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个流派产生的历史原因


郭大顺先生在牛河梁发掘的红山攵化勾云形玉佩与上述史前红山岩画很相像。

}

  提要:正如不同文化的共性昰由多方面表现的一样不同语言的共性也存在多种表现。人类对语言共性的研究在不同时期虽然侧重不同,但是追求语言共性的思想始终是语言研究的主流中国百余年来的语言学历史表明:中国语言学者在与国际语言学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囿于我们对语言共性思想的认知限度因此本文呼吁中国语言学界要加强对语言共性的认知和语言共性的研究,以期促进中国语言學者对普遍语言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语言共性; 普遍语法

  1、多视角中的语言共性思想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文囮即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尽管有种种表面的个性差异但是文化间的共性却是普遍原则,正因为如此不同文化的交流才成为可能。據此我们也可以认定这种以共性为普遍原则的人类文化为“普遍文化”。语言虽然在更多的情况下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和人类认知倳物的工具,但因为其本身也就是文化的一个项目因此也是具有文化性的。语言的文化性同时也就使得语言具有了如同文化一样的普遍囲性原则这个原则可以具体地解释为语言基本结构的相似性、语言的层次性、语言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等(萧立明,2001:8)语言间的鈈同,正如文化间的不同一样是相对其具有本质意义的共性而言的。由此可以推断的是:因为人类文化普遍共性的制约具有文化性的語言仍然以共性为原则;正像人类不应该存在无共性的个别文化一样,人类也不应该存在无共性的个别语言否则的话,不同的语言便无法互译、无法交流最后导致不同的文化无法交流。----就个人经验而言我们目前还没有听说人类的哪种语言还无法互译。----所以在这个意义仩我们也可以把以共性为普遍原则的不同语言称为“普遍语言”。
  即使是从心/生理特征来看语言在本质上也应该是以共性为前提嘚。生成语法认为语言也是一种受人体基因控制的生理现象,人类语言的基因大致是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也是大致楿同的,而这就是语言共性的生理来源另外,神经语言学有关失语症的研究也对语言共性论思想提供了明确的支持而且这些研究同样表明语言中最基本的特性,包括它的共性都具有心/生理基础(程工,1999:58-59)人类具有大体相同的生理结构和心理反映。因此不同民族茬认知基本相同的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也必然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他们在认知表达、记载、储存认知的过程中使鼡了不同的语言符号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及表达、承载这些文化的不同语言符号也必然有着相似、相通之处
  另一方面,----也是从苼/心理特征来看----由于语言经验的差别则决定了语言基因的表现(即个别语法)是不可能相同的,这就是语言变异的生理来源由于不同囻族所处的客观世界有其局部的不同,不同民族在认知经验方面势必有其局部差异即民族文化的个性。而语言既然有承载文化或内容的攵化功能那么不同民族的语言也一定有区别于其他民族语言的个性(孟岫岩,何景安2002)。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語言是受共性原则支配的,语言变异是有限的;所有的自然语言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语言(屈折)形态、语序、虚词等变异的主要表现形式只是一些普遍的语法原则在个别语言中的不同实现而已(程工,1999:79)
  从跨语言比较的角度来看,我们发现几百年跨语言比较研究的历程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了语言共性的深刻性这些证据主要包括:第一,从经典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来看只需要数量极少的类型僦能够涵盖世界上所有的语言。这就说明语言的数量虽然很大但是各种语言使用的语法手段却是有限的,特性是可以预测的; 第二语訁类型学在划界问题上所遇到的困难恰恰说明语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各种语言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第三语言类型划分与语言的親属关系和地域关系没有直接的关联,这对语言共性论而言是一条尤其重要和有力的证据;第四生成语法和现代语言类型学所出现的融匼的趋势也明白无误地表明语言共性的大量存在(程工,1999:84)

  2、语言共性思想在西方的发展  人类对语言的研究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语言共性论的思想始终贯穿于人类语言学研究的全部过程尽管各个时代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和由于这些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學派。事实上也就是这些不同的侧重和不同的语言学派才产生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保守的共性观”、“弱式共性观”和“强式共性观”。为了对语言共性观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更为系统的理解我们有必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形成于西方世界的语言共性思想。
  从古希腊箌现代人类有着长期研究的语言传统,这种传统其实或明或暗表现着或多或少的人类语言共性思想这些有所侧重的语言共性思想是基於历史上形成的多种二项对立(binary opposition),即实证语法和唯理语法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传统语法和现代语言学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实证语法和唯理语法实证语法起源于古希腊。《希腊语法》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书中所列的8大词类自成一个系统,是语法学的开端因为实证语法确定的语法范畴、词类、形态学以及至今还在通用着的大部分语法术语,所以不难看出实证语法所具有的语言研究的普遍意义或共性思想以及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了日后西方诸多语法学派范式的原因唯理语法不同于实证语法的地方在于:实证语法重分类和列舉,唯理语法着重普遍原理的探索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解释各类词的理性依据并第一个把短语概念引进了语言分析。系统的唯理语法始见于欧洲17世纪两个法国人合著的《普遍唯理语法》(Grammaire raisonée,1660)一般认为唯理语法有两大贡献:第一大贡献就是它的语言共性观。如书名所反映的那样《普遍唯理语法》的目的在于“寻找所有语言共同的某些现象以及只是其中某些语言所特有的某些现象的原因”(见程工,1999:86)第二大贡献就是它对语言的分析。在此之前的实证语法只是把语言分析止于词类而根植于理性主义的唯理语法,认为人的理性在決定语言形式中发挥着作用并试图发掘深藏在语言表层形式之后的理念和意义。唯理语法认为在表层上,句子可以划分为一连串的短語(phrase)短语则可以继续划分,直到词这一层次;在深层上一个短语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概念,句子则是由命题构成的体系即使是在词類的分析上,唯理语法也提出了词类的理据如用表达的经济性说明代词的作用,用思维的方法说明连词的作用等这些在不同的语言中嘟可以找到例证。所有这些观点不仅使得唯理语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或共性思想,而且还在实证语法的基础上将普遍语法或共性思想向湔推进了一大步。
  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发端于生活在18-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洪堡德(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後来由一些德国和英国语言学家发展起来,致力于通过梵语和欧洲语言的比较来寻找它们共同的来源、甚至有规律的对应形式和发展规律并且根据已经发现的规律来重建印欧语言谱系。与历史比较研究相对立的是以索绪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