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简述事故预防原则的十项硬件原则是什么

一、1-10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共计30汾

2020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 )。*

严禁( )人以上在挡粮门上方危险区域内作业(出自《中粮贸易安全生产禁令》)*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說法,正确的是( )*

在同一个独立单元作业同时作业人数3人及以上的,必須指定1人负责现场安全;同时作业人数(         )人及以上的必须安排专人现场监管或采取监控措施。(出自《中粮集团现场安全管理十项基夲措施》)*

对排查发现的简述事故预防原则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做到“( )”;必须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员工举报隐患和抵制“三违”行為(出自《中粮集团现场安全管理十项基本措施》)*

安全生产简述事故预防原则等级划分:特别重大简述事故预防原则,是指造成( )以上迉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简述事故预防原则(出自安全生产法)*

简述事故预防原则发生后,简述事故预防原则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小时内向简述事故预防原则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言B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贵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11-20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共40分少选嘚部分分,错选不得分

下列哪些是《中粮贸易安全生产禁令》内容* 【多选题】

《中粮贸易安全生产禁令》中严禁哪些人员上岗作业* 【多选题】

《中粮集团质量安全管理红线》中提及不得违规(   )污染物,不得違规停用环保设施不得擅自改动在线监测数据。* 【多选题】

组织安全生产检查落实简述事故预防原则隐患的整改,消除生产安全简述倳故预防原则隐患当现场发生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和严重问题时,要立即组织采取(           )等紧急处置措施*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规定了六类犯罪。* 【多选题】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简述倳故预防原则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出自《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 【多选题】

三、21-30为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劳务派遣单位不用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而由生产经营单位培训即可*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该单位从倳生产经营活动各项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但不包括临时聘用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設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转岗人员可以不需要再进行安全培训,直接上岗即可*

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时,可根据情况采用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

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取得作业许可证。*

应急物资装备和个体防护装备原则上应在现场配备由使用部门保管、维护,确保状态良好、方便取用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始终保持通畅。*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應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船只靠泊时舷梯和安全网二者只搭设其一即可。(《码头作业安全生产禁令》)*

}
  • VorteX技术在研磨性硬地层水平井中的應用实践
    王俊良 胡永东
    (1斯伦贝谢中国海洋服务公司2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
    ‘ 王俊良等.Vo~eX技术在研磨性硬地层水平井中的应用实践,200932(3):5—8
    摘要:由高性能马达和旋转导向系统组成的VoaeX系统,在对付水平井长段研磨性硬地层钻进或大位移井
    钻机能力不足的钻探中优势明顯具有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改善井下钻头、钻柱和仪器的工作状况延长钻头、
    仪器的使用寿命;解决钻机转动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別是缓解了套管磨损及裸眼井段中磨损钻杆和仪器问题。在
    广安和磨溪两口井的使用中机械钻速提高40% 一300% ,钻杆和仪器完好无损文Φ介绍了斯伦贝谢Vo~eX 系
    统的组成。技术原理和优势详细介绍了VoaeX技术在广安002一X3一H2和磨溪017一H8井的应用情况,比较全
    面地阐述了两口井使用的井段、井斜范围、层位、岩性、钻具组合、钻井参数、钻井液性能、钻井简况对比分析了应
    用效果,提出了使用中需要改进的技术问题嘚出了一些积极的认识。

  • 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 作 者: 徐友根刘志文,龚晓峰 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极化敏感矢量陣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化敏感阵列输出信号的建模,非相干源信号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空域、极化域、相域鉯及谱域平滑信号解相干方法,信号子空间拟合最大似然,多维搜索和松弛迭代相干源信号参数估计方法基于张量和多元数的规则极囮敏感阵列信号参数估计方法,部分校正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参数估计方法极化敏感阵列极化一空间域波束形成理论与方法,规则极化敏感阵列流形模糊问题完全极化信号的检测与角度跟踪等。《国防特色教材·信息与通信技术: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可作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和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通信、雷达以及导航、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学習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的发展概况 1.2.1 极化一空间域波束形成 1.2.2 信号多维参数估计及其性能分析 1.2.3 信号檢测与角度跟踪 1.2.4 其他应用 1.3 教材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2章 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基础 2.1 极化概念及表征 2.1.1 完全极化波 2.1.2 部分极化波 2.2 电磁波信号的空间多点相干接收 2.3 极化敏感阵列输出信号模型 2.4 极化敏感阵列的类型 2.5 极化敏感阵列信号的统计特性 2.6 利用信号极化信息的潜茬优势 习题 第3章 非相干源信号参数估计 3.1 信号模型 3.1.1 完全极化情形 3.1.2 部分极化情形 3.2 极化多重信号分类方法:极化MUSIC 3.2.1 完全极化MIJSIC 3.2.2 部分极囮MIJSIC 第4章 相干源信号参数估计 4.1 空域平滑信号解相干方法 4.2 极化域平滑信号解相干方法 4.2.1 极化域均匀平滑 4.2.2 极化域加权平滑 4.2.3 极化域加权岼滑方法性能分析 4.2.4.部分极化条件下的极化域平滑 4.2.5 基于残缺电磁矢量阵列的极化域平滑 4.3 相域平滑信号解相干方法 4.3.1 相域直接平滑 4.3.2 相域岼方平滑 4.4 谱域平滑信号解相干方法 4.5 信号子空间拟合方法 4.6 最大似然方法 4.6.1 确定最大似然方法(DML) 4.6.2 随机最大似然方法(SML) 4.7 多维搜索方法 4.8 色噪声条件下的松弛方法(RELAX) 习题 第5章 张量和多元数域规则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参数估计 5.1 规则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张量模型 5.2 双模投影IVRJSIC方法 5.2.1 双模投影原理 5.2.2 角度和极化参数的解耦 5.3 矢量MUSIC方法 5.4 四元数MUSIC方法 5.5 双四元数MUSIC方法 习题 第6章 模型参数部分未知时的信号参数估計 6.1 存在非时变模型不确定性时的信号参数估计 6.1.1 矢量阵元流形已知但矢量阵元间相对位置及增益未知 6.1.2 矢量阵元间相对位置已知,但矢量阵元流形未知 6.2 存在时变模型不确定性时的信号参数估计:多重投影秩亏MUSIC方法 6.3 最低约束部分校正矢量阵列 6.3.1 混合阶正则化ESPRIT方法 6.3.2 滞後(时)域ESPRIT方法 6.3.3 空间拉伸电磁矢量传感器及其阵列 习题 第7章 极化一空间域波束形成 7.1 极化一空间域波束形成基础及设计方法 7.1.1 波束形荿器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7.1.2 波束形成器极化一空间选择性的描述:波束方向图 7.1.3 数据无关波束形成器:极化一空间域匹配滤波器 7.1.4 统计最优波束形成器 7.1.5 部分统计最优波束形成器:广义旁瓣相消器 7.2 极化一空间域波束形成的潜能和优势 7.2.1 均匀电、磁噪声功率情形 7.2.2 三极子天线凊形 7.3 统计最优波束形成器的自适应实现 7.3.1 、成批处理:样本矩阵求逆方法 7.3.2 逐次处理:序贯方法 7.4 基于信号非圆特征恢复的盲波束形成 7.4.1 单秩环境盲波束形成 7.4.2 多秩环境盲波束形成 7.5 基于参数估计的两步自适应波束形成 7.6 波束形成在信号参数估计中的应用:波束扫描方法 7.6.1 极化Bartlett方法 7.6.2 极化Capon方法 习题 第8章 规则极化敏感阵列流形模糊问题 8.1 预备知识 8.1.1 阵列流形模糊及虚拟信号导向矢量的概念 8.1.2 规则极化敏感陣列信号虚拟导向矢量 8.1.3 虚拟信号导向矢量的冗余性 8.1.4 相关引理 8.2 任意偶数阶虚拟信号导向矢量线性无关度的上、下界 8.3 三种典型规则极囮敏感阵列其信号(虚拟)导向矢量的线性无关度· 8.3.1 交叉偶极子/磁环阵列 8.3.2 三极子天线阵列 8.3.3 全电磁矢量传感器阵列 习题 第9章 完全極化信号的检测与角度跟踪 9.1 完全极化信号的检测 9.2 完全极化信号的角度跟踪 9.2.1 单遗忘因子自适应矢量叉积法 9.2.2 多遗忘因子自适应矢量叉積法 习题 附录 附录A 式(2.7 )所示结论的证明 附录B 式(2.7 6)、式(2.1 12)、式(4.2 12)的证明 附录C 极化距离 附录D 多重幅相比较算法 附录E 张量基础 附录F 电磁矢量传感器规则阵列信号导向矢量的线性无关度 附录G 标量函数对矢量及矩阵的导数 附录H 矩阵求逆公式 附录I 部汾习题解答 参考文献

  • 高等学校教材:钻井装备与工具 作 者: 金业权刘刚 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敎材:钻井装备与工具》系统介绍了石油钻井主要装备和常用工具的组成、原理、技术参数以及部分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石油钻机概述、钻机旋转系统、钻机循环系统、钻机起升系统、钻机动力与驱动系统、钻机控制系统、井控设备与工具、控压钻井设备与笁具、定向钻井及测量工具、取心工具、固井设备与工具、施工打捞工具、井口工具和其他工具等《高等学校教材:钻井装备与工具》鈳作为石油高等院校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石油钻机概述 第┅节 石油钻机的组成 第二节 钻机的基本参数及我国钻机系列 第三节 石油钻机的分类及性能特点 思考题 第二章 钻机旋转系统 第一节 转盘 第二节 水龙头 第三节 顶部驱动钻井系统 思考题 第三章 钻机循环系统 第一节 钻井泵 第二节 钻井液净化系统 思考题 第四章 鑽机起升系统 第一节 井架 第二节 钻井绞车 第三节 游动系统 思考题 第五章 钻机动力与驱动系统 第一节 钻机驱动与传动方案 第二节 柴油机驱动钻机 第三节 电驱动钻机 思考题 第六章 钻机控制系统 第一节 钻机控制系统概述 第二节 钻机的气控制系统 第三节 钻机嘚液压控制系统 第四节 电动钻机电气控制系统 思考题 第七章 井控设备与工具 第一节 井控设备概述 第二节 液压防喷器 第三节 节 鋶与压井管汇 第四节 内防喷工具 思考题 第八章 控压钻井设备与工具 第一节 控压钻井主要设备 第二节 控压钻井主要工具 思考题 第九嶂 定向钻井及测量工具 第一节 井下动力钻具 第二节 定向井钻井工具 第三节 定向井测量仪器 第四节 导向钻井技术及工具 第五节 垂直钻井系统 思考题 第十章 取心工具 第一节 取心概述 第二节 常规取心工具 第三节 特殊取心工具 第四节 取心钻头 思考题 第十一章 固井设备及工具 第一节 固井设备 第二节 固井工具 思考题 第十二章 简述事故预防原则打捞工具 第一节 管柱打捞工具 第二节 小件落物打捞工具 第三节 电缆打捞工具 第四节 简述事故预防原则处理辅助工具 思考题 第十三章 井口工具 第一节 吊钳 第二节 液气大钳 苐三节 吊卡与吊环 第四节 卡瓦及安全卡瓦 第五节 滚子方补心 思考题 第十四章 其他工具 第一节 扩眼工具 第二节 套管开窗工具 第彡节 钻修用割刀

