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少阴病伤寒论预后的主要依据什么请具体说明如何判断

组织学表现复杂结构和细

胞形態相似,一般可按肿瘤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分

型及富于脉管型.肉瘤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要确定瘤

细胞的组织起源比较困难.因此,免疫組化和电镜技

术对肉瘤的诊断尤为重要.在临床上组织学分级比

组织学起源对预后的影响更为重要.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

肌肉瘤多见于成人,横纹肌肉瘤是儿童常见的

滑膜肉瘤在青少年中常见.MFH

四肢腹膜后以平滑肌肉瘤和脂肪肉瘤居多.以往胃

肠道嘚软组织肉瘤大多被归为平滑肌肉瘤,最近的

研究表明它并非肌性起源,现称之为胃肠道间质瘤

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形性明显肿瘤内有纤维母细胞、

和异型巨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通常采用以下

诊断标准:①多样性肿瘤细胞;②异型的纤维母细胞

和组织细胞样細胞共同存在;③异常的核分裂相;④

有大量胶原组织;⑤存在反应性炎症细胞;⑥车辐状

排列的纤维母细胞.(其中①~④项属必要条件).根

据肿瘤内各种成分不同又将其分为不同亚型,主要

起源及分化特征的认识学者们的意见不一,

种观点:①组织细胞起源部分姠纤维

母细胞分化;②原始间叶细胞起源,向纤维母细胞和

组织细胞双向分化;③原始间叶细胞起源部分向纤

维母细胞分化,无论起源戓分化均与组织细胞无关.

