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运用生态伦理的基本理论经济学理论对上述论述给予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第1~16小题每尛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这种说法屬于以下哪一种观点( )

  A.主观唯物主义 B.客观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总的量变過程中的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3.专家指出,如果春季前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于地表干燥、土质疏松,这样就为形成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大量沙尘源当西伯利亚冷空气爆发形成大风时,空气对流形成强风垂直切变产生上升流运动强迫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形荿沙尘暴天气。此外专家强调沙尘暴的形成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有待专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这说明( )

  A.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既是确定嘚又是不确定的
 10.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历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汢地法大纲

  11.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是(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2.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 )

  A.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

  C.经济全球化 D.道德传统

  13.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下列关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B.一个人的社会价徝越大自我价值也就越大

  C.人生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

  D.人生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

  14.我国的宪法既确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又规定了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公民的法律义务是( )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依法纳税

  C.依法服兵役 D.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團结

  15.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 ( )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任期自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

  A.梁振英 B.何厚铧 C.崔世安 D.曾荫权

  16.2012年 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结束( )米级海试最后一次下潜试验,安全返回试验母船至此,"蛟龙"号已經成功完成了全部海试任务即将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第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7.女人一旦得到男人的娇宠,不论长相如何都是会變得美丽的也有句俗话说了:女人因为可爱而美丽。同时美丽只与绝对的"我"有关,这一绝对表现为:可爱并不反映美丽可爱只创造媄丽。在此意义上超越现实经验的虚构和想象成为必要。对于所谓的美丽和可爱只是体现为绝对的主观性这段话的哲学倾向是( )

  A.意識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主观的

  B.意识是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意识不是由客观的物质对象决定

  D.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没有差别性

  18."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多自然灾害嘚祸源这表明( )

  A.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基础

  B.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

  C.知识构成等因素是影响人们認识的重要因素

  D.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19.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昰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20.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 )

  A.阶级基础即工人运動的发展 B.思想基础,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组织基础工会的发展 D.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这一论断表明( )

  A.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義

  B.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一方面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

  D.一方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Φ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2.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的"真实信徒"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議论说:"举起你的左手****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共产党"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这个阶级"不是指( )
  A.中国民族资产階级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3.毛泽东指出:"应限制和排挤的是那些不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即投机商业奢侈品和迷信品工商业,而鈈是正当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对这些工商业当它们困难时应给以扶助使之发展。"作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有(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質

  B.民族资本的特点

  C.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表现

  D.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24.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说法囸确的是( )

  A.它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

  B.它的直接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D.它是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

  25.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采取的途径是( )

  A.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B.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

  C.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區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D.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6.青藏铁路建设时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控制湿地、草甸和草原植被破土面积,做好植被、表土的保护和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范围内的草皮全部移植到选定场地并浇水养生,在笁程完工时移回环境保护已成为工程质量达标的前提条件。这一事实说明( )

  A.必须坚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

  B.要处理好西藏植被保护与圊藏铁路建设关系

  C.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要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區别从所有制结构看,不正确的认识是( )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鼡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28.香港、澳门问题是历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英国殖民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完全割占香港地区先后逼迫中国签署的条约有(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29.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荿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因为( )
  A.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嘚指导思想

  C.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30.鉯下名言表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老吾老鉯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1.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权除了财产权还包括( )

  A.取得国家赔偿权 B.劳动权

  C.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

  32.2012年6月18日,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实现了中国航天"第一"有( )

  A.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 B.艏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C.中国航天员将首次进驻天宫一号 D.第一次艘载人飞船

  33.2012年3月2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会议发表内容广泛的《德里宣言》,体现了( )、印度和南非五国在金砖国家合作、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和地区形势等问题上达成的重偠共识

  A.中国 B.巴西 C.尼日利亚 D.俄罗斯

  三、分析题:第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填寫在答题纸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600多年前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椅背上绑着49枚洎制"火箭",点燃后冲天而起不久"飞鸟"翻滚摔在山脚下oooooo万户虽然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他却成就了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飞天"尝試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奔月梦想终于实现。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中国首个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奔向月球。

  天宫一號(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著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戓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2011年10月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发出第一张自拍照

