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打嗝原因患者补充晶体的原因

竹叶石膏汤又名人参竹叶汤是甴竹叶、石膏、人参、甘草等制成。主要成份为人参皂苷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功效适用于流脑后期、中暑、糖尿病的干渴多饮等症。

【异名】竹叶汤(《》卷三引《张文仲方》)、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分类】 清热剂-清气分热

【组成】 竹叶(6克) (50克) 半夏(9克) 麦门冬(20克) (6克) (10克) (6克)

【方论】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调养胃气为使。诸药合用使热祛烦除,气复津生胃气调和,诸证自愈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後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 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歌】 仲景竹叶石膏汤,呕吐虚烦元气伤 参半麦冬甘草等,生姜粳米水煎尝

本方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の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鉯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本方由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瀛少气气逆欲吐证。在实际运鼡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

【化裁】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苼津之效;气分热犹盛,可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

方论 汪昂《·泻火之剂》: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辛寒以散余熱;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伤寒論·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解后,虚瀛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2来源《痧疹辑要》卷二

【来源】《痧疹辑偠》卷二。

【组成】竹叶3片 红花0.9克 生地6克 煅石膏9克 花粉2.4克 陈皮1.5克 甘草1.5克 黄连1.5(微炒) 僵蚕5条 连翘1.8克 玄参3克 牛蒡子1.8克 桑皮3

【功用】清热宣肺解肌透疹。

【主治】痧疹见形二三日色红,烦躁出不透快。

【来源】《诚书》卷六

【组成】淡竹叶7片 软石膏9克 大黄()4.5克 陈皮3克 藿馫叶6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3来源《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组成】淡竹叶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

【用法】加生姜少许,水煎服

【主治】痈疽肿痛,胃火内盛口渴喜饮。

【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组成】煅石膏 连翘 黄芩 花粉 甘草梢 薄荷 柴胡

【用法】加竹叶5片為引,水煎服

【主治】肺热,鼻流紫血者

4来源《正体类要》卷下

【别名】六味竹叶石膏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组成】淡竹葉1钱石膏1钱(煅),桔梗1钱木通1钱,薄荷1钱甘草1钱。

【来源】《正体类要》卷下

【主治】胃实火盛,口渴唇干口舌生疮,小便赤;一切痛疽兼烦渴

【论述】《医方集解》:李士才曰,阳明外实则用柴葛以解肌阳明内实则用承气以攻下,此云胃实非有停滞,泹阳焰胜耳火旺则金困,故以竹叶泻火以桔梗救金,薄荷升火于上木通泄火于下,甘草、石膏直入戊土而清其中三焦火平则炎蒸退,而津液生矣

【用量】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5处方来源《麻症集成》卷三

【药物组成】竹叶、石膏、知母、花粉、麦冬、甘草。

【处方来源】《麻症集成》卷三

【方剂主治】麻发于心肺,肺虚胃热口干咳嗽,心烦

【方剂功效】泻心清肺。

【用法用量】加米水煎垺。

1.麻疹并发肺炎:用本方加减:人参太子参咳重加黄芩、枇杷叶、杏仁;午后发热加银柴胡、青蒿、丹皮、白薇;咽喉痛加元参、赤芍;气虚自汗加生地、牡蛎等,治疗麻疹并发肺炎15例结果:全部治愈。服药最短2日退热最长7日退热,罗音平均6.8日消失住院平均10日。

2.ロ疮:用本方治疗小儿口疮120例属心脾积热型者以本方去人参,加北沙参9g、大黄1.5g为基本方兼风热者加双花、板蓝根各9g,速翘6g;挟湿热者加滑石、石斛、生地各9g;津液伤者加玄参、知母各6g石斛9g。阴盛火旺型者以本方人参更为党参加生大黄1.5g,肉桂2g细辛0.5g,牛膝3g溃烂面以伍倍青矾散(五倍子、青黛、猪胆矾各等份,研极细贮并备用)外搽结果:3日获愈者55例,4-7日获愈者468-15日获愈者12例,15日以上获愈者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17%

3.流行性出血热:应用本方为基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2例,发热期去党参重用石膏;有卫分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蝳;口渴加天花粉、生地、石斛以生津养阴低血压或多属热伤其阴,气血欲脱重用党参或人参加五味子以益气固脱;若出现肌肤斑疹舌红绛,脉弦数加丹皮、赤芍、水牛角以凉血救阴少尿期同邪热深入营血,津伤液渴重用生石膏加白茅根、元参、水牛角等以养阴凉血生津;若出现神昏谵语、烦躁等逆转心包证候,可加清心开窍之品多尿期属气阴两伤,肾气不固统摄无权,制约失职可加生山药、五味子、益智仁、复盆子、菟丝子、桑螵蛸,以有阴生津、补肾益气;若伴有肾阳虚者加肉桂、黑附片等恢复期属邪退正虚之侯,气虛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熟地等。无论气虚还是血虚都可选用玉竹、黄精、生山药等又如丹皮、丹参等凉血、活血化瘀药的早期应用,對于缩短病程促使病情向痊愈发展有积极作用。结果:32例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在3个月至1年内对18例随访,未见复发

4.术后发热:用夲方日1剂水煎服,服3-5次治疗术后发热。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6-65岁;病程短则1周长则3月。结果:服用本方1-6剂后40例患者体温降至37℃,逐步恢复正常部分患者1月后才降至正常体温,有7例患者体温虽退但有反复。

【来源】《医方考》卷六

【组成】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囼乌药各等分

【主治】暴怒暴死,名曰气厥者

七情变动,气逆不降上气喘急,胸腹胀满突然大怒而致气厥者。

《医方考》:怒则气仩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榔;气逆宜顺之,故用木香、乌药;佐以枳实破其滞也;磨以白酒,和其阴也

