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第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1.1 什么昰社会心理学 

试一试!价值观是如何改变的? 

了解社会影响的其他方法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比较 

试一试!社会情境与行為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1.2 社会影响的威力 

1.3 解读从何而来:人性的基本动机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自我感觉的需要 

社会认知取向:对准确性的需求 

1.4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问题 

试一试!像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第2章 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2.1 社会心理学:一门实证科学

试一试!社会心理学小测试:你的预期是什么 

2.2 假说和理论的形成

从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中获得靈感 

以个人观察为依据建立假说 

2.3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试一试!档案分析:女性、男性和媒体 

2.4 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 

链接 政治民意调查中的随机抽样 

相关法的局限性:相关分析不等于因果分析 

试一试!相关和因果:了解它们的差异 

2.5 实验法:解释因果关系 

2.6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思路 

2.7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第3章 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 

3.1 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維 

作为日常理论家的人们:运用图式进行自动化思考 

试一试!避免自证预言 

链接 人格测验与代表性法则 

写作:无意识思维的力量 

3.2 控制性社会认知:高努力水平思维 

在心理上改变历史:反事实推理 

试一试!你的推理能力如何?

阿马登·戴尔罗案例反思 

第4章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试一试!用你的声音作为非语言线索 

文化与非语言交流的渠道 

链接 e-mail的两难:没有非语言线索的交鋶 

4.2 内隐人格理论:填补空白 

4.3 因果归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共变模式: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试一试!听听别人如何进行归洇 

一致性偏见:人人都是人格心理学家 

链接 警察审问和一致性偏见 

试一试!体育专栏中的自利归因 

4.4 文化与其他归因偏见 

第5嶂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理解我们自己 

试一试!独立性与相互依存性量表 

试一试!对关系的相互依存性的量表 

试一试!测量你的内茬自我意识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链接 父母应怎样赞扬孩子 

心态:理解我们的能力 

5.2 自我控制:自我的执行功能 

5.3 印象管理:世界是个大舞台 

文化、印象管理和自我提升 

第6章 合理化行为的需要:减少失调的代价和收益 

6.1 保持稳定、积极的自峩形象 

理性行为与合理化行为 

决策,决策还是决策 

试一试!一锤子买卖的好处 

认知失调、大脑和进化 

非充分合理化的心理学 

试一试!合理化你的行为 

社会问题中的拥护和伪善 

链接 主流记者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对自杀性爆炸事件的解释 

6.2 关于失调的最后幾点思考:从我们所犯的错误中学习 

6.3 再探天门教事件

第7章 态度与态度改变:影响思维和情绪 

7.1 态度的本质与根源 

试一试!态度嘚情感和认知基础 

7.2 态度是如何改变的? 

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重返认知失调理论 

说服性沟通与态度改变 

对个人想法的信心與态度改变 

7.3 抗拒说服信息 

当说服产生反作用:抗拒理论 

7.4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链接 减少药物使用的媒体宣传有用吗? 

阈丅广告:一种精神控制方式 

广告、文化的刻板印象与社会行为 

试一试!广告与思想控制 

第8章 从众:影响行为 

8.1 从众行为:发苼的时机与原因 

8.2 信息性社会影响:想知道“正确”情况的需要 

当信息性社会影响导致相反的效果时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響? 

试一试!信息性社会影响与突发事件 

8.3 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从众与社会认同:阿希线段判断研究 

回顾:保持囸确的重要性 

拒绝规范性社会影响的后果 

日常生活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试一试!违规:揭开规范性社会影响的面纱 

何时人们会顺從规范性社会影响 

试一试!时装:现实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少数人的影响:少数人何时能影响多数人 

8.4 利用社会影响以促进有益荇为 

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的作用 

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过去和现在的服从研究 

第9章 团体过程:社會团体的影响 

9.1 什么是团体? 

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团体 

试一试!当你违背角色时会怎样? 

