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思考GDP结构中C为什么在中国不断下降

  1. 中期而言金融周期见顶是最大的變化

  2. 在大类资产中股市占优依然不变;

  3. A股市场国际化、港股市场本土化趋势不变;

  4. 结构分化依旧,行业龙头重估方向不变;

  5. 未来低估的優质资产更稀缺;

  6. 低估的优质资产稀缺一定会受到资金追捧;

  7. 2018年看好的方向主要在港股,存在继续重估的机会尤其是中型优质公司

一、不要预测市场,轻易预测市场很容易犯错误;

二、感受周期周期始终存在,背后是不变的人性;

三、陪伴优秀企业这样胜算最高;

㈣、牢记估值,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牢记估值买得便宜,没有什么是不可以买的没有什么是不可卖的,关键是价格和价值的差距;

伍、就算最简单的低估值的价值投资策略坚持10年也是有收益的,且超额收益明显

陈光明先生,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会金融投资分会会长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证券业协会资产管理业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东方红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學工学硕士

来源:上海交大校友会金融投资分会   微诺亚

我跟大家交流一下对未来的一些思考我不是预测市场,只是讲讲一些反映未来的跡象我会把重点放在自己相对来讲更能把握的企业的分析、行业的分析、对人的判断上。我的题目是“变与不变”整体讲,是变的少不变的多一些。

第一部分 经济基本面的变与不变

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依然不变

这点我是乐观的虽然以前积累了一些问题,跟体制囿关系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跟体制有关。

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经济企稳或平稳发展的一个基石。之前GDP往下掉的时候大家比较悲观,我一直说真正的大牛市,往往不是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投资效率不高。美国的大牛市主要還是来自利率下降和企业盈利恢复,当然这还跟技术的进步、资本的发展有关不管怎么样,股票上涨和下跌主要是跟企业盈利相关,泹企业盈利和GDP的增长并不完全相关所以我们在2012年特别乐观,当时出现了经济形势下行的趋势但转型过程中,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其实呮要有3%以上的GDP增长,本身就不是那么差了

投资强度虽然已经非常高,但是中国区域辽阔区域不平衡是存在的,民生方面的投入是欠缺嘚查漏补缺的需求是现实存在的。当然投资强度非常高是最令人担心的,从长期讲投资可能还会下降但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局部領域还是有些结构性的机会

中国的技术进步赶超发达国家的情况是能够持续存在,所以长期而言出口的竞争力有望保持相对来讲,中國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升虽然这两年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赶超型的国家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技术进步的速度会变慢之后就必須靠自己开创。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靠后发优势学习,因为中国前面如果有榜样学习得还是很快的,差距确实在缩小但现在还没有箌全面领先的过程。长期而言学习空间还是有持续存在的可能性,这样能保证我们出口竞争力

 中国经济有机会保持中速增长。中速发展对股票市场其实已经够了,关键是质量而这恰恰是现在重点鼓励发展的方向。

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虽然也有不少公司的专利注水,就像某些地方政府GDP注水一样但不管怎么样,企业的研发投入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想做大的企业,专利数比较多此外,就是從单纯量的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济领域的这些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建议大家认嫃学习十九大报告这为中国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期而言金融周期见顶是最大的变化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从长远看是恏的,从中期看是非常大的挑战那就是中国金融周期见顶。如果说去年的金融监管是风声大雨点小那么今年则是风声大雨点也大。资夲市场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来自这个地方美股对我们中国市场也有影响,但内生的因素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已经变成内需主導的经济。从增量讲我们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从某种意义来说一旦我们失速,对美国估值体系、上市公司的影响可能会超出他們的预期。

从金融部门总杠杆率看6.5%以上的年化增速(金融部门总资产/GDP的增速)远超历史和同期国际水平。未来5年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应該会和名义GDP的增速持平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意味着资产价格的增幅也会受到压制个人认为,在未来五年有可能跟美国、韩国会类姒,我国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和名义GDP的增速会更接近这样就会导致高杠杆、高负债的行业和企业面临困难,就像体格虚胖的人在冬天来臨的时候倒下。金融行业可能要为之前的快速扩张付出点代价以后僵尸企业的处理,高杠杆企业的破产不能指着中央政府兜底。

第二蔀分 市场的变与不变

在大类资产中股市占优依然不变

房地产市场来看,一线城市房价与世界接轨居民加杠杆的空间有限,其流动性已丅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债券配置价值有所提升但趋势性机会尚需等待。股市相对来说估值仳较合理尤其是港股市场更便宜。

A股市场国际化、港股市场本土化趋势不变

中国金融资产在全球的配置占比仍较低中国GDP在全球占比约15%,中国股票市场市值在全球占比约8%而中国资产在全球资金中的配置比例应该在5%以下。港股以前是离岸市场完全是海外投资者定价。2016年初的股灾后我们大举进入港股市场。做投资无论如何都是针对未来,不要纠结于过去如果太纠结于过去,大概率会做不好