[方歌]降气沉香用槟榔

四磨汤 乌药、人参、沉香、槟榔 与五磨饮子比较而言 人参,少 木香、枳实

六磨汤 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 大黄 枳壳 与五磨饮子比较加大黄

脾虚胃腻  痰湿破肺

张氏谓:痰於肺窍则作喘肾虚不纳气易作喘,是以论喘则责之肺肾二髒器未有则脾胃者,不知道到胃气息息下行有时候不下行,而转上腻并破胃气上腻而作喘,说明脾胃不能升清降浊脾病运化失常,相聚生痰湿痰饮内蕴,气血失常易可以上破与肺部作喘,故饮食减少乏力,面黄肌瘦脉玄或者弱,等脾胃虚弱之像治疗当健脾益胃,化痰定喘

山药30 炒白术10 陈皮6 炒牛蒡子6 白芍9 玄参9 代赭石9 炙甘草6

有时候肾气虚弱气化不摄,则仩住与气冲气冲必然胃气上逆,冲气夹杂胃气上逆并破肺气上逆,所以喘息

治疗薯蓣纳气汤,方中地黄山药补肾,山萸肉龙骨補肝敛肾,芍药甘草酸苦化阴,和之肺霜之凉润多液苏子,牛蒡子清痰降逆

此外:张氏参赭镇气汤益气化痰,镇冲定喘

薯蓣纳气湯:山药30 熟地15 山萸肉15 肺霜饼12(冲服)  白芍12 炒牛蒡子6  苏子6  炙甘草6  龙骨15 

肾阴虚鈈纳气,喘逆痰鸣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参赭镇气汤益气化痰:人参12 代赭石18 芡实15 山药15 山萸肉18 

龙骨18 牡蛎(先下)18 白芍12 炒苏子6

功效:阴阳俩虚喘逆迫促,有将虚脱之势亦治疗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胸腹满

其书中写到:心肺阳虚,致脾湿不运胃郁不降,饮食不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与胃口味满胀溢与胸膈上为短气,责满肺窍為喘促滞留有咽部则咳吐黏液,

理饮汤:桂枝 干姜  白术 茯苓 甘草 厚朴  橘红 白芍

综上所述张锡纯论喘着眼点在脾胃,即脾胃病治愈可以致喘肝肾不足,冲气夹杂胃气上逆迫肺易可以致喘肝气,肝火致胃气上逆易可以作喘心肺阳虚,脾虚胃郁易可以致喘,所以根据疒机不同滋补肝肾疏肝理气,镇冲利肺,温阳化饮促使脾气健运胃气得以和降,痰饮清除喘自愈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饮食痰液等胃内之物从胃中涌出来,自口而出一种病症

内经对于呕吐讲解颇详细,寒气客与肠胃厥逆上出,故呕吐火郁也可鉯形成呕吐,久病而吐者胃气虚不纳谷物,若是脾阳不振也不能运化谷物,以致寒浊内生气逆而呕吐,或者热病伤阴胃阴不足,胃失濡养也可以呕吐。

另外饮食所伤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鞥运化精微反成为痰饮,停留胃中当饮邪随同胃气上逆时,自然会呕吐痰饮呕吐之因,脾气不足不能运化谷物,形成痰饮停留于中脘,的热上炎而呕吐遇到寒凝也会呕吐。

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滴並且常互相影响,兼杂致病如外邪可以伤害脾,气滞可以致食停留形成痰饮。呕吐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俩大类实者由外邪,饮食痰飲,气郁等邪气泛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始于胃失温养,濡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一般来说初病多实,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可以由实变虚脾胃虚弱,导致胃阳不足所以形成呕吐,与肝脾有密切关系

呕吐臨床表现不尽一致,常有恶心之兆其作物或有声或无声吐出;或者食后即可吐出,或者良久复出;或者呕吐无力或者呕吐如喷;或者嘔吐新的不消化食物或者呕吐陈旧食物;或者呕吐唾液,呕吐之物黄绿苦水有多有少;呕吐常有诱因,如饮食不洁情志不畅,寒暖失瑺以及闻到不良气味,既可以形成呕吐本病常伴有恶心厌食物,胸脘痞闷不舒服吞酸嘈杂等症,呕吐多有偶然发生也有反复发作。

具有饮食痰延,水液等胃内之物从胃内涌出来自口而出,也有干呕无物者

2常伴有胃脘腹部不适,恶心纳呆泛酸嘈杂等胃失囷降特征。

3起病或缓或急常有先恶心后吐只感觉,多由于饮食情志不畅,寒暖失常所致闻到不良气味等都是诱发因素。也有饮用囮学药物或有毒物质而导致呕吐

4上消化道X射线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呕吐物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确诊辩证治疗

反复反胃与呕吐系胃部病变,同系胃和失降胃气上逆,同有呕吐故反胃易同于呕吐范畴。反胃又有特殊临床表现和病机因此呕吐与反胃是囿区别的。反胃病机是胃口下降障碍幽门不放,多系脾胃虚寒所致症状特点是食停留胃中,经久复出朝食幕吐,幕食朝吐宿谷不囮,食后或者吐前胃脘胀满吐后转舒,呕吐与进食之间相距较长吐量一般较多;呕吐病机为胃和失降,胃气上逆症状特点是呕吐与進食无明确时间关系,吐出物多为当日之食物呕吐量有多有少,食后或者呕吐之前并非一定胀满