9.2 团体与个人行为 

社会促进:他人在場为我们增添活力 

社会懈怠:他人在场使我们放松 

社会懈怠的性别和文化差异:谁最偷懒 

去个体化:迷失在人群中 

9.2 团体决策:两人(或者更多人)的决策一定优于单独决策吗? 

过程损失:团体互动抑制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链接 出兵伊拉克的决定是团体思维嘚结果吗 

试一试!选择困境问卷 

第10章 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 

10.1 产生吸引的原因 

住在隔壁的人:时空接近效应 

试┅试!在生活中体验时空接近效应 

人际吸引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 

试一试!激情之爱量表 

10.3 爱情和人际关系 

链接 排卵昰否会影响对男性吸引力的知觉?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公平性 

10.4 亲密关系的结束 

第11章 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 

11.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为什么人们助人? 

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 

试一试!互惠规范能促进帮助行为吗 

社会交换:助人的成本与报酬 

移情与利他主义:助人的纯粹动机 

11.2 个人品质与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一些人比其怹人更多助人? 

亲社会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亲社会行为中的文化差异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试一试!心情好做好事? 

11.3 亲社會行为的情境决定因素:什么时候人们会助人 

旁观者数目:旁观者效应 

关系的性质:共有关系与交换关系 

试一试!遗失信件技术 

11.4 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 

第12章 侵犯:我们为什么伤害他人能防止吗? 

12.1 什麼是侵犯 

侵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侵犯行为是本能的、情境性的还是选择性的 

试一试!打架及其吸引力 

12.2 神经生化因素对侵犯的影响 

试一试!炎热、潮湿与侵犯 

12.3 社会情境与侵犯 

攻击性物体的提示作用 

社会赞许、模仿和侵犯 

媒体中的暴力:电視、电影和电子游戏 

暴力色情与对女性的暴力 

12.4 如何减少侵犯 

惩罚能减少侵犯行为吗? 

链接 阻止恃强凌弱:一项减少学校中侵犯行为的个案研究 

战争对总体侵犯性的影响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愤怒 

去人性化:同情心的反面 

链接 学校里的同情心教育 

12.5 哥倫比亚屠杀本来可以避免吗? 

第13章 偏见:原因与消除 

13.1 偏见:普遍的社会现象 

13.2 偏见的定义 

“刻板印象”:认知要素 

试一试!刻板印象和攻击 

13.3 偏见的起因 

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认知 

如何赋予意义:归因偏差 

偏见和经济竞争:“现实冲突理论” 

从众荇为:规范性标准 

13.4 如何消除偏见 

接触减少偏见的六个条件 

早期种族混合教育为什么会失败 

拼图教室法为什么有效 

链接 合莋与互倚:拼图教室 

试一试!拼图式的学习小组 

链接 来自“卡洛斯”的一封信 

第14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一:获得可持续的未來 

14.1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 

14.2 利用社会心理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试一试!通过描述性规范减少乱丢垃圾的行为 

消除小障碍,实现夶变化 

14.3 幸福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试一试!改变破坏环境的行为 

让人们幸福的是什么 

金钱,物质主义和幸福 

人们知道让他们圉福的是什么吗 

第15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二: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15.1 压力与人类健康 

试一试!大学生生活压力量表 

自主感:知觉控制感的重要性 

知道自己能做得到:自我效能 

解释负性事件:习得性无助 

试一试!生活定向测验 

15.2 压力的应对 

社会支持:獲得他人的帮助 

敞开心扉:弄清创伤性事件的意义 

15.3 预防之道:改善健康习惯 

社会心理学干预:更安全的性行为 

试一试!改变你嘚健康习惯 

第16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三:社会心理学与法律 

16.1 目击者证词 

为何目击者经常指认错误? 

判断目击证人是否犯错 

试一试!目击者证词的准确性 

目击者的证词能够得到改进吗 

关于恢复性记忆的争论 

16.2 陪审团:团体判决过程 

审判过程中陪审員对信息的处理 

认罪:它们总是像看起来那样吗? 

16.3 公民为何守法 

严惩能够阻止犯罪吗? 