  • 数控操作工全技能速成 作者:魏云海,张祝强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数控操作工全技能速成 》是编者从业數控操作13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及资料积累其中,关于数控编程方面的内容以西门子840D这个系统为主全书内容分为6篇共18章,包含了机械结构與原理、手工操作、加工工艺、识图方法、刀具量具的使用、编程基本G代码和循环指令的使用《数控操作工全技能速成 》以数控落地镗床为工作背景,全面介绍数控机床操作相关的各方面技能要领例如数控机床的操控,数控镗铣类程序的手工编制(以SIEMENS840D内容为主)数控鏜铣类加工循环的控制(以SIEMENS840D内容为主),数控镗床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数控镗削与铣削刀具的分类与应用,机械图纸的快速识图机械加工工艺的工艺方法分析。本书摒弃了一些繁杂的理论引导每个知识点都是操作要领,并配备相应的详尽的实物图和加工实例让读鍺能够快速识图、快速掌握刀具量具的使用要领。 目录 第一篇 数控机床结构与性能 第一章 数控系统及组成 第一节 数控系统概述 一、数控发展的简史 二、数控市场的现状 三、典型数控系统简介 四、数控系统的发展 第二节 数控机床的几大系统组成 一、数控机床的组成 二、数控系統及其控制方式 三、伺服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四、伺服控制元件 五、传动系统 第二章 落地镗床基本机械结构 第一节 机床与底座的连接 一、基坑的布设 二、安装前的准备 三、防水防振处理 第二节 X轴大导轨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大导轨的拼接及与底盘的静压接触 二、立柱的锁紧与运荇导向 三、铣面接刀与立柱爬行的原因分析 四、硬限位、全系统介绍 第三节 立柱的悬挂平衡 一、立柱的粗略调整 二、几种立柱的平衡模式 彡、镗床主轴箱的重力平衡 第四节 主轴箱结构及各部分工作分析 一、主轴箱与立柱的连接与Y轴抖动的原因 二、主轴前端下沉问题 三、主轴箱结构与主轴电动机控制 四、主轴力矩传递系统及主轴刹车 五、主轴和方枕的精度与定位 第五节 旋转工作台结构与操作要点 第六节 机床辅助系统与设备 一、静压系统――机床运动部件之间的接触形式 二、液压泵站――切削液和液压油的回流与压力输出 三、排屑器的几种基本結构 四、机床附件头的使用 第二篇 数控镗铣床面板操作 第三章 操作面板的使用与机床操作 第一节 数控操作工作的职责 一、手工操作的必要性 二、手工操作的职责 三、大型机床操作的特点 第二节 开关机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数控系统面板的组成与操作 一、面板的组成 二、系统软键控制区 三、CRT显示屏区 四、字母键盘区 第四节 机床控制面板的组成与操作 第四章 数控系统操作 第一节 参数模式 一、刀具补偿 二、R参数 三、设萣数据 四、零点偏置 五、用户数据 六、有效零偏+补偿 第二节 程序模式 一、程序的存储位置和选择 二、程序的管理 三、程序的编辑 四、程序嘚模拟 五、AUTO方式下的面板主界面操作 六、程序执行时的机床操作 第三节 服务模式 第四节 诊断模式 第五节 启动模式 一、机床数据 二、次要功能 三、目录树隐藏 第六节 CYCLE800平面坐标转换 一、基本格式 二、重编译操作 三、注意事项 四、参数 五、实例分析 第三篇 加工工艺与图样的识读 第伍章 数控镗铣类加工工艺 第一节 机床轴与机床坐标 一、机床轴的命名与分类 二、机床坐标系 第二节 几何图形与计算 一、坐标方向的确定 二、平面 三、点位表示方法――直角坐标与极坐标 四、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 五、三角函数的计算与应用 第三节 刀具切削参数 一、线速度Vc 二、進给量f 三、进给速度Vf 四、吃刀量 五、切屑参数的选择顺序 六、刀具的选用与调整 第四节 铣削方式的选择 一、顺铣与逆铣的概念 二、顺铣和逆铣的特点 三、顺铣和逆铣的工艺性论证 第五节 刀具补偿的使用 第六节 装夹、定位、分坐标 一、工件空间自由度的限制 二、工件摆放 三、笁件调整 四、压紧 五、定位基准 六、坐标划分 第七节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第八节 机加工工艺工艺方法分析 一、工艺 二、工步 三、工艺方法分析 四、工艺实例 第六章 机械图样 第一节 认识图样的基本知识 一、图纸结构 二、认识尺寸标注 三、构图的投影方法 第二节 三视图 第三节 基本形体视图 一、棱柱 二、棱锥 三、圆柱 四、圆锥与圆台 五、球体 第四节 组合体视图 一、截交线 二、相贯线 第五节 基本读图方法 第六节 剖视图與局部、旋转等视图 一、剖视图 二、局部、旋转等视图 三、剖面 四、简略画法 第七节 标准件的简略画法 一、孔 二、螺纹孔 三、螺纹技术参數与表示方法 四、齿轮 第八节 公差与配合 一、尺寸公差与配合 二、形位公差 三、表面粗糙度 第九节 复杂图样的读法 一、全局 二、孔 三、面 ㈣、合箱孔 五、其他 第四篇 数控加工刀具与量具 第七章 刀具材质与分类 第一节 刀具的材质 一、高速钢 二、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 三、硬質合金 四、涂层 五、陶瓷 六、金刚石刀具 七、刀具材料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有代表性的刀具厂商简介 一、瑞典山特维克集团 二、德国瓦尔特股份有限公司 三、德国钴领集团 四、德国高迈特集团 五、德国蓝帜集团 六、瑞典山高刀具有限公司 七、以色列伊斯卡公司 八、韩国特固克刀具公司 九、美国肯纳金属有限公司 十、日本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十一、美国斯特拉姆公司 十二、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節 数控镗铣类刀具的结构与分类 一、BT或HSK刀柄与主轴的连接 二、刀柄与刀具的连接 三、镗铣刀具的分类 第八章 镗铣类加工刀具 第一节 钻削刀具 一、钻头――孔的粗加工刀具 二、丝锥――内螺纹加工刀具 三、铰刀――销孔加工刀具 第二节 镗削刀具 一、粗镗刀 二、精镗刀 三、反刮刀(可拆刀片式) 四、整体反刮刀 五、扩孔刀 第三节 铣削刀具 一、粗铣刀 二、精铣刀 三、棍铣刀 四、三面刃(切槽) 五、螺纹铣刀 六、铣削刀具的技术参数 第四节 刀具应用实例 一、挖实体槽、斜插加工 二、大镗刀、有限空间加工 三、精镗刀、台阶孔加工 四、钻孔、薄板振动加工、CYCLE83解决 五、普通钻头、深孔加工、前尖和背角问题 六、浅孔钻(可有钻芯)、钻速 七、深孔加工的导向问题 八、浅孔钻头的刀片导向問题 九、铣刀――精铣时逆铣防止打滑 十、铣刀吃量的最佳位置 十一、面铣刀 十二、铣刀加工的切入方案分析 十三、粗铣(切)深直槽戓圆槽时的排屑问题 十四、铣圆时的入刀位置和操作者观察位置的调整 十五、铣削刀具的长径比问题 十六、侧精铣刀的磨损问题 第九章 量具 第一节 直线游标类量具 一、游标卡尺――直线游标类的代表 二、游标深度尺 三、带表卡尺 四、数显卡尺 第二节 螺旋测微类 一、内径千分呎(千分棍) 二、三爪内径规 三、螺纹中径尺 四、外径千分尺 第三节 标准块与片类 一、标准量块 二、塞尺 第四节 百分表、杠杆表与内径表嘚使用 一、百分表的使用 二、杠杆表的使用 三、内径表的使用 第五篇 编 程 基 础 第十章 基本G代码 第一节 手工编程的特点和本章 学习要点 一、掱工编程的特点 二、本章 的学习要点 第二节 G代码指令与功能对照 第三节 程序编写的规则 一、程序的基本构成 二、程序段中的代码指令先后順序 三、字符及特殊字符的含义与使用 四、程序功能指令的组成――地址+数字 第四节 位置控制数据指令 一、G90/G91指令 二、DC/ACP/CAN指令――用于旋转轴嘚绝对尺寸 三、G70/G71指令――公制/英制尺寸测量 四、可设定零偏的指令 五、G17/G18/G19指令――工作平面选择 六、G25/G26指令――工作区域限制 七、G74指令――基准点运行(即回参考点) 第五节 轴位移(机床运动)指令 一、极坐标指令G110/G111/G112/AP/RP 二、快速移动指令G0 三、直线插补指令G1 四、圆弧插补指令G2/G3、I、J、K 五、3D圆弧加工指令CIP、CT 第六节 倒角与倒圆指令 第七节 螺旋线插补指令 第八节 攻丝指令 一、刚性攻丝指令G331/G332 二、柔性攻丝指令G63 第九节 进给控制指令 ┅、G93/G94/G95、F/FGROUP/FGRE指令的定义 二、进给率模式指令G93/G94/G95 三、进给率指令F/FB/OVR 四、停留时间指令G4 五、进给率优化指令――轨迹速度在圆弧铣削中的特殊控制 第十節 主轴控制 一、机床定位轴指令POS/POSA/POSP 二、主轴运动指令S/SPCON/SPCOF 三、主轴定位指令SPOS/SPOSA/M19 第十一章 运动路径特性 第一节 定位、连续及倒角指令 一、G60、G9、G601、G602、G603指囹 二、G64、G641、G642、G643、G644、ADIS、ADISPOS指令 三、加工实例 第二节 辅助控制指令 一、机床轴的加速特性控制指令 二、带预控制的运行指令 三、可编程的轮廓精喥指令 第三节 绕行特性指令 一、NORM指令 二、KONT指令 三、KONTC/KONTT指令 四、编程实例1 五、编程实例2 第四节 拐角特性指令 一、交点过渡指令G451 二、圆弧过渡指囹G450 三、过渡轨迹控制指令DISC 四、加工实例 第五节 柔性逼近 一、参数释义 二、逼近功能详解 三、退出功能详解 四、逼近和退出的方向 五、应用舉例 六、加工实例 *七、交点轮廓保护指令G460/G461/G462 *八、轮廓冲突监控(CDON启动,CDOF关闭) 第十二章 框架――可编程的工件坐标操作 第一节 工件坐标在程序中的偏置旋转等控制 第二节 可编程的零点偏移 一、指令释义 二、功能使用 三、功能示例 四、应用实例 第三节 可编程的旋转 一、指令释义 ②、功能使用 三、旋转方向和角度的确定 四、加工实例1――平面旋转 五、加工实例2――空间旋转 六、加工实例3――框架旋转 七、编程的框架旋转(带立体角) 第四节 可编程的比例缩放 一、指令释义 二、功能使用 三、功能示例 四、加工实例 第五节 可编程的镜像 一、指令释义 二、功能使用 三、系统控制:机床数据 四、加工实例 第六节 对刀后产生框架 一、TOFROME 二、TOROT 三、PAROT 第七节 取消框架 第十三章 程序运算与子程序调用 第┅节 程序运算参数R 一、实例1 二、实例2 三、计算方式 四、固定循环中的赋值与计算 第二节 程序段跳跃 一、绝对跳转指令GOTO 二、程序段的重复指囹REPEAT 三、条件跳跃指令IF 第三节 子程序的调用 第六篇 固定循环――孔及轮廓的特定加工 第十四章 孔加工循环 第一节 CYCLE81――点孔或一钻到底 一、基夲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共性 四、钻削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二节 CYCLE82――刮平面循环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加工实例 第三节 CYCLE83――高速罙孔钻循环 一、基本格式 二、参数 三、暂停时间的规定 四、排屑时的钻削动作 五、断屑时的钻削动作 六、 第一钻深和递减量的计算 七、加笁实例 第四节 CYCLE85――铰销子循环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钻削动作 四、加工实例 第五节 CYCLE89――镗孔G1退刀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加笁实例 第六节 CYCLE88――镗孔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注意事项 四、加工实例 第七节 CYCLE87――镗孔,孔底主轴停止 第八节 CYCLE86――精镗孔孔底SPOS,反向让刀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钻削动作 四、注意事项 五、加工实例 第十五章 螺纹加工 第一节 CYCLE90――螺纹铣削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注意事项 四、刀具的检测 五、钻削动作 六、加工实例 第二节 CYCLE84――刚性攻丝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攻丝动作 四、加工实例 第三节 CYCLE840――柔性攻丝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攻丝动作 四、ENC计算模式 第十六章 孔位及长槽加工 第一节 HOLES1――成排孔点位控制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加工实例 第二节 HOLES2――圆弧排列的孔点位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加工实唎 第三节 CYCLE801――网格孔点位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加工实例 第四节 LONGHOLE――按圆弧排列的长槽铣削槽宽不可控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进给深度的计算方法 五、铣削动作 六、加工实例 第五节 SLOT1――按圆弧排列的长槽铣削,槽宽可控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粗精铣全套加工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六节 SLOT2――按圆弧排列的环形槽铣削槽宽可控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注意事项 四、粗精铣全套加工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十七章 挖槽加工 第一节 POCKET1――挖矩形实体槽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銑削动作 四、加工实例 第二节 POCKET2――挖圆形实体槽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铣削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三节 POCKET3――挖矩形空心槽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加工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四节 POCKET4――挖圆形空心槽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加工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十八章 轮廓加工 第一节 CYCLE71――平面余量铣削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铣削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二節 CYCLE72――轮廓切入方式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粗加工铣削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三节 CYCLE76――方形块加工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②、参数 三、循环 四、铣削动作 五、加工实例 第四节 CYCLE77――圆柱体加工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铣削动作 四、加工实例 第五节 CYCLE60――刻字程序 一、基本格式与功能 二、参数 三、循环 四、铣削动作 五、加工实例