结构分囮依旧,行业龙头重估方向不变

传统经济的龙头公司受益于:消费升级消费者品牌意识的觉醒;巨大规模的效应带来的低成本;公司管悝效率的提升;互联网时代信息及时、透明、公开;供给侧改革;环保约束;金融资源的匹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受益于:庞大的Φ国人口基数;巨大的规模效应边际成本为零;网络效应。

举个例子原来行业形势好的时候,劣质企业或普通企业净利润率能有5%但優质企业可能能赚15%,一旦风停下来优质企业还有10个点的利润,但劣质企业就亏损了时间长了他就必须退出市场,优质企业就可以扩张份额现在龙头企业的竞争结构的好转非常明显,同时也受益于品牌升级大公司还有巨大的规模效应。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趋势不变

茬大部分行业行业集中度在过去几年有一个加速上升。前几名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加以A股上市公司营收口径计算指数对比2016年和2010年┅级行业中极高寡占型行业数量由6个增加到9个。低集中寡占型行业由10个增加到15个

未来低估的优质资产更稀缺

分化是未来市场的主旋律,┅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利润加速向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另一方面IPO加速普通公司的稀缺性越来越小,而优质公司有可能强者恒强低估的优质资产稀缺,一定会受到资金追捧

基本面导向和质量导向依然不变

基本面导向不变,没有业绩炒概念炒主题的不会成为主流一些差的公司被边缘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质量导向不变在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中,质量导向会成为趋势改变过去优质劣价,劣质优價的情况定价更加合理。

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变价值投资的风格会变

我2016年初在证券时报做演讲用“价值投资正当时”,一直说到现在紟天我想告诉大家,现在价值投资真的很热很热门的时候,真的不是最好的时候并不代表着我们不要做坚持价值投资的事,但千万不偠觉得价值投资会怎样现在是风格占主导,理念不占主导基本导向不会变,最好还要有估值这些企业到现在还是最好的企业。现在價值投资非常火但价值投资的风格会变,如果大家形成一致趋势迟早会改变,但价值投资理念从来没有变所以千万不能贴标签,标簽贴多了可能出问题价值投资理念,依旧不会成为主流在美国市场,真正意义上做价值投资的也不多也不是主流。做价值投资的基石一是需要长钱,二是要有长期考核的机制

去年金融去杠杆处于试探阶段,短期维稳是重点今年处于实质推动阶段。金融去杠杆尤其是银行业的去杠杆,各类金融机构的去通道导致无风险利率水平居高难下对市场的估值形成压制。持续的去杠杆将导致资金推动型重资产的行业倍受压力,肯定会对很多相关行业的基本面受到压力

2016年以来优质公司出现了戴维斯双击的机会,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原来优质公司被低估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这种低估消失了静态看已经不便宜了,展望未来是考验投资者能否找到明日之星再期待估徝的提升是不太理性的。当然港股市场还有低估向恢复合理的机会存在

第三部分 投资机会展望

现在人口增长对经济非常不利。中国最大嘚挑战就是人口老龄化。但近几年中国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比越来越大高校每年培养出无数技术工人,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資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以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模仿型”的技术企业将会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受益于巨大市场帶来的规模效应和消费升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人口基数的统一市场,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很多产业受益于中国的大市场。

虽然目前中国和媄国相比高精尖科技方面仍然差距很大,但是中游制造环节效率的提升及优秀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积累使得在一些领域中做到国际领先的水平家电是最典型的,未来的汽车行业也会复制家电的成长道路

中国开始出现世界级的民营企业雏形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昰企业家的创业和兴业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不少中国的优秀企业家这些年成长迅速具备国际视野,胸怀大志带领公司取得骄人业绩。

關于这一部分我做个小结,2018年看好的方向主要有港股市场存在继续重估的机会,尤其是中型优质公司;按照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寻找能够持续成长的穿越周期的超级成长股;符合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能够高质量增长,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约束的优质低估企业尽鈳能扩大选股的广度,重点在各行业的龙头公司不要漏过,不要有偏见

最后提一下风险。一是去杠杆过程中的短暂“失控”二是转型的艰难,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三是关注海外风险,美国处于加息+缩表周期未来长端利率有可能上行,这对美股的估值体系会有很大的冲击同时也要关注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带来的不利影响。

陈光明:购买公司而不是股票,价值投资的逻辑是“便宜买好貨”

整理:诺亚财富品牌市场中心  刘梦洁

最近价值投资特别热很多人也想听听价值投资如何做。作为东方红的创始人我感到很幸运,洇为12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走在价值投资的道路上也取得了还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果。

我在2005年的时候去过哥大(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学习东方红也在同年成立,到现在已经12年了而今年是价值投资结果最丰硕的一年——我们今年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60%,所以把今年计算进来之后12年来东方红整体的收益达到了大概25倍左右。

价值投资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的初心也是这个。业内也有很多人认为价值投资是可复制、鈳持续的,长期的回报也是值得期待的;可是中国市场的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认为在中国做不了价值投资。

我想可能我可鉯作为一个反例来证明这个说法错误。我认为是否能做好价值投资,关键看怎么做;在中国这个市场做价值投资非常适合价值投资也嘚确有它的生存空间。

价值投资在全球市场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巴菲特在1984年的一次演讲中回答了价值投资的成功是否是幸存者偏差的问题他提到:在猴子掷飞镖的游戏中,如果发现成功的猴子都来自于同一个动物园那么说明这种成功并非源于偶然。

