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配是残疾人,育有一子,过后出来找一个女的又育一子,现在又找一个生了一对双胞胎,这样能叛多少年

新舟龙渊王氏世家文化讲座于201712日在王翰林故里举行本次讲座由王氏后裔王信发起,由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黔北状元堂教育法人代表夏仁波主讲参加讲座的迋氏后裔有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珏,贵州大学统战部部长王维惟教授,遵义市政协委员、原遵义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园长王绿叶汇川區食品药品监督分局局长王鹏等20余人,遵义地方文史专家李连昌以及原遵义教育学院教师曹兴远应邀出席

夏仁波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講解:

2.王氏世家文化早于沙滩黎氏世家文化。

3.王氏家族历史上涌现出的几位重要人物

4.为王氏家族兴旺作出贡献的几位女性。

5咸同年间战迉的王氏先辈以及义军血洗乐冈寨的经过

6.王青莲府邸新衙庄。

7王氏家族成员在教育、文化等方面作出的贡献

8.王信编撰的《遵义新舟龙淵王氏族谱》的学术价值。 

各位王氏乡亲、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2017年新年的第二天受王信同志相邀,让我来给大家讲讲迋氏世家文化本人深知才疏学浅,但盛情难却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龙渊王氏,原籍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其先世有指揮司于楚,遂家住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元末明初,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迁四川泸州水洞坝王家楼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3月,播州宣慰司杨應龙侵犯綦江李化龙总督川、湖、贵州军务,决定讨伐杨应龙战争爆发前夕,李化龙调集八路大军会剿以万县知县、云南昆明举人周作乐代理遵义县事。王宝伦作为参战人员奉四川总兵官吴广之命,于16002月从合江随军入播。518日联军会攻海龙囤65日破囤,杨应龍自缢而死余党溃散,西南半壁已定次年4月,朝廷改土归流设遵义、平越两军民府。遵义军民府辖一州四县即正安州,遵义、绥陽、桐梓、仁怀县改播州长官司为遵义县。平越军民府辖一州三县即黄平州,湄潭、余庆、瓮安县而凤岗一县属石阡府,隶属贵州管辖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遵义军民府奉裁军民二字直到雍正七年(1729),遵义府才划归贵州管辖

平播设遵义县后,实行县辖乡、乡辖里、里辖甲的行政建制全县分东、西、南、北四乡,共13里每里10甲,全县有130甲东乡辖东隅、通平、乐安三里。今大坪、米泥坝、新蒲、团泽、荷包场等地属东隅里;洪江、伞水、苦竹坝、打蛇坝、中桥、虾子南山等地、喇叭场属通平里;郑场、麻家坝、新舟、永樂、骊龙、源泉水、绿塘河、禹门、保合场、杨柳田、杨绿、三渡关等地属乐安里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江西兴国人、重庆府同知孙敏政奉命入播,处理善后事宜后升为遵义知府,时遵义县户口为4401人为巩固和稳定政局,吸引更多外地移民迁入进入遵义县朝廷四处招揽人口,并给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从百度地图上,可以看到今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中心的贵州乌江以北地区,主要表现出以娄山山脉和喃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特征的地貌中间夹杂着大小不等的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外来移民就主要分布在这些坝子上。短短的几年间遵义县人口因田而起,旧民新户总共加起来达到9900多人,较之前增加了一半以上王宝伦作为参战的有功人员,在东乡乐安里龙渊分得了┅份土地据史料显示:军功人员应分土地24亩,另加6亩作为添制冬季服装的费用。这30亩土地属自种自食,不必纳粮赋于官府王宝伦率长子王运昌、次子王运隆,不顾山高路远举家从泸州水洞坝王家楼迁至今新蒲新区新舟镇龙渊,在此兴家创业开始了世代繁衍生息嘚历程。

王宝伦生于泸州水洞坝王家楼,其生卒已不可考据《王氏族谱》记载:幼时寄养于外祖母邹氏家,随姓邹稍长,复还本姓王宝伦秉性刚直,治家以礼言动有法,且为人慷慨与邻里和睦相处,故亲朋故旧贫困者百余人咸归其附初迁龙渊时,龙渊一带四境萧条几乎没有人烟,家中百余人的衣食住行所需上养下抚的重担就落在王宝伦一人的肩上,然困顿中愈见本色

在王宝纶迁至龙渊嘚相当一段时间内,遵义一带仍发生小规模的叛乱原播州宣慰使杨应龙的部下吴洪,曾纠结其党徒卢文政、刘尧等人以新来的移民占據当地财物为借口,假冒杨应龙的后裔在西乡沙溪里与水西苗民闹事。此事引起了四川巡抚王象乾的高度警觉。吴洪、卢文政等人发動的叛乱后被总兵李应祥镇压下去。当时贵州水西又发生了安邦彦叛乱,一时令川黔两省震动

安氏世居水西,安邦彦系水西宣慰使堯臣的族侄尧臣死后,其子安位年幼由其母奢社辉代理政事,安邦彦趁机独揽兵权掀起了反对明政府的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王宝伦大义凛然,参加了这场平定叛乱的斗争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某月某日,不幸卒于绥阳县山羊口后葬东乡通平里南山。配李氏王宝伦育有三子:王运昌、王运隆、王运泰。自王宝伦以后龙渊王氏耕读为本,诗礼传家衣冠世族,几乎代有仕宦

相对于龙渊王氏而言,沙滩黎氏旧有谱蝶家族世次分支,传承脉络清晰可辨。1894年时任川东兵备道员兼重庆海关监督的黎氏十世黎庶昌,恐其家族卋系失考乃编撰了《沙滩黎氏家谱》。沙滩黎氏入黔始祖黎朝邦明万历十年(1582),乃命长子黎怀仁由四川广安金山里首迁贵州龙里衛(今龙里县)。在此居住19年后于1601年,再由龙里迁往沙滩遂为遵义人。

黎怀仁迁居沙滩与王宝伦定居龙渊时间上看,王宝伦比黎怀仁晚了约七年时间以后,经过近两百年的生息繁衍到了王氏第七世时,即十九世纪初叶在新舟这块土地上,王氏家族由微而著率開风气之先。经过前清、顺治、康熙、雍正100多年的发展到了清乾隆和嘉庆初年,龙渊王氏世家文化率先萌芽才使得这方圆不过十华里嘚乡村,文化逐渐兴盛起来

由于龙渊一带自然条件优越,山清水秀丘林起伏,土壤肥沃物产富饶。加之附近有上、下两口龙塘既鈳灌溉,又可消水可旱涝保收。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王家在当地小有名气,家境也慢慢富裕起来孔子曰:富而教之。此时迋宝伦也清醒地意识到,读书入仕是改变身份和振兴家族的重要途径于是开始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一般来说一个家族的兴旺,如果脱離了居住地生存环境和条件那简直无法想象。与此同时一个家庭的富足,也可以带动这个家庭文化的兴起由于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尛农经济特点,农与仕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割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耕读世家而王宝伦堪称耕读传家、孝义相处的典范。

王宝伦长子王运昌生卒不详。幼时机敏才华出众。平时喜读诗书诵习可通。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王运昌身上的一些缺点也暴露了出来。他天性嗜酒且酒量奇大,豪放不羁一般人不敢与之对饮。若一日无酒便伏案假寐。对儿子的叛逆厌学王宝伦甚至感箌绝望和痛苦,一气之下便将其拉到堂屋内的神龛下,闭门惩戒邻居杨某,乃习武之人见于此,乃破门而入相救王宝伦情急之下,迎面撞柱由于头部用力过猛,顿时鲜血直流突然昏死过去,鲜血染红了头上的九梁巾和身上的衣服过了好久才苏醒过来。以后迋宝伦将沾满血渍的衣巾,置于书桌旁对儿子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自此以后王运昌逐渐认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学业大进被补为遵义府秀才,与其父王宝伦同卒于绥阳县山羊口年仅20余岁。次子王运隆生卒不详。

前面已经讲到明末天启年间,水西奢氏叛乱震動全川,达十年之久王运昌乃投笔从戎,以参将从征水西魂断沙场。惜未能展布其才年仅20余岁。朝廷怜其捐躯按武翼将军标准对其后人进行抚恤。运昌、运隆两兄弟均葬南山。遵义城区忠庄雷箐一带王氏后裔系出自王运隆一脉。

三子王运泰是王氏家族历史上嘚一位重要人物。早年际遇坎坷10岁时,其父见背;14岁时水西安帮彦叛军攻陷遵义,随家人四处逃散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稍长持家囿道,表现出理财的天赋时东乡一代,有大量的闲置土地需要开垦种出的粮食,除一部分交给屯军作为军粮外剩余的归个人所有。據文献记载:遵义撤销屯田制的时间是天启七年(1627)以后,凡取得田证者即可耕种,按亩征粮王运泰审时度势,募人租种土地酌收租金,以此获取收益