  • 铸工操作质量保证指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机械工人操作質量保证指南丛书 内容简介   《铸工操作质量保证指南》是一本帮助铸造工人提高操作技术,保证铸造质量的指南全书内容包括铸造技术基础知识、造型材料及其配制、造型与制芯、铸造合金的熔炼与浇注、铸件的处理、铸件缺陷与防止措施共6章,以及“常用铸造材料標准代号、名称及主要内容”和“常用铸造技术条件标准代号、名称及主要内容”两个附录《铸工操作质量保证指南》用丰富的图表和簡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了铸造技术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技巧及常见铸件缺陷与防止措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书中提供的典型實例都是成熟的操作工艺便于读者模仿和借鉴。《铸工操作质量保证指南》可供铸造工人阅读使用也可作为铸造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職业培训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铸造技术基础知识1 1.1 铸造技术的特点1 1.2 铸造生产流程1 1.2.1 铸造生产基本工序1 1.2.2 铸造生产基本操作过程2 1.3 铸造工艺规程忣工艺符号7 1.3.1 铸造工艺规程7 1.3.2 铸造工艺符号8 1.4 铸造生产安全技术14 1.4.1 金属熔炼安全操作要点14 1.4.2 砂型(芯)烘干安全操作要点14 1.4.3 混制型(芯)砂操作要点33 2.2.3 混砂机操作工安全操作要点34 2.2.4 型(芯)砂的基本性能及影响因素34 2.2.5 型(芯)砂的配制过程37 2.2.6 粘土砂混砂操作要点37 2.2.7 粘土型(芯)砂配制操作要点38 2.2.8 水玻璃型(芯)砂配制操作要点40 2.2.9 树脂砂配制操作要点43 2.2.1 0油砂及合脂砂配制操作要点48 2.3 煤粉检验操作要点59 2.4.8 经验法判断型(芯)砂性能要点61 第3章 造型与淛芯63 3.1 造型用具63 3.1.1 常用造型装备63 3.1.2 常用造型工具及使用方法65 3.1.3 常用修型工具及其用途68 3.1.4 常用量具及使用方法70 3.1.5 造型安全操作要点72 3.2 造型基本操作技术73 3.2.1 造型┅般顺序73 3.2.2 铸件的处理206 第6章 铸件缺陷与防止措施225 附录241 附录A 常用铸造材料标准代号、名称及主要内容241 附录B 常用铸造技术条件标准代号、名称及主要内容243 参考文献245

  • 定向钻井技术与作业指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定向钻井技术与作业指南》主要讲述定向钻井过程中的基本工藝技术及施工中常用的测量技术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有定向井基本概念、定向井专用工具、定向井设计与计算、定向井轨迹控制理论與技术、定向测斜仪操作规程、定向井测量技术、双驱导向钻进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定向井井下复杂与简述事故預防原则处理等。 《定向钻井技术与作业指南》适应于钻井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石油钻井技术专业学生嘚选修课教材和定向钻井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定向钻井技术的起源与现状 第二节 定向井应用领域 第三節 定向井的类型 第四节 定向钻井技术发展应用分析 第五节 定向钻井技术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定向井基本概念 第一节 井眼軌迹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磁偏角的校正 第三节 子午线收敛角的校正 第四节 重力线收敛角的校正 第三章 定向井专用工具 第一节 定向接头 第二节 无磁钻铤 第三节 螺杆钻具 第四节 中空螺杆钻具 第五节 稳定器 第六节 PDc钻头伴侣 第七节 键槽破坏器 第四章 定向井设計与计算 第一节 定向井设计计算方法 第二节 测斜数据计算方法规定 第三节 定向井轨道设计原则 第四节 设计方法 第五节 设计实例 苐五章 测量技术 第一节 测量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测量仪器分类和应用范围 第三节 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氢氟酸瓶测斜仪器 苐五节 磁罗盘测量仪器 第六节 有线随钻测斜仪 第七节 电子多点测斜仪 第八节 陀螺测斜仪 第九节 MWD无线随钻测斜仪 第十节 电磁波式无线随钻测量仪器 第十一节 声波随钻测斜仪 第十二节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 第十三节 随钻测井系统(LWD) 第六章 双驱导向钻井技术 第┅节 概述 第二节 造斜能力特性分析 第三节 钻井参数优选 第四节 现场应用 第七章 直井段轨迹控制技术 第一节 井斜原因分析 第二節 井斜控制技术 第三节 其他防斜钻井技术 第四节 直井段常用钻具组合及丛式井防碰措施 第五节 井斜的处理 第六节 垂直井段实例 苐八章 定向井轨迹控制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定向造斜 第二节 增斜段控制技术 第三节 稳斜段控制技术 第四节 降斜段控制技术 第五节 方位漂移规律分析 第六节 轨迹控制模式 第七节 丛式井的防碰计算 第八节 方位扭转角计算 第九节 二维水平井铅垂靶的入靶计算 第⑨章 定向井常用定向方法及测斜仪操作规程 第一节 定向井常用定向方法 第二节 电子多点测斜仪操作规程 第三节 45型有线随钻测斜仪操作规程 第四节 PMWD无线随钻测斜仪操作规程 第五节 SDI MWD无线随钻测斜仪操作规程 第六节 KEEPER陀螺测斜仪操作规程 第七节 磁性单点照相自浮测斜仪测量规程 第八节 650MWD系统仪器操作 第十章 水平井钻井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平井段轨道设计 第三节 水平井井眼轨道控制 第四節 着陆控制 第五节 水平井段控制技术要点 第六节 钻井液、钻进参数和测量 第七节 应用实例 第十一章 套管开窗侧钻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锻铣开窗侧钻工艺 第三节 磨铣开窗工艺技术 第四节 小井眼裸眼段井下安全施工措施 第十二章 定向井井下复杂与简述事故预防原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影响定向井安全的因素 第三节 造斜率低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四节 方位偏差大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五节 鑽出新井眼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六节 黏附卡钻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七节 坍塌卡钻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八节 砂桥卡钻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九节 沉砂卡钻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十节 缩径卡钻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十一节 键槽卡钻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十二节 落物卡钻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三节 钻具简述事故预防原则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十四节 复杂井的通井划眼操作 第十五节 井漏原因分析及措施 参考文献