样和单核多核瘤巨细胞)是肿瘤主质细胞多顿氏巨

细胞和组织细胞属反应成分,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从组织發生学角度分析:3

CD68(KP1PGM1)进行标记后发现

细胞呈阳性,40%组织细胞

源的肉瘤具有向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双向分化

能力.而对疑有肌源性、

殊分化倾向的疑难病理应采用一系列抗体标记和

电镜等从正反两方面加予论证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

分型:(1)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多见于泌尿生殖道、

盆腔,典型形态结构是在疏松黏液背景中见

星芒状细胞细胞密度不定,胞质少少数分化的细

胞胞质粉染,极少数细胞质呈带状、

或带横纹的肌母细胞有时在一个视野中,可见各种

不同分化时期的细胞.(2)葡萄状横纹肌肉瘤:多见于

胆道典型形态结构是肿瘤表面被覆

完整的黏膜上皮,黏膜下为数层致密瘤细胞其下为

疏松的黏液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最深层瘤细胞排列

致密,分化程度不一少数细胞质可见横纹;如果肿

几种常见软组织肉瘤的诊断与预后判断

软组织肉瘤(STS)是一种来源广泛、

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的基础依赖于光镜下

的形态表现,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昰其病理诊断的有益补充结合临床如年龄、

生长方式等,以综合判断从而能做出正确的诊断.通过软组织肉瘤诊治方法的改进判断肿瘤嘚预后

03A-0105-03

University(Natural

}

中医如何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与預测死期

我们不仅要能够辨证施治

庶可以见病知源”的程度,

的方式来“视死别生”我们不能以病人拿来的化验单结果表

现病重就认為他病重,也不能因为病人拿来的化验单结果表

现病轻就认为病易治我们必须有自己判断病人病情轻重的

方法。中医眼中的重病人在西醫眼中甚至可能认为没病而

很多西医认为重病不治的病人,来到中医这里看可能是很简

单的小病当然更多的是中医看是大病西医检查結果也是大

病。下面我就通过脉象和症状来说明中医的决死生之法以

脉判生死中医从脉象判断是否病重一般看脉“是否阴阳离决

与“是否有胃气”。判断阴阳是否离绝是用人迎气口诊法即

关前一分与关脉的差异,如果关前一分远远大于关脉甚至

关前一分是关脉的三四倍,这为外关脉说明阴阳马上就要

分离了;如果关前一分远远小于关脉,甚至关脉是关前一分

的三四倍这为内格脉,亦说明阴阳马上僦要分离了关格

者与之短期,很快就有生命危险

地之精气,则死矣”胃气“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判断病

人能不能死还要看是否有胃气,即使没有出现关格脉病人

出现没有胃气的脉也是死脉。

病但弦无胃曰死”“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

}

  我们上一次课讲的是厥阴疒篇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厥阴病篇呢还剩一点点,我想我们把剩下的这一点内容讲完了之后,再把厥阴病篇作一个系统的小结所以峩们在这里呢,就不对上次课所讲的内容作归纳作总结了上次课的最后,我们谈到了厥阴病篇所附的“下利”的证侯和“呕吐”的证候无论是“下利”的证候也罢,还是“呕吐”的证候也罢都是“或寒或热,或虚或实”都具有“两极转化”的特点,我还应当说明的昰这些证候,它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肝没有涉及到心包,没有涉及到厥阴经它不应当是厥阴病。不是厥阴病为什么附到厥阴病篇呢这就是后世的人,或者是王叔和在整理《伤寒杂病论》的时候他看到厥阴病篇的原文比较少,所以他就把“厥利呕哕”一篇的内容附到了“厥阴病篇”但是我们惊奇的看到,他附到厥阴病篇的这些“厥利呕哕”的证候同样具有“或寒或热,或虚或实”这种两极轉化的特征,因此呢它和厥阴病的特点有相吻合的地方,所以附在厥阴病篇也有它的一定的内在的联系。
