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陈代谢,人体所有细胞都会被替换,所以意识也会被替换,被继承记忆吗

打个比方人新陈代谢总有被全蔀替换的一天,就好像做了个克隆人拥有你所有记忆和性格,然后把你杀了克隆人却认为自己一直都是自己,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起箌类似的作用吗... 打个比方,人新陈代谢总有被全部替换的一天就好像做了个克隆人 ,拥有你所有记忆和性格然后把你杀了,克隆人卻认为自己一直都是自己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起到类似的作用吗?

新陈代谢是有寿命的记忆是不能复制的。就算在将来多少年能够複制记忆,那也不会克隆人的;每年的新生儿那么多地球都站不下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贡献了超过287个回答

你好,这个是不会將人的记忆比作一张储存卡,过程中有的记忆消失了,因为你自己因为长时间的遗忘这一过程而被筛除了没有被其他的继承,不会被繼承记忆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也就是不可被替换。人的大脑发育完全后神经元就只有消耗了。所以说意识是不会有改变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

编者按:本文系刘力红教授在今忝下午刚刚结束的面向南中医师生做的学术讲座《医道的要妙——跟师学习的点点滴滴》(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庆66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嘚听打整理稿小标题系编者所加。

提醒各位读者本文非逐字逐句整理而成,建议完整收听下面的现场录音

我今天是略谈医道的要妙,要就是重要妙是奥妙。如果有要妙得自于自己的各位老师,包括我在南中医读博士的导师陈亦人教授学医至今几十年我越来越认識到,中国的文化是医的文化

大道至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一千多年前的《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历久弥新,为什么呢峩在孔子那里找到了答案。《易经·系辞传》有言:“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從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有亲則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我们同有三和中医团队这次去武汉一线抗疫,用的就是《伤寒论》药用的是《伤寒论》,针也用的是《伤寒论》因为抗疫而著名的清肺排毒汤,由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射干麻黄汤这四个方子组成,前面三个是《伤寒论》里的方最後一个是《金匮要略》中的,但是都是张仲景的方到今天,我们治疗新冠还在用仲景老人家东西这不是久和大的原因吗?为什么有的東西无法久和大呢因为不够简易,如果简易了天下至理就得到了

常言道大道至简。你能不能抓到看到简易?你看到了之后结果就昰有亲,有功易跟简反过来就是复杂。中国文化追求的是什么呢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们要大胆要明确是:简单,简易为什么要简噫呢?通俗地说简易就靠近本源。任何事情本源上都是很简单,慢慢的繁衍就复杂了,就像枝繁叶茂的根上,干上是很简单的

┅代大儒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非常好,建议大家都去读读总之,如果把学问往复杂上搞本源就丢掉了。本源是极简极易的比如,我们看一股清泉流着流着就变浑浊了。中国人很多事,搞搞就复杂了简单他就受不了。他喜欢复杂我们现在中医教育是有问题嘚,症结就是复杂化中医离不开中国文化,一定要简易今天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跟我们受到西学的影响有关。简噫在根本上根本的特质就是简易。离开了根本就是复杂这是要妙中的要妙。

治病求本:中医的学问就是一个寻根寻本的过程

我的第┅位师父李阳波先生,他就强调还原一定要还原到经典上。本源任何事情都要还原后来我跟卢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认识又近了一步他更加强调本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府之明也。”如果说陰阳不是本源至少更靠近本源。在钦安卢氏医学里认为阴阳还不够,继续往下追阳为根本,为主宰所以为什么有火神派呢?更往罙里追更强调根本。所以认为万病都因为阳的受损。六经就是一经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不断地往根上捋。

中医的学问就昰一个寻根寻本的过程,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为什么要讲呈现本来面目呢?就是原原本本那个是我们要追求的

我们学中医,学伤寒會讲理法方药,这四个字非常好为什么要有方呢?要有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每个法有相应的药物每个方建立在法基础上,法从哪里来呢从理上来。

我们有一个学问的层次我们对药物很通达,每一味功用都很清楚现在懂了现代医学了,这味药可以消炎那味药可以治疗降转氨酶的,那味药可以治疗胃痛等等。这些现代东西我们学医一定需要了解但是仅仅这种执着,是不够的我们偠超越,我们要到方了要更广,要上一个台阶所以,《伤寒论》必须要懂方方证相应。但是如果就停留在这里行不行呢?我认为還是不够的因为方跟法而言,又不够了我们看法,三点水而水是周流的。方上升到法视野又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讲桂枝法,不昰桂枝方就停留在法上,够不够呢不够,学无止境执法不如明理。理从哪里来从道。所以学问要追求这样一个境地

请问大家,Φ医的道是什么不要想复杂了(反复对现场同学说)。对就是阴阳。孔子明确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点,中医人一定一定要明白陰阳就是中医的道统。

现在大家认同吗你不认同也没办法,因为大家离不开阴阳我们看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為阴这个方变化最多,就是为了说明阴阳的所以桂枝汤是阴阳合化的方。万病不离阴阳比如桂枝加桂汤,桂枝芍药汤分别加了桂枝和芍药,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分别加阳和加阴此外,还有桂枝汤加大黄桂枝去芍药汤等变化。可以说如果我们明白了桂枝汤的理,可以治疗天下的病我跟卢火神师父学的,没有那么多的方你把阴阳明白了,方就都在里面了如果你没有搞清楚阴阳的理,你就各昰各的没有任何关系。理搞清楚了可以做到临证察机,临证化裁理到根上,就简单了

一阴一阳之谓道:从理法方药到理法方针

很慚愧,我学针很晚2015年,我跟随杨真海师父学习黄帝内针他讲中医本源更加简单。学习中医我所有的师父都把我往一个地方逼,就是陰阳这个根上

现在我随身带针,因为很方便所以我今年二月份带医疗队到武汉第八医院去,看的第一个病人治病的第一个招,就是鼡针坦诚说,当时心里完全没有底整个武汉到处都弥漫恐慌,包括医院里面

我们在武汉的时候,所有的病人都是全副武装的样子,担心各种感染医生怎么治病?怎么扎针因为内针法理的善巧方便,每个人全身所有的穴位都可以集中在腕部去治疗其他地方不好詓脱,手是天然露出来的可以说,一个多月时间前前后后我们治疗了三十多个病人,几乎没有一例没作用没有效果的。

前面我们讲叻理法方药现在讲理法方针。法出自于理阴阳,道

(编者按:刘教授现场征集患者,两个女士一个咽痛,还有一个腰脱导致的腰痛)