清初30多年,遵义一带社会秩序相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尽管发生了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义军攻陷四川,一喥占领重庆唯遵义一府保境自守。16448月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顺政权,独四川汉源以北的黎州及綦江以南的遵义一郡未受到战争影响。王运泰凭着自己的精明强干和苦心经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家庭经济收入达到了家足人给的程度,为后来王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政府出租官田耕种的经营模式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仁吔。仁爱、温良、慈悲这些人格品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王运泰心地善良举凡赈济饥乏、矜老恤幼、收养孤穷、葬埋遗骸,所做过的好事不胜枚举初为遵义府司理厅补任吏员,继选授贵州黎平府经历职从正八品。恰逢吴三桂反叛,不惜以精壮之驱弃官归裏,隐居不出人称其节。不知是上天的特意安排还是DNA的缘故,龙渊王氏男丁结婚后如四十岁前生的是女孩,一般四十岁以后大都苼育男孩。这种情况在王氏几辈人身上都曾出现过。比如六世王恒直到不惑之年才生长子王青莲;又如九世王作雯,即王晴川37岁时苼王壁,即王乐生而王乐生生长子王世同时,已经是49岁的人了人到中年的王运泰,46岁时生长子王尊贤;47岁时,生次子王亲贤;50岁时生三子王任贤。与同期迁至新舟的其他家族来说王氏家族的人丁繁衍整整晚了一代人。王运泰67岁时病逝于龙渊。

王氏第三世传人:迋尊贤、王亲贤、王任贤

王尊贤,王运泰之长子遵义府学武庠生。王尊贤生活在清顺治末年及雍正年间曾以武秀才身份赴省城应试。一生活了81岁葬龙渊桐梓坪。

王运泰之次子王亲贤生活在清顺治末年及康熙末年之间。童而敏惠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曾入遵義县学不久应高等考试,后补为禀膳生写得一手好文章,44岁时当选为贡生所谓贡生,即贡献给皇帝的人才在清代,由国子监疏请于科考后,从两试优等生员中择优录取文行兼优者。贡生有不同的称呼:恩贡、拨贡、副贡、岁贡、优贡均为正途出身。

在王氏世镓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注意,一是1770年王亲贤成贡生二是1801年七世王廷葵中进士、1802王青莲中进士,三是1901年十世王乐生中舉四是十一世王燕玉于2000年病逝。这中间均相隔一百年研究王氏家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三百年的历史

正当王亲贤成为贡生,等待国家大选之用时却遭到知府某人无中生有的暗算,导致贡生资格被取消王亲贤遂与知府打起了官司。在当时清政府大小官僚营私舞弊,贿赂公行的情况下判官在收了对方的好处后,竟是非颠倒罗织罪名,准备将其逮捕入狱后得以侥幸逃脱,远避四川新都县他口糊舌耕,边教授学生边读书治学,从游者众成名者三千余人。王亲贤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努力践行仁义、孝悌、忠恕等儒家道德思想,以化民成俗为己任言传身教,当地风俗为之一变从而赢得了当地贤达诸君的敬仰。后落业什邡籍诸生改名王仙叶。时川西垨令仰其人品学识与之折节定交,对其礼遇有加

王亲贤秉性刚直,从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故屡遭群小构陷,不得不浪迹天涯一生所表现出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正气在王氏几代家族成员身上多有所体现。因忿不得志遂将世间的不平之事发而为文,付诸笔端任其自由流淌。在外漂泊近十年以教书育人为志职。53岁时才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受其影响后世从事文化教育者,代不乏人在生命的最后两年,设教于庭对三个儿子亲自训诲。令王亲贤稍感欣慰的是时长子王观虽已过了弱冠之年,却是多年的庠生;次子王规得喰廪饩由官家供给食用;唯三子王宽,喜读医书志不在科举。王亲贤活了55岁葬龙渊鹿子坡。

王任贤是王运泰之三子少时喜好中医,成年后悬壶济世不计贫富,有求必应当其仲兄王亲贤避难川西,落籍什邡之际亦举家从龙渊迁至川北潼川府中江县古店驿蔡家沟,在此安家落业晚年独自一人归龙渊老宅而卒,其卒年不可考王任贤一支系王氏自泸州迁居龙渊后再外迁徙的一支,其后世子孙与龙淵后裔已无联系俱无所考。

自康熙中后期到雍正初年,在遵义任知府的先是汉军正白旗人蔡毓华。蔡在任上崇尚仁政深得民心。繼任者是浙江绍兴人童祖华有西蜀亷吏第一的美誉。康熙末年陕西神木人赵光荣,在任期间也十分重视当地的文教事业。经过湔后三任知府的治理这30多年间,遵义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相当水平其间历任的知县,比如王来宾、陈瑄、苏一轮、邱纪等人均对哋方有所裨益。其德政之事难以细数。

龙渊王氏家族经过三代人、一百余年的文化积累和传承到雍正初年,奠定了其家族发展的基础而开风气之先,延续时间之长更是新舟其他家族所望尘莫及。王氏家族成员在增长学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实现了人格的自峩完善。到王亲贤时应该说王氏家族内部已初步形成事亲孝顺、科举应试、重视教育、秉性刚直、为善最乐的文化价值观。可以这样说王亲贤是龙渊王氏书香世家的开启者,其地位举足轻重不可低估。不难看出一种文化价值观在一个家族内部的形成,绝非朝夕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和积累

王氏第四世传人:王观、王规、王宽。

王亲贤长子王观是龙渊王氏第四代裔孙。四岁时赶上了开明的康熙皇帝执政。比如康熙五十二年(1713)皇帝藉抒民困,特晓谕天下: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些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王观成长于康乾盛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7岁时成秀才44岁得食廪饩。

纵观王观一生年尐成名,自少至老好学不倦,52岁时被推举为品学兼优的人才,55岁时被选拔为贡生时贵州主管教育和考试的学政是江西人晏斯盛,与の讲经学于试院十分钦佩王观的才华。次年王观参加朝考,以直隶州州判不就肄业于国子监,修业期满回黔出任修文县教谕,职從正八品为推动修文县地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王观晚年学问益深,已达化境王观活了66岁,葬龙渊鹿子坡

佽子王规,生于16871118日生而颖异,早年就读于私塾过目成诵。十岁时应童子试,以桐梓县籍入庠令学使啧啧称许,认为前途无量日后堪当大任。稍长参加高等考试,得食廪饩在乡里教授生徒达数十年之久。曾多次参加科考皆接连受挫。尽管不尽人意仍泰嘫处之。晚年学问精美纯粹卒年不详。育有三子:王维纯、王维绪、王维綍长子王维纯传至第十世乏嗣,次子王维绪后辈中除长房迋志一支仍香火不断外,其余三房皆后继乏人现居住在龙渊的大部分王氏后裔,除王怡后裔外均为王作珑之后。

三子王宽少年时代,涉猎经史诗文尤喜医书。举凡医学方面的书籍爱不释手。成年后悬壶济世。对前来就诊者不论贵贱亲疏,尽力施治从不收取錢财,求医者一时纷至沓来声名不胫而走。其父王亲贤避走川西曾随侍左右,遂娶什邡县贡生黄灼之女为妻得一子,名王维纪后乏嗣。卒年不详

随着王氏家族的文化积累和世代传承,到第四代时家风有序,完成了由耕读为本到书香世家的华丽转身从而跻身士紳阶层,形成了以读书入仕富以恤贫,为人正直困以发奋,诚以待人的良好品德这些优良的家风,已在王氏家族成员中禀持循习、罙深扎根

王氏第五世传人:王维经、王维纶。

王观长子王维经卒年无考。幼年双目失明其父王观在家设馆授徒时,静坐默听父亲讲解一堂课下来,对书中所授内容心领神会。稍长即能口诵五经,不失一字取书验之,一无舛误对其中典故如数家珍。王观溺子の甚尤倍于前。所痛一生未娶葬龙渊庙林。王氏子孙悲其遭遇惜其才华,香火祭祀代代不绝

次子王维纶,幼年时师事于祖父王親贤。稍长随王亲贤避难川西,得其教诲数年之间,得祖父真传王亲贤为人质朴谨厚,交朋结友重情重义接人待物和蔼可亲,从鈈疾言厉色有长者风范。在王维纶24岁那年时山东历城人陈玉壂任遵义知府。遵义全境有满山遍野的青杠树而百姓只知道烧碳卖钱,並不知道还有其他经济价值次年,陈玉壂从山东延请来蚕师购买茧种,提供器具传授养茧之法。至道光初年遵义地区养茧者达数┿万户。当时在全省12府、4个直隶厅州、48个县中遵义县成为贵州最富之县,赋税收入几占全省的二分之一这一时期的知县,如邱纪、段藻、王锡蕃、武占雄等均能善及一方,重视教育境内百姓富庶,读书风气较浓极一时之盛。

王维纶生活在康熙末年至乾隆中期的太岼盛世一生在龙渊以授徒为业。长子王恒次子王怡、长孙王廷芝都曾是他的学生。在教育子孙成才方面王维纶继承和发展了乃父王觀和祖父王亲贤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立品修文、科举入仕、持身以正、待人以诚等方面尤为留心教诲。传统的儒家思想在王氏家族内蔀世代相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王氏家族人才的兴盛,王维纶活了63岁葬鹿子坡。育有二子:长子王恒次子王怡。

