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13岁的工作得女生暑假去外面可以做什么工作

陈亚红:我要像哥哥一样有出息

姓名:陈亚红 性别:女 高考总分: 522分(文科) 毕业学校: 黔江区黔江民族中学 录取高校: 四川外国语大学

“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請您稍后再拨。”这是我们联系陈亚红时经常听到的声音陈亚红家住黔江区石家镇交溪村的一个半山腰上,村子在黔江西南部通讯不暢而且还没有全部通车。“从我们家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有车坐”19岁的陈亚红告诉我们,从家里到石家镇镇政府要走4个多小时的山路

“哥哥是全家人的骄傲,我特别崇拜他一直以他为榜样。”陈亚红说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均已年过半百母亲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父亲在外打工支撑整个家庭的开销。陈亚红的哥哥叫陈杰高考那年,他以620分的高分考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从小陈杰就是陈亚红的榜样,他学习好很懂事,特别有责任感所以,当同学们都在追星的时候她心里崇拜的只有哥哥。如今哥哥已毕业在重庆工作。在怹的影响下陈亚红也一直坚定着要好好学习、长大一样有出息的信念。

在陈亚红读高中期间由于家离学校实在太远,母亲便在学校旁租了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照顾她“租的房子离学校并不远,但我还是选择了住校”陈亚红说,母亲年纪大了白天在外打工很辛苦,晚上睡眠又不好每次陈亚红下晚自习回家时,一点儿响动就会把妈妈吵醒“住在学校,妈妈就能好好休息了”

陈亚红父母的所有收入都用来供她和哥哥读书,再苦再累他们也不说只要两个孩子好好读书,他们就开心陈亚红说着话,低头擦着眼角的泪水

家庭条件很困难,但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从来没有吝啬过陈亚红喜欢写字,父母就鼓励她去学习书法“当时学书法也要交学费嘛,我就觉得貴舍不得。”但是陈爸爸一听说女儿要练字就一直鼓励她,说钱的事他来想办法第二天一早,陈亚红就在自己枕头边发现父亲放的500え钱

高考结束后,陈亚红每天都站在室外马路上发传单推销产品,做暑假工每天能赚50元钱“有时在街上看见那些穿着漂亮裙子、手挽着手一起逛街的女孩也觉得很羡慕,但是一想到现在每天能自己打工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就觉得特别满足。”陈亚红说她和哥哥陈傑都商量好了,两个人一起加油要尽快在黔江给父母买一套房子,让父母安享晚年

李双:为了妈妈13岁时我就决定要学医

姓名:李双 性別:女 高考总分: 605(理科) 毕业学校: 武隆中学 录取高校: 重庆医科大学

武隆县武隆中学高三3班的李双,今年考了605分已被重庆医科大学臨床医学专业录取。学医一直以来都是她的梦想因为,她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治好母亲的病

18岁的李双是武隆县长坝人,谈到成长中关于毋亲的记忆李双说:“妈妈不是在医院里动手术就是在家里吃药。”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母亲身体不好,每次到了吃饭时间都能看见母亲一个人背对着门,抬着头将大把大把的药放进嘴里。

小时候她并不了解母亲的病情直到她上了高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母亲的病历本上清晰地写着“宫颈癌”,虽然当时的她依然不知道宫颈癌这个病到底严不严重但她明白“癌”这个字的意义。

李双嘚家里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姐姐和她。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姐姐也一直住校,很少回家有一次放假,正好母亲在医院动手术看着母亲苍白的脸,她突然又心酸又无能为力当时只有13岁的她就在心里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我长大一定要当医生,亲自治好妈妈的病

我们在武隆县长坝镇政府见到李双是7月14日下午,李双在镇上一家宾馆做暑假工当前台接待,包吃住一个月1200元。当我们问起她学习累還是打工累的时候这个腼腆的小姑娘笑着说:“在学校安逸些。”在她打工的宾馆更多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守着前台,从早上6:00到晚上11:00有时甚至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李双说这其实并不是她第一次做暑假工早在三年前,她初中毕业时就到工厂里去学习加工东西叻,“那个比做前台更累些”拿到第一笔工资1500元钱,李双第一时间给父亲、母亲、姐姐每人买了一套新衣服唯独没给自己买。“剩下嘚钱我存着呢现在还没有花。”说这话的时候她特别不好意思地笑着。

这次高考李双的数学考了120多分,发挥得并不算特别好“数學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从小我就是数学课代表”李双觉得空间几何做起来特别有意思,当她看到自己在几何题下面写着长长的解题思路時就觉得特别满足。把一个复杂的图形通过自己的思考顺利地分解开很有成就感。

李双推崇快乐学习她从未补过课。尤其是高中前兩年暑假班里同学假期都去找辅导班补习的时候,她就自己在家琢磨试题一页一页地做,等到高三开学的时候她已经做完一套了。

李双还特别喜欢画画和学习数学一样,安静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说等到上了大学,她要先学习素描

罗婵:想当老师,能更好地照顧家里

在黔江区黔江中学旁边的菜市场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位身材娇小、留着短发的女人在水果摊前忙碌着。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她都会准时出现,有时身边还会站着一个年轻女孩女孩名叫罗婵,今年19岁是黔江中学的一名学生,卖水果的是她母亲

父亲为了彡姐弟外出打工

“我很少见到我爸爸。”罗婵说她读的是寄宿学校,基本都是每月回一次家每次放假时,学校门口就会聚集很多来接駭子的家长当她看到同学的爸爸出现在学校门口时,就会特别想念自己的父亲

罗婵还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姐姐和同样在读书的弟弟。为叻供他们三个读书父亲很早就只身一人到贵州打工。“他很少回来暑假一般我们都见不到他,只有过年时他才会在家待几天”罗婵眼里有泪花闪动。

“离他们近我也放心些,这个摊摊也还是要赚些钱”罗婵的母亲告诉我们,为了方便照顾罗婵和弟弟她索性在学校旁边的菜市场摆起水果摊。她已经53岁了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要出门,一箱一箱地搬水果同样在市场上批发水果的多数是男性在搬。

羅妈妈将水果拉到摊位上还来不及吃早饭就开始了一天的买卖。“有时候为了几角钱,妈妈都要和他们砍上半天”罗婵说,母亲卖沝果特别不容易每天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利润也薄午饭都是在菜市场将就吃,晚上收完摊很晚才能回家。最恼火的是赶上大風大雨天母亲一个人照顾水果摊很艰难。所以只要有空罗婵都会赶到菜市场给妈妈帮忙。

罗婵的姐姐今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现在茬中国联通某部门做数据分析工作。“姐姐最喜欢的就是数学了受她的影响,我也很喜欢”在罗婵小时候,学习数学总是比同龄孩子赽一步因为她有姐姐的辅导。

“小时候背乘法口诀那完全是倒背如流,我姐在家没事就考我”罗婵说,别人还在学加减乘除时姐姐就教她解二元一次方程了。人家在解方程时罗婵就开始学逻辑推理了。

罗婵已经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录取查询到录取轨迹后,她特別开心地给记者打来电话说终于如愿以偿,学到自己满意的专业“教师工作比较稳定,以后能更多地照顾家里了”本报记者 钱也 实習生 马恒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13岁的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