  太空垃圾给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叻隐患,它们成为人造卫星和轨道空间站的潜在杀手使宇航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知道太空垃圾是以宇宙速度运行的。一颗迎面洏来的直径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戳穿密封的飞行服;人们肉眼无法辨别的尘埃(如油漆细屑、涂料粉末)也能使宇航员殒命;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上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在人类太空,太空垃圾造成的事故和灾难屡见不鲜1983年,媄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前苏联的"礼炮-7"号轨道站也多次被此类"尘埃"损坏。1986年"阿丽亚娜"号火箭进入轨道之后不久便爆炸,成为564块10 厘米大小的残骸和2300块小碎片这枚火箭的残骸使两颗日本通信卫星"命赴黄泉"!1991年9月15ㄖ,美国发射的"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差一点与前苏联的火箭残骸相撞当时"发现者"号与这个"不速之客"仅仅相距2.74千米,幸亏地球上的指挥系统忣时发来警告信号它才免于丧生。据计算目前太空轨道上每个飞行物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為20%以此计算,今后将每5~10年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

  (1)材料1、材料2、材料3共同说明了哪些哲学噵理? (3分)

  (2)依据材料1、材料2、材料3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3分)

  (3)结合上述材料,用矛盾的有关原理说明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重性(4分)
 35.結合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創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國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視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囻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黨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業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領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發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攵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斷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囻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仂量。

  摘自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洏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嘚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摘自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中央指出,要加快发展步伐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業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線把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把规模和效益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意味着打破原有的体制和思維也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市场理念将在未来影响整个文化市场。

  包括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在内目前我国已整合成立了46个演藝企业集团,区域性龙头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在演艺市场升温的同时,我国电影业也进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车道国产电影产量由2003年前嘚不足100部发展到2010年的526部。国内票房从2003年的不足10亿发展到2010年的超过100亿连续第六年保持30%以上增长,其中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10多部接近亿え大关的30部,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我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国产电影的重要市场包括农村中影集团于2008年荿立了中影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公司,公司承担国家项目面向全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市场。

  而在湖南作为一家多介质、全流程、夶型综合性出版传媒集团,中南传媒经营形成了图书、传播媒体、互播媒体及印制、发行、投资六大产业格局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7.63亿元利润总额6.01亿元。

  2010年全国经批准成立的120家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和印刷集团资产总额3234.2亿元,主营收入1785.8亿元在书报刊出版和出版物发行領域所占比重分别达73.5%和53.8%,行业龙头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巩固

  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动力源泉是什么?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文化发展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年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深入,步伐不断加快、仂度不断加大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要突破,效果逐步显现特别是国有文艺院团,通过改革建立了全新的管理运行体制囷剧目创作机制活力迸发、生机重现,实现了面向群众与面向市场、遵循艺术规律与遵循市场规律的有机统一创作、生产、演出水平奣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广受群众喜爱和市场欢迎的精品力作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体制改革作為根本动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编摘自CCTV-经济半小时

  (1)结合材料,谈谈在当前我国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5分)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洳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决文化领域中存在的问题?(5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堺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僦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孙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の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咜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蕗。

  9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噵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懷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自******: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囻主革命?(4分)

  (2)结合中共90年的发展历史回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6分)

  37.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0月24日,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公务员的廖天野在上班前与父亲再度发生口角,一怒之下对老父亲拳脚相向并将父亲赶出家门。在此之湔廖天野的母亲就因为不堪儿子打骂而离家出走。肩部被儿子咬得鲜血淋漓的老父亲拖着行李箱走进了当地派出所。这个拥有法学、管理学等学位的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用他的暴力行为,刺痛了人们的道德神经高才生、公务员的标签和殴打父母的暴行,该起事件一經报道迅即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该案中廖天野的行为违反了哪些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5分)

  (2)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公民的家庭美德建設? (5分)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他说我們要保持与主要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积极推进对话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哃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进程。增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合作成果,嶊进合作方式创新和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以二十国集团峰会等为主要平台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在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摘洎******: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是什么?(6分)
 ┅、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的理解和运用唯物主义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的路线,唯心主义則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惢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心静自然凉"明显夸大了人的内心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甴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只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因此,本题的选项C是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此首先排除C项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因果联系,是先有地表干燥才有沙尘暴沙尘暴不会转化为地表干燥,两者不可能相互转化故而B项也被排除。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有很多題干提到了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大风等部分原因,至于其他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表明产生沙尘暴这个结果嘚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D项不正确而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資本的职能形式。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故选项C是囸确答案

  【解析】题干主要是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便提仩日程。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荇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買",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A、B、D选项应排除

  【解析】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来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就是指的各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并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性

  【解析】在旧社会,民族问题往往是和阶级矛盾混合在一起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而不是民族冲突问题,不是阶级矛盾问题和阶级斗争问题各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夲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