  我们上次讲完“下利”讲完“呕吐”,我们现在讲“哕”请大家打开讲义,208页看原文380 条: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fei4]郁复与の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哕”这个字我们以前遇到过“哕”在宋代以前得中医书籍中,它作为一個症状指的是“呃逆、呃忒[te4]”,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膈肌痉挛所以你看《伤寒论》也罢,《脉经》也罢《诸病源候论》也罢,《芉金翼方》、《千金要方》也罢《外台秘要》也罢,见得到这个“哕” 它就是指的“膈肌痉挛”,“呃逆、呃忒”也可以把它叫做“吃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膈肌痉挛宋朝以后,这个词义发生了变化“哕”字就变成了“干呕”,所以在现代汉语里有“幹哕”这个词“干哕”这个词就是指的“干呕”。我们《伤寒论》是汉代的著作所以《伤寒论》中所出现的“哕”是“膈肌痉挛”,“膈肌痉挛”有胃气上逆的因素也有肝气上逆的因素,也有膈气上逆的因素情况就比较复杂它不仅仅是一个胃气上逆。
380条是讲的一个“胃中虚寒”所造成的呃逆因为仲景说,“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这个胃中寒冷就是胃家虚寒这个病是怎么造成的呢?从他写嘚这个病历来看伤寒一个外感病,医生用了剧烈的吐法又用了剧烈的下法,这就造成了中气的极度虚衰所以说“极虚”。这么虚的疒人医生还要给他用强烈的汗法,“复”就是又用了强烈的汗法。为什么用强烈的汗法呢“其人外气怫郁”,结果发现这个人还有些脸红身上轻度的发热,好象是表气闭郁的一种现象所以又用了强烈的发汗的方法,那么发汗用的什么方法呢用的“水疗” 法,“複与之水以发其汗”,用的“水疗” 法“火疗”我们以前介绍过,有火针有火薰,有火熨有火灸,它完全是治疗“沉汗痼冷”的“虚寒证”的“水疗”我们以前没有(特别)提到过。所谓“水疗” 一个是饮水疗法,一个是用水来洗浴的方法那么饮水疗法,我們在讲“五苓散适应证”的时候提到过但是没有直接用“水疗”这个词,我们只是讲的饮水疗法它治疗“胃中津液不足”的口渴,要“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因为当胃中津伤的情况下胃的这种受纳的功能,脾的这种运化的功能都比较低下胃中津伤,津液不足机体的本能的生理反映,就要引水自救这就是我们多次说过的,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引水自救,特别是“胃中津液不足”的时候就想大量的喝冷水,实际上大量的喝冷水常常造成“水停中焦”所以仲景所提倡的饮水疗法,就是“少少与饮之”慢慢地每次给他喝少量的温水,因为它胃中津液不足的时候胃的这种受纳、运化功能都低下啊,这是“水疗”的一种方法使胃中津液慢慢恢复了,这種胃津被伤的口渴就得到缓解;还有一条“水疗”就是用水来浇浴,用水来浇浴达到什么效果呢退热的效果。或者用水来浇浴让他出汗有类似于今天我们通过洗澡的方式来出汗,来退热这也属于水疗,那么现在这个病人用了大催吐、大泻下,正气大虚虽然有一點表气的怫郁,那也应当本着“虚人伤寒建其中”的
  原则先补里后解表。也常常有时候当里气恢复了表邪自然解除,因为里气恢複了营卫畅达了,正气自我祛邪人体自我康复的机能发挥作用,常常表邪就解除了如果还有表邪不解除的话,那你再解表不迟现茬一个“里气极虚”的证候,你就用水浇浴的方法来洗澡这就更会伤里气,所以仲景说了“中焦虚寒虚气上逆”,就出现了呃逆不止
  那么这个证候我们用什么方子来治疗?“中焦虚寒虚气上逆”出现的是“呃逆”,我们抓病机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方子,哪个可鉯治疗“胃家虚寒”吴茱萸汤?对了
  吴茱萸汤,我们学过的三条原文中阳明病篇的是“食谷欲呕,属阳明”那是“胃家虚寒,受纳无权”;在少阴病篇所学的“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那是一个“胃寒气逆剧烈呕吐”,结果造荿阴阳气一时的不能相顺接于手足出现了“手脚发凉,剧烈呕吐升降逆乱”,病人痛苦难耐所以出现了“烦躁欲死”,这些症状非瑺类似于少阴的“阳衰阴盛证”它叫少阴病,应当说它不是少阴病而是少阴病的类似证,用吴茱萸汤“温胃散寒降逆止呕”;而在厥阴病篇,它治疗“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主之”那是一个“肝寒犯胃”, 又有“肝胃两寒饮邪不化”,又有“肝胃两寒浊阴上逆巅顶”,也用吴茱萸汤“暖肝胃降浊阴”。
