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能代替卡片相机吗和全幅相机的差别是否在摄影场景上

手机与相机不管是在使用上,還是在成像上都是有非常大的差别

手机更加便携,方便拍摄但由于硬件上的一些限制,在成像质量上与相机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由於手机在机内成像算法上的优化,在某些场景上手机的成像效果不弱于相机,但综合来说手机更适合日常使用而相机更加能够取得好畫质,有后期空间及适合专业领域使用

一、手机与相机的不同定位

手机首先是一个通讯工具,其次是一个随身的个人助理然后才是一囼可以拍照的小相机。而相机是完完全全为了拍照而生所以就专业度来说,相机是不容置疑的

就像手机的音质,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专門的播放器

二、手机与相机在拍照硬件上的不同

手机的成像单元很小,最大的也不太一英寸而相机,不说中画幅就算是全画幅,也仳手机成像单元大几十倍

而镜头就更不用说了,光学质量可以说差得非常多比如手机一般都是定焦镜头,通光量也不够所以手机就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用多款镜头来达成部分光学变焦的功能

三、手机与相机在相内照片处理上的不同

前期不够,后期来补这话鼡来说手机成像非常合适。随着手机的发展算法成了成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多镜头切换达到远摄变焦的效果、多张拍摄机内降噪合成拍夜景、HDR、通过不同镜头拍摄合成背景虚化的效果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而相机主要通过RAW格式记录下原始成像数据再通过后期處理,以修正成像的方式得到更好画质这一过程是人为的,可控的

四、手机与相机在后期处理上的不同

手机有专门的APP来进行后期处理,如美图秀秀、Snapseed等等而相机成像主要通过保存RAW格式,并通过PS、Lightroom等软件在电脑上进行后期可调范围大,更可精细化调节

五、手机与相機拍照在用途上的差异

手机摄影的用途是快速拍摄,快速分享如分享朋友圈。而相机处理速度上并不快,但能通过必要的后期获得更恏画质是为了保存、出版等的用途。

六、在未来手机能取代相机吗?

虽然从总体来来说手机的拍照能力还比较弱。但由于手机的便攜性你无需另外带相机就可以拍照,所以对于简单家庭用途的话使用手机就已足够。因此手机对相机市场特别是低端相机市场造成叻冲击,比如卡片机、M43画幅微单市场更加明显

随着手机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还将继续冲击低端相机市场但对于一些专业领域,戓者是对摄影有更多想法的人相机还是第一选择。

当然也许在未来,或者有所谓量子成像(我瞎编的)的革命性成像技术出现也许掱机才会取代相机吧!

}

    手机摄影大行其道如今人手一囼手机让更多人开始感受到拍照和摄影的乐趣。于是问题来了既然手机为我们提供了这些便利,如今我们还需要一台来完成拍摄么手機拍照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后,仍然为自己挑选一台相机的意义何在本文,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简便还是乐趣 你想选择怎样的拍照设备

    手机摄影如今为拍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手机可以说是达到了传统(Point and Shot)相机的功能并有着更好的效果展现力。当手机让拍照变简单后会否你还继续坚持相机摄影呢?或者说坚持用相机拍照的原因何在呢?


手机和相机正变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拍摄模式,樂趣还是简便轻松还是专业,这些带来了不同的选择

    从使用角度操作的复杂程度和实体化,是现在手机和相机间最大的区别操作方式和流程上的巨大区别让相机和手机逐渐发展为完全不同的两种摄影模式。手机摄影越来越强调拍摄效果的简便性而相机则强调精准性,高效专业性与乐趣性这是二者本质上的不同。


手机通过界面的拟物化设计提升体验但和实体操控相比,二者仍然是完全不同的

    手机雖然拥有绝对的便捷性但触控化的界面无论在拟物化上做出怎样的努力,终究还是难以实现真实按键与拨轮操作带来的操作感与乐趣洏这是相机可以通过实体操作模式为使用者所带来的。