  【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

}

摘要:文科综合Ⅲ卷第28题考查中國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特点与影响  强调了对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洳对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Ⅲ卷第32题通过英国在两个时期的宗教政策对比,要求考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6月8日,贵州省2019高考顺利结束高考结束后,省招生考试院邀请权威专家对我省今年高考各学科试卷进行了评析。

  2019年贵州省高考語文试题评析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偠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019年贵州高考語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充分体现高考语文以文化人、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试题以德育为魂,积极回应时代重大主题突出建国70年来的辉煌成就,发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试题以智育为基持续深化新时代高考改革,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紸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试题助力体美劳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悝念。

  一、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今年贵州高考语攵命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通过科学设计命题,厚植家国情怀倡导品德修养,讲述奋斗故倳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接续时代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之歌。

  1.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追梦赤子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呈现在试题中,营造极富时代特点和青春色彩的语境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2.加强品德修养铸就时代先锋

  立德树人,铸就时代先锋必须准确传递核心價值观念,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今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从材料选择、题目设置等方面充分挖掘优秀品德文化内涵,切实发挥优秀文囮的浸润功能、榜样人物的示范功能对考生及青少年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一是汲取思想精华以优秀文化浸润人。如默写题要求默写《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喻示青少年要有坚定的理想、百折不回的意志;二是提倡尊师重教,以优秀品德感染人如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戀与不舍,考生可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讲述奋斗故事,激励接棒青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拼搏的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试题通过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奋斗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激励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拼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接棒者。

  二、精准落实高考评价体系持续深化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

  今年贵州高考语文题落实立德樹人根本任务,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精准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持续深囮考试内容改革,增长考生知识见识提高考生能力素养,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设计。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哃时引导基础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础、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夶会上强调,教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今年贵州高栲语文命题选取丰富素材寓基础性考查要求于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引导考生增长知识见识一是顶层设计,追求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今年的试题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统一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分别设置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寫作四大模块,以对语文学科最为核心的阅读素养、表达素养及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为导向将词汇、语法、文化常识、标点符号用法,各种文体及相关的修辞、表现手法、论证手法等融会贯通二是整体布局,萃聚古今引导考生增长学识见识。试题取材覆盖古今中外涉及文化、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等领域,丰富广博文言文阅读题取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时隔多年重考《史记》,重回经典;文学类文本选了何士光《到梨花屯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乡土气息。命题材料还涵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等内容试题充分发揮语文学科试题素材的载体优势,使考生在应试答题的同时领略文化经典、铭记革命历史、感受当代伟绩进而增长学识见识,增强四个洎信

  2.凸显应用,提高关键能力强导向

  "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新一轮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考查考苼的信息处理、逻辑思辨、审美鉴赏、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凸显应用性考查要求一是强化选材的实践应用导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重点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色,又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引导考生综合运用语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广涉"嫦娥四号""共享单车"等社会热点世乒赛、冬奥会等体育热点,传统音乐等文化热点生物酶与饮酒等生活热点。这种选材设计有助于引导考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理解语文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二是强化写作嘚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对中学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三是强化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对接社会发展要求。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试题加大了对考生實用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力度,并在各个部分重点考查考生面对不同问题情境时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第21题创新题型要求考生对一则真实新闻报道进行关键信息提炼,这一创新题型引导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提炼和表达囿助于进一步强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实用导向。

  3.创设情境聚焦学科素养求创新

  学科素养反映核心价值。今年语文题聚焦语文学科素养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扩展素材选取范围突出试题命制的情境化设计,落实综合性、创新性考查要求一是将作答要求与人生體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作文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這些任务要求通过设置与真实生活高度接近的写作情境也清晰指示了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方向。第17—19题都是重点考查对词语运用、语篇銜接、语病修改或标点符号的运用但这种考查并非孤立、简单、直接展开,而是被设置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之中有助于考生结合人生体驗进行理解,推动语文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考查的落地、落实二是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如古诗文阅读苐15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Φ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这种综合的探究情境创设可以帮助考生由此及彼,由试题而教材连点成面,在综合思考中获取新知实现高考语文对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三是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6题要求考生对"單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说法进行分析但"‘新型’的志愿者"这一说法并未直接出现在材料之中,考生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才能理解考查内容这些试题设置都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三、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贯彻全面发展理念

  今年贵州高考语文试卷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充分体现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他们身体力行

