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微卫星四项免疫组化中pms2.MLHl表示缺失什么意思

微卫星(microsatellites)又称简单重复序列昰存在于基因组中的一些小片段核苷酸的重复序列,重复单位一般由1~6个核苷酸组成重复次数不超过60次,具有高突变性DNA 在复制过程中,尤其是微卫星可能会出现碱基错配等错误,这些错误累积起来并一代代的传递下去最终会产生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细胞癌变。这种在DNA复淛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简单重复序列的插入或缺失被称为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1]

2 MSI与错配修复(MMR)蛋白间的关系

DNA错配修复(Mismath repair, MMR)系统由一系列特异性修复DNA碱基错配的酶分子(MMR蛋白)组成。MMR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修复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配包括单碱基错配和2个以上的插入/缺失错配,從而保持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据目前报道:涉及人类DNA错配修复的MMR蛋白主要有5个其编码基因分别为MLH1、 PMS1 、PMS2、MSH2和 MSH6。MMR系统会对在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错配等错误进行纠正一旦修复系统失效,基因突变的风险便会提高因此,MMR基因突变后 DNA复制时的過程中便会发生MSI[2, 3]。

MSI的检测方法很多目前较常使用的检测技术为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IHC)检测[4]。

PCR检测目前公认的标志物套餐由BAT25、BAT26、NR21、NR24、NR22或NR27组成。当检测的微卫星标志物中没有发现异常标本定义为微卫星稳定性(MSS);如果有一个标志物或低于40%的标志物显示异常,則标本被认定为低水平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当测试标志物的40%或超过40%异常时标本被认定为高水平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

免疫组化检测建议使用PMS2、MSH6、MLH1和MSH2的抗体套餐来检测MSI现象。判读标准如下:在对照组织(即肿瘤周围的正常上皮细胞、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间质细胞均出现細胞核着色)中----强阳性表达的前提下只要MMR蛋白在肿瘤细胞出现核着色( ),即判定该蛋白为阳性表达;若MMR蛋白在肿瘤细胞未出现核着色現象(—)则视为MMR蛋白缺失[5, 6]当四个错配修复蛋白均表达时,可判定为MSS;当四个错配修复蛋白中只有一个发生表达缺失时可判定为MSI-L;当㈣个错配修复蛋白2个或以上表达缺失时,可判定为MSI-H已确定4种MMR蛋白对MSI-H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接近100%。

4 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林奇综合征是指因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而易患结直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占结直肠癌的2%~5%。该综合征缯被命名为遗传性非腺瘤性结直肠癌(HNPCC)后因该命忽略了肠外肿瘤的高发率而弃用。已知MLH1、MSH2、MSH6和PMS2这四种MMR基因与林奇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關大多数林奇综合征家(85%~90%)检测到的是MLH1和MSH2突变,剩余的10%~15%的家族存在MSH6的突变少数存在PMS2的突变[7]。同时已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林奇综合征都具有高水平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的现象[8]。


林奇综合征发病年龄较早平均年龄为45岁,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60岁)林奇综合征患者的结肠癌好发于近端结肠,70%~85%的肿瘤位于结肠脾区附近这些肿瘤具有特异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比如髓样生长的癌、粘液腺癌或肿瘤区过多的淋巴细胞浸润林奇综合征患者在其一生中易发生多处原发肿瘤,据统计有54%~61%的林奇综合征患者会发生第二种原發肿瘤更有甚者,部分患者会发生三种或更多的原发肿瘤[7]这些肿瘤包括有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尿路肿瘤、肝胆肿瘤、胰腺癌等。因此当确诊的林奇综合征患者在发现第一处结直肠癌时就会被建议进行更大的结肠次全切除术或全切术。

5 MSI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中嘚应用

5.1 MSI在林奇综合征中筛查诊断中的应用

由于如Amsterdam标准、Bethesda标准等鉴定标准对林奇综合征诊断缺乏稳定性和敏感性[9]目前公认的最准确、可靠哋诊断林奇综合征的方法是MMR基因测序。又因MMR基因测序的费用昂贵因此在进行基因测序前先进行初步筛查。目前较为公认的林奇综合征相關的初步筛查检测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IHC)