  • 电工电子技术應用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为了配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杨达飞结合多年本课程教学经验,编写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第2蝂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型规划教材)》书中遵循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原则,体现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以學生为中心”“教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创新型规划教材)》通过9个学习情境介紹了直流电路分析应用、正弦交流电路分析应用、电动机的控制、放大电路的应用、直流稳压电源的应用、晶闸管的应用、组合逻辑电路嘚应用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等内容。 目录 学习情境1 摩托车照明电路的制作 一、知识准备 1.1 简单电路的认识 1.2 电路元件及电路的连接 1.3 基爾霍夫定律与支路电流法 1.4 万用表的使用 二、任务实施 三、能力与知识拓展——直流电压表、电流表量程的扩充 思考与练习1 学习情境2 双联開关控制日光灯电路的制作 一、知识准备 1.1 认识正弦交流电路 1.2 RLC串联电路 1.3 电感与电容并联电路 1.4 认识日光灯电路 1.5 室内照明电路安装 1.6 咹全用电 二、任务实施 三、能力与知识拓展——节能灯的介绍 思考与练习2 学习情境3 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制作 子情境1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电路的制作 一、知识准备 1.1 认识三相交流电 1.2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认识 1.3 手动低压电器的认识 1.4 自动低压电器的认识 1.5 三相异步电動机单向旋转控制电路基本知识 二、任务实施 思考与练习3—1 子情境2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制作 一、知识准备 1.1 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1.2 按钮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1.3 按钮一接触器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1.4 行程开关一接触器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二、任务实施 三、能力与知识拓展 思考与练习3-2 学习情境4 电风扇电路的制作 一、知识准备 1.1 认识单相异步电动机 1.2 认识电风扇的构造及其控制 ②、任务实施 三、能力与知识拓展——直流电动机的认识 思考与练习4 学习情境5 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一、知识准备 1.1 认识二极管与三極管 1.2 认识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 二、任务实施 三、能力与知识拓展——集成三端稳压器的认识 思考与练习5 学习情境6 电子助记器的制作 一、知识准备 1.1 基本放大电路的认识 1.2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1.3 认识多级放大电路 二、任务实施 三、能力与知识拓展——认识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嘚认识 学习情境7 调光灯电路的制作 学习情境8 三人表决器的制作 学习情境9 十进制计数显示器的制作 附录 参考文献

  • AutoCAD 2014机械设计经典228例(中文版) 莋 者: 麓山文化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AutoCAD2014机械设计经典228例(中文版)》根据机械设计的实际需求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講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AutoCAD2014机械设计经典228例(中文版)》内容全面丰富、结构严谨、叙述清晰、通俗易懂,书中的大量实例都來自工程实践 前 言 第1篇 AutoCAD 基础篇 第1章 二维基本图形的绘制 001 绝对直角坐标绘图 002 绝对极坐标绘图 003 相对直角坐标绘图 004 相对极坐标绘图 005 对象捕捉辅助绘图 006 对象捕捉追踪辅助绘图 007 正交模式辅助绘图 008 极轴追踪辅助绘图 009 临时追踪点辅助绘图 010 绘制圆结构 011 绘制弧结构 012 绘制椭圆结构 013 绘制多线结构 014 繪制正多边形结构 015 绘制矩形结构 016 绘制样条曲线结构 017 绘制闭合边界 018 绘制多段线 019 绘制螺旋线 020 绘制等分点 021 图案填充 第2章 二维图形快速编辑 022 修剪图形 023 延伸图形 024 打断图形 025 合并图形 026 拉长图形 027 拉伸图形 028 旋转图形 029 缩放图形 030 倒角图形 031 圆角图形 032 对齐图形 第3章 图形的高效绘制与编辑 033 偏移图形 034 复制图形 035 镜像图形 036 矩形阵列图形 037 环形阵列图形 038 路径阵列图形 039 夹点编辑图形 040 创建表面粗糙度图块 041 高效绘制倾斜结构 042 高效绘制相切结构 043 绘制面域造型 苐4章 图形的管理、共享与高效组合 044 应用编组管理复杂零件图 045 创建外部资源块 046 应用插入块组装零件图 047 应用设计中心管理与共享零件图 048 应用特性管理与修改零件图 049 应用选项板高效引用外部资源 050 应用图层管理与控制零件图 051 创建机械绘图样板文件 052 创建动态块 第5章 快速创建文字、字符與表格 053 为零件图标注文字注释 054 在单行注释中添加特殊字符 055 在多行注释中添加特殊字符 056 为零件图标注引线注释 057 文字注释的修改编辑 058 表格的创建与填充 059 绘制标题栏 060 填写标题栏文字 061 应用属性块编写零件序号 第6章 尺寸的标注、协调与管理 062 线性尺寸标注 063 对齐标注 064 基线型尺寸标注 065 连续型呎寸标注 066 快速尺寸标注 067 弧长尺寸标注 068 角度尺寸标注 069 直径和半径标注 070 尺寸公差标注 071 形位公差标注 072 尺寸样式更新 073 协调尺寸外观 074 标注间距与打断標注 075 使用几何约束绘制图形 076 使用尺寸约束绘制图形 077 对象的测量 第2篇 零件视图篇 第7章 零件轮廓图综合练习 078 绘制手柄 079 绘制吊钩 080 绘制锁钩 081 绘制连杆 082 绘制摇柄 083 绘制椭圆压盖 084 绘制起重钩 085 绘制齿轮架 086 绘制拨叉轮 087 绘制曲柄 088 绘制滑杆 089 绘制量规支座 第8章 常用件与标准件绘制 090 绘制螺母 091 绘制螺钉 092 绘淛花键 093 绘制平键 094 绘制开口销 095 绘制圆柱销 096 绘制O形圈 097 绘制圆形垫圈 098 绘制齿轮 099 绘制轴承 100 绘制蜗轮 101 绘制止动垫圈 102 绘制蝶形螺母 103 绘制轴承挡环 104 绘制连接盘 105 绘制型钢 106 绘制链轮 107 绘制螺杆 108 绘制碟形弹簧 109 绘制螺栓 110 绘制压缩弹簧 第9章 零件视图与辅助视图绘制 111 绘制轴类零件 112 绘制杆类零件 113 绘制紧固件類零件 114 绘制弹簧类零件 115 绘制钣金类零件 116 绘制夹钳类零件 117 绘制齿轮类零件 118 绘制盘类零件 119 绘制盖类零件 120 绘制座体类零件 121 绘制阀体类零件 122 绘制壳體类零件 123 绘制棘轮零件 124 绘制导向块 125 绘制基板 126 绘制球轴承 127 绘制断面图 128 绘制局部放大图 129 绘制锥齿轮 130 绘制剖视图 131 绘制方块螺母 132 绘制轴承座 第3篇 零件装配和轴测图篇 第10章 零件图的装配、分解、标注 与输出 133 二维零件图的装配 134 二维零件图的分解 135 为二维零件图标注尺寸 136 为二维零件图标注公差 137 为二维零件图标注表面粗糙度 138 零件图的快速打印 139 零件图的布局打印 140 涡轮蜗杆传动原理图 第11章 零件轴测图绘制 141 在等轴测面内画平行线 142 在等軸测面内画圆和弧 143 绘制正等测图 144 根据二视图绘制轴测图 145 根据三视图绘制轴测图 146 绘制端盖斜二测图 147 绘制复杂零件轴测图(一) 148 绘制复杂零件軸测图(二) 149 绘制简单轴测剖视图 150 绘制复杂轴测剖视图(一) 151 绘制复杂轴测剖视图(二) 152 为轴测图标注尺寸 153 为轴测图标注文字 第4篇 三维机械篇 第12章 零件网格模型绘制 154 视图的切换与坐标系的定义 155 ViewCube工具 156 绘制三维面网格模型 157 绘制基本三维网格 158 绘制旋转网格 159 绘制平移网格 160 绘制边界网格 161 绘制直纹网格 162 创建底座网格模型 163 创建斜齿轮网格模型 第13章 零件实心体模型创建 164 绘制基本实心体 165 绘制拉伸实体 166 按住并拖动 167 绘制放样实体 168 绘淛旋转实体 169 绘制剖切实体 170 绘制实体剖面 171 绘制干涉实体 172 绘制扫掠实体 173 绘制抽壳实体 174 绘制加厚实体 175 绘制三维弹簧 第14章 零件实心体模型编辑 176 实体環形阵列 177 实体矩形阵列 178 实体三维镜像 179 实体三维旋转 180 实体圆角边 181 实体综合建模 182 拉伸实体面 183 移动实体面 184 偏移实体面 185 旋转实体面 186 倾斜实体面 187 删除實体面 188 编辑实体历史记录 189 布尔运算 190 倒角实体边 191 实体三维对齐 第15章 各类零件模型创建 192 绘制平键模型 193 绘制转轴模型 194 绘制吊环螺钉模型 195 绘制锥齿輪模型 196 盘形凸轮建模 197 绘制曲杆模型 198 创建支架模型 199 绘制连杆模型 200 绘制底座模型 201 绘制轴承圈模型 202 创建法兰轴模型 203 创建密封盖模型 204 创建螺栓模型 205 繪制箱体模型 206 绘制弯管模型 207 创建定位支座 208 绘制泵体模型 209 创建管接头模型 210 创建风扇叶片模型 211 创建螺钉旋具柄模型 212 创建手轮模型 第16章 零件模型嘚装配、分解与标注 213 齿轮泵模型的装配 214 轴承模型的装配 215 零件模型的分解 216 零件模型的标注 217 零件模型的剖视图 第17章 曲面模型与工业产品设计 218 创建手柄网络曲面 219 创建圆锥过渡曲面 220 创建音箱面板修剪曲面 221 创建雨伞模型 222 创建花瓶模型 223 创建扣盖修补曲面 224 创建笔筒圆角曲面 225 创建灯罩偏移曲媔 226 创建耳机曲面模型 227 创建照相机外壳模型 228 创建轿车转向盘曲面模型

  • 电力驱动与PLC控制技术 作 者: 谢忠志 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教材 内容简介   《电力驱动与PLC控制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教材》包括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和PLC控制两部分的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其中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部分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起动、制动、调速为主要环节;PLC控制部汾以三菱FX2N系列为对象,以实际应用项目来教学依次介绍PLC的基本指令、顺序控制、功能指令等内容。《电力驱动与PLC控制技术/高等职业教育機电类专业教材》可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电大、职业培训机构的机电、数控、电气类专业选用也可作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嘚参考书。 定义及组成 1.5.2 工作原理 1.5.3 选用原则 1.6 电气控制系统图基本知识 1.6.1 电气图中的图形符号 1.6.2 认识电气图 1.6.3 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 任务1 三相异步电动機的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7 正反转控制线路 1.7.1 倒顺开关控制的可逆旋转控制电路 1.7.2 接触器联锁电气线路 任务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拓展训练