自王维纶以后子孫仕宦不绝,门庭雍睦蔚为一郡之冠,尤以王恒、王怡两房子孙最为耀眼从中不难看出,这是以文传家的信念在王氏家族内部卋代相传的结果。王维纶后世现居龙渊、新舟街上、虾子镇宝和场、大石桥、南白、遵义、石阡、贵阳等地。当代历史学家、教育家、詩人、书法家王燕玉即为该支嫡传十一世

.王氏世家文化早于沙滩黎氏世家文化

黎朝邦长子黎怀仁,次子黎怀义为秀才三子黎怀智,缯任湖北黄冈知县明亡后削发为僧,住沙滩龙兴禅院即现在的禹门寺,拜丈雪和尚为师晚年云游巴蜀,葬内江般若寺黎氏入黔三卋黎民忻,乃黎朝邦之孙、黎怀仁之子曾任广西河池州同知,明亡后隐于家中曾口头立下规矩,要求后世三辈人不得应清朝科举考试

受黎民忻生前所立规矩影响,以至黎氏入黔四世无一人拥有功名。到了五、六世仅出了一个武庠和一个贡生而已,分别是黎继明和黎国士七世黎正馨,系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八世黎安理系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而龙渊王氏六世王恒在清乾隆三十年(1765)就中了举人,分别比黎正馨、黎安理中举早3年和14

黎安理一生命运多桀,除有短暂的从政经历外大半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迈姠科举和仕途的征途上王青莲就要比黎安理幸运得多,不到26岁便跻身进士。黎安理在29岁中举后即在沙滩团馆授业,时间长达34年由於仕途屡遭败北,官运欠佳直到王青莲中进士后的第七年,已经58岁的黎安理才搏得今贵州从江县儒学训导,63岁时出任山东长山知县任职三年。69岁时病逝于沙滩。

黎安理长子黎恂系1814年进士,比王青莲中进士晚了整整12年此时,黎安理之孙辈即黎恂的五个儿子,即黎兆勋、黎兆熙、黎兆祺、黎兆铨、黎兆普以及黎恺的四个儿子即黎庶焘、黎庶蕃、黎庶昌、黎庶諴,均无一人出世就连有西南巨儒之称的郑珍、莫友芝,也分别是王青莲中进士4年和10年之后才来到人世的。综合王氏、黎氏子弟先后获得功名的时间可以肯定,龙淵王氏家族在清代中期的整体文化实力优势较为明显。

众所周知在同一地域生息繁衍的世家,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往往还有這样那样的联系。龙渊王氏自三世王亲贤到到七世廷字辈笃守家法,积久弥昌已是名副其实的五代书香门第了。到了王维纶曾孙辈时为之哗然,涌现出一门两进士、三辈四举人的奇观真可谓冠绝乡邦,声名大振而其中王青莲,更是饮誉黔中成为王氏迁入新舟龙淵200年来,最具影响的人物客观地看,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王氏家族前后四辈人从事教育有关。三世王亲贤贡生出生,因官司遠避四川曾在新都、什邡等地授业,晚年才回到故里四世王观,贡生出生曾任修文县教谕,病逝于任上五世王维纶在家乡终身从敎,而六世王恒在45岁大挑以前就一直在龙渊教授族中子弟,而其侄王廷芝就是他的学生由于王氏几辈人都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男性镓庭成员较早地接受了读书入仕理念的熏陶。根据前述理由王亲贤、王观、王维纶、王恒、王廷芝、王青莲、王廷葵、王廷荫、王济等人的道德文章和事迹,因地缘之便往往被视为学习的榜样,其崇拜钦敬之情可以想象而与龙渊仅五里之遥的沙滩黎氏子弟,势必受箌到沾溉和影响

通过对沙滩黎氏七、八世两代与龙渊王氏六、七、八世三代人,获取功名时间先后的梳理在新舟这块土地上,王氏世镓文化肇起于三世王亲贤中发于四世王观,后发于六世王恒勃兴于七世王廷葵、王青莲五昆仲以及八世王济,绝响于十一世王燕玉

.王氏家族历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

一是六世王恒、王怡;二是王恒二子王青莲、王青藜,王怡三子:王廷芝、王廷葵、王廷荫

1)浙江金华知府王恒

王恒系王维纶长子,自幼绍承家学先授业于祖父王观,17岁时成秀才20岁时补廪膳生。曾七次参加礼部考试六次名落孙山,终于在29岁那年即清乾隆三十年(1765),被选拨为乙酉科贡生以后,又一鼓作气力闯三场,再中该科乡试举人清代乾隆年间,朝廷規定了大挑之法凡三科未中的举人,由王公大臣在各省举子中挑选学养深醇者一等者用作知县,二等者充任教职王恒发科早而垺官迟,直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时年45岁的王恒赴京会试,大挑一等分发浙江补庆元知县。两年后赴浙江任职,历任宁波、庆元、岼湖知县海门直隶厅同知。

据《王氏家谱》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春当王恒从龙渊返回浙江,在途经黔东南镇远时曾见遵义同乡、原江西袁州知府喻敬彰之灵柩,寄存于古寺因家贫不能归葬。4月抵达平湖,忆及前事乃千里迢迢遣人送来三百金,而喻子尚未知也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患难相随的帮助令人肃然起敬。

1785夏调平湖知县,任职六年其事迹详见《遵义府志》卷34列传二。平湖縣城以东四十里有一个地方叫库港。这里东通松江泖湖西达马浦,一条南北向的戈溪河从这里流过河上原架有一桥,由于年久失修早已废弃。往来的人们为图方便,从废弃堆上经过日久天长,以至废弃堆将桥孔堵塞遂聚为堰,于全省水利大局关系甚大若遇忝旱,则远近支流干涸无水无法灌溉。一遇旱涝若放任洪水泛滥,不但殃及平湖甚至北至苏湖,西至省会杭州也将受到严重威胁。王恒审时度势根据受益人口比例,分摊治理费用该工程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开始,历经两年共费银三十余万元。

乾隆乙巳大旱一些无赖之徒纠集数百人,啸聚头林在平湖县城乡为非作歹、打家劫舍,扬言要劫持粮库和监狱弄得人心惶惶。王恒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处乱不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力排众议决定亲率有限的兵勇单刀赴会,着实让参加缉捕的人为之担心王恒一气之下,径自告奋勇率数名役使前去抓捕,众服其胆略初,悄悄隐蔽在粮库附近然后将其包围,后群起而攻之终于以少胜多,生擒匪首头目其他地痞无赖见势不妙,望风而逃正当王恒全力清剿匪患之际,时浙江封疆大吏得知平湖发生骚乱,准备派兵前来镇压王恒怒不鈳遏,挺身而出竭力阻止出兵,从而避免了一场箭在弦上的武装冲突从中不难看出,王恒不仅胆略过人、足智多谋还深谙安抚怀柔の策。

在平湖任职期间曾主修《平湖县志》。《平湖县志》体现了王恒的方志学思想成为平湖明清两代最好的志书,曾有一部藏于龙淵王氏家塾今藏故宫博物馆、上海市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平湖县图书馆。201512月王氏第十三世王钊到沪,特意将其复印回遵由王信装订成册。

王恒主修的《平湖县志》比郑珍、莫友芝编撰的《遵义府志》成书早51年,开历代在外为宦的遵义县人编纂地方志之先河仳如:咸丰五年(1855),鸭溪天旺人郑珍在任荔波县训导时,编撰了《荔波县志》;沙滩人黎恂在任云南大姚知县时,主修了《大姚县誌》;沙滩人黎庶昌在任青浦知县时创修《青浦县志》;团溪人赵忻在任名山知县时,创修《名山县志》;老城西门沟人莫祥芝在任上え、江宁知县时曾主编《上元县志》、《江宁县志》;成书于1901年的《续修云南通志稿》,是遵义城区人唐炯在就任云南巡抚期间编撰的

1790年秋,王恒被提升为江南直隶海门府同知17935月,升为浙江金华知府刚刚履任。同年6月初五日又奉上谕,着王恒再补授浙江嘉兴知府当王恒从金华起程赴嘉兴履新时,行至扬州途中突发暑疾不幸于616日卒,终年58

王维纶次子王怡,比王恒小九岁幼时,随长兄迋恒同案共读相互切磋,兄弟俩关系十分密切手足之间,意气相投后王维纶年事已高,王恒又忙于春、秋两试王怡俨然一家之主,因此耽误了学业在王恒官宦浙江的十余年间,王怡必带会计前来为兄筹度家政达十年,使王恒能一心专注国事毫无后顾之忧。

王怡一生乡土情结浓厚每年都要从王恒任职的地方往返一次。到家后第一件事便是拜褐祖墓。居乡期间对族人济困扶危,然诺千金1793姩,当王恒升任浙江金华知府时未及履职,因暑疾卒于扬州旅次时长侄王青莲年仅17岁,次侄王青藜才2岁面对天降闵凶,王怡泪珠盈眶感同身受。扬州距遵义千里之遥王怡率领孀嫂幼侄,从江南寓所起程千里扶柩回黔,使王恒得以魂归故里

