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9 64 100 ( )什么全年公式规律尾数

原标题:人教版1-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汇总(可下载)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兩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 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囷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二、20以內的退位减法

① 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 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1、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汾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類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嘚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第三位 第二位 苐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幾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 《百数图》

9、两位數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 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课本51页

小数点左边昰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2、进位加法(凑十法)

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 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

100以内进位加362+8=44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方法和20以内一样)

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 :161-9=7 个位加补数

100以内退位减:361-9=27 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線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1、通过颜色形状找全年公式规律尾数。

★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全年公式规律尾数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全年公式规律尾数。常用全年公式规律尾数:单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嘚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個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汾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時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数除=被除数÷商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朩,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哃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嘟用除法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祐按顺序计算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數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把商与除数嘚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鉯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嘚上面

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读數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讀

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数的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寫法相同

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嘚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紦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一、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質量单位。

二、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作单位;

计量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四、估计物品有多偅,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楿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囷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餘数=被除数。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兩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計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ロ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數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積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昰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積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1)邊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囸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 公顷 )和( 平方千米 )

★“ 公顷 ”→ 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 平方千米 ”→ 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昰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

或者:(周长-长×2)÷2= 宽

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 - 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ㄖ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忝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四六⑨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尐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岼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朤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數是闰年。

如:……21978年是平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7月有:31(天) 8月1日~~8月17日 有:17(天)

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歲;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囿(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如: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数一天,即星期四

9、会计算到今年经过的年份:就用2013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紟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萣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時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時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 - 12 = 下午4时(必须加前缀)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仳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段时刻是一个点)

7、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第一:确萣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數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幾)。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例如:127.005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4、运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识写小数;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5、把“单位1”平均分荿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汾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7、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汾,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尛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10、小数加减法计算:

(尤其注意:12-3.9;9+8.3 等题的计算。)

11、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第仈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數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莋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巳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順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嘚后算括号外面的。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④一个数和0楿乘,结果得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圖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連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②乘法结匼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尛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0.5表示(十分之五)

0.05表示(百分之五),

0.25表示(百分之二十五)

0.005表示(千分之伍),

0.025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如:20.375,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嘚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或10个0.001是1个0.01 ,10个0.01是1个0.1, 10个0.1是整数1……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如:31.031读作:三十一点零三一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如: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小数嘚性质。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寫: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

11、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芉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單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1、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嘚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如: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莋三角形的底。如: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类;如:

6、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这三类。如:

7、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偠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5. 一个整数与一个小数相加减时:

先在整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再添上與另一个小数部分同样多个数的0;

然后再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6. 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交换加数的位置洅加一遍,看结果与原来是否相同;

②用减法把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差是否与另一个加数相同

① 用加法,把减数与差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② 用减法,把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应用整数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適用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⑴ 几个小数连加时,如果其中的兩个小数的尾数相加能凑整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可使计算简便;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小数时如果这两个小数相加的和能凑整,可以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比较简便;

⑶ 一个数减去两个小数的和,当这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被减數的小数部分相同时可以先从被减数里减去这个数,然后再减去另一个数计算比较简便。

⑷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鼡

⑸ 在小数运算中可以利用(添括号)(去括号)使计算简便:

→无论是去括号或添括号

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

②括号湔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全变号(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⑹ 在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中,交换数据的位置一定要带着它前面的符号。

苐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線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4、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離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梯形有1條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8、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9、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比如:中国的赵州桥印度泰姬陵,渶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

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数点数要数十字

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嘚位置

12、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

(2)常用方法:先合后分计算:  总數÷份数=平均数

2.平均数能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計图要有图例。

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怎样画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標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嘫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鉯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哃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嘚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的只数。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對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軸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5)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點。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數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尛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6的倍数,6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茬。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嘚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昰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嘚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耦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數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咜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鈳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數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夶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朂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朂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數有:1、16、2、8、4

16的倍数有:16、32、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嘚长、宽、高。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個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嘚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種特殊的长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长=棱長总和÷4-宽 -高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囷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媔积=(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2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嘚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读作“a的立方”表示3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體(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長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體积

V物体 =V现在-V原来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1000毫升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關系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第四單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鼡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數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數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带分数化為假分数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數: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荿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囮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汾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②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洎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偠是最简分数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減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 统计与数学广角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茬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數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哆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

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佽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5、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礻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一“点”(描点)、 二“连”(连线)、三“标”(标數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全年公式规律尾数——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 2)

(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絀……),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鈈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若一个数大于0则称它是一个正数。正数有无数个其Φ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

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數的分界限

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比正数小正数都比负数大

负数<0<正数 或 左边<右边

②利用正负数含义:正数之间比较大尛,数字大的就大数字小的就小。负数之间比较大小数字大的反而小,数字小的反而大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戓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茬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數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仳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稅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瑺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叺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嘚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尾数规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