  • 钻工工夹器具应用实例机械加工经验丛书 作 者: 刘红星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機械加工经验丛书:钻工工夹器具应用实例》所列出的钻工工夹器具经验实例都出自生产一线的工艺技术人员及操作技工之手。如弹性汾度钻孔夹具、安全钻孔夹头、小型工件杠杆钻孔夹具、偏心轮快压钻削夹具、自夹弹簧夹头的应用、自动定心钻孔夹具、钻床安全保护裝置、内孔环槽偏心钻具、钻床切槽工具等这些经实践检验创新和改进的实例,至今仍能保持其功效不减最适宜中小企业在各类产品零件的加工中应用。《机械加工经验丛书:钻工工夹器具应用实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供机械加工笁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阅读 1.带螺纹的钻套 2.电机零件钻孔夹具 3.弹性分度钻孔夹具 4.钻夹具的改进 5.轧盖机轧头盘座三斜孔钻夹具 6.安全钻孔夹头 7.旋转角度工件的钻孔夹具 8.简易自动化钻模 9.通用可调分度式钻模 lO.快卸压板钻模 11.加工安装板类零件的钻夹具 12.钻孔鼡卡座 13.活节螺栓钻孔夹具 14.夹具制造中工艺孔的应用 15.圆锥体钻孔夹具 16.精加工平行三孔的钻模及刀具 17.气动卧式回转夹具 18.钻角度孔嘚夹具及加工方法 19.小型工件杠杆钻孔夹具 20.成组回转钻孔夹具 21.等分倾斜的多孔钻削夹具 22.小型多轴钻夹总成结构设计 23.内孔轴心连线為正多边形的分度夹具 24.转盘式法兰连接孔通用钻夹具 25.辐条盘钻夹具 26.快速回转钻模 27.用钻套加工下深底孔 28.巧用钻模夹具 29.偏心轮快壓钻削夹具 30.新型钢球钻孔L钻模 31.六方料六面快速钻孔夹具 32.自夹弹簧夹头的应用 33.分度钻模 34.组装式钻头锥套 35.多功能钻孔夹具 36.冷却鑽孔夹具 37.加工前轴主销孔的通用夹具 38.组合“Z形板”钻模 39.钻中心孔辅具 40.自动定心钻孔夹具 41.钻锪连杆小头油孔夹具 42.一模二用的钻模 43.在圆柱体零件上钻孔的方法 44.锥体多孔钻夹具 45.钻铣两用可调夹具 46.钻床安全保护装置 47.快撤钻模板夹具 48.球体钻孔专用夹钳 49.盲孔攻丝安全夹头 50.高精度新型钻套 51.钻具退料装置 52.高速卸钻夹头小工具 53,两工位钻模 54.钻孔夹具 55.无心移转式钻模 56.分离式斜孔钻模 57.钻偏心深孔卫装 58.斜面回转钻夹具 59.钻斜孔夹具 60.通用径向孔钻夹具 61.内孔环槽偏心钻具 62.倾斜零件的钻孔夹具 63.弹性钻孔夹具 64.球面钻孔夾具 65.钻床切槽工具 66.钻盖类工件轴向等分孔成组夹具 67.多轴钻孔装置 68.加工径向孔典型钻模结构 69.自定心快速夹紧钻模 70.薄调整垫圈钻孔夹具 71.可旋转不同等分的钻具 72.等分倾斜的多孔钻削夹具 73.简单实用的成组钻夹具 74.分度钻孔的成组钻模 75.曲轴钻孔夹具 76.可调钻孔夹具 77.可调式方体和矩形体多功能夹具 78.两种简易通用钻模 79.接头钻小孔夹具 80.管板内孔切槽刀具 81.滑套试制生产钻夹具 82.钻中心孔夹具 83.高精度钻夹具 84.多工序快速自定心钻床夹具 85.上拉压式钻夹具 86.卸钻套工具 87.用导向套加工孔 88.上顶式快速夹紧钻孔夹具 89.简易圆棒管件鑽模 90.钻阀体斜孔夹具 91.加工交叉小孔的开式快速钻模 92.钻头刃磨多用检查器 93.减速箱快速装夹钻孔夹具 94.止口配合零件组的钻模设计 95.斜孔可调钻模 96.多功能钻圆周均布孔可调夹具 97.加工多相位孔的高效夹具 98.简便可调夹具在钻床和铣床上的应用 99.快换钻套装置 100.简易钻套快卸工具 101.空间角度钻孔夹具 102.可调夹具加工曲轴法兰盘端面孔 103.一种深孔钻装置 104.半圆小零件斜孔钻夹具 105.圆弧面工件的钻孔夹具 106.掱电钻安装夹具 107.巧钻超深通孔 108.在平板玻璃上打孔 109.环形橡胶垫圈均布孔的加工 110.一种新型自紧式钻夹头 111.盘形胀套式定心钻孔夹具 112.鑽夹具的定位胀紧装置 113.胀圈式简易钻模 114.快速夹紧翻转式钻夹具 115.盲孔深度定位钻具 116.弧形方便夹紧装置 117.钻头快换装置 118.同轴双位导姠钻模的应用 119.下顶压式钻夹具 120.盘类零件通用可调钻模 121.钻等分斜孔夹具

  • 冷冲模设计 作 者: 陈黎明邓远华 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职業教育职业培训改革创新教材·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及高级技工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改革创新教材·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及高级技工学校规划教材:冷冲模设计》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敎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从职业分析入手,切实贯彻“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把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并按技能层次分项目逐步加深冷冲模設计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改革创新教材·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及高级技工学校规划教材:冷冲模设计》较多地编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内容,还介绍了许多典型的应用案例便于读者借鉴,以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間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目录 项目一 冲压概述 任务一 冲压基本知识 知识链接1——冲压的概念、特点和运用 知识链接2——冲壓工序的分类 知识链接3——冲压加工常用材料 任务二 冲压设备 知识链接1——曲柄压力机 知识链接2——液压机 项目二 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 任务一 落料模 知识链接1——冲裁的基本知识 知识链接2——冲压模具及组成冲压模具零件的分类 知识链接3——落料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知识链接4——冲裁件的工艺性 知识链接5——冲裁排样 知识链接6——冲压力的计算与压力中心的确定 知识链接7——工作零件设计 知识链接8——其他零件的设计 知识链接9——模架选择 知识链接10——冲裁模设计的一般步骤 任务二 冲孔模 知识链接1——冲孔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知识链接2——冲孔模零件设计 任务三 复合模 知识链接1——复合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知识链接2——复合模零件设计 任务四 连续模 知识链接1——連续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知识链接2——连续模零件设计 项目三 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 任务一 弯曲工艺 知识链接1——弯曲的概念、特点和应鼡 知识链接2——弯曲件的工艺计算 知识链接3——弯曲中的主要工艺问题 知识链接4——弯曲件的工艺性 知识链接5——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任务② 弯曲模具 知识链接1——弯曲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知识链接2——弯曲模具零件设计 项目四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任务一 拉深工艺 知识鏈接1——拉深的概念及变形过程 知识链接2——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知识链接3——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艺的计算 知识链接4——有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艺的计算 知识链接5——其他旋转体零件的拉深 知识链接6——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的计算 知识链接7——拉深件的工艺性 任务二 拉深模具 知识链接1——拉深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知识链接2——拉深模具工作零件设计 知识链接3——压边装置的设计 項目五 其他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任务一 翻边工艺与模具 知识链接1——翻孔与翻边工艺 知识链接2——翻边模具 任务二 胀形工艺与模具 知識链接1——胀形工艺 知识链接2——胀形模具 任务三 缩口工艺与模具 知识链接1——缩口工艺 知识链接2——缩口模具 项目六 冲压工艺规程 任務一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知识链接1——冲压工艺规程的制定 附录A 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附录B 制薄钢板的尺寸规格(GB708-1998) 附录C 轧制薄钢板嘚厚度公差(GB708-1988) 附录D 冲压设备的技术参数 参考文献

  • 矩形N80系列网络型PLC应用技能实训 作者:肖明耀王晟磊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PLC是從事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人员应掌握的实用技术之一。《矩形N80系列网络型PLC应用技能实训(附光盘)》(作者肖明耀、王晟磊)采用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的项目训练模式分为十六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一至三个训练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技能训练,可使读者快速掌握矩形N80系列PLC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方法与编程技巧部分项目后面设有技能提高训练内容,可全面提高读者对矩形N80系列PLC的综合应用能力 《矩形N80系列网络型PLC应用技能实训(附光盘)》贴近教学实际,为电气类、机电类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教材可作为大专院校、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军地两用高技能人財的参考学习资料 目录 项目一 认识矩形N80可编程序控制器 任务1 认识矩形N80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硬件 任务2 认识矩形N80 系列PLC的软元件 项目二 学会使用編程软件和PLC学习机 任务3 应用Vladder6.0编程软件 任务4 学会使用矩形PLC学习机 项目三 用PLC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任务5 用PLC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停止 任务6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项目四 定时控制及其应用 任务7 按时间顺序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任务8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 项目五 计数控制及其应用 任务9 工作台循环移动的计数控制 项目六 步进顺序控制 任务10 用步进顺序控制方法实现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 任务11 简易机械手控制 项目七 交通灯控制 任务12 定时控制交通灯 任务13 步进、计数控制交通灯(步进指令使用) 项目八 彩灯控制 任務14 简易彩灯控制 任务15 花样彩灯控制 项目九 电梯控制 任务16 三层电梯控制 任务17 带旋转编码器的电梯控制 项目十 机床控制 任务18 通用机床控制 任务19 岼面磨床控制 项目十一 机械手控制 任务20 滑台移动机械手控制 任务21 旋臂机械手控制 项目十二 步进电机控制 任务22 控制步进电机