相机有着更强的操控感真实的操作体验本身是相机的卖点

    不仅如此,相机可以更恏地根据用户的使用来调整参数更强的主动操控性在更多题材拍摄时有着更好的适应性。比如拍摄人流车流,相机可以快速拉到慢速赽门完成拍摄而在相同场景下,手机则难以做到这一点


相机有着更多通过手动控制可以达到的拍摄效果,这是手机所无法实现的


相机嘚可操作性与性能上的优势,可以满足更多题材的拍摄

    相机的高度手动化带来了拍摄调整的高度可控化。当你不满足于日常的简单拍攝时相机的可操作化,带来了更多不同题材和内容的创作空间因此无论是享受拍照的乐趣也好,提升自己拍摄和创作的内容也罢相機都是在简易之外,更好的选择

    除了操控和拍摄上的可操作性外,和手机最大的差别还是画质和画面表现力拍照手机的确在性能不断進步,但与此同时也是价格的不断攀升而面对同价位的各种拍照手机,相机在画质和拍摄效果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当你需要广阔或更远攝特写化的视角时,相机往往能给你更好的答案

    如今的主流拍照手机通常采用等效约28mm和50mm的双摄而同价位的可换镜头相机在广角端往往可鉯达到24mm左右的焦距,而长焦端相机则往往可以达到约70mm左右的焦距更长,更广让相机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场景,微距以及特细的拍摄不僅如此,可换镜头相机拥有丰富的镜头群通过使用超长焦镜头也可以捕捉更为精彩的画面,这也是相机本身的扩展性所带来的优势


相機的扩展性,让相机可以捕捉更为独到的画面


相机与手机在细节表现力上仍然有着质上的差别

    不仅仅是可用焦距的差别,画质上相机也囿着明显的优势即便是在像素数差距不大的前提下,相机更大的画幅带来了单像素更高的成像质量无论是低感的细节表现力,还是高感的控噪相机都有着明显更为出色的表现。


相机画幅的大幅度优势带来了画质的更好表现

    当你追求更高的照片质量,当你期待更好的細节表现力同价位下相机提供的成像水准仍然是更高的选择。当你追求更好的成像质量时相机仍然不会让你失望。手机的确在进步照片的整体质感也在提升,但论成像质量手机和相机,仍然有着画幅差距带来的天壤之别

    如今,选择拍照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摄影热潮下的冲动消费。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更为理性更为个性化的购物选择。相机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画质购买相机拍照,有了更多不同的理甴


购买相机,不只是享受得到的照片也是享受拍摄的过程

    随着影像消费的不断成熟,如今购买相机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当然,画质仍然是首当其冲相机得益于画幅的优势,即便是入门级可换镜头相机也仍然具备着相对于手机更好的画质表现如果你更追求画面细节嘚表现力,相机不会让人失望


画质以外的功能,性能或是特色正成为消费者选购相机的更重要的因素

    而画质以外的功能也好,特色也恏性能也罢,如今成为购买相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相机用户更注重相机使用的乐趣,拍摄的功能性以及外形的设计复古的造型也好,胶片风格的色彩也好这些都能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更重要的元素。


相机在乐趣和画质上的优势仍吸引着喜欢摄影的人


相机仍然可以为伱带来回归摄影本质的乐趣

在手机为你带来拍照便利的同时,是否你也更加想要拥有一台相机来完成自己的拍摄呢当相机的魅力不仅仅昰画质时,这或许才是你所需要的相机手机摄影的发展,让相机用户更加明确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而如今相机的不断成熟,无论是性能操控或是个性,更多新机型也给了消费者更多新的选择乐趣与便捷,正成为不同的两种拍摄模式当你也想更好地享受摄影时,你應该去选择一台更适合自己的相机

}

这题目很无聊的...所以舍长这次皮都不想皮一下了~

这是因为很多专业的摄影网站和平台都对类似议题做了很详细的论述。

但是对,没错上面两句都是废话,因为我还昰要说(逃

毕竟作为法师如何挑选一件趁手的法器是zhui重要滴~

所以!咱们的法师之道第一篇,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相机和手机在摄影上究竟有哬通识区别吧

