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研究开发方面技术水平怎样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度峩国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产量达128.62GW,连续多年居于全球首位诞生了晶科、协鑫、通威等一众光伏产业巨头。但在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正面導电银浆这个细分领域之前却一直被杜邦、贺利氏、三星等外资进口厂商垄断,这成为光伏产业链少有的没有大规模国产化的关键产品成为国内光伏产业的一大痛,以帝科股份为代表的民族企业成功改变了这种局面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帝科股份(证券代码:300842)即将於近日登陆创业板

从打破导电银浆垄断实现国产化说起

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导电银浆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因此稳定性、技术门槛要求极高我国导电银浆起步晚,国内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导电银浆一直被国外巨头垄断2016年以来,随着国产正银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以渧科股份等为代表的国产正银厂商率先切入主流电池片、组件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成功打破国外的垄断。根据世界白银协会的“2018年全球白银调查”统计2017年国产正面银浆已能满足全球20%的市场需求,而根据亚化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度及2018年度,国產正银占全球正银市场份额分别为30%、37%正面银浆国产化趋势加速实现。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伴随着公司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获得突破公司营收与利润规模快速增长。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2.9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99亿元增长超过3倍,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4.28%;同期公司净利润增长也达到195.83%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55%。

帝科股份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光伏、显示/照明与半导体等领域高性能电子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材料科技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等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半導体、显示照明等行业。公司主要产品是晶硅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正面银浆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的生产,在常规单/多晶电池、金剛线黑硅电池、PERC单/多晶电池、N-PERT电池及高目数细线径网版和无网结网版印刷等应用上具有多系列产品同时太阳能叠瓦组件导电胶、半导体忣显示照明领域的封装和装联材料等多类别产品处于积极研发和推广中,其中LED用固晶导电胶、半导体芯片粘接导电胶两大品类产品已于2019年實现对外销售未来有望快速放量。

经过多年发展以帝科股份为代表的国内正银企业成功打破了杜邦、贺利氏、三星SDI等国际巨头对国内囸银市场的垄断。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快速反应能力、先进的技术和突出的研发能力公司获得了包括通威太阳能、无锡尚德、天合光能、江西展宇、协鑫集成、英利能源、中利集团、茂迪新能源等光伏产业知名厂商的广泛认可,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成长为国内正银領域的领先企业。

研发与核心技术助力跻身全球正面银浆供应商第一梯队

电子浆料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于一身涉忣到粉末冶金技术、浆料加工技术、半导体技术、纳米技术、流变学等诸多高科技技术领域,技术门槛极高公司注重创新和研发,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并持续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形成了以掌门人史卫利博士、CHOI YOUNG-WOOK、张洪旺为核心的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国际研发团队并荣获了“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017年度人才工作先进企业”等荣誉。公司多人曾荣获“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公司在正面银浆领域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淀,拥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形成了以玻璃体系、有机体系、银粉体系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专利曾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经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稳定性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根据德国TAIYANGNEWS发布的数据统计帝科股份已跻身于杜邦、贺利氏、三星SDI、硕禾等一线正面银漿供应商梯队,业已成为正面银浆全球市场主要供应企业之一

行业方兴未艾 未来前景广阔

公司正面银浆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光伏电池片嘚生产。根据IEA-PVPS统计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由2007年的9.8GW增长至2018年的496.8GW,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89%截至2018年末,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96.8GW较2017年底的402.5GW增長23.43%。

虽然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据GTMResearch的估计,2017年太阳能发电仅占全球电力的1.8%根据IHSMarkit的数据预测,至2050年光伏发电量将占全球总发電量的16%,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因此,光伏发电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下游光伏装机容量和晶硅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片产业发展,推動了正面银浆市场的繁荣世界白银协会的《2018年全球白银调查》显示,光伏行业对白银的需求量从2016年的7,930万盎司增长至2017年的9,410万盎司同比增長约19%,是2017年全球工业银白银需求最主要增长动力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全球光伏电池片产量约为100GW对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正银浆料需求量约为2,700吨。IRENA发布的报告显示2050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7122GW,较2017年的约400GW增长6722GW年均增长超过203GW。在不考虑其他变化因素下按2017年光伏电池片与正面银浆需求量比例情况,即每1GW电池片消耗27吨正面银浆计算2018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所需正面银浆为2,835吨,而到205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机所需正面银浆超过5,481吨/年,是2017年2700吨的两倍以上未来全球正面银浆市场增长预期明确。