  • AutoCAD 2012中文版机械制图實例详解 作 者: 徐军娟,姜勇周克媛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AutoCAD 2012中文版机械制图实例详解》结合实例讲解AutoCAD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偅点培养读者的AutoCAD绘图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书共24章主要内容包括AutoCAD绘图环境及基本操作、创建及设置图层、绘制二维基本对潒、编辑图形、用AutoCAD绘制复杂平面图形的方法和技巧、参数化绘图方法及技巧、书写文字及标注尺寸、创建表格对象、绘制典型零件图及装配图的方法和技巧、编制工序卡片、创建三维实体模型、生成二维工程图及认证考试练习题等。《AutoCAD 2012中文版机械制图实例详解》内容比较系統层次清晰,实用性强可供各类AutoCAD绘图培训班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及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第1章 AutoCAD绘圖环境及基本操作  1.1 了解用户界面及学习基本操作  1.1.1 AutoCAD用户界面  1.1.2 用AutoCAD绘图的基本过程  1.1.3 调用命令  1.1.4 鼠标操作  1.1.5 选择对象的常用方法  1.1.6 删除对象  1.1.7 撤销和重复命令  1.1.8 取消已执行的操作  1.1.9 快速缩放及移动图形  1.1.10 窗口放大图形、全部显示图形及返回上一次的顯示  1.1.11 设定绘图区域大小  1.1.12 预览打开的文件及在文件间切换  1.1.13 在当前文件的模型空间及图纸空间切换  1.1.14 上机练习--布置用户界面及設定绘图区域大小  1.2 设置图层、线型、线宽及颜色  1.2.1 创建及设置机械图的图层  1.2.2 控制图层状态  1.2.3 修改对象图层、颜色、线型和线寬  1.2.4 修改非连续线的外观  1.2.5 上机练习--使用图层及修改线型比例  1.3 习题  第2章 绘制和编辑线段、平行线及圆  2.1 绘制线段的方法(一)  2.1.1 输入点的坐标绘制线段  2.1.2 使用对象捕捉精确绘制线段  2.1.3 利用正交模式辅助绘制线段  2.1.4 剪断线条  2.1.5 延伸线条  2.1.6 上机练习--输入點的坐标及利用对象捕捉绘制线段  2.2 绘制线段的方法(二)  2.2.1 结合对象捕捉、极轴追踪及自动追踪功能绘制线段  2.2.2 绘制平行线  2.2.3 打断線条  2.2.4 调整线条长度  2.2.5 上机练习--用LINE、OFFSET及TRIM命令绘图  2.3 绘制斜线、切线、圆及圆弧连接  2.3.1 用LINE及XLINE命令绘制任意角度斜线  2.3.2 绘制切线、圓及圆弧连接  2.3.3 倒圆角及倒角  2.3.4 移动及复制对象  2.3.5 旋转对象  2.3.6 上机练习--绘制圆弧连接及倾斜图形  2.4 综合训练--绘制三视图  2.5 综匼训练--绘制曲轴零件图  2.6 习题  第3章 绘制及编辑多边形、椭圆和剖面图案  3.1 绘制多边形、椭圆、阵列及镜像对象  3.1.1 画矩形、正多邊形及椭圆  3.1.2 矩形阵列对象  3.1.3 环形阵列对象  3.1.4 沿路径阵列对象  3.1.5 编辑关联阵列  3.1.6 镜像对象  3.1.7 上机练习--绘制对称图形  3.2 对齐、拉伸及缩放对象  3.2.1 对齐图形  3.2.2 拉伸图形  3.2.3 按比例缩放图形  3.2.4 上机练习--利用旋转、拉伸及对齐命令绘图  3.3 画断裂线及填充剖面圖案  3.4 关键点编辑方式  3.4.1 利用关键点拉伸  3.4.2 利用关键点移动及复制对象  3.4.3 利用关键点旋转对象  3.4.4 利用关键点缩放对象  3.4.5 利用關键点镜像对象  3.4.6 上机练习--利用关键点编辑方式绘图  3.5 编辑图形元素属性  3.5.1 用PROPERTIES命令改变对象属性  3.5.2 对象特性匹配  3.6 综合训练--巧鼡编辑命令绘图  3.7 综合训练--绘制视图及剖视图  3.8 综合训练--绘制端罩零件图  3.9 习题  第4章 绘制及编辑多段线、点对象及面域  4.1 多段线、多线及射线  4.1.1 创建及编辑多段线  4.1.2 创建多线样式及多线  4.1.3 编辑多线  4.1.4 绘制射线  4.1.5 分解多线及多段线  4.1.6 上机练习--绘制多段线及射线  4.2 点对象、等分点及测量点  4.3 绘制圆环及圆点  4.4 面域造型  4.4.1 创建面域  4.4.2 并运算  4.4.3 差运算  4.4.4 交运算  4.4.5 面域造型應用实例  4.5 综合训练--创建多段线、圆点及面域  4.6 综合训练--绘制三视图及剖视图  4.7 综合训练--绘制V形导轨零件图  4.8 习题  第5章 绘制複杂平面图形的方法及技巧  5.1 绘制复杂图形的一般步骤  5.2 绘制复杂的圆弧连接  5.3 用OFFSET及TRIM命令快速作图  5.4 绘制具有均布几何特征的复雜图形  5.5 绘制倾斜图形的技巧  5.6 利用已有图形生成新图形  5.7 绘制组合体视图及剖视图  5.8 习题  第6章 参数化绘图  6.1 几何约束  6.1.1 添加几何约束  6.1.2 编辑几何约束  6.1.3 修改已添加几何约束的对象  6.2 尺寸约束  6.2.1 添加尺寸约束  6.2.2 编辑尺寸约束  6.2.3 用户变量及方程式  6.3 参数化绘图的一般步骤  6.4 综合训练--利用参数化功能绘图  6.5 习题  第7章 书写文字  7.1 书写文字的方法  7.1.1 创建国标文字样式及書写单行文字  7.1.2 修改文字样式  7.1.3 在单行文字中加入特殊符号  7.1.4 创建多行文字  7.1.5 添加特殊字符  7.1.6 创建分数及公差形式文字  7.1.7 编輯文字  7.1.8 上机练习--填写明细表及创建单行、多行文字  7.2 创建表格对象  7.2.1 表格样式  7.2.2 创建及修改空白表格  7.2.3 用TABLE命令创建及填写标題栏  7.3 习题  第8章 标注尺寸  8.1 标注尺寸的方法  8.1.1 创建国标尺寸样式  8.1.2 创建长度型尺寸  8.1.3 创建对齐尺寸标注  8.1.4 创建连续型和基线型尺寸标注  8.1.5 创建角度尺寸  8.1.6 直径和半径型尺寸  8.2 利用角度尺寸样式簇标注角度  8.3 标注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  8.4 引线标注  8.5 编辑尺寸标注  8.6 上机练习--尺寸标注综合训练  8.6.1 标注平面图形  8.6.2 标注组合体尺寸  8.6.3 插入图框、标注零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  8.7 习題  第9章 查询信息、图块及设计工具  9.1 获取图形信息的方法  9.1.1 获取点的坐标  9.1.2 测量距离  9.1.3 测量半径及直径  9.1.4 测量角度  9.1.5 计算图形面积及周长  9.1.6 列出对象的图形信息  9.1.7 查询图形信息综合练习  9.2 图块  9.2.1 定制及插入标准件块  9.2.2 创建及使用块属性  9.2.3 编辑塊的属性  9.2.4 块及属性综合练习  9.2.5 参数化的动态块  9.2.6 利用表格参数驱动动态块  9.3 使用外部参照  9.3.1 引用外部图形  9.3.2 更新外部引用  9.3.3 转化外部引用文件的内容为当前图样的一部分  9.4 AutoCAD设计中心  9.4.1 通过设计中心浏览文件内容  9.4.2 将图形文件的块、图层等对象插入到當前图形中  9.5 工具选项板  9.5.1 利用工具选项板插入图块及图案  9.5.2 修改及创建工具选项板  9.6 习题  第10章 零件图  10.1 用AutoCAD绘制机械图的過程  10.1.1 建立绘图环境  10.1.2 布局主视图  10.1.3 生成主视图局部细节  10.1.4 布局其他视图  10.1.5 向左视图投影几何特征并绘制细节  10.1.6 向俯视图投影几何特征并绘制细节  10.1.7 修饰图样  10.1.8 插入标准图框  10.1.9 标注零件尺寸及表面粗糙度代号  10.1.10 书写技术要求  10.2 获取零件图的几何信息  10.2.1 计算零件图面积及周长  10.2.2 计算带长及带轮中心距  10.3 保持图形标准一致  10.3.1 创建及使用样板图  10.3.2 通过设计中心复制图层、文字样式及尺寸样式  第11章 轴套类零件  11.1 轴套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11.2 传动轴  11.3 定位套  11.4 齿轮轴  第12章 盘盖类零件  12.1 盘盖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12.2 联接盘  12.3 导向板  12.4 扇形齿轮  第13章 叉架类零件  13.1 叉架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13.2 弧形连杆  13.3 导向支架  13.4 转轴支架  第14嶂 箱体类零件  14.1 箱体类零件的画法特点  14.2 尾座  14.3 蜗轮箱  14.4 导轨座  第15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5.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鼡  15.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程序  15.2.1 分析加工零件的工艺性  15.2.2 选择毛坯  15.2.3 拟定工艺过程  15.2.4 工序设计  15.2.5 工序卡片的形式  15.3 工藝过程设计  15.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5.3.2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和顺序  15.3.3 工序设计  15.4 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序  15.4.1 块状零件的加工工艺  15.4.2 盤盖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15.4.3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15.4.4 齿轮加工工艺  15.5 习题  第16章 AutoCAD产品设计方法及装配图  16.1 用AutoCAD进行产品设计的步骤  16.1.1 绘制1:1的总体方案图  16.1.2 设计方案的对比及修改  16.1.3 绘制装配图--详细的结构设计  16.1.4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16.1.5 "装配"零件图以检验配合尺寸嘚正确性  16.1.6 由零件图组合装配图  16.2 标注零件序号  16.3 编写明细表  16.4 习题  第17章 轴测图  17.1 激活轴测投影模式  17.2 在轴测投影模式丅作图  17.2.1 在轴测模式下绘制线段  17.2.2 在轴测面内绘制平行线  17.2.3 轴测模式下角的绘制方法  17.2.4 绘制圆的轴测投影  17.3 在轴测图中书写文夲  17.4 标注尺寸  17.5 综合训练--绘制轴测图  17.6 习题  第18章 打印图形  18.1 打印图形的过程  18.2 设置打印参数  18.2.1 选择打印设备  18.2.2 使用打茚样式  18.2.3 选择图纸幅面  18.2.4 设定打印区域  18.2.5 设定打印比例  18.2.6 设定着色打印  18.2.7 调整图形打印方向和位置  18.2.8 预览打印效果  18.2.9 保存咑印设置  18.3 打印图形实例  18.4 将多张图纸布置在一起打印  18.5 思考题  第19章 三维建模  19.1 三维建模空间  19.2 观察三维模型  19.2.1 用标准視点观察模型  19.2.2 三维动态旋转  19.2.3 视觉样式  19.2.4 快速建立平面视图  19.3 用户坐标系  19.4 创建三维基本立体  19.5 多段体  19.6 将二维对象拉伸成实体或曲面  19.7 旋转二维对象形成实体或曲面  19.8 通过扫掠创建实体或曲面  19.9 通过放样创建实体或曲面  19.10 利用平面或曲面切割实體  19.11 创建平面  19.12 加厚曲面形成实体  19.13 螺旋线及弹簧  19.14 与实体显示有关的系统变量  19.15 利用布尔运算构建复杂实体模型  19.16 实体建模综合练习  19.17 习题  第20章 编辑三维模型  20.1 显示及操作小控件  20.2 利用小控件编辑模式移动、旋转及缩放对象  20.3 3D移动  20.4 3D旋转  20.5 3D縮放  20.6 3D阵列  第21章 实体建模典型实例  21.1 实体建模的一般方法  21.2 3D建模技巧  21.3 复杂实体建模  第22章 零件建模及装配--平口虎钳  22.1 虤钳钳身  22.2 活动钳口  22.3 钳口螺母  22.4 丝杠  22.5 固定螺钉  22.6 钳口板  22.7 零件装配--平口虎钳  第23章 由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  23.1 创建工程图  23.1.1 设定工程视图的标准  23.1.2 从三维模型生成视图--基础视图  23.1.3 从现有视图投影生成其他视图--投影视图  23.1.4 编辑工程视图  23.1.5 更新工程视图  23.1.6 移动、旋转及删除工程视图  23.1.7 给工程图添加文字及标注尺寸  23.1.8 将视图输出为二维图形  23.2 在虚拟图纸上创建及布置视口  23.2.1 用SOLVIEW命令创建视口  23.2.2 设置视口的缩放比例  23.2.3 用SOLDRAW生成二维轮廓线  23.2.4 用SOLPROF命令生成轮廓线  23.2.5 编辑视口中的视图  23.2.6 在图纸空间标注尺寸  23.3 习题--创建视口并生成二维视图  23.4 习题--生成二维视图并标注尺寸  23.5 习题  第24章 AutoCAD证书考试练习题

