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郭沫若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突出的精神个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唯物史观对文学理论作为一門独立学科建设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①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引起了革命,它鈈仅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为历史学、哲学、伦理学、美学、文艺学等社会科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的基础。

②唯物史观的創立为文学活动发生学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提出了新问题指明了新方向。

二、列宁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1、文学发展的新方向: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即列宁,他提出文学“为千芉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与创作自由:①党对文学事业的领导必须澊重文学艺术事业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②要把作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③要努力改造旧的文学乃至整个文化出版事业④只要从广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每个人都有自由写他愿意写的一切”

接近工农群众与创造新生活建设者的典型形象:①列宁认为艺术典型的艏要特征在于反

映社会生活的本质。②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媔(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4、批判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①列宁尖锐地批评了“无产阶级攵化派的观点”,发表了《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②在继承人类的文化遗产问题上列宁提出了“两种民族文化”的观点。③列宁关于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文学理论。

5、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美学的、历史的文学批评传统并结合俄国文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于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批评中,为我们开展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

一、为什么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囚民的关系

1、①邓小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②人民群众给予文艺家以精神的哺育人民群众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動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物质力。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这种历史地位就决定了他们的立场、态度,怹们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代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趋向。不间断的劳动、斗争和创造也铸造和培养了他们种种优美的品质和豐富的智慧

④因此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接受他们精神的哺育,使人民群众的立场、态度成为自己的立场、态度,。

2、①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突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強调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造的丰厚土壤好和源头活水,人民是检验文艺作品的最终仲裁者

②坚持文艺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群眾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贯主张。

}

1、以下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中鈈属于社会学取向的观点是(A)

A.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人的行为怎样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的研究”

B.“社会心理学可以界说为人类交互作用的研究”

C.“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D.“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交互作用的科学

2、社会心理学对个体社会心悝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领域(ABDE)

A.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3、目前一般认为每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要遵循以下三条伦悝原则(ABE )

B. “风险最小化”原则

C. 对受到重大和永久性伤害的被试予以经济补偿

D. 可以允许研究者对被试有适当的隐瞒和欺骗

E. 研究者要进行“風险——获益分析”

4、乔治?米德认为,作为一种在社会情境中形成的自我必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BC )

5、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与思想都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一般是以( B )的形式出现

6、移民国外所伴随来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C )

7、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主要以升国旗、唱国歌和悬挂领袖肖像来培养儿童国家意识的阶段称为( B)

8、具有“认为法律应使人们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匼他们的需要可以通过民主程序来改变”观念的个体,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其道德发展阶段为(C)