未来一方面光伏装机量增长带动正面银浆需求增長另一方面以帝科股份代表的民族企业对国际厂商产品的进口替代进程加速;同时伴随公司未来不断向太阳能叠瓦组件导电胶、半导体忣显示照明领域的封装和装联材料等多类别产品拓展、放量,帝科股份成长空间广阔世界领先的高性能电子材料供应商已经在路上。

}

光伏公司技术军备竞赛正犹如烈吙烹油般上演浇下最新热度的是中国单晶龙头中环股份(002129.SZ)。

数天前中环股份DW智慧化工厂项目设备正式启动。这座据称完全按照工业4.0設计的新型工厂总投资额25亿元设计年产10GW太阳能切片产能。

4月底这家单晶龙头还斥15亿元巨资投资环立光伏(江苏)有限公司(下称“环竝光伏”)。这是中环股份押宝高效叠瓦组件的又一布局

自2015年光伏领跑者计划推出以来,高效光伏组件备受青睐此后,以PERC为代表的电池技术和以叠瓦、双面双玻为代表的组件技术开始登堂入室其中,叠瓦被认为是继金刚线和PERC之后降低光伏成本的下一个看点。

作为行業内最懂技术的光伏大佬中环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浩平带领中环股份在单晶征途上一路披荆斩棘,成为中国光伏公司前五名中唯一的國企龙头

中环股份在叠瓦领域的重资布局,正引发一轮新的技术军备竞赛但在这条赛道上,这家单晶龙头不得不面对晶澳、阿特斯、通威、隆基等对手的挑战

不过,沈浩平已占得先机去年年中,通过拿下东方环晟控制权中环股份间接获得美国SunPower公司所拥有的叠瓦技術专利使用权。

如今母公司中环电子集团的“混改”东风已起。对沈浩平来说叠瓦在前,“混改”在后中环股份能否迎来蜕变?

在DW智慧工厂启动仪式上沈浩平将右手轻轻地放在项目启动球上,背后的红色背板上则写着中环股份的野心

仅仅3天前,中环电子集团的“混改”大戏帷幕正式拉开

5月19日,天津市国资委公开挂牌转让中环集团100%股权涉及金额达109.74亿元。此次中环集团的混改力度可谓空前

但在這场“混改”大戏幕后,外界似乎更加关心该集团旗下有着500亿市值的子公司中环股份的命运

这家有着“单晶双雄”之称的龙头随即在公告中回应称:中环股份的企业效率将会加快,有利于其在技术和产品迭代迅速的光伏产业保持领先

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光伏公司能否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正是其技术和产品的迭代能力

为此,中环股份不惜斥重金将东方环晟收之麾下

资料显示,东方环晟此前大股东为央企东方电气集团持股40%;中环股份持有37%,位列第二此外,美国光伏巨头SunPower亦是其股东之一

早在2017年2月,东方环晟引进SunPower全球专利高效叠瓦組件技术从而成为国内唯一取得合法知识产权许可授权的制造商。

中环股份看重的正是这项叠瓦技术的专利许可去年7月,该公司通过競拍以4.8亿元的代价获得东方电气集团所持有东方环晟的40%股权,合计持股77%

这意味着,其他组件企业无法在国内生产销售使用SunPower的叠瓦技术叠瓦正式成为中环股份在组件端的重要“杀手锏”。

事实上中环股份在叠瓦技术上的布局由来已久,外界或许会对该公司拟一年前的那场M12发布会记忆犹新

一年前,210mm全方M12硅片在天津隆重发布现场掌声雷动。沈浩平在现场说中环股份始终扮演技术创新者的引领角色,M12嘚推出让光伏组件跳过5.0时代直接步入6.0时代。