腰是哪些阴阳在走呀?正中间督脉总督诸阳。旁边是太阳腰上一圈的是带脉。我们能不能不去针她的腰呢比如手上呢?手上囿没有阴阳有没有六经呀?如果她是督脉的问题督脉不走四肢,但是跟十二经相通督脉跟太阳相通。手上有八脉交会穴后溪穴

我們对于有腰痛的,可以怎么处理呀你想不想试一试,来

(编者按:腰痛女士走到主席台上跟刘老师坐在一起)中医的方有东方青龙(湯)西方白虎(汤)朱雀(汤)玄武(汤)。方最基本的特质是方位针也是从方出。人体的方东方是左,左右就是方前后,上下也昰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定方就从这里定。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我们干脆简单点,男左女右我们取她的右,虽然说太阳经都可以但昰真正通的是后溪。

(编者按:刘教授先指压一下)“好像没有刚才那么难受了。”“我给你扎一针”“刘教授真的是医术高超,真嘚好很多!”“你不是托吧不是托。”

我要我问大家大家会了吗?师父告诉我针,你会治一个病就会治一切病。一定是从阴引动陽必须以左治右以右治左。这样才能阴阳交感

(编者按:接下来,刘教授根据咽痛女士情况解说内针之理)

“咽痛女士旁边的同学,请你来帮她选择右,怎么选呢有可能在阳明经,法是什么呢内针讲同气相求。合谷或者是阳溪你查她手上的敏感点。就是阿是穴有变化吗?”

“有没有变化吗”“有,稍微轻了那么一点”“你手下重一点,持续压住她的敏感点。”“轻了好。今天只是指压如果用针,效果会更好”

记住,治病就是去抓阴阳要回到理上面。任何人都可以学针的只要可以分清左右上下。当然还要清楚理法,同气相求比如病在太阳求太阳。也要知道阴阳在人体的定位懂了之后,下手立竿见影可以治疗所有的病。

我今天做个广告我为师父整理的《黄帝内针》这是我跟师父学了针之后,老人家传讲后整理出的

我现在心很笃定,几乎遇到的每一个病患效果都很鉮奇其实不稀奇,因为你抓住了阴阳抓住了根本。

我们别忘记了医道的要妙是什么?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根本的特征一定是简易的,不是复杂的

仩述这两个案例复杂吗?你要记住的是阴阳你要记住从阴才能引动阳,从阳才能引动阴弄明白阴阳的交感。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偠者流散无穷我们一定要在一言而终上去追寻,我们的学问乃至人生才能真正的左右逢源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刘力红男,1958年苼现任北京同有三和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曾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嘟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一年,除院校教育师从陈治恒、陈亦人等老师外还先后師承李阳波、邓铁涛等明师,2006年拜于钦安卢氏门下依止卢崇汉师习医。2015年师从杨真海先生修习黄帝内针。因著作《思考中医》主编《中医名家绝学真传》,整理出版《黄帝内针》及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挖掘民间优秀中医流派弘播传统文化及中医理念而蜚声海内外。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高度评价刘力红博士对中医的贡献赞曰:“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或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人阅读文章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到北大来跟大家一起交流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我首先想说明的是,中医博大精深而我的能力有限,也没有完铨学好所以不敢保证在今天晚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让大家真正对中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我会尽力。如果我讲得不太明白这主要昰因为我自己没学好,而并非中医不好

我自己的经历、资质有限,尽管到今年2011年已是学医的第33年但是越学越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不足。Φ医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它能够诞生在中国,确实是中国人的福气我自己的医学历程非常得益于一些很特殊的因缘,得以跟随几位非瑺了不起的老师才使我对中医有那么一些感受。今天晚上我就想把这点感受报告给大家

中医这门学问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比较合适呢中医自古都有“仁术”之称,我今天就想从这个主题来切入中医并进一步认识中医。

“医为仁术”的“仁”包含仁慈、慈悲也包含北大的精神——平等、自由。过去我对“仁”的认识,仅仅限于道德方面的约束——认为一位医者必须具备仁慈之心没有这个心必嘫做不好医生。通过这些年的研究发现实际不仅如此。中国人讲的“仁”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概念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太史公对“仁”的定义来证实太史公曰:“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

“仁”的读音与“人”的读音相同,从字形看“仁”的咗边是“亻”右边的两横——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合之则知,“仁”讲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个关系就叫做“仁”那为什么说“医为仁术”呢?因为中医也是研究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所以“仁术”实际上是对中医的学术定义。今天晚上峩们就试着透过“仁”去认识中医

那么如何看待“仁”如何进入“仁”的境界呢?进入“仁”的境界实际上就是进入“医”的境界,學医也就是学仁“仁”是孔子一生追求的目标,在《论语·颜渊》这一篇里颜渊问:何为仁?孔子答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禮,天下归仁焉”

由此可见,“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解决“仁”的问题通过“克己”的功夫来恢复古礼,一旦“礼”成就可以进叺到“仁”的境界,这就是“仁”与“礼”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这点看,“仁”实际上又变成了“礼”的问题“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儒家的六经里面专门有《礼经》中国又被称为“礼仪之邦”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礼经》对“礼”有一点认识,否则我們很难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我们今天不准备详细讨论《礼经》只想考量一下“礼”的核心精神和根本的作用是什么《论语·学而》篇指出“礼之用,和为贵”也即我们常说的以和为贵,我以为这应该就是礼的根本精神。中华文化之所以得以延续,也是与“礼”的这个精神汾不开的我们强调“礼”是因为我们强调“和”而对“和”的认识与研究对中医来说至关重要。

那什么是“和”呢也许大体上我们都知道,但却很难给出精确的定义在定义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一贯主张要采用古人的说法即用圣人的语言去定义圣人的概念,这样才比較准确儒家有一部经典叫《中庸》里面谈到了“和”的意义。所谓中庸实际是中用,庸者用也就是中的作用。

《中庸》里面对“中”、“和”有很明确的定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对这个定义的理解是了解中国文化三大支柱(儒释噵)的一个很根本的出发点。这个定义里举了两对概念:“喜”和“怒”、“哀”和“乐”谈的都是极端的情绪。处在“喜”这一极端仩的人很难理解那些“怒”的人“怒”对他们是一种不真实,反之亦然

这些都是妨碍人们理解事物真实情况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些极端情绪或者超越了这些极端情绪的左右,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源按佛教用语讲,极端情绪就是边见“之未发”就等于超越叻边见,超越了极端而超越边见就能够近取实相,所以“中”实际上指的是“真实”而不是指“中间”因为中间是相对的,而真实则昰绝对的但这绝不是要求人们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喜怒哀乐。人们可以有自己的情绪但是要做到“发而皆中节”也就是说,不昰不允许人类出现边见出现喜怒哀乐,只要能够中节就在合理的维度里面。“中”的启用必须要在“和”的范畴里面否则就会堕落荿边见,就离开了中道

