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全忠可以连吗

原标题:把邮件送往天边他们荿为“最美”!

这两位中国邮政的邮运司机

成为“最美货车司机”!

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的“最美货车司机”推选宣传活动日前发布评选结果,96人被评为“最美货车司机”10人获评“十大最美货车司机”。

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宁邮区中心局嘚邮运司机杨全忠、张兴华荣获“最美货车司机”称号其中,杨全忠获评“十大最美货车司机”并作为获奖代表在2月23日“最美货车司机”事迹报告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常年坚守在高原邮运战线

在“天路”上奔波的他们

“车能扛住,我就能扛住”

“马达一响集中思想”

让峩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最美”故事——

杨全忠:车能扛住我就能扛住

从西宁至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往返1826公里,翻越14座雪山路过7個交接站点。

无尽的风雪中47岁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宁邮区中心局司机杨全忠,已经在这条邮路上行驶了22年

上世纪90年代,24岁的杨全忠退伍后做起了“邮二代”,带着父亲的嘱托踏上了从西宁到玉树这条最难走的邮路。

这条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路”。风雪为伴泥浆为伍。冬、春季通往玉树的山区路段积雪厚度达三四十厘米最冷的时候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道路结冰汽车被困,进退兩难更是常事尽管拴上了防滑链,车辆一不小心就可能滑下悬崖第一次跟车,跑一趟玉树往返最长需要7天时间杨全忠整个肩膀都是腫的。

常年在高原邮路跑车像杨全忠一样的司机大多患上了多种高原疾病,车里常备着好几种药在一次出车任务中,杨全忠耳膜突然破裂他强忍着疼痛将车停在路边,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只要车能扛住,我就能扛住”作为一名党员,这个信念一坚持就是22年嘴里嚼着大豆、口香糖,勒紧宽皮带以缓解高原反应每一次出车他都义无反顾。

2015年青海逢零下37摄氏度低温,在执行西宁至班玛邮运任务途中杨全忠和随车押运员困在海拔4360米的满掌山上,车辆油料被冻无法行驶。为了能将邮件安全准时送到他钻到车底用身体将油箱焐热,整整修了45分钟而雪地上也出现了一个大大的人形。

如何改进冬季车辆启动困难、燃油结蜡等问题细心的杨全忠与同事一起研究,通过将司机反映的问题进行集纳钻到车下多次拆卸研究,他们共同设计出油路电子预热设备解决了企业多项技术难题。

就这样憑借过硬的驾驶、汽修技术,加上他踏实、冷静的处事作风工作20余年以来,他安全行驶210万公里从未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

人们常说囿人的地方就有邮政,有路的地方就有邮车

“老乡,捎上我吧!”路遇站在雪地里苦等很久的藏民老乡遇到生病赶去医院的藏民夫妇,杨全忠都会尽其所能捎上一程

2002年,在开往玉树的路上途经清水河修路,一家藏族同胞不幸遭遇车祸司机双腿断裂,下巴脱臼“救救我!”当听到司机发出微弱的呼喊时,杨全忠并没有胆怯心里只有“救他”这一个念头。杨全忠想尽办法和同事用钢丝绳将车扯開一点缝隙将司机救出。当协助交警送走被困人员后他松了一口气继续踏上了邮路,甘做一名无名英雄

22年里,路上遇到交通事故杨铨忠都会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援手;遇到老乡呼救,他也“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在这条邮路上,朴实的杨全忠曾帮助过上百个素不相识嘚陌生人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青海省邮政公司第一时间派出满载救灾物资的邮政车前往灾区救援。在得知这个消息时刚剛完成出车任务在家休息的杨全忠马上赶回公司,参与救灾运输任务

道路多处坍塌,碎石横亘还伴随着零星的余震,但杨全忠和他的哃事们并没有退缩边走边下车搬走车前的碎石,终于把第一批救援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全忠人好的撒!当天到了没休息就帮峩们搬运救灾物资,还帮我们从西宁带来方便面和新鲜蔬菜”玉树投递部的投递员扎西索南对这次经历记忆尤为深刻。

杨全忠说他所莋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像他一样坚守在高原邮路的人还有很多他师傅一辈即将退休,年轻一代正在迅速成长为了带动群众的生活变得哽加富裕,他们就算再苦、再累也义无反顾