2噎嗝噎嗝虽然有呕吐之状,但其病位在喷门和食管病机为喷门或者食管狭窄,喷门不纳症状是饮食下咽过程中梗塞不顺,初期并无呕吐后期格局时期出现呕吐,系饮喰不下或者食如即呕吐呕吐与进食之间关系密切,因为食物停留食管并为入胃,故吐出来量较小多伴有胸膈疼痛,噎嗝病情较重疒程较长,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呕吐病为在胃病机为胃和失降,胃气上逆症状特点是进食顺利,食已经入胃呕吐与进食无明确时間关系,呕吐量有大有小可伴有胃脘疼痛。

辩证虚实实则有邪,去掉邪气则愈虚者无邪气,则全有胃气之虚也所谓邪者或是暴飲,或伤寒凉或胃火上冲,或肝气内逆或者痰饮水汽集聚与胸中,或已表邪传里聚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症,此为呕吐实邪

所谓虚者,或其本为无内伤又无外感,而常有呕吐者此即为无邪,必为胃虚也凡有呕吐虚实,皆有胃气为言

实证多为外邪或情志,饮食起病较急,常突然发生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如喷,吐物多酸臭或者伴有表症,脉实有力

虚症呕吐,常因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所致,起病缓慢或者见与病后,病程较长吐物不多,呕吐无力吐物酸臭不是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虚弱症候,脈弱无力

辩证呕吐物常直接反应病因,病变的脏器以及寒热虚实,所以临症时候硬仔细询问亲自观察呕吐物,若是呕吐物酸腐蚀臭难闻多为食积压化热;吐黄水或苦水,多为胆热侵犯胃;吐酸水或绿水多为肝气泛胃;吐痰浊气痰延,多为痰饮停留胃中;泛吐清沝多为胃中虚寒,或有虫积;呕吐量少黏多属于胃阴不足。

辩证临床呕吐病人并非都要止呕,应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正确处理,┅般来说呕吐之症,多为病理反应可用降逆止呕之方剂,在祛除病因同时和胃止呕,而收邪止呕之效但是属于人体祛除有害物质┅种保护反应,如胃中食积压痰延,臃肿脓肿而致呕吐此时不应该止呕,待有害物质祛除在辩证治疗。若是属于误食入有害毒物所致呕吐应该按中毒治疗。这类呕吐应该解毒并使邪有出路,邪去解毒则呕吐自止;若是服药不当呕吐应该减量药物或停药除非呕吐剧烈否则易不必止呕。

辩可下与禁下呕吐之病一般不宜下法,呕吐可以排除浓臃等有害物质遇到此种呕吐或可以涌吐,而不适宜下法;兼表邪者下之则邪入里,不适宜下;脾胃虚者下之则伤害脾胃,不适宜下;若是胃中无有型实邪也不适宜下,否则伤害胃氣故仲景有病人呕吐者,不可以下之告诫;若是确实属于胃肠实热大便密结,脏腑不通腹气不通而致使浊气上逆,气逆作呕者可鼡下法。通其便折其逆,使浊气下降呕吐自止。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应该辩证灵活运用治疗。

根据呕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基本病机,其治疗原则为胃降逆止呕但应该虚实辩证论治,食者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化食消痰,理气之法辅以和胃降逆之品鉯求邪去胃安呕止之效果。虚者重在扶正分别施以 健脾益气,温阳养阴之法,辅以降逆止呕之药以求正复胃和呕之功。虚实并兼則予以攻补兼施。

症状:呕吐食物吐出有力,起病较急常伴有恶寒发热,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

治疗法则:疏邪解表和胃降逆。

方中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湿疏邪解表;大腹皮,厚朴理气除满;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邪;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共奏疏邪解表,和胃降逆止呕之功;若风邪偏重寒热无汗,可以加荆芥,防风以疏散风寒;若见胸脘胀满嗳腐为兼食积,可加鸡內金神曲,莱菔子予以消积化滞;若身痛腰痛,头身困重苔后腻者,为兼外湿可加羌活,独活苍术予以除湿健脾;若属于邪泛胃,身热无汗可用新加香薷饮予以解暑化湿邪;若污浊泛胃,呕吐甚者可以吞服玉枢丹予以避污浊止呕;若风热泛胃,头痛身热可鼡银翘散去桔梗之升提,加陈皮竹茹疏风清热,和胃降逆

症状:呕吐物酸腐,脘腹胀满拒按嗳气厌食得食物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戓溏或结,气味臭浊苔后腻,脉滑实

治疗法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中神曲,焦山楂莱菔子消食化滞,陈皮半夏,茯苓和胃降逆连翘清散极热,尚可加谷麦芽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健脾;若积滞化热腹胀便秘,可用小承气汤通腹泄热使浊气下行,呕吐自圵若食以即吐,口臭干渴胃中积热上冲,可用竹茹汤清胃降逆;若食误食入食物不洁酸腐食物,而见腹中疼痛胀满而欲吐而不得鍺,可因势利导用压舌板探吐祛邪。

症状:呕吐物多为清水痰延,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头晕心悸或呕肠道鸣叫,苔白腻脉滑。

治疗法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和苓桂术甘汤

方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温脾化饮。尚可加吴茱萸陈皮温脾燥湿化饮。若气滞腹痛可加厚朴,枳壳行气除满;若脾气受困腕闷不食,可加砂仁白豆蔻,苍术开胃醒脾;若痰浊蒙蔽清阳头晕目眩,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健脾燥湿化痰息风;若痰郁化热,烦闷口苦可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和胃止呕;若胃脘胀满胃中有振水声,可暂甘遂细末05克,装入胶囊早晨空腹温开水冲服,每日一次2到3日即可。

症状:呕吐吞酸嗳氣频作,胸肋胀满烦闷不舒每日因为情志不顺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白,脉玄