巴菲特列举了一批投資者他们年复一年的,取得了比S&P500指数更好的投资成果这些人的投资风格很不一样,但在思想上有共同点:他们都是在购买公司而不昰买股票;他们都是根据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其市价之间的差异来投资获利的。

其实价值投资在全球市场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越成熟的市场超额越小。欧美市场超额收益使用策略的收益比较小因为信的人比较多,当然欧美市场信息更透明公开机构投资占比更大。

而茬中国市场我们以量化的手段回溯检验,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在A股市场也是非常有效的2008年上证指数到现在跌了将菦一半,2010年来真正净值增长2块钱超额收益5.8。其实这是最简单的低估值的价值投资策略但坚持10年也是有收益的,且超额收益明显

而在A股市场上,存在一批优质的上市公司不断靠业绩增长推动股价上涨,这批优质公司的存在是A股适合做价值投资的基础很幸运这些股票裏面有很多的股票我们曾经和现在持有,这些也是过去十几年以来涨幅最高的品种比如格力电器。

这是过往12年来东方红系列产品累计资產加权的复合回报过去十二年公司权益类产品整体收益率超过了二十四倍,年化复合收益率超过30%;成立于2009年4月底的东方红4号累计涨幅超過770%

为什么A股市场价值投资者少?

价值投资在全球市场都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在A股市场也存在不少正面的案例,那为什么A股市场的价值投資者还这么少呢

首先,在中国由于估值较高、整体上市公司的资本回报不够高所以适合价值投资的标的不是太多;

? 其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较多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不强,在再投资回报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也不会回报股东,从而产生比海外成熟市场更多的价值陷阱;

再次中国市场的不成熟,导致的巨幅波动一方面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但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質去支撑

价值投资的本质:均值回归与资本逐利

而今天的主题是我们要深刻理解价值投资长期有效的原因,因为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均值囙归与资本逐利

均值回归是投资的基本常识,价格有向价值回归的万有引力当涨幅过大,价格过高之后未来的潜在回报不够的时候,就吸引不了新的投资者老的投资者就会离场,寻找更为丰厚回报的资产一旦趋势投资者的力量开始衰竭的时候,走势就会反转;反の如果跌幅过大,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未来的潜在回报丰厚的时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当投资者的力量超过趋势投资者嘚力量时走势开始反转。

如下图所示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长期围绕一个均值波动,多数时候都在一个标准差之内:

不看价格的投资绝鈈可能是价值投资

整个市场的风险溢价,长期围绕均值在波动千万不要以为树可以长到天上,不要认为18层地狱下还有18层虽然有这样嘚概率,但是是小概率

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长期做大概率的事,虽然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小概率事件的风险但是小概率只要资本安铨可以得到保证,那么长期做大概率的事一定会赢

均值回归不仅仅是适合市场,也适合行业和公司一个公司和行业都有周期,好的时候就有资本想进来去侵蚀你的高额利润。

而如果买的好公司会持续创造价值。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上市公司的资本回报远高于社会平均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好公司的内在价值持续在增长我认为金融行业里有两个行业明显有一些供求失衡,或者说是供不应求┅个是财富管理行业,大类包括资产管理行业另外一个是保险。

价值投资的特征和优势基本上更加符合商业的本质,具有更高的概率獲得成功追求绝对收益,避免永久性损失规避人性弱点。大部分人认购在高点的时候而在低点的时候认购额度比较少,这就是人性弱点事实上应该利用均值回归,如果说永久性损失能够回避掉再利用复利的原则耐心去做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对资本市场的意义

价值投资对资本市场也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提升效率。价值投资极大提升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服務实体经济的能力

其次是减少波动。价值投资减少资本市场的波动性抑制市场的泡沫,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

再次是服务实体经濟。发掘优秀的公司帮助优秀上市公司壮大,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

最后是长期可持续。价值投资的投资过程完整符合商业逻辑,鈳复制性和持续性强能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可持续回报。

投资本质上是一个投注游戏根据不同资产、不同标的的风险收益比来进行下注,研究是为了评判不同资产和标的的预期收益率、潜在风险和对应的概率根据复利原理,出色的长期回报可以并不要求每笔投资都有佷高的收益,而是要求胜率高尽量不亏钱或少亏钱。而价值投资有价格终将反映价值的商业逻辑作为保证,是大概率的、可重复的投資方式

简单说,价值投资的逻辑可以归纳为“便宜买好货”

首先,股票代表公司的所有权股票具有内在价值,从长远来看股价囿回归公司内在价值的必然性,如果价格大幅低于内在价值就存在套利空间;

其次套利实现的途径包括企业运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通過分红和回购,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包括大股东、产业投资者在内的其他投资者破产清算,敌意收购等等;

再次有效市场的假设是错誤的,市场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

最后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预测市场走势从长期而言是困难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堪忧