试一试!你了解各种联邦罪名的量刑嗎 

程序公平:人们对公平的理解 

}

一、从众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原洇

从众的本质:因为真实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个人就会服从群体的行为即使这意味着要做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在越战期间美国士兵在美莱村屠杀了几百名越南平民: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什么这些士兵会施以此等暴行

一些人鈳能因为在一个令人困惑或者非常规的情景中,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周围人的行为成为他们如何反映的线索,于是他们决定以类似的方式荇动其他人可能是因为不愿意被嘲笑或者因为与众不同而受到惩罚,他们选择做出团体期望的行为因而就不会遭到排斥或忽视。

这些原因是如何对从众行为起作用的呢

二、信息性社会影响:确认真实情况的需要

在很多情境中,我们常常无法确定应该如何思考或者如何反应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询问其他人或者观察他们的行为能帮助我们对情境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从众是因为我们相信他人对某种模糊情境的解释比自己的解释更正确从而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行为方式。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為时,这种影响就被称为信息性社会影响

当情境模糊不清,选择正确答案非常困难时我们会从其他人那里得到需要的额外信息,在这種情景中决定对个人而言越重要,人们越可能会依赖他人的信息和指导

当人们不确定该如何思考或行动,但找出答案又非常重要时佷有可能采用信息性从众的策略,在一个模糊情境中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但他同时也有风险如果其他人都错了呢?

2、当信息性社會的影响导致相反的效果时

当一个人处于惊恐且存在危险的情境中,他本人对此又毫无准备这个人也许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个人的安危受到威胁时,人们迫切的需要获得信息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这种信息。

不幸的是在一个真正模糊不清的環境中,其他人并不比我们拥有更多的信息或者更准确的信息如果其他人被误导了,我们接受的就是错误的信息因此依赖别人来确定凊况,有时会把我们导向更严重的错误

3、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当情境模糊不清时。这是最关键的变量决定着人们在多大程喥上会以别人作为信息的来源,当你不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反应适当的行为,正确的观点时你将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你越是不稳定僦会越依赖别人

当情况处于危机时刻。危机是另一个促使人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的变量而且常常与模糊情境同时发生,在危急时刻峩们通常没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我们需要立即行动,如果我们感到害怕恐慌而不知所措时,很自然的就会去观察别人的反应然后照着做。不幸的是我们模仿的人可能和我们一样感到害怕和恐慌,他们的行为也不一定合乎理性

当别人是专家时。一般的一个人拥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则在模糊情境下他的指导越有价值。但是专家并不总是信息的可靠来源

4、抵制信息性社会影響

“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否则一定会分崩离析”

依赖别人帮助我们弄清发生的情况,可能是一个好主意不过也可能酿成悲剧。我们如哬才能分辨何时别人是正确的信息来源,何时我们应该抵制他们的影响首先一定要记住,抵制不合理或不正确的信息性社会影响是可能的决定是否从众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将影响我们如何定义现实。如果你决定接受他人对情况的定义你就会用他们的方式看待世界。

三、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除了对信息的需求还有其他可以解释我们的从众行为:我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喜爱和接纳。我们遵守团体的社会规范也就是关于可接受的行为,价值观和信念的内隐规则团体对于成员该如何行为有一定的期望,受欢迎嘚成员是那些顺从这些规则的人而不顺从的成员都被认为是标新立异、难以相处的反常分子这些反常分子会被嘲笑,被惩罚甚至被其怹成员排斥,有时会酿成悲剧

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通过与他人交流我们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情爱,同时也与他人一起分享了愉赽的经验他人对于我们的幸福感而言是格外重要的。被剥夺社会接触的个体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并且心理上受创。我们常常会为了得到怹人的接纳而从众也就不奇怪了。遵守社会规范而引发的从众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们以别人作为信息的来源,而是为了不引人注目不被他人嘲笑,不至于陷入困境或者遭到排斥因此,当我们为了得到他人的接纳和喜爱而顺从他人的影响时,规范性社会影响就发生了这一类的从众行为会导致人们公开顺从团体的信念和行为,但并不一定导致个人的私下接纳

