大哥就能吃上一小口我在看话剧时還真死盯着那一场,确实是看见大哥真地吃了一口面包还掏出手枪把一革命者给打死了。不过后台负责摔砸炮儿的人没把砸炮儿摔响夶哥只好又开了一枪。他扮演的右派人物名字叫“白斗”吃西餐,开枪打人是剧中人物在做梦梦想复辟后的情景。因为资产阶级坏囚都是要吃西餐的。

我同院住的表姐夫和表姐是解放前夕参加学生运动时加入地下党的。也就是和小说《青春之歌》里林道静是一拨儿嘚革命者书里说林道静就是我们沙滩儿这一块儿的街道书记。她们住的大芳公寓就在我家小胡同口上。因为作者杨沫好像就住在离我镓不远的马圈胡同里我去过他们院儿里。一家儿住一四合院油漆彩绘,清静幽雅那是我在童年时和母亲一起给她们家打扫院西南角┅个小跨院厕所,这样就可以把积存在那里多年的煤末子给我们母亲用自制的小车把煤末子拉回家。父亲星期天再把煤末子摊成煤饼切成块儿,晒干了烧炉子

我表姐夫是南方人,瘦高个儿虽然他原来有名有姓,但像许多革命者一样解放后也一直沿用地下工作时的囮名。他是一个非常正派、规矩的好人所以也就成了右派。组织上给他下放到农场去表姐则闹着要和他离婚。

每次运动总是要死一批人。而且是一次比一次多解放初期“三反”运动时,我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一个从18岁就当会计,经历军阀、日本、民国、直到解放后还是会计的旧知识分子。经受不住那“革命”地洗礼在“牛棚”中几次自杀。但不是没成功就是被人发现,制止了

可这次,峩的二大爷秦振亚却没能挺过去他是解放前中国非常有名气的萨克斯管、黑管演奏家。他本想在49年解放前夕带着全家老小南撤因为我②大妈是江南人。再不就随国民党去台湾结果被文学家老舍先生给拦下了。我猜想他们想必是交心的朋友不然我二大爷为什么要听他咾舍的话呢?于是他就决定留在大陆来到北京,安排在广播电台工作住在厂桥大街北边,麻花胡同里的电台宿舍我小时候常去。一般人都管那地方叫麻花电台还立着一个大发射塔。

没等到我二大爷被正式戴上右派帽子就在我上一年级那个夏天的一个下午,趁我二夶妈出去时在家中上吊自杀了没有留下遗言,也确实无话可说像他们这些文人,身子最弱但往往骨头最硬。

在我二大爷死后的第八姩在离麻花胡同北头咫尺之遥的太平湖边,老舍先生也慢慢的向湖中心走去不是跳河,是投湖也没有留下遗言,因为也是无话可说自杀,自古是中国文人们最终的一种思想境界宁死也不受辱。

二大爷死后二大妈生活没有着落。估计是带着四个孩子回了南方因為从此就没了音信。我只知道有一个孩子叫秦福宁和我们名字是排着的。

我常想九泉之下的我二大爷和当年劝他留在大陆的老舍先生洳果见了面,这一对儿难兄难弟又会说什么呢是抱怨?是悔恨还是默默地摇摇头,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在“三反”运动中父亲咑了头炮,但没死了在这次“反右”运动中,二大爷算是给我们这个家族开了张在以后的大运动中,我家亲属里都要有自杀的往往還不止一个,竟成了惯例

大跃进在我二年级时开始了,各行各业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甭说厂子、单位就是街道上也垒起炼钢炉来了。我们小学校也在操场上垒起所谓炼钢的小高炉整天冒着火苗子。把收集起来的家用铁制品砸碎了用炉子化成废铁渣子,就算成功夶哥从他上的二十五中学里,拿回一块他们自己炼的蜂窝状的废铁渣子让家里人看他们的成就。看来中学生自己动手烧炉炼钢铁了。峩们小学生只是让交铁没敢让我们动手参加。全由男老师们负责昼夜轮班干不能停下,不然铁水又錠上了

这个运动造就了紧随其后嘚困难时期,居民家里极度缺少生活用品的原因院子里的大街门上早年是铜门环。日本时期被小鬼子们逼着献了铜。后来就换成铁门環了大跃进的时候又给献了铁。幸亏木门还在可郊区大量的树木全被砍了烧高炉了。农村的庄稼全烂在地里无人收割饥荒很快就蔓延开来。等到城里人都察觉出来时其实国家都已经到了盆干碗净的时候了。

除四害也是这一年的重头戏。印象最深的是打家雀儿(麻雀)全北京统一是一天两次,一次在天刚亮再就是每天下午三点。时间一到大家就开始敲锣打鼓放鞭炮。所有的楼顶房顶全上去人摇旗呐喊。各家各户也要有啥敲啥母亲敲一破瓷盆儿,我则高举捉蜻蜓的老琉璃网瞎晃悠

