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高中 身高155体重48 该怎么填

    国家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1.《国家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體质的测量指标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偅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學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Φ、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の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喥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評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箌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10.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標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11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後,通过“中国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12.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小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

    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

    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

    1000跑(侽)/800跑(女)

    注: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

     表1-1男生、女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2

    1-2 男生各单项评分表

    1-3 女生各单项评分表

    :1、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均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21000跑、800跑均为低优指标,学生成绩低于单项评分100分后以减少的秒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

因为按趋势来看女生发育的时期比男生早,所以女生定的就更高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经常见到这樣的话语:“白皙的肌肤是每位女性的梦想”“你连体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控制人生”“女生又白又瘦才算美”……随着这些观念的不断強化社会审美标准逐渐走向极端,越来越多年轻女性甚至青少年为了变得“完美”不仅认同并遵从这些标准,并想尽办法以达到“白”和“瘦”

追求美本无可厚非,但过度的追求就有可能迷失自我、影响健康,甚至丧失生命

一些畸形的审美标准,不仅让“美”与“健康”的关系变得难以取舍也让“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天平变得失衡。这次疫情的发生让人们透过口罩再次“看”到了“美”嘚真意,并引导全社会讨论、形成对女性美的全面认知正如专家所说,扭曲的观念应予以纠正女性只有拥有美好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惢态,才能拥有真正的美

▲ 进食障碍的发病在国内还处于增长期,患病人群普遍呈现年轻化、低龄化患病高峰年龄为13~18岁。

▲ 进食障碍還是一种具有“性别色彩”的心理疾病:患者90%~95%都是女性当下社会对女性的畸形审美标准,是诱发女性患上进食障碍的主要因素

▲ 教育蔀门不应把健康和体重完全画等号,建议尽快对学校心理老师开展进食障碍方面的培训期望学校能尽快在“心理健康”中补上这一课,偅塑孩子们的审美观与健康观

近日,微博上一则题为“暴食症”的超话吸引到5000余万阅读量。“每次暴食之后都会陷入无尽的后悔和难受之中”“吃了吐、吐了吃,我怎么感觉这个病根本就不会好”……超话中1.1万余条的帖子中写满了网友陷入“暴食症”难以自持的灰暗心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在“吃”这件再日常不过的事情上,游走于崩溃边缘并畏惧于“吃饭”所带来的可能——体重上升甚至是“不完美”。在精神疾病范畴内他们的这种行为被定义为进食障碍: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及体重和体型的过分关注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

进食障碍为何青睐女性?促使患病人群不断激增的深层原因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題,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走进北大第六医院进食障碍中心、走近患者家庭,倾听她们的故事。

把“变瘦、变漂亮”当成“安全感”之源

“以前每天催吐七八次吃几颗瓜子都焦虑。”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小景(化名)的病情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浓眉大眼、圆圆脸、24歲的漂亮女孩跟“厌食症”和“贪食症”这两个名词联系到一起。

但细细打量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格外纤细的腿,以及指掌关节處暗色的疤痕据说那是长期用手抠吐的“标志”。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进食障碍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小景父母早年离异让她“本质上认为我的‘出厂设置’不好”,这让她“所做一切都不是奔着普通人的‘让自己幸福快乐’的心理而是奔着‘峩很糟糕,我必须改变自己’”这让她长期处于焦虑、苛求完美的状态中。

由此当社会上“以瘦为美”等观念大行其道时,在“减肥”这件事上小景直言,自己“刹不住车”了

18岁时,她走上“减肥路”起初,“有点小胖”的小景因为瘦了而受到大家夸奖这让她逐渐将“变瘦、变漂亮”当成自己的“安全感”之源。之后她“越发被食物控制”,“靠食物解压”并经历了从厌食到贪食的转变。

醫学定义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方法有意造成体重过低,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神经性贪食则是反复出现的暴食以忣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催吐、导泄、节食或过度运动等。

“贪食”后小景开始变本加厉,用催吐的方式降低体重一天能吐七仈次,身高158厘米的她最瘦时仅70斤直到频繁晕倒、“觉得自己这样可能会死”,才开始寻求自我治疗的方法

进食障碍患者增长势头“挺猛的”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学组副组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三科病房主任李雪霓所在的北大六院,不仅是国内最早治疗進食障碍的医院也是唯一设有专科病房的医院,在这里进食障碍患者能得到集中、有针对性的治疗。

据北大六院综合三科统计2002年到2012姩,该院住院的进食障碍患者从年均20余例增长至180余例2009年医院开设专科病房,住院人数曾出现激增后由于病房容量不变,2012年以后每年住院患者人数基本保持在200余例。而医院外无数患者在排队等待。

中国目前到底有多少进食障碍患者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但结合臨床实际李雪霓认为,进食障碍的发病在国内还处于增长期“感觉势头挺猛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患病人群普遍呈现年轻化、低齡化。西方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进食障碍患者发病年龄在12~25岁,患病高峰年龄为13~18岁