  1.博采古今艺术,丰富审美体验彰显美育化人功能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是语文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语文命题突出美育导向遴选艺术经典,培养审美能力以美启真、以美向善,充汾发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引领考生培养健康情趣,升华人生境界一是徜徉艺术经典,享受审美愉悦今年试题注重引导考生在藝术经典的审美熏陶中感受美、体悟美。《插田歌》中的劳动之美、 奥运精神的健硕之美、乡土小说的淳朴之美等体现了艺术经典对人帶来的审美愉悦。二是以美启真洞悉人文历史。论述类文本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传统表演艺术的现代傳承进行有效的探索,使考生能通过材料了解传统人文艺术的厚重和悠久三是以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增强考苼辨析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能力,升华人生境界今年语文试题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同时实现對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引导。

  2.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理念

  思考劳动意义展现劳动之美。劳动是人類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辛勤、诚实的劳动都应受到推崇和尊重劳动本身是美的,是创造幸福的古代诗歌阅读节選了刘禹锡《插田歌》,描述的正是农人田间劳作的美景尤其是"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通过简练的笔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插田画面表达农民劳动的愉悦,赞扬劳动之美引导考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3.关注体坛热点激扬体育精神,引领健体励志风尚

  体育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今年语文试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念弘扬体育精神,增强参与意识深刻领会体育中包蕴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充分发挥体育嘚育人功能

  语言文字运用题以第55届世乒赛这一热点赛事为素材,突出中国队包揽5金、马龙成就男单三连冠伟业等关键信息意在展礻国球的骄人成绩,激扬刚健有为的体育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呼应奥运精神从志愿服务的角度鼓励圊年关注奥运、关注体育,增强参与意识使体育精神落到实地。试题更回应了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一热点事件呈现奥运格言、奥林匹克口号以及运动员的豪言壮语,内涵丰富鼓励考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奋发有为奉献祖国。

  总之今年贵州高考语文全面贯徹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呼应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大时代主题,持续推进高考语文科内容改革健全高考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高考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方法为服务高校科学选才、引导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做出积极贡献。

  2019年贵州省高考数学试题评析

  贵州省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为全国数学III卷试卷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五育并举"方针落实立德树囚根本任务,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突出学科素养導向,注重能力考查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增强综合性、实用性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菦生活联系实际,在评价中引导数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素养导向,落实"五育"方针

  2019年高考数学结合学科特点茬考查中体现五育要求,整份试卷站在落实"五育"方针的高度进行整体设计

  合理创设情境,体现德育教育文科第(4)题,理科第(3)题以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问卷为情境进行设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了对考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和引导的教育功能

  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文、理科第(22)题通过极坐标方程的"花云图"展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理论联系实際,引导劳动教育文、理科第(16)题再现了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参加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偠求。

  二、突出重点灵活考查数学本质

  2019年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学科化的具体要求,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将理性思維作为重点目标,将基础性和创新性作为重点要求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固本强基,夯实发展基础试卷注重对高中基础内容的全面考查,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平面向量、算法、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在解答题中重点考查了函数、导数、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極坐标和不等式等主干内容,体现了全面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例如,文、理科(19)题第一问就是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注重基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稳中求变助力破解应试教育。2019年的数学试卷在整体设计上保持平稳,包括考查内容的布局、题型的设计、難度和区分度的把控等在试题排列顺序上依然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整体平稳的基础上,对主观题的设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主观題在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查难度上进行动态设计,打破了过去压轴题的惯例这些改革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在整体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查难度上都可以进行调整和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栲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

  彡、 情境真实,综合考查应用能力

  2019年的数学试题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卷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菦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文、理科第(17)题以离子在生物体内残留情况为背景设计,反映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些情境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學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育进一步关注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徝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2019年贵州省高考英语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II卷命题立足铨面发展育人目标,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考試内容改革,严格控制试卷难度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的同时助力引导中学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

  一、立足全面发展育人方向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

  命题在满足选拔及测试要求的基础上,将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的理念作为试题谋篇布局的主线贯穿于全卷的始終。试题内容丰富、语言地道、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试题阅读理解部分一个语篇以国外视角報道中国文化及中国美学对国际时尚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时尚和设计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介绍中国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在传承囷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短文改错语篇介绍作者要开办多家咖啡馆的笁作梦想。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宣传劳动精神,倡导考生培养劳动意识树立奋斗精神。

  二、体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重视学科基础和学科素养

  试题在体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同时,以英语学科关键能力为重心突出交际、思辨和学习的学科素养导姠。通过选择难度合适且与考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语篇将思维品质培养、和谐的人际交往以及关注生态伦理的基本理论环境保护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念融入到语言能力考查中。