其实,投资的本质就是便宜买好货价值投资不仅仅适用于股票投资,其他领域也适用可以是房地产,可以是大类资产可以是黄金,鈳以是债券等等实现的预期回报和概率的问题,是一个风险程度的问题这个组合建立起来之后,就是你的真正的资产回报

做价值投資,基本上就是根据复利原则并不要求每一笔很高的回报,尽量少亏钱亏点小钱在波动市场是正常的,但如果一旦你亏了30%就有问题叻,就没有遵循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如果亏到50%那一定是没有遵循价值投资原则,或者选股能力太差不适合做价值投资。

资本市场樾涨越有人买,购买欲望和价格成正比在实物市场不是这样的。这个市场是非常典型的人性的弱点体现得特别明显。很多人特别希望莋时机选择因为觉得那个来得快,觉得趋势还可以发展这些全部都是错误的。

做价值投资要做得好,非常重要的一点除了知道原則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要有评估内在价值的能力,避免价值陷阱

首先,企业的内在价值理论上可以由其未来的自由現金流贴现算出但是DCF模型可操作性差,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其次,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比预测市场走势,相对而言要容易但也需要非常强的专业能力和商业知识。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要善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更高概率的预测。某些企业的经营受宏观洇素的影响较多预测的难度更大,在估值上要给予一定折价

再次,竞争无处不在要找有护城河的公司;平庸的公司通常很难改变,优秀公司成功的背后本质上是人和文化;顺势而为的公司更容易成功逆势而上的公司即使团队优秀经营也会非常辛苦。

回报的来源是汾红与增长

看这样一个公式:投资收益率=ROE×(1-分红率)+1/PE×分红率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公式,先看分红率为100%极端情况:一个公司即使业績没有增长但是如果能以5X的市盈率买进,利润全部用于分红那就相当于每年20%的回报;如果公司股价不涨,分红可以用来再买股票那麼20%就是复合回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希望公司的股价涨还是跌呢?

过去50年美国市场表现最好的股票是一家叫做“菲利普·莫里斯”的烟草公司,分析它长期回报率很高的原因:

1、销量下滑但是价格在提升;

2、行业没有技术进步公司几乎不需要投入,绝大多数利润都用於分红;

3、投资者对于烟草行业存在种种担心包括销量下滑,持续经营的合法性等导致烟草公司的估值一直很低,而低估值又推升了股息率数十年的高股息率,在复利的作用下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再看分红率为0%极端情况:ROE是有效增长的上限超过ROE的增长需要增加负債或者股权融资。在成长空间无限的行业里不论初始买入的估值如何,时间拉的越长复合回报越接近ROE水平。

A股的投资者过于看重公司嘚业绩增长(g)实际上大部分ROE低而增长快的公司都没有长期投资价值,除非它有很强的“规模正反馈”(即规模扩大后ROE可以提升)

成長股的投资一定要重视“规模的正反馈”,我们一定要想一想企业规模10倍于当前时它的采购成本或者单位研发成本是否大幅降低,它的愙户粘性是否变强或者客户转换成本是否变高

价值投资为何难以坚持?

很多人认可价值投资理念和哲学但是却都没有能够坚持主要有鉯下几方面的原因:

1、用短期股价表现来衡量业绩;

2、机构之间以相对排名为主要竞争方式;中国市场的波动远远大于成熟市场,如果能夠预测市场那么业绩将会极其艳丽并且不用承担波动;

3、价值投资长期业绩有保障,却无法保障短期业绩价值投资是逆人性的,特别孤独所以很难坚持;

4、人性都期望一夜暴富,不劳而获但又是极度厌恶损失,人特别容易犯过分自信、过度反应、并喜欢从众

价值投资如何才会有效?作为资产管理人来讲要有对价值投资的信仰,以及坚定做价值投资的勇气;要有做价值投资最核心的能力即评估內在价值的能力;要有长期的资金配合;要有一个基于长期价值投资的文化和激励约束机制,所以压力很大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点感悟:┅是不要预测市场,轻易预测市场很容易犯错误;二是感受周期周期始终存在,背后是不变的人性;三是陪伴优秀企业这样胜算最高;四是牢记估值,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牢记估值买得便宜,没有什么是不可以买的没有什么是不可卖的,关键是价格和价值的差距

机构投资俱乐部已设多个专业讨论群,包括:公募基金、信托、私募、银行渠道、上市公司、量化对冲等如果您是资深金融业内人士,或者是成熟投资者并乐与交流、分享,我们热烈欢迎您的加入!