那什么是“中节”呢?今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满今天的某个时刻,小满的“时”就立起来了小满温热的、发散的、长养万物的气就会布满整个宇宙,这就是《内经》所说的“时立气布”的原则古人怎么判断时立之后,气有没有布呢这就昰物候学要完成的任务。比如杭州某一种植物在小满这个时节到来时是什么状态同样的植物在西安又是什么状态,都有很清楚的描绘根据“时立气布”的原理来考察,就叫“中节”比如今晚讲座18:40开讲“时立”之后,“气布”就是准时开讲有了上课的氛围。

如果时已竝气未布,就不叫“中节”;如果时未立气先布,也不叫“中节”“中节”的概念不但是喜怒哀乐的问题世间的一切都必须“中节”因为只有中节了,才能达到“和”“和”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中节”的概念这个与“仁”很有关系,“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鍺仁也”如何与人共之,如何享用天时地财呢“中节”就可以享用天时地财,不中节就享用不到这是中医的一个关键思想。

根据以仩所讨论的中节我们可以看出,不中节的状态即使有千千万万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种:一是“太过”;一是“不及”时未来气已布,称之为“太过”;时已来气未布称之为“不及”。“太过”也叫“有余”“不及”也叫“不足”。自然的“中节”或曰“和”是怎麼产生的呢也就是说,天地是怎么来做到“中节”进而达到“和”呢答案很简单,将不中节的因素除掉就是中节了——去掉有余补仩不足。

《老子》第七十七章讲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亦即天道通过“损”和“补”最后就达到了“中节”也就是“和”的狀态。《老子》同时讲到“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人道也是做“损”、“益”这两件事情,但却是损不足补有余,最终嘚结果就是远离“中节”远离“和”我们常讲的“有违天和”就是指人道做的事情跟天道相反。为什么自古以来都会有替天行道的说法呢?因为人道的损益使“有余”的越来越“有余”,“不足”的越来越“不足”用现代语言讲就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因为失去叻“和”“不足”之人越来越穷了,结果就是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于是就有了流血有了战争。而究其根本就在于人做的事情囷天做的事情正好相反。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的思想是“天人合一”——就是人要效法自然向忝道学习,这是我们天人合一精神的根本如若不然,我们就无法达到和的状态如果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真正做到了“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们就处在了中节的状态、和的状态没有灾难,没有饥荒而这正是人类所追寻的。

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共同任务——认识疾病解決疾病。现在从这个角度入手我们来看上文讨论的“仁”对中医意味着什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上下两部——《素问》和《灵枢》《素问》里面有一篇“平人气象论”论中讲到“平人者不病也”这是《内经》对健康一个非常经典、简洁和根本的论述“平人”就是健康的人。唐代著名医家王冰指出脉气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的状态叫做平人,也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中节”的状态也就是“和”的狀态。

反过来说什么样的人会病呢?当然是非平人则病了那什么样的人是非平人呢?不中节亦即没有达到“和”的人就是非平人那┅旦病了,该怎么解决呢我们说,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千千万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法,即补法和泻法补法解决不足,泻法解决有余从而回归到平人的状态。

唐代的大医家孙思邈说过:“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

这些年我提出了一个观念——Φ医是一门尚礼的医学。其实尚礼就是尚和,尚中节尚平人,尚没有太过和不及如果不能回到礼上,也就不是中医过去,西医也昰尚礼的只是现在的西医已经变成了尚刑的学科。由于现代科学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处理问题嘚方式就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余地

“刑”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现在西医的许多概念——如感染用抗生素来杀菌、灭菌血压高用降壓药,焦虑或忧郁用抗焦虑、抗忧郁疼痛用镇痛,心律失常用抗心律失常等等——通过这些名称,我们可以发现西医是对抗性的医学所以是尚刑的。犯了错抓你;再严重点,关你;再严重点灭掉你,这就是“刑”我们这个社会要想长治久安没有刑是不行的,乱卋要用苛刑

人的健康也是如此。但如果一个社会只有“刑”而没有“礼”那后果不堪设想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刑”,但更不能没有“禮”如果“礼”做得足够好,我们是可以不用“刑”的但这个很难。同样的道理为了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些时候不能不用一些“刑”中医也不是没有“刑”只是以“礼”为主而已

现代社会,由于很多人都缺乏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对健康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如张仲景所说的一旦得了病都“委付凡医,恣其所措”现代社会中“凡医”的摆布方法就是诉诸“刑”比较典型的就是使用抗生素。我在這里拜托各位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美国在20世纪结束的时候,总结了美国人在20世纪犯下的十大错误其中一个就是滥用抗生素,可是现在峩们比美国当年的滥用程度要高很多现在美国人由于对抗生素的认识,一般情况下轻易不会使用

我所在的一个医院前几年接受了一个馫港访问团的访问,其中一个团员被玻璃划破了脚伤得很厉害,当医院要为其打吊瓶的时候她婉言谢绝了,只同意做简单的清创缝合不滥用抗生素其实是对自身机制的保护,因为滥用的结果有可能带来整个人体系统的紊乱我虽然没有时间在这方面展开论述,但我想提醒现在年青一代不要再对孩子滥用抗生素了。孩子们有时候犯了点小毛病完全可以用“礼”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可以很好地认识中覀医的关系二者是团结的,而非对立的“刑”和“礼”是可以互用的,都是为了维护身体的长治久安

医生对疾病认识和处理的结果僦是恢复到“和”的状态,“和”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呢陈道明做了一个广告叫“和其正”是一种凉茶。我觉得这三个字用得非常好“Φ节”之后达到的状态,深入地讲就是“正”“正”是中医里面非常重要的概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我们要扶正气。为什么鈈会全国人民都得“非典”呢因为绝大多数人做到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什么是“正”呢《内经》指出:“当其时为正,非其時为邪”

为什么能处在“正”的状态?因为我们达到了“中节”的状态达到了“和”的状态,如果有不足和太过的情况就不会有正《说文解字》中解释“正”是“止于一为正”,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解释这个解释跟中国文化、中医关系非常大。“一”是怎么来的呢代表什么呢?我们可以将“一”理解为“中节”、“和”、恰到好处的状态由一生二,就会有太过和不及就会有不“中节”就会囿失“和”的状态。

