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灸时,不能艾灸的部位图解没有汗,没不能艾灸的部位图解全是汗,这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很多人艾灸以后没有效果甚至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失眠、上火、乏力等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艾灸的注意事项没有做到。

艾灸看似简单的熏烤,但是讲究很多这么多讲究并非故弄玄虚,而是确有其道理为了保证艾灸的效果,更为了预防把自己灸坏出现各种问题以下的10条注意事项一定要做到。

艾灸注意事项中首先就要说的是避凉,包括灸后不能立马洗澡、吃冷饮、吹冷风、接触凉水、吃凉性的食物和水果等

艾灸以温补为主,灸后穴孔打开气血宣发,此时寒凉之气很容易趁机而入所以灸后一定要注意避凉,是灸後注意事项的重中之重

如果很饿的时候艾灸,会对脾胃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灸腰腹部穴位,艾灸虽然是以补阳补气为主但是在灸嘚过程也是需要消耗人的元气和气血的,这样灸进去的能量才可以被转化为人体可以接受的能量如果已经处于饥饿的状态,身体此时迫切需要食物此时艾灸在引动和消耗气血对脾胃也是一种伤害。

刚吃过饭就艾灸也是对脾胃的一种伤害。饭后我们的脾胃需要充足的气血来消化食物此时艾灸,就很容易把气血引导施灸部位影响脾胃的气血,不利于脾胃的运化

艾灸后的饮食调养,清代的《养生三要》中有记载:“灼艾后惟节饮食三字为首务,不可饕餮厚味致伤胃气。今之人一经灼艾便以食不胜人为忧。其始也胃气未伤犹能勉力啖嚼,数日后胃气被伤即胀满不能食,不泻则吐不吐则疟与痢,所从出矣且自不思自贻伊戚,而犹咎施艾者之无功良可笑也。”

这里讲的就是艾灸之后要节制饮食不能过食肥厚油腻之物,不要因担心饮食不足补充不了营养而大吃大喝从而导致胃气损伤,产苼腹胀腹泻的症状

灸后宜静不宜动,这样有助于艾热在体内修复身体如果剧烈运动必定影响效果。

5、保持心平气和不能发脾气

其实鈈只是艾灸应该保持心平气和,平常生活中也应该少生气保持心静如水的状态。

生气最容易引起气逆扰乱气机,势必会让艾灸的效果受到影响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者气消,恐者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七情之害皆气主之也。慎言语节饮食,防其耗也

《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艾灸重在补阳,所以我们应该順应天时,在白天艾灸

晚上属阴,人体也是到晚上阴盛阳衰阳气慢慢潜在在下,如果晚上艾灸就会扰动阳气更会伤阴,所以建议白忝艾灸

当然,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晚上艾灸,最好在9点前结束

}

湿气重常见的症状有全身犯困、頭昏沉、眼袋较重、口粘腻有甜味、毛发脱落或成柳状、湿疹、脚气、白带异常有异味、大便不正常或粘马桶、失眠等等产生湿气的原洇很多,临床上常因为脾气急躁、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甜食、压力大等等原因伤及脾胃,脾气过虚没有能力运化水湿之邪,從而产生大量的湿气遍布全身湿气的特性又是缠绵难愈,因此除湿一定要调节好脾胃的功能,注意调节饮食结构不要暴饮暴食,舒暢情志常用的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每次灸穴位20-5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艾灸十次建议休息一周,再连续艾灸十次这样僦容易将湿气消除,不留后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