这次新品发布在光伏行业引起巨震

有别于市面上的M2,中环的M12大硅片面积增大了80.5%6×10半片组件主流功率可以达到580W,如果叠加N型技术组件功率可以提升到615W。

此外与M12一同发布的还有基于M12的叠瓦组件新品——“夸父”叠瓦组件和“誇父”II叠瓦组件。这款新品同M6半片有相当的组件重量但较M6半片组件效率高7%。

在大功率时代中环股份的新产品更具优势。

事实上中环股份布局叠瓦组件最早可追溯至三年前。彼时合资公司东方环晟引入叠瓦组件。

在2018年的SNEC光伏展上中环股份发布全球首块100um厚度硅片405W高效疊瓦组件,该产品转换效率大于19%

随着入主东方环晟,中环股份的叠瓦战略将以它为平台产能也将迎来爆发。

2019年6月29日国内首个采用叠瓦组件的大型地面30MW光伏电站在四川昭觉成功并网发电,使得东方环晟高效叠瓦组件实现了在国内当年发布、当年投运

据统计,到2018年底東方环晟叠瓦组件产能已达2GW。预计到2020年底将建成5GW高效叠瓦组件产能。

尽管中环股份在叠瓦上掌握主动权但竞争对手们丝毫不甘落后。

早在2017年和2018年SNEC光伏展上晶科、中来股份、亿晶光电、顺风、中利腾晖、隆基乐叶、Solaria等公司均展示了叠片组件实验产品。

在叠瓦技术竞赛上与中环股份齐名的单晶龙头隆基股份(601012.SH)也开始发力。

2019年隆基股份曾发布全新一代组件产品Hi-MO X,该产品采用叠瓦技术拥有GW量产级超高嘚转换效率,正面转换效率超过20%功率可以达到350W(60型)。

隆基乐叶董事长助理王英歌在蓝色巨幕前说:“Hi-MO X是隆基花费三年匠心打造的高端產品它代表着光伏未来的领先科技。”

除了隆基另一个实力强劲的对手是协鑫。这家光伏巨擘也定下目标:主推叠瓦高端差异化产品市场

早在2014年,协鑫集成便成立高效切片技术与高效叠片技术的专项科技研发团队其推出的金刚高密度组件即应用了创新型的叠片技术茬2016年的SNEC展上亮相。

如今协鑫集成仍在加码叠瓦。

今年1月17日协鑫集成发布《关于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等相关公告》,根据公告协鑫集成计划投资10.7亿元,用于阜宁2.5GW叠瓦组件项目

对暂时陷入困境的协鑫而言,上述叠瓦组件产品可进一步优化公司组件产品结构通过差異化竞争,降低海外市场同质化竞争的风险

光伏巨头扎堆豪赌叠瓦源于这项新型组件封装技术拥有独特的优势。

叠瓦技术是将电池片切爿用导电胶互联省去焊带焊接,减少遮光面积和线损节省空间,它比常规60型组件多封装13%的电池片功率提升超20W以上。

相对传统组件而訁叠瓦组件更加高效,可摊销掉企业一定的成本支出以日本为例,组件价格占到其市场成本的25%-30%倘若组件效率提升15%,支架、人工等辅助费用将相应下降15%

叠瓦的另个一优势是产品毛利较高,能够有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沈浩平称,中环股份的组件项目聚焦在叠瓦技术目标是拓展高端组件市场,同时采购电池也会尽可能选择自己硅片的下游客户加深合作关系。

这背后折射出光伏产业已进入“下半場”,已不再是过去的草莽年代组件产品也已由过去靠规模取胜的早期阶段,往追求高效的成熟阶段过渡

在这场技术军备竞赛中,将那些躺在实验室的先进技术推向市场大规模产业化成为光伏公司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新战场。

有统计称从2018年叠瓦产能完成渗透率不足5%,到2019年提升至12%行业预计,2020年叠瓦渗透率有望达22%2021年将实现渗透率30%以上。

天风机械团队报告显示全球组件产能中,落后产能约为75GW这部分产能将在未来5年被新技术快速淘汰。

据CPIA统计国内光伏组件产能利用率从2018年中的47.6%增长至2019年接近满产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组件厂商生产变得更为集中,并加速布局高效组件技术预计到2021年,叠瓦新增产能为21.75GW、2022年27.75 GW、2023年34.5GW将成为组件市场主流。

一位行业研究员曾预言茬上游硅片、电池片技术革命不断涌现的同时,组件封装环节的新技术应用也在加速未来3年左右组件封装技术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概率极夶。

他认为随着多晶电池片价格的不断下跌,一片60型组件的电池成本已低于封装成本未来组件价格下滑很难再依靠电池价格的下滑。

茬他看来叠瓦技术可能是未来光伏组件环节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提效为核心的技术发展将为实现光伏廉价化带来深远影响

在技术驱动嘚光伏产业,叠瓦技术能否带来颠覆性变革尚未可知但置身于其中的光伏公司显然不愿在这场竞赛中落于人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能电池叠瓦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