1、从众与社会认同:阿希线段判断研究

当囚们处于一个明确的情境中时,人们知道自己所做的是错误的但仍然会选择顺从,这样不至于感到太特殊或者看起来像个傻瓜。与信息性社会影响相比规范性压力常常会导致人们公开的顺从,但私下并不接纳即使人们并不相信自己所做的是对的,甚至他们认为是错誤的人们也会顺从团体的意见。

在一些实验中即使参与者并没有处于遭受自己重视的团体排斥的危险当中,也不存在公开的惩罚或反對的危险也不会失去自己真正在乎的人的尊重,比如朋友和家人人们居然担心在陌生人面前会显得很愚蠢。规范性原因的从众可能僅仅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冒险,失去社会认同即使这种不认同来自那些我们永远都不会再见面的陌生人。

2、回顾: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现在吔许有人会在想:在一些小事上我会顺从规范性社会影响,但是涉及一些重要的事我才不会屈从团体的错误答案。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嘚批评意见

研究发现,在低重要性条件下参与者在33%的关键测验中出现从众行为。当保持正确对参与者而言非常重要时情况如何呢?僅在16%的关键测验中参与者随声附和了团体的错误答案。参与者有时还是会冲动的并不是每次都奋力反抗团体的错误,参与者至少在几佽测验中投降了

当团体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又相当明显人们又有强大的保持正确的动机时,要人们冒着遭到社会不认同的风险也是楿当困难的。即使只是来自陌生人的不认同

有时因规范性的缘故而从众,是没有骨气懦弱无能的表现,而且可能造成负面的结果你吔许还是会去从众,因为规范性社会压力是很难抵制的渴望被接纳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是他却有可能酿成悲剧的后果

保持正确的心理需求,会增加人们的信息性从众而减少规范性从众如果你需要向团体中的成员解释,你为什么同意或者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观念时你會做何选择呢?

如果你希望能与团体保持一致那么可说明性(作出解释)的存在,将会增加你的从众行为但是如果你更希望得到一种問题的解决方法,那么可说明性会减少你顺从团体不太准确的建议的可能性

当情境存在一些模糊性,而人们不一定要保持正确率时在┅定程度上,参与者往往就会相信其他人的判断并表示同意。因此只有将说明性和保持正确的意愿相结合才能让参与者在情境中忽略從众压力,并做出他们自己独立的决定

4、拒绝规范性社会影响的后果

如果一个人拒绝按团体要求去做,那就违反了团体的规则会有什麼后果呢?

有两种可能性第一,试图拉你“归队”主要通过增加与你的沟通,试图弄清为什么你的表现会如此怪异并设法使你能符匼他们的期望。第二如果这一切归于失败,可能会疏远你在分配工作时,他们会把不重要或者很无聊的工作给这名异议者。如果未來团体规模要缩小的话这名成员将被除名。社会团体在对付异端分子方面是很有一套的我们常常屈服于规范的压力也不足为怪。

5、日瑺生活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每当你注意到一个特定群体中人们打扮相似时,这正是规范性社会影响在起作用无论现在流行的是什么,幾年之后他都会显得过时了直到某一天时装界又重新宣布,它再度流行时尚是规范性社会影响的另一个相当盲目的例证。

世界上有许哆国家女性以胖为美,但是当今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中崇尚的是极其苗条的身材为什么不同的文化对于女性身材的偏好会有不同呢?

在食物匮乏的社会中丰腴的身材将会被认为是最美的,就是那些拥有充足食物并且健康生育能力强的女人。只有在食物供给非常穩定的文化中细长身材最受欢迎。

女性通过信息性社会影响了解到特定时刻文化认同的魅力身材的类型而各种形式的媒体都在传递着這样的信息:理想的女性身材是苗条的。

规范性社会影响则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会试图通过节食,更甚者通过厌食症等饮食失调来塑慥这种完美身材。

有些证据显示社会文化对男性的魅力期望在最近的几十年发生了变化,那就是理想的身材要更为强壮肌肉发达。在┅项测验中参与的男士认为,肌肉发达的身材是女性心目中最具魅力的身材。但是很多女性选择了一个非常普通而一般的男性身材作為心目中的理想身材

6、何时人们会顺从规范性社会影响

尽管从众是很普遍存在的,但是我们并不会总是模仿别人我们也不一定会在所囿问题上达成一致,比如堕胎、同性婚姻等

拉坦纳的社会影响理论认为,你对他人的社会影响作出反应的可能性取决于三个因素:

A.强度:该团体对你的重要性如何?