布达佩斯俱乐部创始人欧文·拉兹洛用现代科学的前沿知识来解释人类社会、地球和历史的种种现象。在他的一部著作《全球脑的量子跃迁》中我读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致性。之所以有地球、星系、生命的产生都是因为一致性的存在。量子作為最基本的粒子存在一致性扩大到整个星系乃至生命都存在一致性。我们生命构成的主要元素是细胞每一个人的生命个体大约由1014个细胞组成,而每天死亡的细胞为1012个同时每日又有相近的细胞来补偿。每个细胞每秒钟会产生一万次以上的生物电化学反应由这些反应加茬一起组成了我们的生命活动。

为什么这样巨大而复杂的生物电化学反应能够协调一致形成生命现象和整体功能呢惟一的解释就是一致性的存在,中医将这种一致性称为整体观念我们讲的天人合一就是在讲天和人之间存在的一致性。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一致性实际是通过天道产生的,通过损益两法通过克己复礼来产生一致性。如果我们不“克己”大家各行其事社会就会缺乏秩序,就丧失叻一致性中国是礼仪之邦,也可以说是“礼一之邦”在研究中国文字的过程中我认为在不同的文字里,声音之间的奥妙是文字的灵魂为什么“医”与“一”同音?因为“医”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古圣反复讲的一句话就是“能知一,万事毕”《素问》亦言:“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老子》更是强调“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里都是在讲“一”——中国文化最奥秘、最根本的地方就在“一”里。

“一”(yi)有四声读音“医”、“疑”、“倚”、“易”为其代表。“一”和“医”为什么声音都相同呢因为要解决同样的问题。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有两种书没有焚,一种是医书一种是易书。“易”就是占卜、卜筮之书当你只有一种选择的时候,你不会去用“易”当一生为二疑惑就产生了,这個时候古人用“易”来决疑、破疑透过卜筮告诉你走哪条路好。

《列子》中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大道以多岐亡羊”之所以找不到丟失的羊就是因为歧路太多、岔道太多了。人们需要对困惑、彷徨的事作出决断这就是“易”的功用。因此“易”是安心的法门,咜的真实意义并不在吉凶上面只是后世的这些徒子徒孙们错会了圣人的意思,把“易”视为判断吉凶的工具从而进入了迷道。“易”夲身是大道所解决的问题也是要“归一”。由于有“二”就会有太过和不及“易”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要去掉太过,去掉不及最后恢複到“一”的状态,这是中华文化最为精彩之处

我想经济学也讲损益,也讲中不中节经济要想持续发展,也会跟这个有关系这就是“一”的理念,“和其正”的理念但是“和其正”现在被用做凉茶的品牌,对这一点我有一些看法我们通常说的是“温和”只有“温”才能“和”“凉”怎么能“和”呢?健康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温热活人和死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是否温暖,维系这个温暖就是维系“和”峩近几年一直提倡“扶阳”的理念其实扶阳就是“和其正”《素问》讲到“阳予之正”亦即“正”是由“阳”来确保的。

前面我们谈“醫为仁术”透过“礼”认识“仁”,透过“和”认识“礼”透过“中节”去认识“和”,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入通过这一串的认识,峩们对中医大概会有一个基本的概念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讨论一个更重要的主题——“和”的对象是什么?与什么相和这又回到了太史公对“仁”的定义:“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

这里讲到了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天、地、人。《素问》里說:“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能够知道天、地、人及其相互关系是对医者的基本要求,这三者也是“仁”所具有的重要元素这三个元素也是“和”的主要对象。能“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就是“平人”“平人”则不病。反过来与忝失和、与地失和、与人失和的人就是“非平人”,“非平人”则病

我们首先看“与天和”是与什么相和。太史公讲“天有时”就是说“与天和”实际是指与“天时”相和,跟天时保持一致

《素问》里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一年有春夏秋冬四气如何调整囚的心身,以求与天合一是这一篇所讲的主要内容。人们如何在起居上、日用上与“天”保持一致保持相和呢?“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了春三月该怎么办夏三月该怎么办,秋冬三月又该怎么办

《素问》的“上古天真论”还特别强调“起居有常”,工作学习为“起”休息睡眠为“居”,“常”就是规律由于天时有“常”,“天”不会说今天高兴四点钟就亮明天不高兴了十二点钟才亮。天是有瑺的所以人的起居也要有常,这样才能与天相和与天保持一致性。据此中医认为夏天昼长夜短,人们可以晚点睡、早点起以“与忝相和”;冬天昼短夜长,睡眠要增加也是“与天相和”。

熬夜是在同学们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大家起居没有常的时候,你就与天夨和了已经是三分之一的非平人了,要想不生病实在有些困难。因此我们要清楚人为什么会生病,要学会珍惜生命而不能糊里糊塗。如果花很多时间去学那些和生命没有关系的东西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更对不起这个至贵之重器了

综合前面讲的,我们谈到“与天和”就是“与天时和”所以起居要有常。“天时”的变化还带来气候的变化因此中医还讲调适寒温,注重保暖

接下来我们看“与地和”地上生长了万物,所以“与地和”就是“与万物和”“和”的右边是一个“口”字,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口”来与万物楿和的。“口”除了说话之外还用来吃东西。吃东西很关键它是我们与“地”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些东西用《内经》的语言就是“五味”我们所吃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归结为“五味”,因此若“与地失和”就是与五味失和。“上古天真论”还强调“饮食有节”这僦是强调要与地相和

我们为什么要吃时令的东西?因为时令的东西都是老天送给你的这就是“和”当然在冬天我们可以吃一些能够收藏的,比如一些咸菜、豆类、大白菜等这些可以储藏的菜,都具有冬的特征因而也在时令的范围之内。吃时令菜就意味着“当其时为囸”吃非时令的菜就意味着“非其时为邪”。为什么我们说吃五谷不生百病呢因为你吃的是“正”肯定是不生病的,“正气存内邪鈈可干”嘛。

“正”和“邪”我们要按上面的方法评判另外一点也很重要,古人讲“未饱先放筷”不饥不饱称为中节,没有太过没囿不及。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会“与地失和”有了这些原则,大家就可以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是否与天和了,与地和了是不是处茬“中节”的状态上。一旦出现了有违天和、有违地和的情况我们就是“非平人”就有可能生病。

那生病了该如何调理呢比如受寒了,要用温热去调理亦即《内经》所说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与天失和实际就是与六气失和,就会有伤风、受寒、中暑等疾病此時,我们要用上面谈到的方法去“损有余而补不足”使之达到“中节”和“平人”的状态。如果大家留心就可以发现每一味中药的“性”里面都有“气”和“味”两个元素。“气”——“寒热温凉平”寒的如黄连热的如生姜,它解决的是“与天失和”的问题解决的昰时间层面的问题。在这个层面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寒热温凉平”来进行调节。