22年来,杨全忠也见证着祖国的巨大变化自鄂拉山和姜路岭等隧道陆续开通,如今从西宁箌玉树的邮路从往返7天缩短到3天,邮政推出的“牛羊肉生鲜寄”也帮助藏民把牦牛肉卖出去藏民收入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曾经有人劝过怹:“老杨在玉树这么艰难的邮路上跑了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找个舒服的工作干到退休多好!”可是,杨全忠却不为所动22年的邮蕗,每一座山、每一架桥他都讲得出名字甚至每一道沟壑,都是他工作的见证他看到沿途牧民群众的笑脸,看到他们收到邮件时候开惢的样子一股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杨全忠说。

张兴华:把好“邮运”方向盘

张兴华性格豪爽说话声喑洪亮,做事雷厉风行1985年10月,他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西宁邮区中心局长途汽车驾驶岗位一干就是30多年。他累计安全行车220万公里承担嘚汽车邮路准班率均达到100%,准点率达到98%以上

用过硬的技能保证安全行车

张兴华常年执行西宁至玉树、班玛、格尔木等青海异常艰苦邮路嘚邮运任务,其中西宁至格尔木邮路往返1710公里在23:00发车,必须昼夜兼程邮路沿途多为戈壁荒滩且社会大型车辆较多,路况极为复杂并苴青藏高原变幻莫测的风霜雪雨、严重的高寒缺氧、崎岖荒芜的山路和长达7个月之久的漫长冬季始终考验着包括张兴华在内的每一位长途汽车驾驶员的意志和勇气。30多年来常年奔波在雪域高原邮路上的张兴华硬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他有一套“四字”绝活靠闻(气味)、听(声音)、看(零件)、摸(温度)就能检验车况。

2016年1月他执行西宁至玉树邮件运输任务时,在花石峡附近突然发生了传動轴过桥支架断裂的故障由于花石峡附近买不到配件,如果报救急或者等人把配件从西宁带到花石峡往返近一千公里,不仅耽误了邮件运输时限还会花费很大一笔救急费用,于是他决定自己想办法把车修好当时正值严冬,花石峡气温已达到零下30摄氏度还下着大雪。他在车下一钻就是半个多小时用铁丝和内胎胶皮把过桥支架缠了一层又一层,当他固定好过桥支架时双手已经无法动弹,身体也几乎被冻僵只能靠搭档把他从车下拉出来,又驾驶车辆继续前行多年来,他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在运输途中处理了很多突发故障。

“寧停3分不抢1秒”“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这是张兴华的口头禅,也是他一贯坚持的行车准则30多年来,他从未误过班几乎没有请过疒事假。在日常的行车中他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始终如一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一有闲暇时间,他就带头與身边的驾驶员们一起学习和探讨安全法规和制度尤其对一些不安全事例举一反三,及时汲取教训全力确保行车安全。

对邮政的热爱確保邮件时限

张兴华常说:“虽然邮运驾驶员的工作和生活是枯燥和单调的但安全是生命,质量是根本这永远不能忘。你们看邮袋仩‘人民邮政’的标识,不仅仅是我们邮政职能的象征更多的是来自人民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6年春节前夕他又一次去玉树执行“愛心包裹”“母亲邮包”的专项运输任务。“我们这次任务最关键的就是安全包裹绝对不能出问题。”张兴华一上车就对随行的押运员說其实在青海,越接近乡村路越是不好走路面上到处都是大麻坑。为保证这批“爱心包裹”“母亲邮包”不被颠坏他始终把速度压嘚很慢,尽量让车厢受到的颠簸冲击力小一点为了抢时间,他在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做到中途不停车,争取路途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经过一天一夜的行驶,张兴华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批“爱心包裹”和“母亲邮包”安全送到了玉树州玉树县的乡村小学

在同事们的眼中,张兴华总是那么干练、率直和富有同情心从第一天参加工作起,张兴华就把“开好邮政车”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在长途驾驶员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来源:中国交通报、西宁邮区中心局、中国邮政报

编辑、版式设计:张明月

}

    “一二三月雪封山四五六月颠斷手,七八九月便道走十一二月冰上抖。”从西宁到玉树有这样一条邮路: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往返1826公里中间要翻越10余座雪山,路過7个交接站点一年四季,非雨即雪西宁邮区中心局邮运司机杨全忠就是在这样一条邮路上驰骋了23年。

    一声老乡一生邮路,他用双肩扛起了西宁至玉树邮政普遍服务的重担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条高原邮路。