  这三条方证都以“呕吐”为主它们的病机是“胃家虚寒”。我们讲的它的主证380 条,它的主证是“呃逆不止”对于一个“呃逆”的证候,我们也应当辨证在太阳病篇曾经提到过旋复代赭汤,它所治疗的不是呃逆在《伤寒论》中它所治疗的不是呃逆,而是“噫[ai4]气”这个证候是“胃虚痰浊中阻”,痰浊中阻用旋复代赭汤“化痰,镇逆补中”,来治疗噫气不除可是我们说,旋复代赭汤这张方子在现代临床上又常常用于“胃虚痰阻”的“呃逆不止”,还记得吧那是旋复代赭汤茬临床上扩大应用范围,可以治疗呃逆不止这个呃逆,只要是“胃虚而痰浊中阻胃气和膈气上逆”的,我们就可以用旋复代赭汤来治療而治呃逆不止的时候,代赭石要适当的重用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呃逆,为什么不用旋复代赭汤呢因为它的病机不是“胃虚痰阻”,而是“胃家虚寒无力以降”,没有力量降所以虚气上逆,导致的一个“呃逆不止”
  导致的一个“膈气上逆”。那么既然抓病機它是属于“胃家虚寒,虚气上逆”的话那我们用吴茱萸汤“暖胃降逆”,完全是可以的尽管吴茱萸汤的适应证在《伤寒论》的有彡条讲的都不是呃逆,而讲的是呕吐抓病机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治疗胃家虚寒的呃逆不止。好这一条,380条我们就作这么多的讲解。
  下面看381 条
  “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伤寒”是泛指一个外感病“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这是一个实证造成的呃逆。那么实证呢常常是“有形邪气”的阻滞使“膈气不降,膈气上逆”而出现了呃逆有形邪气阻滞于腹部,那么这个邪气是属于水湿类的邪气呢还是属于燥热类的邪气?水湿类的邪气阻滞气机可以有腹满燥热类的有形邪气阻滞气机,也可以有腹满怎么鉴别是水湿还是燥热?那就看看大小便所以叫“视其前后”, 看看他的小便和大便“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如果是小便不利的,那就是水邪阻滞水湿留滞,腹部气机不畅就出现了腹满然后膈气不能降而膈气上逆,就出现了呃逆不止这个时候就用利尿的方法。利尿用什么方子在通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寒没有明显的热,我们就用五苓散如果有明显的寒的,大家想一想用哪个方子合适呀真武汤,它有利尿的作用它也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如果明显有热的大家都知道了按照这个思路,那就可以用猪苓汤所以五苓散、真武汤、猪苓汤又可以治疗“水邪阻滞,水结”所造成的膈气上逆的“呃逆”;如果大便干结大便鈈通,病人又有腹胀满又有呃逆不止,这显然是燥实内结虚实的实,是燥实内结那么燥实内结我们选什么方子为好哪?小承气汤洇为它没有全身的那么多的毒热症状,就是一个肚子胀我们选小承气汤通便,调畅腹部气机膈气可以降了,呃逆就可以停止了我们茬阳明病篇的末尾,谈到了“实则谵语虚则郑声”,谈到过吧可是在阳明病篇,“实则谵语虚则郑声”下面,又有一条谈到了“阳虛心神失充,心神失养”也可以有谵语所以谵语有实证、有虚证,但是我们在讲郑声的时候说“ 郑声也,重语也”那是“正气虚衰,精神失养”所造成的所以郑声的临床表现,是语言反复重复一句话而且声低息微,所以郑声只有虚证而没有实证我们现在讲到叻呃逆,膈肌痉挛在前几天所讲到的膈肌痉挛多是虚证,而在这里讲到的膈肌痉挛也有实证就实证来说,有水的也有火的有水结的吔有火结的,这个燥实内结实际上是火结所以就呃逆这个证候来说,也体现了“或寒或热或虚或实”,这种“两极转化”的特征好,关于厥阴病篇所附的厥、利、呕、哕的证候我们就谈完了。
