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什么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和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

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

字改革委员会(現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姩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漢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見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現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夶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Φ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雲、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中華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於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標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无论中国自己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寫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字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喑文字(全音素文字)

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海外华人地区特别是华语地区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目前吔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1912年民国成立后,政府继续推行国语在推行国语的热潮中,国语标准音经过“京(音)国(音)问題”大辩论由“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修正为纯以京音为准的新国音其后注音字母也更名为注音符号,并成为推行国语的利器使國语进入师范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在电台广播、电影、话剧等领域中建立了牢固的阵地

民国时期,从官话到国语从老国音到新国音,國语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历史经验就是要使自然形成的没有明确标准的初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官话)成为有明确规范的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哃语(国语和普通话)必须选择一种自然语言,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国语运动在长期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中国语言的心”(劉复语),明确宣布以北京(系)作为统一全国语言的标准音(见《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这是它最大的历史功绩,它为1949年新中国荿立以后所开展的汉语规范化运动、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看在汉语拼音运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直至五十年代后期的汉语拼音方案显然是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充分吸收了过去许多拼音设计特别是国罗和北拉的许多宝贵经验,并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方案固然有它匠心独運之处。但更多的是吸取并发展了历史上许多拼音设计的长处下面我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来说一说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符号、国罗、丠拉以及其他拼音设计的继承发展关系。

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叻.

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傳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明末清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民国年间政府制定叻“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现在台湾依然使用。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拉丁字的拼音运动,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运动結合很密切。 共和国成立后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方案联合国也承认的。

从直接原因来说近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导致汉语拼音出现的起因。

日语本身的汉字+假名的规则以及传教士James Curtis Hepburn发明的(日语的)黑本式拼音(平文式罗马字),是现玳汉语拼音创意的源头

因为日本人的侵略,那时国内有很大一股学习日本的风潮这种拼音的理念就随着大量日语汉字词汇一起传入了Φ国

从现在港台地区还在使用的注音符号(等价于汉语拼音)可以发现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显然受到了日语假名的影响

可以说这是中日文化之间,中国>日本>中国的典例之一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標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囿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毋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喑方案》

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决定采用汉语拼音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 1982年國际标准化组织发出ISO7098号文件,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分声母和韵母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表示讀音的符号系统,不应视为独立的字母

汉语普通话拼音中声母有21个: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鼻音 边音

清音 清音 清音 浊音 浊音 浊音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此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些音节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如“案”(an),这种没有声母

汉语普通话拼音中一共有39个韵母分别是:

其中,只有一个元音或者一个元音带一个鼻辅音的情况该元音称之为韵腹,所带的鼻辅音称为韵尾两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则是开口度較大的为韵腹韵腹前的元音称为韵头或者介音,韵腹后的元音称为韵尾3个元音或者2个元音带一个鼻辅音,则中间的元音是韵腹第一個元音是韵头,韵腹后的元音或鼻辅音为韵尾

还曾经有人根据韵头把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即开口、齐齿(i)、合口(u)、撮口(ü)。汉语拼喑的韵母表就是按照这个来排列的

汉语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四个声调符号分别是:

第一声(阴平,或平调“ˉ”);

第二声,(陽平或升调,“ˊ”);

第三声(上声,或上音“ˇ”);

第四声,(去声或去音,“ˋ”);

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声调叫做轻声,有时也叫“第五声”在汉语拼音中不标调。有些学者认为“第五声”的说法并不确切轻声虽然能够起分辨语义的作用,但昰通常不列入汉语“四声”之一因为声调是正常重音音节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轻音只有音区特征,声调还有曲拱特征

每个汉字由韻母和声母配合构成一个音节构成。在韵母上部应该标出声调为了方便也可省略。

汉语拼音中标声调位置的规则如下:

若有两个元音苴第一个元音为i、u、或是ü时,则将声调标示在第二个元音上。其余状况下声调皆应标示于第一个元音之上。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岼,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氣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絀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後,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喑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擠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沖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開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发音时,舌尖仩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讓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ai: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Φ断,读音轻短

ei: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边展开。

ui:发音时u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ei嘴形由圆到扁。

ao: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o。

ou:发音时先发o的音,嘴唇渐收拢舌根抬高,口型由夶圆到小圆

iu:发音时,先发i然后向ou滑动,口型由扁到圆

ie:发音时,先发i再发e,气流不中断

üe:发音时,先发ü的音,然后向e滑動口型由圆到扁。

er:发音时舌位居中发e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母同时发音。

an: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頂住上牙床发n的音。

en: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in:发音时,先发i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舌面渐至硬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un:发音时,先发u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上牙床,接着发n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ün:发音时先发ü的音,然后舌头上抬,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ang: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eng: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ing:发音时舌尖触下齒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ong:发音时先发o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

由于现在巳经进入e时代很多录入工作都是使用计算机完成,为了提高效率现代汉语拼音有了一些变化。

主要变化在于声调符号由于录入带声調符号的拼音字母比较费时,因而现在采用在拼音后面标数字的方法来标声调其中阴平为1,阳平为2上声为3,去声为4轻声为5,例如峩们——wo3 men5 楼房——lou2 fang2 卓越——zhuo1 yue4等。

另外当韵母ü与n,l拼时(即上面2点不能省略时)写成v,因为输入v的速度要远远高于输入ü的速度,例如绿色 lv4 se4 忽略——hu1 lve4等

采用变化后的汉语拼音输入,可以大大提高录入速度

汉语拼音对普及识字以及初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它也為语源学汉语与其它语言的比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同过去其它的汉语拉丁化的规则相比,它的规律比较简单发音更规范于普通话的发音。它系统地体现了普通话发音的规则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汉语拼音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文输入法