大家知道的,舍长向来不喜欢罗列干巴巴的数据进行对比证明这种事情我只要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参考就好了~其余嘚留给舍友们慢慢斟酌判断。

所以本篇舍长决定从自己的经历讲起。

和所有热爱视觉传达和文艺欣赏的年轻人一样舍长从小时候就很囍欢摄影。十五年前在那个胶卷还有一席之地的年代,摄影对工薪阶层而言还是件小奢侈的事情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并不能支持我除了正常学业外的这些爱好因此当时更多的,还是对眯着眼睛透过取景窗看世界这种体验的憧憬

09年上中学的时候,舍长才有了洎己第一台能够拍照的设备不过这玩意既不是手机也不是相机,而是一台...

舍长对这机器印象还蛮深刻来着叫蓝魔V80在本地柜台清库存还剩最后一台的时候打折买的。厂家广告上说这是一台智能多媒体播放器搭载Windows CE 6.0操作系统还有一颗130万像素的摄像头。

不得不说蓝魔做嘚这台MP4质感真的不错,正面只保留一个五维按键就能完成几乎所有操作有一种简洁的美感,没有当年其他国产厂商山寨式的设计堆叠所以舍长对蓝魔的产品印象一直都蛮好的。

不过这机器的拍照能力就不敢恭维了130万像素的摄像头,照片最大分辨率没有自动合焦功能,所有照片都只能泛焦而且当时这机器的闪存性能比较弱,摁下快门后每张照片大概得等3秒才能存储所以肯定也没有摄像功能啦。

可能有些舍友会问——啥是泛焦嘞

泛焦一般是指被摄物体在1米到无穷远的距离内都能清晰的一种对焦技术,很多老型号的手机都只能用泛焦的方式拍照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拍风景,除非有类似摩托罗拉A1200手机上的那种手动焦距杆调节否则近景和微距是无法拍清楚的。

舍长最開始就是在这样的机器上练习的构图技巧因为快门速度慢,机器又轻没有防抖,即使是拍广角风景期间稍有抖动就!会!糊!片!

所以拍照时得端得非常稳,就像吃鸡中按住SHIFT一样屏息静气3秒...

总而言之这台机器舍长玩了快两年才坏掉,以至于到现在舍长用啥摄影设備都有蛮高的容忍度,每次用到些糟糕的机器内心都是这样的:“再差也不会到V80的程度啊”

之后舍长就开始手机摄影啦,期间用了不少长輩淘汰下来的旧手机什么诺基亚啊,索尼爱立信HTC之类的,都是200万像素到500万像素间的泛焦摄像头比起蓝魔V80而言没啥突出的优点,所以舍长没啥特殊感觉

除了多年之后的一个例外——家里长辈因用不惯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因而将一台成色极佳的华为W1换给我用

这玩意算是把舍长驚艳到了,机身正面很简洁右侧留有单独的双键程实体快门摁键,搭配500万像素的自动对焦摄像头加上本身就非常流畅的WP系统,掏出口袋就能很迅速的完成与相机一样的瞄准-拍摄动作

说到这个自动对焦的话,就不得不提到自动对焦实现的原理了

目前无论是手机还是相機,实现拍照自动对焦的方式主要就两种:

什么激光对焦?超声波对焦机身感光件位移对焦?眼控对焦双像素对焦?

停停停那位同學,咱坐下休息一会哈~

我们这里只讨论这俩上到旗舰下到山寨都常见的技术剩下的,还请各位法师会后自己研究(P.S.舍长会把一些技术尛历史附到结尾处的)

反差对焦(CDAF):工作原理和峰值对焦相同。照片中的焦点就是照片中对比度最大的点,同理也就是照片中反差最大嘚点(好绕)

马达自动控制去寻找照片中焦点的合焦方式就是反差对焦,而由人手动控制并由程序在取景时高亮提示的合焦方式就是峰徝对焦

相位对焦(PDAF):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几何学中的三角测量法。即已知一个边长及两个观测角度时观测目标点可以被标定为一个三角形的第三个点。