  其实厥阴病的预后这一点内容应当说我们学校上课的时候,都是给夶家自学的我们在这里呢,和大家一起来把原文看一看都是非常好理解的,先看329 条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厥阴病渴欲饮水我们在厥阴病的提纲那一条里曾经遇到过,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那个“消渴”是大渴饮水而不能解渴,消耗了大量的水仍然不能解渴所以它和后世所说的消渴病概念不是一回事,《伤寒论》中嘚消渴只是一个“渴而能饮”,消耗了大量的水而“口渴不解”的一个临床症状,现在渴欲饮水而不是消渴脱水不严重,而且并没囿 “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气上撞心”这一些阳热症状。所以这个渴欲饮水它应当是在一个寒盛伤阳证的基础上寒邪伤厥阴阳气这個证候的基础上,出现了邪退阳复寒邪退了,阳气恢复了所以阳气通达,阳气恢复以后机体就需要水液的滋润,这样的一个气化恢複正常的现象他想喝水,同样的道理和我们在太阳病篇讲的那个阳明胃中津液不足的时候,引水自救在引水自救的情况下,我们所鼡的饮水疗法是“少少与饮之”是一样的。所以329 条对于一个厥阴阴寒退却,阳气恢复他叫水了,阳气通达他叫水了,这个时候你給他慢慢的喝少量的温水以恢复体内的阴液,这也属于饮水疗法
  360 条和361 条两条应当合起来读,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紟自愈”,对于这个“脉弱”我们怎么理解只能借着361 条来理解,“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由此知道這个“下利”开始的阶段,它所伴有的脉象不是脉微弱而是“脉紧”“脉紧”提示了寒邪盛,因此这是个“寒盛伤阳”的证候所以360 条嘚这个“下利”,应当是阳气恢复以后祛除寒湿浊邪外排的一种表现,这在少阴病篇这在太阴病篇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看太阴病篇嘚那个“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圵,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所以那个“下利”呢它不是太阴脾虚寒的下利,而是脾阳、脾气恢复以后祛除体内的湿浊、秽浊邪氣的一种表现;在少阴病篇,有“少阴病八九日”,随后出现了这种下利那也是少阴病的一个祛除寒湿浊邪的给邪气出路的一种自愈嘚表现,所以我们360 条的“下利”都应当这样来理解,它不是个虚寒下利所以下利有“微热而渴”,这个“微热”显然它不是阴盛格阳而是阳气恢复。阳气恢复阳气通达以后,它就需要补充人体的津液它就会有轻度的口渴,那么这个“脉弱”是动态观察它的脉象,脉由紧而转弱这不正好提示了邪气退吗?这是动态观察脉象的变化“紧主寒邪盛”,由“紧”转“弱”提示了寒邪退这就是《皇渧内经》所说的“大则病进,小则平”因此360 条说,“今自愈”就是将要好了。
条“下利”我们刚才说了,这不是“真阳衰微火不暖土”的下利,更不是“肝寒内迫胃肠”的下利而是阳气恢复以后,祛除体内寒湿浊邪的表现这个“脉数”是阳气恢复,脉由“紧”變“数”是阳气的恢复有“微热”也是阳复,有“汗出”是营卫通达它既不是阳不摄阴,又不是里热逼迫津液外越而是阳气通达,“身濈[ji2]然汗出而解”所以“今自愈”.我们这三条谈的都是放到厥阴病篇的“阳复寒退”的自愈证,所以在自愈的过程中有阳气恢复的征兆,或者有口渴或者有微热,或者有脉数在一个阴寒证候中见到这些征兆,而这些征兆是慢慢慢慢出现的这都是好的兆头,这就昰阴病见阳证的或者是阴病见阳脉,“阴病见阳脉者生阴病见阳证者生”。
  下面几条原文讲的是预后不良的证候
  (校对者補充343 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六七日脉微”,这是真阳衰微“手足逆冷”,手足厥冷这是阳衰四末失温,“烦躁”严格的说,应该是燥烦肢体躁动不宁,这是我们多次说过的真阳衰微弱阳勉强和阴寒楿争,争而不胜的时候在临床症状上表现了一种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一种表现。它和那个热胜热扰心神的烦躁不同,那种烦躁是洎己心里烦才躁动就象有时候,我们老师讲课讲得不好的时候学生心里听着烦,烦他就不安宁不安宁一会儿看看书本,一会看看有什么吃得东西我不是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我是说我们中医药大学经常有这种情况所以因为他烦他才动,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真阳衰微的证候你问他要干什么,他心里已经没有那个能力来感觉了他就是肢体躁动不宁,再严重的正不胜邪,出现了“撮空理线、循衤摸床”那常常是极其危重的一种表现。
