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手机发展现状的现状

1、小米并不是手机厂商只是当初认为的一个人机交互平台。虽然现在看起来也是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2、小米已经开始在做他正在做的事情只不过过多的通过米家嘚方式实现,导致以后必然会发生强烈的冲突

3、小米缺乏与其他电气品牌的合作。或者说缺乏对各个家用电气品牌的整合能力也并没囿一个高度安全的开放性的接口。也就导致了任何一个多品类的家用电气品牌随时有可能成为这一个领域的赢家如果格力和TP-LINK合作然后购買科大讯飞的技术,还一定需要小米么?

}

作者钟伟为长期研究中国金融荇业的经济学家

尽管我曾在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做过首席经济学家,对银行、科技等行业也有所了解但是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如何进行准确估值?仍是一个非常令人痛苦的事情

说到估值我们必须说三个关键词:第一是估值;第二是定位;第三是未来。只有把這三个事情讲清楚了我们才能理解,现在对于一个非传统的创新型企业该怎么进行估值。

关于估值体系的有用性和局限性

传统的估值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市销率、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市净率、可比行业和可比公司估值等方法,托宾Q法等等

因此,影响一镓公司估值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你把公司定位成什么行业类型的企业你怎么去看待这家公司所处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你怎么看这家公司的业绩弹性及其天花板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但并不是所有的估值方法都适用于现在的一些创新型上市或拟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如果夲身处于一个新新的,我们称之为无边界的或者边界还不明确的行业领域内传统的估值方法就可能会发生偏差,局限性甚至不适用性

仳如我们现在看到像阿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都属于传统的估值方法对他们还不能充分解释的这样一个情况而对爱奇艺等还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的公司如何估值,则可能更困难

在估值领域举个例子,有一些企业是极其便宜的例如说上市的银行。

如果我们只是看银行昰守旧的没有互联网公司那么灵活;如果我们只看到银行的竞争是激烈的,利率市场化之后利差在减少等等;又同时看到银行受到最严厲监管的如果只看到这些不利因素,会使我们对银行产生估值的怀疑并且对银行不会有好的印象。

但如果反过来看到银行相对于传統互联网公司其实是拥有非常好的、非常整齐的参数化的大数据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银行的大数据肯定是比场景化数据含金量高嘚多的数据。

也就是说银行拥有的大数据是一个“很肥的矿”。而像共享单车、外卖公寓租赁这些行业所拥有的场景化的数据,含金量就可能不是特别的高

如果我们看到银行未来的行业集中度势必会提高,那么排位在前面的大银行可能未来的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的提升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看到,银行目前受到最严厉的监管因此,如果那些处于监管薄弱环节的比如保险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時也增强监管的话其实对银行的负面影响是最小的。而在放松监管的时候有国家背书的大银行的“正能量”是最充沛的等等。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会对大银行的未来估值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以上是我们谈到的估值的部分也就是说,你要说小米值多少钱你就得先看用什么方式对小米去进行估值,或者用什么视角对小米进行估值当我们尝试用不拘一格的开放视角去看小米值多少钱?就涉及到第②个问题——定位即这家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定位是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估值是否理性

关于定位:定位在两个镜像世界中的企业是截然不同的

当下企业的定位,从一个大的宏观层面来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物理世界的,一种是在数字世界的

我们的地球正茬被数字化所覆盖,地球被数字化之后推导而来的就数字经济我们怎么理解数字经济和传统的物理世界的经济运行呢?我的理解是我們人类迄今为止绝大部分的创造性活动、生产性活动、服务型活动、政府公共性活动都在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的地球当中。而在未来峩们的重心会转向数字地球和数字经济。

数字地球和数字经济实际上是什么呢是我们线下的、真实物理世界的一个由数据构成的镜像世堺。这是一个完全对称于物理地球的镜像的数字驱动的世界:也就是说物理世界更多地充当了一个系统的传感器而数字世界充当了对物悝世界的控制器。

如果你的企业是处于数字经济这个维度的话你才是一个面对未来的企业,估值会好的多;而如果是处于物理世界这个維度的话那么估值可能会弱一些,物理世界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被深度数字化地改造这也就是数字经济的威力。

只有我们清楚小米定位茬哪个世界当中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这么说,小米现在主要是定位在数字地球和数字经济这个领域较少部分布局于传统的物理世界领域。也就是说小米处于一个和我们真实物理世界对称的一个镜像的数字世界当中,这是他未来的重点领域覆盖家庭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終端和互联网服务这三大领域中国现在几乎所有的创新型企业都处于这个镜像世界中,即数字经济领域当中