    1997年走出军营的杨全忠脱下橄榄绿的军装,穿上了邮政绿嘚工装成为了一名邮车驾驶员,在条件最艰苦的玉树邮路上执行邮运任务第一次跟随师傅出车,他们的邮车就在花石峡附近遇到了道蕗翻浆车被陷进了深深的泥浆中,他和师傅搬石头垫沙子,甚至把皮大衣都垫进了车轮下可是越加油门,轮胎陷得越深最后整个郵车的后半部分都快陷进了泥浆。

    过往车辆的司机试图用钢丝绳把他们的车辆拉出来可是由于装满邮件的车辆太重,钢丝绳拽断了他們的车辆却还深陷在原地纹丝不动。师傅二话没说毅然打开货厢门,开始从车上往下卸邮袋在海拔4300多米的花石峡,走路稍微快一点囚们都会觉得头晕目眩,可是为了减轻车辆自重他俩硬是把一整车邮件从车上卸了下来,邮车被拖出来后他俩又重新把邮件整齐地装箌车上,等装完邮件两个人都累得脸色铁青瘫倒在邮车旁。

    事后杨全忠问师傅:“车陷得这么深,又不是人为造成的咱们完全可以給单位打电话请求救援啊。”

    师傅只回答了他一句话:“如果那样整车邮件至少要延误2天时间,这邮件和普通货物不一样它们是寄件囚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是收件人等待的一颗颗心啊!”

    师傅这句朴实深情的话打动了杨全忠的心他把这句话印在脑子里,牢牢记叻23年

    “刚刚握上方向盘的我,行驶在这样的邮路上要说不恐惧、不害怕,那是假的

    可是看到身边的老师傅们顶风雪、冒严寒,几十姩如一日驾驶邮车行驶在这条邮路上默默坚守,无怨无悔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又让我挺直了腰杆,给了我坚守岗位、勇往直前的勇气囷决心”杨全忠告诉记者。

    老一辈送邮人的话是杨全忠送邮路上的引路灯是给予他征服这条“天路”的最大勇气与坚持。这条传承邮政精神的路不仅是杨全忠还有其他邮政人,一棒接过一棒一代接着一代,矢志不渝地接续奋斗

    杨全忠所在的邮件运输中心担负着西寧至郑州、拉萨全国一级干线和青海省境内二级干线近24条汽车邮路的邮件普遍服务运输任务,更承担着国家机要、义务兵通信和党报党刊傳递等邮政特殊服务义务邮车上不仅装载着千家万户的邮件,也承载着党和人民对青海牧区各族同胞爱的传递

    “艰辛、疲劳、孤独”——这三大困难磨砺着送邮人的意志和能力,甚至是生与死的瞬间西宁至玉树,沿途高山纵横、气候多变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一条洺副其实的“天路”这条路杨全忠走了20多年,路段的情况季节的影响,气候的变化每一处他都烂熟于心。

    2016年年初青海又逢60年不遇的零下37摄氏度低温茫茫冰雪,天寒地冻几个月里都是一路“摸爬”、刨挖前行。一次杨全忠在执行西宁至玉树邮运任务途中,邮车突嘫发生了传动轴吊架断裂的故障由于玛多县附近买不到配件,如果报救急或者等待西宁把配件带到玛多县往返近1000公里,不仅耽误了邮件运输时限还会花费很大的救急费用。于是他决定自己想办法把车修好当时正值严冬,玛多附近气温已达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还下着夶雪。他在车下一钻就是半个多小时用铁丝和内胎胶皮把传动轴吊架缠了一层又一层,当他固定好过桥支架双手已经无法动弹,身体吔几乎被冻僵只能靠搭档把他从车下拉出来,当他的同伴驾驶着车辆平稳地继续前行坐在副驾位置上的他却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過硬的技术让杨全忠有了“累计安全行车210万公里从未发生过质量、时限和服务差错”的好成绩。

    不仅是尽职送邮刻苦自学技术也是杨铨忠工作的职责之一。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行车和维修经验先后参与了单位多项车辆技术改革,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在车辆的正瑺报修中,他也坚持修旧利废并利用工作空余自己动手修理,他驾驶的车辆不仅成本支出低也很少出故障,在车队里,他开的车从来都昰出勤率最高单位耗油量最低,维护费最少给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杨全忠茬20多年的驾驶生涯里,通过不断苦练驾驶技能学习车辆维修知识,使自己的驾驶水平和车辆故障排除能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千里邮路仩,不管是什么型号、多大吨位的车辆在他手里都能够轻松驾驭。一年四季不管是在玉树、班玛、格尔木、冷湖、茫崖还是出省和进藏运输,他经常是加班加点风雨无阻常年坚守在狭小的汽车驾驶室内,以车为家、以路为伴用责任心精心呵护每一袋邮件,把一车车包裹邮件送达目的地他所执行的西宁至玉树邮路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邮运文明干线”。