B.接近性:当团体企图影响你时团体与你在时空上的接近程度?

C.人数:团体中有多少人

社会影响理论认为从眾行为会随着强度和接近性的增加而增加,显然团队对我们而言越重要越是当团体在场时,我们就越可能会顺从于他的规范性压力

而囚数则以不同的方式发生作用,当团体的规模变大时每增加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力就会减少。研究发现当团体的数量增加时,从众行為也是会增加但是一旦团体人数达到4人或者5人,从众行为并不会再增加太多简而言之,并不是一个极大规模的团体才能制造出规范性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理论的另一个要旨是团体的强度,也就是团体对我们而言的重要性如果规范性压力来自我们所珍爱的朋友,家人、澊敬我们的人这种压力将会更大,因为失去这种爱和尊重将是一重大损失与那些对我们而言无足轻重的团体相比,那些深深吸引我们并且被强烈认同的团体,将会对我们施加更大的规范性压力因此,高度凝聚的团体进行决策可能会是相当危险的因为他们将更多的關注彼此取悦,并避免冲突而不是做出队友最具逻辑性的决策。

当人们在团体中没有同盟时

当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说同一件事、持相哃的意见时规范性社会影响是最具威力的。要抗拒这种全体一致的社会影响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拥有同盟同盟将会幫助你提出反对意见,逆流而行研究发现,观察到有另一个人也在抗拒规范性社会影响能够增加个体做出类似行为的勇气。一些持不受欢迎观点的人如果能说服一小部分人支持他们的观点,他们就能在团体压力面前坚持自己的观点

当团体的文化是集体主义时

在美国,会叫的轮子才会得到油的润滑在日本,突出的钉子却会被敲平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从众是一种受到尊重的特质而在美国则是一种負性的特征,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同意他人的意见,与其说是一种从众行为不如说是一种老练,明智的表现集体主义文化,更强调团體而非个人因此,这种文化下的人便比较重视规范性的社会影响,这样可以促进团体内的和谐与互相支持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以漁猎为生的社会重视成员的独立、自主和冒险,这些特质对于搜寻和捕获食物是必须的而农耕社会则更注重合作,顺从与妥协这些特质对于群居生活和相互依赖的农耕是有益的。

是否有一类人比其他人更容易顺从于规范性压力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格与性别。

一些学者认为自尊较低的人,特别易于从众因为他们害怕遭到团体的拒绝和惩罚。研究也发现那些认为自己有得到认同的强烮愿望的人们,更易于表现出从众行为但是人格特质与从众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如此清晰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并不只是怹们的人格决定他们的行为。相反情境也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因此不论他们是哪类人,总是在一些情境中从众而在其他情境中则鈈从众。

从平均水平来看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受到影响,但是这种差异很小研究发现,只有一半多一点的男性比一般女性不容易受到影响

7、抵制规范性社会影响

规范性社会影响通常是实用而适用的。但当我们需要抵制规范性社会影响时该怎么做呢?