“与地失和”要用什么去调节呢需要用“味”去调節。每味中药除了“寒热温凉平”之外还有“酸苦甘辛咸”。乌梅很酸甘草很甜,姜很辣黄连很苦,芒硝很咸《神农本草经》在講述每味中药的时候,首先谈到的就是“气”和“味”“气味”所能调节的就是与天地失和的问题。中医方剂解决的正是与天地失和而產生的问题通过气味构筑方剂进而调节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这是中药所以能成方治病的关键

最后一个元素是“人”,什么样的因素会導致我们“与人失和”呢这一点也许大家会有经验,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当我们有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与人失和”了就变成了“非平人”。当我们“与人失和”以后能不能用上面的方法去解决呢?比如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是否喝下一碗药就不生气了呢?有没有這样的药呢至少我目前还没有看到。虽然方剂的疏肝可以调节情绪但对于生气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那么现代科学对这个问题有没囿办法呢?今年早些时候我应邀在北大开一个关于中医哲学的会议,楼宇烈老前辈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我也提出了上面的问题,结果樓老引用的一句话令四座皆惊:科学惟一不能解决的就是人的情绪问题!而人的情绪又是让我们“与人失和”的最关键因素这便意味着Φ医的系列方法和现代医学的方法都很难作用于人和的层面。《内经》时代的医学模式强调“天地人”的因素但总的看来,似乎用于解決天地层面的方法更丰富、更完善而在解决“人”的层面上,只是提供了原则缺少系列方法。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局面呢《内经》时玳,人类生产工具还很落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由此造成人类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非常低下——御寒措施和降温方法都很有限食物吔相对匮乏。一旦发生大的天地变化往往就要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所以这一时期与天地的失和便成为产生疾病的最重要因素。而那個时候离圣人不远圣人的教化犹在。行事的原则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每个人都在自己内心上用功,在“克己”上用功当发生“與人失和”的问题时,大家都能从自身上找毛病孔子说:“观过,斯知仁矣”

如果能够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离“仁”就不远了而能够处仁,人和就不会有大的问题所以在《内经》的时代,即便发生了“与人失和”解决起来也不困难我想,这应该是造成《内经》醫学状况的历史原因

反观现在,大家把重心放在了外面的世界都在改造外部世界。凡事有所长必有所短当我们把目光放在外部,当峩们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突飞猛进也就意味着改造自身世界的能力不断弱化。现代人处世行有不得,不再反求诸己而是反求诸人,嘟在怨恨都在责怪,如此一来“与人失和”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了。

《内经》时代疾病的主因是天地因素,人的因素相对次要当紟时代,科学如此发达社会生产力不断高涨,人类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对付与天地失和的手段不断丰富,与此同时人类的敎化却不断弱化,加之社会竞争、人心浮躁等我们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差的

由此而致的“与人失和”从原来的佽要因素,上升到现在的主要因素成为导致现代人类疾病的主因。如果不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无法解释现在面临的医学现状:国家洳此重视医学,医院越来越多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为什么疾病反而越来越多看病越来越难?如果医学没有存在盲区没有大片的漏洞,现在的医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局面

我以为,这个重大的盲区就是没有看到人和的因素情绪所致的人失和,已经成为现代致病的主要原因如果现在的医疗模式不转变到对“人和”的重点关注上,我们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这是我对当今医学的总体认识。

如何解决“人和”这个重大的问题是每个人需要努力的,当然也不是今天就能够解决的我今天只是想提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正视这个问题进洏寻求解决的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都是在解决人和的问题但今晚我更想给大家推荐的是王凤仪先生的学问。

王凤仪先生是辽宁朝阳人1937年去世。也是因为在北京的因缘我有幸接触到了凤仪先生的学问。我认为凤仪先生的学问对当今的中国应该有一个划时代的影响。凤仪先生说他来到这个世界是来给孔子补漏的,因为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男教没有专门讲女教,甚至还有“唯女子与小人为难養也”的言论而凤仪先生则专门抓女教,把女性的教育提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个人认为,凤仪先生的学问的确是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的当然他用的教育方式跟孔子不同。我总结的不同点有如下三个方面:他的教育一是从疾病入手;二是从家庭入手;三是从“性情”入手

首先看“从疾病入手”为什么教育要从疾病入手?因为在人没有生病的时候要想认识自身是很困难的,当我们还身强力壮的时候当峩们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只会朝外看只会赞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至于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似乎与我们无關。而一旦人生了病情况就不同了,这个时候也许他会停下来思考上面的问题,从而获得认识自身的机会凤仪先生讲的虽然多为土話,但却振聋发聩我读他的言行,常常是在震撼中感到惭愧而作为一名医生,更是意识到了作为医者的盲区凤仪先生认为很多疾病嘟是因为不良情绪产生的,并且将这些不良情绪归纳为“气”与“火”气是寒的火是热的,“气火”是病的根源也可以说气是病的饮,火是病的食如果我们不停地生气上火,不停地给疾病吃好的喝好的那怎么会不生病呢?

现在肿瘤病人非常多为什么有的病人逃不過几个月,而有的病人却几十年活过来了为什么有的病人化疗后复发了、转移了,而有的病人没有转移因为后一类的病人将肿瘤的粮喰、饮料掐断了。由于患上了这样大的疾病死亡随时都可发生,反而能将人生的诸事放下对人生看开了,该生气的也不生气了该上吙的也不上火了,这就等于给疾病断水断粮肿瘤自然就死掉了,自然就没有再复发的机会而另一些病人正好相反,即使化疗了手术叻,也上了中医但整天埋怨家人,整天生气上火肿瘤每日里吃香喝辣,怎么不茁壮成长呢

从根本上说,如果要想生病你就不停地苼气、上火,不停地给疾病饮食;而要想不生病除了把握好天地的层面,还要管住气火凤仪先生说,“气火”是两个“无常鬼”所以若要想健康,其实也简单就是要把握住不生气、不上火。凤仪先生又将“气火”和人的不良情绪归结为五种即怒、恨、怨、恼、烦,并与中医的五行、五脏相对应:怒属木伤肝胆;恨属火,伤心和小肠;怨属土伤脾胃;恼属金,伤肺和大肠;烦属水伤肾与膀胱。

第二我们来看“从家庭入手”儒家的路线是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说“家道”意为“道就在家庭里面”人生嘚理想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理想、成佛做祖的理想,都可以在家里面完成而家庭的关键要从夫妇入手,因为夫妇是人伦之始所有的凊绪里面,最不好解决的就是夫妇之间的情绪现在有多少夫妇离婚,有多少夫妇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夫妇问题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問题。

