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华56,压印滚筒机的开牙轴承怎么换

2.飞达压纸脚在落下时踏破纸边

正瑺情况下分纸吸嘴吸起纸张,压纸脚经过这张纸的下方将下面的纸张压住出现故障时,压纸脚直接踏在分纸吸嘴吸起的纸边上从而將纸边踏破。

原因一压纸脚伸入纸堆的距离太大。在压纸脚落下时将分纸吸嘴吸起的纸张边缘踏破。解决方法:向外移动飞达头使壓纸脚压纸尺寸保持在8~12mm,即可解决

原因二,两个分纸吸嘴吸起纸张时纸张中间之间形成凹陷,压纸脚无法越过形成凹陷的纸边将紙张踏破。解决方法:若是薄纸可将分纸吸嘴向内倾斜,拉平纸张或者将纸堆垫平;若是厚纸,应将纸堆垫平

原因三,压脚机构中嘚一些零件间隙太大落下时间不准确。解决方法:更换磨损严重的轴及轴套有的操作人员用皮筋将压纸脚绑起,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題但影响美观,最好由维修人员彻底修理

原因四,压纸脚的气管太硬使压纸脚的动作生硬,这样既容易踏破纸边也容易造成其他零件磨损。应更换气管

3.递纸吸嘴吸纸时,有哒哒声且有时吸不牢

根据现象可判断是吸嘴对纸张的吸力不足。

原因一递纸吸嘴磨损漏氣,致使吸嘴吸力不足应对其进行,维修或更换递纸吸嘴

原因二,分气阀芯或分气阀壳磨损气阀中的吸气和吹气气腔不能封闭,致使吸嘴吸力不足可更换或修复分气阀芯,更换分气阀壳

原因三,气路中吸气真空度或吹气气压不足检查气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气泵的压力和真空度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检查情况决定修换措施。

原因四吸嘴距离纸堆的距离太远。应调节吸嘴到纸堆的距离或调节纸堆的高度

4.在需要调高飞达头位置时,手柄较紧而松开手柄时,飞达头不能跟随下落

飞达头后面安装有顶丝在调节飞达头晃动间隙时,将顶丝顶得太紧应重新调节顶丝的松紧程度。

5.飞达走纸时纸张在两个吸嘴间隆起,致使飞达下纸不畅

原因一在递纸吸嘴没有运动箌最前面位置时,接纸轮已经将纸张压住致使纸张中央形成隆起。应调节飞达头相对于接纸轮的时间打开气泵,正向转动飞达(手动)使接纸轮降落到距离接纸辊2mm的位置,使递纸吸嘴刚好放开纸张调节方法如下:

拉出盘飞达手轮,正向转动使接纸轮与接纸辊之间距离为2mm左右。松开连接法兰1上的两个螺丝(必要时将螺丝取下)握住盘飞达手轮,此过程中不能改变接纸轮的高度用手正向转动飞达頭上的法兰盘,直到递纸吸嘴运动到最前方并放下纸张为止锁紧法兰盘螺丝(见图2)。再次用手转动飞达检查时间是否正确。

一般情況下机器出厂时,飞达头的连接法兰上已做了时间关系标记在拆卸或重新安装飞达头时,必须校对时间关系

原因二,印刷薄纸时飛达头分纸吹气力太大,使纸张处于漂浮状态从而形成纸张隆起。可减小分纸吹气量

6.前规处频繁出现纸张歪斜

要使纸张在前规处不出現歪斜,应保证纸张在传输各环节都不出现歪斜虽在后面的环节可进行校正,但校正幅度有限因此,排除这类故障时必须找到纸张絀现歪斜的环节,以便进行调节或维修

(1)由飞达输出的纸张,在进入接纸轮下方之前已经出现歪斜现象

原因一飞达头上两个分纸吸嘴或两个递纸吸嘴相对于纸堆的高度不合理。吸嘴太高无法顺利吸起纸张;太低,则对前面传输的纸张形成干涉应调节吸嘴与纸堆的距离,此距离应为3~5mm可在单个吸嘴上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压纸脚的位置,可以改变分纸吸嘴到纸堆的距离这个距离以能顺利吸起纸张為准。

原因二吸嘴吸纸动作不利落,造成纸张歪斜(原因见“问题三”)应更换吸嘴或更换分气阀芯、阀壳。

原因三分纸弹簧片或汾纸毛刷调节方法不当。有的操作人员习惯于将分纸弹簧片或分纸毛刷狠狠地压在纸堆上使吸嘴不能可靠地吸起纸张,由此形成纸张歪斜应正确调节分纸毛刷或分纸弹簧片。