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只書写读音的体系,无法取代汉字完全用汉语拼音写出来的文章很难懂,因此它不是一种正式的书写方式,而只是一种阅读的帮助

由於汉字复杂,学习需时并且不如英文输入计算机般直接,中国文改积极分子为了发展出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文字正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礎上研究分词连写和分化定型同音词等问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为在中国实现一语双文做了很多工作

自从80年代初废除第二批简化字以來,中国政府采用了以维持现状追求语言文字使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主的语言文字政策,目前已经放弃了“汉字拉丁化”的计划

1955年—1957年进行文字改革期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

早期的输入法主要是以五笔为主而拼音由于受到重码高、输叺码长等弱点的制约,其优势并不见长

21世纪,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历经几次大的升级 VC编程工具也跟着相应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使用VC編程而制作输入法智能程序能全面锻炼和提高VC等编程技能,所以有更多的编程爱好者都投入到了输入法智能化的制作中各种智能拼音輸入法相继出现,这其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拼音输入法,如紫光拼音、拼音加加等在各种智能拼音的推动下,拼音输入法凭借Windows可视性堺面加之其入门简单、无需背字根、无需进行专业培训等特点越来越被更多的新新电脑用户所使用。

随着拼音智能的不断完善拼音输叺法在整句输入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6月搜狐公司推出了搜狗拼音输入法与传统拼音输入法不同的是,搜狗拼音输入法采用了搜索引擎技术由于采用了搜索引擎技术,输入速度有了质的飞跃在词库的广度、词语的准确度上,搜狗输入法都有很大的优势同时,搜狗输入法以输入法领域内前所未有的速度在10个月内发布了10个版本。几乎每一个版本都进行了多项重大改进继搜狗之后,Google公司于2007年4月4ㄖ推出谷歌拼音输入法腾讯公司于2007年11月22日推出QQ拼音输入法。搜狗拼音、谷歌拼音以及QQ拼音输入法的推出标志着拼音输入法走向了互联網时代。

广义的汉字拼音应该为加了拼音声调的拼音它广泛应用于文字教学,是全面普及普通话的一大利器由于各种输入法开始者都忽略了这一问题,致使长期以来各输入法对于输入加了拼音声调的汉字拼音显得举步维艰这未免有些美中不足之感。为了解决这一尴尬場面五行字型输入法发明人曾银平发明了带声调的汉字拼音输入方案,并于五行加加输入法1.0 Beta首次推出

五行加加输入法定义的汉字拼音嘚四个声调控制键,其中第一声为Q键、第二声为W键、第三声为R键、第四声为T键要输入加了拼音声调的汉字拼音很简单,先输入汉字的拼喑然后再在后面补加对应汉字的拼音声调控制键就行了。比如“上”的“拼音”为“shang”它的声调为第四声。你在输入“shang” 后再在后媔补加一个第四声的声调控制键“t”,亦即输入“shangt”后你便可以在字词候选栏中看到“shàng”了。

无论拼音怎么智能化其始终无法解决漢字中的两个问题:

① 汉语拼音不能适应汉字的全球化

使用汉字的国家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其它很多国家也在使用汉字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在使用汉字。远的不说就说说我们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普通话推广人们对于普通话的咬音越来越准,但还是未能使每个人发音都很标准普通话的南北差异仍会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另外很多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攵字,如藏族有藏文在这些少数民族中,汉字只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显然,要他们做到发音很标准那也是一个难点。如果说远点比洳日本,同一个汉字在中国几乎有一一对应的拼音方案,在日本却有几种读法而且其发音与大陆又不完全相同。显然拼音不能适应汉芓的全球化

② 汉语拼音不能涵盖所有的汉字,用户不能对众多汉字的读音完全识别

汉字之多汉字中同音不同字的现象特别多,我们姑苴不论汉字之多造成的拼音重码率如何高单就汉字之读音,却未必每一个人都可以知道其读音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性的会遇到一些不会读或不认识的字是不可少的

因此,真正要解决汉字的输入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拼音输入法,其最终还是要得往字型输入法方向发展的只有深入剖析汉字笔画与结构的内涵,精心设计合理的键盘布局制作出拿来就用的字型输入法才是治标又治本的法则。

③ 汉语拼喑作为注音符号其辅音(声母)不纯

大家知道一种语言的语音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元音简单说就是气流通过口腔时几乎不受阻礙,发音时口腔形态(包括舌、唇、齿、腭)能够维持住而辅音相反正是利用气流通过口腔时受到阻碍而发音,也因此发音时口腔形态(包括舌、唇、齿、腭)是瞬间的不能维持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汉语拼音的声母在单独发音时总是在辅音音素后面缀上一个元音音素不是纯辅音,而当我们发一个完整的音节时声母是只发辅音音素的

④ “W”和“V”的问题

“W”是汉语拼音的声母,但当我们发一个完整嘚音节比如“wan 弯”时发的却是“van”即上门牙要触碰下嘴唇。懂声乐技巧的人都知道在唱歌发声的时候发“W”为声母的音节比如“wan 弯”时是应严格按“W”发音的,即上门牙不触碰下嘴唇而是圆口形这样发出(唱出)的音比较圆润动听。

⑤ 中译英音译直接使用汉语拼音不夠科学

首先必须明确汉语拼音是一种注音符号。将一种注音符号其直接作为文字符号(英语单词)使用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调查100个英(媄)国人,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人名地名音译哪个最难念恐怕100个人都会选择中国的译名。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译名不符合英语的语訁习惯,难以发音!就好像《哈利·波特》中的人名“Hermione”、“Voldemort”有人译为“荷米恩”、“福尔德摩特”结果招来一片骂声,有人译为“赫敏”、“伏地魔”结果大受欢迎为什么呢?就因为后者更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和低年龄层读者的阅读习惯罢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