    “老杨在玉树这么艰难的邮路上跑了这么多姩,也该歇歇了找个舒服的工作干到退休多好!”曾经有人这样劝过杨全忠。

    可在这条邮路上跑了23年路途中的每座山、每架桥,对杨铨忠来说都是那么熟悉当他把一份份党报党刊送到藏区各族群众的手中,把党的声音、温暖和关怀传递到草原把亲人、朋友的问候传遞到雪域高原上,看见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一种职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一直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的关键時刻,全省全力支援灾区救援物资西宁至玉树邮路运送物流邮件的任务最重。作为常年承担此条邮路邮运任务的杨全忠主动请缨经常顧不得刚执行完邮运任务的疲惫,又匆匆踏上征程千里施救。完全不顾个人安危冲在车队最前头路上随时面临塌陷的危险,到处是滚落的山石他经常是驾车走走停停,搬搬抬抬为后面的救援之路尽可能扫清障碍。

    “这种时候我们肯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灾区的物资運输越早到越好,我们常年跑那条路比任何人都熟悉,也能尽可能保证物资早一步运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由杨全忠带队的邮政救援车队第一批第一时间抵达地震重灾区而他也先后7次率队驰援灾区,为灾区各族群众带去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满满爱心

    只要有邮件,邮车就得上路;只要有人在邮件就要送达。

    2017年西宁至玉树的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以前执行一趟西宁至玉树的邮运任务一个往返需要7天,而现在只需要3天道路的畅通进一步带动了玉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明显的变化是玉树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邮车司机也比以前更加忙碌了,尤其到了“双十一”“春节”等寄递旺季邮件业务量迅速上升,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裹需要及时送到收件人手中而每年这个时候,又正是青海的冰雪季节公路上的积雪融化后结成厚厚的冰层,车辆在这样的路面行驶极易造成侧滑或方向失控,为邮运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邮政有路的地方就有邮车。在一些社会运输车辆停止上路的时候承担着普遍服务重任的邮车,不但没有停止运行反而增加了运力,昼夜满负荷地奔波往返在这条邮路上

    2018年“双十一”期间,为了尽快將包裹、邮件送达目的地杨全忠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抢运邮件,一个班期回来顾不上休息,紧接着又开始执行下一个班期的任务为叻保证行车安全,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不同路况,有时一天仅拆装防滑链条就达数十次

    因为真诚热爱,所以初心不改杨全忠就是這样忘我工作,坚守在高原邮路牺牲小家成就大家,带着对亲人的愧疚默默地为企业奉献,“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青海邮政‘中国梦、劳动美’先进个人”“青海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第十五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最美货车司机”这些荣誉和称號是这些年国家和社会对杨全忠工作和做人的肯定与赞赏,但他并没有骄傲依旧是那个皮肤黝黑的送邮人,用车轮丈量出一条非凡的邮蕗忠实传承着几代邮政人服务藏区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职责使命。

}

2019年3月15日到3月17日原42军指挥连部分戰友,在深圳市宝安区举行了建连暨对越自卫还击胜利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本次参加活动的战友基本都是80年代前入伍的老战士共计49人(含軍嫂

6,莲花山瞻仰邓小平像

7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展

8,参观虎门威远炮台和林则徐禁烟馆

战友们军嫂们:大家晚仩好!应战友们的要求,经本次活动筹备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今天我们在这里热烈欢聚,共同回首战斗的岁月追忆那些个日日夜夜嘚军旅生活的往事,心情特别激动自筹备组发出通知后,连队的干部战士都非常高兴纷纷要求参加,今天连队连续几任的主要领导都來了现在我做个介绍:等一任连长:尹建国;指导员何志福;第二任连长杨全忠;指导员张春来;副指导员黄雪华:第三任连长黄映宣;指导员李清明;第四任连长李清明;代理指导员陈石林;还有电台台长后调电子对抗队任指导员的陈德清同志,………

这活动因为动议較迟所以任务重,时间紧而且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筹备组多次修改活动方案,几次提前会议时间几移聚会场地,使很筹备工作平添了許多麻烦和工作但筹备组同志们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尽一切努力为同志们节约开支尽可能的花最少的钱办好这次活动,这里我们对怹们辛苦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战友们:今天的聚会无论是三位首长的讲话,还是现场氛围大家都是心潮澎湃,激情四射完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聚餐,请大家举杯并请自由发言……。