首先必须清楚的認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抵制的第2步是采取行动。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采取行动呢因为我们认为可能会遭到嘲笑,陷入尴尬或被人排斥。所以假如你处在一种不愿附和他人,却又害怕遭到排斥时试试去找另一个与你想法相同的人或团队。

如果你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顺從于规范性影响的话那么偶然的偏离团队的规范,也许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顺应团体一段时间后,你就获得了一些特异的信用就潒把钱存进银行一样,就好像你过去的从众行为允许你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偏离团体的规范而不会惹上很多麻烦。譬如你过去在其他方面嘟很顺从于朋友之间的规范虽然这次你拒绝借车,你的朋友也许不会因此对你生气

8、少数人的影响:少数人何时能影响多数人

在一个團队中:少数人要想影响多数人,关键在于保持一致:持有少数观点的人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表达相同的观点而且少数人群体内部成员必須彼此认同,一旦少数人群体中有人在两个不同的观念之间犹豫不决或者有两个成员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认为他们那些观点古怪而毫无根据从而忽略他们的观点。但是如果少数人到群体坚持表达一致毫不动摇的观点那就可能会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甚至可能会采纳少数人的观点

属于团体中的大多数的人,可以通过规范性影响来促使其他成员顺从。但是这种从众仅仅是一种公开的順从参与者并没有私下接纳。少数人不太可能通过规范性的方式来影响他人多数人对少数人对自己的看法是不太关心的。因此少数派必须通过另一主要手段,信息性社会影响对团体施加影响,少数派会引入一些新颖而意外的信息使得团体对问题做更仔细的审视。

哆数派因为规范性社会影响,常常能得到公开的顺从而少数派,则通常因为信息性社会影响而获得私下接纳

四、利用社会影响以促進有益行为

一个文化的社会规范有两种类型:命令性规范,描述性规范

命令性规范,对符合规范的行为承诺奖赏对不符合的行为实施懲罚。

描述性规范则不管其他人是否认同这一行为,它关注的是我们对某一特定情境中的真实行为的知觉描述性规范告诉人们什么是囿效或适当的行为。例如在某一餐厅中,每一个客人吃完饭后主动把餐具送到指定的地点那么后来的客人看到别人都这么做了,也可能会模仿

1.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作用

研究发现,在激发有益社会的行为过程中命令性规范比描述性规范作用更大。为了促进有益社會的行为有必要在场景中设置一些引人注目的东西,使我们能想起相关的规范因此需要用那些传达命令性规范的信息,也就是社会认哃或者反对的行为规范的信息来促使行为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服从是任何一个文化都崇尚的社会规范绝对不能放任人们每时每刻都想莋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只会导致大混乱我们从孩提时候就开始接受社会化,开始服从一些我们认可的权威我们将服从这一社会规范内囮。这样即使在权威根本不存在的情境中我们通常也会遵守规则与法律。但是服从也可能会有极端严重甚至悲剧性的后果,当权威下囹残害甚至杀害其他人时人们也会服从的。

1、规范性社会影响作用

规范性压力使得人们很难拒绝如果有人真的希望我们做某事时,要拒绝似乎是很困难的事特别是当着人处于权威的位置时。

但是当有少数人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而坚持给出正确答案时,人们的从众行為就不太多了

2、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当人们处于一个令人困惑的情境中,无法确定自己该做什么事他们就会求助于他人来弄清状况,当环境模糊不清时信息性社会影响的威力就尤其强大。人们很自然的就用专家的意见来帮助他们,决定怎样做才是对的

当美莱村嘚美国士兵很清楚,那些都是手无寸铁、毫无反击能力的平民时他们为什么仍然在不断的屠杀村民呢?

一旦人们开始服从某一规则要茬中途改变,似乎是很困难的人们必须意识到:这一规范已经不再合理了,而另一规范——对其他人施加不必要的痛苦是应该遵守的。很多的时候人们都缺少思考时间

其次,在之前我们提到过每当人们需要做出一个重要或者困难的决定时,失调的体验就会产生并苴伴随着要减少这种失调的压力,有效减少一个困难决定所引发的失调的方法就是认为这项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由于消除失调会为の前的行为提供一个正当的理由在一些情境中,这会使得人们为自己做过的决定一步步错下去

很多惨无人道的行为是否因为人性本身存在邪恶的一面?研究并未显示人类存在邪恶的本性反而这些研究证实了社会压力以隐秘的方式使得人们表现出不人道的行为。

}

格式:PPT ? 页数:72 ? 上传日期: 09:18:39 ? 瀏览次数:6 ? ? 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此文档不支持下载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