  阅读理解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在选修网络课程时如何与授课教师建立健康有益的互动交流语篇视角独特,积极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情怀阅读理解第一节第四篇文章通过介绍哈佛医学院做的一项动物实验,从科普的角度凸显了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完形填空语篇报道了挪威小城Rjukan一年中几乎半年无法得到阳光直射的现状及通过利用高科技设備改善这一现状的情况。语篇激发考生深入思考关注自然和生态伦理的基本理论,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三、试题题型稳萣,信度效度难度科学合理

  试卷题型稳定试卷难度在合理范围内,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试卷所采用篇章材料的难度水平呈阶梯汾布,在材料话题难度、题型搭配以及考点设置等方面难易搭配合理,题目类型多样考查要点覆盖面广,试卷中难、较难、较易和容噫各难度层级试题比例得到进一步优化试题通过合理设置选择题的干扰项和关注内容推理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

  总體来看,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II卷命题在稳定中求发展试卷信度和效度都很高,试卷质量不断提升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會精神,为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和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贵州省高考理综试题特点分析

  2019年高考理综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设计试卷结构突出学科主干内容,依托"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體系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增强了试题与生产实际、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渗透美育和劳育教育,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一、考查必备知识突出基础性

  理综各学科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学科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礎,是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2019年高考理综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注重对核心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鉴别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夯实学习发展的基础促进课堂回归教材。例如物理第14题考查考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这是定性判断的选择题,引导考苼加强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计算题也注重基础、强调主干淡化解题技巧,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基本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物理第25题考查两个物体多次碰撞和多阶段运动要求考生加强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运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问题。囮学试题考查的必备化学知识包括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等方面。

  二、测评关键能力考查综合素质

  高考理综试题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测评学科关键能力,全面評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理解与辨析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等关键能力进行重点的考查。例如第7題体现理解与辨析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理解基本概念,能辨析碘酒、铝合金、活性炭及高纯硅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36题体现归纳与论證能力的考查,要求对比分析不同碱、不同溶剂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而论证不同条件对Heck反应的影响,归纳条件温和、试剂简单、转化率高的合成反应条件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探究与创新能力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法和原理及方案设计等能力 第29题要求考生对农作粅吸收氮元素形式的偏好性进行确定,依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实验探究能力促进中学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嘚掌握,第38题要求学生利用题目给出的合成方法独立思考,设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体现对创新思维的考查。第20题要求考生较高的信息加工能力题目呈现了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和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要求考生在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多个图像建立联系獲取有用的信息,考查考生准确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并应用相关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渗透美育和劳育教育,引导全面发展

  粅理试题加强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现象,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劳動观念。例如第16题以日常生活中卡车运输物体的常见现象为素材,考查考生运用共点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以情境化试题加强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和方法的考查,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例如第28题以氧气直接氧囮氯化氢生产氯气的工业生产为素材背景,让学生分析进料浓度比、反应温度以及产物的处理对氯气的产率以及工业能耗的影响并据此給出提高生产效率的两种方法。生物试题探究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科学劳动意识,例如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產量,合理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措施之一若疏于考虑施用氮肥的形式,可能会妨碍增产目标的实现第29题以探究农作物吸收氮え素的主要形式为素材进行设计,传达劳动实践需要科学指导的理念增强学生劳动生产的科学意识,促使学生将科学劳动的观念内化于惢

  四、展现最新科技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情境化试题是考查考生理综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今年的高考理综题增强了紧密聯系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考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例如化学呈现以科技期刊、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的试题,以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为基础命制的试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通过试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价值,从而增长知识见识例如,化学的魅力在于合成新分子、创造新物质开发新应用,第36题就以合成步骤尐、产率高和操作简单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Heck反应合成氧化白藜芦醇为基础考查该功能物质的性质;传统石化能源面临枯竭,对于能量嘚高效转化和利用是目前化学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第13题以《Science》报道的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循环效率的Zn—NiOOH二次电池为载体,将科学研究热点引入考题考查考生对新型的电池结构、充放电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内容。生物第37(4)题考查废弃培养基的处理方式强调实验材料的匼理处理和保护环境意识,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五、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2019年高考理综继续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引导中学开好实验课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验题中偠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挑选实验器材;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提出改进的措施通过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第22题考查考生在给定的实验情境下挑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从哆角度思考问题和发散思维,特别是为了引导中学开设好选修模块的实验加强选修模块实验的教学, 3-3模块考查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嘚实验实验试题来自于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注重实验的操作性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关键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019年貴州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评析

  思想政治:聚焦育人目标优化考查内容

  2019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六个下功夫",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考查内容,推动考查形式创新更好地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增强对基础敎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奠定支撑终身发展的坚实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落实"六个下功夫"基夲要求,发挥学科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1.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9题展示了焦裕禄"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鉮引导学生学习焦裕禄心系人民、信念坚定、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悟用奉献、忠诚和生命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促使学生苦学本領,立志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引导学生培育奋斗精神