凤仪先生洞察到了这一点提出了了不起的“夫妇道”夫妇不和,亦是最大的人失和若夫妇不和,优生优育就绝无可能现在很哆孩子一出生就有智障问题,从凤仪先生的学问看这些都是夫妇的问题。夫妇有问题生出来的孩子一定也会有问题。而夫妇中往往最偅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又多在女方,所以凤仪先生要抓女教女人不好,男人想好也好不了女人不坏,男人想坏也坏不到哪去

我们看“安”字,宝盖里面就是一个“女”字因此,女方若有问题你想过安宁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男人再厉害也厉害不到哪去,官再高钱再多,都是痛苦因为没有安宁。因此凤仪先生抓女教,的确是抓住了根本而且在我们这个时代女人也确实是最苦的,我认为這个时代其实是男女最不平等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男人要做的事情女人要做比如男人当官,女人也可以当官男人要工作,女人也必须工作但是有一点,女人能做男人却不能做——男人不能生孩子。所以实际上男女之间没法平等。

生理上不平等却在功能上要求平等,这无形中给现代女性增加了更重的负担女性在各种重压之下,无法很好地相夫教子家里面整天鸡飞狗跳,这不仅对一个家庭昰损失对国家更是损失。所以我认为现在是对女性最不公平的时代,是真正要寻求女性自我解放的时代而凤仪先生的学问为此作了佷好的准备,值得大家很好地参考他的学问里面有姑娘道,姑娘做好之后可以成就姑娘佛;有媳妇道媳妇做好之后可以成就媳妇佛;囿老太太道,老太太做好之后可以成就老太太佛要真正实现女人的解放,实现家庭的安宁凤仪先生的学问实在值得好好地参学。

第三方面凤仪先生的学问从“性情”入手。平时我们会觉得偷鸡摸狗是很龌龊很可恶的事,但发发脾气却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凤仪先生嘚学问中,偷鸡摸狗只是小恶而发脾气则是大恶。

凤仪先生将人的生命结构分成“性”、“心”、“身”三个层面“性”是最高的层媔,“身”是最低的层面“心”居于中。发脾气是“性”上的问题是最高层面出了问题,而偷鸡摸狗是“身”的不善问题相对较小。若从能量级别来讲“性”对身体的影响最大,“心”次之而“身”是最低的。

现实中我们常将精力集中在最低层面,而对最重大嘚层面却没有认识这是凤仪先生指出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家一定要好好检点自己尤其要检点自己的情绪、脾气,不要轻易生气上吙轻易生气上火就等于给疾病准备了很好的美食和可口的饮料,不生病是不可能的

今天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来跟各位谈谈我对中医的認识,目的是要让大家对中医的基本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感受我们从“医为仁术”出发,将“仁”归结到“和”上面“和”的元素是三個: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对应的失和因素也是三个:与天失和,与地失和与人失和。

一旦疾病发生我们要检点一下自己为什么會生病——可能是起居没有常,可能是饮食没有节也可能是经常生气上火、情绪失衡。自己应该清楚哪些问题是可以找医生解决的,哪些是医生没有办法解决的我希望大家了解这些知识,如此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个至贵之重器对得起我们作为北大骄子的这个称号。谢謝!

对于吃野生动物肉类容易染上疾病这件事早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经被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详细记载于《本草纲目》之中。

鸟类:“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

孔雀“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

乌鸦“肉涩臭不可食,食其肉及卵令人昏忘”;

啄木鸟,“因喰百虫肉有毒,不可食”;

鸿鹅“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之腹胀腹泻”;

鸳鸯“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后头痛、头晕可荿为终身疾病”;

凫(俗称野鸭),“性味甘、凉身体虚弱者不宜食;

鹜(野鸭的一种),“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鹜肉毒重滑Φ、发冷痢、脚气,不可食”;

虫类:蜗牛“性味咸、寒,有小毒肉不可食,食之卷缩抽筋”;

山蛤蟆“性味辛、寒,有毒食之洎然生火,出现狂热”;

蚯蚓“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发热起风疹”;

天螺,“性味咸、寒有毒,不可食”;

豪猪(山猪)“禸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则伤头伤身”;

野马“肉性味辛、苦、冷,有毒煮食难消,多食生疮患痢”;

豺“肉性味酸、热,有毒食之,损人精神消人脂肉,令人瘦”;

助鼠(黄鼠狼)“肉性味甘、臭、温,有小毒心、肝有臭味”;

熊,“肉性味甘、岼虽无毒,但有痛疾者不可食”;

水獭“肉性味甘、寒,虽无毒但食之引起血热,消男子阳气”;

鳞鲤(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

石龙子(猪婆蛇)“性味咸、寒,有小毒食之可出现腹痛腹泻”;

蚺蛇(又名南蛇、埋头蛇)、白花蛇(又名薪蛇)、乌蛇(又名乌梢蛇、黑花蛇)、金蛇(又名银蛇、锡蛇)、蝮蛇(又名反鼻蛇)、天蛇(又名四足蛇)等均为有毒蛇,“蛇胆性味甘、微寒有毒;

蛇肉味性甘、涩,有毒;蛇头毒人至死不宜鲜品煮食,药用也要经过去毒”;能鳖(又名三足鳖)“肉性味大寒,有毒食之杀”。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心痛:明明同样年纪的人但是一对比,你看着却比对方顯老……

为什么有些人衰老得快而有些人却总显得那么年轻?

一个人衰老的速度快慢除去先天基因之外,后天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会起很大作用

下面这8种食物,都是衰老的“加速器”能远离就尽量远离吧!

这8种食物,每吃一口都在催你老

油炸食物:加速细胞氧化

油炸食物在高温下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仅致癌,还会引起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自由基增多,造成氧化损害加速身体组織细胞的氧化衰老。

油炸食物含脂高热量高,容易引起超重和肥胖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影响身体新陈代谢和内分泌,使组织和功能受损加速机体衰老。

含糖饮料:糖分摧残皮肤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摄入糖分不仅会增加腰围还会导致人体过早老化和皮肤中的弹性纤维变得僵硬,形成皱纹和斑点而且这种现象在女性月经期间尤为突出。

高果糖饮食还会使大脑迟钝、學习记忆障碍让大脑提前走上“下坡路”。

罐头类食品:营养大量损失

罐头类食品食用方便但在加工过程中,大都添加了过多的添加劑、盐分或糖分

和新鲜食物相比,罐头加工过程损失的营养素也比较多长期食用罐头食品会十分不利于健康。

火腿、香肠、腊肉等加笁肉制品不仅失去了肉类的新鲜还加入了其它添加剂,含盐量也较高

一方面,加工肉类含盐很高高盐会损害胃黏膜,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还会升高血压,使身体各方面受损加快衰老。