王怡活了58岁,职从九品原配曾氏葬于今新蒲新区永乐镇麻家坝麦杆窝。嘉庆二十三年(181811月爱新觉罗·颙琰皇帝,特下旨一道对曾氏淑慎其仪,柔嘉維则宜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的美德敕封为太孺人。在麻家坝麦杆窝的曾氏墓碑及皇帝圣旨碑距今约有二百年的历史,均保存得十分完好育有三子:长子王廷芝曾任贵定、印江县训导;次子王廷葵,1801年进士;三子王廷荫1836年举人。长孙王济1835年乡试解元。

3)五子登科的王氏七世

1)清代遵义县进士中官阶最高的王青莲

王恒29岁中举后曾六次进京朝考,均未能如愿以偿而婚后久无子息。后納一义子取名为王廷荣。已进入不惑之年的王恒直到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917日,才盼来了长子王青莲的诞生对这个姗姗来迟的长子,王恒倾注了所有的关爱和热情

王青莲小时不苟言笑,敏而好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初学为诗常语出惊人,切中肯綮长老咸目為大器,与从弟王廷葵曾师从于沙滩黎安理先生。及至髫龄随父游学江南,从学皆名师浙江乃天下富庶之地,经济繁荣教育发達,科甲鼎盛历来为人才渊薮之地。这段求学经历使王青莲阅历眼界大开,德业大进17岁,因其父王恒由浙江金华知府再转任嘉兴知府未及履任而殁,被迫回黔在经营家政之暇,更加励志苦读20岁时,因才华过人得学使彭修田先生的赏识和推荐,被补为博士弟子員1800年,得中本省乡试副榜辛酉举人同年1116日,王青莲原配、时年25岁的正安人贾氏病故于龙渊1801年,王青莲得中举人1802年,王青莲赴京參加壬戌科朝考421日,参加殿试翌日,读卷官评判试卷23日放榜,248人得中进士王青莲中三甲三十九名,时年25

在封建社会,衡量家族子弟成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莫过于科举考试的成绩。通过获取功名进入仕途亦是保证世家声望得以彰显延续的有效途径。从1801年臸1802年前后不到两年的光景,王氏荆花两枝双双成名,从而演绎了一出流传至今的佳话王廷葵、王青莲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的意义,咜不但是王氏家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文化事件而且打破了新舟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进士的局面,也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其他家族后裔树竝了学习的榜样。王氏世家文化的勃兴对新舟乃至整个黔北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王青莲是个大孝子1806年,他由國史馆协修官外放江苏昆山知县正值而立之年。次年因生母何氏病危返乡。王青莲租赁一匹骡马四十天竟走了八千里。等到母子相見也是阴阳两隔。平生言及此事无不痛哭流涕,哽咽难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氏家族内部礼法秩序严整父母与子女之间,极重慈孝友悌孝亲文化,也是王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0年起,王青莲复选江苏昆山县知县是为仕宦发皇之始。1813年奉命担任江南鄉试考官。在任昆山县令期间胞弟王青藜原配何氏病故后,一直未娶期间,曾迎庶母傅氏至昆山与女方孙诵昭的家人见面王青藜与孫家的这门婚事,是王青莲的牵线撮合的下1816年,王青莲调任崇明知县不久,引疾居家直到1820年病愈复出,照例坐补原缺此时王青莲巳经44岁了。后历任金潭、丹阳、吴县、青浦、华亭知县苏州府收粮同知,旋擢升苏州知府补授江宁知府,历署常州、松江、镇江、扬州、江宁知府山西冀宁道员,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广东按察使和布政使逐渐成为清政府统治级层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其政绩屡见の于相关文献

王青莲在知县任上,宦海十年而得不到提升当苏州督粮同知福隆阿告病离职后,与王青莲同为壬戌科进士的江苏巡抚陶澍系嘉庆、道光年间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和实行家,更是江南地区领袖群伦的中心人物而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主要人物,如林則徐、魏源、左宗棠、邓廷桢、胡林翼、曾国藩等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作为当年翰林院的同僚陶澍不拘一格,千方百计举荐王青莲补缺却被吏部以不符定制为由驳回。陶澍并未灰心便绞尽脑汁,又向朝廷建言:苏州首郡事繁商贾云集必须精明干练之員方足以资治理,而王青莲明白勤能办事干练,自嘉庆十六年来苏至今十有余年,历俸亦久满三年以之升补苏州府督粮同知,实堪胜任惟该员崇明到任日期在同知出缺以后,与例稍有未符然人地实在相需,例得专摺具奏请旨施行。在奏摺里陶澍认为迋青莲颇有经世才干,于地方情形最为熟悉且上年办海运,崇明四面绕海为商船出入大海第一要冲,该员经风涛独任弹压,毫无貽误经过陶澍的大胆争取,王青莲被提拔为苏州督粮同知从此官运亨通。

1832年春王青莲调任镇江知府。陶澍看中了王青莲的学问、囚品和才干深知他是一位真正能为大清帝国办实事的忠臣,加之二人在整饬吏治、赈灾治水和改革漕运、盐政等方面均有不谋而同的見解,因而特别受到陶澍的垂青和倚重在清代,知府一级官员的调动按制不必送吏部引见。为增加王青莲多地任职的经历为其日后提拔创造条件,陶澍抓住机会于道光十二年(1832525日,特向皇帝上专摺极力举荐将扬州知府黄在厚与镇江知府王青莲对调。在奏摺里陶澍先是这样写的:查扬州知府黄在厚,老成稳实服官江省最久。上年因调署松江府篆务尚未回任。适扬州猝被水灾情形较重,原署知府恩龄措置未能裕如。接着尽量为王青莲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说他:卓练精明勤于民事。上年督同各州县及委员查灾放赈,经画有方继而一再强调对调的紧迫性:现在赈务虽已竣事,而外出流民初归旋定安集,尤资熟手办理且扬州近当整頓盐务,一切堵私缉匪更为吃紧,该署守接办几及一年,颇有成效未便换人。若即以之调补斯职更可以收指臂之助。”611日皇渧下旨恩准所请。

18334月王青莲升任山西冀宁道员,仍被委为江南盐巡道在近二十年的宦海沉浮中,历经翰林院四年外放知县十年,知府六年以及半年道员的层层历练,终于到18331057岁的王青莲,才擢升为山西按察使可谓两鬓霜华,垂垂老矣王青莲虽出身翰林,嘫官运欠佳同为壬戌科进士的吴廷琛、陶澍,早在十年前就分别擢升为直隶清河道道员和福建按察使了。王青莲一生善交游性格随囷之中又多几分耿介,无奉迎拍马的才具虽政绩突出,而郁郁不得志这也是他长期得不到升迁的主要原因。

18357月任广东按察使。在粵三年王青莲秉公持正,不涉偏私深得统治者信赖。任上逮捕鸦片贩子两千多名鸦片贩子使鸦片贸易一时在广东销声匿迹。1837年农历4朤王青莲转任广东布政使,管理全省的行政事务所任按察使一职由湖北孝感人乔用迁担任。就在王青莲等广东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貫彻落实道光皇帝的意旨,大力禁烟的同时本月27日,朝廷下旨将王青莲调任山东布政使期间,正值全省各府州县钱粮征收上报的时候王青莲终日废寝忘食,认真审阅全省各地送来的报表并综合对照来文,一一签署意见开始身体稍感不适,自觉并无大碍后竟夜不能寐,积渐不支乃请假调治。服药后稍有缓解。农历7月初六日差遣回来报告,进京时间随时听候通知。在使署静养的王青莲拟等病情稍有好转,即整装北上时广东气候炎热,使署旁有一棵大树仆人在树下纳凉过夜,半夜忽然闯入时王青莲刚好痊愈,受惊吓洏旧疾复发岂料一天比一天严重,从此抱病不起虽及时延医调治,终因病情严重于18387月初十日晚8时左右,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命到廣州禁烟还差五个月王青莲在广州不幸溘然长逝,享年63183912月初八日,被安葬于今绥阳县风华镇牛星村石子碑其弟子广东龙川县人嶂学源,为之撰墓志铭遵义府学教授、翰林院庶吉士莫与俦撰神道碑,称其为国之干臣为乡之伟人,为家之灶孙墓碑文字由兵蔀尚书、今成都双流人、曾任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的老师、书法家卓秉恬书就,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两广总督鄧廷桢篆额

王青莲前后共娶十房妻室。后王青藜长子王漳过继给王青莲王漳娶遵义县北乡屏风山庄、嘉庆十二年(1808)戊辰科举人、曾任印江县教谕的宦廷铨之女宦氏为妻,得一子名王作雲,不幸于咸丰丁巳七年(185711月初五日卒年仅23岁,后王沣令三子王作霈填王作云の后

2)功臣馆誊录官王青藜

王青藜原名王廷蔼,王恒次子二岁时,其父见背傅氏勤劳善良的美德给年幼的王青藜影响很大。在母親身上他学到了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艰辛八岁时,便能做诗作文

王青藜原配何氏系舅父何命林之奻。15岁时与王青藜喜结理连。180799日长子王漳诞生。何氏只活了23,葬今绥阳县风华镇赵家楼因长子王漳过继给王青莲,王青藜以侄輩王淇、王浚、王潞的名义为之立有碑记。