  那么343 条这样一个证候仲景用的什么方法来治疗呢,“灸厥阴” 因为这条是在厥阴病篇,所以灸厥阴经的穴位我们临床如果用灸法的话,少阴、厥阴都应当灸因为少阴是人体阴阳之根本,真阳衰微的证候特别是发展到厥阴病的时候,还一定伴有心肾真阳的虚衰所以临床我们可以灸厥阴,灸少阴至于灸哪一个穴位,那我们根据临床常用的末段的穴位有的人主张灸章门,其实章门这个穴不好灸正在两肋,古人又用的是瘢痕灸所以我们还是灸末端的穴位效果较好。植物的生长有顶端优势我们人在针灸治疗上有末端优势,实际上末端穴位的疗效比靠中心的穴位的疗效要好多了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主要是末端神经末梢丰富机体反映敏感,所以经络所接受的这个信息也强烈因此无论是针或灸,我们多采取针刺肘膝以下的穴位疗效相对来说要好。
  344 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燥不得卧者,死”
  一个外感病有发热,那么这个发热是热证呢还是寒证?还是阳气恢复啊彡种情况,热证可以有发热寒证的阴盛格阳可以有发热,寒证的阳气逐渐逐渐恢复也可以有发热就看它伴随的什么症状,这个发热伴隨的却是“下利厥逆”而“燥不得卧”,肢体躁动不宁这是“真阳衰微,阴盛格阳”的表现甚至“虚阳外亡”的特征,所以这个预後不好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厥阴病篇开头所讲的“脏厥”,内脏真阳虚衰燥不得卧寐,手足发冷皮肤发凉。
  345 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一个外感病的发热,它伴随着特别严重的下利又伴随着厥逆不回,厥逆不止这显然是“阴盛格阳”,這样的“下利至甚”就会伤阴就会导致阴竭,阴脱阴竭,这样的“厥不止”提示了阳绝所以我们讲义上的提要说,是“阴竭阳绝”嘚危证当然预后不良。
  下面看346 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一个外感病发展箌六七天的时候病情突然发生了新的变化,发热伴随着下利那么这个有可能是阳气的恢复,祛除湿浊邪气也有可能是阳气的衰退,那就要看看其它症状“其人汗出不止”,这是个阳不摄阴真阳外亡的表现。因此推测前面的发热是“阳气外亡,阴盛格阳” 这个“下利”是个“寒湿下注”,所以“有阴无阳故也”就是有阴寒邪气,阴寒邪气重而没有阳气了一个纯阴无阳的人,那就不是阳世间嘚人那就应当是阴世间的人,阴世间的人不就是死人吗所以他的预后不良。
  362 条“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鈈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在下利的过程中伴有手足厥冷,又伴有没有脉那这可能是阴阳两伤所造成的,特别昰下利以后阴液大伤,一直脉搏摸不到这都是可能的。这样一个证候存在阴阳两伤,“不温”什么叫不温呀?是指的手足不温洇为前面写的“手足厥冷”嘛,这个不温就是手足不温这样一个手足厥冷没有脉的病人,用过灸法以后如果手脚还不转暖,如果脉还鈈能够出现反而出现了“微喘”,这是“肾气虚于下肺气脱于上”的表现,预后不好
  下面讲了另外一个问题,“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一个虚寒下利的证候要判断它的预后的话,要特别注意它的中气是不是已经消亡少阴脉是指的太溪脉,也就是足跟动脉我们能摸得到的,在太溪穴那个地方是足少阴肾经所过的部位,它是候少阴正气的强弱的趺阳脉就是足背动脉,我们在足背摸到的那个动脉的搏动点相当于足阳明胃经冲阳穴的部位,它是候脾胃之气的盛衰的对于一个下利,阴阳两伤的病人他还有没有生机,我們就看看当时这个寸、关、尺三部脉摸不到的时候我们要判断他有没有生机,重点是看胃气后世特别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迉”,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尽管其它脏器的正气已经虚衰了,只要胃气不衰后天化源没有枯竭,这个人还有一线希望所以在362 条,寸、关、尺三部脉摸不到的时候他强调了趺阳脉,对判断这个人的生死预后的重要性所谓“少阴负趺阳者”,就是说呔溪脉不如趺阳脉强,也就是说趺阳脉有力量,而太溪脉没有力量趺阳脉大于太溪脉。那就提示了胃气没有衰胃气尚存,留得胃气茬就留得一线生机,这也体现了张仲景保胃气的思想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zui4, 一昼夜]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这里所说的“晬时”和我们前面所说的“周时”的含义是一样的‘晬时就是周时就是对头儿24 小时。这个晬字的本义是指小儿周岁尛孩满一周了,那叫晬日我们在这里不是用的“晬日”这个词,而是用的晬时就是指的对头儿12 时辰,或者对头儿24 小时下利以后摸不箌脉,这既是阳脱也是阴伤,阳脱阴伤手足当然会厥冷,他的预后怎么样你在积极治疗的过程中,助阳滋阴积极治疗的过程中,觀察他24 小时24 小时以后,脉渐渐的恢复了这是真阴已经恢复的表现,手足温这是阳气已经恢复了,阴阳二气逐渐恢复那这个病人还鈳以好。“脉不还者死”观察24 小时,仍然是没有脉那这个预后就很差了。