原因四纸张不平整或托纸板两侧高低不一致,使两侧纸堆相对于挡纸牙的高度不一致应垫平紙堆或调节托纸板的高低位置。

(2)纸张在接纸轮处出现歪斜

原因一对接纸轮的调节不合理,致使纸张不能在接纸轮的控制下稳定传输应调节接纸轮对接纸辊的压力和接纸轮落下时间,使两侧接纸轮落下时间相同

原因二,接纸轮内孔或外表面有磨损使接纸轮转动过程中对纸张的压力发生明显变化,造成纸张歪斜应更换接纸轮。

(3)纸张在输纸框架下方出现歪斜

原因一压纸轮或毛刷轮位置不合理,致使纸张失控或两侧压纸轮、毛刷轮对纸张的压力不一致,造成两侧纸张传输速度不一致应重新调节压纸轮和毛刷轮。

原因二几條输纸布带松紧不一致或输纸布带不符合要求,使纸张两侧的移动速度不一致造成纸张歪斜。应重新调节输纸布带松紧程度必要时更換。

(4)纸张在前输纸板出现歪斜

原因一前输纸板处有阻碍纸张传输的因素。调节平纸钢片时必须确保纸张能够在没有明显阻力的情況下顺利通过,当平纸钢下面的薄钢片缺失或磨损严重时必须及时添加或更换。如果前输纸板上沾有水滴同样会阻碍纸张传输,造成紙张歪斜对于刚维修过的机器,如果维修人员没有精心处理维修过程产生的毛刺或前输纸板高度与后输纸板间存在较明显差距也会阻礙纸张传输。此外前规压舌(或个别前规)与前输纸板的间隙过小,将阻碍纸张传输可按照上面的叙述,查出产生纸张传输阻力的因素并进行排除。

原因二纸尾处压纸轮、压纸毛刷轮位置或压力不当,造成纸张失控应重新调节这些压纸轮或压纸毛刷轮。

原因三飛达两侧与主机的距离不一致,这样即便纸张在其他环节传输准确,仍会出现纸张歪斜现象可以前后输纸板的对接缝隙为基准,调解飛达的高低位置确保两侧的对接缝隙一致。

7.飞达下纸时频繁出现双张

原因1压纸脚压纸尺寸太小,纸张从压纸脚下松脱

解决方法:移動飞达头,使压纸脚伸入纸堆8~12mm

原因2,分纸吹风过大将纸张吹走。

解决方法:调整分纸吹风大小印刷薄纸时,以能够吹松纸堆上层6~10张为准

原因3,纸堆过高挡纸牙低于吹起的纸张,压纸脚抬起时下面的纸张越过挡纸牙形成双张。

解决方法:调低飞达头使纸堆低于挡纸牙5~8mm。

原因4分纸弹簧钢片、分纸毛刷不合适或对其调节不当。当分纸弹簧钢片、分纸毛刷磨损严重或调节不当时无法起到应囿的分纸作用,由此形成双张

解决方法:更换或调节分纸弹簧钢片及分纸毛刷。

原因5纸张粘连。刚印刷的印品由于油墨没有完全干燥,易造成粘连现象而形成双张特别是气候较干燥时,若没有静电消除器等设备纸张之间易产生静电而粘连,形成双张

解决方法:待油墨完全干燥后再“打反”印刷;车间内安装加湿设备,确保车间内湿度正常

8.纸张到达前规处时,飞达即停止工作

如图1所示在感应爿边缘通过接近开关时,至少有1只光电眼的ANK检测头没有检测到纸张(印刷时滚筒每转一周,电眼箱上的指示灯亮一次)

图1 光电眼ANK检测頭

原因1,纸张到达前规时间晚感应片边缘通过接近开关槽时,纸张还没有到达前规

解决方法:重新调节纸张到达前规的时间。

原因2紙张到达前规时出现歪斜,即总是有一只光电眼的ANK检测头无法检测到纸张

解决方法:排除下纸歪斜的故障。方法同“问题6”

原因3,光電眼调节方法不正确至少有1只光电眼的检测头距前规定位线太近或已超过前规定位线。

解决方法:重新调整光电眼位置

原因4,光电眼損坏总发出纸张晚到的错误信号。

解决方法:更换光电眼

原因5,由于某种原因改变了接近开关感应片位置,使光电眼ANK检测头在不恰當的位置检测纸张到位情况发出纸张不到位的错误信号。

解决方法:调节感应片位置

如图1所示,拧动调节螺丝调整光电检测头的位置。螺丝每转动90°相当于距离变化0.2mm螺丝向右转可减小纸张前边缘到光电检测头的距离,向左转可以增加距离但应注意,对于新型机器调节方向正好相反。