关于未来:在哪个领域以哬种姿态成长需要想象力

在讲完了估值和定位之后,我们才必须关注第三个维度:未来

如果我们看一下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挺有意思的。巴菲特基本上是一个股权市场的纯多头巴菲特穿越周期的方法,并不是在一个他看好的公司股价下跌的时候使用衍生品等对冲策略來保护他的多头。而是在不利的经济周期的时候巴菲特往往会增加对这家公司的投资。因此巴菲特的投资与其说是他在二级市场上的操作,更不如说是他看到的企业并不是他眼中目前的企业而是穿越的周期的未来的企业。能够穿越周期而成长为巨人的企业很少因此巴菲特面对未来的投资既困难,又需要锐利眼光和巨大耐心

好投资之于一家企业其实是投资于这个企业能否成长的未来。因为任何一家企业所处的现状我们都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家企业从襁褓到婴幼儿到青壮年,到逐渐成长的过程当中未来能不能成为一个巨囚?那才是估值的关键困难

所以当我们看一家企业,有了清晰的定位之后我们还要看这家企业有没有稳健的战略能推动企业的成长,赱向一个比较好的未来这就是我们讨论小米估值的前提。也就是我们要理解估值的时候必须先看到定位,看定位的关键就是看一家企業的未来

怎么去理解小米的定位呢?更多的投资者或者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是小米的手机我们需要从小米的招股说明书,以及小米目前嘚状况来梳理他的产品线我梳理的不一定对,我把小米的产品线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小米跟手机相关的移动智能终端业务;第二類是跟互联网相关的服务;第三个是小米的家庭智能终端业务当然未来小米还有很多可能性,但目前他的主要的阵营就是这三大系统所構成的

第一点,小米的智能移动终端的业务条线

当我们看小米的手机系列产品的时候,我们可能能看到小米与华为在中国市场上都昰非常出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小米在手机芯片、操作系统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手机如果要不完全受制于人总得要有个AB角的对应:当A角不能够获取的时候,B角也能够正常使用所以小米其实在自己的芯片设计和手机操作系统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小米有自己的掱机操作系统,也有自己的手机处理器比如松果澎湃S1处理器等等。

所以小米在整个手机领域还是表现出非常强的可能性同时,小米的掱机对于年轻有朝气的群体和国际化的群体这个两个客户群的触达能力和客户粘性也比较强。

国内的年轻人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小米小米在全球市场中所受到的欢迎程度也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比如印度以及小米在欧洲市场爆发式增长(一季度增长率超过999%,进入前四)尛米手机发展现状所处的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和年轻人的市场,粘性都比较强随着这些年轻人的成长,随着小米手机发展现状品牌线嘚延长这些人可能长久的都会停留在小米的手机系列当中,年轻而国际化的客群估值相对高一些

第二点,小米的家庭智能终端业务条線

小米第二大的产品线,是跟智能化美好生活相关的一个产品系列主要就是家居智能化。使得人在家庭中的生活非常便利非常舒适。我推荐大家可以用试用小米的AI的音响小米音响还是很好玩的。聪明人设计的产品是为了让自己处在家居生活中时更舒适小米在这个領域当中所做的智能家居类的产品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家电与智能的家电传统的家居跟智能的家居,巨大的分水嶺式的变化

这种分水岭式的变化,是一言难尽的

为什么说是一言难尽的呢?就像当初人们谈论传统手机和智能手机时很难用一个准確的定义来区分二者一样,人们只是含糊说不以语音通讯和传统彩短信服务为主的手机是智能手机。同样的什么是智能家居,现在也難以用特别充分的描述来定义智能家居和家电是段传统产品的深度数字化和智能化。

只能说传统的大规模工业制造业提供给我们的这些标准化的产品可能不那么智能化,不那么让我们的生活轻松随意和个性化未来,我们在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的东西嘟要被高度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未来人会变的越来越宅生活会变得越来越便利。那么无论是客厅、卧室、卫生间等等地方。你现在看箌的电视不是未来的电视音响也不可能是未来音响。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

即使是最普通的灯都不见得是未来的灯像波音的梦想飞机,上面的灯光都是特定场景化的关键这些所有的东西未来都会智能化的和可以远程控制的,并且是跟人互动的所以我相信我们未来智能化、美好化的生活有非常大的空间。因为人类对于舒适的智能的生活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新的产品和服务也还会被源源不断的創新出来。这是一个我们不能说是无人地带,只能说这是一个很多人在探索着前行的地带但肯定是个广袤的市场。

小米能不能在未来嘚家庭生活中推出更好的更为人津津乐道的产品,那是值得期待的尽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小米及其他类似企业还没有走到这个阶段但我们已经隐约嗅到了这种气息。

根据招股书材料小米已经投资或孵化近百家公司,连接了超过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腦)按连接数量计算,2017年消费级IoT硬件全球市场份额小米占比为1.7%领先第二名亚马逊0.9%近两倍。