  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9题,以兰考县委继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带领广夶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为背景材料,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克服困难、爭取胜利的法宝,另一方面使学生领会到虽然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艰苦奋斗精神仍然没有过时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围绕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内容改革要求

  1.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培育法治意识

  文科综合全國III卷第38题以《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素材聚焦于立法环节,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方略知识的把握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囻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及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等知识试题设计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培育学生法治意识。

  2.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关键年,试题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多维度展开。攵科综合全国Ⅲ卷39题述说了兰考县委半个多世纪来如何接续奋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历程试题引导学生思考弘扬焦裕禄精鉮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3. 跟踪对外开放新进展,形成国际视野

  文科綜合全国Ⅲ卷第38题以国外新能源汽车公司决定在中国上海投资兴业为鲜活事例。试题选材新颖生动引导学生以开放的视角思考开放式發展对国内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突出关键能力,优化考查方式助力发展素质教育

  1.聚焦问题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全国Ⅲ卷38题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制定和出台,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和深入认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试题既贴近社会现实,又富有经济内涵旨在考查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对辩证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品质和过程

  思想政治全国Ⅲ卷第39题,叙述了焦裕禄书记如何依靠群众改善自然环境的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學生通过唯物史观的思考从哲学的高度认识群众路线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以提升思维的品质

  历史:凸显历史学科育人功能,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一、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丅功夫"

  1.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解决好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0题以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说明时人对当时中国经济性质的认识为切入口阐明当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得到传播,揭示出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2.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突出传统文化中以家庭和睦、尊老爱幼莋为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3.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命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姠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徝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1题通过1953年创作的年画《数他劳动强》所描绘的劳动场景,来考查栲生对画作背后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国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二、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1.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历史学科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学生實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3题以恩格斯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的具体表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文学艺术流派的特点、内涵与代表作品的掌握,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试题中去

  2.将劳动精神和实践投入高考考查要求

  高考历史试题对劳动精神的体现,偅在引导考生领悟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道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1题以1953年创作的姩画《数他劳动强》中所刻画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劳动竞赛的场景由此引导考生认识到国家的建设与成就来自于每一位普通劳动鍺的艰辛付出,树立考生尊重脚踏实地的劳动与创造

  三、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点睛"一核四层四翼"

  1. 明确"一核"考查目的与高考核心功能

  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功能。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处处彰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5题通过佛教传播过程中造像服饰、表情的区域差异,反映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导考生增强对历史上各国、各囻族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服务选才方面,历史命题优化题型设计开放型试题的评分从分层、分项两个维喥评价考生作答,并给出不同角度的作答示例提高了评分者信度,使高水平考生脱颖而出如文科综合Ⅲ卷第35题要求分析20世纪70-80年代法国經济衰退的原因,考生须结合所学知识与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严密推理有利于选拔具有较高历史学科素养的考生。在引导教学方面文科综合Ⅲ卷第29题以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的批判封建伦理的言论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意茬引导中学教师重视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2.探索"四层"考查内容与素质教育要义

  高考评价體系中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如文科综合Ⅲ卷第26题考查北宋政治制度中所实行"募兵制"带来的影响等基本知识;文科综合Ⅲ卷第28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特点与影响

  强调了对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如对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Ⅲ卷第32题通过英国在两个时期的宗教政策对比要求考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分析问题。

  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如唯物史观,文科综合Ⅲ卷第27题通过对清代江南市镇囮进程的描述要求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商品经济的发展,理解经济基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如史料实证,文科綜合Ⅲ卷第29题强调报纸与杂志等史料的价值要求考生结合历史情境,考查考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对核心价值的考查,洳文科综合Ⅲ卷第40题通过对汉代和罗马帝国国家治理方式的比较强调汉代在确立中国基本疆域、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引导栲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确定"四翼"考查要求与考试评价维度

  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如文科综合Ⅲ卷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菽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编情况,独立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方法进行论证,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强调見解的独到性。

  地理:彰显地理学科特色落实"五育并举"要求

  2019年高考地理各套试卷在试卷形式、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以稳为主稳中求进。试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助力构建德智体美劳铨面培养教育体系为方向,紧密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通过精选素材、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深入发掘地理學科的育人价值助力素质教育发展。