将传动面和操作面的前规高度和前后位置都调到0位开飞达,在无纸情况下前点动机器直到递纸牙垫转到与压纸彈簧片轴同样高度上,电眼箱控制灯亮

裁一张20cm的纸条,在前规处放好

图1所示,向左调节光电眼调节螺丝(每个卡槽相距90°)直到控制箱上的调整指示灯熄灭。而后向右旋转螺丝,记下早到位显示灯亮起时转动档一半向左转动调节螺丝

按同样的办法调整另一个光电眼。

为叻检查此调整在每一个光电眼上放半张纸,在输纸板的纸尾处记下一个标记小心而缓慢地向后移动每半张纸,直到BAE的控制指示灯刚好熄灭此时测量纸尾与刚才所记标记的距离。这个距离应为1-1.5mm如果不是这个距离,必须重新进行调整

10.如何调整接近开关的感应片

如图1所礻,感应片应处于接近开关槽中央位置并且与接近开关底部保持2mm的距离。

安装刻度盘定好“0”位,将机器转动到344.30°位置(纸张定位控制及早到位控制检测点,感应片在边缘位置)。而后调整感应片,使边缘处于接近开关槽位置使BAE的应答显示灯刚好亮或熄灭。当感应片的涳缺部位通过接近开关槽时BAE上的控制指示灯一直亮。

11.如何调节纸张到达前规的时间

调节依据:前规刚开始下落时纸张应到达前规压舌嘚舌尖部位,如图2所示

图2 调节纸张到达前规的时间

调节方法:使用100g/m2的纸张进行检查,将刻度尺的“0”位与白色标记对齐开机,开飞达传输4-5张纸后将机器停下,将前规处的1张纸取出(因为第一张纸到达前规处时会有一些延时)正点机器,到前规刚好开始下落的位置此时纸张应恰好在前规压舌的舌尖下方。

一人抽出飞达手轮握住手轮,另一人松开飞达连接链轮上的螺钉正向或反向转动手轮,将纸張移动到上面所说位置如果链轮上的长口调节余地不够,可将螺钉取下调换到另一对螺丝孔内。

调整完毕后应重新验证,看时间是否准确

12.纸张到达前规时,飞达立刻停止运转重新开动时,递纸牙叼住纸张移动很小一段距离后主机停

原因分析:当感应片的边缘2经過接近开关槽时,至少一个光电检测头ANK没有检测到纸张致使飞达停止(见图1)。重新开动飞达后递纸牙叼住纸后机器停,是因为光电眼中的FUK检测头检测到了纸张正常情况下,这个检测头不会在这个位置工作因此判断,感应片的安装位置不正确

解决方法:重新调整感应片位置。

13.印刷时拉规球抬起时间稍晚,好像与递纸牙抢纸将拉规固定螺丝松开,向后搬动拉规座重新固定,拉规则不拉纸

原因汾析:拉规座与驱动轴之间的间隙过大根据杠杆原理,这个间隙被放大后作用在拉规摆臂上使摆臂抬起时间发生较大变化。

解决方法:更换拉规座

14.侧拉规拉纸总是不到位

原因1,拉规盖板相对于拉规条的间隙太小致使拉规拉纸时阻力太大。拉规盖板与磁铁板的间隙应為0.1mm

调节方法:点动机器,使拉规球下落到最低位置(约352°,此时拉规球与拉规条接触)。如图3所示,将一条宽度不超过8mm的128g/m2铜版纸塞于拉規定位板D与拉规球C之间调节偏心轴,使纸条用较小的力能抽出为止

原因2,拉规条低于磁铁板印刷厚纸张时,如果磁铁板距离拉规侧萣位板太近拉规球与拉规条对纸张无法产生足够的拉力。

解决方法:临时解决方法为可将磁铁板与拉规球移开一段距离,或将拉规条丅面垫一定厚度的纸条但根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维修使拉规条恢复标准高度(与磁铁板平齐或高于磁铁板0.05mm)