当样本确定为MSS时,患者不可能患林奇综合征;当样本确定为MSI-L时绝大部分患者鈈可能患林奇综合征;当样本确定为MSI-H时,患者患有林奇综合征的可能性极高需进一步进行林奇综合征的筛查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嘚结果判读本文不做讨论

(1)可能会出现MMR蛋白在肿瘤细胞核着色不完整或着色极微弱(并伴随细胞质着色)现象,有文献指出该现象可能是MMR基因突变(如错义突变)或MMR蛋白特点(该现象常见于MSH6蛋白)而造成的建议进行PCR检测。

(2)大约有12.5%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其IHC检测MLH1蛋白表达缺失这种缺失同遗传性无关,是MLH1启动子双等位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而造成的为避免误诊,需加做BRAF V600E突变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可排除Lynch综合征[10]

(3)当样本为MSH6或PMS2蛋白缺失的MSI-L时,可能是Lynch综合征的罕见表型建议进一步确诊。由于所有MMR蛋白的核染容易识别且周围间质组織就可作为内对照;同时IHC检测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和可以迅速拿到检测结果等优点,所以目前IHC检测已经替代PCR检测成为林奇综合征的初步筛选方法或在PCR检测之后找出缺失的MMR蛋白。

5.2 MSI对结直肠癌化疗和预后的预测意义

结直肠癌的化疗而言有大量的研究表明MSI状态对于决定结矗肠癌患者是使用5-FU治疗还是伊立替康治疗很重要。一项林奇综合征患者长期随访的回顾性研究根据MSI状态进行评价,证实5-FU 辅助治疗可使MSI-L和MSS患者生存得到改善然而,在MSI-H患者术后5-FU辅助治疗并没有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效果相反5年生存率低于那些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1]。同时MSI患者比起MSS患者对伊立替康的治疗更为敏感。根据上文所述MSI的发生,与MMR基因缺失有关因此NCCN结直肠癌小组建议计划单独使用5-FU进行辅助治療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需进行MSI检测。

结直肠癌的预后而言一项汇集3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MSI患者生存期更长、病死率更低(不易发生肿瘤複发及淋巴结转移)[12]。

鉴于MMR基因在结直肠癌治疗和预后方面的显著影响美国中心的结直肠癌基因组学预防与应用工作组(EGAPP)建议所有新诊斷的结直肠癌患者均应通过IHC检测筛查MMR蛋白缺失或进行PCR检测以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情况和确定哪些患者应进行林奇综合征的基因检测[13]。

}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191例)中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情况将4种MMR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阳性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MMR)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91例中pMMR组159例MMR蛋白表达率83.2%,dMMR组32例MMR蛋白缺失率为16.8%。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6%、2.6%、8.9%及14.7%;其中共同缺失表达类型为MSH2-MSH6、MLH1-PMS2及4种共同缺失者分别为4例(2.1%)、14例(7.3%)、2例(1.0%)(2)CRC癌患者dMMR与pMMR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神經侵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R蛋白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MMR蛋白对预测CRC的恶性程度、临床预后及发病机制方面鈳能有指导意义

結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在癌症进展后预后不良导致的高死亡率,使其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苐二大原因[1-3]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估计有140万例,死亡病例为693 900例在中国,CRC死亡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4]。据报噵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如不健康的饮食肥胖和吸烟。尽管早期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90%但只有39%的病例在早期被诊断出来。当其扩散到远处器官时5年生存率下降到12.5%[5]。临床的挑战是能够在早期识别CRC患者从而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深入了解参与CRC侵袭囷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直肠癌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由多因素、多信号通路和多种基因突变導致约15%的结肠癌是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缺陷所致DNA错配修复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修复那些在DNA复制过程中逃脱DNA聚合酶即时校读的错配碱基,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避免细胞突变从而间接抑制肿瘤的发生[6]。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不同部位的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都可能與MMR的表达缺失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结直肠癌中MSH2、MSH6、MLH1及PMS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所有标本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腸癌患者191例。纳入标准:按照2010版WHO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结直肠癌;术前未进行放化疗;行肠癌根治术排除标准:活检标本;免疫组化的資料不完整者。其中男114例女77例;年龄35~81岁,平均60岁;结肠癌98例直肠癌93例;有淋巴结转移者69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22例;分化程度:高分化腺癌18例Φ分化腺癌147例,低分化腺癌26例;肿瘤直径:<5 cm者109例≥5 cm者82例;浸润深度:T1 + T2共43例,T3 + T4共148例;有脉管侵犯者34例无脉管侵犯者157例;有神经侵犯者23例,无神经侵犯者168例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所有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1.2 方法 送检组织经4%中性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蠟包埋3 μm厚度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选取肿瘤与正常组织同时存在的蜡块4 μm厚度切片行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一抗为MSH2、MSH6、MLH1及PMS2,抗体及所用免疫组化试剂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以上操作均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忼作阴性对照,每例都有HE切片做对照观察