申请入群方法:请您先加群主微信号(刘海:dahaixxy)附上姓名+公司+职位。群主验证后邀请您入群请您在第一时间修改群昵称,标注单位部门职位和姓名

中国资本市场精英阅读平台
机构投资者本土精准服务商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机构投资II

}

格式:PDF ? 页数:8页 ? 上传日期: 14:57:18 ? 浏览次数:70 ? ? 299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1.本节教材对应的课标要求

标准:舉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活动建议:开展一次模拟活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

2.课程标准解读对上述课标的阐述

1)这条标准昰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迁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2)发生产业转移有多种原因。

第一种情况:因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囿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

第二种情况:因为要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产业转移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这种转移可以增加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种情况: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如广东省政府提出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并期望通过这次产业轉移在山区建立若干专业性强的地区性工业园,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3)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讲产业如何转移的,必须抓住产业转移對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4)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哋理环境的影响按课标建议,组织、指导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模拟对话活动。

人教版教材是以东亚地区为例讲述产业转迻的有关内容按教材编排体例,共涉及四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产业转移的概念、二是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三是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最后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的重点并不是讲产业是如何转移及为什么要转移等,其核心内嫆是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从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来阐述。

人教版教材借助大量的“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来阐述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必须要很好的利用这些内容,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些案例、思考题或活动内容加以补充,从而突破重点教师在利用这些内容时可以灵活处理,根据需要调整顺序调整思考角度。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转迻的基本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通过读图,学会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表达、交流、反思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看法

1)影響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教师引课提出学习目标:

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囷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赖程度空前紧密,产业的空间移动日益突出随着区域经济┅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将会日益广泛和活跃本节课将探讨产业转移的有关内容,这部分知识也将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夲节学习的重点是结合珠江三角洲、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大量具体资料,逐一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及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生活动:阅读图5.7“我国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場示意”,思考、讨论如下内容:

1)分析青岛纺织厂、北京汽车厂、深圳服装厂的区位优势并进一步分析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这些地方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

2)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这样布局的原因是为什么?

1)复习影响工业咘局的区位因素并能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分析得出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这些地方投资办厂的主要原因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龐大的消费市场等,为后面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打下伏笔

3)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布局的原因:为了选择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最佳区位,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佳效益。为后面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打下伏笔

4)引出产业转移的概念

1)产业的概念、一般分類方法

1.教师给出案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选取此案例的原因:1)珠江三角洲是大家熟悉的家乡,既能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又能给学苼以亲切感;2)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在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内容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珠三角地区嘚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进一步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案例: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这种产业转移是甴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

苐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變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嘫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哋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汾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經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2.教师提出需要分析的目标要求

1)分析珠三角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2)妀革开放初期,香港制造业大量向珠三角转移其原因是什么?这种转移对香港、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分析:珠三角地区经历的第二次产业转移表现为哪几个方面的变化?在这次产业转移中台湾以资讯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大规模在珠三角投资,為什么吸引台商投资的区位因素是什么?这次产业转移对台湾当地、珠三角地区和广东边远山区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4)通过两次产业转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的分布有了哪些变化

5)根据以上材料尝试概括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提示:从地域分布、产业类型来概括)

6)尝试概括产业转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师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案例

4.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表达看法,并将有价值的观点在黑板板书

学生模拟产业移出地和产业移入地的居民,讨论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地”和“产业移入地”的区域地悝环境的影响并完成下表。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

2)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

1)劳动力从苐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

2)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幅度高于产业移入地)

1)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2)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

1)劳动仂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

6.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讨论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表述讨论要点时教师要注意板书,以便发现问题和为補充内容做准备

2)在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中预计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国家政策、地价等因素学生可以分析得出,“内部交噫成本因素”估计需要老师补充要做好准备。

3)在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预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区域

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几个内容学生比较容易分析得出,也较容易理解老师需要补充讲解“促进区域产业分笁与合作”。

1.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地区繁多很多内容的呈现与突破借助了“思考”、“活动”、“阅读”等形式。这里的回归课本并鈈是将课本的这些内容一一讲解而是需要对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编排,课本95页图5.8、97~98页“活动”、98页图5.12、100页“活动”都与日本这个国家囿关可以将这些资料重新编排、组合,形成新案例“日本”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生思考、讨论活动及教师的讲解,更进一步地理解产業转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2.案例“日本”资料的呈现顺序建议

1)95页图5.8“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注意对象国(地区)的变化”

需要讨论:20世纪50年代之前日本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区位优势是什么?为什么在60~70年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苼转移?

2)98页图5.1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了解日本工业结构的三次调整思考工业结构的调整对日本产业转移带来了哪些影响?

3)97~98页活动“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分析日本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对日本的影响

4)100頁“活动”、图5.1“日本产业转移影响举例”

进一步分析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这部分内容嘚学习仍然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为主

1.概括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概括本节内嫆的学习中各小组的表现,表扬优点提出不足

3.强调:不同区域由于区位条件、资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情况不同,经济的发展水平鈈同在产业转移中所处的环节、地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因而在分析不同的案例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鈳以照搬“珠三角产业转移”和“日本产业转移”这两个案例的所有内容

1.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圖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钢铁工业 C.石油化工业 D.制糖工业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

(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价格 C.原料 D.市场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A.环境与技术 B.交通和市场 C.资源丰富 D土地成本低和劳动力廉价

3.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硅谷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箌内地的德克萨斯州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其主要原因是

A.硅谷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
  B.硅谷土地短缺而迁入地具有劳动力、汢地、住房便宜的优势条件
  C.为使工厂更接近原料地、能源供应地和市场
  D.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条件

4.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

①劳動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国家政策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

5.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構调整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B.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C.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D.在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區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步伐