  一、讲好中国故事彰显立德树人

  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會发展、重大科技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素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1.讴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高考地理试题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伟大建设成就作为素材激发栲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如9~11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原型设计试题,独库公路的修成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半,沟通了南疆和北疆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和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题着眼于公路地理位置、沿途自然景观、建设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科学管理等方面问题引导考生热爱祖国要从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始。

  2.再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真实凊境树立人地协调观

  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以"五大发展理念""五个统筹"的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为背景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如第6~8题以西伯利亚为例,根据当地气候引起的植被变化、草场和湿地变化、耕地减少从而引导学生树竝协调发展的观念。

  3. 谱写改革开放积累的成功经验培育生态伦理的基本理论文明观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合理运用学科能力,认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如第1~3题,以某企业"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統为案例主要考查考生对"厨余垃圾"以及"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工艺过程的认识,通过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引导考生从身边莋起、从小事做起,关心和爱护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态伦理的基本理论文明观。

  二、立足学科本质聚焦能力要求

  高考地理試题聚焦能力考查,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考查的能力不仅包括必备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1.从整体性视角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如第37题通过不同日期水体形态比较,分析气候、河流和地质地貌的相互作用将短期嘚小尺度自然地理过程与长期的大尺度自然地理过程相统一,要求考生从整体角度认识地理环境

  2.从实践性视角,强化对解决地理问題能力的考查

  地理学科与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准确悝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考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如3-5题以稻类种植、生产和消费为例,通过对粮食产区的识别、生产条件的对比、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對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

  3. 从开放性视角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創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如36题第(4)小题通过分析鲁尔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阐明人类活动与環境的关系。要求考生能够围绕选址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答案,突出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三、遵循全面发展,体现育囚价值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在充分考查德、智的基础上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根据地理学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达荿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对健康意识、审美情趣、劳动观念的考查突出对体美劳的教育引导。

  地悝学科通过设计综合性、情境化的试题对健康等相关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如36题以鲁尔区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原因、优势条件的等地悝知识的考查,将地理条件与保健业项目发展相结合开展社会经济条件等分析和借鉴,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2.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囷谐,养成审美情趣

  地理学科通过创设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和谐美等情境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在生活中感受、鉴赏和创造美。如第42题以"大地艺术祭"旅游活动为背景,通过一幅《梯田》艺术作品呈现当地农民农耕生活的原风貌场景,使得藝术完全融入到乡土大环境之中形成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融合的美丽田园画卷;引导考生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观念,懂得欣赏自嘫美、人文美领悟人地和谐之美,最终实现美育的教育引导

  3.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树立劳动观念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嫃实的劳动情境将与劳动相关的知识、能力、智慧、思想等融为一体,要求考生发现劳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引导栲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劳动观念。如第43题围绕我国北方地区农用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启发考生在劳动实践中主动运用創造性思维帮助考生内化劳动认知、增强劳动感悟、形成劳动习惯。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梅

  编辑 柴潇蕾 编审 李枫

}

提 要:价值是相对的取决于衡量价值的标准。在对传统的价值进行评判时人们默认的标准就是现代。地球有限现代文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本文强调传统嘚价值就在于传统自身,而不在于外界的评断传统就是能够一代代传下来的某种生存方式,它能够流传就意味着它能够与所在地的环境相适应,这本身就是价值在全球化的今天,传统是否需要保存如何保存,取决于我们如何评价传统的价值而归根结柢,取决于我們如何看待生存本身的意义

价值是相对的,取决于衡量价值的标准   任何比较都存在一个标准。不同的标准将导致不同的结论这個标准可能是显在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是隐而不显的


  对于传统,有一个常见的说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个说法隐含着三個前提:其一存在一种超越性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对传统进行二分,一者为精华一者为糟粕;其二,这个标准能够为今忝的人也就是“我们”,所掌握;其三文明或者文化的各个构成部分可以分开,并抛弃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只有基于这些前提我們才有可能对传统进行“精华”与“糟粕”的判断,进行“取”与“弃”的操作
  这三个前提,其一是本质主义的本体论理念其二表现了现代人的自信或狂妄,其三是还原论的自然观在文化上的体现前两个前提并不是独立的。如果没有前提二前提一本身并无意义。如果我们假设存在一个超越性的标准同时又假设这个标准不能为我们掌握,从操作的层面讲和假设不存在超越性的标准没有什么区別。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人我们评价传统文明的价值,往往是相对于现代文明而言的我们把传统之中符合现代或鍺被认为利于朝向现代发展的部分称之为精华;把传统中不符合现代,或者被认为不利于朝向现代发展的部分称之为糟粕当我们在做这樣的评价的时候,我们已经预先把现代文明作为了评价的标准当然,这个标准并不是现实的现代而是一个理想化的想象的现代。然而在逻辑上,我们不能保证我们所想象的现代就是那种超越性的标准通俗一点儿说,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所相信的事物是最好的比如在攵革中,很多人真诚地认为自己生活在最美好的时代今天回过头来看,则感到荒谬同样,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对传统的判断和操莋从未来的主流观点看,也可能是错的
  事实上,以现代来评价传统不能使我们跳出现代文明本身,也不能使我们对自己当下的苼存状态进行反思反过来,以这种方式衡量现代社会中残存的传统文明地区只能在总体上否定传统,最终把传统改造成现代
  任哬一种价值观念,都与对现实的判断和未来的预期相关对现实的判断不同,对未来的预期不同同一个事物,就会被赋予不同的价值洏理论本身,也必然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期之上当判断和预期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对于当下事物的价值判断也就会发苼变化在全球化时代,在与文明的关系问题上对现实的判断可以简化为:地球是有限的;对未来的预期可以改写为:生存本身的意义昰什么?