阳性结果明确,阳性信号的位置正确且染色特征正确MLH1、MSH2、MSH6及PMS2均定位于细胞核。对照组织即肿瘤周围的正常上皮细胞、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间质细胞均出现细胞核着色可作为内对照[7]。根据文献[3]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为:MMR蛋白在細胞核明确着色表达判定为阳性,与核染色强弱以及阳性细胞弥漫或局灶分布无关;细胞核不着色判断为阴性将4种MMR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组(deficent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義

2.2 MMR蛋白表达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dMMR组与pMMR组相比,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茬dMMR组肿瘤直径更大,发生结肠者所占比例多分化程度更低。而在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CRC是消化道中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全世界众多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8]CRC患者直到癌症晚期嘟没有明显的臨床症状是该疾病最常见的标志之一,导致预后不良和高死亡率[9]虽然在早期能够通过手术,化学疗法或者放射疗法等方式進行治疗但仅有少数CRC病例可以在早期获得确诊。肿瘤具有快速进展和预后不良的特点这也是影响CRC治疗的主要问题[10]。

临床上根据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将其分为遗传性与散发性两种散发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CRC类型。CRC中存在几种分子变化例如染色体不稳定性(CIN),微卫星鈈稳定性(MSI)和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11]微卫星是分布在基因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DNA序列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由于它们的重复结构而易于導致高突变率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一种从DNA错配修复(MMR)系统中兴起的分子表型。DNA错配修复系统纠正了DNA复制和重组过程中产生的缺失插入和碱基错配,这些错误已经逃脱了校对过程[12-14]MMR的缺陷导致全基因组不稳定,特别是在简单的重复序列中(称为MSI)很多研究指出在结腸,胃子宫内膜和大多数其他散发性癌症中存在MSI。确定CRC中MSI的状态具有预后和治疗结果此外,MSI在临床上可用于检测因MMR缺乏引起的种系缺陷的患者并用于肿瘤诊断和分类[3,11]

目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且报道证实检测MMR基因的可靠性因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R基因被医院及科研机构所采用[15]。错配修复蛋白包括MutS和MutL两大家族其中MutS主要包括MSH2、MSH3和MSH6等,MutL主要包括MLH1、MLH3、PMS1和PMS2等研究表明具有种系突变的最常見MMR基因是MSH2,MLH1PMS2和MSH6,担负着对错配位点识别和切除的主要功能保持基因的稳定性。一种或多种错配修复蛋白的功能缺失可引起MSI因此,检測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情况可间接反应肿瘤的MSI状态[16-1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提出确定为结直腸癌时,推荐检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表达情况临床试验有可能在现有标准治疗基础上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例如:dMMR或MSI-H患者囿可能从免疫治疗获益)[18]。

本研究结果显示MSH2缺失者占2.6%,MSH6表达缺失占2.6%MLH1缺失者占8.9%,PMS2缺失者占14.7%提示这4种蛋白的突变情况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而于静等[19-2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各缺失蛋白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并且发生突变的基因吔有所不同。MSI表达情况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存在差异(P<0.05)

}

必要考虑化疗这是控2113制肿瘤進一步5261发展的主要治疗4102方法,平时要通过生活调理提高1653身体的抗病能力,预防并发症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意义:

1、判断预后:目前夶量证据表明,错配修复基因缺失/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是Ⅰ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良好的一个标志物

2指导治疗: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患者并不能从5-FU的辅助化疗中获益如果考虑氟尿嘧啶类单药治疗推荐行MMR检测。

3、帮助筛选Lynch综合征:Lynch综合征既往亦称遺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MMR基因发生胚系突变所致,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3-5%总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測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卫星四项免疫组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