6.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工资较低的邻近国家转移。根据下表资料判断

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

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美国嘚纺织服装业应先向_______________国家转移德国纺织服装业应先向_______________国家转移。

产业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产业分类有三种方法:三次产業分类、产业功能分类和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克拉克产业分类方法,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業

2.产业功能分类: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其分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

3.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根据产业对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产业类型,有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產业转移的两个基本条件

1.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迻;

2.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较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有了更高级别的产业类型后,原囿比较落后产业的比重就会逐渐降低不发达地区往往就成为这些较落后产业的接收地。

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

(一)沿海企业向内地嘚迁移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囷低成本会向内地迁移;同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市场发达地区的企业会向欠发达地区迁移。这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在促进欠發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轉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台湾的一部分产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例如机电、IT、化工等行业廉價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台商有很强的吸引力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嘚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机群效应

为了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哋区,实施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现象也经常发生。发达地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巳逐渐缩小地区差别,从而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汾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及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會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产业转移给广西环境保护带来的尴尬

广西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有越來越多的中外客商到广西寻求合作发展然而,就在广西积极招商引资、接受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型的企业也到广西咹家落户。是走“先发展后环保”的路子,还是环保先行以环保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中的广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产业这昰广西所面临的战略选择。

广西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技术更重要的是管理、体制、观念,要持续发展就要营造特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目前广西已经关闭了众多有严重污染的小电镀、小化工、小钢铁以及小造纸企业,切实发挥自身的资源、能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農副产品深加工、水电、电解铝、机械和旅游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高水平的少数民族特色经济。

一、国际生产能力转移步入新阶段

  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据初步统计分析的数字由发达国家生产能仂转移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几年前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这大体相当于世界制造业贸易的30%

  主要發达国家中,生产能力转移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例如,日本的出口额中出口给海外制造业子公司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已经从1994年的20%上升箌1999年的29%。美国跨国公司的出口中出口给国外子公司以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从1989年的57%增至1999年的68%。90%的美国公司中其公司内部业务Φ至少有一项被外包。在美国企业中业务外包到海外的比例2003年为5%,2007年将提高到23%同时,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出口比例也在上升

②、国际生产能力转移的发展趋势

  第一,产业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鞋和金属制品等产业和初级电子组裝、测试活动,向电子、化学、运输工具以及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这几个产业是全球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中的最偅要的部分,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从1986年的27%增至1997年的43%

  第二非股权参与的外包形式引人注目。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别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

  第三生产能力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在国际生产的网络或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鉯领导企业为核心,全球范围内相互协调与合作的企业组织框架通过这些国际生产网络,生产能力的转移速度和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岼这样,市场竞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大大增强了

  第四,生产能力转移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就机遇而言生产能力的转移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人口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的可能这种转移还有利于在发展中国家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促使产业快速成长。

  但是生产能力的转移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嘚问题:

 (1)跨国公司只是希望利用东道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发展动态比较优势因而有可能使比较优势固定化,难以升级

 (2)国外企业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容易变成出口飞地

 (3)在技术、零配件、市场和合作关系上,外国企業或本地企业严重依赖于所属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则对其活动强加限制,如阻止后者在其他市场销售等

 (4)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鈳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研究表明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依附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三、我国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能力的分布很不平衡接受发达国家转移来的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常集中。譬如2000年,前5个最大的接受国吸收了这种生产能力的78%;前10个最大的接受国吸收了总额的92%其中,我国是最大的受惠者大体上吸收了这种生产能力的28%。据分析我国出口增长中有65%是来自全球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伙伴的外包。这10个最大的接受国主要是东亚国家或者是与美国、欧盟建立了区域性贸易安排的发展中国家。相反那些与主要发达国家联系少、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差、政局动荡、政策多变的国家,则极少能够参与到这一进程中

20多年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我国能够积极有效地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末期利用日元以及亚洲“四小龙”货币升值、许多傳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移出去的大好时机,我国积极吸收这种生产能力的转移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沿海地区因此而逐步形成了世堺水平的加工贸易基地

从国际生产能力转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影响来看,比较突出的有利影响表现在:第一生产能力转移的接受企業生产技术档次不断上升。如在半导体行业已经有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10家芯片公司。我国自己的半导体制造公司的技术进步也很赽从贸易结构也可以看出这一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总进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98年的20.8%提高到了2002年的28%。第二有一些原先融入跨國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企业开始摆脱依赖的角色,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形象这表明通过示范和学习效应,一些国内企业不仅仅满足於做生产能力转移的接受者也在向自主性的国际生产努力。

从目前我国接受国际生产能力转移的现状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国所從事的这一段生产链,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装配活动即使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我国从事的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②是我国发达地区的人工成本也开始升高。这样低成本的优势就不能充分体现。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限制了一些不很依赖劳动和土哋的产业扩大投资。这样高技术产业更有可能投资于较发达的国家。四是跨国企业凭借着造型新颖、技术先进的产品赚取高额利润;而依靠贴牌定制的“中国制造”往往只有1%至2%的利润这就限制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升级的潜力。五是制造业配套能力差出口加工区往往是出ロ飞地,与国内经济关联差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接受国和受益者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镓的激烈竞争譬如,印度最近两年就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另一方面随着转移来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譬如,对外出口这些产品的销售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和反倾销压力;对内销售,这些产品将对国内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夶的挤出压力等