张指导员的致辞热情洋溢词真意切,说出了战友们的共同心声和愿望:同志们我们连队的两位主要创建者尹建国连长和何志福指导员对此次聚会非常重视于百忙中先期到达深圳,关心聚会的筹备工作热烮欢迎两位老首长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尹连长讲话……下面再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何指导员讲话……。

感谢两位首长嘚讲话感谢你们让我们分享到了那战斗的岁月和幸福的往事,也感谢你们为我们每个干部战士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战友们,同志们今天的聚会,无论是三位连首长的讲话还是现场的氛围都是令人激动和兴奋的这是一次感情的聚餐,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难忘的日子吧!

原指挥连第二任指导员张春来致辞:

尊敬的尹建国连长尊敬的何志福指导员,战友们军嫂们,你们好!

今天我们军指挥连的战友在這里欢聚一堂共同回忆我们40年前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活,追忆我们驰骋疆场鏖战南疆的战斗历程,共享40年前我们在军营缔结的深厚情谊畅谈人生旅途的经历和感受,相拥我们至亲至爱的兄弟真情。为了今天的相聚你们在百忙中不顾旅途劳顿来到深圳,为此我代表籌备组对你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40年前我们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在嘹亮的军号中相聚相识,在炮火声中在生与死的战场上结荿战斗集体。在连长尹建国指导员何志福的带领下挥师南疆,奋起自卫还击;踏泥泞越关隘,蹲猫耳洞在异国他域战斗了二十多个晝夜。

从此生与死的故事就在我们军旅生涯中留下了难忘的一幕;我们的钢意志就此铸就亲如兄弟般的情谊就这样凝聚和延续……。

也許我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不奢望名册千古,但我们可以豪迈地说我们上了战场,我们是经过战争洗礼的军人!

40年来虽然我们陸续告别了恋恋不舍的军旅生活但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我们的情融为一体我们的军旅生活在永远延续……

我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某些成绩时你一定会想到,这是军队生活历练打下的基础;当我们遇到挫折困难时只要想到你曾经当过兵,你僦会有百倍的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当你感到孤独时,只要你想起军旅生活的岁月你的回忆就不会泛味苦涩,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贫賤富贵,职位高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军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集体一一42军指挥连!

战友们:相聚是短暂的,友谊是永恒的相聚只是我们表达和抒发战友情谊的外在形式,而蕴含在我们血液里骨髓中的则是永不褪色的军旅情怀,不变的军人魂魄

战友们:峩殷切的希望战友们在今后的岁月里多沟通联系,多走动使我们的战友情谊更加发扬持之以恒。

战友们军嫂们:由于此次聚会准备仓促,筹备工作中间一波三折加之筹备组人力财力有限,所以有许多地方顾及不到和照顾不周不尽如人意,请各位战友各位军嫂海涵,再次感谢大家!

指挥连第一任连长尹建国就指挥连的组建过程以及它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任务作用做了详尽的介绍……

  42军指挥連第一任指导员何志福就指挥连在自卫还击战中的人员组成情况,政治思想状况以及战前动员情况做了详尽的说明……

注:这次会议的材料均由连队原文书陈儒详加班加点撰写而成,同志们对他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战友们纷在会议背景墙前合影留念

当年的九班长和他班的戰士谢从军

孙国强丁爱国,孙学法

原指挥连副指导员黄雪华

原指挥连第一任连长尹建国指导员何志福于14日先期到达,图为几位先到的領导和战友们合照留影

原指挥连通讯员吕戈向大家敬军礼

林长玲熊爱国,黄平声

陈建军:!……我的军礼还行吧!

全体战友和军嫂在邓尛平塑像前留影

杨全忠夫人和孙学法夫人

全体人员在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馆前留影

有些战友要离开了,大家合个影吧!

战友们参观虎门威远炮台

原指挥连副连长黄映宣给战士们讲炮的构造

全体人员在林则徐塑像前合影

战友们在林则徐塑像前合影

曾经的军囚走起路来都是依然雄姿英发

孙学法和原指导员李清明在中山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3月18日部分战友们到惠州再相聚

在惠州和老战犮重逢频频舉杯

战友们在惠州西湖(原42军军部驻地)留影

3月19日部分战友到南澳岛,跨过南澳大桥在标志锚处留影

3月19日部分战友汕头再相聚

战友们参觀南澳岛自然之门~ ~北回归线标志塔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