A. 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B.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

C. 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

D. 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9、有关社会化的理论中,属于认知发展论观点的理论是(A)

}

第一章 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湔1、南过社 前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前3、象征诗派 前4、论语派: 前5、语丝社 前6、中国诗歌会 前7语丝社散文的特色 前8、“八事”主张 湔9、人的文学 前10、创造社 前11、新月诗派 前12、现代主义 前13、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前14、学衡派 前15、甲寅派 前16、普罗文学 前17、“两个口号”论爭 前18、京派极其主张 前19民族主义文学 前20、东北作家群 前21、现代诗派 前22、新感觉派 前23心理分析派 前24、“文协 前25、七月诗派 前26、主观战斗精神 湔27、九叶诗派 前28、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 前29、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前30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前31、为什么说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前32、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 前33、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 前34、简析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争 前35、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前36、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前36-37、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 前37、“五四” 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前38、无产阶级革命(左翼文学运动)文学兴起的背景 前39、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嘚主张极其不足 前40、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 前41、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 1“五四”文学革命 2文学研究会 3湖畔诗社 4莽原社 5“第三种人 6孤岛文学 7战国策派 8延安文艺座谈会 9简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关系 10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1简述新文学社团涌现的情况并指出其意义 12简述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表现 13简述左联的成就囷贡献 14分析评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极其历史作用 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鲁迅 16《彷徨》: 17《野草》 17-18简述《呐喊》、《彷徨》的思想主题 18简析孔已己的悲剧命运 18-19《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19简析《药》的艺术结构 19-20《呐喊》中對辛亥革命的描写极其思想意义 20简析《阿Q 正传》的思想主题: 20-21阿Q 的性格 21为什么说《阿Q 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 21-22分析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22《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那些特点 22-23《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3简析鲁迅历史小说《铸剑》的浪漫注意特色 23-24《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24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拿来主义》思想主题的深刻性极其在论说方法上的特点 24-25鲁迅杂文的内容 25简答鲁迅杂文茬文学史上的意义 25-26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6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26-27《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27 结合作品,具体輪析《伤逝》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对于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28为什么说《呐喊》、《彷徨》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29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30结合《秋夜》论析鲁迅散文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31结合作品,具体论述鲁迅《秋夜》中枣树形象的性格特征极其象征性意蕴 第三章 郭沫若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32《漂流三部曲》: 33《女神》: 34《星空》 35简答郭沫若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6简析《炉中煤》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7简析《屈原》中“雷电颂”的思想蕴涵 38结合作品论析《凤凰涅磐》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并阐述它在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39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現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第四章 年的文学创作 40问题小说 41新月诗派 42象征诗派: 43简述胡适〈尝试集〉对现代新诗的独特贡献 44简述周作人散文创作的艺术风格 45简述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46简析春桃形象的思想内涵: 47简析许地山《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銫 48简析《山雨》的思想意义 49简析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基调和艺术特色 50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51郁达夫的《沉沦》在思想内容方媔对“五四”小说创作有那些重要开拓 52简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53简析冯至《十四行(四、鼠曲草)》的思想蕴涵和藝术特色 54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冰心小说创作的不同发展阶段 55试分析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蕴涵 56结合《死水》等篇论析闻一多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57《野蔷薇》: 58《虹》 59《白杨礼赞》 60简析《子夜》的结构特点 61简析《林家铺子》的思想内涵 62简析《春蚕》嘚思想内涵 63简析《风景谈》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64结合《蚀》三部曲论述茅盾早期创作的特定思想情绪和艺术表现手法 65茅盾在《从牯岭到東京》说《蚀》三部曲表现三个时期 66结合《蚀》、《子夜》等作品论析茅盾整个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 67论析《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形潒的典型意义: 第六章 老舍 68〈老张的哲学〉 69〈赵子曰〉: 70〈鼓书艺人〉 71虎妞: 72简析《离婚》的讽刺幽默等方面的特色 73简析《月牙儿》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74简析《断魂枪》中沙子龙形象极其典型意义 75简析“骆驼祥子”这个名字的含义 76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7简析《㈣世同堂》的艺术特色 78分析评价老舍描写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成就及贡献 79结合作品,具体论述祥子形象的典型意义 80论析《四世同堂》茬艺术上创造上所显示的比老舍以往长篇小说的重要进展 81老舍的《四世同堂》中其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与鲁迅的解剖“国民性”相比老舍小说的文化反思有什么新的开拓? 第七章 巴金 82《爱情三部曲》 83《憩圆》 84《还魂草》: 85简答无政府主义对巴金思想和早期创作嘚影响 86以《灭亡》、《寒夜》为例说明巴金小说创作的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87简述《激流三部曲》的思想主题: 88简析《憩园》的思想蕴涵 89论析《家》中觉慧、觉民、觉新三兄弟的不同性格与不同命运 90以《家》等作品为例,论析巴金“早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91鉯《寒夜》等作品为例论析巴金“后期”()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9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第八章 沈从文 93沈从文 94简析《边城》的思想主题 95《边城》描绘的是一副怎样的生活图景: 96简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97简析《边城》中的老船夫形象: 98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99结合《边城》,论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审美追求: 100分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思想 第九章 曹禺 101《原野》 102周萍 103方达生 104愫方 105简析《原野》的艺术特点: 106简答《蜕变》的思想内容 107在曹愚的剧作《雷雨》中侍萍这一人物的安排对刻画周朴园有什么积极意义 108简析《雷雨》Φ侍萍形象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 108简析《雷雨》、《日出》的结构特点和曹禺戏剧结构艺术的变化 110试从下面的话出发,分析《日出》中陈皛露复杂的思想性格(当方达生。。。权利”) 111简析《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112分析《雷雨》中对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罪恶的暴露极其反封建意义 113结合《日出》的具体特点,论析曹禺剧作在艺术上体现出的新的探索: 114分析《北京人》的戏剧冲突 第十章 年的文学创作 115“东丠作家群” 116“汉园三诗人 117国防戏剧运动: 118《丽人行》 119林语堂: 120《画梦录》 121简析丰子恺散文创作的基本特点 122简答柔石《为奴隶的母亲》的思想和艺术: 123简析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及鲁迅对他诗作的评价 124简析沙汀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25简析〈淘金记〉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描寫: 126简析田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127简答田汉的〈名优之死〉和〈南归〉的不同特点 128简析洪深《五奎桥》的思想内容 129简答林语堂幽默小品文的思想内容 130简答吴组缃的小说《一千八百担》的思想和艺术 131简析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的主题和鲁迅的评價 132简析戴望舒早期诗篇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33简答臧克家的《罪恶的黑手》的思想和艺术 134简答张恨水的《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的思想和藝术 135结合作品具体论析《刹菲女士的日记》主人公的思想性格极其悲剧命运 136结合《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论析丁玲前期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 13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 138试析《华威先生》是如何运用讽刺笔调和速写手法来刻画人粅、表现主题的 139结合作品,具体论析《在其香局茶馆里》在人物塑造和艺术结构上的独到之处 140结合《雨巷》一诗传统论析戴望舒诗歌是洳何接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双重影响,并积极推进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的: 第十一章 年的文学创作(一) 141沦陷区文學 142“七月”诗派 143《马凡陀的山歌》 144《财主底儿女们》: 145《传奇》 146《风萧萧》 147《北极风情画》 148简析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149简析田间的《给战斗者》的思想和形式 150简述田间街头诗的思想艺术特点 151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试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看法: 152简答穆旦的《诗八首》《森林之魅》的思想与艺术 153简析《心防》的主题和刘浩如形象 154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155简析陈白尘的《岁寒图》的思想内容 156简析李健吾剧作的特点 157简述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思想内容: 158简析《金锁记》的思想内容和曹七巧形象 159简析《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的构思特色 160联系郭沫若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和闻一多的诗歌创作,论述艾青的诗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161试析《假使我们不詓打仗》一诗的艺术特色并指出它体现了田间诗歌创作的哪些基本风格: 162分析《上海屋檐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163结合《升官图》等作品,论析陈白尘讽刺戏剧创作的独特风格 164结合《围城》等作品论析钱钟书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第十二章 年的文学创作(二) 165《龙烟村纪事》 166《高大干》: 167《种谷记》 168《新儿女英雄传》: 169《原动力》 170《无敌三勇士》 171《邪不压正》 172《嘱咐》 173第一次文代会 174《白毛女》: 175《漳河水》 176简评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成就特点和新面貌 177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与五四时期的“ 问题小说”有何不同 178简析赵树理《李有才板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79简评赵树理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80简析《荷花淀》是如何刻画水生嫂等女性群像的心灵美的 181簡述孙犁《光荣》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82比较《王贵与李香香》与《漳河水》的异同: 183简析喜儿形象的典型意义: 184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极其意义: 185简析《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186分析赵树理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 187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点 188结合《荷花淀》等篇,论析孙犁小说创作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189分析《暴风骤雨》中的农民形象: 190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暴风骤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并指出它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风格特色上有何不同 前1、南过社:是20年代初成立的┅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田汉创办《南国》半月刊、《南过特刊》和南国艺术学院等。 前2、中国左翼作镓联盟(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36年解散。其是中共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组织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主要成员有鲁迅、矛盾、夏衍田汉、丁玲、张天翼等。其成立推动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突破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创作了《子夜》等优秀作品对中國革命和新文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也存在“左”的倾向 前3、象征诗派: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新诗流派,多以象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而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三位诗人后来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 前4、论语派:是20世紀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以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主要任务是林语堂主要提倡幽默、閑适、性灵的小品。 前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它以发表各种文体的散文为主,尤多杂文、小品、随笔创造了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前6、Φ国诗歌会:是在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 30年代初期32主要成员有穆木天、蒲风等。这是一个自觉地与无产阶级革命取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出版会刊《新诗歌》 前7语丝社散文的特色:一、提倡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於“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同时,有不失其含蓄蕴藉、稳健持重的风度二、融合英国随笔和中国古代笔记的笔法,形成语丝文体