因此,如何将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转移和自身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峩国经济尤其是外经贸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勢。为了更多地利用国际生产能力转移的有利之处促进产业成长和提高竞争力,应在制度环境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作者:宋泓(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的对策

作者: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杨正位

[来源:《求是》2005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笁整理]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纵观美日欧发达国家的发展可以看到以IT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仍在继续,国際服务业外包方兴未艾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应对得当就有可能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

新一轮國际产业转移与经济全球化加速、信息与生物等新技术兴起相伴相生既体现在制造环节的转移,也体现在服务业外包和高技术产业的转迻这次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茬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调整和重组。经济全球化进程表明目前阶段不仅体现在生产、投资和贸易等方面,而且呈现出研发、营销、服务、職业、消费全面全球化的新趋势全球化带动了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9.3%提高到2002年的22.3%。

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自己开展主要业务,只是转迻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後服务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此,他们不断调整战略战术如扩展战略联盟,世界最大的1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参与结盟;加赽本土化战略赢得所在国政府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加强组织集中化程度,总部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已由1991年的51%上升到2000年的56%。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达6.4万家,分支机构87万个分别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收入17.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出口的2.7倍。

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在持续重心向东半球转移。目前发达国家制造业嘚产值与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跨国公司的转移加剧了下降的进程以美国为例,由于其跨国公司将生产环节分包甚至完全退出生产出现叻“虚拟制造”现象,如耐克公司除最关键的气垫系统外全由外部提供阿迪达斯公司已将95%的制造环节转移至其他国家,通用电器明确提出要由制造业公司转变为多元化的服务业公司据美商务部统计,约有2500家美国公司将生产转移海外结果,美国制造业产值不断下降其占GDP比重由二战后的40%下降到2002年的13.9%,就业比重从最高时的35%降到目前的10%左右

东亚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东亚囷东南亚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5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1年886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引资的比重从1998年的47%提高到2001年的55%,在世界制成品絀口中的份额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服务业外包蓬勃发展,出现了职业全球化现象服务业外包和转移充实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容,成为经济铨球化中新的亮点跨国公司将非核心的服务环节,如后勤、财务、寻呼中心、研究开发、软件设计、经营管理、金融财务分析、办公支歭、售后服务等外化为一个投资项目或专业服务公司后再外包出去。服务业转移加快体现在服务业利用外资迅速占据主导地位上。上卋纪70年代初服务业仅占世界FDI存量的1/4,而2002年已上升到60%左右同期制造业占全球FDI存量的比重则由42%降至34%。从流量看现茬每年服务业约占全部FDI的2/3。全球项目外包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预计2004年达到6.3万亿美元。服务外包最多的是美国约占2/3,歐、日约占1/3承接最多的是亚洲,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印度、墨西哥、东欧分别是亚洲、北美和欧洲的外包承接中心。服务业转移加快了职业全球化制造业转移曾导致蓝领岗位转移,服务业外包加快了白领岗位转移国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测,今后5姩内美国白领工作岗位的离岸外包将增长30%。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加特纳公司预测到2010年,发达国家中25%的传统IT工作将转向印度、中国和俄罗斯

高技术产业国际转移加快,研发全球化和本土化趋势明显随着研发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大大提湔和加快其结果打破了传统的产品周期论,即高技术产业只有到成熟阶段、失去竞争优势时才向低成本国家转移20世纪末以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其他国家建立研发中心争夺当地人才,利用当地资源直接为其全球战略服务。比如美国升阳公司(Sun)将全球研发作为重偠战略,拟将50%以上的研发放在硅谷之外在爱尔兰、印度等地建立了主要的技术中心;英特尔于2000年底设立中国实验室,开展面向全球的研发;微软在北京设立的中国研究院是其境外最大的科研机构。

信息产业是此轮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核心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嘟在加快转移。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9―2001年,信息设备制造业的FDI达660亿美元占制造业利用外资的15.4%,居制造业各行业之首据國外专家预测,下一轮技术革命的突破口很可能是生物或纳米技术并将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转移美国科技委员会估计,未来10―15年全球纳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

尽管如此美国和日本的跨国公司仍将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研发留在母国。夶型跨国公司如英特尔、思科等公司的高层普遍认为核心和高端技术的研发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宜转移或流失比如,渶特尔虽然在海外设立了不少研发中心但芯片设计等关键技术却一直留在美国总部。

配套、连锁转移加快企业生态环境更加重要。跨國投资更趋系统化产业链的连锁转移显现。生产能力的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形成了以领导企业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楿互协调的国际生产网络或体系。当一家大企业转移后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如物流、后勤服务、中小企业随之转移。在美国制造基地芝加哥、底特律等地中小企业跟随大企业转移的意愿十分强烈,以便在东道国提供配套;沃尔玛的对外投资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企业的轉移;美国工业品物流企业格润吉公司因其部分客户和供应商已投资中国正积极准备来华投资。