原因3,前规压舌太低對纸张产生压力,拉规无法将纸张拉到位

解决方法:按照要求调解前规压舌高低。

原因4由于锈蚀或进入胶性物质,拉规球转动不灵活无法形成足够的拉力。

解决方法:清洗或更换拉规球

原因5,拉规座、控制摆臂、拉规摆臂驱动臂、压轮、拉规平键、拉规摆臂轴及滚針轴承磨损

解决方法是,更换相关磨损零件对拉规摆臂驱动臂进行补焊修复。

原因6印刷厚纸时,采用了力量小的弹簧使拉规球对紙张的压力太小,无法对纸张产生足够的拉力

原因7,飞达输纸板上毛刷轮对纸张压力太大,拉规无法拉动纸张

解决方法:重新调节毛刷轮对纸张的压力。

原因8飞达输纸板上的平纸弹簧片调解不当,对纸张形成一定压力使拉规无法拉动纸张。

解决方法:调节平纸弹簧片如果平纸弹簧片不符合规范,应更换

15.飞达头上的气阀需要保养吗?如何保养

飞达头长时间使用,气阀芯的沟槽、气阀壳的吸气孔位置会存留一些纸粉当纸粉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带来的后果是:吸嘴吸力下降;飞达头转动阻力增大严重时,纸粉填满气阀芯沟槽将阀芯挤死,损坏飞达头传动万向节因此应定期保养飞达头的气阀芯和阀壳。

保养方法:扳开气阀壳侧面的弹簧片即可将阀壳抽出┅定距离,清理阀芯沟槽中的纸粉;如果纸粉较多可以卸下阀壳上的气管,将阀壳完全取出彻底清理气阀芯沟槽部位和气阀壳吸气孔位置的纸粉。

16.为什么飞达手轮轴及中间齿轮出现严重磨损

开动飞达前,应将手轮推入否则,手轮将随飞达一同转动造成手轮轴及中間齿轮的非正常磨损。

17.飞达与主机连接的链条太松对印刷有何影响如何张紧链条?

飞达与主机连接的链条较松时会发出链条与链条罩殼碰撞的声音,并且飞达下纸时间不稳定张紧链条的方法是:松开图1中的3个固定螺丝,拉动链轮增大链轮与主机之间的距离,而后重噺拧紧固定螺丝

图1 飞达与主机连接链条的张紧

18.手动气阀损坏的原因是什么?

手动气阀的开启时间由飞达传动面的凸轮控制在凸轮没有轉动到相应位置时,若用力强行扳动会造成气阀的损坏。见图2

19.正常印刷的机器,停机后重新走纸发现纸张到位时间有很大变化,原洇是什么

原因1,由于冲击作用飞达与主机连接的离合器表面存在毛刺。

原因2由于接触磨损,啮合面平整度不够

这些因素会造成离匼器的吸合位置发生变化。

20.布带频繁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布带不规范或黏结不合理

原因2,布带张紧轮损坏

原因3,飞达前布带滚軸及轴承磨损

21.抬起输纸框架,输纸板吸不住纸张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输纸板上的吸气孔堵塞、气管堵塞或破损。

22.如何调节前规压舌的高低

根据纸张的厚度调节前规压舌的高度,一般而言印刷薄纸(定量157g/m2以下)时,可将高度调节刻度值定在0.2(相当于前规压舌对输纸板有0.3mm嘚距离);如果纸张不很平整可适当加大数值。随着印刷纸张厚度的增加调节数据应相应增加。对于较厚的卡纸或纸板可将数值调節到1.0的位置(最高位)。

根据印品要求的叼口大小可对前规的前后位置进行微调:前规可向前或向后调节1mm,将纸张的叼口空白部分控制茬10-12mm这个尺寸可以单边调节,以满足印刷时校正印版的需要

如图3所示,松开紧固螺丝可以对上述内容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要将下媔的紧固螺丝锁紧。

调节前规高度前必须先保证两点,即前输纸板保持较高平整度;递纸牙垫按照薄纸参数做标准调整与输纸板的距離为0.15-0.20mm。然后再开始调整

①点动机器,使前规压舌降落到最低位置此时机器的角度值为269°(肉眼看即可)。

②前规高度调节手柄刻度值調至“0”位,此时所有的前规压舌与输纸板的间隙应为0.1mm(见图4)。此间隙可以采用0.2mm厚的塞规检查也可以用2张128g/m2的铜版纸检查,单凭经验囷手感如果间隙值不符合要求,则要按下面方法进行调节:

点动机器使前规摆距离前输纸板至最大位置,松开螺丝4(见图4)后再稍微帶紧以用外力刚好可改变位置为准,再次点动机器使前规到达最低位置。对单个前规向下后向上施加外力以达到0.1mm的间隙要求,用厚喥为0.2mm的塞规检查间隙大小再次点动机器,使前规摆距离前输纸板至最大位置将螺丝4锁紧。如果个别前规没有调节余地要另外将螺丝5松开,再进行调节

如果一次调不到理想位置,必须重新检查输纸板校正情况

23.如何调节叼纸牙叼纸尺寸大小?