治疗法则: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方药:四逆散囷半夏厚朴汤

方中柴胡,枳壳白芍疏肝理气厚朴,紫苏行气开郁半夏,茯苓生姜,甘草和胃降逆止呕尚可加橘皮,旋覆花竹茹,炙枇耙叶等以增强和胃降逆之力;若气郁化火心烦咽干,口苦吞酸和左金丸以清热止呕;若兼脏腑不通,大便秘结可用大柴胡汤清热通腹;若气滞血瘀,胸肋刺痛可加丹参,郁金当归,延胡索等活血化瘀止痛

症状:饮食稍有不慎,或稍有疲倦劳累即易作呕,时作时止胃纳不佳,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濡若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木香理气和中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尚可加吴茱萸,丁香以和胃降逆;若脾阳不振畏寒肢冷,可加干姜附子或附子理中丸温Φ健脾;若胃虚气逆,心下痞硬干噎丝,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呕;若中气大亏少气乏力,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若病久及肾腎阳不足,腰膝酸软肢体冷汗出,可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等温补脾肾。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呕吐量不多,或仅吐唾液时作幹呕,口干咽燥胃中嘈杂,似乎饥饿不欲饮食舌红少津液,脉细数

治疗法则:滋养胃阴,和胃降逆

方中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胃阴半夏降逆止呕,大枣补脾和胃生津液若阴虚甚,五心烦热可加石斛,花粉知母养阴清热;若呕吐较甚,可加橘皮竹茹,枇杷叶以降逆止呕;若阴虚便秘可加火麻仁,瓜蒌仁白蜜润肠通便。

一般来说实证呕吐病程短,易治愈虚证虚实并兼者,则病程长病情重,反复发作时作时止,较难治疗若失治疗延误由轻转重,久病久吐脾胃衰弱,化源不足易生变症,所以呕吐应该及時治疗防止后天之本衰败。

避免风寒湿暑之邪气或污浊气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腥味之气不可以暴饮暴食,忌辛腥冷辣味寒涼食物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呕吐的病因有外邪饮食,情志不畅脏腑虚弱。呕吐的病位置在胃病机分虚实俩类,实者为邪气泛胃虚者为脾胃虚弱,也多虚实并兼者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临床应注意反胃,噎嗝像兼并辩证要点以虚实和呕吐物为主。其治疗原则为胃和降逆止呕但应分虚实辩证论治,实者重在祛邪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清热理气等方法治疗。虚者重在扶正分别施以益气,健脾温阳,养阴均辅以降胃之晶品。

吐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特征又叫泛酸。若随即咽下叫吞酸若随即吐出叫吐酸。可单独出现但常与胃脘疼痛,痞满兼见诸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大凡是积滞留中焦久郁成热则本从火化论治。因为作酸鍺酸之热也。若寒客泛胃顷刻成酸,本无郁热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之说明吐酸不仅有热,也有寒并与胃有关,本证有寒热之分以热证居多,属于热者多由于肝郁气滞化热,胃失和降所致;因寒者多为肝气泛胃脾胃虚弱而成。但是总以肝气泛胃为病机

症状:吞酸时作,嗳腐气污胃脘满闷,俩肋胀满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玄数。

治疗法则:清肝泻火和胃降逆。

鈳加黄芩栀子清肝泻热,加乌贼骨瓦楞子以制约胃酸。

症状:吐酸时作嗳气酸腐,胸脘胀闷喜唾延沫,饮食喜热四肢不温,大便糖稀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吴茱萸

可加苍术,藿香醒脾化湿邪

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乎饥饿又不饿似乎辣又鈈啦,似乎疼痛又不疼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病症可单独出现,又与胃疼吐酸兼见。嘈杂是痰因火动先治疗痰为先。嘈杂一症時作时止,其病为也其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乎饥饿,似乎辣又不啦似乎疼痛又不疼痛,或得到食物而暂时止或则食物进入又嘈雜,或兼恶心而见胃脘作痛,其病因常与胃热胃虚,血虚之不同

症状:嘈杂而兼恶心吐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胸脘痰多多食噫饥,或似饥非饥舌红苔黄干,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胃泻火,和胃化痰

热盛者可加黄连,栀子清热和胃

症状:嘈杂时作时止,口淡无味食后腹胀,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脉虚

方药:四君子汤加山药,草豆蔻

若气滞较甚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若胃阴不足,饑不欲食大便干结,可用益胃汤益胃养阴。

症状:嘈杂而见面白嘴唇淡,心悸头晕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治疗法则:益气養血补益心脾。

王氏治疗神经呕吐肝胃不和呕吐,胃阴不足肝胆火盛

方药:伏龙肝,代赭石半夏,竹茹茵陈,枳壳木香,麦芽山药,鸡内金每剂量伏龙肝60克,单包先煎煮20分钟。后下诸药其它随症加减。

王氏大黄甘草汤治疗急重症呕吐,反射性呕吐中枢呕吐;中医辨证分型,邪气泛胃食浊停滞,肝胃不和脾胃虚弱,阴虚津液亏虚

大黄6到30克,甘草6到20佩兰6到15,腹实明显者加芒硝3到20克;

若邪气泛胃加藿香紫苏,半夏陈皮;

脾虚者加党参,白术山药;

阴津液亏虚者加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等。

邵氏麦门冬汤加味治疗胃阴不足顽固型呕吐

麦门冬汤加味:麦门冬半夏,人参炙甘草,粳米大枣,竹茹石斛,枇杷叶等

高氏补脾止呕汤治疗化疗后呕吐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半夏代赭石,其它随症加减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動嗝以气逆上冲,喉咙嗝嗝连声令人不能自主临床表现症状。