相位对焦就是通过在感光器上集成多个已知间距的传感器从而来计算被摄物体距离并合焦的。

在多数智能手机中相位對焦点一般只有一个,而实现任意点击对焦功能的主要是反差对焦不过两种技术间的协同方能更快更准~

而舍长这些年也换了很多手机,諾基亚Lumia1020也好华为可乐标系列也好,所以手机拍照性能指标的变化与提升并没有之前来得这么惊艳了

并且在此之间又发生了一件小事情。

在舍长那台V80永久退休后家里为了旅行日常拍照方便,就在苏某那里购买了一台小相机那是舍长的第一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台数碼手机能代替卡片相机吗,叫宾得Optio S1

这机器除了1/2.3英寸的1400万像素CCD底片稍小了点,其余的设计放到今天仍然有些独到之处比如机身集成了SR光學防抖和录像防抖,还可以用程序MF模式手动调焦可玩性不低。

但舍长被这机器所吸引的其实并不是这些性能指标而是它拍摄照片时带來的一种油画般的氛围感,后来舍长才知道这是属于宾得相机配合其光学特性的一种特别调教所以到现在舍长还留着一些用S1拍着玩的照爿。

后来嘛舍长的这台S1也淘汰了。虽然它很小巧精致但现在的手机,除了没有S1的5段光学变焦能力和SR防抖外剩下几乎所有的性能指标嘟不亚于当年的卡片机了,出门带个手机又拿个卡片机的话就有点多此一举了。

不过也因为使用了这台小卡片当时的舍长虽然无法说清,但还是确确实实的体会到了一些手机摄影与相机摄影之间的区别再到后来,舍长大学期间拥有了第一台单电相机之后终于明白了這种体验差别的理性解释。

我的这位“启蒙老师”是一台台松下GF2微单就是那台2010年出的基于1210万像素M4/3规格底片设计的松下微单。纯反差对焦与S1一样是全铝合金冲压工艺的机身,但是手感比宾得S1好得多且S1用久之后漆面起皮严重,但是同样是2010年机型的松下GF2漆面却很光亮,而苴握在手里很有分量这是当时舍长拿到它时的第一印象。

这台机器是舍长当时在马老板家的二手商那买的机身花了400块钱,然后又买了┅颗100块钱国产的35MM F1.8 CCTV镜头(CCTV镜头是用在监控摄像头上的一种光圈调焦都是手动的定焦镜头)

舍长这套机器完全是抱着好奇想试一试的心态买嘚。当时觉得自己用的红米2也有800万像素F2.2的光圈,一样有反差对焦和5年前出的单电差距不会太大吧。

当时舍长以前居然一直没注意光圈的参数其实是个比例值。

光圈F值=镜头焦距/镜头有效口径直径

这也就意味着我把那颗给CCTV镜头收缩到与红米一样的F2.2,但是同等时间下的进咣量仍然远超手机摄像头毕竟CCTV超过30MM的镜头口径是红米2MM摄像头口径的至少15倍,所以即使把相机光圈收缩到F8以下其进光量较之手机也相当鈳观。舍长现在没有CCTV头了就用下图的红米2的摄像头与奥林巴斯M4/3的F3.5-5.6的标配头做个前后镜的对比好了。

景深是指聚焦清晰的焦点前后可接受嘚清晰区域

景深越浅虚化越浓,景深越深虚化就越淡

而景深程度对于光圈大小,镜头焦距和主体距离三项指标的综合作用非常敏感

舍长曾有一段时间非常着迷于拍摄有很浓虚化效果的特写。以前用手机或者卡片机拍特写时需要光线很好并且距离被摄物体最好不超20厘米的位置上才能有一定的虚化效果,不过即使是这样在当时也已经很满足了。

但舍长在收到GF2镜头站在3米外光圈全开拍摄第一张照片后著实是被这台10年前的入门机器深深震撼了...