点动机器使前规压舌降臸最低位。转动机器两侧前规的前后位置调节手柄至“0”位此时,前规所有定位面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并要保证前规调好后,第一色压茚滚筒机叼纸牙排两侧叼口大小相等

检查纸张叼口大小,正常情况下此数值应为6mm。见图5如果不是这个数值,则要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荇调节

图5 调节纸张叼口大小

点动机器,使前规摆动至定位位置松开图中拉杆上的螺母,拧动拉杆缩短拉杆,以增加叼口大小;伸长拉杆可减小叼口大小。而后调节靠山螺丝使前规控制凸轮与凸轮滚球之间的间隙为0.02mm。

重新检查纸张叼口尺寸必要时重新调节。

24.拉规條总擦伤印品背面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印品未完全干燥

解决方法:待印品完全干燥后再印刷。

原因2油墨的附着力不强。

解决方法:若印刷比较敏感的图像应采用附着力强的油墨。若印品是印刷完一面的半成品可以在拉规条上粘贴透明胶带或改用平拉规条。

原因3采用的拉规条不规范。

解决方法:更换拉规条见图6。

25.前规机构有4根拉簧若有拉簧折断,对印刷精度有影响吗

前规机构中有一个或两個拉簧损坏后,前规定位板复位稳定性会降低在印刷厚纸时会出现套印不准故障。当两个以上的拉簧折断后前规将不能准确复位,影響套印精度

26.纸堆上的木楔易滑入机器中,损伤零部件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在拉规部位添加一个挡板这样,在抬起输纸框架时挡板可以把木楔挡住,使其不进入机器中见图7。

图7 在拉规部位添加挡板

26.如何调节前规处的自锁机构

(1)调节顶杆与摆杆的间隙

电磁鐵S3释放时,顶块与凸轮摆杆端部的间隙应为1mm松开挡块上的螺丝,调整位置即可改变顶块与凸轮摆杆端部的间隙

(2)调节电磁铁释放时壓纸弹簧片与前输纸板间距离

松开压纸弹簧片的紧固螺丝,即可调节压纸弹簧片与前输纸板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应为9mm。见图1、图2

(3)检查压纸弹簧片的动作

手动按下压纸弹簧片,此时电磁铁还要动作2-3mm的距离才能彻底吸合。必要时可调整电磁铁的位置

(4)检查自锁机构嘚功能

输纸板上放置一张厚卡纸,电磁铁吸合时检查压纸弹簧片是否压住纸张,递纸牙开牙大小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将纸张咬住。

27.递纸牙叼纸时输纸台上纸张后退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1:递纸牙排上某个(或几个)叼牙的闭牙时间太早牙片外表面碰到纸张的前边缘,使紙张向后退其结果必将影响输纸精度。

原因2:递纸牙牙垫与前输纸板的间隙太大以致牙片的胶层碰到纸张。

28.递纸牙靠山轴不能转动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影响?

原因:水分进入造成靠山轴及轴承锈蚀。

影响:造成递纸牙排靠山摆臂磨损递纸牙在取纸瞬间出现轻微抖動。机速较高时还会影响印品前后方向套印的准确性。

29.递纸牙靠山轴磨损与轴承存在配合间隙,对印刷有什么影响

当递纸牙靠山轴與轴承配合间隙较大时,递纸牙排在取纸瞬间会出现轻微抖动机速较高时,影响印品前后方向套印的准确性

30.递纸牙开牙球有晃动间隙,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

递纸牙开牙球如果存在晃动间隙,将造成开闭牙时间不稳定造成印品前后方向的套印故障。

31.递纸牙排驱动球磨損对印刷有何影响?对机器有何影响

当递纸牙排驱动球的外表面磨损或出现晃动间隙后,递纸牙排在取纸瞬间会出现轻微抖动在机速较高时,影响印品前后方向套印精度;当磨损较为严重时递纸牙排靠山摆臂与靠山轴接触会出现撞击,产生噪声并造成递纸牙排靠山擺臂的加速磨损

32.递纸牙片胶层磨光,如不及时更换有何影响?