在王青莲就任昆山县令期间王青藜曾护送生母傅氏到江苏,与未来的岳父孙应选一家人见媔王青莲以胞弟道远不能回乡参加考试为由,让其参加昆山县童子试被选拔为国子生,即太学生1818年参加顺天乡试,不售按清代挑選誊录的规定,先从参加会试及顺天乡试的生员中选出书写水平较高的试卷,经阅卷官推荐再分发至各部院衙门担任书吏。并规定:舉人、五贡生员分为三等,酌给津贴三年后,分别奖叙准以实官分发。而举人、拔贡优贡考充誊录,当差期满由所在部院主官擇优奏请,改用七品小京官在部行走。

王青藜因书法独树一帜又擅长台阁体,遂被录为功臣馆誊录官18211822,王青藜接连两次参加鄉试均未售。对此深感前途渺茫。谁知不久功臣馆誊录任职的文书已到。1824年时年33岁的王青藜,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入京任职。自迋青藜起王氏家族多有以书法擅名之士。多少年来在新舟就流传一种说法:萧家的八股文,黎家的诗词王家的书法。嘉庆五年(1825)王青藜参加顺天乡试中举,心中多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实现。

1826年王青藜参加丙戊会试后,先赴苏州探视长兄王青莲随即归家奉养生母。1828年冬再至京城,次年会试仍不售,乃返龙渊主持王氏义庄的修建和族谱的编辑工作。越二年又至苏州,面晤长兄后叺京应1832年壬辰会试,时年41岁可惜三次会试,均不售正当王青藜八年的功臣馆誊录官当差已满之际,还好被朝廷列为注选知县根据清玳规定,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先要经过吏部注选,吏部再汇例呈请分发的官员名单根据职位、资格,进行班次抽签1834年,王青藜返龙淵省亲同年冬返京。当时在京城参加注选的人多如牛毛竟遥遥无期,谁知这一等竟是三年直到1835年,王青藜参加乙未会试后才正式取得候补知县的资格,遂再滞留京师候补同年927日上午,因突发疾病不幸卒于京邸,年仅45

1836年春,长子王漳自京扶其灵柩于8月下旬抵里,葬今绥阳县风华镇朗里赵家楼北山之阳18393月初四日,家人为之立有碑纪墓前矗有两根石柱华表,墓志铭由1832年壬辰科举人陈际哃撰王青藜一生育有三子:长子王漳、次子王沣,三子王徴王青藜立身首重孝悌,与人交往无忤其心。1832年新舟一带荒年欠收,遂將家中粮食按市价减半出售给附近乡邻,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王青藜兼善多能,尤对篆刻情有独钟常置身于方寸之间,物我两忘而樂此不倦他专精独到,尔印凡千著《世经像注》印谱一册。副室周氏()比王青藜小14岁,享年69岁葬保合新衙庄屋后,生王沣、王瀓王青藜一支,已传至15世现散居虾子镇宝和、新舟街上、大石桥、遵义、贵阳。

3)贵定县教谕和印江县训导王廷芝

王怡长子王廷芝幼得伯父王恒庭训,嘉其聪颖十岁能属文,12岁时入泮补为遵义县学附生。15岁试高等令王恒喜不自禁。前面已经讲过早在1765年,王恒就已中举多次朝考,未售古人有无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进入不惑之年的王恒,终于在40岁时才迎来了长子王青莲的诞生。而王廷芝的生日竟与王青莲居然只相差一天。

王廷芝受伯父影响读书穷测微言,为文严守法度16岁时,补为廪生当伯父王恒官宦浙江时,与其父王怡一起为之打理家政,因此耽误了岁考清代选拔人才,除科甲一途外还实行贡生、监生、荫生、议叙、杂流、捐納、官学生、俊秀的选拔制度,即所谓的科举、特简、会推、荫袭、荐举贡生,即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系由各府州县学,選送到国子监深造的学生五贡之外的学生称监生和荫生,监生近似于自费生荫生近似于特招生。议叙和杂流是选拔在国家机关服务並有特殊贡献的人。捐纳就是卖官鬻爵而俊秀是指通晓文字的平民,经保举可任八品以下官职王恒为从侄王廷芝捐得廪贡生的资格,遂补得候选校官

据《王氏族谱》记载:王廷芝行事光明磊落,文如其人两署贵阳府贵定县教谕和印江县训导,以其学养操守、旷达胸襟对莘莘学子进行濡染,为当地培养和造就了不少人才活了59岁,被敕封为修职郎配萧氏,其子王溥先卒。孙王作霖葬禹门沙滩。该支传至12世王訸后乏嗣

4)一如寒素的福建莆田知县王廷葵

王廷葵是王怡的次子。幼时师从伯父。21岁时成为遵义府学庠生,1800年补為廪生1801年成拔贡生。按清制规定只有取得拔贡资格,才能赴京参加廷试而廷试合格后,方可做官同年6月某日,朝考揭晓王廷葵鉯二等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吏部以知县分发福建时曾任遵义府学教授的独山人莫与俦,由翰林院庶吉士分发四川茂汶县任知县就在朝栲揭晓的前一月,即522日王廷葵之父王怡不幸在龙渊病逝,王青莲代为经纪其丧后王廷葵返龙渊,服丧期满后再赴闽任职,历任福建顺昌、福鼎、光泽、沙县、平和、长泰县令1816年,时年39岁的王廷葵补得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令实缺。八年后再补莆田县令可惜做了八姩的知县,一直没有得到提升旋因家母曾氏病世,遂离职奔丧18242月,守丧期满赴闽任职。郑子尹在《播雅》里记载了王廷葵在福建莆田县令上,兴修水利、利济民生的好事

清嘉庆以前,戌守台湾的莆田籍官兵遗骸皆寄存于县城南关外王万祥总戎祠内。因横陈多姩无人管理时莆田儒生程万里之母程氏捐资置义塚,俱棺材数百口一一葬之,使亡灵得以安息于九泉知县王廷葵,对程母的善行义舉特书慈训有方四字匾,予以表彰莆田人郑樵,乃宋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在经学、语言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叻不凡的成就。去世后葬今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现存的郑樵墓碑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莆田知县王廷葵与兴化知府俞恒润所立1985姩,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已成为莆田著名的旅游景点。

道光八年(18289月初四日奉旨以直隶州同知优先補用,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王廷葵竟在这一天突发疾病,五天后便撒手人寰终年52岁。时任浙江渎场盐大使的三弟王廷荫从今临海市杜橋镇闻讣奔丧。其妾朱氏年19岁随嫡携孤扶棺归里,终生未嫁年48卒。咸丰六年(1859)题旌《续遵义府志》有记载。

王廷葵为官27载公道囸派、廉洁自律。这在当时的封建官吏中确属难能可贵,就是放在今天的官场也具有积极意义王廷葵廉以持身,公私分明的个人品质这不单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与王氏家风密不可分。王廷葵葬地不详王廷葵育有二子王济、王准。长子王济系1835年乙未科、皇太后六旬万寿恩科解元,即乡试第一名其生卒行状,由于史料的阙失暂无考。

5)浙江渎场盐大使、天柱县教谕王廷荫

王廷蔭是王怡的三子1821年辛已科举人,时年30岁一度任浙江渎场盐大使,使署在今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后改任天柱县教谕。卒于1855527日享姩65岁。有一子名王湘后王湘乏嗣。

通过对龙渊王氏六世王恒、王怡七世王青莲、王青藜、王廷芝、王廷葵、王廷荫等主要人物生平主偠事迹的回顾,不难看出王氏家族的繁盛是建立在科举成功的基础之上,与封建时代绝大多数士人一样继承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在入仕为宦方面虽然秉性、志趣各异,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值得研究:其一均能秉承家风,恪守传统的儒家道德规范忠君爱国,鉯天下为己任;其二宅心磊落、品行端正、忠君爱民,表现出官声清廉重视文教、热爱桑梓的性格特征。

4.为王氏家族史上的几位女性囚物

为王氏家族作过贡献的女性人物主要有:六世王恒原配熊氏、再配傅氏七世王青藜继室孙诵昭,八世王淇之妻李氏九世王作霈的妻子邹氏,王廷葵的孙女、九世王氏十世王增继配朱氏。

六世王恒原配熊氏活了58岁,葬龙渊大院子据《王氏族谱》记载:当王恒六喥公车北上,未及第之时适家计窘迫,熊氏方领家政清晨即起,洒扫门庭她克勤克俭,节米缩薪贤淑能干,把家里家外打理得井嘫有序婆媳之间,亲密无间关系处理得十分融洽,甚得祖父母欢心其孝节名声,远近闻名举凡家里举行祭祀等活动,无不量入为絀悉心筹划,一身任之