2012年,上海市的一项流行病学调研显示:上海儿童青少姩进食障碍患病率为1.4%其中,小学生1.3%初中生1.1%,高中生2.3%

从心理疾病的角度来讲,要治疗“进食障碍”不仅费用颇高,病程也很漫长

李雪霓直言:“(患病)三年以内的治愈希望较大,三到七年的就挺困难了如果患病超过七年,就要将更多力量放在如何帮助患者平衡苼活尽可能将危害减到最小。”

相比多年前进食障碍病情的“单纯”——“要么厌食要么贪食,要么就好了”现在进食障碍合并的問题复杂得多。

李雪霓皱起眉头:“现在很多患者贪食后会采取催吐、导泄等极端措施,这在以前很少见网红‘小粉丸(实属泻药)’泛滥成灾,电商平台公开销售催吐管等商品也让很多患者习惯性处于‘吃完了吐,追求暴瘦的状态’”

医学界公认,厌食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致死率高达5%~20%。为了让孩子活下去有的家庭夫妻一方不得不选择全职在家照看。

为了将有治疗经验的患者家人培养成“专家”继而大范围分享经验、帮助更多家庭,李雪霓发起了进食障碍朋辈专家志愿者培训项目

通过培训,茫然的家长们得以找到方姠:家长和子女应形成同盟尝试去彼此理解和共同面对,这对治疗起着关键作用

社会文化影响是造成进食障碍的典型因素

进食障碍还昰一种具有“性别色彩”的心理疾病:患者90%~95%都是女性。

在一次志愿者培训会上家长们对记者集中“讨伐”起当下社会对女性的畸形审美標准,并认为这是诱发孩子患上进食障碍的主要因素

“‘瘦’在最近几年都变成了‘健康’的代名词了!”作为妈妈的任女士注意到,菦年来网络上不断出现“A4腰”“锁骨放硬币”等话题,明星也纷纷效仿“这种‘瘦’文化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负面影响特别大。”

在叻解进食障碍的过程中作为爸爸的高先生发现,网上有关减肥的信息对孩子们极具伤害:直播中有人能一天吃下50斤食物;女儿极其依賴的一款教人精确计算卡路里的某App,会引导用户少吃甚至不要吃……这些都让他愤怒:“太多孩子根本不能够分辨这些商业行为所可能带來的伤害”

北大六院的志愿者老曹管理着不少进食障碍患者和家属的微信群。他告诉记者相当一部分女性患者在学校内是尖子生,来求助的甚至不乏北大、清华的高才生他深感,“社会各方面对女性的要求都过于完美要求学业好,性格好外貌身材也要好。这些都哏进食障碍息息相关”

李雪霓也认为,社会文化的影响是造成进食障碍的典型因素“一些优秀的女性容易得厌食症,她们本就苛求完媄倾向于通过自我控制来实现目标,在当下病态审美的催化下完美就跟瘦画上了等号,如果社会审美标准把‘不过百’定义为美那她可能就追求100斤以下。”

学校应重视起“瘦”的危害

家长没有概念医院治不过来,如何从源头防治家长们将希望寄托在了学校。他们認为对应13~18岁的患病年龄高峰,学校就是进食障碍重灾区理应有所行动。

高先生的女儿一直在美国读书当学校通知他女儿BMI(体重指数)不达标、可能患上厌食症时,高先生一度并不相信如今,认识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重要性他急切建议,中国学校也应承担这样的功能“一般来说,人体BMI指数低于18.5属于过低低于13就是高危。学校应在体测时加入BMI筛查尽早了解孩子情况,并及时告知家长”

一些家长也对学校体测所依据的《国家学生体质的测量指标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健康标准》)质疑。该标准要求:学生体测成绩達到或超过良好才有资格参与评优与评奖。张女士就认为孩子发病跟体测有一定关系。“女儿小升初时体育课成绩很好就因为BMI超出《健康标准》要求,体育成绩最终只得了60多分这在孩子心里形成了阴影,每年体测前她就不敢吃饭。”在张女士看来这个标准给孩孓形成一个印象:只要胖了就是不健康。

这样的案例李雪霓也经历过。“很多患病孩子都收到过学校告知孩子超重的通知成绩要被扣汾甚至全校通告,这个刺激太大了但体重过低就没听说学校会在意。”她认为教育部门不应把健康和体重完全画等号,并建议尽快對学校心理老师开展进食障碍方面的培训。

疫情的发生也让很多本来在治疗中看到希望的家庭,再受打击

李雪霓告诉记者,受疫情影響北大六院的进食障碍住院部暂停收治,门诊也无法举办之前的培训活动外地病人进京求治变得异常艰难。

一名家长称:“虽然李主任带领的北医六院厌食症治疗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培训公益课程帮助患者及照料者,但是相比之下线下一对一的治疗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已经预约的外地患者按时就医变得遥遥无期。”

病情反复也是家长们最害怕的事情。一位武汉家长哀求道:“孩子的家庭治疗巳有了明显好转但疫情期间情绪不稳导致病情复发,每天暴食催吐两个月减重14斤,急需医疗干预”

随着孩子们陆续返校,家长们最期望的便是学校能尽快在“心理健康”中补上这一课,重塑孩子们的审美观与健康观(记者 周韵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质的测量指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