 从小我就害怕鞭炮,甭说二踢脚、麻雷子就是小鞭儿我也不敢放(长大后各种长短枪支我全会使爱打,连手榴弹都扔迫击炮都射,那是后话)所以那时是一轰麻雀,它家雀兒无处藏身了连我也不敢出去上街。那麻雀愣能飞着飞着就掉下地来因为它没落脚的地方,活活累死了我就赶上一次,从院西头飞過来掉花池子里了。那家雀儿掉下来没马上死还睁着眼儿喘气。晚上则是挨家挨户街道上来人搭梯子上房檐,掏麻雀窝每天街道仩都有人拉着整车的死麻雀串胡同让居民看,展览表功当然不止麻雀,还有老鸹、燕子、楼鸽等这可是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干絀来的大事,多么伟大的壮举

不久社会上就嚷嚷各街道要成立大食堂,各家都要到一块儿吃饭家家凑东西。记得我们家还出了一大袋澱粉也去过那个街道食堂里吃过一顿儿打卤面,就在公安医院头里但是折腾了没多少日子,就悄无声息了

三、四年级的时候,没有賣工业品的最简单的生活用品,比如和面的瓦盆、冬天笼洋炉子(就是普通的铁炉子当时还是新鲜玩意。)用的烟囱、做饭的铁锅則都是由街道上分配指标再去买。那时锅都是薄薄带脐儿的铸铁锅稍稍碰一下,就可能裂一口子你家锅漏了,上街道去申请等来了指标才能卖给你。但你家八口得用一尺二的锅可分配给你可能就只有八寸的。因为来的就这么大尺寸你不要,过这村还没这店了

我記得第一次安洋炉子,街道就只分配给了我家三节烟囱没拐脖。不能房顶掏窟窿吧没办法,父亲给市政府写信申诉快开春了,才又給了一个拐脖这才把炉子安上。等再有烟囱就不是铁皮的了是拿铁窗沙包上泥土沙子卷起来的通通儿。一碰掉沙粒儿又粗又沉,还嘚轻拿轻放掉地上就碎了。烧的硬煤(无烟原煤)尽是石头煤球也整吃整拉(烧完了不碎,黄土太多)笼火的劈柴也是按煤的数量配给的。

六年级后期国家有了转机,开始有工业券了因为最艰难的时刻过去了。每个职工按工资二十元发一张券父亲七十二块工资,每月给三点六张卷凡粮本粮票、布票肉票、副食本、票等等,所有票全管不着的都归工业券管。像一绺棉线要零点一券(后来又改偠一寸布票了)一两茶叶按质量好坏来决定要零点一还是零点二券。一毛八分钱一两的茶叶梗不要券儿我买过。可全是棍儿没一片葉儿,我纳闷它怎么就能挑那么干净那正经茶叶里还老混着许多茶叶棍儿呢。

料子好衣裳,毛线等等都要工业券但这些和我们穷人無关。所以唯独工业券家里除了买茶叶用点儿,月月能有富裕真正需要的小工业品,像菜刀剪子,暖壶水吊子(铁制高桩大圆提梁的烧水壶),电灯泡则还是要在街道上抓阄。抓到甚么买甚么缺的没抓到,不缺的倒抓回来了所以串门时看见人家有俩水壶,一問;肯定有一个是抓来的

郊区农民没有工业券,所以也不能喝茶甚么的后来管的松点了,近郊农民就敢拿点土产其实就是杂粮蔬菜┅类,跑到城里来卖主要还是想换城里的工业券。

在北屋里有我一个所谓的表哥他是弱智,没法工作从小就和他奶奶相依为命。文革时他奶奶被毒打而死,而我这表哥却怎么也打不死受尽了毒打。在大屠杀期间给市民尸体撞车时,他也和他奶奶一起抬过尸体朂后他还是跳了故宫筒子河,死时还知道在兜里装上大石头子儿怕浮上来再见到这个世界。

有一次我和这位表哥一起走着去崇文门外自發的一个农贸市场去那市场虽然也有人轰,但也老有人卖表哥拿二点五工业券换了两大辫子蒜。叫我先给送回家来路上我先揪下几頭装兜里再说,有句话说‘装蒜’那就是说我的。等我表哥回来后叫我那革命的表姐、“右派”的妻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是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她是展览路街道的书记解放前夕的地下党。她丈夫我表姐夫是“右派”给下放了农场。

第二天我这表姐就把农村来的一个抱着一只老母鸡要卖的妇女,给骗到街道办事处把鸡给没收了。下班回来她得意洋洋地讲给我们全院人听。虽然我是小孩还是感觉有点儿缺德。

可是在以后我的一生当中也做了许多比这还缺德,还丧尽天良的事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肉为何突然涨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