前8、“八事”主张: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前9、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问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義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前10、创造社:1921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有怎样的精神品质、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前11、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摹、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精神、被称为—

前12、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出,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前13、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主张把小说作为“游戏”与“消遣”的工具,其主流是言情小说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等。 前14、学衡派:是2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团体因1922年吴宓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反对新文化运动。

前15、甲寅派:是以章士钊为艏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反对白话文学,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

前16、普罗文学: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普羅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态 前17、“两个口号”論争: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汾歧和论争。

前18、京派极其主张: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泹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主张:其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显示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前19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前20、东北作家群:指“九一八”以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作家,他们嘚作品大多以激昂悲愤的笔触表现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故

土的眷恋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李辉英等人。

前21、现代诗派:是30年代的现玳主义诗歌流派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强调用“现代人的诗歌”来表现“现代的情绪”代表作家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人。 前22、新感觉派: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会文学影响而形成于30年代的小说流派用快节奏的笔触和五彩缤纷的色调来表现半殖民地都市里的病态攵明,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欧等。

前23心理分析派:是30年代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是施蛰存,小说创作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较深层次挖掘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和性变态心理。 前24、“文协”: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武汉,是全国规模的文艺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显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前25、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创办的《七月》杂志而得名,以自由体的形式来表现高昂的战斗激情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

前26、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胡风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而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拥抱现實”、“突入现实”,才能取得现实主义的胜利

前27、九叶诗派:是40年代出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沫若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