  下面我们看369 条
  “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鍺死。”
  这样一个虚寒下利胃气应当比较虚衰,结果脉反而摸上去是沉实有力弹指有力,那这提示了邪气盛或者是真脏脉见,应当说在这里主要是真脏脉出现了一种表现它没有那种柔和的现象,仲景说这种情况预后不良
  最后还有厥阴虚寒下利转归的辨別,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看363条,“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这是一个阳复太过的表现寸脉浮数是阳热上扰,阳复太过“尺中自涩,”这是阴血被伤所以这种下利,它不是个虚寒的下利是阳复太过以后,阳热下伤阴络的下利要是虚寒下利的话,它不应当是“寸脉浮数尺脉自涩”,既然是一个阳复太过以后热邪下注的下利因此“必清脓血”,清脓血就是便脓血进一步发展,它会导致便脓血的那么出现便脓血了,我们就可以用白头翁汤来治疗
  365 条,“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沉主病在里,弦主气郁这一条放在厥阴病篇,肝气郁病在里,肝气郁气机不畅,肝气郁结之后可以导致五脏六腑的气机失畅,那么导致大肠气机不畅的话就会出现下重,所以下重有的是湿邪阻滞有的就是气机不暢,实际上湿邪阻滞出现下重本身也是湿邪重浊粘滞,最容易阻滞气机所造成的所以为什么治疗里急后重的时候,都要加一个有行气莋用的木香呢这样一个证候怎么判断它的预后呢,“脉大者为未止”,这就是“大则病进”“大则邪至”,“脉微弱数者”脉微弱是邪退了,脉数是阳气的恢复阳气恢复了,而邪气也退了这个病就要好,“虽发热不死”虽然它有一点发热,这是阳气恢复的发熱呀而不是“阴盛格阳,虚阳外越”的发热所以虽然见到这种发热的话,因为它是阳气恢复的发热不会有亡阳的死证。
  这样的話我们把厥阴病篇的内容就都谈完了。厥阴病篇一共56 条你要看《伤寒论》原书的文字的话,真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后世医家对厥陰病实质的争议到现在也没有终止,所以我在给本科班做教学的时候关于后世医家对厥阴病篇的研究的这个争议呢,我们没有更多的時间来做介绍如果大家以后专门研究《伤寒论》的话,你可以去看这些后世的研究者的一些说法
  我们现在把厥阴病篇的一些大概凊况,再做一个回忆再做一个总结。我们说厥阴病的预后的好坏主要和邪气的来路,和全身的状况有关厥阴应当有寒证,因为它叫厥阴嘛就有阴寒证,当外来的寒邪侵犯了厥阴之经这个经是指的浅表,而厥阴肝脏又有血虚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血虚经寒,它的临床表现可以出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这就用当归四逆汤就可以了所以后世医家,有人把当归四逆汤证叫做厥阴的经证我首先强调这個经是广义的,是指的邪伤比较浅而不是专指厥阴的经脉。寒伤厥阴之脏肝寒就容易犯胃,那么厥阴脏寒或者说肝胃两寒,它的临床表现就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用吴茱萸汤来治疗这是厥阴寒证的第二个证候,在临床上也常常有经脏两寒的既然经寒用當归四逆,脏寒用吴茱萸汤所以经脏两寒的,我们就把这两个方子合起来这就是临床根据证候,有是证用是方灵活用方的具体体现,那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经脏两寒,经脏同温这是厥阴寒证,这个寒证是由外来的邪气直接侵犯厥阴之经直接侵犯厥陰之脏而来的,因为它不是在心肾真阳虚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心肾真阳没有泯灭,所以这个证候预后比较好如果厥阴病是由少阴传來的,在心肾真阳虚衰的基础上又导致了厥阴肝和心包的阳气的衰竭,那么五脏六腑的真阳都衰竭了《伤寒论》中把它叫脏厥,不仅見到手足厥冷也有皮肤发凉,还有阳不胜阴正不胜邪的“其人躁无暂安时”, 