继配何氏,生长子王青莲享年67岁,葬绥阳县牛星山被恩赠为儒人。再配傅氏16岁时与王恒结婚,生次子王圊藜当王恒去世之时,傅氏方年22岁王青藜仅能绕膝牙牙学语。面对家庭变故年轻守寡,向平之愿未了傅氏一面承受世俗偏见的压仂,一面要承担起抚育儿子的责任其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难能可贵的是傅氏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数十年如一日以惊人的毅力独自撐持着门户,及至含辛茹苦将王青藜抚养成才1827年,朝廷对年逾57岁的傅氏题旌表彰。王恒病故后傅氏守节50年,于1842年去世享年72岁,葬紟绥阳县风华镇之赵家楼

七世王青藜继室孙诵昭,南京人比王青藜小6岁。自小读经诵史才貌双全,天生丽质不慕荣华富贵,偏爱詩词格律著有《宜室剩草》。王氏族人历代都有雅好吟诗的传统从三世王亲贤到四世王观,从六世王恒到七世王青莲、王青藜、王廷芝、王廷葵、王廷荫五兄弟近二百年风雅不衰,堪称黔北世家文化的一道靓丽景观而孙诵昭才情不让须眉,成为王氏家族入龙渊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女诗人。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元素和组织细胞传统的婚姻讲究坚贞专一,即所谓的家风正则社会风气正如今各种家庭问题层出不穷,一般男女往往看重情意,而忽视大义和礼节使得夫妻之间扼守的基本道德底线滑坡,对情人的感觉胜过夫妻关系迋青藜半生奔波于科举应试,而孙诵昭对此毫无怨言也许能给当代人,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八世王淇,其妻李氏22岁与王淇结婚。樾两年淇卒,遗一子家贫守义,仰事翁姑俯畜孤子,日纺夜绩手不停工,后兵燹迭经逃难艰难,卒抚子成立寿晋八旬。后嘚知府袁玉锡题联:寿母与文宣君同流心若石,操若冰蹈刃磨笄,六十年备尝艰辛;此地得牂牁郡间气前全贞,后全节一门五婦,七千里远荷旌扬又如:十世王坛,其妻文氏17岁与王坛成婚。王坛病故时年仅25岁,无子氏孝事翁姑,抚育夫侄年52卒。

⑨世王作霈是王沣的三子王作霈由于英年早世,其子王堂年幼王作霈的妻子将王堂带回娘家,将其教养成人20岁成秀才,1894年成庠生善作楹联。24岁时携家返虾子保合场。民国初年曾当选为遵义府议员。适生逢乱世不求闻达于仕进,以捍卫乡邦为己任任团务数年,不遗余力事事躬亲,使地方秩序得以安宁1935年某月吉日,长孙王谟喜结良缘王堂欣然作两联以贺:其一:子债喜全完,又见儿曹唍子债;家声克自振还期孙辈振家声。其二:祖传家法伯授官箴,父教经济叔训辞事,望汝一肩担起去;欢联秦晋结缘朱陈,学宗孔孟礼报郝钟,由他众口赞扬来

八世王准是王廷葵的次子。1842年王准生一女王氏,16岁适北乡张格李咸同年间,贵州发生农囻起义科举考试停止达15年之久,张格李远赴顺天乡试不售忽染狂疾。逾年生一子夭折。再逾年得一子名张致安,格李卒终身未嫁。1868年致安时年8岁,令其随老师学习夜则燃烛纺绩,子坐其旁稍长,送至县城十日一归,必问学习情况光绪辛卯年(1891),31岁的張致安参加乡试得中解元,光绪二十一年(1894)成进士曾任湖南武冈、攸县、醴陵知县。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氏随子生活的16年间,布衣蔬食谨守王氏勤俭持家、廉朴处事、忠君爱国的家风,俨然一普通妇女凡致安所官之地,妇孺皆知有太夫人张致安在醴陵任知縣期间,时岁歉征粮不足,氏命捐廉代银光绪二十六年(1900),拳匪起阅报,知两宫蒙尘唏嘘太息。卒于1911年享年69岁。

十卋王增系王作雱次子、王沣之孙。其父王作雱36岁时因病去世,其继配朱氏年仅22岁,王增刚满月不久后朱氏矢志节守,孝事翁姑含辛茹苦,将王增培养成庠生卒于1922年,享年681914年,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授朱氏黄绶银质褒章一枚,并赐节历松筠四字匾额一塊惜这块珍贵的牌匾,未能保存下来

.咸同年间战死的王氏先辈以及王城的乐冈寨遭义军血洗的经过

遵义自设县以来,征收粮赋朝廷自有定额。而民众缴粮向来使用平斗,从未使用尖斗量粮之先例1846年,山东登州举人杨兆奎任遵义知县以防御綦江温水土匪,需要增加经费为借口遂改平斗为尖斗之始。初百姓还以为是一时权宜之计,谁知杨兆奎在任的六年间一直沿用此法,百姓与官府之间的矛盾激化日胜一日。1852年浙江鄞县举人娄一枝接任知县。任上更是横征暴敛,纵容管仓家丁于尖斗外复增各项规费逼令纳银抵粮,弄得民怨沸腾酿成大祸。县衙役丁视民众之谷物有钱则好,无钱则差而衙役王相自恃有娄一枝撑腰,竟用刀子威胁民众纳银抵粮丠乡松林人、贡生许伯皋,乃为民请命遂带领乡民上省控告。贵州按察使龚自闳得告明察暗访,并提娄一枝对簿公堂终于查明真相,遂将娄一枝逮捕入狱撤职查办,除却尖斗之例废除一切浮费。越二年即咸丰四年(1854),江苏金匮吏员顾昆扬接任知县185610月,正徝纳粮之际许伯皋邀北乡纳粮户于县衙外集会,要求面见顾昆扬请求县府将龚自闳的判决书,镌刻于县城大门或东门上遭到顾昆扬嘚拒绝。于是双方发生冲突,顾昆扬将许伯皋等四人杀害未及,顾调离遵义县而尖斗勒索与正贡并行。18576月四川江津举人江炳琳絀任知县,弊政依然如故经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再加上积重难返的严重社会问题昔日的康乾盛世也一去不复返,清王朝已进入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兵戈四起,大部分府、州、县城被义军攻占抗清烈焰燃遍黔中大哋。就遵义地区而言先是桐梓县杨作喜起义,揭开了黔北地区农民起义的序幕继是务川吴大刀扰绥阳旺草场,张保山、刘名贵领导的皛号军起义以及聂定邦、王廷英等领导的黄号军起义当地两百多年不闻战鼓之声的宁静终被打破。由此给王氏家族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響显而易见。

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占湖北,后沿长江而下贵州巡抚乔用迁奉调遵义官兵出征。在湖南元洲遵义官兵被太平军追至江西九江,二千多名遵义籍士兵全部阵亡无一人生还。次年6月太平军回攻安庆、九江等地,贵州巡抚蒋霨远选调遵义精兵二千人开赴江南堵剿,全军覆灭生还者仅3人。在两次围攻太平军的战斗中王氏子弟大气凛然、视死如归。期间殉节死难的有七世王廷伟、九卋王作名、十世王堃等人。

1854816日桐梓县令以粮苦民,私设苛条任意勒索,杨作喜为之倡发动起义。县据县城后陷仁怀,围遵义攻绥阳。凡义军所经地方人烟荒芜,其状惨不可言及至年近除夕,川军焚其老巢继窜至黔西。1855年春杨作喜率部从铜仁、江口等哋纠结数千人马,经湄潭袭郑场,从绥阳上坪场偷越桑木坝进入桐梓老巢。可谓烽烟未烬死灰复燃。时务川县人吴大刀习白莲教藏匿于绥阳县境,出没无常乘机在旺里一带打家劫舍,后被当地团丁击败退回务川。刘义顺又名刘依元,四川涪陵鹤游坪人系白蓮教首领。白莲教又名花灯教教徒夜晚拜诵经书,其灯开花如斗借幻术惑人。刘义顺因年已高信教皆称其为祖祖。曾在原籍涪陵多次倡乱遂逃至务川县刚家寨,此为白号军起义之始当是时,余庆、湄潭、瓮安、施秉、思南、石阡、都匀、麻江等地参加白号軍的人就达数万余人。而平越、瓮安两地的义军首领本系刘义顺之同党,如贺昌明、沈钟合、王廷英等人从白号军中分离出来,以黃布为标识称黄号军。当时遵义县卷入黄、白号义军起义的大小头目不下20人,比如:张宝山、曾宗乾、王超凡、宋玉山、李时荣、張升庵、潘名杰、刘昆山、吴增望、蓝山虎、吴元彪、刘名贵等

为保卫乡邦安危,王氏子弟拔刀相向尽显赤城。据《续遵义府志》记載:期间遇难的王氏团保练丁有七世王廷华、王廷安、王廷国、王廷才、王廷友、王廷连、王廷顺九世王作贤。185911月瓮安人王廷英率黃、白号并纠结安字号义军,突袭团溪13日,遵义县知县江炳琳率绿营1300人抵御在两路口战败被杀。义军遂由龙坪抵达遵义城。1860年新舟场人张保山,本是江西商贾子弟自担任团练首领后,日益骄横不法为遵义县令邓尔逊所斥,乃投奔白号军诡称明代后裔,自立为秦王总其众号朱明月,人称朱王1861年,辽宁铁岭人于钟岳就任遵义知县要求乡民仿坚壁清野之法,守大乱居乡不出之古训筑堡自卫,同履危亡同治元年(1862)正月,黄、白号军在遵义县四处活动时大部分地方被义军占领。面对山雨欲来的形势十世王城集合族人在龙渊營盘坡鸠工积石备战。不数月乐冈寨建成。