会加速递纸牙垫喷砂层磨损喷砂层脱落后,递纸牙垫的定位面过于平滑影响印品的套印精度,并引起印品的“甩角”故障

33.递纸牙座的铜套与牙轴配合间隙较大,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

递纸牙座的铜套与牙轴配合间隙较大,会引起递纸牙闭牙时间不稳定影响印品套印精度并易发生印品“甩角”故障。

34.如何调节递纸牙闭牙时间

转动机器臸11 30位置,在每个递纸牙座位置递纸牙排上都带有小孔,从这些小孔伸入工具(3mm内六角扳手老式机器使用梅花螺丝刀)可对闭牙时间进荇调节。

将递纸牙垫调整到薄纸位置(用2mm塞规调节牙垫与定位块之间的间隙)

将机器转动至11°30’的位置(比牙垫与输纸板成90°的位置提前30’)。此时递纸牙片正好处于叼纸位置

在每个递纸牙片与递纸牙垫间插入宽约30mm、80g/m2的纸条,检查每个纸条的松紧程度,凭手感检查每个递紙牙的叼纸力.应保证每个叼牙对纸张的叼纸力处于似咬非咬的状态

注意:有时递纸牙轴的两个靠山弹簧弹力不及15个叼牙弹力总和,因此應小心检查每个牙的叼纸力只有在全部叼牙的叼纸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将牙片下面的纸条抽出否则,某些叼牙的叼纸时间将不准确

35.如何调节递纸牙开牙时间?

递纸牙与压印滚筒机交接时递纸牙开牙时间为204°54’。

将机器转动到此位置松开两端凸轮的固定螺丝,再畧微拧紧将两端凸轮靠压递纸牙开牙球,直到递纸牙片处于刚刚开牙位置(似咬非咬状态在两侧用80g/m2纸条测试),用手转动开牙球检查两端凸轮对递纸牙开牙球的压力是否相等。见图3

重新转动机器,检查两端开牙凸轮与开牙球的接触时间是否一致

反复测试、调整,臸达到理想的状态

36.开机时,递纸滚筒发出声响甚至听到明显的撞击声,什么原因

进行设备维修时,为排除设备套印故障维修人员非正常调节了上递纸牙开牙凸轮以减少递纸牙与第一色压印滚筒机的交接时间,致使递纸牙开牙球与上开牙凸轮的接触点位于凸轮的端部由此产生噪声。

原因2:递纸牙轴定位不当

在更换递纸牙轴时,必须保证开牙球、靠山块与牙齿间的准确定位关系如果定位不准确,囸常调节递纸牙开牙时间时递纸开牙球与开牙凸轮及闭牙凸轮的接触点均处于凸轮的端部,从而发出撞击声

定位严重不准的情况下,遞纸牙开牙球还会与第一色压印滚筒机牙排端部开牙摆臂上的螺丝碰撞造成套印问题。

原因3:递纸牙排驱动球磨损致使递纸牙排上靠屾摆臂与靠山轴的接触点位于靠山摆臂端部,产生噪声

37.安装压印滚筒机有何技术要求?

(1)拆卸时对牙排下方的铜垫片做详细标记,鉯便在安装时按照原位置安装

(2)注意螺丝的拧紧顺序,以保证牙排的侧面和底面能够与安装面完全靠实尤其是侧面,不能存在间隙必要时施加外力使侧面靠实,否则牙排框架会产生变形致使牙轴非正常磨损。

(3)安装牙垫前检查滚筒牙排高低位置的准确性,用專用工具检测使牙垫最高点与滚筒表面的高度误差在0.02mm以内。如果误差超过这个数值应根据测量数值添加或减少牙排下方铜垫片的厚度。

(4)再安装牙垫时应确保牙垫的底面与牙排上的安装基准面完全靠实,为此应在牙垫固定螺丝彻底拧紧前将牙垫敲实

(5)当牙排上嘚牙垫定位面出现明显损伤时,应及时修复或在牙垫下垫塞片以弥补高度误差

(6)安装牙片时,应保证牙片牙尖与滚筒边口保持1mm距离牙片与牙垫之间塞入塞片检查时,两侧的叼紧力不能存在明显偏差

(7)所有相互接触表面,包括牙排对滚筒的定位面牙垫与牙排上牙墊的定位底面、牙座与牙片的接触面,必须涂抹机油防止锈蚀。

38.印品上存在油点发现是压印滚筒机传动面轴套里甩出来的,如何解决這个问题

原因:环境中的各种灰尘使传动面轴套上的回油孔发生堵塞。

解决方法:拆开传动面压印滚筒机轴套清洗轴套,疏通回油孔

39.为什么带有翻转印刷装置的机器,即便是单面印刷带翻转机构的两个机组之间也会出现套印问题?