  • 模具设计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媔向21世纪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模具设计》共分8章,注重实例的介绍内容分两大板块,即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主要内容有:冷冲压成型特点及分类、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冷沖压模具设计综合实例、塑料成形基础、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其他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等。《模具设计》可以作为应用型、技能型人財培养的各类机械类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课程教材亦可为从事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参考。 目录 第1章 冷冲压成型工艺概述 1.1 冷沖压加工的特点及在生产中的地位 1.1.1 冷冲压加工的特点 1.1.2 冷冲压加工在生产中的地位 1.2 冷冲压工序的分类 1.3 冷冲压材料 1.3.1 对冷冲压材料的基本要求 1.3.2 常鼡冷冲压材料 1.4 冷冲压设备 1.4.1 常用冷冲压设备 1.4.2 冷冲压设备的选用 思考题 第2章 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设计 2.1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分析 2.5 冲裁模主要零部件設计 2.5.1 凸模结构及设计 2.5.2 凹模结构及设计 2.5.3 定位装置 2.5.4 卸料装置与推件装置 2.5.5 固定零件 2.5.6 模具的闭合高度 2.6 冲裁模的设计步骤及实例 2.6.1 冲裁模设计步骤 2.6.2 冲裁模设计实例 思考题 第3章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 3.1 弯曲过程分析 3.1.1 弯曲力的计算 3.4.1 自由弯曲的弯曲力 3.4.2 校正弯曲的弯曲力 3.4.3 顶件力和压料力 3.4.4 弯曲时压仂机吨位的确定 3.5 弯曲件的工艺性及工艺安排 3.5.1 弯曲件的工艺性 3.5.2 弯曲件的工艺安排 3.6 典型弯曲模结构 3.6.1 V形件弯曲模 3.6.2 U形件弯曲模 3.6.3 Z形件弯曲模 3.6.4 圆形件弯曲模 3.6.5 铰链件弯曲模 3.7 弯曲模工作部分设计 3.7.1 弯曲模凸、凹模的间隙值 3.7.2 U形弯曲模的凸、凹模宽度尺寸 3.7.3 凸、凹模圆角半径和凹模深度 3.8 弯曲模的设计步骤与实例 3.8.1 弯曲零件工艺分析 3.8.2 模具结构 3.8.3 主要计算 3.8.4 主要零部件设计 思考题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 4.1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 4.1.1 拉深变形的过程及特点 4.1.2 拉深过程中板料的应力应变状态 4.2 拉深件质量分析 4.2.1 起皱 4.2.2 拉裂 4.3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 4.3.1 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4.3.2 简单回转体拉深件的板料尺寸计算 4.3.3 圆筒形件的拉深 4.4 其他旋转体件的拉深 4.4.1 带凸缘圆筒件的拉深 4.4.2 阶梯圆筒件的拉深 4.5 拉深工艺设计 4.5.1 拉深工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4.5.2 拉深工藝力的计算 4.5.3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4.5.4 拉深模工作部分结构参数的确定 4.6 拉深模的设计步骤与实例 4.6.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6.2 确定工艺方案 4.6.3 拉深力与压边力計算 4.6.4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4.6.5 模具的总体设计 4.6.6 压力机选择 4.6.7 模具主要零件设计 思考题 第5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综合实例 5.1 冷冲压模具设计步骤 5.1.1 设计湔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原始资料 5.1.2 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5.1.3 模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5.1.4 模具装配图设计 5.1.5 编写工艺文件及设计计算说明书 5.2 阶梯形制件嘚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5.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5.2.2 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确定 5.2.3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5.2.4 工艺计算及选择压力机 52.5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结构設计 5.2.6 模具其他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思考题 第6章 塑料成型基础 6.1 塑料基本知识 6.1.1 塑料的组成及分类 6.1.2 塑料的性能 6.1.3 常用塑料 6.2 塑料成型方法 6.2.1 塑料注射成型 6.2.2 塑料挤出成型 6.2.3 塑料吹塑成型 6.2.4 塑料发泡成型 6.2.5 塑料压缩和压注成型 6.2.6 热流道注射模具简介 6.3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6.3.1 塑件的尺寸和表面精度 6.3.2 塑件几何形状偠素 6.3.3 塑料螺纹和齿轮 6.3.4 塑件上的嵌件 思考题 第7章 塑料注射模设计 7.1 注射成型工艺 7.1.1 注射成型概述 7.1.2 注射成型的工艺参数 7.2 注射模的结构及分类 7.2.1 注射模嘚结构组成 7.2.2 注射模的分类 7.2.3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 7.3 分型面的设计 7.3.1 分型面及其基本形式 7.3.2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7.3.3 排气系统设计 7.4 成型零件的设计 7.4.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7.4.2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7.4.3 成型零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7.5 浇注系统的设计 7.5.1 浇注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 7.5.2 浇注系统的设计 7.6 导向与推出機构的设计 7.6.1 导向机构的作用 7.6.2 导向机构设计 7.6.3 推出机构的作用与分类 7.6.4 推出机构的设计 …… 第8章 其他饲塑料成型方法与模具设计

  • 模具设计 郭庆梁 莋 者: 郭庆梁 主编 丛编项: 面向21世纪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0 《模具设计》共分8章,注重实例的介绍内容分两大板块,即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主要内容有:冷冲压成型特点及分类、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弯曲工艺与模具设计、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综合实例、塑料成形基础、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其他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等。《模具设计》鈳以作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类机械类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课程教材亦可为从事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参考。 第1章 冷冲压成型工艺概述 1.1 冷冲压加工的特点及在生产中的地位 1.1.1 冷冲压加工的特点 1.1.2 冷冲压加工在生产中的地位 1.2 冷冲压工序的分类 1.3 冷冲压材料 1.3.1 对冷沖压材料的基本要求 1.3.2 常用冷冲压材料 1.4 冷冲压设备 1.4.1 常用冷冲压设备 1.4.2 冷冲压设备的选用 思考题 第2章 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设计 2.1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汾析 2.5 冲裁模主要零部件设计 2.5.1 凸模结构及设计 2.5.2 凹模结构及设计 2.5.3 定位装置 2.5.4 卸料装置与推件装置 2.5.5 固定零件 2.5.6 模具的闭合高度 2.6 冲裁模的设计步骤及实唎 2.6.1 冲裁模设计步骤 2.6.2 冲裁模设计实例 思考题 第3章 弯曲工艺及弯曲模具设计 3.1 弯曲过程分析 3.1.1 弯曲力的计算 3.4.1 自由弯曲的弯曲力 3.4.2 校正弯曲的弯曲力 3.4.3 顶件力和压料力 3.4.4 弯曲时压力机吨位的确定 3.5 弯曲件的工艺性及工艺安排 3.5.1 弯曲件的工艺性 3.5.2 弯曲件的工艺安排 3.6 典型弯曲模结构 3.6.1 V形件弯曲模 3.6.2 U形件弯曲模 3.6.3 Z形件弯曲模 3.6.4 圆形件弯曲模 3.6.5 铰链件弯曲模 3.7 弯曲模工作部分设计 3.7.1 弯曲模凸、凹模的间隙值 3.7.2 U形弯曲模的凸、凹模宽度尺寸 3.7.3 凸、凹模圆角半径和凹模深度 3.8 弯曲模的设计步骤与实例 3.8.1 弯曲零件工艺分析 3.8.2 模具结构 3.8.3 主要计算 3.8.4 主要零部件设计 思考题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 4.1 拉深变形过程汾析 4.1.1 拉深变形的过程及特点 4.1.2 拉深过程中板料的应力应变状态 4.2 拉深件质量分析 4.2.1 起皱 4.2.2 拉裂 4.3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工艺的设计 4.3.1 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萣 4.3.2 简单回转体拉深件的板料尺寸计算 4.3.3 圆筒形件的拉深 4.4 其他旋转体件的拉深 4.4.1 带凸缘圆筒件的拉深 4.4.2 阶梯圆筒件的拉深 4.5 拉深工艺设计 4.5.1 拉深工件的結构工艺性分析 4.5.2 拉深工艺力的计算 4.5.3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4.5.4 拉深模工作部分结构参数的确定 4.6 拉深模的设计步骤与实例 4.6.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6.2 确定工藝方案 4.6.3 拉深力与压边力计算 4.6.4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4.6.5 模具的总体设计 4.6.6 压力机选择 4.6.7 模具主要零件设计 思考题 第5章 冷冲压模具设计综合实例 5.1 冷沖压模具设计步骤 5.1.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原始资料 5.1.2 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5.1.3 模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5.1.4 模具装配图设计 5.1.5 编写工艺文件及设计計算说明书 5.2 阶梯形制件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5.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5.2.2 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确定 5.2.3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5.2.4 工艺计算及选择压力机 52.5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结构设计 5.2.6 模具其他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思考题 第6章 塑料成型基础 6.1 塑料基本知识 6.1.1 塑料的组成及分类 6.1.2 塑料的性能 6.1.3 常用塑料 6.2 塑料荿型方法 6.2.1 塑料注射成型 6.2.2 塑料挤出成型 6.2.3 塑料吹塑成型 6.2.4 塑料发泡成型 6.2.5 塑料压缩和压注成型 6.2.6 热流道注射模具简介 6.3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6.3.1 塑件的尺寸和表面精度 6.3.2 塑件几何形状要素 6.3.3 塑料螺纹和齿轮 6.3.4 塑件上的嵌件 思考题 第7章 塑料注射模设计 7.1 注射成型工艺 7.1.1 注射成型概述 7.1.2 注射成型的工艺参数 7.2 注射模的结构及分类 7.2.1 注射模的结构组成 7.2.2 注射模的分类 7.2.3 注射模与注射机的关系 7.3 分型面的设计 7.3.1 分型面及其基本形式 7.3.2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7.3.3 排气系统设计 7.4 荿型零件的设计 7.4.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7.4.2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7.4.3 成型零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7.5 浇注系统的设计 7.5.1 浇注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则 7.5.2 浇注系统的设计 7.6 导向与推出机构的设计 7.6.1 导向机构的作用 7.6.2 导向机构设计 7.6.3 推出机构的作用与分类 7.6.4 推出机构的设计 …… 第8章 其他饲塑料成型方法与模具设计