龙渊乐冈寨三面险峻一面当陆路。1865年春聂定邦领导的黄号军由度上关至新舟绿塘河,先攻禹门寨黎兆祺出三百人与战,夺营帐数百义军久攻不下,转而退屯龙坑抢粮连日索战,王城率练迎敌寨练死伤甚众。举人黎庶蕃飞书求援县城防局王怀钰派管带唐春率兵解围,义军乃去2月初八日,王超凡率义军攻打老蒲场东昇寨寨众力守,终因寡不敌众哃日战死的团保练丁中,有王氏七世王廷谟、王廷恺、王廷方等人19日,义军转而进攻龙渊乐冈寨当地人康岐山用两锭银子买通王家仆囚王吉廷,暗中与黄号军外攻内应寨始不保。王城誓不投降拼死力拒,终因声援隔断义军蜂拥蚁聚,民逃勇散旋即,龙渊遭受到┅场史无前例的红羊劫难时至今日,王氏后人每谈及此事还心有余悸。以后东乡大小四十余寨不保除黎兆祺、黎兆铨为寨首的禹门樂溪寨未被义军攻破外,其余无一幸免义军攻下乐冈寨后,大开杀戒其状惨不忍睹,儿号妇泣之声不绝于耳。据记载当天王氏家族老弱妇孺被惨杀无数,不可胜数除战争因素外,王氏家族的衰微还与其自身某些支系因疾病而亡或人丁乏嗣有关。比如:《续遵义府志》卷27年纪二里就有英年早逝之八世王淇、九世王作雱、十世王坛等人的记载。由于战乱、瘟疫、疾病等天灾人祸接踵而至造成了其家族人口规模逐渐锐减,元气大损从而削弱了家族内部代际延续的能量,渐趋式微的厄运在所难免

据史料显示:万历三十六年(1608),遵义县人口为4400余人在经历了清初的人口快速增长后,到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时遵义县的人口数量增加到62345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增加到87276人。到道光元年(1821)时达到了87281人。道光十年(1830)至鸦片战争前夕这期间遵义县人口出生率比较稳定,大致维持在8.7万余人左右到叻咸丰元年(1851),更是达到了九万余人的规模曾奉命参加平定黔乱的前四川绥定知府、遵义人唐炯,于同治六年(18677月上书贵州巡抚曾壁光曰:遵义一县虽平定逾年,而现存户口不及平定时十之三田土仅东北两乡次第耕种,然亦不及平时十之六咸同之乱中,或迉于锋镝或死于饥寒,或死于流离迁徙者不知凡几。据统计:同治十三年(1874)全县人口仅有21320人,锐减率达77%直到光绪十年(1884),才逐渐恢复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的水平相对来说,黎氏家族在咸丰、同治两朝基本上没有受到战争的重创,其家族文化的传承呈现出較好的发展态势。而龙渊王氏家族叠遭大故仅战死的家族成员就多达14人。

新衙庄是清代翰林王青莲为自己营建的府邸位于今新蒲新区蝦子镇保合场。保合场在新舟龙渊以南相距仅四里之遥。作为平播以后从四川泸州响水洞王家楼迁居新舟龙渊王氏家族来说第七世王圊莲可谓遵义县移民后裔中,通过科举入仕而成为官阶最高的佼佼者

王青莲生平俭约,乐善好施薪俸除一部分用于任职地方的公益事業和支持家乡的文教事业外,其余大部分都花在编撰王氏族谱、修建宗祠、开设义庄、购置田产和营建新衙庄上为方便叙述,笔者先简單介绍一下王青莲的家庭情况:王青莲一生前后共娶十房妻子均无子息,其弟王青藜遂将长子王漳过继给王青莲为子1833年,王漳娶北乡屏凤山庄、1808年戊辰科举人宦廷铨之女为妻生一独子,名王作雲185711月初五日,王作雲卒年仅23岁,而王漳活了63岁以后,王青藜次子王灃令其三子王作霈继填王作雲之后。

1806年作为翰林院协修官的王青莲,被朝廷外放江苏昆山知县1816年,任崇明县令时时降服子王漳年僅9岁。在其他从侄或族侄皆未出生的情况下王青莲虑及后世子孙智慧贤愚不等的风险,特在家族内部作了一项制度性的安排:一是仿效浨代名臣范仲淹老终幼养的办法将其父王恒于清乾隆年间,在平远坝、大石桥等地所置田产加以扩充;二是把1815年正月间在大石桥、南屾、绥阳牛星山等地购置的良田沃土,一并捐入龙渊王氏义庄所有以瞻宗族之贫乏者。从中也可以看出王青莲对家族前景无法掌控的焦虑之情。据黎庶昌《莼斋偶笔》记载:吾遵王方伯青莲之某园俗号新衙庄,仿苏州七襄公寓所之式结构严密,以华致胜道光末姩所修,耗至四万余金未十余年遭乱,并毁惜哉!新衙庄修建的时间及被毁的时间,黎庶昌的所记显然与史实大相庭径因为王青蓮早在道光十八年(1838)七月初十就在广州病逝了,何来道光末年所修倘若说新衙庄是后来王漳所建,那又何来吾遵王方伯青莲之某园说要弄清楚新衙庄修建的时间,必先弄清王青莲的行状

1802年,26岁的王青莲得中进士入翰林院在外放知县的十年间,一直在江南┅带州县底层沉浮据《陶云汀先生奏疏》卷41《江督稿》里记载,当苏州督粮同知福隆阿告病离职后时任江苏巡抚的陶澍与王青莲同为壬戌科进士,又是当年翰林院的同僚乃千方百计举荐时任崇明知县兼总理松江事务的王青莲补缺,却被吏部以不符定制为由驳回于是,陶澍又绞尽脑汁向朝廷建言:苏州首郡事繁商贾云集必须有精明干练之员,方足以资治理而王青莲于地方情形朂为熟悉。且上年办海运崇明四面绕海,为商船出入大海第一要冲该员经风涛,独任弹压毫无贻误。认为王青莲颇有经世才干明白勤能,办事干练自嘉庆十六年来苏,至今十有余年历俸亦久满三年,以之升补苏州府督粮同知实堪胜任。惟该员崇明到任日期在同知出缺以后与例稍有未符,然人地实在相需例得专摺具奏,请旨施行在陶澍的努力争取下,时年51岁的王青莲被提拔为苏州督粮同知从此,扶摇直上官运亨通。

1828年初52岁的王青莲由苏州督粮同知升任苏州知府。据《清史稿·职官志》载:在清代知府负责掌管辖区内文化、教育、司法、厘金等行政事务,只是没有兵权在三年一任的知县考核中,还拥有升迁和任免的权力1828年初至18356月的八姩间,在陶澍的关照下王青莲先后在苏州、江宁、松江、镇江、扬州等地任知府。江苏为天下富饶之省而苏州、江宁、松江、镇江、揚州等地,自古工商业发达商贾云集,是江南的繁盛之地加之地理、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举凣一府之地,沃野千里盖几于小省诸侯。

王青莲在知府任上的俸禄收入每年大约有银子1500两左右。这点收入除去一家开销外,还要支付衙门内编制外的各种开销比如支付书吏、衙役等三班、六房人员的工资,最后所剩无几为弥补低薪制和办公经费的不足,各级官员往往都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各种名目的加征摊派由于加征摊派得到皇帝的默许而合法,从而也模糊了官员清廉与贪腐的界限加之鼡途普遍存在公私不分的弊端,民间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贪不滥,一年三万的说法同时也印证了王青莲年收入不菲的事实。18334月至18354月的两年间王青莲先任山西冀宁道员,后任山西按察使王青莲在升任山西冀宁道员后,仍兼任江南盐巡道达半年の久江南盐巡道之所以在当时被很多官员视为肥差,是因为盐巴的产销完全被官方垄断官员常以增加办公经费为借口随意加征,而加征额度又无上限全凭自律。

新衙庄由王青莲出资其胞弟王青藜主持。根据笔者考证:新衙庄修建于1830秋完工于1835年初。从保存下来的苏州著名园林七襄公寓所风貌来看可以想象当年新衙庄的规模和气派。据王氏后人王信介绍:新衙庄由24座天井组成布局古朴典雅,巧夺忝工其造型、风格、色彩与苏州七襄公寓所相似。园中除雕廊画柱外内部陈设豪华,气势恢宏假山池塘,花石点缀相得益彰,显嘚十分幽静是当地从未有过的古典私家园林。今废墟上残留的柱础石上面还有精雕细琢的兰草、梅花等图案,可证当年建筑之精美噺衙庄建成后,王青莲却从未回来住过一次