(1)翻转滚筒牙排某一侧(或两侧)驱动球磨损致使开、闭牙时间不稳定。

(2)翻转滚筒上的扇形齿轮与牙排上的齿轮间隙太大叼纸牙闭牙时出现抖动。

(3)翻转滚筒牙排上齿轮的定位有问题与存储滚筒牙排交接时,在交接点上牙排上的垫片与存储滚筒表面存在明显高度偏差。

(4)翻转滚筒牙排的開、闭牙时间调节不准确

(5)翻转滚筒牙排的高低位置不准确。

40.牙轴磨损对印刷质量有何影响?如何修复

牙轴磨损会导致牙排或某個牙齿的开闭牙时间不稳定,造成套印故障或印品变色问题

修复方法:对于轴承部位,采用喷涂金属陶瓷、冷焊方法修复;对于牙座部位采用电刷镀或喷涂方法修复。

41.橡皮布张紧后又很快松弛如何解决?

原因分析:橡皮滚筒上张紧橡皮布的蜗杆或蜗轮磨损不能自锁。

解决方法:更换蜗杆必要时更换蜗轮。

42.滚筒上出现死牙的原因是什么对印刷有何影响?日常工作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加油不忣时、水槽漏水或设备清洁问题,造成牙排上某些牙齿活动不灵活或不能活动牙座弹簧失灵,形成所谓的死牙

①不能产生足够的拉力,造成套印不准和局部“重影”、“剥皮”现象叼纸牙叼纸时,靠牙座后面的弹簧产生叼纸力如果出现死牙,叼纸牙不能活动叼纸時将处于相对开启状态,不能产生足够的拉力来克服纸张对橡皮滚筒的剥离拉力印品的局部会产生重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海德堡印刷机压印滚筒机牙排上只有14个叼纸牙印刷正度以下纸张时,实际叼纸牙最多只有10个当出现一个或多个死牙时,牙排的叼纸力将严偅不足影响套印精度。

②滚筒牙排间不能进行准确的纸张交接出现死牙后,由于死牙一般处于开启状态纸张在滚筒牙排间不能实现准确的交接,影响印品套印精度

③死牙部位易产生锈蚀。死牙部位的加油孔或牙座铜套的油槽处于堵塞状态无法加油。一段时间后牙轴上的这个部位易产生锈蚀,且越来越严重给维修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在日常工作中可采用敲击的方法解决“死牙”问题。如果机器只是“死牙”较多可以拆下“死牙”牙片,在废牙片上焊接长杆再安装在牙座上(可以多制作几个),来回活动牙座同时加机油,直到牙座能自由弹起为止

进行设备大修和全面保养时,建议维修人员将牙排全部解体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死牙”问题,同时可对牙排其他零件做彻底检修使牙排长时间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3.拆开滚筒牙排后发现与牙轴配合的轴承锈蚀,牙轴的间隙并不是很大应该哽换轴承吗?

这样的轴承应该更换轴承上的铁锈很难完全清洗干净,安装后牙轴部位容易受到感染而生锈。牙轴锈蚀后表面强度下降,进而出现磨损此时牙轴的修复工作就比较烦琐了。

44.印刷过程中小传纸滚筒的铝板发出撞击声,什么原因如何排除?

原因分析:鋁板两端的螺丝未拧紧、滚筒表面的包衬缺失或包衬不符合要求使铝板之间产生撞击,进而造成铝板两端凸缘磨损与两端滑道的配合間隙加大,加重了铝板撞击力度由此产生撞击声。严重时两端滑槽中限位空心销还会出现磨损或折断,响声加剧此时,铝板有掉出嘚可能(无包衬时)易造成设备事故。

排除方法1通过补焊修复铝板两端的凸缘。

排除方法2拆卸铝板两侧的固定螺丝,在铝板与两端軌道座之间垫上剪切好的2层橡皮布外加一层尼龙网扣(安装超级蓝布用),再拧紧固定螺丝

45.印刷时,某个印刷机组发出声响机器每轉动一周,响声出现一次当减小印刷压力时响声减弱并逐渐消失。什么原因引起如何排除?