那令舍长曾经自满无比的手机摄影瞬间支离破碎,觉得当时的自己就仿佛是井底之蛙第一次跳絀水井看到蓝天一样。

后来舍长知道了由于GF2使用的M4/3感光件远大于手机的感光件,为了能够让感光件上的每个像素都能够有效地感光工作所以能够在M4/3底片上使用的镜头光圈和焦距等规格指标都远超手机。这是物理特性上的完全碾压

下图就是红米和M4/3感光件大小的对比。

舍長刚刚说过松下GF2是没有相位对焦模块的,甚至松下迄今为止所有的微单相机都没有相位对焦它使用的是松下独特的快速反差对焦技术,通过极高的对焦刷新率进行合焦当然了,使用手动头的舍长那时并没有看出来直到后来买了松下的14-42镜头,配合GF2指哪打哪的触摸屏拍照功能后才发现原来反差对焦居然也能如此强大!

迟滞感极低的高速追焦能力,极高的合焦成功率点哪拍哪的对焦选择能力,居然出洎于一台2010年产的微单相机...

大约是从此之后舍长开始逐渐体会到相机与手机摄影的差别了,这种差别既有理性也有感性因此并不唯一而論。

理性上说手机拍摄性能日渐提升,作为随身的万金油型工具它随时能够凭借自己的多用途给我们带来快餐式反应的创作机会。

单反单电这些更专业的相机作为严肃摄影的一种专职工具,它饱含影像爱好者的那种对照片拍摄品质与过程质感的多维度追求为使用者提供的是一种更细致也更专注的慢雕琢式的创作机会。

因此舍长自己在拍摄日常不太强调画面细节的泛质感风光糖水片、随身的社交自拍或者微距、突发情况的纪实等题材时,通常会使用轻巧方便带有高素质摄像头的手机拍摄照片

而需要拍摄强调画面细节等多维质感的風光片、情绪片,或者对景深浓度要求灵活的人像片、光学精密度高的天文片或者高速快门的体育纪实等题材时舍长则会选择合适的专業相机来保证自己拍摄照片的出片成功率和细节还原能力等更高要求的指标。

而感性上谈舍长喜欢相机的重要的原因,还有很大的一部汾来源于情怀这就好像有的人喜欢老车一样,经典的老车代表了人类对热学机械与交通工具人机功效设计的里程碑;而经典的相机则積淀着人类对光学设备与映象工具人机功效设计的探索史。这种至今仍可亲手实用的历史感是手机摄影无法赋予的

总之,比起在摆满拍照手机的屋子里与同好谈摄影舍长还是梦想着能够有一天攒齐一屋子各个年代各个品牌的相机与镜头,独自一人在光学历史永恒的快门聲中沉醉

临近期末,内容搬运到知乎的精力不够想提前看更多氪机内容的舍友们可以微信搜索“氪机舍”关注咱们寝的公众号,当然啦未来我们会尽量做到内容同步的~

激光对焦:通过记录红外激光从装置发射,经过目标表面反射最后再被测距仪接收到的时间差,来計算目标到测试仪器的距离在1991年,出名的柯尼卡巧思相机就应用了这项技术首次在智能手机上应用这一技术的产品2014年LG公司的G3手机。

超聲波对焦:实际是一种辅助对焦方式1987年,佳能首创EF镜头内超声波马达马达由超声波的振动力驱动,操作更加快速而宁静令EF镜头提供赽速、精确和接近无声的自动对焦操作。

眼控对焦:最早于1992年8月在佳能E0S-5上应用这项技术依靠取景器内向眼球发射红外线,再根据眼球反射红外线的方向来判断视野方向并且以此确定主体,从而完成对主体的聚焦和追踪之后在EOS-3上实现45点联动对焦。

全像素双核对焦:最早甴佳能研发在CMOS的每颗像素中集成了两个正好可以满足相位检测原理的光电二极管,这样每颗像素都能做为相位差AF像素使用同时又能做為成像像素使用,实时取景对焦速度几乎与纯相位差对焦无异同时又不影响成像画质。譬如2013年上市的佳能70D就应用了这种技术

机身自动對焦:最早于1996年的康泰时AX单反相机上应用,通过移动底片来进行对焦工作可以使手动镜头也具备自动对焦的功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能代替卡片相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