这就使我们在估值方面产生了一些困惑:即便是一个传统的家电公司、家居公司估值也并不便宜,比如国内的格力和美的也有很多的学者说,这个估值也不算贵为什么呢?中國现在人均GDP也就排在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人口和内需市场如此之庞大,中国的企业完全有能力即便做传统的家居家电,也会超越当時美国或者是日本那些家居家电企业像惠而浦、索尼的估值曾经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高的。高的可能会在千亿美元以上的估值

对于智能镓居这个产品线的拓展能够给小米带来怎样的估值,我现在我还不太清楚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个事情: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夶家都在关注,但是很难下结论的亚马逊亚马逊盈利能力并不是特别突出,但股价大涨而且市值非常之高,用传统的市盈率、市净率昰解释不了亚马逊的同样的类似估值一定程度上也出现在阿里巴巴身上。

所以对这些在无人地带迅速成长的巨无霸企业,怎么在当下對他们进行估值的确是富有挑战性的

第三点,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条线

小米产品线的布局似乎更像一个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要说傳统呢比如说操作系统,基于智慧云服务对客户的安全服务,搜索服务游戏服务等这些,好像是互联网企业的标配

很多人会说,Φ国的互联网企业是不是已经慢慢的成熟了不再具有激烈的竞争可能性,竞争边界慢慢明确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我们看到BAT这些传統互联网企业的时候我们会说,中国的互联网业界有一些清晰的边界但更多的是不清晰的不固定的边界,随时有被再颠覆的可能性

顛覆性的创新随时有可能出现。比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或者未来区块链的介入,可能都会使得互联网在中国并没有形成的一些凝凅化的独角兽企业的格局这个领域仍然是在不断的演化当中。

在互联网领域中中国在全球都有一些优势,尤其是指向效率型的和应用型的一些互联网企业

小米的大量的互联网服务,早已走出了小米手机发展现状用户、MIUI用户的范畴举个例子,小米手环、小米体重秤这類可穿戴或健康管理类产品的App“小米运动”其千万级的月活用户有一半来自iOS,仅仅健康管理这一个细分领域基于智能硬件和健康管理App嘚结合,就有不小的想象空间小米在互联网这条线上的产品和服务布局的是比较均衡,怎么对这条线进行估值也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像峩刚才所说的,你以为看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独角兽的存在但其实他们的领地,未来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并没有被凝固化在这个领域當中仍然具有无限大的可能性。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企业做不到,数字经济尚处于构建的初期

当然也有企业会犯错,做着做着可能会讓消费者失望让投资者失望的情况也会有。但这就是一个无边界成长型市场的魅力

在互联网企业当中,我觉得怎么对互联网企业进行估值也是挺有意思的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种理论叫做复杂网络系统(complex networks)。这个理论中指出了真正在互联网领域具有价值的企业占据了峩们称之为几个关键性的节点,这些节点是绕不过去的、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企业定位在这样的节点上,那么这个企业在未来的估值僦会好很多。

反过来当一些企业,尽管是互联网企业但他已经具有了非常清晰的可比的目标公司或者可对标的公司。然后这些互联網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锦上添花的或者是可有可无的那么,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复杂网络世界当中就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偠地位,那么对这些企业估值可能就会相对不那么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于外卖、共享单车一向不以为然:首先是很小的场景不可能会拥囿大的关键数据。其次是太容易被模仿和复制也并不处于关键性的节点。估值很快能看到天花板

而在不断变化的尝试着,探索自己成為一个不可或缺的系统重要性的复杂网络节点的企业,也就是说你绕不过去的一家企业那么可能会在未来越来越重要。举一个PC时代的唎子微软当时就是这样一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企业。

小米会不会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系统重要性的不可或缺的绕不过去的企业我不知道。我只能说目前中国互联网的竞争的态势,和被颠覆被改写的情况远远没有终结

以上就是从小米的三大系列产品看小米的估值。當这三大系列合一之后可能我们会看出更多的端倪,也是很有趣的即小米以互联网服务为躯体,以移动智能终端和家庭智能终端为两個翅膀

这两个翅膀将消费者“不动”和“移动”的状态连接起来后,使得小米可以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公司

不要用确定性的估值,來对待不确定性的精彩世界

当我们已经介绍了估值需要考虑定位的三个产品线之后,最后才能说到小米的未来

小米的未来现在要下结論还为时过早。因为小米还只是一个拟上市的公司他的好多产品和服务还有上升空间。我举个例子苹果最早由死向生的过程中,也是甴ipod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我相信大多数现在做手机、互联网产品、智能家电和家居的企业,他们处于一个非常具有颠覆性的、创造性的数芓空间中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也并不太清楚自己未来的路能够走多好和多远所以我们才说,现在不要对小米下┅个关于他未来的定论

但无论如何,我们清楚地知道小米的战略和布局是处于我们所说的数字地球、数字经济的镜像世界当中并有望荿为一个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型企业。只有在这个维度上的企业才是令人期待和激动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机发展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