原因分析:橡皮滚筒或压印滚筒机两端轴承磨损在机器转到橡皮滚筒表面与压印滚筒机表面及滚筒空当相对位置时,橡皮滚筒或压印滚筒机产生“离让”动作由此发出响声。茚刷压力小滚筒“离让”幅度小,声音则弱;没有印刷压力时滚筒无“离让”动作,声音消失

排除方法:用百分表测量滚筒“离让”值,确定磨损轴承的部位并更换

46.印品前后方向的印迹长度与胶片不符,什么原因

在忽略纸张变形的情况下,印版滚筒直径(加印版囷包衬厚度)与压印滚筒机直径(加纸张厚度)相等时印版上的印迹尺寸与纸张上的印迹尺寸相等。对于海德堡印刷机一般情况下,茚版滚筒包衬后的直径是固定的(有时使用厚度为0.30mm或0.35mm的炮底胶片)这样,在印刷纸张厚度变化时印品前后方向的印迹尺寸将发生变化,当压印滚筒机直径(加纸张厚度)与印版滚筒直径(加印版和包衬)不同时印品上的印迹会与印版上的印迹长度出现偏差。

印版滚筒與压印滚筒机是依靠齿轮传动因此,在印刷区域两个滚筒的转动角度始终相等,假如Ri>Rp(Ri:加纸张后压印滚筒机半径;Rp:印版滚筒半径)则纸张上的印迹长度大于印版上的印迹长度;如果Ri<Rp,则纸张上的印迹长度小于印版上的印迹长度

因此,在改变纸张厚度时不能刻意要求印品上的印迹与印版上(胶片上)的印迹完全重合。

47.不同印刷色组印品前后方向的印迹长度不一,套印不准什么原因?如何解決

(1)印版滚筒直径有差别

在理想情况下,多色胶印机每个机组的印版滚筒包衬后的直径都是相等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个機组印版滚筒使用的包衬材料及印版在厚度上均存在误差,因此会造成印品前后方向套印误差如果采用不规范的印版包衬,会更加大套茚误差

在印刷过程中,各个印刷滚筒的转动角度是相等的印版滚筒直径越小,图文部分占据的滚筒角度越大因此,当印版滚筒直径較小时印品上的印迹越长;反之,印品上的印迹越短只有改变印版滚筒的包衬,使包衬厚度标准化才能使印品套印准确。

(2)压印滾筒机直径存在差别

压印滚筒机修复后如果直径存在误差,则各个机组的印迹长度肯定有误差滚筒直径越小,印迹长度越短反之,茚迹越长

对于包有钢皮的压印滚筒机(翻转印刷机或带打码功能的最后一个机组),钢皮的标准厚度应是0.3mm如果钢皮的厚度存在误差或厚度不均匀,则该机组的印迹长度与其他机组存在差别钢皮越厚,印迹越长反之,印迹越短

当机器印刷压力刻度值不准确时,各个機组的实际印刷压力就存在差别因此将造成印迹长度的差别。

(4)牙片与牙垫松脱或变形

由于牙片与牙垫的质量问题、交接时间的调节問题纸张的前边口向后松脱或变形,造成印迹变长同时还将伴随有“重影”现象。

48.拆卸印版滚筒操作面电位器后如何重新校对?

(2)用19mm扳手拧动推力齿轮使其恰好处于齿轮旁边定位框架中央位置。拧动电位器在CPC控制台上查看数字,直到数字为“0”如图1所示。

(3)检查拉版范围是否为-1.96-+1.96(有时可以达到-2.00-+2.00)

图1 电位器校对示意图

49.快速版夹夹不住印版,如何校正  

步骤2,将版夹齿形部位的锈迹忣版夹上盖的调节螺丝球形孔清理、打磨干净再校正版夹的平整度,打磨调节螺丝的球面部位应该注意的是,版夹上盖容易产生弯曲變形如果不校正其平整度,即使校正了版夹也夹不住印版,或无法顺利安装印版;

步骤3组装版夹,装配时注意将调节螺丝的球面部位涂抹机油;

步骤4调节版夹。将PS版裁成宽度为50mm左右的条将组装好的版夹座夹在台钳上,在版夹的每个调节螺丝部位塞入一条PS版转动偏心轴至版夹夹紧位置,用螺丝刀转动调节螺丝将印版压紧。用老虎钳向外抽印版测试版夹的夹紧力,直到无法抽出为止

松开版夹,检查每条PS版上的压痕压痕深度应该一致。

将PS版条横向塞入版夹并夹紧再松开,感觉版夹夹紧过程中转动偏心轴的力量检查留在印蝂上的压痕是否一致。

将夹过的PS版条塞入版夹中检查能否顺利插入。

(2)调整后的版夹必须满足的条件

①PS版能够顺利拆装(即便是夹过嘚印版);

②夹紧的版夹没有松脱的可能

如果版夹磨损不是太严重,经调节可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滚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