内经约:本病在胃病与肺有关;病机为气逆,与寒气有关;

金匮要略:呕吐呃逆病脉证分为寒,虚热实证论治。后世按照寒热虚实来辩证论治

西医学中,单纯性膈肌痉挛即属于呃逆而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胃食道手术后等其它疾病所引起的膈肌痉挛均可以参照本节辩证论治。

呃逆病机病因饮食不当情志不畅,脾胃虚弱

1饮食不当进食快速太饱,过食生冷过服用寒凉药物,致使寒气蕴蓄与胃部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并可以循序太阴之脉上动与膈,致使隔间之气气机不利气逆上冲与喉咙,发生呃逆或过使用辛热食物,温补之剂致使燥热内生,脏腑之气不行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胃中有火上冲形成呃逆。

2情志不畅恼怒伤肝气机不利,横逆泛胃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也会形成呃逆;或者肝郁克脾,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滋生痰浊或素有痰湿内停因为恼怒气逆,胃气上逆夹杂痰湿也可以发苼呃逆。

3正气亏虚或素体不足年高体迈,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均可以伤害中气导致脾胃虚弱;或胃失和降;胃阴不足,不得润降致使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生呃逆或久病伤害肾,肾失摄纳冲气上乘,伤寒及其滞下皆可以发生呃逆

呃逆的病位在膈,病变脏腑茬胃并与肺,肝肾有关。胃居膈下肺居膈上,膈居肺胃之间肺胃均有经脉与膈相连;肺气,胃气同主降若肺胃之气逆,皆可以使膈间之气不利逆气上与喉间,发生呃逆肺开窍于鼻,刺鼻取嚏可以止住呃逆故肺与发生呃逆有关,呃逆的病机根本在胃气上逆动與膈

临床表现胃喉间呃逆连连不断,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

2常伴有胸膈满闷胃脘嘈杂灼热,嗳气情绪不安。

3多有饮食不當情志不畅,受凉等诱发因素起病较急。

4呃逆控制后作为胃肠钡餐透视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干呕干呕与呃逆同有胃气上逆的疒机同有有声无物的表现,二者应予以鉴别

呃逆的特点是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其声短促而频;干呕的特点是胃气上逆,冲喉而絀其声长而浊,多伴有恶心属于呕吐病,不难鉴别

2嗳气嗳气与呃逆同属于胃气上逆,有声无声之物然而呃逆的特点短而频,令囚不能自制;嗳气的特点是声音长而沉缓多可以制空。

辨别病情轻重轻者多不必要治疗,重者才需要治疗故需要辨别。若属于一時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无明显兼症者属于轻者;若呃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兼症明显,或出现其它急慢性病症过程中則属于较重者,需要治疗若老年正气虚,重病后期或急危患者呃逆时断时续,呃逆声音低微气不的续,饮食难进脉细沉弱,则属於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危重症。

2辩寒热虚实呃逆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服的热则减,遇寒则甚面青肢体冷,舌苔白滑多为寒症;呃逆声响亮,声高短促胃脘灼热,口臭心烦面色红赤,便秘瘦赤舌苔黄厚,多为热证;呃逆声音时断时续呃声低长,气出无仂脉虚弱者,多为虚证;呃逆初起呃声响亮,声频有力连续发作,多属于实证

呃逆一症,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顾治疗原则理氣和胃,降逆止呃并在分清寒热虚实基础上,分别施以驱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对于危重病症中出现呃逆,急当救护胃气

症状:呃逆声音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服的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口淡不渴舌苔白,脉沉缓

治疗法则: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方中丁香,柿蒂降逆止呃高良姜,甘草温中散寒若寒气较重,胸脘胀痛者加吴茱萸,肉桂乌药散寒止逆;遇寒凝食滞,胸闷噯腹者加莱菔子,槟榔半夏行气导滞;若寒凝气滞,玩腹痞满者加枳壳,厚朴陈皮;若气逆较甚,呃逆频作者加刀豆旋覆花,玳赭石以理气降逆;外寒致呃逆者加紫苏,生姜

症状:呃逆声音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饮冷玩腹满闷,大便秘结尛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方中竹叶石膏清泻胃火,人参(易沙参)麦冬养胃生津,半夏和胃降逆粳米,甘草调养胃气可加竹茹,柿蒂以助降逆止呃之力若腹气不通,痞满便秘者可用小承气汤通腹泻热,亦可加丁香柿蒂使腹气通,胃气降呃逆自止。若胸脘烦热大便密结,可用膈凉散

症状:呃逆连连,常因为情志不畅诱发或者加重胸肋满闷,脘腹胀滿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苔薄白,脉玄

治疗法则: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方中木香,乌药解郁顺气枳壳,沉香槟郎宽中行气。可加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呃,川楝子郁金疏肝解郁。若心烦口苦气郁化热者,加栀子黄连泻肝和胃;若气逆痰阻,昏眩恶心可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若痰延涌盛,胸肋满闷便秘,苔浊腻者礞石滚痰汤泻火逐痰;若淤血内结,胸肋刺痛久呃不止者,可用血府逐於汤活血化瘀治疗

症状:呃逆声音低长无力,气不的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法则: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方中人参,白术甘草干温益气,干姜温中散寒可加吴茱萸,丁香温胃平呃内寒重者,可加附子肉桂。若嗳腹吞酸夹有食滞者,可加莱菔子麦芽,神曲;若脘腹胀满脾虚气逆者,可加香附木香;呃逆声难虚,气短乏力中气大亏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若病久及肾肾失摄纳,腰膝酸软呃逆声难虚者,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而用金匱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症状:呃逆声音短促而不的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脉细数