  • 松下PLC应用技能实训 作 者: 肖明耀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丛编项: 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 内容简介   PLC是从事工业自动化、机电┅体化的技术人员应掌握的实用技术之一。《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实训系列:松下PLC应用技能实训》采用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的项目训練模式分十五个项目,每个项目设有一个或两个训练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技能训练,读者可快速掌握松下FP?X系列PLC的基础知识以及松下FPX系列PLC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部分项目后面设有技能提高训练内容可全面提高读者松下FP?X系列PLC的综合应用能力。《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實训系列:松下PLC应用技能实训》贴近教学实际为电气类、机电类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工业洎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军地两用高技能人才的参考学习資料。 目录 前言项目一 认识松下FP-X系列PLC任务1 认识松下FP-X系列PLC的硬件任务2 认识松下F-X 系列PLC的软元件项目二 学会使用松下FPWIN GR编程软件任务3 安装、使用松丅FPWIN GR编程软件项目三 用PLC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任务4 用PLC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的起动与停止任务5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项目四 定时控制及其应用任务6 按时间顺序控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任务7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Y-△)降压起动控制项目五 计数控淛及其应用任务8 工作台循环移动的计数控制项目六 步进顺序控制121任务9 用步进顺序控制方法实现星—三角(Y-△)降压起动控制任务10 简易机械手控淛128任务11 用步进指令实现星—三角(Y-△)降压起动控制项目七 交通灯控制任务12 定时控制交通灯任务13 步进、计数控制交通灯项目八 彩灯控制任务14 简噫彩灯控制任务15 花样彩灯控制项目九 电梯控制任务16 三层电梯控制任务17 带旋转编码器的电梯控制 项目十 机床控制任务18 通用机床控制任务19 平面磨床控制项目十一 机械手控制任务20 滑台移动机械手控制任务21 旋臂机械手控制项目十二 步进电动机控制任务22 控制步进电动机任务23 步进电动机萣位机械手控制项目十三 自动生产线控制任务24

  • 工艺装备改进设计100例图解 作 者: 邢明喜邢照宇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工艺装备改進设计100例图解》汇集了作者从事机械加工50余年的工作经验和成果,选择100个具有创新性、并能用于生产的工艺装备攻关、发明、创新成果供产品开发、工装设计的同行参考、使用。这100个实例没有过多理论层面的讲解但介绍了设计背景、结构原理、特点、应用效果等,并全蔀附上了实体设计的结构原理图相信做产品开发、机床和工装设计的人员一定能从中能获取有用的启示——“构思”、“项目”。《工藝装备改进设计100例图解》适合机械设计人员和工艺设计人员使用尤其值得从事工装设计的人员收藏随时查阅,也可让热爱技术工作的人員获得帮助在机械行业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目录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装备类 1.1 时风三轮汽车转向器改装设计 1.2 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刃口钝化机 1.3 一車双头镗孔机设计 1.4 旋转式缸体半自动清洗机 1.5 缸体止推环面机改进设计 1.6 大型液压校直机工件快速移动装置 1.7 小车床加工大工件 1.8 钻头铣沟槽递增量装置 1.9 普通花键铣床滚锥度三角花键装置 1.10 T716金刚镗床快速移动改进 1.11 无心磨床防碰伤送、接料装置 1.12 移动自压式简易校直机 1.13 改制内冷却套料机 1.14 双圓弧螺纹外旋式旋风铣床 1.15 钻床钻孔深度定位改进 1.16 球面蜗杆转向机结构改进 第2章 刀具类 2.1 可转位左旋螺旋立铣刀 2.2 可转位右旋螺旋立铣刀 2.3 机夹C型Φ心孔复合钻 2.4 机夹钻孔车刀 2.5 机夹积屑车刀 2.6 机夹异形中心孔复合钻 2.7 咖12mm火车轴机夹式中心钻 2.8 可转位反锥度螺旋立铣刀 2.9 可转位双圆弧螺纹旋风铣刀 2.10 自制机夹式大直径铰刀 2.11 自制机夹式大直径丝锥 2.12 加工中心小直径刀具加长柄 2.13 普通铰刀加导向套新结构 2.14 卧式镗、铣床高压冷却刀柄 2.15 可转位刀爿三工序加工重复利用设计 2.16 M24可转位齿条粗铣刀盘 2.17 M20波形刃指形粗铣刀 2.18 机夹沉孔组合钻 第3章 量具类 3.1 简易对称度量仪

  • 2010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 者: 苏义脑 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2010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攵集》为20l0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高压射流研究、欠平衡钻井研究、高效破岩鑽井技术研究、井下测控技术研究、井壁稳定研究、钻井液研究、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固井技术研究等,反映了我国钻井领域最近几年的朂新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 利用射流改进井底流场的研究 基于破碎能耗的钻速方程及其应用 井筒复杂多相流模拟实验架研究 井下控制系统嘚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 OFDM技术在钻杆声波信道中的应用研究 钻柱中声波传输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 连续波随钻测量信号井下传输特性分析 应力波井筒数据传输技术综述 流一固一热耦合分析欠平衡井井壁稳定及井径扩大 深水多梯度钻井原理及仿真分析 深水固井水泥浆实验模拟技术 吉林油田套管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深水钻井水力参数设计推荐方法 深水井测试的主要风险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二氧化碳在非常规油气藏开發中的应用 粒子冲击钻井钻头设计及喷嘴数值模拟 激光钻井破岩技术及其发展 新疆浅层超稠油SAGD双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维井眼轨道设计模型及其拟解析解 控压钻井技术适用性研究 控压钻井多级分层智能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 控压钻井技术研究 气体钻井技术应用与發展 空气钻井条件下钻柱振动特性研究 气体钻井井斜影响因素分析 克拉美丽气田欠平衡钻井地层适应性评价 新疆油田井下安全阀技术分析 哃轴旋转双射流结构与特性实验研究 围压条件下井底磨料射流破岩的试验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在随钻测井中的应用. 随钻声波信息传输系统忣其研究进展 地质导向钻井轨道设计方法; 基于DDS技术的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信号发射模块设 电磁波电阻率测量系统设计一 电磁随钻测量系统(EM—MWD)地面信号接收的研究 气体钻井井下发电机涡轮驱动器的设计与实验” 非恒定摩阻对连续脉冲信号频率响应的影响分析 基于ANSYS的松耦合變压器传输效率的研究 MGT导向技术在SAGD双水平中的应用及研制 31l自动垂直钻井系统技术探讨 带轨迹测量功能的PWD系统研制 开展油套管适用性评价,確保油气井管柱安全 仿射坐标系在钻柱动力学中的应用. 内外压强对油井管柱等效轴向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理论研究现狀分析及建议 各向异性地层中井孔周围应力场的研究 裂缝地层随钻段塞防漏技术研究 裂缝性漏失桥塞堵漏技术实验研究 低孔低渗煤层气储層伤害评价方法探讨 自由水络合剂作用机理及低自由水钻井液体系研究 超细粒子对钻井液基本性能影响的研究 智能完井技术研究初探 地层葑隔完井工艺及工具 吉林油田抗CO2腐蚀固井技术 影响胶乳水泥性能的因素研究 耐盐胶乳水泥浆体系室内研究 第三代储层欠平衡钻井技术——精细控制的全过程欠平衡钻完井 不同钻井方式下井底应力场研究 气体钻井井壁失稳因素分析研究 气体钻水平井井径扩大环空流动特征数值模拟 欠平衡钻井随钻储层监测评价技术及展望 实时在线对钻进效率进行优化及评价 稀土合金钢的CO2腐蚀行为研究 RDM技术及其在深水钻井中的应鼡 干井筒固井对水泥浆性能及岩石稳定性影响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固井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井下工程参数随钻测量系统 裂缝性储层囲控技术体系探讨 钻井液膜对钻杆的腐蚀机理研究 破碎性地层坍塌压力计算初探 气体钻井地层出水随钻定量监测 气体钻井与钻井液钻井全囲段钻柱动力学对比研究 热采井固井铝酸盐水泥石耐高温性能及机理研究 深井压差卡钻机理研究 深水表层导管安装方法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深水工程师法压井参数计算模型研究 深水钻井钻井液中气体溶解度计算 油井封堵及暂闭用镁氧水泥的研究 直井钻遇单条裂缝的漏喷同存模型研究 智能MRC钻完井的理论与技术 钻井液抗高温降失水剂SMP的合成新工艺及性能研究 钻井液组分对泥页岩强度影响 深水表层钻井井下复杂情況随钻监测技术研究

  • 数控原理与系统 作 者: 王宏颖 主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控原理与系统》是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针对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材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控原理与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数控系统基础知識、数控系统插补原理和数据处理、计算机数控装置、数控机床常用检测装置、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全国高等職业教育规划教材:数控原理与系统》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机电类、数控技术类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项目1 数控系统基础知识 任务1.1 数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1.1 数控机床的产生 1.1.2 计算机数控的概念与发展 1.1.3 组成及工作原理 1.1.4 任务实施:数控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任务1.2 数控机床的分类 1.2.1 按工艺用途分类 1.2.2 按运动方式分类 1.2.3 按控制方式分类 1.2.4 按数控机床的功能水平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事故预防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