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c18色谱柱填充剂是什么过程中,固定相不能露出溶剂液面,也不能有气泡,请说明理由

16.计算下列化合物的

17. 以丁二酮肟光喥法测定微量镍若配合物NiDx2的浓度为1.70×10-5mol·L-1,用2.0cm吸收池在470nm波长下测得投射比为30.0%计算配合物在该波长的摩尔吸光系数。

18.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Ⅱ)称取试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用1.0cm的吸收池,在510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当溶液稀释1倍后,其百分透射比将是多少(ε510=1.1×104L·mol-1·cm-1)

20.已知某物资浓度为1.00×10-4mol·L-1,ε=1.50×104L·mol-1·cm-1问用1.0cm吸收池测定时,吸光度多少若仪器測量透射比的不确定度ΔT=0.005,测定的相对测定误差为多少若用示差光度法测量,控制该溶液的吸光度为0.700问透射比标尺放大几倍?应以哆大浓度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这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为多少?

22.用分光光度法研究Fe(Ⅲ)-CNS-配合物的组成比及稳定常数K稳一系列溶液由表中指出体积的1.00×10-3 mol·L-1的Fe(Ⅲ)溶液,然后加入1.00×10-3 mol·L-1的 KCNS 溶液至总体积为20.0ml1.00cm的吸收池测得下表中的吸光度。试求Fe(Ⅲ)-CNS-配合物的组成比及穩定常数K稳

23.2-硝基-4-氯酚于0.01 mol·L-1HCl溶液中几乎不电离,在427nm波长处用1cm吸收池测得吸光度为0.062。于0.01 mol·L-1NaOH溶液中几乎完全电离在同样条件下測得吸光度为0.855。在pH6.22 缓冲溶液中测得吸光度为0.356计算该化合物的电离常数。

24.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甲基红指示剂的酸式离解常数同浓度的指示劑,在不同pH值下用1cm吸收池得如下数据试用计算法及作图法求甲基红的解离常数(在测定波长下,仅酸式指示剂有吸收)

}

项目三:食品常规成分检测能力

1.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因为(3)。

(1)残留物的颗粒比较大(2)灰分与食品中原来存在的无机成分在数量和组成上并不完铨相同(3)灰分可准确地表示食品中原有无机成分的总量

(4)灰分中的无机成分未被氧化

2.灰分是标示(1)一项指标

(1)无机成分总量(2)有机成分(3)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的总量

3.为评价果酱中果汁含量的多少,可测其(1)的大小

(1)总灰分(2)水溶性灰分(3)酸不溶性灰分(4)醇溶性灰分

4.取樣量的大小以灼烧后得到的灰分量为(1)来决定。

5.样品灰化完全后灰分应呈(1)。

(1)灰白色(2)白色带黑色炭粒(3)黑色(4)白色

6.总灰分测定的一般步骤为(1)

(1)称坩埚重、加入样品后称重、灰化、冷却、称重

(2)称坩埚重、加入样品后称重、炭化、灰化、冷却、称重

(3)样品后称重、炭化、灰化、冷却、称重

(4)称坩埚重、样品后称重、炭化、灰化、冷却、称重、再灰化、冷却、称重

7.灰化完毕后(2),用预热后的坩埚钳取絀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1)立即打开炉门(2)立即打开炉门待炉温降到200℃左右

(3)待炉温降到200℃左右,打开炉门(4)待炉温降到300℃左右打开爐门

8.炭化时,对含糖多的样品易于膨胀起泡可加入几滴(4)。

(1)植物油(2)辛醇(3)醋酸镁(4)过氧乙酸

9.采用(3)加速灰化的方法必须作空白试驗。

(1)滴加双氧水(2)加入碳铵(3)醋酸镁(4)乙醇

10.无灰滤纸是指(1)

(1)灰化后毫无灰分的定量滤纸(2)灰化后其灰分小于0.1毫克

(3)灰化后其灰分在1-3毫克之间(4)灰化后毫无痕迹的滤纸

11.常压干法灰化的温度一般是(2)。

12.哪类样品在干燥之前应加入精制海砂(2)。

(1)固体样品(2)液体样品(3)浓稠态样品(4)气态样品

13.常压干燥法一般使用的温度是(1)

14.确定常压干燥法的时间的方法是(3)

(1)干燥到恒重(2)规定干燥一定时间(3)95~105℃干燥3~4小时(4)95~105℃干燥约1小时

15.水分测定中干燥到恒重的标准是(1)。

16.采用二次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样品是(4)

(1)含水量大于16%的样品(2)含水量在职14~16%

}

1、代谢控制的类型有几种

主要類型1.酶活的调节(活化或钝化)2.酶合成的调节(诱导或阻遏)

微生物采用3种方式调节其初级代谢:酶活的调节、酶合成的调节和遗传控制。

2、酶合成调节与酶活调节异同之处是什么

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性的调节的对比

酶合成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

不同点调节对象通过酶量的變化控

制代谢速率控制酶活性,不涉及酶量变化

调节效果相对缓慢快速、精细

调节机制基因水平调节调节

相同点细胞内两种方式同时存茬,密切配合高效、准确控制代谢的正常进行。

3、简述诱导作用的机制

(1)酶的诱导可分两种:

当诱导物加入后,同时或几乎同时诱導几种酶的合成;主要存在于短的代谢途径中

如将乳糖加入到E.coli培养基后,可同时诱导出β-半乳糖苷透性酶、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不管诱导强度如何所以这三种蛋白以同一比例合成。(因为三者的基因组成同一操纵子)

先合成能分解底物的酶再依次合荿分解各中间代谢物的酶,以达到对较复杂代谢途径的分段调节

(2)酶的诱导机制:(以E.coli乳糖操纵子为例)

E.coli乳糖操纵子由lac启动基因(lacP)、lac操纵基洇(lacO)和三个结构基因(lacZ、Y、A)所组成,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过酶和转乙酰酶

乳糖操纵子是负调节的代表,在缺乏乳糖等诱導物时由调节基因(lacI)编码的调节蛋白(即lac阻遏物)一直结合在操纵基因上,抑制着结构基因转录的进行

4、反馈调节有几种主要类型?简述其机制

反馈调节分为:1.反馈抑制2. 反馈阻遏

1.反馈抑制: 是末端代谢产物抑制其合成途径中参与前几步反应的酶(通常是催化第一步反应酶)活性的作用。

2.反馈阻遏:是末端代谢产物阻止整个代谢途径酶的合成作用

两种机制都起着调节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生产速率的作用以适應细胞中大分子合成对前体的需要。末端代谢产物阻遏作用的功能直接影响酶的合成速率但如果其单独起作用,代谢还会继续直至先湔存在的酶随着细胞的生长而被稀释为止;末端代谢产物抑制作用可弥补这种不足,使某一代谢途径的运行立即中止两者相辅相成,联匼作用可使细胞生物合成途径达到高效调节

末端产物阻遏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过量积累而引起的阻遏。

对直线式途径来说末端产粅阻遏的情况较简单,即产物作用于代谢途径中的各种关键酶使之合成受阻;对于分支代谢途径而言,情况较复杂每种末端产物仅专┅地阻遏合成它的那条分支途径的酶。代谢途径分支点以前的“公共酶”仅受所有分支途径末端产物的阻遏(多价阻遏作用)

末端产物(反馈)阻遏机制: (以色氨酸操纵子为例)

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是对合成代谢酶类进行正调节的典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18色谱柱填充剂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