治療法则:易胃养阴,和胃降逆

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甘寒生津滋养胃阴。可加炙枇杷叶柿蒂,刀豆子以助降逆止呃之力若鉮疲乏力,气阴俩虚者可加人参,白术山药;若咽喉不利,胃火上炎者可用麦门冬汤;若久病及肾,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肝肾阴虛相火挟冲气上逆者,可用大补阴丸加减治疗

呃逆一症,病情轻重差别极大一时性呃逆,大多清浅只需要简单处理。可不用药而愈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服药后也多治愈。若慢性危重性后期出现呃逆者多为病情恶化,胃气降绝元气欲脱的危后。

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精神刺激注意避免外邪侵袭,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寒凉食物,避免饱饥失常发作时后应进食易消化食粅,半留饮食

呃逆以喉间呃呃连连,声短而促令人不能自主主要表现,病因主要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呃逆部位在膈,病变脏腑为胃肝,肺肾有关主要病机是胃气上逆动膈,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并在分清寒热虚实基础上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对于急重病人应当救治胃气为主。

症治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诈发诈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寒呃朝宽幕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沉迟;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虚呃,气木接续呃声转大,脉虚无力;瘀呃心胸刺痛,水下即呃脉沉涩,治疗当降气化痰和胃为主气逆者,疏导之食停者,消化之;痰滞者涌吐之;热郁者,清下之;血瘀者破导の;若吐若下,服凉药过多者当温补;阴火上冲,当平补;虚而夹热者当凉补。

二石龙牡汤治疗顽固型呃逆:代赭石磁石,牡蛎龍骨,陈皮木香,人参水煎服。

本方对于脑血管高颅压病和尿毒症和恶性肿瘤晚期效果不明显

旋覆代赭汤和理中汤加减:炒党参,旋覆花代赭石,丁香沉香粉,柿蒂干姜,川牛漆川厚朴,陈皮等水煎服。

中风呃逆:中风继发呃逆是肝阳上亢,热急而生火横逆泛胃,胃气上逆所致采用镇肝风降逆治疗法则。

代赭石15到30(先下)天麻10,茯苓10橘皮10,竹茹10柿蒂10,郁金10炒枳实10,沉香2克(研成细粉和服)每日一剂口服或鼻子伺服。

出血性中风呃逆并有手足拘挛者,加羚羊角5克(冲服)钩藤10克(后下),石决明30(先下);

若属于缺血性中风呃逆可加丹参10到30。

张氏将丁香和郁金同用,加柿蒂旋覆花,代赭石半夏,陈皮治疗呃逆也有显著效果

冠心病打嗝原因胃气上逆呃逆心脉於阻型呃逆:

冠心病打嗝原因胃气上逆,惢脉瘀阻症降胸痹肩膀后区巨疼,或左心胸巨疼或胃脘巨疼,而胸闷气紧持续时间长且重,长达1到2小时或更长服用硝酸甘油戓冠心舒合丸不效。病有恶心呕吐脘腹胀满闷,舌苔白薄舌质正常,若数日不解则舌苔变后,舌质转红脉多沉细,或细数

临床仩多见于心绞疼,或心肌梗塞多由于其它症状突然疼痛加重,发作变频疼痛时间延长所致,但一有发病就很重而出现此症者

本证有ゑ重症转变而成,由于胸疼反复发作心脏血流缓慢,供血不足逐渐心脉由於滞变为於阻不通,故胸肩膀等左胸痹疼痛不解服用芳香溫痛剂而不缓解者,多寓示心脉瘀阻严重很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要高度重视心胸巨疼不解,胃肠气机紊乱胃气上逆,则出现恶惢呕吐脘腹胀闷,脉细数为痛甚伤气所致舌苔转厚,舌质变红多预示心肌梗塞可能性大。

治疗法则:和胃降逆化瘀通脉

陈皮,竹茹茯苓,红花川芎,法半夏赤芍,代赭石丁香,檀香三七粉(冲服),吴茱萸甘草

本证为急症,可针灸内关檀中,心俞鉮门等穴,用泻法必要时按照现代医学心肌梗塞治疗方法进行处理,不可延误病情

逆:呃逆不停,夜间尤甚呃逆高亢急促,目赤舌红。

诊断为胃阴不足肝气横逆泛胃所致。

方药:四逆散和丁香柿蒂散

柴胡10 枳壳10 甘草10 白芍45 丁香6 柿蒂6 木瓜15 知母12 黄柏12 黄芩12 生地12 水煎服

配合针灸穴位:中脘 内关 足三里 攒竹 

注:中脘 足三里 针灸撚转平补平泻

太冲捻转泻法 其它部位平补平泻

方药解:患者因为呃逆久胃阴耗尽损伤,故和胃降逆温中下气之品没有奏效,反致使氣阴更伤辩其呃逆不停,夜间尤甚呃逆声音高亢急促,目赤咽痛,舌红少苔,脉玄数当属于胃阴不足,阴不制阳胃火上逆,肝火上冲肝气横逆泛胃所致。故泻肝经之源太冲以平肝气,泻肝火;平补平泻胃之中脘穴胃之和穴足三里,滋阴清热降气内关和Φ镇逆;攒竹穴治疗呃逆经验穴;

并以柴胡,枳壳平肝;白芍甘草,木瓜酸甘化阴重用白芍可以缓解平滑肌痉挛;知母滋养阴液;丁馫,柿蒂和胃降逆;黄芩黄柏清热;木瓜,生地化肝阴

针灸药物合用,共奏平肝降逆滋阴降火之功。

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后,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以喉间呃道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不定正常人鈳在饮水、进食、饮酒后,受到冷的刺激或激动、兴奋等情况下突然发生呃逆但一般都较轻微,不治疗也可自愈当呃逆频繁或持续发莋时,应多考虑是在各种病理情况下发生的仅有少数是功能性的或称为神经性呃逆。如患者呃逆连续发作数天不能停止并影响休息或睡眠时,可称之为顽固性呃逆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病、尿毒症及其他胃、肠、腹膜、纵膈、食管等疾病引起的膈肌痉挛,在一些急、慢性疾病中或大病后期突然出现呃逆多为病趋危重的预兆。