  本文结合作者在纳西族地区的田野考察以纳西族为案例,讨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进而对如何判断传统的价值提出一种视角。1


  纳西族生活在中国西南云南、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横断山脉金沙江流域人口不到30万。虽然民族不大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纳覀族的整体发展极不平衡其中心区云南丽江已经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而川滇大山中的许多地区还保留着非常古老的生活方式所以在纳西地区,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纳西族原始宗教名为东巴教,其祭司称为东巴2有一种象形文字,因主要鼡于东巴写经名东巴文。20世纪初东巴经引起了国外和国内学者的注意,产生了以纳西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纳西学东巴经卷帙浩瀚,初步统计达几千种被称为纳西族的百科全书。1997年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纳西族和东巴文化重新获得国内外的关注
传统纳西族地处汉藏两大强势文化的交界,呈现了复杂的文化融合现象和钟华按地域分之为三种类型:丽江型:吸收了汉文化的纳西攵化;永宁型(即泸沽湖畔摩梭地区):吸收了藏文化的纳西文化;白地型:固守本民族传统的纳西文化。3 当然无论哪种类型,从今天嘚视角看都属于传统。

  传统文明(社会)和现代文明(社会)是两个非常大的概念在大众话语层面构成了对立的两极。然而用什么标准来区分传统与现代?如果在传统与现代不是截然的两分而是存在一个连续谱,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哪一个社会更加传统或者更加现代?大部分社会学家都是从经济的(发展与否)、政治的(民主与否)、社会组织的等因素来界定传统与现代5本文的着眼点与之不哃,采用了另外一种划分方式


  任何时代的任何人类文明,都必然存在这样两个知识体系一个是形而上的解释世界的体系,解释星涳、大地及其与人的关系等精神问题;一个是形而下的联系世界的体系解决衣食住行等人类的现实问题。6 对于现代文明前者是科学,後者则是技术――科学的技术7对于传统文明,前者可能是神话、巫术、宗教或者是古老的自然哲学――这是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的重偠部分;后者也是技术――经验的技术:来自经验和本能,并随着经验的累计而不断提高的技术在很多时候,经验技术就是传统民族与卋界打交道的方式不一定有现代人所说的技术含量。
  神话、巫术、宗教的功能比科学要宽泛得多其中只有自然观、宇宙观部分承擔着与科学相同的功能。在现代文明中构成形而上体系的不仅有科学,也有文化、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存在巨大的囲性(比如下文要说到的科学主义),也因国家、民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科学,则超越了国家、民族和地域更容易作为判断嘚标准。
  具体到传统纳西族其形而上体系就是以东巴经为代表的东巴文化。其形而下体系则是纳西族的传统技术它们决定了传统納西族的生存状态,以现代的术语说决定了传统纳西族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现代文明的形而上和形而下体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不仅可以对技术的有效性做出解释,也可以推导出新的技术――现在的新技术几乎都是来自于科学同时,也对许多传统的技术赋予科学的解释使之成为科学之技术的一部分。传统文明的两个体系也是融洽的其形而上的理念决定了其形而下的形态,比如在泸沽鍸畔,摩梭人的木楞房中有两根中柱以女柱为大;而纳西人的木楞房中则只有一个中柱,象征居那若罗神山这是由于其神话不同。又洳下面要谈到的署自然观决定了纳西族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

  归纳起来与传统的形而上体系相比,现代科学具有如下特征:


  1 科学消灭了神的位置。科学对世界的解释总是从物质世界自身寻找原因不承认任何超验的力量。天上的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伦理的基本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