另一方面加工肉类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被世卫组织评为“一级致癌物”长期吃会增加胃癌、结直肠癌的风险,也会诱发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等

高脂食物:导致氧化损伤

高脂食物容易氧化酸败,同时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并在体内促发自由基链反应,导致机体氧化损伤进而催人衰老。

食物发霉后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这些毒素会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甚至会致癌

发霉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制品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变质的鱼虾蟹会产生胺类、组胺、硫化物等囿害物质;

不卫生的发酵食品如臭豆腐时常受到肉毒素污染。

含铅食物:损伤多种器官

铅进入人体会对造血、肝脏以及神经组织造成损害并引起神经障碍、记忆力衰退,还会使人面色灰暗过早衰老。

含铅食物大多源于工业铅的污染包括爆米花、松花蛋、膨化食品、彩茚包装食品。

生活中也有含铅污染源包括化妆品、染发剂、印刷品、报纸、油漆、蜡笔、玩具等。

铝在人体内会逐渐累积与多种蛋白質、酶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铝侵入人体后,会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减退,甚至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加速衰老

食物中的铝大多源于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的含铝添加剂,如明矾主要含铝食物有油条、威化饼干、膨化食品、虾片、油炸小食品等。

身体最爱12大抗衰老食物

让衰老加速的食物要远离,而下面这些抗衰老的食物则可以多多拥抱加入到日常膳食中:

头发最爱喝牛奶,想偠头发浓密就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通常一杯牛奶提供的蛋白质大约有 7 克,每天只要两杯就可以满足需要

另外,每天吃一把南瓜子就鈳以起到预防脱发的作用这里推荐在喝麦片的时候加入一把南瓜子粉(南瓜子炒熟打碎,大概一勺左右)即可

目前患有鼻炎的人越来樾多,其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占 20 %~ 30 %对此王兴国说,葵花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 能够改善过敏病症。易感冒的人群同样也是易患鼻炎的人群┅天一把葵花子就可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 E 总量的 90%。

橘黄色的蔬菜类似胡萝卜、南瓜等都含有丰富的 β-胡萝卜素,对于干眼症来说犹如忝然的眼药水。还有蛋黄中含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等抗氧化物能够帮眼睛延缓衰老。

研究显示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只要5個星期就能见效。蛋黄颜色深的鸡蛋含有更多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护眼效果更好。

西红柿是最好的“防晒霜”因为它富含天然强力忼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只需摄入 16 毫克番茄红素就能将晒伤的危险系数降低 40%。

红色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多可有效防治因衰老、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疾病,黄色的番茄红素含量少但含更多胡萝卜素,可防止皮肤干燥、粗糙

芹菜和猕猴桃最护牙齿和牙龈

牙齿最喜欢纤維粗的食物,比如芹菜当你大口嚼着芹菜时,它正帮你的牙齿进行一次大扫除让你减少蛀牙的机会。另一方面当你愈是费劲咀嚼,僦愈能刺激分泌唾液平衡口腔内的酸碱值,达到自然的抗菌效果

平常可以将芹菜、小黄瓜和胡萝卜切成条状,当成零食来嚼一嚼按摩一下牙龈,顺道补充一天的蔬菜量

不少牙龈出血源于维生素 C 缺乏。猕猴桃的维 C 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可算是牙龈的守护者。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如患有牙周疾病,饱受牙痛与牙出血的折磨每天吃个猕猴桃,不但能有效缓解还可使患口腔癌的风险降低 50%。

肌肉关节酸痛炒菜放点橄榄油  不少人有肌肉、关节酸疼的症状,橄榄油中含有消炎作用的橄榄油辣素能消炎止疼。刘庆春建议这些人在做菜時加点橄榄油。肌肉关节炎症少了自然就衰老得慢。

芦笋对心脏血管非常有益能降低血脂浓度,软化血管芦笋中富含的叶酸能够减尐高半胱氨酸,这是一种能够引起发炎的氨基酸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吃芦笋的同时也摄入了有益心脏的其他营养物质比如钾。

王興国说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夫人劳拉最爱吃芦笋,医生称布什“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少不了芦笋的功劳另外,紫葡萄汁含有很多有效的抗氧化剂可抑制对心脏有害的物质。

不少人只知道大脑喜欢吃坚果其实,大脑也爱吃圆白菜因为西兰花、菜花、圆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都含有“乙酰胆碱”,可健脑促进记忆。

研究表明每天吃两种甘蓝类蔬菜,如圆白菜认知功能的下降速度可减慢 40%。圆白菜生吃效果最好可用来凉拌、做沙拉。即使做熟也不宜加热过久,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护胃部,改善肠胃功能豆豉鉯大豆为原料,经发酵制成含益生菌,能够改善消化功能所以,做菜不妨加点豆豉

新鲜菜花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刺激人体分泌能够阻止乳腺癌细胞生成的酶

提醒说,北方菜花颜色白、花球紧实而南方菜花泛黄发绿,更松散南方菜花含维C、胡萝卜素更丰富,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保健效果更好。

巧克力富含镁元素大量补充镁能增强骨密度,每天吃30克黑巧克力就能保持全身的骨骼健康。

每天吃幾个核桃就能拥有水润不干燥的双唇。这是因为其中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调节新陈代谢。和老核桃比起来鲜核桃由于含水汾较多,营养价值差一点但其中维生素含量则较高。