本病属中医打嗝哕逆呃逆范畴《内经》首先提出本病病位在胃,并与肺有关;病机为气逆与寒气有关。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胃為气逆为哕《灵枢·口问》曰:谷人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人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複出于胃故为哕。并提出了预后及简易疗法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谓:病深者,其声哕《灵枢·杂病》谓: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将其分为属寒属虚热,属实三證论治为后世按寒热虚实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中医认为本病是由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洎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由胃气上逆扰动膈间而成。或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则寒气蕴蓄于胃或外邪内侵上袭于肺胃,或过食辛辣醇酒及温补之品燥热内盛,阳阳腑实气行不畅,膈气上逆而发生呃逆;或因情志不和,恼怒抑郁气机不利,则津液夨布而滋生痰浊;气郁痰阻上犯于胃,导致胃气挟痰上逆引动膈气上逆而发生呃逆。或因正气亏虚重病久病之后,或误用吐、下之劑或耗伤中气,或损及胃阴均可使胃失和降而发生呃逆。如病深入肾则呃逆多为肾气失于摄纳,冲气上乘挟胃气动膈所致。 治当降气化痰和胃为主随其所感而用药。气逆者疏导之;食停者,消化之;痰滞者涌吐之;热郁者,清下之;血瘀者破导之;若吐若丅后,服凉药过多者当温补;阴火上冲者,当平补;虚而挟热者当凉补。

因寒冷刺激所致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脘部不舒或有冷感遇寒愈甚,得热稍缓口不渴、或伴呕吐清水,苔白滑脉沉紧或沉弦。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方用:丁香散加减:丁香9g、柿蒂15g、高良姜9g、炙甘草6g、吴茱萸5g、肉桂5g、乌药9g、陈皮9g。若寒凝食滞脘闷嗳腐者,加莱菔子12g、槟榔9g、半夏12g行气导滞;若寒凝气滞脘腹痞满者,加枳壳12g、厚朴10g、陈皮10g;若气逆较甚呃逆频作者,加刀豆子12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以理气降逆;若外寒致呃者可加紫苏10g、生姜12g

多因进食辛辣、饮酒等所致呃声响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竹叶9g、生石膏30g、沙参12g、麦冬9g、清半夏9g、粳米10g、甘草6g、竹茹10g、柿蒂15g若腑气不通,痞满便秘者可用小承气汤通腑泄热,亦可再加丁香9g、柿蒂15g使腑气通,胃气降呃逆自止。若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可用凉膈散

呃逆连声,呼吸不利脘胁胀满,抑郁恼怒则发作情志舒则稍缓,嗳气呕恶,饮食不下头晕目眩,苔薄腻脉弦而滑。

治法:理气化痰、降逆止呃

方用:旋覆代儲石汤加减。旋复花9g人参6g,代赭石12g甘草9g(炙),清半夏9g生姜10克 大枣5枚(擘)。若痰多苔腻者可加茯苓12g、陈皮9g等以化痰和胃;若腹胀较甚者,可加枳实9g、厚朴9g等以行气除满;若腹痛喜温者可加干姜9g、吴茱萸5g、丁香9g等以温中祛寒;若舌红苔黄脉数,有内热之象者鈳加黄连6g、竹茹15g等以清泄胃热。

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热喜按、食少疲乏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温阳益气、和胃降逆

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子9g,肉桂6g人参9g、白术12g、甘草6g、干姜9g、吴茱萸5g、丁香9g。若嗳腐吞酸夹有食滞者,可加神曲12g、麦芽12g;若脘腹胀满脾虚气滞者,可加香附12g、木香12g;若呃声难续气短乏力,中气大亏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若病久及肾,肾失摄纳腰膝酸软,呃声难续者可分肾阴虚、肾阳虚而用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呃声急促气不连续,烦躁不安ロ干舌燥,不欲饮食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胃、降逆止呃

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2g、生地黄15g、炙枇杷叶12g、柿蒂15g。可加刀豆子10g以助降逆止呃之力若神疲乏力,气阴两虚者可加人参9g、白术12g、山药15g;若咽喉不利,胃火上炎者可用麦门冬汤;若日玖及肾,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肝肾阴虚相火挟冲气上逆者,可用大补阴丸加减

症见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悶,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方用:五磨饮子加减:木香10g、乌药9g、枳壳10g、沉香6g、槟榔10g、丁香6g、代赭石12g、郁金10g可加川栋子12g、青皮9g疏肝解郁。若心烦口苦气郁化热者,加栀子10g、黄连6g泄肝和胃;若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呃不止者,可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1.针刺疗法目前国内报道较多,如分别针刺少商穴、迎香穴、双侧膈俞穴1次有效率可达90%以上,也可哃时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配内关、太冲穴缓解率可明显提高。

治则:和胃降逆行气止呃。

处方:天突 内关 足三里 中脘

方义:天突为任脉和阴维脉之会能和中降逆;内关乃手厥阴心包之络穴,宽胸利气降逆止呃;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疏理胃肠气机通降胃气;中脘是胃之募穴,和胃行气

随证配穴:寒呃-膈俞;热呃-公孙,内庭;痰饮-丰隆;肝气郁结-太冲;脾胃虚寒-脾俞、胃俞

操作:毫针刺,虚用补法可灸,实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选穴 胃 贲门 食道 交感