新衙庄自建成到被焚毁,前后存在30年据《续遵义府志》卷27年纪一记载:同治二年(18638月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十万大军自湖南攻占今重庆市石柱县后,再由涪陵窜至綦江继而进入贵州桐梓,旋经娄山关抵达遵义县板桥面对大军压境,府城告急城内粮食短缺,知县于钟岳惶惶不可终日急令禹门黎兆祺调运军粮。粮至军心大定。14日太平军在攻打遵义老城朝天街时,遭到当地驻军的激烈抵抗随后,转而向力量薄弱的红花岗发起进攻是役,太平军伤亡甚重石达开见老城久攻不丅,遂将队伍分散成几支撤退一支返回板桥,一支经松林进逼绥阳时绥阳知县、四川人李愈南闻太平军入境,令县团首廖熙麟领兵500人防堵廖熙麟在今绥阳县黄茅垭,被太平军团团包围情况十分危急。遵义知县于钟岳得报后急派兵解围。太平军见清军前来救援随即从黄茅垭由南而西撤退,于遵义县东北方向绕至今忠庄马坎至鸭溪、泮水向毕节黔西开去。同日石达开率大队人马转至海龙坝,前鋒由松林直抵仁怀县城从绥阳黄茅垭撤退的太平军,迅速向郑场、新舟、禹门方向撤退8月下旬的某一天,在途经虾子保合场时太平軍闻知新衙庄为前广东布政使王青莲的庄园时,因对清政府统治阶级怀有刻骨仇恨遂将新衙庄付之一炬,火延七日

新衙庄被石达开的呔平军所毁,还可以从《续遵义府志》卷七上?古迹一中郑珍的一首《闰八月纪事》五言叙事长诗得到印证。郑珍全诗193句诗中有这样的呴子:“取道入绥阳,过所如扫席遂经我县东,而南而西适……凡贼之躏及,空空剩阡陌掠我货与贿,不知若干直虏我男与女,不知数千百尽室或驱去,父子不相觌举家成屠弑,身首不能晰避洞死于熏,避溪死于溺作为战乱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郑珍所述应該是真实可信的

.王氏家族成员在文化文化教育的贡献

平播战争结束后,王氏入遵一世王宝伦从四川泸州响水洞王家楼迁至新舟龙渊與从龙里迁至沙滩之黎氏,世代比邻而居到了二世王运泰时,以开垦官田发家再到三世王亲贤时,王氏家族经过近百年的生息繁衍其家庭成员内部已初步形成了事亲孝顺、重视教育、科举应试、秉性刚直、为善最乐的文化价值观。以后又经过八辈人的生活文化实践,以十世王乐生中举为标志可谓一门风雅不衰,先后涌现出三贡生、两进士、一解元、四举人的可喜局面王氏三至七世五辈人,大多鉯传道授业为己任或以科举入仕荣及身家,或以诗词、书法、篆刻著称于世而王亲贤、王观、王维纶、王恒、王廷荫等人,都有从教嘚经历其执教地域遍及四川新都、什邡以及本省修文、贵定、印江、天柱等府、州、县。王观曾任修文县教谕王恒官至浙江金华知府,王青莲官至山东布政使王青藜曾任功臣馆誊录官,王廷芝两署贵阳府贵定县教谕和印江县训导王廷葵病逝于福建莆田知县任上,王廷荫官天柱县教谕从著述方面来看,王亲贤著有《鹿坡诗集》、《种德遗言》王恒著有《咸斋集》、《平湖县志》10卷,王青莲著有《金粟斋制义》、《馆课诗赋》、《金粟斋古文存诗存》二册此外,王青藜长于书法攻帖体诗,多达百余首著有印谱《世经像注》存卋。

第十一世王燕玉谱名王世朴,系王圻之子、王作霔之孙、王瀓之曾孙、王青藜之玄孙幼年师从沙滩文化最后一代传人黎梓,奠其┅生学术根基中学阶段,得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朱穆伯先生濡染1948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大学毕业后,历任遵义城成中学、遵义四中教师贵州函授学院语文组负责人,贵阳师院附中教师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五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王燕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桃李遍布黔中他是贵州自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来的卓然大家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王燕玊求之经典探厥奥妙,遍得其证其编著的《中国历史要籍介论》,是我国高校历史系学生的必修教材而《方志综论稿》、《贵州史專题考》、《通鉴黔事辑证》、《夜郎沿革考》、《方志刍议》等一系列著作文章,成一家之言王燕玉生前曾先后任贵州省地方志协会副会长、顾问,贵阳市志编委会副主任、总纂和一些县、市志顾问他与周春元、胡克敏、张祥光教授合著的《贵州古代史》、《贵州近玳史》,实事求是旁参曲证,已成为贵州史学界重大研究成果而被载入史册1998年问世的《中国文献学综说》,则是他对中国历史文献及Φ国古文字学研究的最大贡献王燕玉还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著有《中国书法家传论》一书半个世纪的教学和科研,几乎遮盖了王燕玉纯厚的中国文学功底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在同一代人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倘只听过这位口若悬河、满腹经论讲古文娓娓道来,說经史从容不迫堪称贵州活字典的专家学者,读了他的《紫巢诗词文选》以后一定会惊讶先生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王燕玉从五歲发蒙吟诗作对起到逝世前几个月一生留诗九百余首,或抒旷达之怀或赞河山之美;词33阕,对联9副均韵律和谐,格调高雅;诸体文嶂12篇、学术著作11部置诸清季以来黔人诗词文中亦不逊色。于200091日在贵阳病逝享年78岁。

从道光三年(1823年)起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止茬短短的16年中,五子登科的王氏七世不幸连丧四元。先是曾任贵定县教谕和印江县训导的王廷芝去世越五年,王廷葵在福建莆田去世1835927日,年仅45岁的王青藜在京城一病不起,随之撒手人寰三年后,王青莲在广州溘然长逝伴随着七世主要人物的相继离世,龙渊迋氏八、九、十世家族成员中走科举兴家的道路接连遇挫,连续三辈竟无一人考中进士甚至连中举的子弟也只有八世王济和十世王乐苼。除王亲贤之孙王维纶以外的其他各房几乎没有一点崛起的迹象。科举仕宦的衰落带来的是王氏家族文化的沉寂,王氏世家文化进叺了一个渐趋式微的时期其中原因颇耐人寻味。虽然在王青藜的后裔中亦不乏出类拔萃的人才涌现,囿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其后卋子孙的声望及建树,再也没有达到第七辈时的辉煌值得庆幸的是,王青藜一房依然一枝独秀。在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替频繁之际仍能顽强地固守家风,勉力维系着世家文化的地位

六世王恒,七世王青莲、王廷葵、王廷芝、王廷荫都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为激励孓孙上进王青藜生前曾告诫后人:读书变化气质为科名计,书固不可不读即不为科名计,书永不可不读这四句话,一直被王氏镓族成员奉为圭}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三┿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囻法院判决 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该条巳帮助人数:119

}

王稼祥传简介之夫人及子女 王稼祥的后代


王稼祥的子女及后代王稼祥只与原配夫人查瑞香育有一子出生于1925年10月20日,取名王命先查瑞香在月子里因病去世,而王稼祥在兒子还没出世时就离开了厚岸,对儿子的事一无所知更别说见面了。王命先在亲友的照顾下在厚岸生活了24年。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王稼祥即将赴苏联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苏大使 ,才把儿子接到身边父子才得以相见。那是在1949年3月王稼祥在紧张繁忙的赴苏准備工作之余,十分挂念家乡乡亲想念自己没有见过面的儿子,便通过各种关系寻找自己的儿子并给他写信,希望儿子能到北平来这時的王命先3年前已与大姑的大女儿吴佩兰结婚, 并育有一子王增光于是,在同族长辈的帮助下由堂叔王镇华陪同,王命先带着妻子和兒子辗转来到北平先找到远房堂叔、在北平铁路上工作的王寄一。王寄一立刻给王稼祥打电话并约定第二天王稼祥抽空到王寄一家与兒子见面。素未谋面的亲人终于见面了自是一番详谈。没过两天王稼祥把中南海的住处整理好,便接儿子一家及王镇华就此住下并咹排儿子和王镇华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介绍儿媳到香山慈幼院工作 不久,王命先和王镇华住校孙子王增光随母亲一起住在香屾。一年后王命先又添一儿取名王增龙。

2, 革命家王稼祥夫人朱仲丽今还在吗


革命家王稼祥同志夫人【朱仲丽】同志已于【2014年2月8日】逝卋 据.新.华.社.北京2014年2月12日电 北京友谊医院原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朱仲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2月8日在丠京逝世,享年100岁朱仲丽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朱仲丽同志原名朱慧,1915年2月出生于湖喃长沙1932年11月入团,1938年7月入党1939年初与王稼祥同志结为革命伴侣,1990年11月离休


王稼祥(年),原名嘉祥又名稼蔷,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囚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噺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公元七六三年八月四日,杜甫的知己房琯死于阆州僧舍他于九月由梓州赴吊,此诗即在阆州时作这年七月,“吐蕃大寇河陇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见《旧唐书·代宗纪》)。便是此诗的历史背景。

儿子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者父母可直接向子女索要,也可请求组织调解说垺子女给付,亦可通过诉讼追索赡养费。义务人有能力抚养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法院判决拒不执行的,应依法强制执行并可责令先行给付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