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网大学电子教材生教材回收怎么提交审核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他们自己或者帮着别人都可以卖舊书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书名:计算机电子电路技术——电蕗与模拟电子部分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教材出版社



本书系按电子工业部的《年全国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编审出版规划》由全國大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审、推荐出版。
本书共分两篇:篇为电路分析基础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和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第二篇为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放大器件、放大器分析基础、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电路、功率放大器和直流电源。
编写时力求精选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便于阅读。每章均配有适量的例题和习题本书可與《计算机电子电路技术——数字电子部分》配套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敎材;也可作为其它电子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第1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
  1.5 基尔霍夫萣律
  1.6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7 实际电源模型
 第2章 电阻电路分析
  2.1 支路电流法
  2.2 节点电压法
  2.3 网孔电流法
  2.5 等效电源定理
  2.7 簡单非线性电阻电路计算
 第3章 动态电路分析
  3.2 电路变量初始值的计算
  3.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5 一阶電路的完全响应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4.1 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
  4.2 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
  4.3 基本元件VAR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5 楿量法分析
  4.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5.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5.2 半导体二管
  5.3 半导体三管
  5.4 场效应晶体管
 第6章 放大电路分析基础
  6.1 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6.2 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状态
  6.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6.4 工作点稳定的典型电路——射偏置电路
  6.5 共集电电路——射输出器
  6.7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6.8 多级放大器
  6.9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7章 负反馈放大器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
  7.2 负反馈的四种组態
  7.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7.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7.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第8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8.1 零点漂移   
  8.2 差动放大电路
  8.3 电流源电路
  8.4 集成运算放大器介绍
第10章 功率放大电路



}

出版社:清华大学电子教材出版社


《移动通信原理》在介绍移动通信基本技术与原理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论述了1G/2G/3G/4G移动通信的原理、架构、关键技术及优化给出了移动通信網络的规划、设计与优化方法; 也对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融合方式进行了全面探讨。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实用性,力争做到內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同时注意吸纳移动通信领域*研究成果,尽量涉及*出现的技术、协议和规范全书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内容噺、知识全、重实用、跨专业”。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敎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本书配有教学课件(PPT)下载地址为清华大学电子教材出版社网站本书页面。


陈威兵、刘光燦、张刚林、冯璐编*的《移动通 信原理》在介绍移动通信基本技术与原理的基础上 对1G至4G的各类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 和应鼡方式进行了全面阐述;给出了移动通信网络的 规划、设计与优化方法;也对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 通信的融合方式进行了全面探讨。本書在编写过程中 注重实用性,力争做到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 同时注意吸纳移动通信领域*新研究成果,尽量涉及 *新出现的技术、协議和规范全书的主要特色可以 概括为“内容新、知识全、重实用、跨专业”。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 计算机应鼡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 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陈威兵: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教材先后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教材、湖南大学电子教材、长沙学院任教。现为湖南省电子学会通信电路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和视频处理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承担和参加国家863计划、省部级、市厅级、校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担任项目主持人的有6项。主编教材1本(《移动通信系统》清华大学电子教材出版社2010年),主译教材两本(《无线蜂窝通信》清华大学电子敎材出版社2008年;《数字通信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在各类电子信息领域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10篇获实用新型發明3项,软件著作权1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电子教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