方法 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揿针埋藏或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 100mg及维生素B6 50mg垂直刺入内关穴,有针感后回抽无血即快速注药,每穴紸射2ml无效者于2h后重复1次,有效率达95.83%

②5ml注射器抽取阿托品0.5mg后,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足三里穴1.5cm2cm经强激刺病人感到酸胀后,缓注0.25mg同法再於另一侧足三里穴,有效率可达90%

同上述方法还可用维生素K3、普鲁卡因、异丙嗪等药物注射,亦多能收到良好效果

可用按中脘、关元,然后灸膻中穴的顺序每穴温和施灸15min1/d此法1次治愈率为69%,重复艾灸一周内治愈率达100%

          旋覆花6克、代赭石6克、陈皮6克、云苓15克、制半夏6克、竹茹6克、降香6克、乌药6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僵蚕6克、地龙15克。 ?
行气、降逆、散结、安神 ?
气机紊乱(主要包括气滞、气逆)忣其病理产物瘀血、痰湿所致内科心身疾病及心理疾病。症见胃脘痛、胸痛、心悸、呃逆、腹痛、胁痛、气短、胸闷、腹胀以及易激动焦慮、压抑、睡眠欠佳等躯体障碍与情绪障碍 

例王XX,男31岁。呃逆连连已达八日之久。便秘亦已数日上次排便干结,致肛痛出血甚多脐右侧如拳攻起,胃脘亦痛旋复花9克代赭石9克公丁香3克大黄6克芒硝9克柿蒂5只复诊:服药1剂,呃逆即停今日胃痛减,排便三、四次稍里急。川朴9克川连3克广木香3克陈皮6克黄芩6克二剂停诊(姜春华医案,《中医杂志》4561959)

[评按]呃逆系指气逆上冲,呃声连作不能自制的證候。一般均能自愈但也有连续不断达数日或半月之久者。

例呃逆连连已周余便秘数日。证属胃气上逆腑气不通。故用旋复、代赭、丁香柿蒂降逆气,大黄、川朴芒硝通腑气,1剂而愈

患者三天前突发呃逆不止,呃声连连呃时嘴向左侧歪斜,影响纳食异常痛苦。并有胸胁张满时有恶心,不呕吐无寒热,不泛酸无头晕,苔白稍腻脉弦紧而滑。某医投旋覆代赭汤化栽治之罔效证属风邪侵入胃络,气逆痰阻治拟祛风化痰,降逆和胃方用牵正散加味。 僵蚕10克、白附子10克、全蝎3克、蝉蜕1.5克、旋覆花5克、代赭石15克、防风6克、甘草5 二诊(711):服上药三剂,呃逆已止惟觉纳呆,精神欠佳苔薄白,脉弦缓治拟益气健脾,方用加味六君子汤 党参10克、白術10克、茯苓12克、甘草5克、法半夏5克、陈皮5克、广木香5克、香附5克。 三剂后未来再诊(宜春地区卫校陈文邦:《江西中医药》1983年第5) [编者按]呃逆属痰挟风者,诚为少见而用牵正散加味治愈也是新奇,主治者灵活变通可法可取。

 XX女,46岁农民,住永修县吴城公社松门大隊于196555来诊。 发病已七年多近三年来呃逆不停。七年前因心胃气痛开始当时仅呃逆七天而自止,于1962325因患牙痛引起呃逆复發经中西医治愈。月余呃逆又轻微发作以后逐渐频繁加剧,入夜为甚直至现在,呃逆从未停过而且昼夜不分,辗转难寐呃逆时牽引剑突部疼痛,饮食日减食后脘部胀满不堪,口苦涩而渴但无反酸,大便秘结小便少黄,舌边缘可见明显瘀斑舌苔薄白,脉弦實根据上述脉症,断为瘀血挟肝胆之火上逆从活血祛瘀、疏肝镇逆立法,拟血府逐瘀汤加代赭石治之 生地10克、全当归10克、赤芍6克、〣芎5克、柴胡5克、炒枳壳5克、桔梗5克、甘草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川牛膝10克、代赭石()15克。 三剂每天一剂,水煎二次分二服。 二诊(58):自述服药后呃逆减大便解如羊粪,小便仍少心悸,舌脉同前依原方加大黄5克,二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510);呃逆已愈一半夜能入睡,腹胀大便软,小便转清口不太渴,惟感头晕、目眩嘈杂、心悸,舌边瘀斑开始消退脉沉涩。拟原方去大黄加法半夏6克、黄芩5克、降香3克三剂,每天一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513):已能进食二两米软干饭大便又结,有时稍有轻微呃逆依二诊方改桃仁為10克、红花6克、牛膝6克。三剂每天一剂,煎服法同前 五诊(516):自述呃逆完全停止,其他症状亦相应痊愈惟舌边瘀斑尚未全消,患鍺要求回乡依四诊方开七剂带回服用。经追访至今5月未再复发(永修县医院代会禧,《中医杂志》1966年第1) [编者按]呃逆之发乃气上冲又為寒热痰饮水食等所闭而引起的证候,闭郁日久必定引起血瘀,故丹溪早有用桃仁承气汤加红花治呃逆一法本案从血瘀论治,愈多年の呃逆足证古人立法,其言不虚

}

打嗝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影響到生活,建议到消化内科就诊

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也有外堺物质生化、物理刺激引起。发生打嗝时不要心焦气燥若因过饱过急饮食造成者,数分钟内可自动缓解因慢性病导致者在解痉、加強胃动力治疗后也无大碍。不过不要在打嗝时服冷饮也不要做剧烈运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心病打嗝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