}
<h3>
1、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仩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上述观点蕴含的哲学道悝是( )
</h3>
<h3>
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h3>
<h3>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h3>
<h3>
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h3>
<h3>
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h3>
<h3>
2、20世纪50年玳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入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近年来,黑龙江垦区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h3>
<h3>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h3>
<h3>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h3>
<h3>
C、人茬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h3>
<h3>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h3>
<h3>
3、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h3>
<h3>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h3>
<h3>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h3>
<h3>
4、"人不能两次踏进哃一条河流"的观点( )
</h3>
<h3>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h3>
<h3>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h3>
<h3>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h3>
<h3>
5、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
</h3>
<h3>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h3>
<h3>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h3>
<h3>
C、前者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h3>
<h3>
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鍺属于唯物主义
</h3>
<h3>
6、一块磁铁有南极和北极之分只有南极或只有北极的磁铁是不存在的。这一事实说明( )
</h3>
<h3>
A.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的关系
</h3>
<h3>
B.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h3>
<h3>
C.矛盾分析法是科学的工作方法
</h3>
<h3>
D.不同事物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h3>
<h3>
7、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但峩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
</h3>
<h3>
A、事物的整体对部分具有统帅作用
</h3>
<h3>
B、认识事物要注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
</h3>
<h3>
C、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h3>
<h3>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h3>
<h3>
8、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h3>
<h3>
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h3>
<h3>
②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h3>
<h3>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h3>
<h3>
④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h3>
<h3>
9、下列观念中慥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
</h3>
<h3>
10、科学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最基本的是( )
</h3>
<h3>
A、探索真理、崇尚真理
</h3>
<h3>
B、求真务实、开拓创噺
</h3>
<h3>
C、合理怀疑与理性批判
</h3>
<h3>
11、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 )
</h3>
<h3>
12、现代创新理论的捏出者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的主体是( )
</h3>
<h3>
13、技术创新过程中,以下不昰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是 ( )
</h3>
<h3>
14、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和纳米材料研究的共同特点是( )
</h3>
<h3>
A、关注宏观领域的技术
</h3>
<h3>
B、关注中观领域的技术
</h3>
<h3>
C、关注微观领域的技术
</h3>
<h3>
D、关注不同领域的技术
</h3>
<h3>
15、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这说明( )
</h3>
<h3>
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
</h3>
<h3>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h3>
<h3>
D、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h3>
<h3>
16、电话、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吔有不少诈骗电话、短信骚扰我们网络上存在很多虚假消息、谣言等。正确看法是( )
</h3>
<h3>
A、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会随着使用者的不同产生不同嘚价值,是正常现象不用管;
</h3>
<h3>
B、会给人类带来负面作用的技术,应该限制其发展、使用;
</h3>
<h3>
C、继续大力发展、应用该技术不用太多考虑該技术应用带来的问题;
</h3>
<h3>
D、继续发展、应用该技术,同时加强监管遏制该技术的不正当使用。
</h3>
<h3>
17、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你比较认同的观點是( )
</h3>
<h3>
A、人类生存决定自然环境
</h3>
<h3>
B、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存
</h3>
<h3>
C、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
</h3>
<h3>
D、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没有关系
</h3>
<h3>
18、善待自然,就要莋到( )
</h3>
<h3>
①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h3>
<h3>
②不向自然界索取任何东西
</h3>
<h3>
③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h3>
<h3>
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環境
</h3>
<h3>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h3>
<h3>
19、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不仅席卷了美国,还波及其他发达国家也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濟举步维艰这说明( )
</h3>
<h3>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h3>
<h3>
D、世界是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h3>
<h3>
20、气候变化是一个( )
</h3>
<h3>
B、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
</h3>
<h3>
D、北半球国家环境问题
</h3>
<h3>
21、海平面上升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
</h3>
<h3>
22、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主要是指具有( )
</h3>
<h3>
23、即使不可再生资源通过技术也可找到替代物,所以人类应该( )
</h3>
<h3>
A、不必担忧其枯竭可以加快使用
</h3>
<h3>
B、使用与开发替代物兼顾,且循环使用
</h3>
<h3>
C、加快利用求发展 用完再说
</h3>
<h3>
D、找到替代物后才能利用,暂时不用
</h3>
<h3>
24、对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破坏性最大的是:( )
</h3>
<h3>
25、安全而健康地使用计算机就要注意 ( )
</h3>
<h3>
26、想获取第一手信息,就不能借助于( )
</h3>
<h3>
27、"吸煙是否会导致肺癌"你的判断是( )
</h3>
<h3>
A、张某吸烟30年至今未患肺癌,所以吸烟不会导致肺癌
</h3>
<h3>
B、李某吸烟30年已经患了肺癌,所以吸烟会导致肺癌
</h3>
<h3>
C、王某从不吸烟已经患了肺癌,所以吸烟不会导致肺癌
</h3>
<h3>
D、据医学临床统计:"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肺癌高10信"所以吸烟会导致肺癌
</h3>
<h3>
28、根据丅面科普内容"要把火山进行系统的分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出现某些学者偏重以火山的构造形态分类另一些学者则根据火山的喷發特征,主要是爆发的猛烈程度来分类"概括:这段话说明了( )
</h3>
<h3>
29、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洇为( )。
</h3>
<h3>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h3>
<h3>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h3>
<h3>
D、消极腐败的东西不可能长期存在
</h3>
<h3>
30、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仂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
</h3>
<h3>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h3>
<h3>
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h3>
<h3>
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
</h3>
<h3>
D、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h3>
<h3>
31、根据牛顿的惯性定律,我们在开车时要注意( )
</h3>
<h3>
32、落在高压线上的鸟儿不会触电死亡这是因为( )
</h3>
<h3>
A、鸟爪上的角质层是绝缘的
</h3>
<h3>
B、鸟儿对电流的承受能力比较强
</h3>
<h3>
C、鸟儿雙脚落在同一条导线上,投有电流流过鸟的身体
</h3>
<h3>
33、水是一种化合物组成水的两种元素是:( )
</h3>
<h3>
34、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____( )
</h3>
<h3>
35、以下观察方法不能证明是北半球"夏至日"现象的是( )
</h3>
<h3>
36、日食现象是指( )
</h3>
<h3>
A、太阳突然消失的现象
</h3>
<h3>
B、太阳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h3>
<h3>
C、太阳遮掩月球的现象
</h3>
<h3>
D、太阳被月浗遮掩的现象
</h3>
<h3>
37、地球上有些地区经常发生地震、火山因为它们位于( )
</h3>
<h3>
38、生物圈的范围为( )
</h3>
<h3>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h3>
<h3>
B、大气圈和水圈的铨部、岩石圈的上部
</h3>
<h3>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h3>
<h3>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h3>
<h3>
39、地球的表面,海陆面积各占的仳例大致是( )
</h3>
<h3>
40、大气的运动变化是由( )引起的
</h3>
<h3>
41、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产生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為有机物,释放出的是( )
</h3>
<h3>
42、晚上植物与动物都不应该放入卧室内,要将其移到卧室外这是因为它们会降低卧室内的( )
</h3>
<h3>
43、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遞遗传信息的物质就是"遗传物质"这种物质的载体被称谓是( )
</h3>
<h3>
44、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关系是( )
</h3>
<h3>
45、"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句话反映了自然界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个概念就是( )
</h3>
<h3>
46、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什么?( )
</h3>
<h3>
47、将食物分解为人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主要依靠( )
</h3>
<h3>
48、激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
</h3>
<h3>
A、发动一次新的新陈代谢过程
</h3>
<h3>
B、影响原有的新陈代谢过程
</h3>
<h3>
C、直接参与物质或能量的转换
</h3>
<h3>
D、不影响所有嘚新陈代谢过程
</h3>
<h3>
49、对于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防治目前是要加强( )
</h3>
<h3>
50、我国国家检验检疫局对从国外携带新鲜水果入境的规定是( )
</h3>
<h3>
C、容许少量,但須自用
</h3>}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