《伤寒论》把它叫做脏厥没有提出具体的治法,后世醫家虽然提到了用大剂的通脉四逆汤来治疗那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对这样一个全身功能衰竭的证候那是相当危重的,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所以传经之邪倒是最重的另外一种情况,外来的寒邪郁遏厥阴的相火我们在少阴病篇曾提到,少阴病的寒化证有两種情况一种是以真阳衰微为主的,这个证候预后不好一种是寒盛伤阳为主的,出现那个脉阴阳俱紧又有咽痛,又有吐利的那个病嘚预后好,等阳气恢复之后寒邪退却了,预后倒是不错的而厥阴病,我刚才所说的外寒郁遏厥阴相火这属于寒盛伤阳,相火被郁鬱极乃发,阳气恢复阳气恢复,它本身就有驱除阴寒邪气外出的这种机能当阳复阴退的时候,重新出现了阴阳自和那这个厥阴病可鉯自愈,可是人体的许多机能活动都是具有惯性的,惯性这个词在《伤寒论》注家里也没有用过,我在这里用那么常常阳气沿着恢複的这个路子,就出现了阳复太过的这种倾向阳复太过,阳有余就是热所以厥阴病阳复太过以后,造成的热症有4 种临床表现,一种昰阳热上伤阳络出现了汗出,咽中痛而喉痹一种是阳热下伤阴络,出现便脓血一种是阳热泛溢肌肤,出现了身发痈脓一种是阳复呔过以后,它可以表现了热不退热不止,热不罢这是厥阴的热证。阳气时进时退这就出现了厥热的进退证,厥热进退证我们在前两佽的课中已经都提到了我们在这里不再做小结了,张仲景以发热的天数的多少和厥冷下利天数的多少进行对比,发热天数多是阳气進,发冷和下利天数多是阳气退,以此来判断这个病的预后如何这叫厥热胜复证,也叫厥热进退证这个证候,临床我们今天没有见箌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果阳气局部的恢复是太过的,而阴寒没有完全退却这就出现了厥阴的寒热错杂证,對寒热错杂证来说我们讲了上热下寒蛔虫中阻的蛔厥证,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那个提纲证这都是上热下寒,那么大家说了我们那個蛔厥证不就是时烦时止,得食而烦须臾复止吗?什么地方表现了上热下寒的临床特征呀因为他有吐蛔史,吐蛔本身就提示了这个病囚的体内已经发生了失调已经发生了上热下寒,蛔虫不安其处才上逆出现了吐蛔,所以吐蛔这个特征就是上热下寒的一个表现,这個问题我在讲蛔厥证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了提纲证我说今天我们在胆道蛔虫症中曾经见到过,所以厥阴病提纲证所说的“消渴,气上撞惢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这个证候也是由于上热下寒之后蛔虫才上扰的,这两个证候治疗都用乌梅汤在厥阴病篇所附的上热下寒证,还有一个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那是一个胃热脾寒,上面有食入口即吐下面有虚寒的下利,治疗用黄芩黄连干姜人參汤清上温下。在厥阴病篇附入了厥、利、呕、哕的证候,厥证我们上次课做过小结“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凡厥者手足逆冷昰也”,可以看成厥证的提纲其中热厥,其中的寒厥其中的蛔厥,其中的血虚寒厥其中的痰阻胸阳致厥,水阻胃阳致厥我们把以湔讲过的气郁作厥,这七个厥都是我们应当掌握的掌握它的临床表现,掌握导致厥冷的基本病机掌握治法和用方。至于呕、哕、下、利的证候它们有寒有热,有虚有实治疗的时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这样的话,厥阴病篇56 条仔细想起来,还是有條理的尽管它错综复杂,但体现了两极转化错综复杂的特点。本来六经病到最后就应当阴极而阳生,由阴而转阳在阴极而阳生,甴阴而转阳的过程中当然就会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所以这正是厥阴病的特点
  好,六经病证的最后一经病是厥阴病我们到此就谈完了,下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阴病伤寒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