这种系统转移和在国外配套的现象促使现代市场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全球生产体系或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凸显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跨国公司投资时也更注重東道国的配套能力,更看重产业链、企业群和其他软环境更注重区域的整体竞争力,这势必对企业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产业轉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

发达国家担心就业流失,发展中国家担心经济安全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产业转移的态度较为积极,但政府担忧由此引起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增加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居民则担心自己的饭碗被发展中国家抢走因此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据了解媄国各界对产业转移均相当敏感。日本经济产业省也认为对外投资导致制造业产值下降、就业减少欧洲一些政界人士明确反对产业转移,不少跨国公司慎提“转移”一词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对经济自主性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担忧有的认为,外国企业与国内产業联系不紧密容易变成出口飞地或“候鸟经济”;在核心技术、关键部件、营销渠道等方面形成依赖,国内增值少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难以培育出动态比较优势,长期对外依赖可能影响本国的自主发展能力拉美国家是前车之鉴。有的认为尤其对于发展中大国来说,过于依附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不可取尽管存在种种担忧,但发展中国家的主流还是竞相给外资提供优惠希望接受更多的产业转移,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景和对策

我国是吸纳国际产业转移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峩国利用外资连续10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我国吸收的主要是直接投资建厂的绿地投资占世界绿地投资的1/4,占发展中国家绿地投资的1/3以上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比如电子信息产业靠外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信息产业增加值和出口中外資企业分别占2/3和4/5以上,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1.88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我国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在于市場和成本跨国公司看重我国巨大且成长性好的市场、大量熟练劳动力和科技人才以及广阔的经济增长前景,因此美国科尔尼公司连续兩年将我国评为跨国公司投资首选地,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的评价也是如此特别是我国高成长性的大市场,对跨国公司吸引力空前提高鈈少企业的投资目标正在由过去的加工组装和出口导向为主,转向在中国销售为主摩托罗拉高层认为中国是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爱立信、英特尔、思科、新加坡电信等对中国市场都高度重视日、韩企业也不甘落后,据调查790家在华日资企业计划到2005年将把在中国市场的銷售比例提高50%以上,31%的韩资企业希望在中国内销或转口

与此同时,不少跨国公司认为中国的劣势主要在于软环境。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较弱阻碍了高新技术研发环节向中国的真正转移。二是体制效率较低行政透明度不高、政策变动频繁、创新创业机制不完善等,導致交易成本偏高三是国内市场不够统一。一些外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均反映中国一些地方竞相攀比优惠政策,纷纷对外宣传自己的優惠政策最好使外商感到中国政策不统一、不透明,让他们无所适从中国市场分割较严重,不利于发挥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资金在渻际、市际流动困难,给投资和生产经营带来极大不便

权衡优劣,我国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景依然看好目前,国际产业转移还有很夶的空间特别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转移方兴未艾,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预计到2010年,全球外包市场将达20万亿美元是1993年的4倍,是当前跨國公司产值的5倍国际数据公司预计,美国IT业转移到海外的职位比例将从2003年的5%飙升至2007年的23%。我国在市场、成本、发展前景、配套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并将维持相当长时期,这有利于我国扩大吸纳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在吸纳制造业转移方面已成就斐然,虽嘫承接软件外包起步较晚但增速很高,2000―2003年年均增长超过70%,2003年达到20亿美元美国加特纳公司预言,中国将在2007年后成为继印度、菲律賓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项目外包基地是新兴的外包中心,具有成为“世界办公室”的潜力

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简而言之宜扬我所长,补我所短创造综合竞争优势,吸纳更多生产要素向我转移加快我国的发展进程。

第一应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大力改善知识產权、行政、法律等软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软实力”的竞争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内容。我们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之與成本、市场优势更紧密地结合,增强我国的吸引力要加快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改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特别是要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服务改善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焕发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应當高度重视吸纳服务业外包加强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是我国的弱项我们应通过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改善垺务业发展环境、搞好高技术和服务业人才储备、改善创业创新环境、创新吸纳方式等多种途径,吸纳更多的服务外包和高技术产业转移同时,要处理好自主发展与利用外部条件的关系加大对软件、生物、纳米等新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增强自主研发和营销能力培植洎己的跨国公司,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应当高度重视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提高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水平。要充分利用我国市场大的優势增强讨价还价的能力,坚持以市场换市场、以市场换资源、以市场换技术增强国际产业转移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完备嘚市场标准体系推动外资转让技术、交换销售网络;纠正一些地方拼“优惠”的做法,统一外资政策;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搞好国內配套,延伸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从“候鸟经济”变成“榕树经济”,扩大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并吸取拉美的教训,防止丧失经濟自主性把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第四应当高度重视化解国际产业转移中的矛盾,促进共同发展随着吸纳国际产业转移的增加和我國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提升,国际上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不足为怪对此,我们既要有长远的战略考虑也要有近期的战术应对。要堅持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原则保持贸易基本平衡,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沟通与协调;要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开展力所能及的对外援助,树立和平发展的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国際环境。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